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第五章 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行为?人的行为具有哪些重要特征?

答:(1)狭义的“行为”,仅指可以观察到的外部活动;而广义的“行为”,则指个体针对环境刺激所做的所有反应,除了包括狭义的行为外,还包括只能通过表象去间接推断的内部心理过程。这里所说的“行为”是指广义的行为。

(2)人的行为的重要特征主要有:

①适应性。指人的行为是人类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是人类个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

②复合性。指人的行为是由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变化性。人的行为在人的一生中是不断变化的,并且这种变化是有一定常规的。

④多样性。人类个体与个体之间在行为方式上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使人的行为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多样性。

⑤累积性。由于人类具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后代对先辈的行为方式不只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不断改造和创新。

2.简述社会工作关于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基本假设有哪些?

答:社会工作关于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基本假设主要体现在:

(1)我们怎样看待世界以及环境与人的互动直接影响社会工作中工作原则的制定和工作手法的选择。社会工作的三大支柱即价值观、理论和实践都听命于我们对人与环境及其关

系的理解。如果你认为人是理性的且思想是行动的指挥棒,那么你可能会多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法来服务工作对象。如果你相信人是有潜意识的且未必在理性层面清楚自己的行为时,你可能更多地选择心理分析法来与工作对象一起寻求改变。

(2)我们是社会工作者,也是普通人,也受自身成长环境的影响。专业价值、知识和技巧的学习并不能使我们变成运用这些价值、知识和技巧的机器。相反,它们会融合到我们自己的价值、知识和技巧中去。在工作中适时反省和同辈间讨论,可使我们了解自己是否合理运用专业知识、价值和技巧,也使我们看到自己、了解自己,更好地为案主提供服务。

(3)社会工作是一个助人的专业和职业,这并不意味社会工作者比工作对象优秀,而应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每个人都有独特之处,个体差异是绝对的,群体内的一致性是概括的和相对的,人与人存在差异而没有优劣。

(4)每个人都有值得欣赏和学习的地方,我们的工作对象也不例外。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此起彼伏的经历,寻求帮助不等于一无是处,只是在特定时空内需要他人的一臂之力。社会工作者可能就是这个手臂。但是,即使工作对象扶着社会工作者的手臂前进,主要的动力和能量还是来自其自身。所以,助人者不是万能,也不可能是万能的。

(5)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中的每个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在对受助对象进行问题分析、目标制定、改变推动和评估效果时,要切记不论是社会工作者还是工作对象都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变化。其中,常变是有迹可循的,并可运用理论分析来预测结果;同时,也要准备好随时出现的意外改变,这正是社会工作者要学习危机处理的原因所在。

3.简述精神分析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精神分析学是弗洛伊德在治疗神经症病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关人格发展、人格结构及心理治疗方法的理论。其中最为读者熟悉的是人格结构理论,即,人格由本我、自我

和超我构成:

(1)本我是与生俱来的,代表欲望,遵守快乐原则;

(2)自我,代表理性或者共识,遵守现实原则;

(3)超我,所谓超我,指的是泛道德、伦理角度的“我”,遵守道德原则。

要发展出人格结构的弹性和合作精神,个体要在本能欲望和社会期望之间经历冲突和成长,具体经历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征期——潜伏期——生殖器期。弗洛伊德认为性征期是关键。每个时期的满足要适当,太多或者太少的满足会使个体的人格发展停滞不前,可能埋下被长期压抑的童年创伤经历,成为成年期人格变异或困扰的潜在因素。

4.简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发展是学习的结果。个体透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经历和适应环境,所以发展是持续不断的过程。

(2)学习理论主要可以分为行为主义和社会认知学派。

其中行为主义的典型代表是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体现为:

①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反应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认为,人可以透过学习两种刺激之间的表面关联(前后出现),而学习对一种本来没有直接联系的刺激产生反应。

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认为,个体会重复那些引起其本身满足的行为,而减少那些引起其自身厌恶反应或导致惩罚的行为。所以,可以透过强化和惩罚的过程来改变个体行为。

而社会认知学派的典型是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体现为:

该理论是行为主义的发展,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大主动性。社会学习理论指出,

学习是一种观察和模仿的过程,个体不是被动地等待环境的反应,而是参与构建学习环境的反应,而且个体的认知功能在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5.简述社会分层如何影响个人的发展?

答:社会对个体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作用。

(1)社会阶层的多样性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

(2)从收入和财富分配上看,中间阶层人数在扩张。这意味着个体透过努力而改变社会地位的可能性增加,个体发展空间更大。同时,由于选择多样化和竞争激烈化,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有所提高。

(3)由于社会财富再分配和流动对个体的技能、知识提出了新要求,催生出了新的社会底层。过去的赤贫阶层只局限于无生活能力、无家庭和亲属以及无生活自理能力的三无人员,现在出现了因经济调整而失业、就业不足及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享有基本健康服务的人。个人多了陷入社会底层的可能性,这正是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系统要密切关注的。

三、论述题

1.试述个体发展不同阶段各有哪些发展特征?

答:个体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表现为:

(1)怀孕期(从受精到出生):形成机体的组织和结构,快速的生理发育,对环境影响非常敏感。

(2)婴儿期(出生到3岁):有依赖性,但开始表现出自身的能力,注重感官活动,生理和肌肉发育快,开始呈现学习/记忆能力,理解和语言能力发展很快,开始出现自我意识,开始建立与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开始对朋辈感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