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光与影的关系以及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光与影的关系,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影子的特点,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乐于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光与影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影子的特点及其与光的关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投影仪、卡片、图片等。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白纸、剪刀、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手电筒,在黑暗的教室内照射,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和影子现象。

2. 例题讲解(1)影子的形成:教师通过手电筒照射白布,展示影子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光与影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影子的变化,验证光与影的关系。

(2)学生通过剪纸、画图等方式,创作属于自己的影子画。

六、板书设计1. 光与影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光线遇到遮挡物光与影的关系:角度、距离、形状2. 实践操作实验一:观察光线与影子的关系实验二:影子特点的观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创作。

要求:运用今天所学的影子知识,创作一幅具有创意的影子画。

答案:学生作品。

2.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光与影的关系。

学生在创作影子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八、课后拓展延伸1. 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 了解光与影在艺术、建筑等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影子形成原理和特点的阐述。

3. 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影子画创作。

4. 作业设计和课后拓展延伸。

一、实践情景引入1. 确保教室光线充足,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影子的形成。

《神奇的影子》大班教案

《神奇的影子》大班教案

《神奇的影子》大班教案《神奇的影子》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使幼儿发现影子的产生与变化是与光源的变化有关的。

2、培养幼儿间的协商、合作关系,鼓励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3、引导幼儿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丰富幼儿对影子的认识。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个手电筒,若干小玩具和圆柱体积木,每人一份记录卡,每人一支记号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手影游戏导入:猜猜小动物二、影子的产生。

1、第一次操作观察:幼儿拿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实验,探索发现光、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

2、交流:你是怎样帮助物体找到影子的?引导幼儿:打开手电筒,光照在板上――没有影子,让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现在板上,关上手电筒――板上就没有影子了。

3、小结:因为有光,物体挡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来?5、小结:生活中的.太阳光、月光、灯光、火光都能照出物体的影子。

三、影子的变化1、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

请幼儿观察,都发现了哪些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光源是什么?2、交流:你发现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样吗?3、小结:影子有的大,有的小,还有各种形状。

4、第二次操作观察: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么变的?6、小结: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边,影子大。

7、第三次操作记录:让我们再去试一试,把你试的结果记录下来。

8、讲评记录卡。

四、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们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处?2、小结介绍: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工程使用高楼的影子计算出高楼的高度;科学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计算出山峰的高度;艺术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一种很有趣的皮影戏。

大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
一、教学背景
这是一堂大班科学课,旨在以观察影子的形成、特点及变化规律为主线,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掌握影子形状、大小、位置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
1.观察、探究影子,提高幼儿的观察及探究能力;
2.学会科学提问,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3.情感目标:
1.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2.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内容
1.引入
教师首先向幼儿展示一些物体的影子,让幼儿尝试猜测这些影子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引导幼儿对影子进行认知和探究。

2.探究
教师给幼儿展示一个光源和一些物体,并要求幼儿围绕这个光源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影子,记录影子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变化,并与团队成员分享自己的发现。

3.总结
教师带领幼儿总结影子形成的原理及影子变化规律,并让幼儿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影子,思考影子的差异性。

4.拓展
教师可以结合幼儿自身探究的经验,引导幼儿思考与影子有关的其他问题,如黑夜、阴影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幼儿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影子的变化规律有了深入认识,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引导不够到位,幼儿的探究深度和广度不够等。

因此,需要教师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深化课程的探究内容,引导幼儿更加积极地探究,提高幼儿的科学思维,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习惯。

2024年大班科学神奇的影子精彩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神奇的影子精彩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神奇的影子精彩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光和影》中的第二节“神奇的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光与影的关系、影子的变化特点以及影子游戏的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认识到光与影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探索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与影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探索影子的变化特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小玩具、画笔、画纸等。

2. 学具:手电筒、白布、小玩具、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小玩具,让幼儿观察墙上的影子,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演示,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光与影的关系,让幼儿认识到有光才有影。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分组进行影子游戏,观察影子的变化特点,并记录下来。

