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必背知识点
全国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必背知识点
全国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必背知识点高中数学会考复习必背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n2个第二章函数 1、求)(x f y =的反函数:解出)(1y f x -=,y x ,互换,写出)(1x f y -=的定义域;2、对数: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商的对数:N M NMa a a log log log -=,幂的对数:M n M a n a log log =;b mnb a na m log log =,第三章数列1、数列的前n 项和:n n a a a a S ++++= 321;数列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关系:≥-===-)2()1(111n S S n S a a n n n2、等差数列:(1)、定义:等差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2)、通项公式:d n a a n )1(1-+= (其中首项是1a ,公差是d ;)(3)、前n 项和:1.2) (1n n a a n S +=d n n na 2)1(1-+=(整理后是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4)、等差中项: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2ba A +=或b a A +=2,三个数成等差常设:a-d ,a ,a+d3、等比数列:(1)、定义:等比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0≠q )。
(2)、通项公式:11-=n n q a a (其中:首项是1a ,公比是q )(3)、前n 项和:≠--=--==)1(,1)1(1)1(,111q q q a qq a a q na S nn n(4)、等比中项:G 是a 与b 的等比中项:Gb a G =,即ab G =2(或ab G ±=,等比中项有两个)第四章三角函数1、弧度制:(1)、π=180弧度,1弧度'1857)180(≈=π;弧长公式:r l ||α= (α是角的弧度数)2、三角函数(1)、定义:yr x r y x x y r x r y ======ααααααcsc sec cot tan cos sin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1cos sin 22=+ααααcos tan =1cot tan =αα 5、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正弦上为正;余弦右为正;正切一三为正公式二:公式三:公式四:公式五: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涵盖了广泛的数学知识点,以下是一些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总结:
1. 函数与方程:
-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的性质和图像
- 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高次方程等的解法
- 常见函数的运算与复合
2. 空间几何:
- 点、直线、平面的性质与相互关系
- 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与相互关系
- 空间立体图形的性质与计算
3. 概率与统计:
- 事件的概率与计算
-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 统计分析与推断:样本调查、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
4. 导数与微分:
- 函数的导数与求导法则
-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 函数的微分与近似计算
5. 积分与微分方程:
-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
- 积分的性质与计算方法
- 常微分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6.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数列的性质与求和公式
- 数列极限与收敛性
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重要知识点,考试还可能涉及其他知识,建议整体复习并进行大量的练习,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提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提纲)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数学内容,我们特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复习提纲,涵盖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以下是本次复习的主要内容:一、代数部分1.1 实数- 实数的分类及性质- 实数的运算规则1.2 函数- 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常见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1.3 方程与不等式-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1.4 幂函数与二次函数- 幂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5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6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正弦、余弦、正切等)二、几何部分2.1 平面几何-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直线方程与曲线方程- 几何图形的面积与体积计算2.2 立体几何- 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与结构-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立体几何中的面积与体积计算2.3 解析几何- 坐标系与坐标变换- 直线、圆的方程及其应用- 解析几何中的图形分析与计算三、概率与统计3.1 随机事件- 随机事件的定义与性质- 事件的运算(并、交、补等)3.2 概率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3.3 统计量与推断- 描述性统计量(如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概率推断(如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四、数学应用4.1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数学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2 数学竞赛- 数学竞赛题型及解题策略- 数学竞赛中的常用技巧与方法五、数学思想与方法5.1 函数与方程思想- 利用函数与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函数与方程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5.2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利用数形结合解决实际问题5.3 分类与整合思想- 分类与整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利用分类与整合解决实际问题5.4 归纳与猜想-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利用归纳与猜想解决实际问题附录- 常见数学符号与公式- 解题策略与技巧- 模拟试题与解答希望这份复习提纲能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复习高中数学知识,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做好充分准备。