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寻根文学

合集下载

现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

现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


除“吃”之外,王一生有一大嗜好,即下棋。 与“吃饭”相对,下棋是一种精神存在方式。
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
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 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 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 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 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 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
一个封闭的生活世界鸡头寨和一个白 痴丙崽的形象,象征了传统文化的痼 疾。
丙崽形象的象征意义:
小说试图承继鲁迅开创的批判国民性的传统,
以现代文明去映照民族的精神病根。
⑴他一生只会两个简单音节,高兴时逢人不
管男女老幼一律叫“爸爸”,反映了古老民
族二元对立的思想方式。
丙崽形象的象征意义:

⑵他那声口状貌、言动举止的迟钝愚顽,痴呆无 知,正是民族文化不开化的象征;
寻根作家对文化意识的重视和追求,标志着
文学创作界文化意识的觉醒,中国当代文学 从此改变了单一的政治视野,生成了更为开 阔的文化视野;另外寻根小说中的浪漫倾向 及其对现代主义的多种表现手法的探索,打 破了小说创作单一的现实主义格局,并在语 言文体、隐喻象征、叙述方式、作品结构等 方面都有所创新,表现出了文学的自觉。
王安忆《小鲍庄》-对儒家文化的思考
小说中捞渣这一形象有着巨大的象征
意义,他的身上集中了我们民族全部 的美德,传统自然也包含着“仁义” 这一道德准则,而他的死亡正是我们 民族文化中“仁义”观念走向消亡的 象征.

二、寻根的主张和理论
寻根文学的倡导者韩少功说:“寻根文学是一个 先有旗号,后有创作,先有理论,后有实践的 ‘有意为之’的文艺流派。这在现当代文学史上 倒是罕有先例。” 1、文学的根在于民族的文化。 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一文中说:“文学有 根,文学之根应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根不茂 则叶难盛”。

名词解释寻根文学

名词解释寻根文学

名词解释寻根文学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指的是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

代表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爸爸爸》、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等。

寻根文学表达了基于文学本位的话语寻求并诉诸文学实践,这股写作风潮可视作对个性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寻求,但文化意图过于明显,有主题先行的痕迹,较少传递现实信息,在虚幻的框架中重构生活和人性。

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

2、文学之根虽在文化,但却并不等同于 全部的民族传统文化。
李杭育在《理一理我们的“根”》中说:“中国 的文化形态以儒家为本。儒家的哲学浅薄、平庸, 却非常实用。”
3、对民族文化应该作出新的判断和认 识
寻根文学试图通过对民族本土文化沉积的 发掘,“寻找东方文化的思维和审美优 势”,建立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学品格。
六.寻根小说的历史变革作用
局限: 对于‚根‛的理解的静止性和非历史性, 导致了一些作家一味的沉迷于古、俗、粗、 野之中,表现出贵远贱近、向虚背实的倾 向。
80年代小说
寻根小说
王安忆的《小鲍庄》
以平实朴素的语言,非线 型散点透视的叙述方法, 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浸透着 传统文化几近封闭状态的 村庄和一群农民的生存状 态。表现上看,这里民风 古朴,讲究仁义,敬老爱 幼,其实贫穷、落后、愚 昧,甚至人性被扭曲。
3、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
作家们在对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糟粕进行否定的同 时,也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 在寻根文学中,被认为最能显示传统文化精神的 是阿城的小说。他以《棋王》、《树王》、《孩 子王》奠定了他在寻根文学中的坚实地位,以他 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的道家文化的追寻成为最 有特色的寻根小说代表人物。
寻根小说
一.“寻根文学”概念
1983年前后,一些作家 把目光投向了民族文化,尝试 以现代意识去关照民族文化 传统以及民族心理深层的文 化积淀,从文学与文化的关 系中去寻求民族文化的根。 主要代表作家:莫言、韩少 功、王安忆。
二 、文化寻根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
寻根文学是指80年代中期出现在当代文 坛上的以“文化寻根”为思想艺术追求 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种类。85年,韩少功、 阿城、郑义、李杭育等青年作家发表文 章,正式提出“文化寻根”的口号,意 欲对民族文化精神返本求源,挖掘民族 性格中的民族文化素质。主要代表作有: 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 庄》、阿城的《棋王》等。