4. 影子创作(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利用画笔、画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出有趣的影子画。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影子2. 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理(2)光与影的关系(3)影子的变化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和影子做游戏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影子游戏,观察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影子的形成原理: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阻挡了光的传播,形成了影子。

(2)光与影的关系:有光才有影,光与影是密切相关的。

(3)影子的变化特点:影子随着光线的方向、物体的形状和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认识到光与影的关系,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发现、探索问题的能力。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影子》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影子》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能够用简单语言描述影子的形成过程;2.观察影子的特点,能够对不同光源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做出简单分析;3.提高大班幼儿对于物体的观察能力,加深幼儿对于环境变化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理;2.光源、物体、投影面三要素对影子的影响;3.不同光源照射下物体的影子特点。

三、教学准备1.太阳能灯或手电筒等;2.实物或图片样本;3.布、白纸等投影面。

1. 导入环节(1)瞬间铃声响起,掌声连绵不绝,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

(2)教师介绍今天的主题,询问大家是否见过影子,可以引导幼儿回答自己常见的影子,并提出“大家是否知道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呢?”2. 操作环节(1)呈逐个展示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重点介绍影子的三要素:光源、物体、投影面。

(2)通过影子展示和分析,说明光线直线传播,光线遇到障碍后不能通过,因此在障碍的背面就出现了影子。

(3)邀请幼儿们用不同的光源和物体制造影子,并引导观察和探究不同光源照射下物体的影子特点。

3. 总结环节(1)教师引导幼儿们归纳总结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影子的特点,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

(2)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小结等方式,检验幼儿掌握情况,纠正不理解或错误的地方。

4. 拓展环节(1)利用实物或图片样本,介绍光线的传播道路,例如太阳光、电灯光等。

(2)要求幼儿们掌握右手定则,并用右手定则模拟光线传播,直观感受影子形成过程。

五、教学评价本次教学通过影子的展示与分析,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三要素以及影子特点。

在操作环节中,让幼儿们亲身制作影子,并探究不同光源照射下物体的影子特点。

在幼儿对于影子的认知方面,这些活动促进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发现力,并增强幼儿对于环境变化的敏锐度。

同时,通过展示、互动和小结等方式,辅助幼儿巩固掌握的知识,检验巩固学习效果。

1.本次公开课中,幼儿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探究兴趣,但是由于时间有限,一些幼儿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参与、展示和分析,还需要加强参与度。

2024年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影子》

2024年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影子》

2024年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七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围绕“神奇的影子”展开,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探索影子的形成、变化规律以及光与影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掌握影子的基本特性。

2. 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光与影的关系。

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和探究影子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尺子、铅笔等。

学具:手电筒、白纸、卡片、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卡片,在白布上形成影子的现象。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2. 影子形成原理讲解(1)光的直线传播。

(2)物体挡住光线,形成影子。

3. 探究影子变化(1)教师演示:改变光源位置、物体形状,观察影子变化。

(2)学生分组操作:运用学具,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4. 例题讲解(1)如何使影子消失?(2)如何使影子变长或变短?5. 随堂练习(1)在白纸上画出不同形状的物体,观察影子变化。

(2)讨论影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影子的变化与光源位置、物体形状有关。

(3)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原理2. 影子变化规律3. 光与影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探秘。

(1)观察不同物体在光源照射下的影子,画出影子并描述其变化。

(2)思考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答案:(1)影子随物体形状、光源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例如:太阳下物体的影子可以用来测量时间、高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影子变化的过程中,掌握光与影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光与影”,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影子”。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是由光的照射产生的,掌握影子的形成原理。

2. 观察和描述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和描述影子的特点。

难点:理解影子与光的关系,进行实践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物体(如三角形、圆形、方形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幼儿到户外,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物体,观察影子的产生,让幼儿初步感受影子的神奇。

2. 例题讲解:以圆形物体为例,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理解光与影的关系。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用教具中的物体在光线下产生影子,并观察、描述影子的特点。

5. 创作环节: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将观察到的影子画下来,并进行装饰。

6. 展示与评价: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互相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影子影子的形成原理: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挡住光,产生影子。

