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通假字
文言现象整理
文言现象整理一、文言实词(一)古今通假1. 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2. 公亦少从众:少,同“稍”,稍微(二)古今异义1. 世以清白相承:清白。
古义:纯朴的家风;今义:纯洁,没有污点2. 吾不以为病:病。
古义:缺点;今义:生病3. 或三行五行:行。
古义:次数;今义: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4. 治居第于封武门内:治。
古义:修筑;今义:治理5. 常数月营聚:营。
古义:积攒,引申为准备;今义:经营,管理6. 然后敢发书:书。
古义:请客的帖子;今义:书籍7.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鲜。
古义:少;今义:指食物鲜美8. 自奉养如为河南掌书记时:奉养。
古义:指生活待遇或生活水平;今义:侍奉或赡养(父母或其他尊亲)9. 公虽自信清约:自信。
古义:自己信奉;今义: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愿10. 君子以为忠:君子。
古义:指有名望的人;今义:指道德高尚的人11. 石崇以奢靡夸人:夸。
古义:炫耀;今义:夸奖12. 其余以俭立名:其余。
古义:其他的;今义:剩余的13. 聊举数人以训汝:聊。
古义:姑且;剩下的;今义:聊天14. 当以训汝子孙:训。
古义:教诲,劝诫;今义:训斥15. 枉道速祸:速。
古义:招致;今义:速度(三)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1) 自为乳儿:乳,吃奶2) 乃簪一花:插3)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衣服)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志,有志5) 走卒类士服:服,穿6) 酒非内法:内法,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7) 故就酒家觞之:觞,一种酒器,,这里指请人喝酒8)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盖布被9) 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10) 季文子相三君:相,效力11) 妾不衣帛:衣帛,穿丝绸衣服12) 何曾日食万钱:食,吃13) 汝非徒身当服行:服,从事14) 管仲镂簋朱纮:镂簋朱纮,使用刻有花纹的簋2. 形容词作动词1) 人不相非也:非,讥评2) 器皿非满案:满,摆满3) 益重之:重,器重4) 人争非之:非,讥评5) 人莫之非:非,非议,认为不对3. 使动用法1) 听事前仅容旋马:旋,使……转身2) 远罪丰家:远,使……远离;丰,使……富裕3) 败家丧身:败,使……败4) 至孙以骄溢倾家:倾,使……倾5) 夫俭则寡欲:寡,使……少4. 意动用法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耻,以……为耻2) 孔子鄙其小器:鄙,以……为鄙3) 吾不以为病:病,以……为缺陷5. 名词作状语1) 何曾日食万钱:日,每天2) 常数月营聚:数月,用几个月3)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饘粥,用稀粥4) 汝非身当服行:身,本身5) 锦衣玉食(四)一词多义1、非1) 人不相非也:讥评2) 果、肴非远方珍异:不是2、习1) 家人习奢已久:习惯2) 子孙习其家风:习染3、服1)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2) 长者加以金银华靡之服:衣服3) 汝非身当服行:从事4、果1) 果、肴非远方珍异:水果2) 果以富得罪出亡:果然5、及1) 岂庸人所及哉?:赶得上2) 史輶知其及祸:遭到3) 及戌:到了6、行1) 或三行五行:次数2) 汝非徒身当服行:实行7、君子1)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指有地位的人2) 君子以为忠:当时有名望的人8、相1)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宰相2) 季文子相三君:辅佐9、靡1)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2)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10、鄙1) 以为鄙吝:没见过世面2) 孔子鄙其小气:鄙视11、举1) 虽举家锦衣玉食:全2) 聊举数人以训汝:列举12、恶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粗陋2) 侈,恶之大也:罪恶二、文言虚词1、以1) 用,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石崇以奢靡夸人2) 表目的,来: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聊举数人以训汝3) 认为:众人皆以奢靡为荣4) 因为:上以无隐今人乃以俭相诟病是以居官必贿果以富得罪出亡2、乃1) 才:乃簪一花2) 竟然:今人乃以俭相诟病3、然1) 这样:当时士大夫皆然2) 然而:然以功业大4、虽1) 即使:居位者虽不能禁虽举家锦衣玉食2) 虽然:公虽自信清约5、为1) 做: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2) 作为:此为宰相听事诚隘6、之1)代词a) 辄羞赧弃去之:代华美之服b) 人争非之:代他c) 忍助之乎:代风俗颓弊这件事2)助词: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7、于1) 表对象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一旦异于今日2) 在,表地点:酒酤于市8、或1) 所亲或规之:有的人2) 或三行五行:有时9、也1. 表句中停顿:与其不逊也宁固2. 表判断和肯定:未足与议也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1)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和通假字
