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病毒

合集下载

第7章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PPT课件

第7章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PPT课件
A. 无害型:除了传染时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外,对系统没有其他影响; B. 无危险型:病毒仅仅是减少内存、显示图像、发出声音等; C. 危险型:病毒在计算机系统操作中造成严重的错误; D. 非常危险型:病毒删除程序、破坏数据、清除系统内存区和操作系统中的重要信息。
(3)病毒特有的算法。
根据病毒特有的算法,病毒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种:伴随型病毒、“蠕虫”型病毒、 寄生型病毒、变型病毒(又称幽灵病毒)。
病毒的分类
(1)病毒存在的媒体。
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病毒可以划分为: A. 网络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感染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 B. 文件病毒:感染计算机中的文件(如:COM、EXE、DOC等) C. 引导型病毒:感染启动扇区(Boot)和硬盘的系统引导扇区(MBR) D. 混合型病毒
(2)病毒的破坏能力。
第四代反病毒技术则是针对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而基于病毒家族体系的命名规则、基 于多位CRC校验和扫描机理,启发式智能代码分析模块、动态数据还原模块(能查出 隐蔽性极强的压缩加密文件中的病毒)、内存解毒模块、自身免疫模块等先进的解毒 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以前防毒技术顾此失彼、此消彼长的状态。
1.8
© 2005
1.7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05
第7章 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
国内外防毒行业的发展
第一代反病毒技术是采取单纯的病毒特征判断,将病毒从带毒文件中清除掉。
第二代反病毒技术是采用静态广谱特征扫描方法检测病毒。
第三代反病毒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将静态扫描技术和动态仿真跟踪技术结合起来,将查 找病毒和清除病毒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能够全面实现防、查、消等反 病毒所必备的各种手段,以驻留内存方式防止病毒的入侵,凡是检测到的病毒都能清 除,不会破坏文件和数据。

流行性感冒病毒 课件

流行性感冒病毒 课件

• 乙型和丙 型流感病 毒的HA 和NA稳 定,至今 未发现亚 型。
病毒类别 特性比较
A型
B型
C型
变异性 变异较快 变异较慢 未见变异
世界性流
流行性
局部流行 散发流行

2、变异——主要指甲型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表面抗原变异性与流感流行 抗原性变异是甲型流感最突出的特性。
①抗原性漂移:抗原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中 小型流行,每年有发生。
C.核蛋白和内膜蛋白抗原
D.血凝素(HA)
E.神经氨酸酶(NA)
3.造成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原因是 A.流感病毒型别多,毒力强 B.流感病毒抗原性弱,免疫力不强 C.HA和NA之间易发生基因重组 D.甲型流感病毒易形成新的亚型 E.HA和NA易发生点突变
()
小结
1、流感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不同分为甲、 乙、丙三型。 2、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的HA和NA极易发生抗原性变 异,这也是造成流感流行的原因。乙型和丙型病毒抗 原稳定,极少发生变异。
基质蛋白
核糖核蛋白
流行性感冒病毒
A型 甲型流感病毒
B型 乙型流感病毒
抗原性稳定,未发现 C型 丙型流感病毒
变异,具有型特异性,
1、流感病毒的抗原及分型
(2)表面抗原: HA、NA • 分亚型依据 • 易变异
• 甲型流感病毒的HA和NA抗原性不同可分为若干 亚型,且极易发生变异(此为其最突出的生物学 特性)。
执考链接
流感病毒引起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D)
A.病毒毒力强 B.病毒抗原性弱 C.人对病毒免疫力低 D.病毒HA和NA易发生变异 E.病毒侵入血流
小测验
1.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 )
A.流行性感冒杆菌 B.流感病毒 C.副流感病毒