影子特点:形状、大小、方向、颜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课后观察家里的物体,记录下物体的影子,并描述影子的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让幼儿尝试利用光与影的关系,创作有趣的影子画,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皮影戏等。

2024年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影子》

2024年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影子》

2024年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五册第二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围绕“神奇的影子”展开,通过实践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和光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光与影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影子变化,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板、白纸、剪刀、尺子、铅笔。

学具:手电筒、白纸、剪刀、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白板,让学生观察影子形成。

提问: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光和影子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影子形成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与影的关系。

举例说明:太阳光照射物体,物体后面形成影子。

3. 动手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手电筒照射白纸,观察影子的变化。

学生用剪刀、尺子、铅笔在白纸上剪出不同形状,观察影子形状变化。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影子测量物体的高度?学生分组讨论,动手实践,得出答案。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原理2. 光与影的关系3. 影子形状变化4. 利用影子测量物体高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游戏。

请学生回家后,用手电筒和家里的物品,观察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影子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变化。

2. 拓展延伸:影子画。

请学生利用影子的原理,创作一幅影子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影子形成原理和光与影关系,教学效果较好。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影子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影子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课程标准》,结合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光与影”相关内容,详细教授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光与影的关系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 通过观察、实验和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与影的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笔、卡片等。

学具:手电筒、白纸、卡片、画笔、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物品,让幼儿观察影子,激发他们对影子产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通过图示和实物演示,让幼儿理解光与影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找影子”游戏,让幼儿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物品,观察影子的变化。

让幼儿用画笔在白纸上画出自己找到的影子,并与同伴分享。

4. 小结与拓展(5分钟)提问幼儿:“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影子2. 板书内容:影子的形成原理光与影的关系生活中的影子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段自己的影子变化。

2. 答案:影子会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变化,早晨影子较长,中午影子较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观察幼儿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光与影关系探索的兴趣。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影子追踪”活动,让幼儿在实地观察中进一步了解影子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易懂性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参与度5. 板书设计的清晰性和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拓展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应放在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与影的关系上。

2024年神奇的影子大班科学教案

2024年神奇的影子大班科学教案

2024年神奇的影子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的变化和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形成的原理,知道影子和光源之间的关系。

2. 观察并描述影子的特点,能运用不同物体制作影子。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形成的原理和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难点:观察并描述影子的特点,运用不同物体制作影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不同形状的物体(如三角形、圆形、方形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墙上的影子。

(2)引导学生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影子与光源之间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讲解影子形成的原理。

(2)展示不同形状物体的影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用手电筒和不同形状的物体制作影子。

(2)观察并描述所制作影子的特点。

4. 影子游戏(1)学生自由发挥,用身体摆出不同造型,观察地上的影子。

(2)邀请其他同学猜测影子所对应的身体造型。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的原理2. 影子与光源的关系3. 影子的特点4. 影子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画纸、彩笔、剪刀和胶水制作一个创意影子画。

2. 答案:学生需完成一幅创意影子画,要求画面中有明显的光源和影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影子形成的原理,能观察并描述影子的特点,但在制作影子画时,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思考影子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如皮影戏、摄影等。

鼓励学生尝试用其他材料和方法制作影子画,提高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引导学生思考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 例题讲解中影子形成原理的阐述。

3. 随堂练习中学生对影子特点的观察和描述。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神奇的影子》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神奇的影子》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神奇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的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神奇的影子”展开。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与光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光的传播与影子的关系。

2. 教学重点:观察影子现象,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板、画笔、剪刀、透明胶带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找影子”游戏,让学生在操场上寻找自己的影子,激发学生对影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白板,让学生观察影子的形成。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

(2)学生在画纸上描绘出观察到的影子,并用彩笔进行装饰。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光与影的关系3. 影子实验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描绘出影子。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影子与光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关注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思考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影子戏、皮影戏等。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探索更多关于光与影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光的传播与影子的关系。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影子》2篇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影子》2篇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影子》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影子》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影子,影子是如何产生的。

