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综合概述第二节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 有的潜在生产力的评价,即评价土地 所具有的生物或经济潜在产量。
评价方法:经验法,调查法,统 计模型,机理模型
水
迈阿密模型
热
桑斯维特模型
以
气
格思纳模型
候
为 主
光合生产潜 力模型
黄秉维模型
农业生产潜 力模型
温度、降雨 Y= 3000 ·(1- e -0.000664R) 蒸散量 生长期 总辐射 太阳辐射
Mi光am温温i度生(产迈潜阿力密)模型
YTPP= YRPP *YfR(=T3)00温0度订·(正函1数- e -0.000664R)
降水
气候生产潜力
YCPP= YTPP * f(W)水分订正函数
土地因子
土地生产潜力 土壤
YLPP= YCPP * f(S)
订正 函数
一、以气候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
10
土地评价的方法
评
是指通过试验了解土地质
量对某种用途的影响大小
直接法
从而确定其适宜性及适宜 程度
价
是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各
方
种性质(这些性质对土地
间接法 用途起着明显的作用)作
法
出诊断,由此推论土地的
质量。
11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
主要内容包括:立项、确定目标、工作人员及相应的物质条件的配备基 础数据的收集与工作计划的制定等。
Ⅶ 物栖息、水源涵养,或用于观赏。
土层厚度与产量的关系
exp(-0.025×Z) Z﹤150cm
Y=
1
Z≥150cm
土地因子
第三章 土地评价概述
第四节 土地评价的发展 P49~55
×0.16
干燥度 ﹤1 1~1.29 1.3~3.49 ﹥3.5 地区 湿润 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地区
二)地形因素
主要包括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等。 主要包括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等。 地貌类型:一般分为山地 丘陵、平原, 山地、 地貌类型:一般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它 们在土地质量性状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们在土地质量性状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人们通常把山地 丘陵、平原称为 地形; 山地、 称为大 人们通常把山地、丘陵、平原称为大地形; 山岭、谷地、阶地、河漫滩等称为 地形; 等称为中 把山岭、谷地、阶地、河漫滩等称为中地形; 而把洪积扇 自然堤、堤外洼地称为 地形。 洪积扇、 称为小 而把洪积扇、自然堤、堤外洼地称为小地形。 它们在土地评价中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 它们在土地评价中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
土地质量
三、土地评价的作用
土地评价最基本的目的是查清土地的质 量状况, 量状况,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和科学管理土 地提供基础资料。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地提供基础资料。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1、为土地税收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3、为土地改良与土地质量监测提供基础资料 4、为土地市场管理提供基础 5、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提供依据
湿润度= 湿润度=
湿润度 >1 地区
年降水量 年蒸发量
湿润地区,种植旱作物稳定 湿润地区,
0.6~1.0 半湿润地区,种植旱作物基本稳定 半湿润地区, 0.3~0.6 半干旱地区,旱作物不稳定 半干旱地区, <0.3 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 干旱地区,
干燥度= 干燥度=
≥10℃ ≥10℃的积温 同时期的降水量
土地资源评价ppt课件
3
二、土地评价的作用与任务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交易 土地税收 土地补偿 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土地管理 估计土地利用 评判经营好坏
服 务
4
三 、 土 地 评 价 的 分 类
评价目的的不同
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
评价成果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5
四、土地评价的分类
根据土地评价目的 分多目的(综合)和土地评价的分类根据土地评价目的多目的(综合)单 目的(单项)评价,如1:100万土地资源图是评价土地对农、林、牧业的 适宜性和适宜程度,属综合评价;以种植业为对象的土地评价是单项评价。 按评价对象 分为农用地、林业用地、城镇土地、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的评价。 按评价的时间 分为当前适宜性评价与潜在适宜性评价。当前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不经大 型的改良而处于目前状况下的土地适宜性潜在适宜性评价是指经过大型改 良之后在将来某个时候的土地适宜性。
(2)评价目标的确定
16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3)数据和资料的调查、收集
包括研究地区的基本情况、用于评价 的数据和资料(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 生物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地理区位、投 入、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
