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的建筑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族的建筑文化
2013-08-16 16:44 | 来源:中国知网 | 作者:安娜
点击:65次共有0条评论免责声明打印|字号:
羌族这种垒石为室的建筑历经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更趋丰富。其类型集中、成片的大规模古建筑体系,在国内各民族建筑中都不多见。
羌族这种垒石为室的建筑历经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更趋丰富。其类型集中、成片的大规模古建筑体系,在国内各民族建筑中都不多见。从一定程度上讲,羌族建筑不仅是西南大部分少数民族建筑之源,而且是中华建筑目前尚存完好的源头遗迹。
羌族民居建筑起源于新石器时期。虽然今天的羌族民居建筑已远非其原始形态,但在其建筑选址、村寨布局以及空间形式等方面,依然保持了浓厚的古风遗韵,反映出羌族民居建筑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形成的羌族乃至藏缅语族诸民族的民居建筑打下了深刻烙印。
羌族一般都是由上百户或几户人家聚族而居形成“羌寨”。出于生活、耕牧方便兼具安全性的考虑,羌寨多建在依山傍水的河谷、半山腰、高半山地带。在空间形式方面,有以碉楼为中心的空间,如四川汶川的羌锋寨、布瓦寨,茂县的黑虎寨;有以水渠为中心的空间,如汶川的龙西寨、郭竹铺寨,理县的桃坪寨、通化寨、木卡寨;有以道路和过街为中心的空间,如理县的老木卡寨、桃坪寨,茂县的纳普寨;有以官寨为中心的空间,如茂县曲谷和西寨即是以王太昌官寨为中心展开的空间形式,构成了类型丰富、灵活多变的空间组合,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空间环境。
为防御而生的碉楼在羌族民居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为适合当时的生存环境而修造的军事设施。只是碉楼因其防御功能的逐步丧失而衰落。现存的碉楼主要集中在四川茂县、汶川、理县等地,多为明清时期建筑,它们与民居、村寨构成了一个宏大而严密的防御体系。如果说其外部空间形态特征还较统一,其内部空间的组合和划割就是千姿百态了。有的如下沉式窑洞,有的为四合院格局,羌族民居家家不同,构成了内部空间形式多样化的民居大观。
羌族历史上就以擅长砌石、筑堰、打井著称,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建和历代修筑、扩建都凝结着羌族人民智慧的劳动。羌族民居建筑特别是历经数百年风雨和多次强烈地震考验,魏然矗立,为羌族建筑技艺的精湛做出了形象而有力的注释。
当然,在这次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许多羌寨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特别是著名的风景旅游景点——汶川萝卜寨基本不复存在。
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季富政教授对羌族建筑进行了长期而广泛的考察、测绘和专业性的研究。这不仅为世人揭示了羌族建筑的历史渊源、基本情况、类型特征,更展示了羌族建筑技术、艺术的智慧之类。“羌族民居出现了帐幕、干栏、窑洞三者兼具的古代建筑遗迹的混同体,即张良皋教授所言的中国建筑‘三原色’。正是‘三原色’经历史的碰撞、交融,才调配出‘五彩斑斓的颜色’,才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从现在的资料看,在全国各民族建筑中,尚无如此类型集中、成片的大规模古建筑体系。所以,我们谓羌族建筑为中华
建筑的化石,羌族建筑不仅是西南大部分少数民族建筑之源,也是中华古建筑目前保存完好的源头遗迹。
责任编辑:尔玛星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