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公开课教学设计
《灯笼》教学设计
《灯笼》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灯笼》教学设计《灯笼》教学设计(精选12篇)《灯笼》教学设计篇1一、说教材《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灯笼教学设计 (1)
灯笼教学设计《灯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灯笼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灯笼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灯笼的视频,让学生观察灯笼的外形和特点。
(2)提问学生:你们见过灯笼吗?灯笼有什么作用?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灯笼》,这是一篇描写灯笼的文章。
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②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笼、罩、烛、宵、巷、祭、佛、轿、慰、籍”等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③ 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①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灯笼有哪些种类?灯笼在不同的场合有什么不同的作用?作者为什么喜欢灯笼? ②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评价。
(3)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①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体会作者对灯笼的喜爱之情。
②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喜欢的物品,为什么喜欢。
(4)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① 让学生阅读《灯笼》的原文,了解更多关于灯笼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② 让学生以“我喜欢的物品”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自己喜欢的物品的特点和原因。
课堂小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生字词、课文内容、作者的情感等。
(2)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布置作业 (1)让学生背诵课文。
(2)让学生完成《灯笼》的课后练习题。
1. 2. 3. 1. 2. 1. 2. 1. 2. 3. 1. 2.。
《灯笼》教学设计
《灯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老师朗读《灯笼》。
2.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能正确朗读故事,并理解故事中的词语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1.教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教学生学习朗读故事,并理解故事中的词语及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灯笼》故事的文本。
2.教师准备好一把亮堂的灯笼。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拿起手中的亮堂灯笼,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提问:“你们见过灯笼吗?”学生作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你们知道灯笼的作用是什么吗?”2.新课呈现(10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亮堂的灯笼,并问道:“请看这个灯笼,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作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灯笼可以点亮黑暗的夜晚,让人们看到光明,为人们提供方便和安全。
然后,教师开始朗读《灯笼》。
3.讲解故事(15分钟):教师朗读完《灯笼》后,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情节。
4.分组活动(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3-4人。
然后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本《灯笼》的读本。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员表演故事的角色,其他组员作为观众。
教师给每个小组5分钟的时间准备表演。
5.小组表演(15分钟):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表演,并由其他组员提问与评价。
6.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故事中的灯笼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什么作用?(2)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3)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7.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强调灯笼的作用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利用灯笼的功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安全。
八、拓展:1.请学生回家找一些和“灯笼”相关的故事,并分享给大家。
2.教师鼓励学生做一个属于自己的灯笼,可以带到下堂课展示给大家看。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灯笼的作用,并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意义。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词汇的解释和引导讨论的问题有待加强。
同时,在小组活动的进行中,应提前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充分准备表演并有足够发言的机会。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灯笼》优秀教案,公开课一等奖
部编版语⽂⼋年级下册《灯笼》优秀教案,公开课⼀等奖部编版语⽂⼋年级下册《灯笼》优秀教案,公开课⼀等奖教学⽬标:1.积累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内容。
2.品味重点句⼦,了解⽂章写作风格。
3.感受灯笼浓郁的⽂化内涵,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知课⽂内容,品味重点句⼦。
教学难点感受灯笼浓郁的⽂化内涵。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逢年过节的时候,⼤街⼩巷都挂灯笼来营造⼀种喜庆的氛围,你知道灯笼都有哪些象征意义吗?(学⽣⾃由发⾔)在如今⼈们的⼼中,灯笼或许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却是⼈们⽣活的必需品,并承载着厚重的⽂化内涵。
今天我们⼀起来学习吴伯箫的《灯笼》,了解其中蕴含的⽂化韵味。
⼆、明确学习⽬标⼤屏幕显⽰学习⽬标:1.积累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内容。
2.品味重点句⼦,了解⽂章写作风格。
3.感受灯笼浓郁的⽂化内涵,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进作者学⽣介绍⾃⼰了解的作者情况,师补充、明确。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东莱芜⼈,散⽂家,教育家。
他的散⽂以质朴美著称,他善于将普通平凡的事物放在历史与现实较硬的背景下,捕捉其蕴藉深厚的诗情画意。
其作品的创作基调单纯简练,峭拔明朗,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鲜明的时代特⾊。
主要作品有《⽻书》《北极星》《忘年》等。
三、检查预习1.给下⾯加点的字注⾳。
争讼(sòng )斡旋(wò)静穆(mù)怅惘(chàng wǎng)锵然(qiāng)褪⾊(tuì)燎原(liáo)熙熙然(xī)2.根据拼⾳写出相对应的汉字。
辉huáng____ 春xiāo____领yù_____垂珠联lóng____ 夜深星lán____3.解释下⾯词语。