2. 探索光的传播与反射的特性。

3. 观察和实验影子的形状和变化。

4. 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不同物体产生的影子的特点。

教学准备:1. 影子实验所需的材料:灯光、白色墙壁、不同形状的物体。

2. 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不同形状的影子。

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展示一张产生的影子图片或一个实物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影子的起因以及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2. 导入:请几名学生分别站在灯光前面,观察他们的影子。

然后请其他学生讨论,他们的影子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3. 进行实验:学生们分组,每组选择不同形状的物体,可以是手、球体、立方体、纸板上画出的形状等。

在灯光下面,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产生的影子形状。

让学生讨论并记录他们的发现。

4. 分组汇报:每个小组依次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和其他小组进行比较。

通过讨论和比较,总结出不同物体产生的影子的特点。

5.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产生影子?影子的形状是如何产生的?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影子是光线被物体遮挡所产生的,影子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

6. 引入光的传播与反射:通过实验或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特性。

学生可以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以及光在反射板上的反射现象。

7. 结合光的传播与反射,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影子?通过简单的解释,让学生理解光线从光源发出,照射到物体上,一部分光线被物体吸收,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出来,形成影子,并进一步解释为什么影子的形状会随着物体的形状而变化。

8. 总结:通过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再次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以及影子的形状变化与光的传播与反射有关。

扩展活动:1. 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探究装置,用来观察反射现象,如反射板、反射镜等。

2. 带领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如参观影子戏剧、观察太阳高度变化对影子长度的影响等。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影子》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影子》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第三节《神奇的影子》。

主要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特点与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的形成原理,理解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2. 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探索影子的特点与变化,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特点与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玩具、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玩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玩具的影子。

(2)请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是怎么形成的?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如太阳下的影子、灯光下的影子等。

3. 随堂练习(1)请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出自己或同伴的影子。

(2)让幼儿观察影子的特点,如大小、形状、方向等。

4. 探索影子的变化(1)教师演示:改变光源的位置和方向,观察影子的变化。

(2)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

(2)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探索影子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影子2. 内容: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影子的特点与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影子答案:请幼儿用画笔描绘出生活中的影子,并描述影子的大小、形状、方向等特点。

2. 作业题目:影子变变变答案:请幼儿用剪纸、胶水等材料制作一个可以变换方向的影子玩具,并观察影子的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

2. 拓展延伸:(1)开展“影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影子的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对影子的形成和变化产生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2、让幼儿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感知影子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幼儿明白影子产生需要光、物体和屏。

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

2、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影子的长短、大小和方向的变化与光源和物体位置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手电筒、各种形状的玩具、白色幕布、记录纸、笔。

2、选择一个光线较暗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教师通过一个谜语引出主题:“我有一个好朋友,它常常跟在我身后,有时在前有时在后,和我总是不分手。

小朋友们,你们猜猜它是谁?”幼儿自由猜测,教师揭示答案——影子。

2、探索影子的形成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影子呀?”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的经验。

教师拿出手电筒和一个玩具,在白色幕布前进行演示,让幼儿观察当手电筒的光照射到玩具上时,幕布上出现了玩具的影子。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后,教师总结:“影子的形成需要光、物体和屏。

当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就会在屏上形成影子。

”3、观察影子的特征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手电筒和一个玩具,让他们自己在白色幕布前探索,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和清晰度。

幼儿操作后,教师提问:“你们发现影子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教师总结:“影子是黑色的,它的形状和物体的形状相似,但有时候会因为光源的位置不同而发生变化。

”4、探究影子的变化教师改变手电筒的位置和角度,让幼儿观察影子的长短、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影子会发生这些变化呢?”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影子的长短和大小与光源和物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影子越大越短;距离越远,影子越小越长。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神奇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神奇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神奇影子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神奇影子”。

我将引导孩子们探索影子产生、变化和与光关联,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解影子是如何形成,以及光对影子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解影子形成原理,知道影子与光关系。

2. 培养孩子们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孩子们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产生原理理解,以及光与影子关系掌握。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透明胶带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在教室里拉上白布,用手电筒照射,让孩子们观察影子产生。

(2)邀请孩子们上台,用手电筒照射他们影子,引导他们观察影子变化。

2. 例题讲解(1)讲解影子产生原理,让孩子们解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背后会产生影子。

