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1).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2.课程结构(课程结构的定义;课程
结构的宏观设计;课程结构的微观设计)
3.我国新课程的类型与结构分析
第三部分 实施篇
一、课程实施
1. 课程实施及其影响因素(课程实施的含
义;课程自身特征对实施的影响;教育内部对 实施的影响;教育外部因素对实施的影响)
2. 课程实施的层次与水平(教材的
改变;组织方式的改变;角色和行为的改变;
课程开发的支持策略)
三、教学过程
1. 教学过程概述(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 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功能;教学过程的特点)
2. 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过程的构成要 素;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3. 教学过程的矛盾与动力(教学过程的 基本矛盾;教学过程的动力)
4.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古今中外对教 学过程基本阶段的认识;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4. 组织教学的艺术。
5. 导课的艺术。
6. 结课的艺术。
7. 板书的艺术。
课程与教学论 简介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本 课的目的在于使学员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 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的动态与趋势,能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 决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 提高学员课程与 教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形成过 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 与评价、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研 究、课程与教 学改革趋势等。本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方法,在学习和研究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密 切结合我国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体现系统 性、开放性和实用性。
四、教学组织形式
1.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教学组织形
式的含义;教学组织形式的功能;教学组织形
式的历史演变)
2. 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
制;个别指导与现场教学;复式教学)
3. 课堂管理策略(合理安排课堂时
间;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恰当处理问题行为)
五、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1. 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述(课程与教
式的结构;教学模式的作用;国内外教 学模式及评价;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概念
及分类;我国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国
内外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发展
趋势)
二、教学手段
1. 教学手段概述(教学手段的含义;
教学手段的发展;教学手段的特征;教学手段
的作用)
2. 教学手段的分类及其教学功能
课程资源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主文 字教材1本、电视教学录像教材10学时(500分 钟)、录音教材10学时(400分钟)、直播课 堂教学录像2学时(100分钟)、形成性考核手 册1册、期末复习指导1册、课程教学大纲等全 套课程教学文件和网络教学材料(文本格式和 IP课件)若干。实施教学过程中要紧密围绕课 程教学资源的运用采取适合各地教学实际的多 种教学方法。
3. 生成性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4. 表现性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5. 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特
征分析
三、课程内容
1. 课程内容的意义与功能
2. 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3. 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与方式
四、课程类型与结构
1.课程类型(课程类型的定义;分科
课程与综合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
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常规教学手段及其教学功能;现代教学手段)
3.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教学手
段与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的一
般原则;现代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的个性化特
征;教学媒体的运用模式)
三、教学艺术
1.教学艺术概述(教学艺术的涵义;教学艺 术的特征;教学艺术的功能)
2.教学语言的艺术。
3. 教学非语言的艺术。
1. 课程设计概述(课程设计的基本要 素;当代课程设计发展的趋势;课程设 计取向)
2. 课程设计模式(目标模式;
过程模式;集体审议模式;自然模式)
3. 我国课程设计的回顾与展望
二、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1. 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概念、分
类、表述方式)
2. 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泰勒
的课程目标理论;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以学员业余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面授辅导教学的同时对于学员使用 多种媒体教材资源、结合本人工作实际 运用案例学习方法和开展实践教学等方 面的指导和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讲述、讨论与案例 分析等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 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 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知识和理解的改变;价值观的改变)
3. 课程实施策略
4. 我国新课程实施分析
二、课程管理
1. 课程管理及其模式(集权型的课
程管理模式;分权型的课程管理模式;混合型
课程管理模式;课程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2. 校本课程及其开发(校本课程的
意义与功能;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
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校本
考核方法
一.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 1.平时作业册(15分) 2.网上作业与网上讨论(7分) 3.出席.课堂表现及小组活动记录(每个小
组一个教学或片段录相,附教学点评)(8分)
二.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70%)
第一部分 绪篇
一、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 象
1.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2.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
基本问题:课程与教学理论基础、
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实
施与评价等。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 2.调查研究法 3.实验研究法 4.人种学研究法
三.课程与教学的基础
1.课程与教学的文化与社 会学基础
2.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 3.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

第二部分 设计篇
一、课程设计
学评价意义;课程与教学评价功能)
2.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与分类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课程与教学评价的
对象;课程与教学评价类型)
3. 课程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
外观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自然评价模式)
4. 教学评价方法(测验、档案袋、
课堂观察)
第四部分 方法篇
一 、教学模式与方法
1.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概述;教学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