计算机安全 第7章 病毒防护

计算机安全 第7章 病毒防护

第7章病毒防护主讲:×××7.1 病毒的基本特征7.1.1 常见的计算机的病毒7.1.2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结构7.1.3 计算机病毒的共同特征7.1.4 计算机病毒的新特点7.1.1 入侵检测方法1.木马病毒木马病毒源于古希腊的特洛伊木马神话,它是把自己伪装在正常程序内部的病毒,这种病毒程序还是木马。

木马病毒带有黑客性质,它有强大的控制和破坏能力,可窃取密码、控制系统、7.1.1 入侵检测方法2.宏病毒宏是一系列由用户编写或录制的命令和指令,用来实现任务执行的自动化。

的具有病毒特征的宏集合。

它的危害性大,以二进制文件加密压缩格式存入.doc或.dot文件中,所有打开的Word文档都会在自动保存时被传染。

7.1.1 入侵检测方法3.宏病毒蠕虫病毒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程序,并能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它消耗大量系统资源,网络瘫痪。

蠕虫病毒的传染目标是互联网内的所有计算机,其传播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系播。

7.1.1 入侵检测方法4.宏病毒PE病毒是指所有感染Windows操作系统中PE文件格式的病毒。

PE病毒大多数采用Win 32文件)并把自己的代码加到EXE文件尾部,修改原程序的入口点以指向病毒体,PE病毒没本身没有什么危害,但被感染的文件可能被破坏。

7.1.1 入侵检测方法5.宏病毒脚本病毒通常是用JavaScript或者VBScript 通过网页进行传播,一旦用户运行了带有病毒的给用户使用计算机带来不便。

VBS脚本病毒是使用VBScript编写的,以宏病毒和新欢乐时光病毒为典型代表。

VBS脚本病毒编写简单,破坏力大,感染力强。

这类病毒通传播范围大。

7.1.1 入侵检测方法5.恶意网页病毒网页病毒主要是利用软件或系统操作平台等本标记语言)内的Java Applet小应用程序、JavaScript脚本语言程序或ActiveX控件,强行程序,或非法控制系统资源,盗取用户文件,或恶意删除硬盘文件、格式化硬盘。

大班科学教案《病毒》

大班科学教案《病毒》

大班科学教案《病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四册第七章《病毒》。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病毒的概念、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类型及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知道病毒是一种微小但非常重要的生物。

2. 帮助幼儿认识病毒的结构特点,理解病毒如何侵入人体细胞并引起疾病。

3. 培养幼儿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认识,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病毒的结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病毒的概念、病毒的类型及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病毒模型、图片、PPT、实物投影仪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病毒模型和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特点,激发幼儿对病毒的好奇心。

2. 病毒的概念与结构(10分钟)利用PPT和实物投影仪,讲解病毒的概念、结构特点,引导幼儿了解病毒的基本知识。

3. 病毒的类型(5分钟)介绍常见的病毒类型,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让幼儿对病毒有更全面的了解。

4. 病毒与人类关系(10分钟)讲解病毒如何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疾病,以及如何预防病毒感染,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5.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完成随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病毒》2. 板书内容:病毒的概念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类型病毒与人类关系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病毒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列举三种常见的病毒类型,并简要介绍它们引起的疾病。

简述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如何预防病毒感染。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医院、实验室等,了解病毒检测和疫苗研发的过程。

