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 常见病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力强,不感染
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等)
损伤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麻痹型
极少数 病变轻微 病变严重 暂时性肢体麻痹 永久迟缓性 延髓麻痹 6个月,2年 麻痹 呼吸、心脏衰竭
死亡
免疫性: 病后获得长期而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 主要以体液中和抗体为主(SIgA、IgG、IgM)。
防治原则
可防难治 接种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OPV)。
卫生宣传
保护水源 加强粪便管理
毛蚶
搞好饮食卫生
特异性预防 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 我国已广泛使用
二、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乙型肝炎病毒是乙肝的病原体 全球3.5亿,中国1.2亿
HBV感染的临床类型
无症状携带者
重症肝炎 急性肝炎 慢性乙肝 与肝硬化和肝癌密切相关
2.分型与变异: 根据流感病毒的核蛋白和M蛋白抗原的不同,可 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可分为若干亚型,乙 型和丙型至今未发现亚型。 3.抗原变异 抗原漂移;抗原转变。 4.抵抗力:弱,耐冷不耐热
分型与变异
抗原漂移是指抗原变异幅度小,HA、NA氨基酸的变 异率小于1%,属于量变,仅引起中、小规模流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病人、无症状携带者 传播途径:
1.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血液及血制品、注射、外科、牙科手术、 针刺、共用剃刀或牙刷、皮肤黏膜微小损伤 . 2.母—婴传播:胎儿期、围生期、哺乳传播
3.性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
(三)免疫学检查
两对半检查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大三阳:HBsAg(+), HBeAg (+) ,HBcAb (+)
诱导产生保护性抗体
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
抗HBs
(2) HBcAg(核心抗原)
存在于病毒的内衣壳及被感染的肝细胞核内
一般不游离于血循环中,检测不到
具有很强的抗原性
抗HBc没有免疫保护作用
抗HBc-IgM是病毒复制的指标(早)
抗HBc-IgG是疾病进入恢复期(晚)
(3)HBeAg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病原体是: A 脊髓灰质炎病毒 B 麻疹病毒 C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D 疱疹病毒 E 狂犬病毒 B
未接种麻疹疫苗又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的儿 童应及早: A 注射母亲全血 B 注射丙种球蛋白 B C 服用抗生素 D 服用中草药 E 注射麻疹恢复期血清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方式是: A 经媒介昆虫叮咬 B 经呼吸道吸入 C 经口食入 D 经血液输入 E 经皮肤接触
小三阳:HBsAg (+), HBeAb (+), HBcAb
(+)
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
临床意义
HBsAg阳性:感染HBV,结合临床,无症 状携带者。 抗HBS阳性:恢复期、疫苗接种 HBeAg阳性:HBV复制、具有传染性 抗HBe阳性:疾病恢复期
抗HBc阳性:
免疫力持久
特异性体液免疫:
HAV IgM:在感染早期即出现,维持两个月左右
HAV IgG:在急性期后期或恢复期早期出现,可
维持多年,对再感染有免疫保护作用。
HAV-IgM检测: 早期、快速诊断最可靠的血清学指标 HAV-IgG检测: 主要用于了解既往感染史、疫苗免疫 效果评价或流行病学调查
一般性预防
球形、无包膜,直径27~32 nm 单链RNA 仅有一个血清学 耐受乙醚、氯仿等脂溶剂 耐酸:在pH3的酸性环境中稳定
不耐热:100℃ 5 min可使之灭活;对氯及甲醛敏感;
在海水、淡水、毛蚶、泥沙中存活数天至数月
HAV电镜图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所致疾病:甲肝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粪 口途径传播
内衣壳
含HBcAg和HBeAg
核心 双股DNA,DNA聚合酶
HBV三种颗粒模式图
HBV三种颗粒模式图
小球形颗粒:
直径22 nm,过剩外衣壳
中空的病毒颗粒,主要含HBsAg 不完整,无传染性
HBV三种颗粒模式图
管型颗粒:
由小球形颗粒聚集而成 成分HBsAg
2.抗原成分
(1)HBsAg 三种颗粒都有,HBV感染的标志之一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电镜下HBV呈三种不同形态颗粒: Dane颗粒:直径42 nm
完整的病毒颗粒,具传染性 小球形颗粒:直径22 nm 中空的病毒颗粒,主要含HBsAg 管型颗粒:由小球形颗粒聚集而成
