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渡头(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水调歌头》导学案苏教版
七年级上册《水调歌头》导学案苏教版一、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来欣赏咏月诗词。
2、联想《水调歌头》抒写的情境,理解该词主题。
3、体味《水调歌头》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预习、搜集咏月诗词(不少于三句)2、注音:阙()乘()琼()不胜()转()绮()婵娟()3、用“/”划分朗读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解释:达旦:兼怀:几时:把酒:宫阙:何年:乘:归去:琼楼玉宇:胜:不胜:弄:何似:朱阁:绮:绮户:无眠:不应:恨:何事:全:婵娟:共婵娟:、翻译全文:6、了解作者:苏轼,字,号,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
其词是派的代表,如。
与其父、其弟并称为“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7、查阅资料,收集本词创作背景:8、熟知内容:概括词上下阕意思: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堂互动探究㈠、一读文,字正腔圆,读准字音。
(预习2)㈡、二读文,有板有眼,读对节奏。
(预习3)㈢、三读文,咬文嚼字,读懂词意。
(预习4、)㈣、四读文,有情有味,读透词境。
(预习7、8)、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的是什么?(预习8②)2、上阕开头四句反映了词人对的向往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联系预习7写作背景)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反映了他的心理。
为什么?4、矛盾最终结果是。
从“,。
”两句可以看出。
、下阕是引起“离人”的无眠。
作者想通了“,”是自然和人生的规律,自古皆然,是任何人无法抗拒的。
既然离别不可避免,词人最终表现出了的心态。
2017高考二轮复习小说之情节结构
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
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有条不紊地发展。两人通过电话相知相恋到分离。 ②交代战争时期的特殊环境。俩人因为战争不能经常见面, 只能通过电话联络感情。 ③首尾呼应,深化主题,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同时书写了 人性的美好。 ④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情节 的发展因为电话的联络而得以层层推进。 ⑤对塑造人物性格有帮助。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在一次次通话 中得以渐渐丰满起来。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小说情节的作用。小说情节的作用分 为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内容上包括交代环境、深化主题等, 结构上包括制造悬念、首尾呼应、线索作用等。
课堂小结:情节的作用:
•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 4、照应前文; •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 6、刻画人物性格; •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012 江西《报复》) 4、“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
处这句话的作用。
(2012 江苏《邮差先生》)
情节的作用:①内容 ②结构 性格 、心理、身份 人物
丰富形象、使形象鲜明
深化
• 情节 交代故事发生的 环境
时间、地点
构建体系,形象记忆
对整个故事情节构成上的作用(指向情节) 结构:①点明题意,线索作用或推动情节发展。
插叙式。使情节完整严密,内 容更加充实丰富。
情节发生逆转,出人意料,令人回味
• 9、
具有喜剧性色彩
具有悲剧性色彩
• 2012年 江西高考题《报复》 16题: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 ①交代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地点。指向环境
琵琶行导学案(学生版)
《琵琶行》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熟悉课文,联系时代与背景及作家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升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2.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涵;提高文学趣味,感受作品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涵咏诗歌形象和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对音乐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
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
”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如行书曰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2、走进作者白居易诗四首: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在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酒杯长精神。
邯郸冬至[注]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2022届高考小说专题复习:情节手法 课件35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北极村童话
迟子建
姥姥家的苞米地紧挨着老苏联的菜园,我掰下一截甜秆,塞
到嘴里嚼着,向那个房子望去,房门开着。在我记忆里,它似乎从
来没开过。
走出来的,是一个高高的、瘦瘦的、穿着黑色长裙、扎着古
铜色头巾的老奶奶!
她一步步地移过院子,推开园门,贴着豆角架过来了。
我站在苞米地,她站在那里,隔住我们的,是一排低矮的、倾斜的、
三、考点精炼(导学案)
1.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 方法有什么效果?