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考点总结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考点总结引言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是检验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
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准备考试,本文将对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和考点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数学基础知识点1.1 数与式实数、复数的概念和性质代数式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和因式分解1.2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判别式的应用1.3 函数函数的概念,包括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常见函数的性质,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第二部分:几何基础知识点2.1 平面几何三角形的性质,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如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和梯形2.2 解析几何坐标系的引入和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以及它们的综合应用2.3 空间几何空间图形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棱柱、棱锥和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第三部分:统计与概率3.1 统计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3.2 概率论基础事件的概率,包括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念第四部分:微积分初步4.1 极限与导数极限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导数的定义和基本导数公式4.2 积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积分的基本技巧和应用第五部分:考试技巧与策略5.1 考试时间管理如何合理分配考试时间先易后难的答题策略5.2 解题技巧快速识别题型和对应的解题方法检查和验证答案的方法第六部分:复习方法与建议6.1 系统复习制定复习计划,均衡各个知识点的复习重点复习易错题和难题6.2 模拟练习通过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流程和题型分析模拟考试中的错误,查漏补缺6.3 知识点串联将不同知识点进行关联,形成知识网络通过知识点串联加深理解和记忆结语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是对高中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全面检验。
通过系统复习,掌握考试技巧,以及合理的时间管理,学生可以有效地提升考试成绩。
希望本文档的总结能够为学生的复习提供帮助,祝愿每位学生都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数学水平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水平考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11、导数的定义:在点处的导数记作.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曲线在点处切线的斜率①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P(x0,f(x0))切线斜率。
V=s/(t)表示即时速度。
a=v/(t)表示加速度。
3.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①;②;③;⑤;⑥;⑦;⑧。
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5.导数的应用:(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那么为增函数;如果,那么为减函数;注意:如果已知为减函数求字母取值范围,那么不等式恒成立。
(2)求极值的步骤:①求导数;②求方程的根;③列表:检验在方程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3)求可导函数值与最小值的步骤:ⅰ求的根;ⅱ把根与区间端点函数值比较,的为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2函数的表示方法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2.分段函数: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
注意两点: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误认为是几个函数。
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考点四、求定义域的几种情况①若f(x)是整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②若f(x)是分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集;③若f(x)是二次根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集合;④若f(x)是对数函数,真数应大于零。
⑤.因为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所以底数和指数不能同时为零。