名词解释寻根文学

名词解释寻根文学

名词解释寻根文学寻根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指以寻找民族文化根源为主题的文学创作。

该流派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与文化倾美的时期,一些作家开始回顾历史,寻找中国文化传统的渊源,以期从中汲取力量,启迪民众,寻求民族复兴的道路。

寻根文学通过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揭示历史真相和反思中华民族的文化困境,试图摆脱外来文化的束缚,塑造独特的中国文化形象。

同时,寻根文学也尝试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为当代文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新。

在创作主题上,寻根文学多关注农村、山区和边疆地区,探讨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作家们常常以寻找自我、回归乡土为线索,通过对人物的生活态度、价值观、矛盾心理的描述,展示当代中国人在文化转型中的困惑与挣扎。

这种创作手法,使得作品更加接地气、贴近现实,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与思考。

寻根文学在艺术表现上注重对细节的刻画,通过描写传统文化的符号、艺术形式等细节,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性。

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对诗词、小调、传统戏剧等的引用与借鉴,同时也注重对方言、方言诗、民间故事等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传承与创新。

然而,寻根文学并不是简单地做传统文化的宣传或模仿,而是在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保护中寻找时代联系和现实价值的转换。

寻根文学的艺术追求在于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实问题的反思,呈现出更加真实、生动的文学形象,描绘出更加复杂、真实的社会图景。

总之,寻根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重要流派,它通过寻找传统文化根源,探讨民族文化困境,塑造中国文化形象,并在艺术表现中注重对细节的刻画。

寻根文学的价值在于它对历史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于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论述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的特点

论述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的特点

论述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的特点文学、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下面将分别从不同方面对这三种类型的文学进行论述。

寻根文学是指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探索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该文学形式突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和思考。

寻根文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寻根文学尝试重新思考传统文化的观念和价值,追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神和文化自信。

其次,寻根文学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发掘,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和思想的重新诠释,提出寻根创作的新思路和创作方法。

此外,寻根文学也表达了对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丧失和忧虑,倡导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综上所述,文学、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都是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每一种文学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

文学关注社会问题,追求真实和批判性;寻根文学回归传统文化,追求文化自信;先锋文学追求前卫和创新,挑战传统文学形式。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多元面貌,为文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寻根文学代表作

寻根文学代表作

寻根文学代表作
寻根文学是以民族历史、文化等为内容的文学流派,代表作有:
1.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古典小说,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2. 《水浒传》:中国古典小说,是宋代作家施耐庵的杰作,讲述了108位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

3. 《西游记》:中国古典小说,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等神仙伴随唐僧去西天观音莲取真经的故事。

4. 《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在湘西豪门家庭里的爱情、悲剧和苦难。

5. 《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小说,是元朝作家罗贯中的杰作,讲述了魏蜀吴三国时期的士兵、将领们的英勇事迹。

80年代小时文学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名词解释

80年代小时文学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名词解释

80年代小时文学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名词解释
1.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指的是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19XX年韩XX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


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

2.伤痕文学
指粉碎XX集团初期以揭露十年浩劫在人们心灵中造成的创伤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

它以19XX年刘XX的《班主任》和19XX年卢XX的《伤痕》等短篇小说为标志,从不同侧面揭露了XX精神路线在人们的精神和肉体上所造成的严重伤害,是新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

"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

目录1兴起背景:文化热作家。

2代表作。

3思想缘由。

4文学定位。

5主要事件:最早出现,大规模兴起,海外文化引进。

6流派划分:综述城市文化,寻根乡野文化寻根。

7流派影响: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现代派”文学潮流。

一兴起背景文化热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西方的现代文化思想也与其他经验和技术一起进入中国,但是如何应对这些思想,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两种主要看法:一种认为就应该学习模仿。

连文学艺术上的现代派也被当作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完全不考虑现代派艺术在西方正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抗,还有一种认为“现代化”这个目标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环境不同,文化基础也不相同,它所呈现的模式,尤其是文化上的发展模式,是不应该相同的。

因此,中国在经济起飞之际应该如何把自身的文化传统作为接受场,来检验、吸收西方现代文化,以求发展自己的现代化?这个问题在当时人文知识分子中逐渐引起了关注,具体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作出多元的考察。