答:(1)反复手法,在形式上可以抓住村民的注意力,引导听众 的思绪,让听众跟着讲述者的节奏走,比如:“干咳了一 声”“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 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 (2)反复手法,在内容上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让听众产生身临 其境的感觉,比如:“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小 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向左看:石头门。”“向右 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表现王木匠擅长 讲故事的特点,也使情节紧张跌宕,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部分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
设问 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3.本文
情
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节
4.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手 法
审题
题干中有“线索”“叙述”“情节展开”“构 思”“布局”等带有情节手法术语字样。
答题 模式
1.明确指出使用了哪种手法。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3.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讲述,如人物对话、神态和心理描写的虚构以及曲折情节的设计。③小说
《社戏》导学案(新XX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社戏》导学案(新XX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惮、踱、棹、归省、行辈、撺掇、凫水”等。
2、梳理情节,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
【预习自测】一、字词梳理不dàn()zhào()归xǐng()chánchán()cuānduo()duó()步yùnzǎo()háng()辈fú()水乌桕()撮()楫()三、课文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3、“我”看社戏的地点是平桥村。
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合作探究】一、文本探究(朗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1、小说的中心事件是“看戏”,围绕看戏,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事?2、平桥村之所以是我的“乐土”,是因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解难答疑】阅读4--9段(看戏前的波折),找出“我”心情变化的词语,并且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反馈拓展】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归省()行()家惮()絮()叨()怠()慢凫()水潺()撺()掇()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西瓜、南瓜、苹果、橘子都是营养丰富的水果。
B.运动场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色旗帜。
C.她不仅会琴棋书画,还会吹拉弹唱。
D.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赏析重点情节,理解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2、体会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预习自测】1、看戏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怎么解决的?本部分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2、“我”去看戏时的心情怎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
【合作探究】文本探究:一、阅读“夜航赴赵庄看戏途中”,解决以下问题。
1、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去看戏途中”的景物?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2、描写看戏途中的情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二、阅读“归航”部分,解决以下问题1、“我们”在看戏中的心情怎样?2、小说描写了“我们”偷豆、吃豆的经过,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三、阅读“六一公公”送豆情节,解决以下问题1、六一公公不仅不责怪我们偷豆,还在第二天为我“送豆”,这一部分什么作用?【解难答疑】“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写这些具有什么作用?【反馈拓展】1、“月夜行船”一节,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江南水乡的景物,请按要求找出相应句子归类。
古渡头 五讲
小说考点一、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一)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5.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等。
(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主要手法为渲染、烘托、衬托等。
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2)借助物象陪衬烘托(3)借助环境陪衬烘托二、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角度:1.环境本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暗示社会环境;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烘托心情;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丰富、深化主旨。
5.读者方面:给读者联想、美感。
(二)社会环境的作用分析角度:(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3)揭示社会关系;(4)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5)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三、叙事艺术(一)情节叙述手法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第二人称——与人物形成对话关系注意:叙述手法各有长短,文章常采用两种不同叙述人称。
使用第一人称,往往穿插第三人称转述,进一步扩大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往往夹杂人物独白、对话,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我”的作用分为三种情况:主角叙述视角、次要人物叙述视角、目击者叙述视角➢“我”作为主角出现时:①从人物角度,“我”作为小说的主角,是小说一个主要人物形象。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导学案(人教版)
2.《荷花淀》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把握“老头子”的英雄性格,理解小说主旨。
2.探究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3.学习老英雄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提防..( )..( ) 竹篙.( ) 苇.塘( ) 疟.子( ) 寒噤.( ) 吆喝蹿.( ) 仄.歪( ) 趴.( ) 飒.( ) 转弯抹.角( )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阴惨:挂花:转弯抹角:仄歪:张皇失措:4、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
)课堂探究(一)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
2.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的手段,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二)赏读小说中的景物美。
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要求学生从文中画出并摘抄,仔细体味写景的妙处,并分析写景的作用。
