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一年级语文第二卷咏华山讲演稿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通常需要用讲义来辅助教学。

借助课堂讲稿,我们可以快速提高教学能力。

那么讲座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一年级语文第二卷雍华山讲演稿汇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1教学目标:1.在这节课中学习7个新单词。

两条绿线只知道11个字,却知道两个偏旁。

2.能够正确、流利、情绪化地阅读和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壮美,以诗比诗,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诗中有诗,体会古诗之意。

教学准备:课件,人物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过程:一、兴趣的引入1.同学们,你们去过紫金山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认识一座山,它的名字叫“华山”。

“化”是一个复音词。

(写在黑板上)2.你去过华山吗?那我们去看看吧!(出示图片,简单介绍)华山位于中国陕西省境内,地势高且危险。

它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山”。

爬华山只有一条路,曲折难走。

3.古时候,7岁的寇准爬华山,写了一首诗,题目叫《唱华山》。

(黑板上,一起读)这首诗大家能读吗?试试吧!(背古诗) 第二,研究文本(a)案文一读1.自己读课文,读发音,读句子2.检查新单词,按名字读,按分支读3.自己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

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二)分段学习1.你觉得华山怎么样?(高,漂亮等。

)板书:高2.是的!课件展示:华山真高。

(按姓名阅读)3.华山最高峰2160.5米,熟悉的紫金山只有448米。

也就是说五座紫金山加起来才能和华山比。

换句话说,华山那么高需要600层。

课件展示:华山真高!(再读一遍名字)4.华山那么高,容易爬到山顶吗?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读出来吗?(理解“艰难”)。

(按名字读单词和句子)5.虽然很难爬,但华山山顶有独特的景色。

让我们看看!老师用音乐模型读三四句,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6.谁来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蓝天、山、太阳、白云)7.自由地读这两句话,想想蓝天、群山、太阳、白云在哪里。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字卡,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去过紫金山吗?今天,老师想再带领大家来认识一座山,它的名字叫“华山”。

(板书,齐读)这个“华”字是个多音字。

(板书)2、你们去过华山吗?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图片,简要介绍)华山在我国的陕西省,它又高又险,被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登华山的路只有一条,而且曲折难走。

3、古时候,7岁的寇准登上了华山,还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做“咏华山”。

(板书,齐读)这首诗,大家都会读吗?试一试吧!(齐诵古诗)二、学习课文(一)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指名读,分行带读3、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二)分段学习1、你们觉得华山怎么样?(高、美丽等等)板书:高2、是呀!课件出示:华山真高。

(指名读)3、华山的最高峰有2160.5米,而我们熟悉的紫金山只有448米,就是说,要5座紫金山加起来才能和华山相比。

或者说,要600多层楼才有华山那么高。

课件出示:华山真高哇!(再指名读)4、华山这么高,爬到山顶容易吗?你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读一读?(理解“艰难”)。

(指名读词、句子)5、虽然难爬,但华山顶上却是别有一番景色,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配乐范读三、四两句,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6、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蓝天、山、太阳、白云)7、自由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想想蓝天、山、太阳、白云在哪儿?课件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苏教一年级《咏华山》说课

苏教一年级《咏华山》说课

《咏华山》说课一、说教材《咏华山》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语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文,本课是一种新课型——“文包诗”,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

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古诗。

一年级的学生初步掌握了汉语拼音,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句的意思,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但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很多小朋友没有见过高大的华山,对华山的高大和壮丽没有直观的感受,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定如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能给生字组词。

3.能够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义为:1.以旧带新,自主识记本课生字。

2.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是通过反复吟读,借助文中有的文字来体会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结构的奇妙和语言表达方式的丰富多彩。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

因此,我选择教法如下:1.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

上课伊始,出示华山图片,创设一定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

2.朗读指导法: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自由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3.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和回答,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

