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

合集下载

色谱5--HPCE

色谱5--HPCE

- - - - - - -
- - - -
石英表面 负电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OF
- - - - -
水合阳 离子在 表面积 聚
电场作用下 向负极运动

- -
电渗流的一个独特性质是其具有平面
流型,推动液体流动的力在毛细管内 均匀分布,平面流型的优点是对谱带 的扩散没有直接作用。
热称为焦耳热。受毛细管尺寸、溶液电导、 外加电压等影响。 不均匀的温度梯度和局部的黏度变化会引 起区带展宽。温度变化1℃→黏度变化 2%~3% →淌度变化2%~3% 。 进样塞长度——在进样过程中减少样品塞 长度非常重要。对进样长度的限制是低于 毛细管总长度的(1~2)%。例 70cm长 的毛细管,进样量应小于7mm。
溶质与管壁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峰拖
尾 或发生对溶质的完全吸附。对多肽和 蛋白质来说,这种吸附特别严重。可采 用多种方法来减少相互作用: 增加缓冲液浓度以降低有效表面电荷; 在极端pH值下进行分离,使石英表面 硅羟基以不带电的形式存在; 对毛细管壁进行涂层处理。 电分散作用——样品区带与操作缓冲液 的电导差异可产生峰型畸变。

表面活性剂

在毛细管电泳中常添加表面活性剂, 作为疏水性溶质的增溶剂、与溶质形 成离子对,或作为毛细管内壁的改性 剂等,以改善分离效率。常用表面活 性剂有 : 阴离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阳离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 两性离子---N,N’二甲基胺-3-丙烷-1磺酸
化合物 HCl NaCl 甘氨酸 柠檬酸 细胞色素C 人血红蛋白 烟草花叶病毒
扩散系数D 3.05 1.48 1.06 0.66 0.11 0.069 0.0046

第五章 高效毛细管电泳和电动色谱

第五章 高效毛细管电泳和电动色谱
4
1.40 1.60 1.80 2.00 t/min 2.20 2.40 2.60 2.80
36
35
34 32 33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0
21
19
18 17 16
15
14
9
13 10
11
12
786
5 2
3Leabharlann 101三、毛细管凝胶电泳
毛细管凝胶电泳 CGE):按照试样中各个组 分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进行分离的方法。 用途:常用于蛋白质、寡聚核苷酸、核糖核 酸、DNA片段的分离和测序及聚合酶链反应产 物的分析。CGE能达到CE中最高的柱效。
• 毛细管等电聚焦是基于不同蛋白质或多肽之 间等电点的差异进行分离的电泳技术。 • 毛细管等电聚焦最具特色的应用是测定蛋白 质的等电点。在异构酶鉴定、单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血红蛋白亚基等研究中,经常 用毛细管等电聚焦。
五、亲和毛细管电泳
亲和毛细管电泳是利用配体与受体之间存在特异性 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具有不同荷-质比的配合物而达 到分离目的。
梯度升压方式对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影响 A. 2kV至25kV,0min,一步升压;B.2kV至25kV,5min,线性梯度 升压. 样品:β-乳球蛋白A,溶菌酶,细胞色素C,肌红蛋白,微白蛋白
二、毛细管及其温度控制
毛细管电泳柱作为分离分析的载体,其材料、 形状、内径、柱长、温度对分离度和重现性都 有影响。
缓冲液中加入添加剂,并让缓冲液与毛 细管充分平衡.如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etr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TTAB), 能在内壁形成物理吸附层,使EOF反向. 添加剂还有聚乙烯亚胺、甲基纤维素 (MC)、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等。

毛细管技术

毛细管技术

大。

(1)高效塔板数目在105-106 片/m 间,当采用CGE 时
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定性,pH在4-10之间,硅醇基的解离
间过短,峰面积太小,分析误差
作用力的协同作用。

这种相
5)某些质谱技术可以给出多电荷离子,对分析大分子如糖
芯片和微流控分析芯片)。

1994年始,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Ramsey等在M
药物合成中带入的杂质和药物的降解产物通常与药物有相似
向和课题。

可喜的是,这方面的工作已开始启动,CE一HPLC、CE一MS联用己取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分析成果。

经过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一个药物分析领域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时期即将到来。