Dane颗粒的结构(完整,有传染性)
呈双层结构
外衣壳 包膜,含HBsAg、 20面体对称
)
B
8.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是( A.细菌 B.脊髓灰质炎病毒 C.风疹病毒 D.轮状病毒 E.柯萨奇病毒
)
B
7.一名8岁儿童,发热.畏光.眼结膜 炎.咳嗽,口颊粘膜处出现灰白色外绕红 晕的柯氏斑,继而患儿全身皮肤出现红色 斑丘疹。病后可获终身免疫。该患儿可能 感染哪种病毒( ) A.流感病毒 B.麻疹病毒 C.腺病毒 D.SARS病毒 E.鼻病毒
小建议:
OPV热稳定性差,保存、运输、使用要求 高,有毒力恢复可能。 疫苗相关麻痹性脊髓灰质炎。400万分之一 IPV(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肌肉注射 最初两次IPV,后面OPV
二、其他肠道病毒
抗原性不稳定的病毒是: A 乙脑病毒 B腮腺炎病毒 C 麻疹病毒 D 副流感病毒 E 流感病毒
C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病毒性肝炎
世界性传染病
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广泛
发病率较高
肝炎病毒的类型
甲型肝炎病毒(HAV)
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丁型肝炎病毒 (HDV)
戊型肝炎病毒(HEV)
一、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
(一)生物学特性
存在于内衣壳,病毒裂解可游离存在于血中 作为病毒复制及血清具有传染性的指标之一
刺激机体产生抗HBe,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是
预后良好的标志。
3、抵抗力
HBV的抵抗力较强
对低温、干燥、紫外线、70%乙醇不敏感, 对高压蒸汽灭菌法、100℃加热10min
0.5%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和环氧乙烷敏感
E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 A 细菌 B 立克次体 C 病毒 D 衣原体 E 螺旋体
C
3、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是:( ) A、呼吸道 B、输血 C、昆虫媒介 D、消化道 E、母婴垂直传播
D
7.容易发生变异的病毒是( A.乙脑病毒 B.流感病毒 C.麻疹病毒 D.乙型肝炎病毒 E.丙型肝炎病毒
密切接触传播 潜伏期 15~50 d(平均30 d)
HAV(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等)
口咽部、唾液腺 肠黏膜或局部淋巴结 病毒血症
肝脏 肝细胞变性、坏死(急性肝炎)
甲型肝炎的临床特征
肝脾肿大 黄疸 转氨酶升高 血胆红素升高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热 一般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不发展成
慢性肝炎和慢性携带者。
生物学性状
球形,直径27nm,衣壳为20面体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体对称 分三个血清型,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 生存能力强
抵抗力:
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被灭活,
对高锰酸钾、碘酒、漂白粉等敏感。
脊髓灰质炎病毒 隐性感染
(约90%)
致病性
咽部、肠道淋巴结中增殖
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再次增殖 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 1918~1919年期间 的大流行全球有 2000万人死于流感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多呈球形或丝状,直径为80-120nm。其结构自 内向外分为三层: ①核衣壳,为分段的单股RNA和包绕在其外的核蛋白和多聚酶。 核衣壳呈螺旋对称;重组变异的原因。 ②包膜和刺突:内层是内膜蛋白,外层是脂质双层膜,其上有 两种镶嵌蛋白质为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呈放射 状突起,具有免疫原性。
IgM是病毒复制的指标(早) IgG是疾病进入恢复期(晚)
四、防治原则
筛选供血员 加强传染源的管理 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
HBsAg血源疫苗
主动免疫
HBsAg基因工程疫苗
多肽疫苗、核酸疫苗
被动免疫:
HBsAb免疫球蛋白
治疗
无特效疗法
α-IFN 拉米夫定(lamivudine) 泛昔洛韦(famciclovir) 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 有一定疗效
*防治原则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三、冠状病毒 和SARS冠状病毒
* 冠状病毒
单链RNA多形性病毒,核衣壳为螺旋对称, 有包膜,表面有刺突。 抵抗力弱,飞沫传播,病后免疫力弱。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SARS Coronavirus, SARS CoV