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

我选择的学法如下:1.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华山的高大和壮丽,在合作中学习。

小学语文咏华山说课稿

小学语文咏华山说课稿

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让学生初步感知华山的高,并且十分自然地
在读中悟出,在读中表达。教师只需当一名导游,引导学生游历于诗文
引出第三段的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啊!”和既是描述华山的高大,
的意境中,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之奇妙。
又是下文古诗意思的两句话。然后循文明像,体情悟道。自然过渡华
三、说教学程序在钻研教材、讨论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合理支配教学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小学语文咏华山说课稿
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仔细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 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助短文讨
论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
小学语文:《咏华山》说课稿
可收到读文、学诗一箭双雕的成效。再则,学生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
在整个充满灵性感悟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整体感知。我们都知道这一程序设计是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的,
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学习
又能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这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让他们说
方法,在教学中,情为上,情愈浓,感悟愈深;读为主,情、理、法尽
一、说教材
势必要以文诗对比进而比较学习,查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解古诗写
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 2 册第 7 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
作的`来龙去脉,探究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
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纳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它有一
这就可以从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
首先,《咏华山》一文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宏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

咏华山说课稿

咏华山说课稿

《咏华山》说课稿一、说教材《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是,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绳子,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引导他们读中自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华山的雄伟壮丽。

所以本课的教法学法是:读中入境,读中感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教学目标的1、2,难点:3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

2.复习词语(齐读)(二)精读课文,感悟华山之雄壮1.出示华山的一组图片,让学生看后谈感受,生可能会说高、美,师相机介绍:华山有2200米,大大有几百层楼房那么高,大家说高不高。

2.相机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通过指名读,比赛读,读出华山的高。

3.过度:这样高的山,如果让你去爬,,你会觉得怎样呢?(学生可能会说很困难)从而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的爬上山顶。

”指名读,理解’“艰难”,读好艰难。

4.华山很高,很难爬上去,但爬上去,就会看到美丽的景色。

,小寇准和先生爬到山顶之后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课文中用两句话告诉了我们,你能找出来吗?请用笔画把它下来。

5.交流并出示这两句话:“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这是这段的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话,分句朗读学习,我通过引导学生抓住“远远近近”、“自己的脚下”、“那么”、“朵朵”等关键词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会华山的高、美,读中我会通过评价激励,比赛读来促进学生读出华山的高、美。

6.齐读。

7.过度:小朋友们,假如你现在站在山顶上,看到华山如此雄伟壮丽,你会怎样?8.交流汇报。

《咏华山》说课设计 2份

《咏华山》说课设计 2份

咏华山一、背景介绍华山是中国陕西省的一座著名山峰,也是五岳之一。

有着“天下奇山”之称,素有“险”、“秀”、“奇”、“险”、“雄”、“峻”、“神”的美誉,被誉为“岱庙之北,华清之南”。

自古以来,华山就是文人墨客们的重要旅游胜地和创作主题,成就了许多千古一流的咏华山诗篇,反映出华山的秀美壮观之情,展现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教学目标通过对《咏华山》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华山的地理与人文景观;2.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尤其是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字表达方法;3.培养对自然美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表达水平。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华山山峰之重要性;2.体会自然景观之美、修辞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1.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2.理解并体会华山的难以言喻之处。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华山的地理位置与人文意义,引出本次学习的主题,并让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 课堂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欣赏自然美的心态,带着审美的眼光,按照顺序读完全诗。

不要让学生着急查字典,直接阅读完全诗,不懂的地方可以让老师讲解。

3. 课文分析(1)注释全诗让学生朗读全文,并对不理解的句子或词汇进行注释。

(2)分析思路结构结合学生已有的阅读理解能力,指导学生思考全诗的主旨、脉络和思路,在不失主题的前提下,展开全面、理性的思考。

4. 文本引导(1)语言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的特点,如何运用语言动情、抒情、造景、想象。

(2)审美情趣的养成启发学生的情感感受,使学生养成品味、欣赏自然美的约定俗成。

(3)华山山峰之奇妙描写指导学生通过全诗的阅读和分析,理解咏华山诗的特殊表现形式,体会华山山峰之雄奇、秀美、险峻、神圣之美。

5. 课堂练习与总结(1)诗歌赏析分组或个人,结合阅读体验,体会《咏华山》中自然景观的美好,进行联想、比喻、感悟、创作。

(2)教师总结让学生简述一下今天的学习成果,听取学生的意见,进行总结。

热门-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

热门-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字卡,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去过紫金山吗?今天,老师想再带领大家来认识一座山,它的名字叫“华山”。