17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
制定土地评价的工作计划
包括确定待评价土地的范围和边界、 选择可以考虑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 评价的类型、确定调查的范围、深度和比 例尺、划分工作阶段。
6
五、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
相 对 性 原 理
多 样 性 原 理
综 合 性 原 理
系 统 分 析 原 理
可 比 性 原 理
限 制 性 原 理
7
土地评价的原则
土地评价
土地评价一、第一章土地评价是手段,土地利用是目的,是规划管理的依据。
是基础性工作。
1、土地:徒弟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定空间范围,由影响土地潜力的自然要素(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和过去与现在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它包括一下几个内涵:是自然经济整体、立体的空间三维实体、空间上以土地类型或土地资源类型为表现形式存在。
有多样性与特殊性。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2、景观:某一地区地形组合,自然景色。
景观强调美学、生态价值与长期效益。
只考虑自然地理要素不考虑经济社会因素。
环境是至围绕某一主体和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主体的各因素总称。
3、土地资源:指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的经济与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4、土地利用: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产品和服务),采用生物技术等手段,对土地投入劳动与资本,进行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与保护等一系列活动。
包括土地的农业与非农业利用,揭示了人地关系。
就是人地结合的过程。
5、土地生产力:土地子啊一定条件下的最大生产能力。
包括土地的潜在生产能力与现实生产能力,两者都应该考虑土地的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生产力即综合生产力。
有农业生产力与非农业生产力纸分。
6、土地特性是土地具有一系列与其他物质相区别的性质,一种可度量或测定的土地属性,就是土地构成要素的性质,客观存在。
7、土地质量:土地质量是指土地的状态和条件(土壤、水及生物特性,综合属性)及其满足人类需要(农林业生产,自然保护以及环境管理)的程度。
土地质量有高低好坏之分,是针对一定用途而言的。
8、两者关系:土地特性是土地的属性在各方面属性的直观放映,能直接测量与估量。
土地质量是土地综合属性的综合反映,是土地特性综合反映的土地性质。
土地特性与土地质量是多对一、一对一的关系。
9、土地评价是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综合鉴定。
土地生产力则有现实的产量、理论的光温水土的考虑,侧重内容与目的。
土地质量评价是适宜性,开发利用前,农业。
(可直接使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二章土地质量评价.ppt
土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构成要素即土地特性总是 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因此,根据土地特性抽象得到的土 地质量也应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
18.1..h..,
11
五、土地质量的时空变异特点
〔一〕土地质量的时间变异特点
大局部土地特性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有规律的变化
气温是以天和年为周期变化 降雨量是以年为周期变化
经常发生:对土地用途的适宜性具有重要影响的临 界值至少要在研究地区5%以上的面积范围内出现; 不经常发生:临界值在研究地区小于5%的面积范围 内出现; 很少或从未发生:临界值在研究地区范围内偶尔出 现或不出现。
18.1..h..,
34
〔3〕获得资料的可行性
能获得的:评定土地质量所需要的资料,从现有图件 和报告中通过调查能够获得;
18.1..h..,
13
第二节 土地利用要求
• 土地利用要求反映某种土地利用方式对所依赖的土地质量 的具体要求,无论是土地利用大类或是土地利用方式与土 地的结合到达土地利用的目的,就要求土地具备一定的根 本条件。
• 土地利用要求是指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 在土地利用方式有效的起作用的土地利用要求: • 〔1〕作物要求 作物的生理需求 • 〔2〕管理要求 与管理系统的技术有关的必要条件 • 〔3〕水土保持要求 防止土壤侵蚀或退化的必要条件
35
土地质量的重要性等级评定表
18.1..h..,
36
18.1..h..,
37
二、土地质量的估算方法
将用来计算或估测土地质量的土地特性称为诊断因素。 〔一〕诊断因素的选择与资料的获取
选择诊断因素可以遵循以下的程序来进展:
〔1〕选择恰当的适宜的土地特性作为每种土地质 量的诊断因素。
第二章 土地潜力评价
轻度影响
中度影响 中强度影响 严重影响
60~95
30~60 15~30 5~15
……
4、评定潜力等级
实例:美国的斯托利指数分等系统
SIR=X1· X2·……Xn/100(n-1)
土壤潜力级
分值
Ⅰ
Ⅱ
0.85~1
0.7~0.84
Ⅲ
Ⅳ Ⅴ
0.55~0.69
0.3~0.54 <0.3
4、评定潜力等级
——土地综合评级
一般 较好,受早春寒或 秋寒影响 勉强 一般,受早春寒、 五月寒和秋寒影响
4
切沟
<30
积水
无
不足,寒害严重
4、评定潜力等级
——土地综合评级
1)定性方法
最低因子限制定律
(限制因素叠加,再降一级)
4、评定潜力等级
——土地综合评级
2)定量方法
(1)指数法
(指数和法,指数乘法)
4、评定潜力等级
实例:贵州省土壤潜力评价的评价项目及分值
Ⅵ
1.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1)潜力级
限 制 因 素
农耕 管理
潜 限 含 洪 土 持 作 保 力 制 坡 侵 排 潮 涝 层 水 肥 盐 气 物 持 极 性 度 蚀 水 湿 危 厚 容 力 量 候 选 措 害 度 量 择 施