病毒学(病毒的基本特性)—病毒的感染

病毒学(病毒的基本特性)—病毒的感染
Th1
细胞毒作用
CTL
7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病毒的感染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与途径 ㈠病毒的感染类型
隐性感染
感染类型
有无 临床症状
急性病毒感染
显性感染
起病缓急染 慢发病毒感染
8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病毒的感染
潜伏感染:某些病毒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细胞内,有 的病毒潜伏于某些组织器官内而不复制。但在一定条件下,病毒被激 活又开始复制,使疾病复发。
5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病毒的感染
㈡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多数病毒侵入易感细胞后,可诱发细胞表面出现新抗原,诱发机体
产生免疫应答,导致细胞的溶解。 但是,免疫病理损伤在病毒感染的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体液免疫病理作用
Ⅱ型超敏反应 细胞溶解
6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病毒的感染
㈡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体液免疫病理作用 细胞免疫病理作用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细胞破裂而死。多见于无包膜病毒。 ⒉稳定感染状态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不引起细胞立即死亡。多见于包膜病毒。 ⒊形成包涵体 ⒋细胞凋亡
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病毒的感染
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㈠直接损害宿主细胞 ⒌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某些病毒的DNA整合入宿主细胞染色体中,使宿主细胞遗传性状发 生改变。与病毒的致肿瘤性关系密切,但转化并不一定都引起肿瘤。
慢性感染:病毒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未完全清除,血中可持续检测出 病毒,因而可经输血、注射而传播。患者可表现轻微或无临床症状,但 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慢发病毒感染:指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有很长的潜伏期,可达数 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在症状出现后呈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死亡。

大班科学教案《病毒》

大班科学教案《病毒》

大班科学教案《病毒》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大班科学教育要求,结合当前疫情,选择教材《病毒》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七章“微生物的世界”中的第二节“认识病毒”,详细内容为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传播途径,提高他们对病毒的认识。

2. 培养幼儿关注健康、预防疾病的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传播途径。

难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如何预防病毒感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病毒模型、图片、PPT、显微镜等。

2. 学具:画笔、纸张、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病毒模型,让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邀请幼儿分享在生活中遇到的病毒感染经历,讨论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

2. 病毒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传播途径。

通过PPT展示病毒的微观结构,让幼儿观察并了解病毒的特点。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如何预防流感病毒感染?”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请举例说明病毒在生活中的传播途径。

”幼儿分组讨论,汇报答案。

5.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扮演病毒,模拟病毒传播过程,增强幼儿的防范意识。

提问幼儿:“除了预防病毒感染,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六、板书设计1. 《病毒》2. 内容: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的生活习性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以“预防病毒感染,从我做起”为主题,画一幅宣传画。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宣传画,内容包括病毒形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医院、实验室等,深入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微生物学[第七章病毒]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微生物学[第七章病毒]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病毒一、要点提示1.病毒是一类结构极其简单、具有特殊的繁殖方式的绝对细胞内寄生物;是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

2.病毒的宿主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生物种类和组织细胞种类。

根据病毒的宿主范围,可将病毒分为原核生物病毒和真核生物病毒。

前者包括噬菌体、噬蓝(绿)藻体和支原体噬菌体等,后者包括植物病毒、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病毒、无脊椎动物病毒和脊椎动物病毒等。

3.病毒主要依据包括病毒形态、毒粒结构、基因组、复制、化学组成在内的毒粒性质,病毒的抗原性质及生物学性质进行分类;按照ICTV 1998年提出的病毒命名规则命名。

4.病毒的分离与纯化,包括病毒的物理颗粒计数和病毒的感染性测定的定量分析,以及依据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及表现、病毒的理化性质、病毒的血细胞凝集性质、病毒的免疫学性质以及分子生物学性质进行的病毒鉴定是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对于病毒学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5.病毒具有确定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核壳结构,即包围着病毒基因组核酸(DNA或RNA)的蛋白质壳体。

壳体的基本对称形式是螺旋对称和二十面体对称。

有的病毒的核壳外还覆盖由细胞膜衍生而来的脂蛋白膜即包膜。

毒粒的主要化学组成包括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

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的基因组核酸有dsDNA、ssDNA、dsRNA、ssRNA 4种基本类型,其中根据基因组核酸是线状还是环状,是单一分子还是分段,以及单链核酸的极性分成不同的种类。

构成毒粒的结构蛋白包括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和毒粒酶,它们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6.病毒的繁殖是以复制方式进行。