(板书,齐读)这个“华”字是个多音字。

(板书)2、你们去过华山吗?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图片,简要介绍)华山在我国的陕西省,它又高又险,被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登华山的路只有一条,而且曲折难走。

3、古时候,7岁的寇准登上了华山,还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做“咏华山”。

(板书,齐读)这首诗,大家都会读吗?试一试吧!(齐诵古诗)二、学习课文(一)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指名读,分行带读3、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二)分段学习1、你们觉得华山怎么样?(高、美丽等等)板书:高2、是呀!课件出示:华山真高。

(指名读)3、华山的最高峰有2160.5米,而我们熟悉的紫金山只有448米,就是说,要5座紫金山加起来才能和华山相比。

或者说,要600多层楼才有华山那么高。

课件出示:华山真高哇!(再指名读)4、华山这么高,爬到山顶容易吗?你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读一读?(理解“艰难”)。

(指名读词、句子)5、虽然难爬,但华山顶上却是别有一番景色,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配乐范读三、四两句,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6、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蓝天、山、太阳、白云)7、自由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想想蓝天、山、太阳、白云在哪儿?课件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8、(指名读,指名说它们的位置)相机在黑板上画上简笔画:在头上、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咏华山教学与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咏华山教学与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咏华山教学实录与说课稿江苏省第十一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咏华山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再读一遍生再读师:对,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咏再读师:“华”要求小朋友会写,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

上半部分不着急,上半部分我们在“花”这个字里见过,对吗?接下来,一横要写得长长的,好托住上面。

“山”我们都学过,再读,读这个词。

生读“华山”师:小朋友,这个字你还在哪儿见过?生:妈妈有时说谁家住在华联。

师:哦,华联超市对吧?师:你注意到了,对的,生活中也能识字的。

生:上幼儿园时,有个朋友姓华,叫“华~~”。

师:这个字是她的姓,是不是啊?师:对,小朋友们,留心生活我们能识字,但这个字在这儿读第四声,再读。

师范读师:华山是一座山,我知道我们连云港有一座全国文明的花果山,你们去过吗?花果山很高很高。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华山可比花果山高多了,有三座花果山加起来那么高,你们看(出示图片)师:你想说什么?生:华山真高!生:华山山上有房子。

师:我们抬头仰望,你会说什么?生:华山比花果山高多了!师:是啊,凡是见过华山的,都认为他很高很高。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文中句子:啊!华山真高啊!师:谁会读?指名读。

师:字音都读正确了,但华山还不够高,谁能把它读的高一点。

生读齐读师:是啊!古时候,有个小孩跟着他的先生就登上了高高的华山。

他是谁呢?谁来叫他的名字?出示名字指名读齐读师:对,他几岁呢?出示年龄师:对,我想问问,小朋友们几岁啊?生:七岁、八岁、八岁半师:说得很精准。

看来寇准跟我们差不多大,比大多数小朋友小一点。

他是我们的小弟弟,是不是啊?不过,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时代,那个时代叫?出示:宋代生读注意平舌音,再读师:对,现在我们知道了,登上那座高高的华山的那个小朋友叫?那年他几岁?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小寇准登上了高高的华山,他像小朋友刚才一样,情不自禁的赞叹起华山来,他是这样说的,小朋友看,认真听。

【教育资料】一年级下语文说课稿咏华山_苏教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一年级下语文说课稿咏华山_苏教版学习专用

《咏华山》说课设计一、解读教材《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程——“文包诗”。

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古诗《华山》巧妙地包含在叙述寇准与先生登山的现代白话文中。

“诗”是“文”的话题开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

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也是本文的一个最显著的写作特色。

文章妙在作者先点孩子随同先生登山,末点孩子姓名和年龄,重点放在登山吟诗上,以此表现少年寇准的才华出众。

针对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的阅读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从课文中体会华山的高大、壮美。

3、了解诗文的联系,掌握学习的方法。

4、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对课文第二自然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的重点、难点。

二、把握教法(一)经验交流,引入情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应从创设情境入手,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过程,达到“扣开心扉”的程度。