这与80年代初的启蒙话语不同,启蒙主义者所强调的反传统和反封建,正好可以被用来批判文革时期泛滥成灾的政治专制主义。

但是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实际生活中研究如何建设现代化的命题时就不能不注意到,对现实的改造必须利用好自己的文化传统。

于是重新研究认识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既是客观的需要,也是主观上的要求。

什么是“寻根文学”

什么是“寻根文学”

什么是“寻根文学”一、“寻根文学”概念1983 年前后,当现代派文学的形式实验没有新的进展,小说创作处在徘徊状态中,一些作家把目光投向了民族文化。

尝试以现代意识去关照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民族心理深层的文化积淀,从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中去寻求民族文化的根。

主要代表作家:莫言、韩少功、王安忆。

二、寻根文学产生的原因1985 年,韩少功、阿城、郑义、郑万隆、李杭育等相继打出了“寻根”的旗子,他们反对一味追求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创作倾向,提倡把文学的“根”扎在本民族的岩层中。

同时受到学术界的“文化热”影响,旨在追溯民族文化渊源,对传统文化予以审视、剖析和继承,并希望以此走向世界。

三、文化寻根小说的发展1.寻根文学可追溯至 80 年代初期的民俗风情小说。

汪曾祺《受戒》(明海、小英子)、邓友梅《那五》。

2.80 年代中期寻根小说的主题从边缘化的追求到一种自觉,真正进入寻根小说的写作。

主要作品: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王安忆《小鲍庄》,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陆文夫《美食家》,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郑义《老井》。

3.1987 年左右是文化寻根思潮转型和终结的时期。

以莫言《红高粱》、张炜《古船》为标志。

四、寻根文学的显著特点1.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

2.具有现代意识。

以现代意识关注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

3.创作手法上传统和现代相融合。

五、文化寻根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1.文化批判型。

对传统文化持审视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

2.文化认同型。

对传统文化持一种理解、认同、肯定的态度。

阿城《棋王》,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郑义《老井》。

3.原始生命型。

莫言《红高粱》、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如《老棒子酒馆》、扎西达娃《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六、寻根小说的历史变革作用1.它导致了小说由以往所关注的社会领域向文化领域的变革,使小说由当代社会生活的仆从成为广阔的文化与人性领域的探索者。

现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

现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

丙崽形象的象征意义:
❖ ⑵他那声口状貌、言动举止的迟钝愚顽,痴呆无 知,正是民族文化不开化的象征;
❖ ⑶富有象征意义的结尾表明,丙崽这个怪物是与 社会历史母体有着巨大而深刻的联系的,他不仅 活得很顽强,而且还将继续下去。
❖ ⑷丙崽象征了人类顽固、丑恶,又充满神秘色彩 的生命本性,
❖ 1、、背景模糊,充 满神秘、荒诞的气 息。
❖ 2、魔幻现实主义手 法的运用。
(二)《马桥词典》:新的小说叙事 文体
❖ 1、词典体小说 马 桥土语——乡土词典
❖ 2、小说突出的是马 桥的民间语言,文 本中的语词解释构 成有趣的故事。
❖ 3、运用小说的方式撰写了马桥的语 言,也撰写了马桥人的世界、马桥人 的心灵。
阿城《棋王》-道家文化的颂扬
《棋王》
❖ 《棋王》讲述的是知识青年王一生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十分简单,就是下棋和吃饭。王 一生的“吃”,蕴含着一种人生态度,即中 国普通老百姓对生计的基本追求。
❖ 除“吃”之外,王一生有一大嗜好,即下棋。 与“吃饭”相对,下棋是一种精神存在方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 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 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 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 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 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 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
寻根小说
思潮四:寻根文学
❖ 一 、文化寻根思潮的形成
❖ 寻根文学是指80年代中期出现在当代文坛 上的以“文化寻根”为思想艺术追求的文 学现象和文学种类。
❖ 提出:1984年12月,一些青年作家和评论 家在杭州举办座谈会,主要主张:

寻根文学的名词解释

寻根文学的名词解释

寻根文学的名词解释寻根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渐兴起的,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文关怀。

寻根文学主要关注个体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通过对个体经历和乡土生活的探索,回溯和重建祖国的根源和文化记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寻根文学的内涵。