Ⅶ
很 极 严 严 陡 重 重
过 严 薄 低 度 重 多 潮 砾 湿 石
一、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应该体现出:
土地所适宜的土地利用类型 具有限制影响的土地因素 该限制因素的限制程度
一、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1.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按照土地利用的可能性和限制性,将
土地评价 (2)
土地评价:是一门揭示土地在各种用途条件下土地质量高低及其在区域内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
土地评价单元:由土地构成因素组成的综合体,是性质均一的单元。
(单元内部土地质量相对均一,单元之间有较大差异,是土地评价的基本工作单位。
)土地适宜性评价:针对土地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鉴定土地对该用途的适宜性的过程。
土地利用大类: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来看,可以将土地利用分为农业用地、牧业用地、林业用地、建设利用等待的土地利用方向。
最小因子法:按单因子适宜性等级最小的那个因子的等级来确定土地适宜性等级的方法。
比配:(狭)是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质量与一定土地利用的土地用途要求相比较的过程。
(广)为了使土地利用的土地用途要求与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质量尽可能相适而进行的土地利用的调整或土地评价单元土地质量改良的过程。
参数方法:是根据一定的土地用途,选取有关的土地评价因素,并分别分级后赋予一定的数值,最后将指数的大小与土地的等级建立联系的条件下,用指数大小对土地的等级进行评定。
农用地:包括耕地,可用于农耕用途的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和宜农未利用地;不包括建设用地、自然保护区,也不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永久性耕地、永久性牧草地和永久性水域。
农用地等:在全国范围内,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潜在的(或理论的)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农用地级:在行政区(省或县)内,根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况的需要,遵照与委托方的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即主要考虑与定级目的相联系,如开展农用地估价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以县或乡为单位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现实的(或实际可能的)自然质量,利用水平和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第四章土地评价概述
根据评价的具体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农业用地 评价、林业用地评价、牧业用地评价、城镇用地评 价、自然保护区评价。
第一节 土地评价的目的与类型
三、土地评价的类型: (五)根据土地评价的结果分类:
根据土地评价的结果可以分为当前适宜性评价和 潜在适宜性评价,当前适宜性评价容许有少量投入、 而潜在适宜性评价是指经过大型土地改良之后所能 达到的质量状况及其适宜性,思考哪些属于潜在适 宜性评价。
第三节 土地评价的工作程序
三、土地评价的资料管理和成果汇总 编制土地评价成果图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1.确定制图比例尺
2.编制土地评价工作地图 3.设计图例 4.土地评价图的清绘、整饰与复制
谢谢
第三阶段:土地评价的资料管理和成果汇报。
第三节 土地评价的工作程序
一、土地评价的准备阶段 1、立项与初步探讨
立项之后必须召集专家做好以下工作:明确的评价 目标;评价所依据的数据和论据;评价地区的范围 和界线;可能考虑的土地利用类型;方法的选择; 调查的程度和比例尺的选择;评价结果表达的相关 要求;具体工作阶段的划分。
第二节 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 (二)综合性原理:
由于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存在较大的差 异的同时,其各种社会经济属性又存在各种关系和 联系,考虑到各种因素间的关系,应该采用综合、 全面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 (三)限制性原理:
第三节 土地评价的工作程序
由于土地评价的条件和目的等方面的不同,土地 评价的差异较大,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土地评价遵循 的一般程序和流程(175页): 大致分为: 第一阶段:土地评价的准备阶段,包括立项与初步 探讨;评价目标的确定;数据和资料收集;制定土 地评价工作计划等。 第二阶段:土地评价的中间过程,包括土地利用类 型及其要求和限制性的确定;土地评价单元和土地 质量评价;土地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土地评价课件--土地潜力评价
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Ⅵ级——土地具有严格的限制因素,以致一 般不宜于耕种,大部分限于用作草场(或牧 场)、林场或野生动物栖居地。
如果采用播种、施肥、以及开挖排水渠、 分洪或喷灌等措施使其成为改良牧地,那么 Ⅵ级土地从自然条件角度上说还是有其有利 方面的。