因为无锡的小朋友大多数有爬锡山、惠山的经验,所以我在开头设计了情境引入的办法,欣赏祖国山河之后,让小朋友来谈一谈爬山的感受,特别让他们有条理地说说向山下看到的景色,从他们的记忆中挖掘出登山观景的美丽画面。

以上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启发谈话,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为下文的重点内容作了一个小小的铺垫。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求知。

古诗是全文的中心、话题,教师要避开繁琐的零碎知识,直接将学生引入课文中心。

结合本文“文包诗”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如下教学流程:第一层次:从诗到文A、出示古诗,学生质疑——在读通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地对这首古诗提出自己的疑问。

B、带着问题读课文。

——教师有意突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这个问题。

让学生以这个问题为主要阅读目的,自己在文中寻找与诗有关联的句子。

《咏华山》说课稿

《咏华山》说课稿

《咏华山》说课稿一、说教材:《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程——“文包诗”。

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

文章妙在作者先点孩子随同先生登山,末点孩子姓名和年龄,重点放在登山吟诗上,以此表现少年寇准的才华出众。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写爬山还是写山顶景观,都紧扣一句话:“华山真高啊!”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

课文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壮丽的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孩子之前也有过接触,所以想尝试用一课时上完,部分生字的书写留到写字课进行。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孩子年龄小,本身的登上经验也很少,所以无法想象登上高山后的感受。

再加上我班学生调皮的较多,上课注意力坚持不长久,易走神,所以教学时我采用了图片、画简笔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四、说教法、学法:四、教法学法:(一)创设情境用多媒体、情境图等手段再现华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华山有一个比较鲜明的感性认识。

(二)读中感悟语感的形成重要途径就是读,因此在本课中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读为主,并以情导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要求学生理解华山是十分高大的。

《咏华山》课堂教学说课稿

《咏华山》课堂教学说课稿

《咏华山》课堂教学说课稿《咏华山》说课稿今天我说的课文是苏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题目是《咏华山》说教材《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

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孩子和先生登华山。

第二自然段写孩子欣赏华山景色时吟诗咱华山。

第三自然段写孩子得到先生的夸奖。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孩子的年龄和姓名。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写爬山还是写山顶景观,都紧扣一句话:华山真高啊!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

课文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壮丽的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本课的课时安排是课时,在第一课时中进行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并精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随课文学习生字词语;第二课时中继续精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进行巩固复习。

今天我主要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制订如下:知识能力目标:学会本课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说话练习观察画面等方法来理解课文,体会古诗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对于第二自然段的理解是重点也是难点。

说教法学法一创设情境李吉林老师说: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

创设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情境,用多媒体情境图等手段再现华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华山有一个比较鲜明的感性认识。

二读中感悟《语文标准》之课标理念中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放在重要的位置,语感的形成重要途径就是读,因此在本课中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读为主,并以情导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咏华山》教案(通用11篇)

《咏华山》教案(通用11篇)

《咏华山》教案《咏华山》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咏华山》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华山》教案篇1本课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

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孩子和先生登华山。

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

第三自然段写孩子得到了先生的夸奖。

第四自然段交待了孩子的姓名和年龄。

课文的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

课文配有插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

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出示词语3、回忆课文大意: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板书:蔻准)过渡:今天,咱们就跟着寇准一起去登华山,看看华山上是什么样的景象,好吗?二、精读二——四自然段1、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小朋友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华山上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读后问:你觉得华山怎么样?(板书:高)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

)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2公里长,800层楼那么高。

《咏华山》说课设计 2份_教案教学设计

《咏华山》说课设计 2份_教案教学设计

《咏华山》说课设计 2份本文是关于《咏华山》说课设计 2份,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说教材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

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首先,《咏华山》一文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很容易登堂入室,进入诗境,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难为易,为儿童学习古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次,《咏华山》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必须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助短文研究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收到读文、学诗一箭双雕的功效。

再则,学生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势必要以文诗对照进而比较学习,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索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从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综合效应。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习本课1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对课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愉快呢?在整个充满灵性感悟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情为上,情愈浓,感悟愈深;读为主,情、理、法尽在读中悟出,在读中体现。

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说课稿

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说课稿

咏华山教学设计咏华山说课稿《咏华山》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的一篇课文,《咏华山》一文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咏华山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咏华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想象力。