一、回归乡土,追溯根源寻根文学的首要任务是回归乡土,追溯个体和祖国的根源。

作家通过刻画主人公的乡土经历和成长环境,通过对乡村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的描写,表达对祖国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热爱与理解。

这种追溯根源的行为,不仅是对个体成长背景的反思,也是对祖国民族文化的探索和传承。

二、文化认同与文化冲突寻根文学在探讨个体与文化的关系时,常常涉及到文化认同和文化冲突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体的身份认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寻根文学通过展示个体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和彷徨,探讨个体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的选择和平衡,引发人们对文化认同的思考。

三、历史记忆与群体命运寻根文学借助历史记忆,回顾群体的命运变迁。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个体的亲身经历的描写,寻根文学以文学的方式记录历史的痕迹和群体的命运,揭示社会矛盾和历史变迁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这种对历史记忆的追溯,同时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审视。

四、乡土叙事与艺术创新寻根文学强调乡土的特殊性和个人经历的独特性,倡导以乡土为背景的叙事创作方式。

通过细腻的描写,作者能够让读者深度体验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寻根文学的乡土叙事方式注重细节的描绘,力求还原乡村的真实画面,给人以真实感和历史感。

五、对乡村现实的反思与呼唤寻根文学中的作家通过对乡村现实的反思和呼唤,探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他们关注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命运,关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问题。

这种对乡村现实的反思和呼唤,体现了作家们对乡村的责任与担当,也激励社会各界和政府加强对农村的关注与支持。

现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

现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
❖ 主要代表作有: ❖ 贾平凹的“商州文化系列”:《鸡窝洼人家》《腊
月·正月》等; ❖ 李杭育的“葛川江文化系列”:《最后一个渔老儿》
《沙灶遗风》等; ❖ 韩少功的“湘楚文化系列”:《爸爸爸》《女女女》
等; ❖ 阿城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
王安忆的《小鲍庄》
2、文化寻根思潮出现的原因
❖寻根小说也有其自 身的局限性,它对 于“根”的理解是 静止的、非历史的, 最终一些作家一味 沉迷于古、俗、粗、 野之中,难以寻找 到真正有生命力的 文化之根。
五、寻根文学的旗手
❖ 1983年以前为第一 阶段:《西望茅草 地》。
❖ 1985年后为第二阶 段:《爸爸爸》
《爸爸爸》-对国民性的批判
❖ (1)内在原因:它是反思文学的进一步 深化,是一种对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 反思,同时也是对改革文学的反拨和超越。
2、文化寻根思潮出现的原因
❖ (2)外在原因:80年代西方文化艺术思 潮大量涌入,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的大碰撞、 大融汇,思想艺术界再次掀起了文化大讨 论的热潮。
(3)直接原因:拉美文学的崛起提供了一个 辉煌的例子。
艺术特色
❖ A、叙述方式的特别:日常化的平和叙说 ❖ B、语言文字的特别:简洁练达、生动传神
的语言文字。 ❖ 王蒙 “口语化而不流俗,古典美而不迂腐,
民族化而不过‘土’,嘎嘣利落但仍然细密 有致,刻画入微却又惜墨如金。”
王安忆《小鲍庄》-对儒家文化的思考
❖ 《小鲍庄》通过对一个 小小村落几个家庭和十 多个人物的生存、命运 与心理状态的立体描绘, 剖析了我们民族世代相 袭的以“仁义”为核心 的文化心理结构,揭示 了“仁义”文化走向衰 落的历史命运。

寻根文学名词解释

寻根文学名词解释

寻根文学名词解释寻根文学是指通过文学作品来寻找和探讨人类的历史根源、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等问题的一种文学流派。

这一概念源自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学界对于文化多元性和文化认同的关注,特别是非洲裔美国人和拉丁裔美国人等少数族裔对于自身历史和文化的反思和追溯。

寻根文学强调文学作为一种表达和传承历史和文化的媒介,通过描写和探讨特定族裔或群体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经验,来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重新定义自己的根源和身份。

寻根文学的主要特征包括:1. 历史追溯:通过回顾和反思历史来揭示特定族裔或群体的根源。

这些作品往往探讨历史中被忽视或被隐匿的故事和人物,试图还原历史真相,重建历史记忆。

2. 文化传统:寻根文学重视特定族裔或群体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口头传播的文化传统。