第二章 土地潜力评价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概述 土地潜力评价的评价系统 土地潜力评价的步骤 土地潜力评价成果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土地潜力(land capability),或称作“土地利用能 力”,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它利用方 面的潜在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或称土地潜力分类,主要依据土地 的自然性质(土壤、气候和地形等)及其对于土地的 某种持久利用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 的潜在能力对其作出等级划分。
第二节 土地潜力评价的评价系统
一、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二、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应用 三、我国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一、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概述: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是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在本世纪30年代 提出来的。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 土壤侵蚀,潜力评价成为控制土壤侵蚀研 究 项 目 的 一 个 有 机 组 成 部 分 。 1961 年 , A.A.克林格比尔和P.H.蒙哥马利提出 的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方案。
与潜力亚级相应的四种限制因素:侵蚀危 害(e),潮湿、排水或洪涝(w),根系层 (s),气候(c)。潜力级中的Ⅰ级因无限制 因素故不划分潜力亚级。
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e)亚级 指侵蚀危害为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 或危害的土地。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土地评价
➢ ②土地适宜类
是在土地潜力区的范围内,依据对土地农、林、 牧业生产的适宜性划分。共分9个土地适宜类: 宜农、宜林、宜牧、宜农林 、宜农牧、宜林牧、 宜农林牧、宜其它用途、不宜利用的土地。
土地适宜类与FAO不同,FAO在土地适宜性纲 中分适宜S、不适宜N
➢两种分类系统的比较
FAO是单宜的,而我国的1:100万土地资 源图有单宜、双宜、三宜。
在利用方向明确的地区,考虑主要的适宜 方面——单宜;在利用方向不明确的地区, 考虑多宜。是两个评价系统的主要区别。
➢ ③土地资源等
在土地适宜范围内,反映土地的适宜程度和生产 潜力的高低,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各土地适 宜类,均可按农林牧适宜程度与质量高低划分, 每个适宜类都包括三个质量等。
如:宜农土地
➢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系统
➢ 产生的背景:由于各国有各国的评价系统,同
一国家的评价系统不同,使资料和成果难以交流, 国际上围绕这一问题召开多次会议,目的是通过 国际讨论、制定一个统一规范式的评价体系。
1972年,FAO在瓦格宁根召开的农业土地评价 专家会议讨论了建立统一评价体系的问题。
1975年1月,FAO在罗马召开会议制订了《土地 评价纲要》。
适宜纲(S)——这类土地长期用于某种用 途时(如发展农业),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并没有破坏土地资源的危险。
不适宜纲(N)——不适宜于某种用途。通 常可分2级 : ①暂时不适宜级 、 ②永久不适 宜级 。
①暂时不适宜级(N1)——土地受到的严重限制 在将来是可以克服或改造的,但在目前的技术水 平下不能改变这种限制性。
首先按土地生产潜力的区域性,将全国分为若 干区,在区内,对土地资源作类、等、型、单 元五级划分,即五级分类系统(也有人称三级)。
第06章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
12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
(四)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土地适宜性评价时常用指数法,指数法是一种综合定 量比较方法,又可称为多目标决策方法,即将不同计量转 化为统一计量单位,将多目标转化为综合的单目标,再据 其数值加以综合评价。 由于参评因子对土地质量等级具有不同的重要性(权 重),一般来讲,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 显得尤为重要和复杂。常用参评因子权重的确定方法有经 验法(又称特尔斐法)和标准回归系数法等。
13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
(四)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1.经验法 此法的实质就是以有经验的专家为索取信息的对象, 对专家们提出的参评因子的权重加以分析、整理、综合, 经几次反复,使经验法确定的权重趋于一致。 2.标准回归系数法 此法是借助于土地质量与参评因子之间建立的回归方 程中的回归系数,经标准化和归一化后,最终确定参评因 子的权重。将土地质量或表示土地质量的其他因素如农作 物产量作为因变量(Y),土地质量的参评因子为自变量 (Xi),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18
四、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
土地人口 承载力又称土 地承载力或资 源承载力。 它是指一 定地区的土地 所能持续供养 的人口数量。
19
四、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
目前土地人口承载力确定方法,归结起来有三种: (一)以粮食为标志的人口承载力 它是通过计算一定地区土地所能生产的粮食能养活多 少人口来推算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二)农业生态区法 它是通过对每一个具有相同气候和土壤的同质农业生 态区的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估算,来确定在不同投入水平 和生活水准条件下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三)系统动力学方法 它是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策略下人口 变化与承载力之间的动态变化,从整体上来反映人口、 20 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详述