79、易:交换、改变,容易 80、譬:譬喻、打比方
81、见:看见,通“现”“被” 82、习:复习、温习
83、堪:忍受
84、肆:放纵、陈列、店铺 85、除=拜:任命官职;除去
86、适:到、往,刚才、正 87、由是=以是=:因此、通
88、奚为:什么,怎么样
好
过这种
89、白:白色、空的、陈诉、90、使:出使、使者、派遣、
然、既、、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感激
固、固守、固然
死亡、通“无“,没有
以及
41、就:靠近,接近、欣赏、42、许:答应,赞同、地方、43、具:器具、具有、准备、44、胡:古代少数民族通称、45、徒:光,空、白白地、
完成、从事
拟生词、表约数,相当于来 通“俱”全、都;详细
为什么
只是
46、方:刚好、正好;才、 47、善:好、好处、擅长、 48、贾:商人、买卖、通“价” 49、直:与“竖”相对、只、50、因:于是、就,凭借、
其 1、代词 例如:事父母能竭其力
2、但是(两句话之间。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2、大概
3、这样 。(“虽然、然而,然则”在文言文中通常翻译成“虽然, 3、难道
这样;这样,却;这样,那么。)
4、正确。例如:吴广以为然。
4、恐怕
例如: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例如:其真无马耶 例如:其真不知明也
当、、的时候、方圆、方正 善于
价值
仅仅,一直、通“值”价值 顺着、按照、因为、通过
51、竟日:一整天
52、市:集市、买
53、戚然:悲伤的样子
54、明年:第二年
55、次第:依次
56、诚:如果、确实
五大类文言实词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古义:上厕所。今义:换衣服。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祭祀宰杀的猪牛羊。
今君乃亡赵走燕。
古义:逃跑。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实施教育的学校。
3.词义的转移
置币遗单于。
古义:礼物。
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古义:借。
高
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
请
不爱珍器重肥饶之地。《过秦论》
吝惜
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
3.词义的转移
责攸之、伟、允等之慢。《出师表》
怠慢
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罗织罪名,陷害人。
愿为市鞍马
古义:买。
今义:城镇、集市。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臀部、屁股。
3.词义的转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01
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包裹。
02
暮去朝来颜色故。
03
古义:容颜、脸色。
04
秋天漠漠向昏黑
05
古义:秋日的天空。
06
且陛下春秋高
07
古义:年岁、年龄。
08
给事中宗弘暹xiān希居正指劾之。
09
古义:迎合。
10
3.词义的转移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愿大王稍假借之。
古义:原谅。
穷且益艰,不坠青云之志。
古义:困窘。今义:贫穷
3.词义的转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意外变故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滕王阁序》
小升初文言文实词、通假字、虚词最简总结
17、比:等到、靠近
18、38、鲜:少,鲜艳
19、诸:几个、兼词
20、向:从前、先前
21、已:停止、罢了、通
“以”
22、讫:完结
23、并:一起
24、予:给予、我
25、负:背、违背、凭借
26、莫:没有、不要
27、再:两次,第二次
28、但:只是
29、孰:谁、哪个、通“熟”
30、盖:大概是、原来是
58、中道:半路上
59、谒:拜访
60、书:写、信、字条
61、逮:至V、捉拿
62、未尝:不曾
63、地方:土地方圆
64、俟:等待
65、少时:年轻时
66、妻子:妻子儿女
67、加冠:男子成年
68、厌:满足、厌心
69、身=躬:亲自
70、王:君王、称王
71、语:话,谈论、告诉
72、遗:留下来的,给予
73、矢:箭头
31、田:田地、通“畋”打
猎、通“佃”耕种
32、顾:看、回头看、拜
访、难道
33、斋:屋舍、祭祀前清 心洁身、素食
34、子:子女、对人尊称、 你
35、闻:听说(使、、听到)、 听闻、用鼻子嗅味道
36、既:已经(之后)、既 然、既、、又
37、谢:道歉、推辞、凋
谢、感激
固:原来、坚决、巩固、 顽固、固守、固然
39、亡:逃跑、丢失、火亡、
死亡、通“无“,没有
40、及:至等到、赶得上、 以及
41、就:靠近,接近、欣赏、 完成、从事
42、许:答应,赞同、地 方、拟生词、表约数,相 当于来
43、具:器具、具有、准 备、通“俱”全、都;详 细
44、胡:古代少数民族通称、 为什么
高考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复习(简单实用)
卡通风工作总结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
文
言
实
词
的
考
查
重
点
】
1
.
