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的哭和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哭与笑中的权术智慧

—试析《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哭与曹操的笑

内容摘要:本文从《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刘备大量的“哭”与曹操大量的“笑”的表情描写入手,多角度分析“哭”与“笑”的原由,进而揭示出刘备曹操的哭与笑,虽外在形式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哭与笑不仅是两个人物形象内心情感的流露,更大程度上是他们收揽人心的一种手段,是他们权术谋略的外在表现,是统治者用人智慧的体现。以刘备惯用的表情哭与曹操的表情笑为线,就可把两个人物形象作为一个类型进行解读,进而对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新的诠释。哭与笑是人物智慧的外在显现,是统治者收揽人心、调度人才的手段,是从新一种角度剖析人物形象的突破口。

关键词:《三国演义》刘备曹操“哭”“笑”

《三国演义》因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丰富复杂的思想内涵及广泛深远的影响,而受到历代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对于人物形象的研究,在深度,广度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而对于刘备曹操形象的研究也已深入到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化,采用了新角度、新方法。但是这些都立足于对人物的独立个体研究。刘备与曹操两个人物形象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他们在本质上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共性,即都是封建统治者。本文以刘备曹操惯用的表情哭与笑为线,把两个人物形象作为同一个类型——统治者进行分析,揭示哭与笑的本质,进而对两形象进行新的诠释。哭与笑是统治者智慧的外在显现,是统治者收揽人心,调度人才的手段,是从新一种角度剖析人物形象的突破口。哭与笑有着丰富的内涵。

一哭与笑是一种收揽人心争夺人才的工具

取材于三国历史,这是没有疑问的。但历史在这里只不过是一个故事框架,一个时空断限。历史人物已被重新塑造,历史事件已被重新安排。它不再像历史典籍那样去真实地记录历史、、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和对历史精神的阐释全都融合到一起,将三国历史加以演义、虚构、渲染,或者改头换面。

对于曹操,书中描述其出场亮相为:“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操幼时好游猎,善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作者还特意写了他幼年时“愚弄叔父欺骗父亲”的故事为曹操这一性格特征写照传神。与此相映,曹操对桥玄、何隅言其“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等语“闻之不喜”(毛宗岗《三国演义》第一回夹批)而对有知人之名的汝南许勋“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预言则闻之大喜,活化出奸雄的性格特点。对曹操的描写,基于“尊刘贬曹”这一鲜明的立场,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刘备,是作者从主观、客观两方面有意识塑造成的与曹操完全对立的一个人物形象,是一个仁慈爱民、宽厚仁义、礼贤下士的贤明仁君。刘备的出场由作者主导在全知视角,先述其性格特征:“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随之特描写其具有龙凤之姿,帝王之相:生的身长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并从不同层面强化这一点。言:“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刘备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曾言: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其叔父奇而谓之“非常人也”。

一个是奸雄一个是仁君,他们的幼时,一个是出身官宦,达富显贵,一个是卖履谋生,

家境贫寒。但他们都有一共性:素有大志且有权谋。

,刘备是作者着力褒扬美化的人物,是一个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的英雄。然而,与曹操、孙权相比,他既无曹操的雄才大略,又无孙权的祖蔽之功,他靠什么成就了一番霸业呢?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孔明曾言:“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人和”可以说是刘备成就霸业的关键。“人和”包含了争取民心、延揽贤士的内容。那么,刘备是如何实现“人和”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不能不留意到刘备那形形色色的眼泪。在小说中,刘备所流眼泪次数之多,形式之多样,都高居小说之冠,堪称一绝。可以这样说,眼泪是塑造仁主明君的一种典型手段。为了突出人物的这一主要特征,作者以眼泪作为载体,从笼络贤士、收取民心、智脱险境、赚取城池几个方面,对人物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充分发挥了眼泪的作用。刘备,世之枭雄,胸襟宽广,礼贤下士,高举匡扶汉室的大旗,吸引了一批性格鲜明且忠诚度极高的良相勇将,辅佐其成就了蜀汉王国。曹操,雄才伟略,挟天子以令诸侯,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和网罗人才的本领,手下聚集文武百官,占据半壁江山。刘备和曹操吸引人才的本领可谓不相上下,然而两人在用人之道上却各有千秋。刘备,谦逊有佳,虽胸怀大志却是一个能和下属同甘苦、共患难的上司。因此他不但能够吸引来象关羽张飞、伏龙凤雏这样的世外高人,而且真正能做到用人不疑、充分授权。“人和”的理念被刘备奉为安邦治国的最高境界,这也使得他成为三国中最有人缘的一位君主,下属的忠诚度也最高。可以说“感情留人”的人才观被刘备演绎地淋漓尽致。

眼泪代表脆弱,人大都有同情心,易被感动,尤其是身份地位都高于自己的人,在你面前流泪,你多半会为之所动。刘备借助“哭”来显示自己的无助,借以掩饰内心的权谋,夺取人才的同情与信任,以达到收揽人心的目的。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如刘备三顾茅庐:玄德泣曰:“先生不出...言毕,泪粘袍袖,衣襟尽湿。...”(见三十八回)。他最后终于用眼泪请出了“智绝”,心甘情愿为他争天下。刘备用哭牢牢抓住了诸葛亮的心。尤其在临终托孤中:“...先主传旨... 言讫,泪流满面... 先主命内侍... 一手掩泪... 先主泣曰... ”(见八十五回)。“刘备示意把蜀汉天下交给诸葛亮,这表面上看刘备任人为贤,但实为一种攻心术。”[2]诸葛亮是典型的儒派代表,忠君仁义。刘备深知这一点,于是就把对诸葛亮的信任在临终前表现到极至,而深行“知恩图报”的诸葛亮别无他选,只有为弱君刘禅肝脑涂地耗尽毕生精力了。诸葛亮人性中的“为他”思想决定了他只能做一个佐君人物。刘备用哭为其后嗣换取了一“护身符”。

刘备在赵云面前哭过两次。初次见面就一见钟情。当时赵云在公孙瓒手下,武艺超群,并且与刘备一见如故,在分别时“执手垂泪”,不忍相离。第二次相聚,赵云作为援军,与刘备共同帮助陶谦,后来退了曹兵,陶谦劳军已毕,赵云辞去玄德执手挥泪而别。后来赵云投奔刘备,证明曾经刘备那两次流泪的效力。再有刘备边哭边摔子一节,分明就是做给赵云看的。有“为他”思想的人,只要对他的价值给予肯定他就会认定帮你,并且知恩图抱的理念也会让其心甘情愿的为你效力。

刘备对徐庶哭。曹操以徐母要挟徐庶,想从刘备手中夺走这个贤才。刘备还是深知徐庶为人,知道留他不住,故在与其临别时痛苦流涕,言不忍与元直离别。哭的感天动地,哭的有理有据。但是从徐庶角度分析,他离开刘备并不是去奔赴断头台,很可能等待他的是高官厚禄。而刘备仅仅是为了离别之苦而对徐庶哭吗?他哭自己失去了一个帮他的贤才,他哭敌人那里很可能增加了这一贤才,他哭,才会哭软徐庶的心,证明他刘备把徐庶看的亲如手足。此处还是印证了前两例的分析,刘备对于人才的控制:先是用眼泪(外在表象)证明自己对人才的重视,以此来激发此类人所共有的“为他”理念,以使他们甘心情愿回报肯定他们的人。

然而同是哭,曹操却与刘备有不同的哭法。刘备对活着的人哭,为揽其心,而曹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