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详述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第一节土地资源评价概述土地资源评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古代时就有关于土地分类和土地评级的著作。
《管子·地员篇》就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人民评价土地资源的经验,按土色、质地、结构、孔隙、结聚、有机质、盐碱等肥力因素,并结合地形、水文等条件,对土地生产力进行分等定级。
将“九洲”土壤分为18种基本类型,按其性质对于衣林生产的差别,依次徘序,分为:“上土”、“中土”和“下土”三等,这三种土地各有六类土壤,每类土壤又分六种,每种土壤又适于种两种谷类,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对土地等级划分的描述,即古代的土地评价系统。
建国以来,随农、林、牧业发展的需要,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草原的建设、植树造林,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的不断调整、土地的有偿使用等,促进了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评价工作的开展。
一、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土地资源评价是在一定的生产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根据其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土地等级,并且阐明不同等级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型。
二、土地资源评价的意义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性工作。
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在于把评价结果运用到实际中去,它的一般目的是为收取各种土地税费服务,为土地交易服务,为土地利用服务,对于合理利用和科学地管理土地资源,具有深刻意义。
具体表现为:1.为土地税牧服务土地税收标准的确定需要知道土地的用途和土地对该用途的适宜等级,或土地在该用途条件下的生产力大小,而土地评价的成果之一则恰好是土地对某一用途的适宜等级,因此,通过土地评价能科学地为制定土地税收标准提供基础的资料。
2.为调整承包土地和征地补偿费提供依据为使调整承包土地时投资补偿费的确定比较科学合理,就需要通过土地评价对土地承包前后的质量进行比较。
征地补偿费的科学确定是以耕地质量评价为基础的。
3.为土地交易服务土地评价为土地交易提供土地价格基础资料4.为估计土地经营好坏服务为了确定或评价土地经营的好坏,就要通过土地评价对土地经营活动中的投入和土地经营后的产出进行分析5.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土地资源评价能为土地最佳用途的选择或为土地利用规划时土地利用调整提供必要的信息或资料,为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制定服务。
土地评价概述.
第二节 土地评价的原则
参照FAO《土地评价纲要》
在适宜性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提出的土地评价原则
要针对特定的用途种类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分类
自然属性的考察与经济条件分析相结合:土地评价要求对不同 的土地类别在可以获得的利益和所需的投入之间进行比较;
因地制宜:土地的区位条件
土地持久利用原则:适宜性是指持续的利用而言,评价的终极 目的(环境评价)
综合性原理
构成土地质量的土地性状有很多种,如气候、土壤、植被 等等,而这些性状也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如气候又包括光照、 气温、降水等;土壤又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 酸碱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碳酸钙含量等等。同时,土地 的不同性状或不同因素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此土地 质量是一个多样因素影响的统一体。
在平行法中,土地利用种类的社会经济分析和自然 因素的调查与估价是同时进行的,所评价的土地利用种类在 研究过程中常常会更改。如林业中树种选择、砍伐日期和面积、
防护措施等可变动,该法可在较短时间内 提出比较精确的结果。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土地评价的两阶段法和平行法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4)评价项目 确定评价项目,选取评价指标,是土地评价的 核心,也是土地评价
系统分析原理
一个系统是各种要素及其相 互关系的集合,具有一定 的边界和结构,这就决定 了系统的功能,即决定了 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土地 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土地利 用系统,包括两个要素; 土地和土地利用,如图。 在土地评价时,应尽量地 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分 析如何改善土地利用系统 的结构,获得最理想的产 出与投入之比。
原
理
理
多样性原理