当堂检测一、读写训练展开想像,把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抓住对老英雄的崇敬、赞叹,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昨天自己怀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来写。
)二、阅读测试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部分答案:1.因未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2.有柔情、有仇恨,敢于负责,自尊。
3.“砸着鬼子们的脑袋”“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体现复仇的快感,独特的方式打击敌人的智慧。
4.“在那里,……正在迎风飘撒”优美的景物描写为文章增添诗情画意。
《水调歌头》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水调歌头》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水调歌头》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水调歌头》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课程背景《水调歌头》是元朝大文豪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开篇就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
本课程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中国文化篇的内容,通过学习辛弃疾的《水调歌头》,让学生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情况,以及诗歌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掌握宋代文学的发展特点。
2.掌握辛弃疾的生平与地位,了解他的诗词创作特点。
3.理解《水调歌头》的整个结构,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4.分析诗歌中的文化内涵,理解其中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步骤1.导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名句已经成为文化经典,通过这一名句导入课程,引导学生思考。
2.讲解宋代文化背景:讲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宋代社会的背景和历史影响。
3.介绍辛弃疾的生平与诗词创作特点: 介绍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和文学创作情况,分析他的诗词创作特点,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思想、情感和人格。
4.分析《水调歌头》的结构: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水调歌头》,分析诗歌的整个结构,了解其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和技巧。
5.分析《水调歌头》中的文化内涵: 通过分析《水调歌头》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读懂其中的思想和情感,在文化的层面上理解诗歌。
6.小结: 通过小结,让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归纳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水调歌头》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 介绍宋代文化背景、辛弃疾的生平和诗词创作情况。
2.分析法: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分析文化内涵。
3.朗读法: 让学生朗读《水调歌头》,体会诗歌的情感和艺术特色。
4.讨论法: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水调歌头》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资源1. 课件: 为课程设计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经验。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导学案[优质文档]
10捞铁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15个生字及新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生字新词。
学习链接:怀丙和尚:北宋出色的工程家。
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
据史书记载,怀丙和尚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谁也解决不了的工程难题。
真定13级宝塔,中间的柱子坏了,宝塔向西北倾斜,怀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坏柱子换下,把宝塔扶正了。
赵州河石桥歪斜欲倒,怀丙和尚说,往桥下石头中灌铁,可以扶正。
乡民们踊跃捐助石块,怀丙和尚在石头上凿洞,溶化铁水横贯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桥。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自主学习】一.自力更生学习字词。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利用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方法理解词语。
想一想:如何记住它们?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难度的地方多读两遍。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3.初读课文后,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
三.检测练习。
1.读拼音,写汉字。
Shuān shãng xiàn rù hã shàng bân zhòng ( ) ( ) ( ) ( ) Chuán cāng wěn gù bǎng jià chãn mò( ) ( ) ( ) ( )2.辨字组词。
捞()陷()尚()稳()跨()涝()掐()向()隐()骑()3.分别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笨重熟悉沉没出色---- ---- ---- -------- ---- ----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捞铁牛的全部过程,懂得怀丙捞铁牛方法的科学性。
2.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我要向怀丙和尚学习爱科学、用科学。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长相思》导学案
课题《长相思》教课目的1、认识作者的出身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领会词的境界。
3、领悟词中作者表露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1、查阅有关资料,认识作者,并填空。
纳兰性德( 1655-1685):词人。
原名,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号楞伽隐士,满洲正黄旗人。
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
善骑射,好念书。
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
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
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扰乱东北状况。
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逝世,年仅三十一岁。
作品特色:词以小令见长,多感慨情调,间有雄浑之作。
也能诗。
有。
词集名,有单行本。
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诗词成就: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
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誉其为“”。
2、正音更聒3、说明榆关:那畔:帐:更:聒碎:研究案1、词人陪伴皇上出游,历经千山万水,他是怎么描绘的?“夜深千帐灯”表现了词人如何的情怀?2、下阕突出描绘的光景是什么?表现了诗人如何的情怀?训练案1、阅读白居易的《长相思》回答下列问题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在这首词的上阕中如何写景?下阙中如何抒怀?试作具体剖析。