通
假
字
;
2
.
古
今
异
义
;
3
.
一
词
多Leabharlann 义4.偏
义
复
词
;
5
.
词
类
活
用
。
一 通假字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 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 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 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 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二、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 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造成古今异义的原因
06
名称说法发生 改变
05
词义强化或弱
化
04
感情色彩变化
03
( 三) 词 义
转移
02
( 二) 词 义
缩小
01
( 一) 词 义
扩大
( 一) 词 义 扩 大
01
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 义之中。词义的扩大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01
音同形似
音近形似
04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
03
02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音同形异。
01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 。
文言实词虚词
【文言实词】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汉语中比较显著的语言特点之一。
“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另一个字使用。
通假字有以下几种情况:1.音同形似。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七下)出门看火.伴(《木兰诗》七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七下)皆披发文.身(《观潮》八上)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八下)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八下)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八下)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八下)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八下)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八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八下)玉盘珍羞.直.万钱(《诗五首》八下)为天下唱.(《陈涉世家》九上)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九上)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九上)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盘》九下)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九下)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两章)亲戚畔.之(《孟子》两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九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九下)小惠未徧.(《曹刿论战》九下)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也(《邹济讽齐王纳谏》九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九下)一厝.朔东(《愚公移山》九下)无陇.断焉(《愚公移山》九下)2.音同形异策.勋十二转(《木兰诗》七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古代诗歌五首》七上)路转溪头忽见.(《古代诗歌五首》七上)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山市》七上)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七上)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七下)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八上)诎.右臂支船(《核舟记》八上)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八上)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八上)略无阙.处(《三峡》八上)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八下)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八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九上)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九上)困于心,衡.于虑(《孟子》两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九下)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九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九下)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九下)3.音近形异。
文言实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
⑦讲究,计较
三、古今异义词
“常见古今同形异 义词辑录”
文言实词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两大变化: 一是词形由单音节向双音节演变,一是词义大多数已 发生变化。而词义的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 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变化以及单双音的变化。
高考真题[2010安徽卷] 高考真题[2010湖南卷]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陈亮《诸 一无所受。(《周书.贺兰祥传》) 葛孔明》) 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 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2)2008年高考广东卷: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当时陶侃担任闲散官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 与他结为好友,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3)2010年高考天津卷: 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 的刀子走向池塘边呼唤鱼。