不同的地区具有各自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土地质量和土 地用途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随时间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同一 地区的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也会发生变化。
4.2土地质量评价
4、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1)常采用指数法,将不同计量转化为 统一计量单位,将多目标转化为综合的单 目标,在据其数值加以综合评价。 (2)由于参评因子对土地质量等级有不 同的重要性(权重),评价中确定权重更 重要。采用经验法、特尔斐法、标准回归 系数法。
3、土地适宜性评价工作程序
准备工作 评
土地用途的确定
(2)理论计算 光合生产潜力 Y=0.154Q
Y:光合生产潜力(g/m2· d); Q:总辐射为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与散射之和(J/cm2)。 光合生产潜力是一个理论值,是作物产量的上限。
光温生产潜力
Hale Waihona Puke 光温生产潜力是在光合生产潜力Y0的基础上,经 过温度有效系数f(T)进行“衰减”后形成的作物生产 潜力。 Y=Y0· f(T) f(T)=n/365;其中n是研究区无霜期日数。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 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 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1、评价原则 针对性原则 永续利用原则 效益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综合性原则 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兼顾原则
2、分类体系 (1)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中适 宜性分四类: 土地适宜性纲(适宜还是不适宜) 土地适宜性级(高、中、勉强) 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受到限制性种类) 土地适宜性单元 (2)我国分类体系 土地适宜类:适宜的用途如宜农、宜林、宜牧 土地适宜等:适宜程度,通常分三级 土地限制型:限制性的种类。
1.你知道你的生活方式,需要多大生产力 的土地面积,提供所需的自然資源,并 吸納所产生的垃圾? 你会在地球上烙印下多大的「生态足 迹」?請進入「地球日网站」 (),根据下列步 驟依序回答问題,並將計算結果記录在 「我的生态足迹記录表」。
2013年 综自 第七章 土地评价汇编
④土地适宜性单元——反映亚级内在经营管理方面的 次要差别。
1. 土地适宜性纲:表示土地对某种用途是适合还是不适 合,可分两个纲:适宜纲、不适宜纲。
适宜纲(S)——这类土地长期用于某种用途时(如 发展农业),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并没有破坏土 地资源的危险。
不适宜纲(N)——不适宜于某种用途。
各土地适宜类,均可按农林牧适宜程度与质量高低划 分,每个适宜类都包括三个质量等。
如:宜农土地
宜林土地
一等地
一等地
二等地
二等地
三等地
三等地
④土地限制型
在土地等的范围内,按其限制因素及其深度划 分,在同一限制型内,具有相同的主要限制因 素和相同的主要改造措施。
在同一等内,型与型之间只反映限制因素不同, 而没有质量上的差别。
经济利用的适宜程度。 土地适宜性可分为多宜性、双宜性、单宜性和不
适宜几种。
多宜性是指土地同时适宜于农、林、牧等多种 生产。
一般来说,质量好的土地对农、林、牧的适宜性广, 质量差的土地可能不宜农作物生长,而只适宜林、牧 (双宜)或只宜林或只宜牧(单宜),特别差的土地 可能暂时对农、林、牧利用都不适宜。
4. 按评价对象,可以分为2种:
① 农用土地评价 ② 非农用土地评价:
城镇用地评价 旅游用地评价 交通用地评价等
土地资源评价遵循的原理: 综合性原理:综合考虑构成土地质量的多种性状; 限制性原理:找出土地质量不能满足土地用途的主导限制
性因子; 可比性原理: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或评价指标体系; 相对性原理:评价结果是相对某一地区的相对一等地、二
通常可分2级 :暂时不适宜级 、永久不适宜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分类体系 《土地分类》中的分 类体系
1:100万中国土地利用 图分类系统
一级类型
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 和湿地;城镇用地;工矿用地;交通 用地;特殊用地;其他用地
主要分类依据
土地的用途、 利用方式
国民经济部门 构成;土地利 用条件和经营 方式;地形条 件和利用特点
二、土地类型划分
1.土地类型的概念
(4)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依据一定 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 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
二、土地类型划分
2.土地分级
(1)基本概念 ➢ 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对土地组成要素 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土地的复杂程 度,将土地划分为等级从属的土地个体 系统。
二、土地类型划分
5水域、河床
51湖泊、水库 52河床
土地类型实例
内蒙古地区沙化土地类型
1 流动沙地(丘) 2 半固定沙地(丘) 3 固定沙地(丘) 4 风蚀劣地 5 戈壁 6 闯田 7 潜在沙化土地 8 其他土地
土地类型实例
晋西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片段)
土地类 黄土丘陵地
土地亚类 1
2 3沟坡地
大中地貌 地貌部位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1)基本概念
➢ 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原 则和指标,将等级相同的土地个体按其 相似性进行分类归并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1)基本概念
土 地 类 型低 单 位
高
土地分级单位
低 高
土地点
土地单元
土地系统