焚⾝:焚烧⾝体。
争讼:因争论⽽诉讼。
恐吓:威胁⼈,使害怕;吓唬。
斡旋:调解周旋。
《灯笼》公开课教案
《灯笼》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灯笼》这篇课文;(2)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灯笼的深厚感情,理解灯笼在作者心中的特殊意义;(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亲情、友情和家乡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灯笼》;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3. 深入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灯笼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2. 体会作者对灯笼的情感,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灯笼》文本;2. 作者冰心的生平介绍资料;3.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灯笼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灯笼的了解和印象;(2)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味;(2)让学生圈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并进行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灯笼的情感;(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灯笼的情感;(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和家乡情。
5. 课堂小结:(2)强调灯笼在作者心中的特殊意义,以及灯笼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价值。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灯笼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优化。
2023年《灯笼》教学设计14篇
2023年《灯笼》教学设计14篇《灯笼》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灯笼》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分析写作方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其中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灯笼》写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篇抒情散文。
它以“灯笼”为话题,串联起早年乡村生活的诸多记忆,表现旧时的乡村民风民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还以小见大,借“灯笼”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愿为保卫国家充当“马前卒”的意志和热情。
因此,在教学时还应开放视野,尽力还原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意蕴,而不局限于民俗文化的探究。
【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并理解重点字词。
2.了解作者自由的散文笔法,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
3.学习作者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训练语感,积累词语。
4、体会“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1.准确认读并理解重点字词。
2.学习作者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训练语感,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1、了解作者自由的散文笔法,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
2、体会“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2)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了解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
2、教师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品味分析及合作探究法。
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会“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及作者的爱国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谜语,猜猜谜底是什么?A、一个南瓜两头儿空,肚里开花放光明,有瓜没叶儿高高挂,照得面前一片红。
(打一物)B、奇怪事情多,纸里包着火。
《灯笼》优质课教案
《灯笼》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灯笼》。
详细内容包括:单元导入、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灯笼的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灯笼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动手制作灯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灯笼样品、彩色纸等。
学具:课本、字典、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灯笼,引导学生谈论对灯笼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主查找生字词,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点评并讲解。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表现的灯笼文化,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6. 动手制作:学生分组合作,按照课文描述制作灯笼,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灯笼》2. 内容:a. 生字词b. 句子解析c. 灯笼制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灯笼的制作过程。
c. 课后收集有关灯笼的民间故事,下节课分享。
2. 答案:a. (略)b. (略)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灯笼展览,深入了解灯笼文化。
b. 开展“我心中的灯笼”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c. 探访民间艺人,学习传统灯笼制作技艺,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灯笼》教案(优秀4篇)
《灯笼》教案(优秀4篇)《灯笼》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良、受、赞”等14个生字。
会写“良、使”等7个生字和以下词语:咱俩、泥人、使劲。
学习新部首工字旁和力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固结合作的好处。
重难点:1、认读14个生字。
会书写7个生字。
2、通过本文的学习要让孩子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懂得要和别人合作,愿意学习与别人合作。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28课《做灯笼》,齐读课题,读好灯笼的轻声音节。
生字“灯”→←可以用想象法记忆。
2、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附板书:谁做?为什么做?怎么做?结果?)二、学习课文1、第一次读课文:带着问题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圈划不懂的词。
2、出示课件读词,你还有哪个词不懂?3、第二次读课文:新字新词学会了,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再读读课文:讨论解决一下黑板上的几个问题。
4、汇报:①、做灯笼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呢?(板书:王京李良)生字“良”可以用熟字去偏旁记忆。