病毒的复制周期大致可以分为连续的5个阶段:即吸附、侵入、脱壳、大分子合成和装配释放。

病毒表面蛋白特异地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导致病毒与细胞的结合,从而启动病毒的感染。

侵入是病毒感染的第二阶段,病毒能以核酸、或核壳、或毒粒等形式进入细胞,且不同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不同。

第七章 常见病毒ppt课件

第七章 常见病毒ppt课件
被狂犬咬伤未做预防接种者有10%-70%的发病 率,及时进行伤口处理、注射抗病毒血清并全 程接种狂犬病疫苗者发病率可降到1%以下。
编辑版pppt
49
狂犬病病毒的动物感 染范围较广,主要在野生 动物及家畜中自然感染与 传播。
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 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可 以在胞质内形成一个或多 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为20nm~30nm的嗜酸性包 涵体,称内基小体。
编辑版pppt
14
第三节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是指以 侵害肝脏为主、引 起病毒性肝炎的一 组病毒。
HAV HBV HCV HDV HEV HFV HGV TTV
编辑版pppt
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丁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 已型肝炎病毒 庚型肝炎病毒 TT型肝炎病毒
15
学习目标
①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出现皮肤损伤并被乙型 肝炎患者血液污染伤口者;
②母亲为HBsAg、HBeAg阳性的新生儿; ③发现误用HBsAg阳性的血液或血制品者; ④HBsAg、HBeAg阳性者的性伴侣。
编辑版pppt
30
治疗
除了干扰素有一定效果外,目前治疗乙型肝炎 尚无特效药物和方法。
编辑版pppt
31
通过检查动物或人脑 组织标本中的内基小体, 可以辅助诊断狂犬病。
编辑版pppt
50
首先在伤口局部 肌肉细胞内增殖
沿感觉神经轴索 上行
在中枢神经系统 增殖并引起损伤
沿传出神经扩散至
唾液腺及其它组织
编辑版pppt
51











绿


第七章 病毒简介 生物学课件

第七章 病毒简介 生物学课件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 型(A)流感病毒引起,被世界动物卫生 组织(OIE)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又称真 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禽流感病毒
属于正粘病毒科, 正粘病毒科分为: 甲型(A)流感病 毒属、乙型流感病 毒属(B)、丙型 (C)流感病毒属 等。
1.形态结构
多形性 核酸(分段负义ssRNA)、衣壳、包膜
一、噬菌体
(二)生长和繁殖
(3)噬菌现象 液体培养基:噬菌体与菌液混合 混浊
菌液变澄清。 固体培养基:噬菌体与菌液混合接种培养
出现一定形状、大小和透明度的噬菌斑 噬菌斑:噬菌体经复制增殖在菌苔上产生
的局部透明区域,也称噬斑
(二)生长和繁殖
2.温和噬菌体 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
2.命名
型别/(宿主)/分离地/毒株序号/分离年代 血凝素类型/神经氨酸酶亚型 甲型流感病毒有15个H型和9个N型
3.致病
己证实能感染人的 禽流感病毒有三种, 按临床表现严重性 依次为:
A(H5N1),A(H7N7) 和A( H9N2)。 传播途径: 空气、粪便等途径 传播
逆转录病毒 1.形态结构 球形 结构 核心
壳体 包膜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增殖 RNA反转录DNA
细胞核
整合染色体
3.致病
引起艾滋病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经血液和分泌物传播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
3.致病 引起乙肝。全世界4
亿乙肝携带者,中 国1.3亿 传播途径 输血或注射是重要 的传染途径,也可 经口luenza virus, AVI)