(2)通过卡片、剪刀等道具,让孩子们动手制作影子,加深对影子产生原理理解。

3. 随堂练习(1)分组让孩子们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创作属于自己影子画。

(2)每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影子2. 板书内容:(1)影子产生原理(2)光与影子关系(3)影子画创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关于影子画,要求表现出光与影子关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孩子们在活动中参与程度,观察他们对影子产生原理理解程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表现。

2. 拓展延伸: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影子,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1. 使用手电筒照射白布,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影子产生,这一过程需确保光线充足,使影子清晰可见。

2. 邀请孩子们上台,亲自体验手电筒照射下影子变化,这一环节要关注孩子们安全,避免手电筒直射眼睛。

2023年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神奇的影子(精选3篇)

2023年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神奇的影子(精选3篇)

2023年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神奇的影子(精选3篇)教案1:神奇的影子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正确观察和描述影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并能解释原因。

3. 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影子的特性。

教学准备:1. 影子的实物或图片。

2. 具有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球、长方体、人物模型等。

3. 白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张有影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外形、颜色和大小。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是怎么形成的?探究:3.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取一个物体,将它放在光源下,观察并描述它的影子。

记录下每个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4.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和它的影子有什么关系?影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和物体有什么关联?总结:5.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6. 引导学生总结:影子是由物体挡住光线形成的,物体的形状决定了影子的形状,物体的颜色决定了影子的颜色,物体的大小决定了影子的大小。

拓展:7. 让学生自由探索其他物体和它们的影子的关系,发现影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案2:魔幻的影子教学目标:1. 掌握影子的形成原理。

2. 观察和描述影子的特征,并能解释原因。

3. 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影子的变化。

教学准备:1. 影子的实物或图片。

2. 具有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球、长方体、人物模型等。

3. 手电筒或光源。

4. 白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张有影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是怎么形成的?探究:3.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取一个物体,将它放在光源下,观察并描述它的影子。

记录下每个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4. 引导学生探究:将光源的位置移动,观察影子的变化。

5. 引导学生思考:影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为什么?总结:6.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7. 引导学生总结:影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光源的位置和光线的强弱。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神奇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神奇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神奇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将带领幼儿园大班孩子们探索《神奇影子》。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第四章《光和影》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影子形成、影子与光源关系、影子变化规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影子形成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3. 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理解,影子与光源关系。

2.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彩笔等。

2. 学具:每组一张白纸、一把剪刀、一支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名幼儿到台前,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影子形成,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从哪里来。

2. 例题讲解:讲解影子形成原理,介绍影子与光源关系,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影子变化。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用卡片剪出不同形状,放在白纸上,用彩笔描绘影子形状。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原理2. 影子与光源关系3. 影子变化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灯光,找出影子变化规律,画出影子形状。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灯光和影子,画出相应图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发现幼儿对影子形成原理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生活中影子现象,如太阳下影子、月光下影子等,引导幼儿发现影子奥秘,培养他们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如制作手影戏、影子画等,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理解,影子与光源关系对于影子形成原理理解和影子与光源关系,这是我需要重点关注难点。

为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我会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详细补充和说明。

1. 影子形成原理:在讲解影子形成原理时,我会用简单易懂语言和生动例子来说明。

2024年神奇的影子大班科学教案

2024年神奇的影子大班科学教案

2024年神奇的影子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5册,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光与影”的第三节“神奇的影子”。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影子的形成、特点以及光与影的关系展开,通过实践操作,使幼儿对影子产生直观的认识,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理解光与影的关系。

2.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光与影的关系,掌握影子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影子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不同形状的物体(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画纸、画笔。

2. 学具:手电筒、不同形状的物体、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物体,在白布上形成影子,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形状。

邀请幼儿上前尝试,观察影子的变化。

2. 例题讲解讲解影子的形成原因,引导幼儿理解光与影的关系。

通过实物演示,讲解不同形状物体产生的影子特点。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手电筒和不同形状的物体在画纸上形成影子,观察影子的形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强调光与影的关系,帮助幼儿巩固知识点。