他们为什么要做灯笼?②、你能介绍一下王京和李良的情况吗?(板书:小画家手很巧)生字“巧”可以用谜语法记忆。
③、齐读1至3自然段。
5、出示课件:你们看,这就是王京同学画的画。
这是李良同学做的手工。
怎么样,谁来夸夸他俩?6、转眼新年就快到了,他们都有一件心事。
王京的心事是什么呢?李良的心事又是什么呢?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7、后来他们是怎么做的。
?(板书:加色彩扎灯笼)过渡:由于他们都各展所长,所以做出的灯笼怎样?——读第6自然段。
王京还在灯笼上写了一句话,是什么话?大家齐声答。
(板书:合作真快乐)8、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我们要学会发挥自己的长处,真诚地与他人合作,就能收到比自己独立努力更好的效果。
如果你是他们的同学,你会说些什么呢?三、活动中体验合作的好处:1、合作读文,同桌互相纠错。
2、合作钩词,速度真快。
四、总结: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愿意与别人合作,才能站得更高,进步更快!五、齐读全文。
课堂教学《灯笼》公开课教案
课堂教学《灯笼》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灯彩》,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35页至第37页。
通过学习该文,学生将了解灯笼的制作过程、文化内涵及其在我国民俗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灯笼的制作过程和文化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灯笼的文化内涵,运用制作灯笼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朗读课文,了解灯笼的制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灯笼制作材料等。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灯笼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灯笼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了解灯笼的制作过程。
3. 课堂讲解(1)教师领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解析生字词,讲解灯笼制作过程。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灯笼制作。
5. 课堂展示各组展示制作的灯笼,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灯笼》2. 制作过程:选材、绘图、剪贴、组装3. 文化内涵:民俗、象征、祝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灯笼”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2. 答案示例:描述自己心中的灯笼样子,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尊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传统手工艺品,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与实施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至关重要。
灯笼教学设计
灯笼教学设计《灯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灯笼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
(2)学生能够掌握灯笼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3)学生能够通过制作灯笼,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课堂讲授、视频演示、实地参观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灯笼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灯笼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3)通过作品展示、评价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灯笼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
(2)灯笼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灯笼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讲解灯笼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
演示法 通过视频演示灯笼的制作过程。
实地参观法 组织学生参观灯笼制作工厂或博物馆。
小组合作法 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和制作灯笼。
自主探究法 学生自主探究灯笼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作品展示法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灯笼,并进行评价交流。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灯笼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灯笼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灯笼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
讲授新课 (1)讲解灯笼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
(2)通过视频演示灯笼的制作过程。
(3)组织学生参观灯笼制作工厂或博物馆,让学生亲身体验灯笼的制作过程。
1. 2. 3. 1. 2. 1. 2. 3. 4. 5. 6. 1. 2.小组合作 (1)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和制作灯笼。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自主探究 (1)学生自主探究灯笼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2)教师鼓励学生创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作品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灯笼,并进行评价交流。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新。
4灯笼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4灯笼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
2.品味文章线索的贯穿,语言精当的作用,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3.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
一、导入新课提到灯笼,我们或联想到春节张灯结彩的喜庆,或想起宫廷戏中穿梭在紫禁城的点点灯火。
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让我们走进吴伯箫散文名篇《灯笼》,感受一下那个特殊时期的作者情怀。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传统“灯笼”文化1.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
于1938年4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曾担任边区政府教育厅中等教育科科长。
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
2.灯笼文化。
大红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仍在中华大地流传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如今,红灯笼更是风行全国,制作更加精美。
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所以人人都喜欢。
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全国许多城镇的街道、商店、公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