SARS 2002年底在佛山首次报道 空气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 潜伏期:2~12天,通常4~5天 呈显著家庭和医院集聚现象
生物学性状
* 颗粒较大,球形,单股RNA,有包膜,可形 成包涵体 * 病毒抗原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 * 病毒抵抗力弱,一般消毒即可灭活 * 唯一自然储存宿主是人
2. 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染源
急性期患者
出疹前6天和出疹后3天都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玩具传播
* 临床表现
发热、畏光、科氏斑、红色斑丘疹
抗原转换是指抗原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 常形成 新的亚型,这种变异是由基因点突变积累或基因重 配引起的。引起流感大规模流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是引起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病原体。 *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被感染动物 * 致病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在呼吸道黏膜细胞内增殖,一般不进入血液
B
4.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是 ( A.接种麻疹活疫苗 B.人工被动免疫 C.自然被动免疫 D.自然自动免疫 E.以上均不是
)
A
6肺结核痰液标本涂片检查应选用的方法是 ( ) A.革兰染色 B.墨汁染色 C.特殊染色 D.抗酸染色 E.奈瑟染色
D
甲型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是: A HA B 核蛋白 C NA D HA和NA D E 多聚RNA酶
冠状病毒
生物学性状
* 60-220nm,包膜表面 有明显突起 * 单股RNA
* 刺突末端膨大
抵抗力弱
*2.致病性与免疫性 * 对温度敏感,37oC存活4天,56oC30分钟可被灭活 * 对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敏感
传染源为患者; 飞沫传播为主;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四、其他呼吸道病毒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由呼吸道侵入,引起呼吸道局部感 染或其他组织器官病变的一类病毒。 急性呼吸道感染中90%以上是由病 毒所致。 常见的流感、禽流感、腮腺炎
一、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 人类流感病毒分为三类。 甲乙丙(甲型最容易发生变异)
一、流感病毒
三、其他肝炎病毒
第四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HIV 于 1983 年分离出。 是AIDS的病原体。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滋病日主题: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一)生物学特性
Gp120与HIV的吸附、穿入有关。
球形。内部呈圆锥形,核心含两条相同的单股RNA。
HIV的糖蛋白极易变异。
呼吸道并发症
气管炎、咳嗽,细菌性肺炎
神经系统并发症 脑炎(最严重)
临床表现:
• •
潜伏期约10~12天
体温略高、咳嗽、流涕、好打喷嚏及泪眼,症状持续3~5
天。
•
体温突然升高(达到40~40.5℃),口颊黏膜出现柯氏斑, 随后出现红色班丘疹,从耳部开始,2~3天后遍及全身。
•
4天后消退,脱屑。
* 免疫性 终生免疫
* 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慢性病患者
免疫性
*可产生抗体,对同型病毒具有短暂免疫力,对 亚型无作用 *sIgA抗体有阻断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
防治原则
* 接种疫苗
* 加强身体锻炼;尽量避免接触发病人群。
* 对症治疗,防止细菌性并发症
二、麻疹病毒
*是麻疹的病原体,冬春季儿童最常见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
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 RNA指导下的DNA合成。是RNA病毒的复制 形式,需逆转录酶的催化。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风疹病毒
腺病毒
第二节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
球状、无包膜、衣壳二 十面体对称,单链RNA病 毒. 耐酸,耐乙醚,不耐热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多为隐性感染。
脊髓灰质炎病毒
是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侵犯脊髓前 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弛缓性肢体麻痹 (小儿麻痹症)。 2001年10月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