2.名词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 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在 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 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
①范增数目项王 两个名词相连 “可、能、欲”等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被能愿动词修饰 ③置人所罾鱼腹中。 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 ④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 名词放在副词后 名词后紧跟代词 ⑤驴不胜怒,蹄之 ⑥秦伐韩,军于阏与 名词后跟介词结构作补语
高考真题:
(1)2006年高考江苏卷: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名作状,用对待老师的礼节
文言文120个实词及通假字
文言实词120个及通假字一.通假字1.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罢夫羸老易子咬其骨3.虽又槁暴,不复挺者,4.忠义暴于朝廷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见其客朱亥,俾倪7.合从定交,相与为一8.秦王还柱而走9.图穷而匕首见10.列缺霹雳,丘峦崩摧1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12.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13.令将军与臣有14.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15.张良出,要项伯1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17.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18.五万兵难卒合19.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一个字往往承担着多项记词职务,为了减少其兼职,后世便另造新字来分担。
比如共字,在上古就兼有多个记词职务,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①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礼记·曲礼》)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③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④民不知礼,未生其共。
(《城濮之战》)例①是共同的意思,例②是供给的意思,例③是拱揖的意思,例④是恭顺的意思。
一个字身兼四职,也就是分别记录了四个不同的词。
这对运用文字来说是经济,但字的兼职过多,容易造成表意的含混、模糊。
为了增强表意的明确性,后世就造了供、拱、恭三个新字来分担它的兼职。
(2)说悦:“秦伯说,与郑人盟。
(3)知智:“失其所与,不知。
”(‘智慧,即知识之引伸,故古祗作知。
4、景影:“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光也。
”段注:“日月皆外光,而光所在处,物皆有阴。
光如镜,故谓之景。
”)5、直值:“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6.辩辨:“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7.颁斑:“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寡人之于国也》8.已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一、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2)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文言文实词--通假、古今异义
被
披
穿着,覆盖在肩背上
闻妻言,如被冰雪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
睥睨
斜着眼看
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
避
躲避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僻
行为不正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
敝
困顿,失败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策扶老以流憩
搀扶老人
怀抱
思想抱负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怀里抱着
纵情
骄傲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尽情
见机
看到细微的预兆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看机会,看形势
猖狂
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肆无忌惮
学者
求学的人
古之学者必有师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从而
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
动词,描述
风流
风韵
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态度
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神态
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
风骚
姿容俏丽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偏僻
偏激,不端正
行为偏僻性乖张
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落后
行动落在后面
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
思想不进步
尴尬
容易出麻烦
山东
崤山以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省
非常
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通假字
语文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实词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乘chéng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通假字课件
评
一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考虑通假
1.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卒”通“猝”,仓促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
3.某所,而母立于兹 。 “而”通“尔”,你(的)
评
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宾邪?”主
人乃寤而请之。
文中的通假字有: 傍——旁 不——否 坐——座 乡——向
嘿——默 亡——无
息——熄 寤——悟
思
请完成P326面《旧唐书·李昭德传》
议
P326面《旧唐书·李昭德传》
(一)实词(解释词义)
【注释】①直突:笔直的烟囱。②上行:上座。③功次: 功劳的 等级。④录:记住,指邀请。
请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评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
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