2、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了解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学好语文。

3、识字、写字。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理解“情不自禁”,把文和诗巧妙地连接起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亲爱的小朋友们,平时看到你们能背诵那么多古诗,老师真是佩服极了。

今天我也给大家背一首: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知道吗?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个七岁的孩子。

这首诗是怎样写成的,又是什么意思呢?咱们学习了课文之后就明白了。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咏华山。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多媒体)出示华山图片。

这就是华山。

在我国陕西省境内,是五岳之一,也称西岳。

看了图片之后,华山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生说说,师板书:高美)过度:下面咱们就跟随这师徒俩到文中去领略华山的高,欣赏华山的美好吗?2、自由读读课文。

看谁能把书读得字字准确,句句通畅。

3、检查:生字词是否读准音了?(多媒体)出示生字词,学生读读,字音不准的多读几遍。

4、一人一段读,正音。

5、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大意)过度:课文读得这么通顺,看来可以仔细阅读课文了。

三、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1、小声读课文。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华山的高?边读边用笔划下这些句子,并读一读。

2把你刚才划出的句子读给同位听听。

3、把刚才的读书收获向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好吗?生交流。

然后师出示(多媒体)刚才学生说过的这些句子。

咱们通过朗读表达出华山的高好吗?4、(多媒体)出示第一句(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咏华山》说课稿

《咏华山》说课稿

《咏华山》说课稿《咏华山》说课稿1一、说教材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学校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纳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

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奇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首先,《咏华山》一文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了同学学习古诗的深厚爱好,同学读了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很简单登堂入室,进入诗境,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难为易,为儿童学习古读制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次,《咏华山》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涌现,同学需要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仔细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获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技能,然后借助短文讨论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收到读文、学诗一箭双雕的功效。

再那么,同学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势须要以文诗对比进而比较学习,查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究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从多角度地熬炼同学的语文技能,对促进同学整体素养的提高发挥综合效应。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班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同学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使同学感受到华山的宏伟壮美,激发同学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习本课1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对课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同学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开心呢?在整个充斥灵性感悟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情为上,情愈浓,感悟愈深;读为主,情、理、法尽在读中悟出,在读中表达。

小学《咏华山》说课稿

小学《咏华山》说课稿

小学《咏华山》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25课《咏华山》的第二课时一、说教材《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3、学会“间、岁”两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对课文第二自然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规律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1、情境教学法用画面呈现华山的景色用语言描绘登山的真情实感用音乐渲染寇准“咏华山”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从而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另一方面《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此在教学中创设了让学生动脑找一找“华山的景色”动手贴一贴“华山的景色”动口读一读“华山的诗”等学生乐于接受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快乐2、朗读感悟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感情的熏陶在教学中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媒体创设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读书、发现并注重朗读训练的方式方法如比赛读、表演读等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激情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美的熏陶三、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情境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课一开始我先跟学生课文的主要内容紧接着我说“华山可是一座很有名的山呀!你们想去看看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顿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上的气氛也轻松愉快二、品读感悟入情入境(一)第二自然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学习重点也是难点学习本段既要让学生领悟本段的文又要让学生把诗和文联系起来借文悟诗我做了如下的安排:这一段中的文无论是写爬山还是写山顶景观都紧扣一句话“啊!华山真高啊!”那该如何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华山的“高”读出华山的“高”呢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描写山顶景观的句子突破这一难点以问题“站在华山上小寇准和先生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动脑找一找描写“华山景色”的句子其间还让学生动手贴一贴“华山的景色”比如“远远近近的山、太阳、白云”等在不断的互动下使学生沉浸在课文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感情的熏陶因此我还让学生在以上基础上充分地读通过抓住关键词语“除了、都、远远近近、那么”等品读感悟然后以问题“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跑到自己的脚下白云也跑到山下面了太阳公公离我们那么近”自然而然的引出关键句“啊!华山真高啊!”接着以个人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欣赏体味入其境悟其情真切地体会到华山的“高”并读出华山的“高”读完后我让学生说说“爬这么高的山容易”从而引出句子“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体会登山的艰难通过上一部分“文”的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华山的“高”我抓住寇准的激动、惊讶的心情展开追问“小寇准看到这幅美景心情样”让学生想象寇准的心理随后我说“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古诗《咏华山》”通过借助学生的内心体验自然的引出了古诗《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着这条原则我在教学古诗时安排了这样的流程:第一步:要求学生读得流利读得有节奏第二步:要求学生能读懂让学生找一找第二自然段中两句话就是诗意并稍加点拨“齐、举、回首”的意思第三步:要求学生读得有韵味有感情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一个“读”字瞄准一个“悟”字让学生在一读、二读、三读中尽情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美的熏陶(二)第三、四自然段等学生读好古诗后我也入情入境地学先生的样子“好诗!好诗!”抓住关键词“好诗、连连点头、称赞”读好第三自然段明白先生为什么要称赞寇准接着我问“这么好的诗寇准几岁就写出来了”让学生感受到寇准的聪明才华三、总结深化升华情感我回到课题指出:用诗来赞美华山就叫——《咏华山》然后配乐让学生齐读全文《新课标》提倡整块阅读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联系性在媒体播放的音乐声中学生再次进入文本把前面读书过程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有声言语尽情地表达了出来最后我简介华山的情况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祖国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升华了情感四、自主探究、重点指导在教学生字时应培养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通过让学生“读生字记字形和笔顺学偏旁看范写动手写一写评议你我他”这几个过程来教生字“间和岁”凡是学生能说、能讲、能懂的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四、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板是课文精华的体现针对课文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我通过在黑板上描绘美丽的画面展现《咏华山》这首古诗的情境旁边呈现重点句“啊!华山真高啊!”这样的板书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华山》说课稿
一、说教材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