到了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明确:“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灯笼的事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找到文本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明确:第③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第⑤段,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第⑥段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第⑦段元宵节看灯;第⑧段,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第⑨段,纱灯上描红;第⑩段,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第○11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灯笼》教案8篇
《灯笼》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灯笼》教案8篇一个有趣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避免因时间不足而匆忙跳过重要的知识点,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灯笼》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灯笼》优质课教案
《灯笼》优质课教案教案:《灯笼》优质课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灯笼》的背景和特点;2. 阅读理解: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3. 语言学习:学习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4. 文化探讨:探讨灯笼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了解民俗风情。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2. 能够掌握并运用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3. 能够了解灯笼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感受民俗风情的魅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难点: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了解灯笼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PPT:包含文章内容、重点词汇和句式、文化探讨等;2. 灯笼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讨论;3. 阅读材料: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以便拓展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灯笼》的背景和特点;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3.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语言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2. 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式;3.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文化探讨(10分钟)1. 教师展示灯笼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灯笼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灯笼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文章《灯笼》;2. 文章主题思想;3. 重点词汇和句式。
作业设计:1. 请根据文章内容,绘制一篇关于灯笼的思维导图;2. 请以“我心中的灯笼”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体味亲情和家乡情怀;3. 请阅读鲁迅先生的另一篇作品,并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
《灯笼》公开课教案
《灯笼》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关于灯笼的传统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感恩和回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中关于灯笼的传统文化知识。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教学素材:准备与灯笼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3.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灯笼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灯笼的美丽和独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灯笼的认识和故事。
(3)导入课文《灯笼》,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讨论遇到的问题。
(3)教师解答疑问,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2)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如灯笼的寓意等。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4. 实践环节(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创作关于灯笼的故事或诗歌。
《灯笼》教案(精选20篇)
《灯笼》教案《灯笼》教案(精选20篇)《灯笼》教案篇1教学目标 :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3;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善良、充满关爱之情、亲情的品质;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板书:满山的灯笼火把。
2、一起朗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3、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本课生字词。
瘦杂盲婆幕溜亏恰肢艰苦坚信渴望喧哗悠长哆嗦焦急挣扎援救幸亏盲3、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4、完成课后问题3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发言。
3、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改正)主要介绍了“我”的家庭情况和“我”的成长地是在四川农村。
3、你知道我的父母当时为什么把“我”送到乡下吗? (因为“我”的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所以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五、小结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知道了文中的“我”因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就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外婆家。
“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六、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导入1、师述: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九课《满山的灯笼火把》,这节课继续学习。
灯笼教案(优秀5篇)
灯笼教案(优秀5篇)《灯笼》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幼儿初次尝试在灯笼上绘画的乐趣,体验与家长参与美术活动的快乐。
2.掌握立体绘画装饰技巧。