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③坐,而不录④言曲突
通 文 假 言
文
字 之
通假字
导
本字 古人在书写时本应该使用的字。 通 通用之意。 假 借用之意,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去替代本字。
导
“通假”
所谓“通假”,就是两个 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 个字,在解释通假字时我 们一般用“通”来表示, 如“A通B”。
导
通用字
假借字
古今字
本无其字,同音替代
导
1.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张衡传》) “员”通“圆”
文言实词通假字
4.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 5合葬华山傍——《孔雀东南飞 》 6.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 王》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荆轲刺秦 8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苏武传》
横旁凌震沾 襟
1、孰为汝多知乎 2、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至莫夜月明
古字通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音同或
音近的字互相借用的现象,又简称通假、通借、 假借。古人在使用文字时,常常不用有其本义的 本字,却用了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尽管 借字与本字的字形、字义不同,但字音一定相同 或相近,所以又有一种更确切的称谓,叫做“古 音通假”。那些被本字借来的字就叫假借字,又 叫通假字、通借字、假字、借字、假音、借音。
6.无通毋,不要。 7.于通吁,表感叹。 8.说通脱,解脱。 9.泮通畔,边,岸。
必修1 离骚
10.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1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1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3.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10.锡通赐,赐给
11.辟通僻,幽僻。
12.道通导,引导
13.正通证,作证。
3、从句意考虑,偏义复词形式上是两个 词,语境义只用其中的一个词义;非偏 义复词的两个单音词,语境义是两个。 如:(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 》) (2)无羽毛以御寒暑 例(1)中是寒暑是两个单音词,例(2) 中寒暑是一个偏义复词(只用“寒”之 意)。可见,判断偏义复词,一定不能 离开语境。
必修2
必修2
19.属通嘱,劝酒。 20.而通你,第二人称代词。 21.阖通合,关闭。 22.冥通溟,海。 23.垂通陲,边际。 24.反通返,返回。 25.知通智,智慧。 26.辩通辨,区别。 27.而通能,能耐。 28.有通又,反通返。 29.辩通变,变化。
高考文言实词之通假字
• (3)一字通数字。指某一借字可替代其他几个不同的本字。如 “适”与“敌”、“嫡”“適”三字声符相同,音近而通假。
• 【例】①太甲,成汤适长孙也。(《史记》)(“适”通“嫡”)
• ②吴王夫差无适于天下。(《战国策》)(“适”通“敌”)
• ③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史记·陈涉世家》)(“适”通 “適”)
• 5.参考注释法
• 古代文字训诂学家在注释古籍中对通假字有过许多研究和考证,并 常用“某读曰某”“某与某古字通”“某与某同”等来说明文字的 通假关系。
• 【例】(1)隰则有泮。(《诗经·氓》)(郑笺:“泮读为 ‘畔’。”即“泮”为“畔”的借字。)
•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经典释 文》注为:“知,如字,又音智。”即“知”通“智”字。)
• 2.通假字
• (1)王说,曰:“诗云……”:(
• (2)刑于寡妻:(
)
• (3)盖亦反其本矣:(
)
• (4)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颁白1.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鼓瑟希 希:同“稀”,稀疏
• B.批大郤 郤:同“隙”,隔阂,嫌隙
• 通假字辨识方法
• 1.音变法
• 通假字的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今音。由于古 今语音变化较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在不一定全部音同音近,有 的可能变得完全不同了;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 相同相近。
• 【例】①“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罢”通 “疲”,虽然它们在今天并不同音,但在古代却是同音的。
• (3)百姓罢劳。(《汉书·成帝纪》(颜师古注:“罢读曰疲。” 即“罢”通“疲”字。)
•
• 对点练习]一、填空类 • 1.通假字 • (1)距关,毋内诸侯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张良出,要项伯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令将军与臣有郤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升初文言文实词通假字虚词最简总结
1大丫阅读 2018春季小升初文言文实词、通假字、虚词最简总结一、常见实词1、值:遇到、正好、价值2、去:离开、距离、除去3、引:牵,拉、伸长4、执:拿着、掌管、固执5、走:跑6、益:好处、更加、增加7、是:这、判断动词、正确8、若:如果、好像、你 9、悉:全、都10、佯:假装11、徐:慢慢地12、颔:下巴、点头13、尝:曾经14、危:高、危险、端正 15、举:选拔、全、发动 16、居:停留、处在、居住 17、比:等到、靠近 18、38、鲜:少,鲜艳 19、诸:几个、兼词 20、向:从前、先前 21、已:停止、罢了、通“以”22、讫:完结23、并:一起24、予:给予、我25、负:背、违背、凭借26、莫:没有、不要27、再:两次,第二次 28、但:只是 29、孰:谁、哪个、通“熟” 30、盖:大概是、原来是31、田:田地、通“畋”打猎、通“佃”耕种 32、顾:看、回头看、拜访、难道 33、斋:屋舍、祭祀前清心洁身、素食 34、子:子女、对人尊称、你 35、闻:听说(使、、听到)、听闻、用鼻子嗅味道 36、既:已经(之后)、既然、既、、又 37、谢:道歉、推辞、凋谢、感激 固:原来、坚决、巩固、顽固、固守、固然 39、亡:逃跑、丢失、灭亡、死亡、通“无“,没有 40、及:到、等到、赶得上、以及 41、就:靠近,接近、欣赏、完成、从事 42、许:答应,赞同、地方、拟生词、表约数,相当于来 43、具:器具、具有、准备、通“俱”全、都;详细 44、胡:古代少数民族通称、为什么 45、徒:光,空、白白地、只是46、方:刚好、正好;才、47、善:好、好处、擅长、48、贾:商人、买卖、通49、直:与“竖”相对、只、50、因:于是、就,凭借、当、、的时候、方圆、方正善于“价”价值仅仅,一直、通“值”价值顺着、按照、因为、通过51、竟日:一整天52、市:集市、买53、戚然:悲伤的样子54、明年:第二年55、次第:依次56、诚:如果、确实57、遂:于是,就、终于 58、中道:半路上59、谒:拜访60、书:写、信、字条61、逮:到、捉拿62、未尝:不曾63、地方:土地方圆64、俟:等待65、少时:年轻时66、妻子:妻子儿女67、加冠:男子成年68、厌:满足、厌恶69、身=躬:亲自70、王:君王、称王71、语:话,谈论、告诉72、遗:留下来的,给予 73、矢:箭头74、岂:难道(是否、何况) 75、事:侍奉76、特:只是77、自:从(在)、如果 78、肖:相似、像79、易:交换、改变,容易80、譬:譬喻、打比方81、见:看见,通“现”“被” 82、习:复习、温习83、堪:忍受84、肆:放纵、陈列、店铺85、除=拜:任命官职;除去86、适:到、往,刚才、正好87、由是=以是=:因此、通过这种88、奚为:什么,怎么样89、白:白色、空的、陈诉、说;明白90、使:出使、使者、派遣、假使91、熙:光明,兴盛,通“嬉”嬉戏,开玩笑92、遽:就、立刻、马上、急忙93、会:适逢、正赶上、相会、聚会,一定94、驽:劣马(比喻才能平庸、愚笨)95、明:明亮、明白、次(年、月)96、素:白色的、为加装饰的、向来97、以为:认为、把、、当作98、虽然:即使这样、虽然这样99、可以:可以、、把(凭借)、能够100、谏:含蓄规劝君主或长辈,进谏2二、常用虚词而(六种连接关系)之1、而:连词,表顺承;(前后关系,相当于“就”)1、的(后为名词。