这类作品通常会描述特定族裔或群体的语言、习俗、艺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以探讨文化传统对于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3. 身份认同:寻根文学试图通过描写特定族裔或群体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帮助人们从内心认同自己的身份。

这种文学流派通常会反思种族、性别、阶级和民族等因素对个体身份认同的影响,并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和自我发现来表达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 接受与改造:寻根文学在探讨历史和文化根源的同时,也会反思现实社会的不公和偏见,并试图以文学创作的方式来推动社会变革。

这类作品常常表达对于种族歧视、社会不平等、文化消解和环境破坏等问题的关注,并提出对于社会变革的愿景和呼吁。

寻根文学在美国和拉美等地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并对于后来的后殖民文学、移民文学和多元文化主义文学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通过文学的方式将历史、文化和身份问题引入公众视野,呼吁人们关注和尊重不同族裔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推动社会的多元包容和公正发展。

寻根文学及代表作家

寻根文学及代表作家
❖ 造成鸡头寨现实生存状态的最根本的原 因还是鸡头寨人和他们的文化。
❖ 鸡头寨人自称是刑天的后代。为了生存, 他 们的祖先从东方的海边迁徙而来。他们的 历史悠久。他们以宗亲为纽带, 以祠堂为社 会组织形式。沿着他们祖先的耕作习惯, “一年一道犁, 不开水圳也不铲倒不堪力 ” 地靠农业为生。他们的生命是顺其自然的。 他们没有宗教信仰, 最敬仰他们的祖宗神灵, 迷信自然界中的鬼神。小说以峻冷的笔调 通过对鸡头寨人的风俗、习惯、乡规、土 语、迷信、传说、历史、信仰、祭祀、服 饰、食品以及其他生存状态的描述, 描绘出 鸡头寨人的文化概貌。
❖ 文学寻根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刻地揭示我们 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状态, “从而使人们看 到我们民族(文化)的优根和劣根, 看到我 们民族所赖以生存的精神品性和背上的因 袭的精神重担” 。这大概就是韩少功等寻 根作家努力探寻的民族文化的一种劣根。
❖ 深山老林使鸡头寨与世隔绝。在这里一个 玻璃瓶子, 一盏破马灯, 一条能长能短的松 紧带, 一张旧报纸或一张小照片, 一双皮鞋 都是那么新鲜的玩意儿。这些“玩意儿” 还能使仁宝这个后生“更有新派人物的气 象”, 使他的身份和身价与众不同。但大自 然给人生存条件是造成鸡头寨人贫困、愚 昧、落后的外在原因。
❖ 素的思考。”——樊篱
❖ 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遥远不知所在的山寨" 鸡头寨"及其自称刑天后裔的居民们蒙昧而
充满神秘色彩的生存状态。小说以一个痴 呆儿"丙崽"为中心人物, 描述鸡头寨奇异的 风俗、来历, 鸡头寨百姓与正常世界的隔绝, 他们与鸡尾寨的"打冤"及战败后遗弃老人和 孩子举族迁徙的经过。
❖ 生存环境:
❖ 祠堂是这群人的文化核心。祠堂不仅凝聚着他们祖先的神 灵, 而且还象征着他们祖先的信念, 象征着类似今天法律的 他们族规的威严。这里深藏着他们族人文化的根。所以, 祭祀、占卜吉凶、打冤盟誓、重大的部落集会等都在祠堂 举行。

寻根文学名词解释

寻根文学名词解释

寻根文学名词解释寻根文学是一种文艺活动,它以实地考察和调查为主要方式,具有历史、地理、民族和语言等元素,目的是探求文化根源,对文化由深入到广,从古老历史到现代社会发展的变迁全面加深认识和了解。

它以采集历史、民俗及地方文献资料为本,通过个人的徒步旅行,以及实地调查调研、民族语言文化与当地景观地理环境的探讨、宗教礼仪的体验等的方式,最终实现文化认知与传承、文学创作与追溯的目的。

寻根文学的活动形式也很多,从时间的长短上来说,可以分为短期旅行和长期考察。

寻根文学能有效地推动社会发展,使文化遗产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其有效地赋予了地方文化新的生命和活力,成为文化传统演变过程中重要的纽带。