第7章 病毒的遗传分析

第7章 病毒的遗传分析

L(M)
O L
14.1 kb
5.4 kb 3.0 kb
L: 线状、O: 环状、M: 基因组含几个片断、1=单链、2=双链
病毒 (virus) 类别 核酸类型 形状 核酸长度 2.植物病毒:创伤肿瘤病毒(WTV) 2-RNA L 21.0kb 雀麦花叶病毒(BMV) 1-RNA L(M) 9.0kb 马铃薯 X 病毒(PVX) 1-RNA L 8.67kb 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 2-DNA O 8.1kb 烟草花叶病毒(TMV) 1-RNA L 6.3kb 芜菁黄色花叶病毒(TYMV) 1-RNA L 6.0kb 3.动物病毒:鸟痘病毒 2-DNA L? 300.0kb 牛痘苗病毒 2-DNA L 240.0kb 疱疹病毒 2-DNA L 15.9kb 呼肠孤病毒(reovirus) 2-RNA L 3.4kb 口蹄疫病毒(FMDV) 1-RNA L 10.3kb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 1-RNA L(M) 7.8kb 多瘤病毒(polyoma) 2-DNA O 4.5kb L: 线状、O: 环状、M: 基因组含几个片断、1=单链、2=双链 核酸分子长度与碱基数的关系:3 kb = 1㎛
禽流感病毒
二、噬菌体的繁殖
1、
2、温和噬菌体的侵染周期 温和性噬菌体中λ和P1噬菌体各代表了一种略有不 同的溶源性类型 温和性噬菌体的生活周期有两个: 一个是溶源性周期,即在噬菌体侵入后并不裂解 细菌,而是将其DNA分子整合到细菌基因组DNA上, 这样的噬菌体叫原噬菌体。带有原噬菌体的细菌叫 溶源性细菌。
attP 的序列结构特征也是一样,记为POP`序 列。 整合酶和 IHF 在 att 上都有特定的结合 位点。每一次整合的重组过程需要20-40个 整合酶分子和约70个IHF分子。说明这两种 蛋白不仅仅是酶(起催化作用),而且在形 成某种复合物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七章常见病毒

第七章常见病毒

第三节 肝炎病毒
2.抗原成分
HBsAg (表面抗原):是机体受HBV感染的标志之一 抗-HBs(表面抗体):保护性抗体,能防御HBV感染 HBcAg (核心抗原):不易从患者血清中检出 抗-HBc(核心抗体):非保护性抗体,检测出抗-HBcIgM
阳性则提示HBV处于复制状态 HBeAg(e抗原):HBV复制及血清具有强传染性的标志 抗-HBe(e抗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示病毒复制速度
简称流感病毒 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流行性感冒(流感) 的病原体。其中,甲型流感病 毒多次引起人类流感的反复流 行。
第一节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结构 球形,结构分三层 内层:核衣壳
核心为分节段基因 易发生变异 中层:基质蛋白(M蛋白) 外层:包膜,双层脂质 其上有刺突 血凝素HA 神经氨酸酶NA
可用0.2% ~ 0.5%过氧乙酸或氯制剂消毒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传 染 源:主要为SARS患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为主,亦可通过接触患 者呼吸道分泌物经口、鼻、眼传播
潜伏期1~12天,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伴有头 痛乏力,关节痛等,继而干咳、胸闷、气短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肺部X线呈双(或单)侧出现阴影 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及呼吸窘
呼吸道病毒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2.分型与变异
分型: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和M蛋白抗原的不同分为
A型
甲型流感病毒
B型
乙型流感病毒
C型 丙型流感病毒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变异:甲型流感病毒的包膜抗原HA、NA最易发生变异