通假字、虚词、实词180个
通假字、虚词、实词(180个)初中文言通假字汇总1、说yuè通,(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3)公输盘不说《公输》(4)秦王不说《唐睢不辱使命》2、女rǔ通,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3、知zhǐ通“智”,明智;智慧(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4、亡wú通,(1)日知其所亡《乐羊子妻》(2)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5、屏bǐng 通,屏弃而不用《为学》6、帖ti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7、尔ěr 通“耳”,罢了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8、见xiàn通,(1)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才美不外见(表现)《马说》9、竦sǒng通,10、阙quē通,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11、反fǎn通,始一反焉《愚公移山》12、强jiāng通,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13、曷hé通,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14、具jù通,(1)百废具兴《岳阳楼记》15、遽jù通,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16、要yāo通,便要还家《桃花源记》17、坐zuò通,满坐寂然《口技》18、扳pān通,日扳仲永谒于邑人《伤仲永》19、攀bān通,右手攀右趾《核舟记》20、惠huǐ通,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一厝朔东《愚公移山》22、陇lǒng通,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23、蕃fán通,可爱者甚蕃《爱莲说》24、那nǎ通,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25、距jù通,子墨子九距之《公输》26、诎qū通,公输盘诎《公输》27、诎qū通,诎右臂支船《核舟记》28、圉yù通,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29、有yòu通,(1)舟首尾长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30、衡héng通,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困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1、甫fù通,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33、错cuò通,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睢不辱使命》34、仓cāng通,仓鹰击于殿上《唐睢不辱使命》35、谕yù通,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唐睢不辱使命》36、裁cái 通“才”,仅仅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37、材cái通,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38、以yǐ通,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39、唱chàng通,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40、被pī通,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41、食sì通,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马说》42、趣qū通,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始得西山宴游记》43、畔pàn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5、拂bǐ通,入则无法家拂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6、属zhǔ通,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47、无wù通,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48、直zhí通,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49、辟bǐ通,故患有所不辟《鱼我所欲也》50、邪yé通,(1)其真无马邪?《马说》51、辩biàn通,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52、得dé通,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53、信shēn通,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54、已yǐ通,自董卓已来《隆中对》55、不:fǒu通,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56、简jiǎn通,(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57、徧biàn通,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8、有yòu 通,“尔来二十有一年矣59、支zhī通,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60、被pī通,同舍生皆被具绣《送东阳马生序》练习反馈判断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进行解释宣王说之《滥竽充数》通,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通,轻寡人与《唐睢不辱使命》通,吾材之敏,倍人也《为学》通,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送董劭南游河北序》通,辙生十有九年矣《上枢密韩太尉书》通,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通,宁可共载不《陌上桑》通,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通,最喜小儿亡赖《清平乐村居》通,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通,初中常用文言虚词汇总练习卷一(以、而、之、其、于)以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之“通假字”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 天不能使之吉。”
6.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 行吟泽畔,”
7.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 俾倪.”