⑥若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⑦若f(x)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函数,则函数的定义域应符合实际问题高中数学水平考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3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2)一般方程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总结(8篇)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总结(8篇)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总结(8篇)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总结11、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AB+BC=AC。
a+b=(某+某',y+y')。
a+0=0+a=a。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2、向量的减法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0的反向量为0 AB-AC=CB.即“共同起点,指向被减”a=(某,y)b=(某',y')则a-b=(某-某',y-y').4、数乘向量实数λ和向量a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且∣λa∣=∣λ∣·∣a∣。
当λ>0时,λa与a同方向;当λ当λ=0时,λa=0,方向任意。
当a=0时,对于任意实数λ,都有λa=0。
注:按定义知,如果λa=0,那么λ=0或a=0。
实数λ叫做向量a的系数,乘数向量λa的几何意义就是将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伸长或压缩。
当∣λ∣>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0)或反方向(λ当∣λ∣0)或反方向(λ数与向量的乘法满足下面的运算律结合律:(λa)·b=λ(a·b)=(a·λb)。
向量对于数的分配律(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数对于向量的分配律(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数乘向量的消去律:①如果实数λ≠0且λa=λb,那么a=b。
②如果a≠0且λa=μa,那么λ=μ。
3、向量的的数量积定义: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记为〈a,b〉,且〈a,b〉∈[0,π]。
定义: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内积、点积)是一个数量,记作a·b。
若a、b 不共线,则a·b=|a|·|b|·cos〈a,b〉;若a、b共线,则a·b=+-∣a∣∣b∣。
高三数学学业水平知识点
高三数学学业水平知识点一、数与代数高三数学学业水平考察的第一个知识点是数与代数。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实数的性质与运算、数的性质与运算、代数式的等式与不等式、函数概念与性质等内容。
实数的性质与运算部分涉及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性质、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实数的运算规律等;数的性质与运算部分包括整式、分式的性质与运算、实数的根式化简等;代数式的等式与不等式部分主要考察代数式的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函数概念与性质部分则关注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与应用等方面。
二、平面与立体几何平面与立体几何是高三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中的第二个重要知识点。
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几何、向量与平面、空间几何等。
其中,平面几何部分包括平面上的点、直线与角的性质与判定,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应用等;向量与平面部分考察向量的定义、运算与应用,以及向量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空间几何部分则关注空间中的点、直线与面的性质与判定,空间图形的性质与应用。
三、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是高三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中的第三个知识点。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函数与方程的性质与解法、二次函数、指数与对数函数等内容。
函数与方程的性质与解法考察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等性质,以及方程的解法与应用;二次函数部分主要关注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二次函数的最值与应用等;指数与对数函数部分考察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的解法与应用等内容。
四、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高三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第四个重要考点。
这部分主要包括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分析等内容。
其中,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包括样本空间、事件、概率的计算等;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分析部分主要考察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图表的应用与分析等。
五、数学思想方法与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思想方法与解决问题能力是高三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最后一个考察点。
这部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题目种类多样,涉及证明、计算、应用等不同领域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方法,独立思考并给出合理解答。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大全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大全高中数学学业水平主要考察以下知识点:
1. 数与代数:
- 实数和有理数的性质与运算
- 数的次方与根式
- 四则运算与基本代数式的运算
- 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
- 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
- 二次根式和无理方程
-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图形的性质
- 函数与方程
-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2. 几何与空间:
- 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运动
- 三角形与三角函数
- 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
