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人本跨界大课堂解读(一)(整理精校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人本跨界大课堂解读(一)

教学相长

1129 09:45

::

人本跨界大课堂:实现课改二代向三代的激情跨越

李炳亭先生曾经把十年课改分为“三代”,他说:

第一代课改的代表性学校是洋思中学,他们对传统教学的批判,更多的是体现在对“教”的质疑和改动上,洋思的改良意义无疑是巨大的,但支撑他们改良的缺憾是仍然没有跳出“教为主,学为辅”的圈子。我对第一代课改的概述是:基于“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以期通过调整、改进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实现从“低效”到“有效”的跨越洋思中学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校,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高度,尽管它“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效益的问题,然而它仍然不能挣脱“教中心”教学框架对课堂“生产力”的束缚。

第二代课改的标志学校是杜郎口,它与洋思的相同之处也是从改变“教”的手段切入,所不同的是,杜郎口较大幅度地提升了“学”的地位,符合了新课改“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基本理念,如果说第一代课改是改良的话,那么,第二代课改则有资格称为改革,第二代课改与第一代课改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实现了从“教中心”到“学中心”的飞跃,构建了全新的课堂教学“学中心体系”,也可以说二代课改使一代课改的“升级版”。

第三代课改的基本特征是不过分纠缠于课堂“技术”细节,而是以“人本”为基石建构全新的“课堂规则”,从对“人”的真正的“发现”来“认识”学生,清晰界定“学习者”和“学习条件提供者”的角色关联性,通过成就学生从而促进师生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他们的基本教育理念是教师为本、学生第一。

跨界形成流动的风景

来到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你会发现很多不一样、令人诧异的现象。

走进一间教室,如果你问学生:你们这是哪个班?得到的回答会是:我们没有班级或者我们不属于哪个班。你一定感觉奇怪了。如果你问学生:你们的班主任呢?得到的回答会是:我们没有班主任。你已经非常奇怪了,只是更奇怪的还不止这些,如果遇到学生们正在热火朝天地上着课,这时候你问学生:

你们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老师呢?得到的回答可能是:我们没有语文(数学、英语等)老师,也可能是:我们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老师有好几位,不知您找哪一位?这时候你一定是惊诧了:学校没有班级,没有班主任,上课没有老师?没错,学生没有恶作剧,他们的回答是真的。

原来,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研究,铜都双语学校已经实行了一种全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人本跨界大课堂。

在学生管理中,安徽铜都双语学校彻底打破传统的固定班级模式、班主任管理模式,实行跨界管理模式。学校没有了班级的概念,学生不再属于某一个班级,这里就产生了一些问题:人是群体性动物,学生需要管理,而且学生一定是在某间教室里的,没有了班级,学生如何管理?学生的归属感在哪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如何体现?这里有两个关键词:空间站、共同体,如果用一句话将这两个关键词连起来就是:不变的学生发展共同体流动在固定的文化空间站里。

同年级学生根据个性特点、学业水平等情况每十人分成一组,这个小集体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叫做“学生发展共同体”。每四个这样的共同体在一个教室里上课,教室不再是班级存在的地方,而叫做“文化空间站”。担任文化空间站站长的教师有些类似于过去的班主任,但职责有很大差别。每名文化空间站站长在学校文化构建思想的统一引领下,根据所在学段的学生特点建设属于自己空间站的独特文化。年级每一个学生发展共同体在一段时间里相对固定在每一个文化空间站。这样一来,每一名学生都能始终受到文化浸润,而且是各具特点的文化。

除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年级学生发展共同体这一核心共同体外,学校还有年级德育发展共同体、年级学科发展共同体。年级德育发展共同体是由年级督学、年级校长、年级主任、年级德育导师团和年级教师组成的。年级学科发展共同体是由年级督学、学科长和年级学科导师团组成的。

为了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最大化,每个年级都设置了年级自治管理委员会。每年委员会由学生选举产生,委员会成员并不都是能力强、品行好、责任心强的学生,而是有自我发展、勇于挑战自我、乐于服务同学的学生。他们代表学校,代表老师,更代表学生,但起的作用不是“管理”,而是沟通、协调、服务、提醒、监督等多重作用,因为在安徽铜都双语学校,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了公平的对待。这种公平体现在很多方面。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同样的尊重,都得到同等的锻炼机会,每一个人在服务大家的同时,也得到了大家的服务。为了使学生自治自管的权利真正得以彰显,学校想方设法进行营造、引导、帮助。作为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学校,学生整天生活、学习在校园里,自我管理的时机和场合是很多的。每一个时间段,每一个场合,都会有学生承担起相应的自管自治的使命。寝室里有寝室长,餐桌上有餐桌长,路队行进中有路队长,各小组小组长、各大组大组长、各学科课代表、生活委员、卫生委员、纪律委员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名头绝非虚名,因为每一个角色就是一种使命、一份担当,都需要承担的学生动起脑筋、负起责任。这样一来,每名学生

都会在年级自治自管、共同体自治自管的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承担自己的责任,锻炼自己的能力,分担集体的困惑,分享集体的荣誉。

此外,安徽铜都双语学校的学生管理早已超越了人管理人、制度约束人的阶段,学生自治自管也知识形式,其内核是文化育人。这里,就餐是一种文化,就寝是一种文化,读书是一种文化……每张餐桌、每个寝室、每个共同体……这些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下的自然小集体都在学校文化打造的整体框架下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文化的浸润中实现自我发展的最大化。

在课堂教学中,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从来就没有自我满足的时候,没有停滞不前的时候,人本跨界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这所学校教科研方面的最新成果。为了使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学校大胆打破过去固定班级、固定教师的传统,实现年级学生的有序流动、优化组合和教师的组团教学。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同年级不同的教室里同一节课上同样的内容,某个教师不固定在某个教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优化组合,即每一个教室里的四组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学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组合。在上课过程中,各个教室的导生自主主持课堂,同级同科的几个教师实行走班指导,密切关注相关的每一个教室里的学习情况,根据情况或一个人或几个人走进某一间教室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这样一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业务发展、学生的学业成长都实现了更大程度的交互、合作和共享。

在备课阶段,同级同科的老师们实行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的“三定备课”,将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凝聚成一张师生共用的学道。在课堂执行阶段,同级同科的老师们依然在集中智慧,在相互学习、借鉴,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各自为政,在特定的班级执行教学,最多只是在一定的时候相互听课。于是,在安徽铜都双语学校的课堂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几个老师行走于学生当中,或倾听,或指导,或争论,有时候,老师之间也会进行直接对话,而这时候学生的倾听尤其认真。而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模式永远充满新鲜感,学生的组合是常新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从不同的同学那里得到不一样的互动体验,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展示;老师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每一名学生每门学科的老师由过去的一个变成了几个,学生得到的指导更多,受到的启发更广。这样一来,每一堂课的内涵得以丰富,外延得以延伸,学生在享受高效课堂无穷快乐的同时,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扩张。可以说,这样的课堂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力、发展力、生命力的无限释放,真正实现了生态型、生活化、生命性的共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