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 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 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被替代的那个字叫 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 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 本字的音。
掌握通假规律
1.同音字替代
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指“海”。 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7.道:同“导’;引导。动词。“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 之,。
28.得:通“德”;恩惠。名词。“所识穷乏者得我钦?”
29.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府吏见丁宁,结誓不 别离。”
30.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
31.队:通“坠;坠落。动词。“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32.堕:通“隳”;毁弃。动词。“堕军实而长寇仇Fra bibliotek亡无 日矣!”
8.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 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 已。”
9.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 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 州疲弊。”
19.钞:同“抄”;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20.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
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何、胡、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通假字:“因音通假”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亚历山大藕蒜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智张良出,要项伯。
(《鸿门宴》)邀课内通假:从未系统整理课外通假:印昂并傍蛾蚁假格常见课内通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受——授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直——值一夜飞度镜湖月。
(《梦游天姥吟留别》)度——渡举酒属客。
(《赤壁赋》)属——嘱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念奴娇赤壁怀古》) 华——花通假字课内通假字,很有可能是对的。
课外通假字,肯定是对的,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法宝。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难成而易败者败:毁坏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易:平坦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反:通“返”返回,这里指收回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略:简略假借字——汉字是由象形、会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
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
假借字和通假字的区别?“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古今异义词语是发展变化的先生教员师傅老师泡堂的小二同志小姐服务员有一些词语古今意义没有明显变化名词为主人、树、牛、山、水、云、石头、土、星星、房子大多数的词语,词义已发生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 19.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项脊轩志 20.某所,而母立于兹 21.比去,以手阖门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2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4.三餐而反,腹获果然 25.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6.此小大之辩也 27.德合一郡,而征一国者 28.旬有五日而后反 29.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我们如何辨识通假字,找出本字,从而 正确理解文意?
①增加偏旁,找出本字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终老不复取 毋内诸侯。
供 授 娶 纳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卒起不意 3因击沛公于坐 4芳菲菲其弥章。 5举酒属客 6合从缔交 悯 猝 座 彰 嘱 纵
7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8君子生非异也,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0或师焉,或不焉 11府吏见丁宁 12北冥有鱼 曝 性 熟 否 叮咛 溟
A“秦王必说见臣,.. B“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 .. C“而民说之, D“秦王不说。 ”
智
悦
1. 图穷而匕首见。——《史记》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 3.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北朝民歌 (见——现)
二、在例证中认知。语言是具有社 会性的,例子愈多愈说明通假用法 具有普遍性
练习:给下列偏义复词的偏指义项加点并解释。
1.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 2.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 昼夜勤作息。 5.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6.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7.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1.崩:皇帝死 2. 亡:灭亡。( 一说不是偏指,是相 反并列短语) 3. 异:不同 4.作:劳作 5. 长: 年龄岁数大 6. 姥:母亲 婆婆 7. 母:母亲 兄:兄长
3、从句意考虑,偏义复词形式上是两个 词,语境义只用其中的一个词义;非偏 义复词的两个单音词,语境义是两个。 如:(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 子》) (2)无羽毛以御寒暑 例(1)中是寒暑是两个单音词,例(2) 中寒暑是一个偏义复词(只用“寒”之 意)。可见,判断偏义复词,一定不能 离开语境。
13曹军不能抵当。 14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 士卒离散; 1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 景从。 16一夜飞度镜湖月
挡 惶 影 渡
②更换偏旁,找出本字。
1秦王还柱而走。 2此小大之辩也 3距关,毋内诸候 4偭规矩而改错 环 辨 拒 措
1常在床蓐 2蒲苇纫如丝 3云销雨霁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必修3
32.匪通非,不是。 33.虾通蛤。
必修4
3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3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6.外连衡而斗诸侯 3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38.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39.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40.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32.輮通煣,使……弯曲。33.有通又,暴通曝, 曝晒。34.知通智,理智。35.生通性,本性,这 里指天生的资质。36.衡通横。37.从通纵;举通 与,交好。38.弊通敝,困顿。39.景通影,影子。 40棘通戟,一种兵器。
6.无通毋,不要。 7.于通吁,表感叹。 8.说通脱,解脱。 9.泮通畔,边,岸。
必修1 离骚
10.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1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1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3.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10.锡通赐,赐给
11.辟通僻,幽僻。
12.道通导,引导