-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 空间中的几何体与轨迹
- 空间解析几何
3. 解析几何:
- 向量与坐标
- 直线的方程与性质
- 圆的方程与性质
- 圆锥曲线的方程与性质
4. 概率与统计:
- 随机试验与事件
- 概率及其性质
- 离散型随机变量
- 连续型随机变量
- 统计与统计图表
5. 数学思维与证明:
- 数学思维方法
- 证明与推理
- 逻辑与推理
- 数学问题的解答方法
以上是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中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知识点总结(一)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知识点总结(一)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知识点总结
前言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其中数学是考试科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备考效率。
正文
1. 数与式
•实数的概念与性质
•等式与方程的性质
•级数与公式的运算
2. 函数与图像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与指数函数
•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
3. 三角函数
•任意角与弧度制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几种特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4. 解析几何
•直线与圆的方程
•二次曲线的方程
•坐标系变换与平移
5. 空间几何
•空间直线与平面
•空间向量及运算
•空间几何定理与性质
6. 概率统计
•随机事件与概率
•随机变量与分布
•统计指标与抽样调查
结尾
通过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数与式、函数与图像、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空间几何以及概率统计等重要知识点。
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
好成绩。
希望学生们认真学习,不断巩固基础,做好备考准备,相信你们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考点总结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考点总结高中数学的考试知识点和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数与式
- 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 整式化简
- 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 分式的化简
- 均等式
2. 带字母的式子
- 一元一次方程
- 一元一次不等式
- 分离变量法解微分方程
- 二元一次方程组
- 幂及其运算
-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3. 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运用
-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
- 圆的面积与周长计算
- 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
- 相似三角形和比例
- 三角函数和三角恒等式
4. 函数的性质与运算
-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 函数的图像与性态
- 初等函数的运算
- 反函数和复合函数
-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5. 空间几何与立体几何
- 空间直角坐标系
- 空间中点和向量的运算
- 空间直线的方程
- 空间平面的方程
-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
- 空间几何体的相交关系和判定条件
6. 统计与概率
-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 统计指标的计算
- 概率的计算和应用
- 排列与组合的计算
-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
以上是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知识点和考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到你。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一. 代数与函数1.1 一次函数- 基本概念:函数的一种,表达式为 $y = kx + b$- 相关概念:斜率、截距- 线性关系: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 相关题型:求斜率、截距、函数值等1.2 二次函数- 基本概念:函数的一种,表达式为 $y = ax^2 + bx + c$ - 相关概念:抛物线、顶点、对称轴、判别式- 相关题型:求顶点、对称轴、判别式值、求解方程等1.3 指数与对数- 基本概念:指数和对数是互为逆运算的概念- 相关概念: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指数规律、对数规律- 相关题型:变底数相同求值、指数与对数的运算等二. 几何与三角学2.1 平面几何- 基本概念:平面内的形状、位置等属性- 相关概念:直线、线段、角等- 相关题型:直线与角的性质、线段的相交关系等2.2 空间几何- 基本概念:三维空间内的形状、位置等属性- 相关概念:平面、直线、线段等- 相关题型:平面与直线的相交关系、线段的长度等2.3 三角学- 基本概念:研究三角形及其性质的学科- 相关概念: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 相关题型:三角函数的计算、三角形的性质等三. 概率与统计3.1 概率- 基本概念:研究事物发生可能性的学科- 相关概念:随机事件、样本空间、概率等- 相关题型:概率的计算、事件的关系等3.2 统计- 基本概念: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相关概念:样本、频数、频率等- 相关题型:收集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以上是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包括代数与函数、几何与三角学、概率与统计等内容。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你将更好地准备考试,并取得好成绩。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提纲)一、知识点概述- 数的性质和运算- 代数基本概念与基本公式- 几何初步知识与直线、曲线的基本性质- 数据处理与统计- 概率初步二、具体内容1. 数的性质和运算-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整式的定义、加减乘除运算和基本性质- 分式的定义、加减乘除运算和基本性质- 方程、不等式的解集和解集的判断方法2. 