同时,寻根文学也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手段,可以用来深入了解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差异性研究以及文化地理格局现象,对于深入了解地域文化现象、地域文化转型及其社会经济效应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寻根文学的方式,可以帮助文化艺术创作者更好地接受文化知识,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才能,让其让其创作的文化作品更具有文化性。

寻根文学活动的进行,可以更好地促进公众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国家文化的传播和思维深入,让文化知识传播变得更有意义,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凝聚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文化艺术传播效率和文化艺术创作质量。

寻根文学是一种交流、沟通、表达和传播的文化活动,具有极强的社会实践性和思想探究力,具有追溯认知文化的基本性质,能够发现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坚持符合文化传统精神的历史陈述和传播,以及把握历史经验的普适性和多样性,以此来指导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

寻根文学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也为教育和国家文化认同提供了重要支柱,它赋予国民一种自信和力量,帮助国民重新发现历史文脉,重塑新的文化认同,把握当代人文思想流变的理论脉络。

另外,寻根文学也是文化变革的重要推手之一,它支持文化艺术的发展,推动文化发展的新样态,拓展民族文化的视野,它能够为思想创新和文化创作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全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融合,构建一个强大的文化地域,培养一代又一代双文化人才,使国家文化更加灿烂。

寻根文学创作类型

寻根文学创作类型

寻根文学创作类型
寻根文学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 文化认同型:这种类型的寻根文学作家倾向于认同和赞美所描绘的文化,以阿城、邓友梅等为代表。

2. 文化批判型:文化批判型的寻根文学作家持否定态度,以韩少功、王安忆等为代表。

3. 辩证对待型:这种类型的寻根文学作家尝试以一种辩证的态度看待文化,以李杭育、冯骥才等为代表。

4. 原始生命型:原始生命型的寻根文学作家以扎西达娃、乌热尔图等为代表,他们更倾向于描绘原始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元素。

寻根文学是一次文学寻找自我的思潮,其特点一是寻找民族文化、民族文学的自我,二是寻找作家的个性自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寻根的兴起
代表作家作品: 王安忆《小鲍庄》 贾平凹“商周系列” 乌热尔图《琥珀色的篝火》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 张炜《一潭清水》《古船》
二、寻根的兴起
作家与地域文化:
贾平凹:雄奇粗砺的秦地文化 李杭育:放浪自在的吴越文化 韩少功:奇谲瑰丽的楚地文化 扎西达娃: 神秘奇丽的西藏文化 郑万隆(乌热尔图): 原始激情的鄂伦春(鄂温克)文化
湖南长沙人,1968年下乡插队,1974年调入 县文化馆,1978年入湖南师大中文系学习, 曾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8年到湖 南先后任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天涯》杂 志主编等。 代表作品中短篇《爸爸爸》《女女女》《归 去来》《蓝盖子》,以及长篇《马桥词典》 《暗示》等。
《爸爸爸》
(一)社会文化背景: 2、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作家开始思索从现 代意识的角度来观照传统文化,需求自我 与民族文化的联系,修复自我与民族精神。 两个方面 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 批判传统文化的糟粕
一、寻根的前奏
(二)文学自身的原因: 1、以汪曾祺为代表的一些作家味。 2、以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代 表的非西方主流国家的民族文学的空前成功。
一、寻根的前奏
(三)标志性的事件 1984年12月“杭州聚会” 意识流 文化小说 现代派 魔幻现实主义
二、寻根的兴起
时间:1985年夏 宣言: 韩少功《文学的“根”》 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 郑万隆《我的根》 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 郑义《跨越文化断裂带》

(三)王安忆(1954~ )
上海人,祖籍福建同安,生于江苏南京, 1955年随母迁至上海,初中毕业后赴安徽 淮北农村插队,两年后考入徐州地区文工 团,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 同时开始文学创作,1984年曾应邀访美。 现为上海市作协主席。
作品
中短篇:《雨,沙沙沙》\《流逝》《本次列 车终点》\《小鲍庄》《大刘庄》《小城之恋》 《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叔叔的故事》 《米尼》《妹头》《我爱比尔》《伤心太平 洋》《乌托邦诗篇》等 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纪实与虚构》 《长恨歌》等
二、寻根的兴起
主旨:中国当前的文学创作应该以现代眼 光来观照传统文化,只有将中国文学建立 在这片深厚的传统文化沃土之上,才能与 世界文学形成对话。 创作群体: 知青作家 寻找自身的定位 历史背景 文化主体
二、寻根的兴起
代表作家作品: 韩少功的《爸爸爸》《归去来》 阿城《棋王》《遍地风流》 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 扎西达娃《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郑万隆《老棒子酒馆》《异乡异闻》
《小鲍庄》