原 漂
• 幅度小(量变)、点突变 • 局部中、小型流行

第七章-常见病毒PPT课件

第七章-常见病毒PPT课件

.
25
25/159
该病毒主要经飞沫传播,流行期为冬春两季 冠状病毒感染引起普通感冒和咽喉炎 某些毒株还可引起成人腹泻或胃肠炎 多为自限性疾病
.
26
26/159
包膜表面有明显突起
感染灵长类动物,出 现典型的SARS症状
耐冷不耐热、不耐酸 。
.
27
27/159
形态:不规则,直径60~220nm、 结构:有包膜,镶嵌有E蛋白、M蛋白、S蛋白,
◦ 甲型肝炎病毒(HAV) ◦ 乙型肝炎病毒(HBV) ◦ 丙型肝炎病毒(HCV) ◦ 丁型肝炎病毒(HDV) ◦ 戊型肝炎病毒(HEV)
.
56/159 56
.
57/159 57
HAV为球形,直径27~32nm,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无包膜。基因组为线状单正链RNA
.
58/159 58
HAV只发现一个血清型 抵抗力:较强
.
36/159 36
1.抗原漂移 2.抗原转变
.
37/159 37
简述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
.
38/159 38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描述呼吸道病毒的特征; 明确病毒的致病性;
概述流行感冒病毒与麻疹病毒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合PPT讲解和图片展示的方式
,使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 的精神。
.
43/159 43
.
44/159 44
病毒 口
咽部、肠道淋巴结大量繁殖 少量
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增殖
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心脏)
病变轻微 暂时性肢体麻痹
病变严重 迟缓性麻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包膜的病毒 艾滋病病毒(HIV)
核心:线状、 单链(正链) RNA(二倍体)
反转录酶
包膜蛋白 包膜蛋白跨膜固着肽
脂双分 子层
壳体蛋白, 20 面体立体对称
壳体外蛋白
2.1.4病毒的包膜
核壳:病毒的蛋白质壳体和病毒核酸(核心) 构成的复合物,又称为核衣壳。
•包膜:有些病毒核衣壳包裹着的一层脂蛋白膜。
胞 生
类病毒 只含侵染性RNA

亚病毒 卫星病毒 只含非侵染性RNA
朊病毒 只含蛋白质
1.5 病毒的宿主
➢ 病毒宿主特异性
➢ 动物病毒:931种脊椎动物病毒(1981, 人有300种); ➢ 植物病毒:600多种(1983); ➢ 昆虫病毒:1671种(1990); ➢ 真菌病毒:100种(1982); ➢ 细菌病毒:2850种(1987)。
2 病毒粒子(毒粒)的性质p170
毒粒: 病毒在宿主细胞外的具有侵染性的颗粒.
毒粒的特性
• 毒粒是一团能够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 被自身编码的蛋白 质外壳所包围,有的还具有包膜,以保护遗传物质;
• 作为载体可以将遗传物质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 主细胞。
2.1毒粒的结构与形态
2.1.1 毒粒的基本结构
2.1.2 毒粒的形状
2.1.3 毒粒的壳体结构
(1)螺旋对称衣壳
烟草花叶病毒(MTV)
杆状植物病毒 18nm×300nm
衣壳组成
2130个衣壳粒蛋白逆时针方向 螺旋排列130圈,稳定对称
核心组成
线状、单链(正链)RNA 螺旋盘绕在衣壳内。
螺旋对称结构的变化
➢ 有的螺旋对称的结构可以弯曲,甚至盘旋成团, 带有包膜。
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多为单倍体(逆转录病毒 为二倍体)。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复制
病毒核酸类型: 单链DNA、双链DNA、 单链RNA、双链RNA
外形表现:线状或环状。
核酸极性:
病毒核酸有正链(+)和负链(-)的区分: 规定:将碱基序列与mRNA一致的核酸单链称为正 链,将碱基序列与mRNA互补的核酸单链称为负链。
正链RNA 负链RNA 正链DNA 负链DNA
+RNA 病毒ssRNA 可作为mRNA直接翻译; -RNA 病毒ssRNA 与其mRNA序列互补; +DNA 病毒单链DNA与mRNA序列相同; -DNA 病毒单链DNA与其mRNA序列互补.
二. 毒粒的蛋白质
① 壳体蛋白
他被誉为“病毒学之父”
Martinus Willem Beijerinck (1851-1931)
1935年,America stanlay 尔奖。
提纯、结晶TMV,获诺贝
1940年,Germany Ksusche 电镜下看到TMV为杆形颗 粒。
成熟----分子生物学研究期
1952年 Hershey, chase同位素实验证实DNA是phage遗 传物质。
腺病毒
球状、动物病毒、70~80nm;
蛋白质衣壳组成:
252个衣壳粒排成20个正三角形, 五邻体顶点伸出刺突。
核心组成 线状、双链 DNA
刺突
(3)复合对称衣壳
T4噬菌体
头部:
212个衣壳粒,正二十面体对称
头部核心:
线状双链 DNA
尾部:
144个衣壳粒螺旋对称排列24圈, 尾髓中空;
六角形基板:六刺突,六尾丝
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
(7) 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
1.3 病毒的定义
➢ 迄今仍无一个科学而严谨的定义;
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专性细胞内寄生、
细胞外核蛋白非生命颗粒、寄生细胞内以复
制而呈现生命特征的生物。
P163-164
1.4 病毒的种类
非 真病毒 至少含核酸和蛋白质