2、请模拟下边句子的形式,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等事物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说对象,写两组句子。
也可自选其他事物来写。
要突出所写对象的特色。
例句:种子,假如惧怕沉没,那它永久不可以抽芽。
(1)(2)。
【K12学习】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鼎湖山听泉》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能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
学习重点:理清文内容,抓住“听”分析作者怎样写听泉学习难点: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一、前预习:、简介作者2、介绍鼎湖山3、将文中你认为易写错读错的字找出来,注音并解释4、思考题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熟读文,理清文结构,试着给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二、堂讲解:、问: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问:你认为全文的重点在哪里3、问:从文的有关语段中找出描写鼎湖山泉水的语句,并用几句话归纳描写的要点三、堂练习、字形辨析(组词)泠()晰()翼()障()冷()淅()冀()嶂()搏()乏()簌()篙()博()泛()籁()蒿()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怅惘古刹安xiáng童zhì3.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园中繁花似景,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慕气氛迥然相异。
②.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悦之心,身不由己,寻声而去……错别字改正4你听过音乐会吗,听过大自然的某种声音吗?请选择一种声音进行描摹,并说出你听时的感受。
答:、假如有一批游客要参观鼎湖山风景区,联系文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风景区的特点和价值。
答:《鼎湖山听泉》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一、前预习:、有感情地朗读第8节2、谈一谈你读完第8小节后的感受3、找出本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4、泉水流过不同的地方都会发出不同的声响,这些声音是美妙的,美妙在哪呢?具体说一说、怎样理解本段的最后一句话二、堂分析:比较阅读并分析文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美的感受?比较两个句子,哪句好,好在哪里?、第8段“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与下面这段进行比较,看谁写得好。
《苏幕遮》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1.播放《莲》的(微课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加深对作者的理解):2.自古以来,“荷”就是文人骚客钟爱的景物,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尽荷花高洁品格。
朱自清带着淡淡的忧愁看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田田的叶子。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那零星地点缀着的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柳永《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把杭州特色广而告之。
还有,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咏荷名作------《苏幕遮》。
(板书课题)(引发学生对诗歌意境的兴趣,为诗歌欣赏做铺垫。
)二、预习检测(这个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先自己说明背景,老师再根据学生不同说法,总结完善。
)1.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1121),北宋著名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
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2.写作背景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
3.解题苏幕遮,是龟兹国每年都有盛大节日。
又名乞寒节。
这个节日就是祈求冬天寒冷,天降大雪而来。
唐代传入中原,成为唐时的一个重要节日。
每年七月初的时候开始。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修:“‘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
江苏省滨海县陆集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27课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积累。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竞赛法,合作探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作者简介(略)月夜图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
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写于他被贬在湖北黄州之时。
在文中我们看不到一般人被贬官的挫折、苦痛和郁闷,我们却只看到夜晚游历快乐和闲适。
似乎是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我们不妨来一起耐心寻味。
二、感知课文(一)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学生听录音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句子的意思。
学生分组竞赛。
(生译读,师巡回质疑)抢答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2)遂至承天寺:(于是、就)(3)怀民亦未寝:(睡)(4)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盖竹柏影也:原来是(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抢答题(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渡头授课人:周沫学习目标:1、熟悉文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体悟作者内在情感。
资料链接:作者简介叶紫,原名余昭明,又名余鹤林、汤宠,中国小说家,湖南益阳人。
叶紫与他的同乡周扬、周立波、周谷城,被列为益阳的“三周一叶”。
其父、姐都是共产党员。
1932年加入“左联”,走上文学道路。
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第一次以叶紫为笔名发表短篇小说《丰收》,1939年不幸英年早逝。
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山村一夜》、中篇小说《星》、《菱》(未来得及完篇)、长篇小说《太阳从西边出来》等。
叶紫的小说多数以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前后洞庭湖畔农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有一条一以贯之的中心线索,就是农村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他围绕这个中心,以饱蘸感情的彩墨,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运动的历史画卷。
使我们今天读他的小说,就放佛穿过历史的隧道,置身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农村,置身于旧中国社会迅速擅变的动荡之中,亲身感受到那个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面貌和时代气氛。
在叶紫作品的人物形象系列中,农民形象显然是占主导地位的。
他以对农民深厚的感情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塑造了一批生动、真实、既有个性特点又有时代新意的农民形象,尤其是农村中老一辈农民和妇女形象的塑造,更是真实感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叶紫的创作有深厚的生活积累与充分的创作准备,因此正如鲁迅所称赞“写得出东西来,作品在摧残中也更加坚实”,而非“革命浪漫谛克”的肤浅与幼稚。
叶紫的乡土小说《丰收》、《火》、《电网外》、《偷莲》、《鱼》、《山村一夜》、《湖上》、《星》等描写的农村苦难生活具有生活的原生态性。
他用鲁迅的笔法来总结大革命失败是因为未能真正发动农民的惨痛教训,因而他的小说主题非常深刻,具有震撼力。