主题:描述了一个古老封闭的仁义之乡小鲍庄,人们 悲苦愚昧麻木的生存状态。 内涵: 1、对于传统文化两面性的揭示: 对于捞渣身上具有的仁义精神与传统美德的由衷赞美; 对于小鲍庄人浑浑噩噩生存方式的温情批判。 2、对于现代文明双刃剑的批判: 在肯定了现代文明开放、科学、理性的同时,也以其 对古老文化的曲解、冲击与遮蔽对其进行嘲讽
尊重生命的价值 棋道、道家文化、人格
1、王一生的痴呆气、木讷、随遇而安与知足 长乐,使其成为老庄哲学的象征,表现了传 统文化在个体身上的再造与复活; 2、具体的有限的自由选择面前的有所不为与 有所为,体现了特殊环境下的理性批判精神, 以及自身无限的生命能量。
阿城小说特点
1、世俗性:善于描写世俗之人之事,并以此 张扬无限可能的生命能量与生命元气; 2、抒情性:善于营造抒情的小说氛围,以内 敛的情感、冷凝的笔触,将大悲大喜归于平 淡幽远; 3、技巧性:精巧细致的小说语言彰显了作者 独特的艺术观与人生观。


魔幻现实主义:描写了一个远古村寨人们
世世代代闭塞沉闷的原始生活
象征意义:白痴小孩丙崽象征了人类生存
中最丑恶与顽固的一面,整个鸡头寨则象征 了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积淀下的人类生存的 抽象时空

理性批判精神:刻画了民族文化形态中封
闭愚昧落后的一面,表达了对于生命的起源、 生存的艰难以及生命存在方式和意义的思索
三、寻根的基本特征
1、从小说题材特征来看,不是面向古代,漠视现 实,而是两者兼而有之 采用历史题材的:韩少功、郑万隆等 采用现实题材的:贾平凹、李杭育等
三、寻根的基本特征
2、从寻根小说主题来看,不是单纯对传统文化的 回归 1)在文学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重新认识 与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棋王》 2)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 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北方的河》 3)对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丑陋的文化因素的 继续批判,如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的深入 挖掘《爸爸爸》
(二)阿城(1949~ )


原名钟阿城,北京人,出生于1949年清明。 中学未读完文革开始,去山西农村插队,后 辗转到内蒙、云南,与著名画家范曾结识并 成莫逆之交。 文革后返京,曾在《世界图书》编辑部、中 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东方造型艺术中心等工 作。现旅居国外。
《棋王》(1984)
主人公:王一生 吃饭 物质 下棋 精神
寻根的意义




1、对理论指导创作的文学自觉: 2、对80年代中期文学写作的突破: 超越写实主义,突破了这种曾是唯一的小说写作模式; 对峙现代派,认为它不是超越写实的唯一路径,传统语 言文化同样可以变革小说写作; 3、对文化的解释: 文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文化不仅是内涵,也是技巧, 更是一种审美意识; 4、对话语权的争夺: 体现了在东西方对话的过程中,对民族国家文化价值走 向的关注;在时代与个人的对话中,宏大叙事对于个人 叙事的胜利。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二)
(1985~ )
第一节
寻根文学
一、寻根的前奏
(一)社会文化背景: 1、在经历了80年代初期社会政治层面的批 判之后,反思开始深入到事物的本原意义, 探讨历史失误与民族文化心理积淀之间的 关系。 历史的反思 文化的反思 对社会政治的批判 对民族自我的反省
一、寻根的前奏
三、寻根的基本特征
3、从寻根小说的价值取向来看,不是狭隘的民族 主义,而是既有纵向继承,也有横向借鉴。 韩少功:总体象征意义(纵向) 扎西达娃:魔幻现实主义(横向)
四、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1、韩少功:《爸爸爸》 2、阿城:《棋王》 3、王安忆:《小鲍庄》
(一)韩少功 (195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