代数基本概念与基本公式- 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幂的定义、运算和基本性质- 根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二次根式和分式根式的化简- 代数等式与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的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集及解集的判断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解的性质3. 几何初步知识与直线、曲线的基本性质- 角的概念和性质- 同位角、对顶角及其性质-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性质-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4. 数据处理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统计图表的读取和分析-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 事件间的关系和计算方法5. 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的概念和计算- 独立事件和互斥事件的概念和计算- 与事件的并、交、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三、复方法建议- 阅读教材,将知识点和公式复总结- 多做相关题和练题,加强巩固- 制定研究计划,合理安排复时间- 找到研究方法,如归纳总结、拓展思维、思维导图等- 与同学互助研究,相互答疑解惑以上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帮助你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准备。
祝你考试顺利!。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大全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大全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1定义域(高中函数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属于集合A。
其中,x叫作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名称定义函数中,应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值域,在数学中是函数在定义域中应变量所有值的集合常用的求值域的方法(1)化归法;(2)图象法(数形结合);(3)函数单调性法;(4)配方法;(5)换元法;(6)反函数法(逆求法);(7)判别式法;(8)复合函数法;(9)三角代换法;(10)基本不等式法等关于函数值域误区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是函数构造的三个基本“元件”。
平时数学中,实行“定义域优先”的原则,无可置疑。
然而事物均具有二重性,在强化定义域问题的同时,往往就削弱或谈化了,对值域问题的探究,造成了一手“硬”一手“软”,使学生对函数的掌握时好时坏,事实上,定义域与值域二者的位置是相当的,绝不能厚此薄皮,何况它们二者随时处于互相转化之中(典型的例子是互为反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相互转化)。
如果函数的值域是无限集的话,那么求函数值域不总是容易的,反靠不等式的运算性质有时并不能奏效,还必须联系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有界性、周期性来考虑函数的取值情况。
才能获得正确答案,从这个角度来讲,求值域的问题有时比求定义域问题难,实践证明,如果加强了对值域求法的研究和讨论,有利于对定义域内函的理解,从而深化对函数本质的认识。
“范围”与“值域”相同吗?“范围”与“值域”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两个概念,许多同学常常将它们混为一谈,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值域”是所有函数值的集合(即集合中每一个元素都是这个函数的取值),而“范围”则只是满足某个条件的一些值所在的集合(即集合中的元素不一定都满足这个条件)。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由于你没有明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具体是哪个学科的知识点,以下以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为例:一、集合与函数概念。
1. 集合。
- 集合的定义: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
-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法。
-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子集: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A⊆B。
- 真子集:如果A⊆B,且存在元素x∈B,x∉A,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
- 集合相等:A = B当且仅当A⊆B且B⊆A。
- 集合的基本运算:- 交集:A∩B = {xx∈A且x∈B}。
- 并集:A∪B = {xx∈A或x∈B}。
- 补集:设U是全集,A⊆U,∁UA={xx∈U且x∉A}。
2. 函数及其表示。
- 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 = f(x),x∈A。
-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3. 函数的基本性质。
- 单调性:- 增函数:设函数y = 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y = 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
- 减函数:当x1<x2时,都有f(x1)>f(x2),则函数y = 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
- 奇偶性:- 奇函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 - f(x)。
- 偶函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
二、基本初等函数(Ⅰ)1. 指数函数。
-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根式:如果x^n=a,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其中n>1,n∈N*。
数学学业水平考高中知识点总结