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首先,《咏华山》一文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很容易登堂入室,进入诗境,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难为易,为儿童学习古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次,《咏华山》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必须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助短文研究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收到读文、学诗一箭双雕的功效。

再则,学生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势必要以文诗对照进而比较学习,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索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从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综合效应。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习本课1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对课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愉快呢?在整个充满灵性感悟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情为上,情愈浓,感悟愈深;读为主,情、理、法尽在读中悟出,在读中体现。

教师只需当一名导游,引导学生游历于诗文的意境中,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之美妙。

三、说教学程序在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
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导入时我说: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几句话就让学生都做个局内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感,使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愉快。

(二)学习第2段学习这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整体感知。

我们都知道这一程序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的,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这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让他们说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让学生初步感知华山的高,并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第三段的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啊!和既是描述华山的高大,又是下文古诗意思的两句话。

然后循文明像,体情悟道。

自然过渡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到山顶上去看一看,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你站在山顶上看到什么?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较,借助图文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了。

再精读品味。

人类的学习一般都经过形象一-抽象--形象,具体--概括--具体,语言--思维--语言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感悟华山的高后,这时再引导学生读出感觉。

这个过程的设计就要学生在已有经验参与下,对语言文字描写的具体事物进行理解、加工,当他想象出画面又把自己体会出的情感抒发出来时,这时的形象是高层次,而此时学生抒发的感情也就与课文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了。

接着背诵积累。

如果说培养语感是学习语言的前提和关键,那么积累语言则是学习语言、积累语感的基础和目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学生入情入境之时,我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把这几句话背下来,真正达到让学生话记乐背。

在指导背诵时,则是按照提供拐杖(看图)到去掉拐杖让学生练习熟读成诵,积攒语言。

最后诗文对照,读懂诗句。

本课的文意即诗意,没有必要将诗剖开分析。

我便将前文的两句话与古诗放在一起,提醒他们这首诗有两句话,这里也有两句话,联系起来,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再一齐说说诗句的意思。

在指导朗读背诵时,我引导学生移情入境,将自己想象成小寇准,练习吟诵古诗,并且让他们自己做动作读,增加了情趣,更调动了气氛。

(三)学习第3、4段3、4两段通俗易懂,我同样引导学生换位来读,让学生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同时自然地悟出小寇准语文学得认真又好,我们都要向他学习的道理。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本课时安排
学习古诗中的三个生字,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书写上。

四、说板书设计本文重点段第2自然段无论是写景写诗都紧扣一个高字,针对课文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我只板书了一个高字,突出重点,一目了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