13.正通证,作证。
孔雀东南飞 14.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15.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16.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1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18.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必修1
14.取通娶,娶妻。 15.帘通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16.纫通韧,柔韧牢固。 17.藏通脏,脏腑。 18.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2、连用的两个词,就其意义关系而言,必须是 相关或相反的联合(并列)关系。不可能是同义 关系的“偏正”、“动宾”、“主谓”等关系。 如:“作息”、与“异同” 都是相反式的联合 关系。像“苦辛”、“人民”、“恩遇”、“求 索”、“收拾”等同义单位构成的,就不是偏义 复词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存、亡意义相反) 2、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牛、马意义相对) 3、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意义相近)
8.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9.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10.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 下。 11.如钟鼓不绝。 12.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3.去来江口守空船。
8. 远:遥远9. 骑:随从人员 10.首:首级 脑袋 11.钟:大钟 12.钟:大钟 13.去:离去
2、 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如: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 子· 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 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 之意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 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
根据“偏义复词”的特点,我们可以 用以下方法确定句中的这类词: 1、偏义复词既然是复词,必然是要由两个 单音词构成。这就有别于两个音节构成的 单纯词。 例如: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 辞》) 句中的“扑朔”“迷离”虽也是双音 节,但它只是一个单纯词,这就不可能是 偏义的复词。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必修1
1.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2.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这里代指 彤管。 3.归通馈,赠送。 4. 匪通“非”,不是。 5.蚩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高考专题之文言实词
——通假字 偏义复词
通假字
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 的替代字。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 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 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 是通假字。
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关 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 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 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重要任 务。
4.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 5合葬华山傍——《孔雀东南飞 》 6.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 王》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荆轲刺秦 8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苏武传》
横旁凌震沾 襟 诀
1、孰为汝多知乎 2、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至莫夜月明
通假的原则是两个字的读 音相同或相近。
一、在读音中辨析。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 门宴》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梁 惠王上》 3.女为人臣,不顾恩义 《苏武传 》 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陈情表 》
1早 2斑 3汝 4伶仃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小知不及大知 3失其所与,不知
三、在结构中把握。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 熟悉形声结构规律。这为利用汉字形体结构 掌握通假字打下了基础。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通假字是本字的声旁字(具——俱) 2.被明月兮佩宝璐 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代替形成通假(被——披)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用形声字代替声旁字造成通假 (材——才)
பைடு நூலகம்
必修5
55.距关,毋内诸侯 56.张良出,要项伯 57.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5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9.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60.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6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55.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56.要通邀,邀请。 57.豪通毫,细毛。 58.倍通背,违背,背叛。 59.蚤通早。 60.卻通隙,隔阂。 61.参通骖。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 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 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 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 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 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 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 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如: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石钟山记》) ——“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 的意义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
褥 韧
消 途
5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 被甲上马。 6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披 诀
③取消偏旁,找出本字。
1使臣奉璧,拜送于庭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廷 旨非
综合练习
1.信义安所见—《苏武传 》 2.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3.旬有五日而后反。《逍遥游 》
现 擒 又
必修2
必修2
19.属通嘱,劝酒。 20.而通你,第二人称代词。 21.阖通合,关闭。 22.冥通溟,海。 23.垂通陲,边际。 24.反通返,返回。 25.知通智,智慧。 26.辩通辨,区别。 27.而通能,能耐。 28.有通又,反通返。 29.辩通变,变化。
<15>蜀道难 3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16>琵琶行 33.家在虾蟆陵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