数学学业水平考高中知识点总结数学学业水平考高中知识点总结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学业水平考高中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学业水平考高中知识点总结11.一些基本概念:(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2)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3)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5)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6)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7)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2.向量加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数学学业水平考高中知识点总结21.辗转相除法是用于求公约数的一种方法,这种算法由欧几里得在公元前年左右首先提出,因而又叫欧几里得算法.2.所谓辗转相法,就是对于给定的两个数,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若余数不为零,则将较小的数和余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上面的除法,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则这时的除数就是原来两个数的公约数.3.更相减损术是一种求两数公约数的方法.其基本过程是:对于给定的两数,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就是所求的公约数.4.秦九韶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一元二次多项式的值的方法.5.常用的排序方法是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6.进位制是人们为了计数和运算方便而约定的记数系统.“满进一”,就是k进制,进制的基数是k.7.将进制的数化为十进制数的方法是:先将进制数写成用各位上的数字与k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再按照十进制数的运算规则计算出结果.8.将十进制数化为进制数的方法是:除k取余法.即用k连续去除该十进制数或所得的商,直到商为零为止,然后把每次所得的余数倒着排成一个数就是相应的进制数.1.重点: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原理,会求两个数的公约数;理解秦九韶算法原理,会求一元多项式的值;会对一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理解进位制,能进行各种进位制之间的转化.2.难点:秦九韶算法求一元多项式的值及各种进位制之间的转化.3.重难点: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原理、排序方法、进位制之间的转化方法.数学学业水平考高中知识点总结3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必背知识点必修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 个2.奇函数:()f x ,图象关于 对称;偶函数: ()f x ,图象关于 对称。
3.幂运算①a r a s = ②a r /a s = ③(a r )s = ④(ab )r = ⑤a 0= (a ≠ )⑥a -n =对数a x =N ⇔x = .① 没有对数;②log 1=a ;③log =a a ,④log =b a a ,⑤log =a ba ,⑥积的对数:log ()=a MN ; ⑦换底公式log a b = 商的对数: log a M N= ; 推论:log log ⋅=a b b a 幂的对数:log =n a M ;4. ①指数函数: ② 对数函数:③ 幂函数: 叫做幂函数,过定点当 时,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当 时,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做出幂函数(y =x ,y =x 2,y =x 3,12=y x ,y =x -1)的图象: 5.函数的零点(1)定义:把使 成立的 叫做函数y =f (x )的零点. (2)等价关系:函数y =f (x )有零点⇔ ⇔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 (3)函数零点的判定(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 并且有 ,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log =m n a b必修二 一、直线 平面 简单的几何体1.球的表面积S=体积V=2.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a,b,c)的对角线长2=l ;正方体(棱长为a)的对角线长l =3.空间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称为 直线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无数个公共点)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称为直线在平面 (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有一条公共直线), (没有公共点) 4.空间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线面转换法)判定定理:如果 , 线面平行 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 , //α⇒a 性质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行,那么这条直线和 平行。
//,αa ,⇒ . 判定定理:如果 ,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 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 ,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 ,那么 。
判定定理:如果 , 线面垂直 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 , , , ,α⇒⊥a性质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 ., ⇒判定定理:如果 ,面面垂直 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 , α⇒⊥a 性质定理: 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 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αβ⊥, , , ⇒二、直线和圆的方程1.斜 率:αtan =k (90≠︒α);直线上两点),(),,(222111y x P y x P ,则斜率为k =2.直线方程: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4.距离公式(1)点点距:两点P 1(x 1,y 2)、P 2(x 2,y 2)间的距离公式:|P 1P 2|= (2)点线距:点P (x 0,y 0)到直线Ax +By +C =0(必须是一般式)的距离公式:d = . (3)线线距:平行直线Ax +By +C 1=0、Ax +By +C 2=0(C 1≠C 2)间的距离公式:d = . 5.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 ,圆心为 ,半径为 (2)一般方程: ,当 时表示圆。