3.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灯笼人手一个,绘画用品,毛条若根,灯笼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一、导入讨论: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在过春节时都干些什么?(放鞭炮,贴春联,挂灯笼,)那小朋友都见过什么样的灯笼?二、教学内容1.观察并欣赏: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不同的。
灯笼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图片欣赏)2.你刚才都看到了什么形状的灯笼?上面有哪些图案?3.出示成品灯笼这是老师装饰的灯笼小朋友看看上面都有什么图案,用到了什么材料?4.马上过春节了那请小朋友也把自己的灯笼装饰的漂漂亮亮的吧。
5.幼儿及家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6.注意及要求;绘画时注意手的力度不要太大,图案尽量画的大一点,涂色是注意冷暖色搭配,使用颜料时保持衣服的干净整洁,制作完后写上自己的名字。
三、活动小结教师对幼儿及家长做好的作品进行点评。
四、活动延伸家长及幼儿将制作好的灯笼拿到手上跟音乐走T台秀最后摆造型照相,最后将作品创设班级环境。
《灯笼》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晶”,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节律美。
3、能抓住关键字词和丰富的想象,感受灯笼果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灯笼果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字词和丰富的想象,感受灯笼果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灯笼果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超级联想孩子们,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课件出示:【超级联想】老师给大家带来3组词语,你能猜一猜是什么水果吗?1.课件出示:【第一题:绿色条纹、椭圆、甜味,你能联想到什么?】带声音(出示西瓜的图片) 师点评:真棒,你很有想象力。
2.课件出示:【第二题:粉红色、毛茸茸、甜味、孙悟空】你又能联想到什么?(出示桃子的图片)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生:我是看了西游记的书。
《灯笼》公开课教案
《灯笼》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灯笼》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自己热爱家乡、亲近自然的感情。
(2)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努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灯笼》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内涵,体会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灯笼》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发学生对家乡、亲人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疑难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灯笼》,巩固所学知识。
2. 按照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乡或亲人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灯笼》教案7篇
《灯笼》教案7篇《灯笼》教案篇1目标:1、用直线和围圈的方法做成各种灯笼。
2、能大胆地想象并尝试独立设计灯笼的图案。
准备:1、长方形色纸,长纸条。
2、蜡笔,剪刀,浆糊。
过程:1、出示各种各样灯笼的图片,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玩具小灯笼。
提问:图片上的灯笼你都见到过吗?有些什么颜色?灯笼外面的图案是怎么样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图画好像我们看的连环画。
有的上面写字的,是让你猜谜语的)什么时候人们会挂上灯笼?(国庆节,元宵节各种喜庆的节日)灯笼能用什么材料来做?(布,塑料,纸)2、教师示范讲解小灯笼的制作方法。
教师出示灯笼的范例。
看一看,老师的小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纸)上面有些什么图案?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小灯笼呢?u展示制作步骤。
u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在纸上画上你自己设计的图案,注意把有图案的一面对着自己。
剪的时候注意不要剪到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3)探索除了这样剪,你还能想出更多的制作方法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讨论交流。
展示幼儿作品。
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开一个小小灯展。
《灯笼》教案篇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擎”、“排山倒海”、“瞻仰”、“肃立”、“肃静”的意思。
2、着眼全文,用学习小纸条的方式编制大典流程图,理清全文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文路阅读”这种比较基本的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3、研读重点句子,初步感受开国大典的隆重和壮观,背诵课文第七段。
教学过程预设:一、导入释题板书并齐读课题,理解“开国大典”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读通文章学字词出示:(1)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大家见面了。
(3)聂荣臻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指名读,齐读。
三、初读:读通句子理思路1、学生自由读第一到第四段,想想,从这几段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预设: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数人员会场的布置群众队伍的场面教师总结:这四段介绍的是大会开始前的情况。
(完整版)《灯笼》教案设计
(完整版)《灯笼》教案设计教案设计:《灯笼》一、教学内容:本课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作者回忆童年时的一次看灯会经历。
教学时,我将以这篇课文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读写“灯笼、彩绘”等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生能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课堂开始,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灯笼,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灯笼吗?灯笼有什么寓意吗?”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3)作者对传统文化有什么看法?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回答上述问题,并互相分享自己的看法。
4. 讲解与练习:我会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然后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情感教育:我会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灯笼传统文化热爱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去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希望学生们能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灯笼》教学设计
《灯笼》教学设计《灯笼》教学设计篇一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播放:寂静无人的野外,傍晚时分,狂风骤起,乌云翻滚,下着滂沱大雨。
天色渐渐暗下来,四周一片苍茫。
2.设问:在这样一个夜晚,假如你一个人卡在土井中出不来,你会怎么样?3.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真实,也很感人,动画中的情景是作者邹德学童年亲身经历的一场灾难,那么当时幼小的他又是怎么脱离险境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一起走进现场,亲身体验一下当时的感受。