土地点种
土地单元种 土地系统类
土地点属
土地单元属 土地系统型
2.土地分级
(2)不同的土地分级方案
荷兰 土地省 土地系统 土地单元 土地成分
澳大利亚
土地系统 土地单元
土地点
英国
土地系统 土地刻面 土地素
加拿大 生态县 生态组 生态点 生态要素
前苏联 景观 地方 限区
相
二、土地类型划分
2.土地分级
(3)常用土地分级系统
➢土地点(land site)——内部性质和土地 利用特点极为一致的土地个体
4.以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为基础确定评 价单元
5.采用评价所用的几种图件叠置所形成 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
6.以土地类型体系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 7.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
二、土地类型划分
1.土地类型的概念
(1)土地类型是地球表面规律分布、面 积大小不同、性质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
(2)同一种类型的土地单元应具有:
土地类型小结
武汉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的土地类型划分: 依据地貌和地表组成物质差异
1滩地
11细沙土江心洲滩地(海拔高度18~25米)
12细沙土滨河滩地(海拔高度21~25米)
2河漫滩地
3低阶地
土地类型研究对 于土地评价单元
……
划分的意义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1.基本概念
(1)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相同 的单元土地或土地资源
商业金融业用地;工业、仓储用地;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市政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 土地用途、利
中的分类体系
交通用地;特殊用地;水域用地;农 用方式等特征
田地;其他用地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中的分 类体系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 土地使用的主 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特殊用地;水 要性质。 域和3.土地分类
(3)基本方法
➢景观法
两列指标网格法 路线考察法
➢参数法
植被-土壤-地貌
土地类型实例
新疆某地土地类型
1低山残丘 2戈壁
21洪积冲积戈壁 22冲积洪积戈壁
3沙丘和沙地
31流动沙地 32半流动沙地 33固定及平沙地
4人工绿洲及河湖滩地
41草甸土河滩地 42盐化草甸土河湖滩地 43土质平地 44盐土、龟裂土、风蚀残丘 45绿洲 46河滩灌耕地 47河滩弃耕地(牧地) 48人工林地
土地单元
31耕作沟坡地 32有林沟坡地 33草灌沟坡地 34裸土沟坡地 35塌地 36裸岩沟坡地 地表物质及利用
土地类型小结
土地分级是土地分类的基础和前提
土地分级是对土地的纵向划分,土 地分类是对土地的横向类群归并
土地类型小结
土地类型研究对于土地 评价单元划分的意义?
•大致相同的自然生产能力; • 相同的利用适宜性; •相似的保护、改造措施
(2)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根据土地 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 差异性而进行的归并或划分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分类体系
一级类型
主要分类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技术规程》中的分类 体系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 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 用土地
土地的用途、 经营特点、利 用方式和覆盖 特征等因素
➢土地单元(land unit)——是一组相关的 土地点有规律的结合体
二、土地类型划分
2.土地分级
(3)常用土地分级系统
➢土地点(land site) ➢土地单元(land unit) ➢土地系统(land system)——土地单元 的组合,这些土地单元在地理和地形上相 互联系,其内地形、土壤、植被类型重复 出现
土地点科
土地单元科 土地系统纲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2)基本步骤 ➢确定分类对象 ➢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
• 研究任务笼统,范围广,开发历史短的地 区,采用的土地单位级别应该高还是低? • 制图比例尺越小,分类对象的级别应该高 还是低?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3)基本方法
➢景观法
两列指标网格法 路线考察法
➢相似的外貌形态 ➢相近似的成因及可比拟的、相近似的土 地性质
纬度地带 干湿度地带 大地构造
水平地带
大地貌组合
地方气候 垂直地带 中地貌组合
岩性
小地貌 坡向 坡度 坡位
土壤
地貌面 植被
土地类型
二、土地类型划分
1.土地类型的概念
(3)相同的土地类型具有大致相同的 自然生产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相同 的利用适宜性,要求相似的保护、改造 措施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土地评价综合概述
第二节 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最 小单位,是由影响土地利用的各土地 构成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一、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1.以自然地块或耕作地段为评价单元 2.以权属界限形成的宗地为基础确定评 价单元 3.以一定行政单元内的土地为评价单元
一、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