核酸
衣 壳
衣 壳
刺突
衣壳粒
无包膜病毒(裸露病毒)模式结构
包膜病毒模式结构
2.2. 毒粒的化学组分
核壳
核心:DNA或RNA
(基本结构)


衣壳:由若干衣壳粒构成(蛋白质)


包膜:
(非基本结构) 有类脂或脂蛋白和糖蛋白
病毒体结构模式图
包膜 包膜病毒
壳粒
衣壳
核衣壳
核心(核样物)
一. 毒粒的核酸
埃博拉病毒
流感病毒
• 流感病毒呈球形,直 径80~120纳米。
• 核酸: 负链RNA,编 码10种蛋白质。
• 病毒粒结构分3层:中 心为螺旋形核壳,宽 9~15纳米,是由 RNA、核蛋白和RNA 多聚酶构成;中间为 膜蛋白;外层为脂质, 有许多糖蛋白突起, 即血凝素和神经氨酸 酶.
(2)二十面体对称衣壳
第七章
病毒和亚病毒
主要内容
病毒概述 毒粒的性质及其研究方法 病毒的复制 亚病毒因子
3000BC,埃 及孟非思壁画 中长老患小儿 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病 毒
病毒和我们的关系
“Virus”,它是 由拉丁文中 “virus”一词演化 而来,即“有毒 的物质”
一 发展简史
科学思维:病叶与正常叶分别匀浆, 提 取物经过细菌滤器后,做感染试验,发 现乙醇沉淀物具感染性,用培养细菌的 方式培养不出来,得出初步结论:是一 种不同于细菌的新的感染物。并将之命 名为病毒.
砖块状(痘病毒)
衣原体
大肠杆菌
(2) 没有细胞结构,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病毒不是由细胞组成的 -具有化学大分子的特征.
(3) 一种病毒仅含一种核酸, DNA或RNA :
病毒的基因组是DNA或RNA; (细胞的基因组都是DNA,同时细胞中还有mRNA、tRNA和
(4) r病RN毒A没)有核糖体
1970年 Baltimere, Temin单链RNA病毒中发现反转录 酶及其致癌作用。
1971年发现 1982年发现
类病毒 朊病毒肠杆菌T偶数噬菌体)
1.2 病毒的特性
红细胞
(1) 病毒个体微小,电子丝显状微(大镜肠下杆才菌M能1看3)到,大小用nm测量
病毒的大小球:状(脊20髓n灰m质炎~病3毒杆0)状0n(TmMV) 最大的病毒相当于最小的细胞
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极不完全,缺乏能量代谢系统,不能 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
病毒借助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和其他代谢结构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5) 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
所有病毒都必须在细胞内才能繁殖 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
形成结晶,并保持其侵染性。
(6) 病毒通过复制进行繁殖 ➢ 病毒不生长,不分裂; ➢ 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以病毒核酸和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