我们继续学习《满山的灯笼火把》。
4、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检查预习1、课件出示生字词。
指名读。
抢读。
2、开火车读读文。
师: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发生了一件什么感人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每人读两段,找四名同学)思考:本文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谁愿意把你的理解告诉大家?3、小组讨论,反馈。
(这个故事分两部分写,首先写“我”在大雨中一个人从田里回家,坠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定会前来援救;再写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并救出了“我”。
)4、板书:坠井得救(多指名学生说说)三、细读课文(一)、分析课文2-5自然段。
1、小组传递感动之处。
师:狂风暴雨,乌云翻滚,多么可怕的夜晚啊,一个被卡在井口,一幕幕又那么扣人心弦,又是那么的感人,那么在这一部分中(也就是课文2-5段)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呢,找出来在小组内说一说,把你的感动传递给其它同学。
2、指名读出感动之外,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如找不准提醒:坠井后我的处境怎么样?找到描写我的处境的那句话)3、播放动画,创设情境。
4、指导朗读。
黑夜漆漆、狂风肆虐、大雨滂沱,身临险境,举目无亲,这是何等的可怕与绝望啊!应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5、在这种情况下,我处于本能地哭着、喊着,挣扎着,希望能爬上来,可能这样做能够解决问题么?不能!那我该怎么办呢?6、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多么聪明的孩子!遇到意外在一阵慌乱之后马上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做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保存体力,坚持着字串87、齐读第三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灯笼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的字词,品析优美语句。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4.文化传承与理解: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灯笼在如今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伯箫的灯笼。
二、教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
1.读读写写。
争讼领域斡旋静穆思慕怅惘锵然褪色燎原熙熙然
暖融融马前卒人情世故
2.作家作品及灯笼文化。
3.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明确:“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灯笼的事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找到文本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明确:挑着灯笼迎祖父回家;上下灯学母亲对自己的照顾;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
客;元宵节看灯、猜灯谜;族姊远嫁,官衔灯记录家门的兴衰;纱灯上描红;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3.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诸多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请你做简要说明。
明确:有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
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是对岁月沧桑的感慨;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是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
(三)深度解读作者的爱国情感
学生合作探究:
1.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达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意义,但第10、11自然段却跳出回忆,而去写了想象虚构的事情,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义?
2.结尾段“唉,壮……”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文本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第10自然段作者由想象宫灯的装饰,联想到在宫灯陪伴下人物的活动,想到了汉献帝,从而把灯笼与历史人物联系到一起。
11自然段就自然而然地写到历史人物中爱国的将领。
这样的安排,使行文更加自然、流畅,为后面直抒胸臆做铺垫,由对灯笼的个人情感过渡到家国情怀。
2.作者写这篇散文时,正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之时,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
所以作者发出“灯笼不够了”的感慨。
最后一个自然段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此时的情感早已不再沉浸于回忆,而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
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凝聚力的精神,团结全国人民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结尾表现出作者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四)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在回忆的诸事中寄寓情感,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征,而能达到寓情自然的目的,还在于作者擅长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综合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2.请同学们分析文章中作者感情的变化?
特色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第3自然段写“我”去接祖父和祖父讲故事是记叙,“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是抒情。
第11自然段“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是抒情,其他的句子主要是描写。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既创设了感人的意境,又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特色二:感情变化明晰,结构严谨。
这篇文章由小时候喜欢的火、光自然过渡到灯笼,又由灯笼联想起亲人的关爱,通过对宫灯的想象,体验到了深长的历史况味,结尾处,情绪陡然一扬,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由个人的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情感也转而悲壮激越。
最后一段又由灯笼联想到“燎原的一把烈火”,再用一“壮”字,再次升华中心,赞颂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
与开头两段联系起来。
(五)学生质疑问难
1.交流文中精彩语句。
2.质疑问难。
(六)小结
《灯笼》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往事,寄寓着丰富的情感。
文章以小见大,融记叙、抒情、描写于一体;语言自然朴素、清新练达,既朴实平易又生动传神,娓娓而谈,侃侃而论,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学写散文的典范。
课时作业:
阅读吴伯箫的其它散文,感受其散文的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