他说:“因了自己全家浴血着1927年底大革命的缘故,在我的作品里,是无论如何都脱不了那个时候的影响和教训的。
用那时候以及沿着那时候演进下来的一些题材,写了许多悲愤的、回忆式的小品,散文和一部分的短篇小说。
”学习过程:一、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北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伕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本研读1、小说以对话的形式推动情节的发展,简要概述小说情节。
2、请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等角度分析老渡夫的人物形象,用简洁的词句概括,并写出依据。
3、试从叙述方式、线索、情节等角度分析小说结构特色。
二、合作探究文中的老渡夫和《边城》中的“爷爷”同为摆渡人,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点呢?三、拓展阅读叶紫的创作有深厚的生活积累与充分的创作准备,因此正如鲁迅所称赞“写得出东西来,作品在摧残中也更加坚实”,而非“革命浪漫谛克”的肤浅与幼稚。
阅读《古渡头》无删减版,再次感受叶紫的创作特点。
古渡头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彩色来。
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
波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地生气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天明罗。
”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
“为什么,小伙子,出门简直不懂规矩的。
”“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地。
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
“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的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用粗糙的满是青筋的手指燃着火柴。
眼睛越加显得细小,而且昏黑。
“告诉你,”他说,“出门要学一点乖!这年头,你这样小的年纪……”他饱饱地吸足着一口烟,又接着:“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
哪里来呀?”“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
我的妈病了。
”“唔!……”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
我们差不多已经对面瞧不清脸膛了。
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个什么花头。
于是,我说:“既然不开船,老头子,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
“年轻人到底是不知事的。
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
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位。
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致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比较地和缓得多了。
我睡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所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
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在这里已经驾了四十年船了……我要不是看见你还有点孝心,唔,一点孝心……你家中还有几多兄弟呢?”“只有我一个人。
”“一个人,唉!”他不知不觉地叹了一声气。
“你有儿子吗,老爹?”我问。
“儿子!唔,……”他的喉咙哽住着。
“有,一个孙儿……”“一个孙儿,那么,好福气啦。
”“好福气?”他突然地又生起气来了。
“你这小东西是不是骂人呢?”“骂人?”我的心里又茫然了一回。
“告诉你,”他气愤地说,“年轻人是不应该讥笑老人家的。
你晓得我的儿子不回来了吗?哼!……”歇歇,他又不知道怎么的,接连叹了几声气,低声地说:“唔,也许是你不知道的。
你,外乡人……”他慢慢地爬到我的面前,把第四根火柴擦着的时候,已经没有烟了,他的额角上,有一根一根的紫色的横筋在凸动。
他把烟管和火柴向舱中一摔,周围即刻又黑暗起来……“唉!小伙子啊!”听声音,他大概已经是很感伤了。
“我告诉你吧,要不是你还有点孝心,唔!……我是欢喜你这样的孝顺的孩子的。
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
只是,我呢?唔……我,我有一个娃儿……”“你知道吗?小伙子,我的桂儿,他比你还大得多呀!……是的,比你大得多。
你怕不认识他吧?啊你,外乡人……我把他养到你这样大,这样大,我靠他给我赚饭吃呀!……”“他现在呢?”我不能按耐地问。
“现在,唔,你听呀!……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
我,我给他收了个媳妇……小伙子,你大概还没有过媳妇儿吧。
唔,他们,他们是快乐的!我,我是快乐的!……”“他们呢?”“他们?唔,你听呀!……那一年,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是打了败仗的,从我们这里过身,我的桂儿,……小伙子,掳夫子你大概也是掳过的吧,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夫子。
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是的,我还有媳妇。
可是,小伙子,你应当知道,媳妇是不能同公公住在一起的。
等了一天,桂儿不回来;等了十天,桂儿不回来;等了一个月,桂儿不回来……”“我的媳妇给她娘家接去了。
”“我没有了桂儿,我没有了媳妇……小伙子,你知道吗?你也是有爹妈的……我等了八个月,我的媳妇生了一个孙儿,我要去抱回来,媳妇不肯。
她说:‘等你儿子回来时,我也回来。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
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
’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是的,六年了,算到今年,小伙子,我没有作过丧天良的事,譬如说,今天晚上我不肯送你过湖去……但是,天老爷的眼睛是看不见我的,我,我得找钱……”“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你老了,你也得要儿子养你的,……可是人家连我的孩子都不给我……”“我欢喜你,唔,小伙子!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象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
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钱纸……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他终于哭了。
他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的蹬着。
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我的心头象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就是这样的,小伙子,你看,我还有什么好的想头呢?——”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的心头也塞得更紧更紧了。
我拿什么话来安慰他呢?这老年的不幸者——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我想说话,没有说话;他想说话,他已经说不出来了。
外面越是黑暗,风浪就越加大得怕人。
停了很久,他突然又大大地叹了一声气:“唉!索性再大些吧!把船翻了,免得久延在这世界上受活磨!——”以后便没有再听到他的声音了。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
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
他仍旧同我昨天上船时一样,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象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
“有什么东西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要不要再等人呢?”“等谁呀?怕只有鬼来了。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
他独自坐地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地朗唱着:我住在这古渡的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1、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2、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3、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