6.直线l :Ax +By +C =0与圆(x -a )2+(y -b )2=r 2(r >0)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圆心O (a ,b )到直线l :Ax +By +C =0的距离d .7.直线被圆所截得的弦长公式 |AB |= (垂径分弦定理).8.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x -a 1)2+(y -b 1)2=r 21(r 1>0)与(x -a 2)2+(y -b 2)2=r 22(r 2>0)的圆心距|O 1O 2|=d ,则:外离⇔ ; 9.空间中两点P 1(x 1,y 1,z 1),P 2(x 2,y 2,z 2)间的距离公式 外切⇔ ; |P 1P 2|=相交⇔ ; 10. A B 1122(x ,y ),(x ,y ) 则中点的坐标为M内切⇔ ; 内含⇔ ;位置 关系 l 1:y=k 1x +b 1 l 2:y=k 2x +b 2 l 1:A 1x +B 1y +C 1=0 且A 1,A 2, B 1,B 2 l 2:A 2x +B 2y +C 2=0 都不为零 平行 垂直点斜式 斜截式 截距式 一般式斜率k = (0≠B ) 位置关系几何法 判别式法 相交 相切 相离必修三算法初步与统计概率:1.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1)结构,(2)结构,(3)结构2.算法基本语句:(1)输入语句格式:“提示内容”;变量(2)输出语句一般格式:“提示内容”;表达式(3)赋值语句一般格式:变量=表达式(4)条件语句(1)语句,(2)语句(5)循环语句3.三种常用抽样方法:, ,4.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率= ,纵轴表示,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小长方形的高与频数成正比,各组频数之和等于,频率之和等于,各小长方形的面积总和为.5.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的方法包括, ,6.(1)在一组数据中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2)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的一个数据(或)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方差2s=,方差,标准差越大,离散程度越。
方差,标准差越小,离散程度越,聚集于平均数的程度越。
7.事件间的关系(1)互斥事件: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2)对立事件:的两个事件叫做对立事件;(3)对立一定互斥,互斥不一定对立。
8.概率的加法公式:(1)当A和B互斥时,事件A+B的概率满足加法公式:P(A+B)= (A、B互斥)(2)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 9.古典概型古典概型两大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A)=10.几何概型:(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3)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必修四 一、 三角函数1.弧度︒=180___rad ; 弧度制下的扇形弧长=l ______;面积=扇S 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角函数的定义(1)若点P (x,y )是α终边上任意一点(不同于原点),则|OP|=r=_____________, sin α=_____,cos α=_____,tan α=_____ (x ≠0).若点P (x,y )是α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则sin α=___,cos α=____,tan α=_____. (2)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顺口溜):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3)3.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平方关系: =1; 商数关系:tan α=4.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k πα±中的k 为 数时改变函数名,为 数时不变函数名;右边的符号就是 的符号.sin(2)cos(2)tan(2)k k k παπαπα+=⎧⎪+=⎨⎪+=⎩sin()cos()tan()παπαπα-=⎧⎪-=⎨⎪-=⎩sin()cos()tan()παπαπα+=⎧⎪+=⎨⎪+=⎩sin()cos()tan()ααα-=⎧⎪-=⎨⎪-=⎩sin()2cos()2παπα⎧-=⎪⎪⎨⎪-=⎪⎩ sin()2cos()2παπα⎧+=⎪⎪⎨⎪+=⎪⎩5.和(差)角公式 辅助角公式:sin()cos()tan()αβαβαβ±=⎧⎪±=⎨⎪±=⎩sin cos sin cos sin +=+=-=最大,最小值分别为:,如:a x b x x x x x6.倍角公式 半角公式(降幂公式)sin 2cos2tan 2=⎧⎪=⎨⎪=⎩ααα= = 22sin cos ⎧=⎨=⎩αα二、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sin()y A x ωϕ=+(,A ω00>>)的振幅是 , 周期是 ,频率是 ,相位是 ,初相是A 由振幅确定,ω由周期确定,ϕ:代点法(注:弄清楚所代的点是五点法中的第几个点)(2)图像变换:如何sin =y x 的图像经过变换得到sin()=+y x π323的图像?法一:sin =y x sin()=+y x π3sin()=+x π23sin()=+y x π23法二:sin =y x sin()=y x 2 sin()=+y x π23sin()=+y x π23二、平面向量1、向量运算:(1)设()()2211,,,y x b y x a ==→→,则a b →→±= 数与向量的积:λa →= ,数量积:a b →→⋅= =2、平面向量的定理、性质、公式(1)共线向量定理:0a b b ≠⇔与()共线;作用:判断三点共线;判断直线平行(2)向量的平行与垂直:1122(,)(,)a x y b x y ==,//a b ⇔; a b ⊥⇔⇔(3)向量的模:||a ====1122若(x ,y ),(x ,y ),则AB ,AB A B(4)夹角公式:cos θ==(5)在上的投影为:a b必修五: 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 ;变式:sin A ∶sin B ∶sin C = . (2)余弦定理:a 2= ;b 2= ;c 2= .推论:cos A = ;cos B =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 = = . 二. 数列1、数列的前n 项和 与通项 的关系:2、n S n a三:不等式1.不等式的性质(1)(同向可加性)如果a>b,c>d,那么a+c b+d.(2)(可乘性)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那么ac<bc.(3)(同向可乘性)如果a>b ,c>d ,那么ac>bd.(4)(乘方性)如果a>b ,那么a n>b n(n∈N*,n≥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Δ=b2-4ac Δ>0Δ=0Δ<0y=ax2+bx+c(a>0)的图象ax2+bx+c=0(a>0)的根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根没有实根ax2+bx+c>0(a>0)ax2+bx+c<0(a>0)3.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表示平面区域,其作法分两步:确定边界.直线画成虚线表示区域不包含边界,画成实线表示区域包含边界;②取特殊点确定区域.4.(1)重要不等式:a b+≥22;(2)均值不等式:(a>0,b>0);变式:a+b≥;ab≤应用不等式求最值的三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