5. 互动环节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互相交流观察到的影子形状。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影子2. 内容:影子的形成原因光与影的关系影子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影子形状,并说明原因。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影子形状是三角形,因为它像一座山峰,很有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使幼儿对影子有了直观的认识,但仍有个别幼儿对光与影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生活中观察影子,探索光与影的奥秘。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对影子产生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2、帮助幼儿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3、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幼儿理解影子形成的必要条件。

(2)引导幼儿观察并总结影子的变化规律。

2、难点(1)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幼儿解释光和影子的关系。

(2)怎样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独立发现影子的特点和变化。

三、教学准备1、手电筒、各种形状的玩具、白色幕布。

2、记录表格、画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影子的有趣动画短片,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

提问幼儿在短片中看到了什么,引导他们说出影子,并让他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影子的经历。

2、初步认识影子(10 分钟)(1)教师在教室中打开手电筒,将光照在墙上,让幼儿观察光和影子。

(2)拿出一个玩具,放在手电筒和墙之间,让幼儿观察玩具的影子。

(3)提问幼儿:影子是什么样子的?影子是怎么出现的?3、探索影子形成的条件(15 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手电筒和一些物品。

(2)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是否能产生影子。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思考并记录下能产生影子的情况。

(4)小组分享探索结果,教师总结: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物体和能够显示影子的平面。

4、观察影子的特点(15 分钟)(1)在白色幕布前,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玩具,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状。

(2)改变玩具与光源的距离,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大小变化。

(3)改变光源的角度,让幼儿观察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变化。

(4)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影子的形状、大小、长短和方向与什么有关?5、记录影子的变化(15 分钟)(1)给每组幼儿发放记录表格和画笔。

(2)让幼儿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在不同的条件下,画出影子的变化。

(3)鼓励幼儿用简单的符号和线条来记录。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二节“神奇的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以及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理解影子与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以及影子与光源、物体关系的掌握。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以及生活中影子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积木、卡片等。

学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学生关灯,用手电筒照射白布,观察影子的形成。

(2)引导学生讨论影子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讲解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

(2)讲解影子与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用手电筒和积木进行实验,观察影子的变化。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影子形成原理和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影子2. 内容:(1)影子形成原理(2)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3)生活中的影子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手电筒和物体进行实验,观察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影子现象。

2. 答案:(1)实验记录:影子随着光源的位置和物体的形状变化而变化。

(2)影子现象解释:太阳下,人在地面上产生的影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影子形成原理和影子与光源、物体关系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生活中影子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更多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并进行思考和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使幼儿发现影子的产生与变化是与光源的变化有关的。

2、培养幼儿间的协商、合作关系,鼓励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3、引导幼儿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丰富幼儿对影子的认识。

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个手电筒,若干小玩具和圆柱体积木,每人一份记录卡,每人一支记号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手影游戏导入:猜猜小动物二、影子的产生。

1、第一次操作观察:幼儿拿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实验,探索发现光、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

2、交流:你是怎样帮助物体找到影子的?引导幼儿:打开手电筒,光照在板上没有影子,让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现在板上,关上手电筒板上就没有影子了。

3、小结:因为有光,物体挡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来?5、小结:生活中的太阳光、月光、灯光、火光都能照出物体的影子。

三、影子的变化1、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

请幼儿观察,都发现了哪些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光源是什么?
2、交流:你发现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样吗?
3、小结:影子有的大,有的小,还有各种形状。

4、第二次操作观察: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么变的?
6、小结:光在左,影子在
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边,影子大。

7、第三次操作记录:让我们再去试一试,把你试的结果记录下来。

8、讲评记录卡。

四、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们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处?2、小结介绍: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工程使用高楼的影子计算出高楼的高度;科学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计算出山峰的高度;艺术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一种很有趣的皮影戏。

3讨论:影子在生活中还会造成哪些不便?4、介绍无影灯:在医院,医生动手术时如果有影子会让他们看不清,就会发生医疗事故,所以他们向科学家求助,科学家就发明了一种无影灯,在这种灯下影子就会没有了。

活动延伸:向家长、老师了解无影灯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