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

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
用于水体、土壤、空气等环境 样品中污染物和农药残留的检 测,有助于环境保护和治理。
其他领域
毛细管电泳还应用于食品分析 、冶金、地质等领域,可用于 金属离子、矿物成分等的分离
和检测。
02 毛细管电泳技术
CHAPTER
进样技术
压力进样
通过施加压力使样品进 入毛细管,适用于大体
积样品。
电动进样
利用电场力驱动样品进 入毛细管,适用于低粘
电解质浓度
影响电场强度和离子迁移率。
温度
影响分子热运动和扩散系数。
毛细管材料和内壁处理
影响样品在毛细管内的吸附和分离效 果。
03 毛细管电泳实验
CHAPTER
实验流程
安装毛细管
选择合适的毛细管,将其插入 仪器,确保密封良好。
运行实验
设定合适的实验参数,如电压、 温度、检测波长等,开始实验。
准备毛细管电泳仪
进系统
用于将样品注入到毛细管中。
实验材料
毛细管
具有微米级内径的玻璃或石英管,是电泳的分离通道。
电解质溶液
用于提供电泳所需的离子环境。
样品
待测物质,需进行适当预处理。
清洗液
用于清洗毛细管和仪器,保持实验的准确性。
04 毛细管电色谱简介
CHAPTER
定义与原理
定义
毛细管电色谱(CEC)是一种将高效电泳分离与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相结合 的分离技术。
亲和电泳
利用特异性亲和作用进行分离 ,如抗体-抗原、酶-抑制剂等

检测方法
紫外可见光谱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分离出的组分。
电化学检测
利用电化学方法对分离出的组分进行检测。
荧光检测
利用荧光物质标记待测组分,通过荧光信号 进行检测。

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电泳
• 后来,Mikkers等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电 场聚焦现象及其对分离区带扩展的影响, 随后在实验上用200μm内径的聚四氟乙烯 管实现了高效电泳分离,这项研究成为 CZE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重大突破。
•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Jorgenson 等使用更细的毛细管及内径为75μm的熔 融石英管做CZE,在30kV电压下每米毛 细管的效率高达4×105的理论塔板数, 这一开创性的成果成为毛细管电泳发展
3.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
• 与传统电泳一样,CE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生命科 学,分离对象涉及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 酸等生物分子,对蛋白质结构分析具有重要意 义的肽图,对人体基因工程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DNA测序等许多当代生命科学中分离分析难题, CE都已涉及。
• 在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同时,CE近年来已迅速扩 展到其它领域,包括食品化学,药物化学,环 境化学,毒物学,医学和法医学等,特别是在 手性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方面,CE具有独 特的优势。
以电场力驱动产生的EOF,与HPLC 中靠外部泵压产生的液流不同。EOF 的流型属扁平流型或称“塞流”。扁 平型的塞子流不会引起样品区带的增 宽,是毛细管电泳高效的重要原因 。
HPLC的流型则是抛物线状的 层流,它在壁上的速度为零,中心 速度为平均速度的2倍。
Van Deemter方程:
HAB/u Cu
• 目前,CE的研究热点包括:DNA的高速 测序,蛋白质的高效分离,糖类分析, 细胞分析,手性拆分等等。此外,毛细 管电泳还可用于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 生产工程控制等。
历史的简单回顾
• 瑞典科学家Tiselius在1937年首先提出电泳,创 造了Tiselius电泳仪,并建立了移动界面电泳方 法。1948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  【圣才出品】

第21章 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21-1 什么是电渗流?它是怎样产生的?答:(1)电渗流是指当在毛细管两端施加高压电场时,双电层中溶剂化的阳离子向阴极运动,通过碰撞作用带动溶剂分子一起向阴极运动,即形成电渗流。

(2)电渗流的产生过程:由于多孔介质材料、微通道壁或其他流体管道材料表面带负电荷,液体中的正离子被吸引附着于通道壁上,最靠近通道壁的正离子被吸引的力量最强,距离通道壁越远,正离子所受的吸引力越弱。

水分子因具偶极性而吸附于正离子上,当在通道两端施加电压时,距离通道壁较远的正离子(受壁的吸引力较弱,可自由移动)游向负极,正离子带着吸附于其上的水分子以及因为摩擦力牵引着其他水分子一起游向负极,此即为电渗效应。

21-2 毛细管的总长为25cm ,进样端到检测器的柱长为21cm ,分离电压为20kV ,采用硫脲作为标记物,其出峰时间为1.5min ,试计算电渗流的大小。

解: 根据题给条件:U =20000V ,由1021,25, 1.5min 90,d L cm L cm t s ====可得电渗流为0d t eo L L t Uμ=⋅21142112125 2.92109020000eo cm V s cm V s μ-----⨯=⋅⋅=⨯⋅⋅⨯21-3 在毛细管区带电泳中,指出下列物质的出峰顺序。

溴离子,硫脲,铜离子,钠离子,硫酸根离子答:在毛细管区带电泳中,上述物质的出峰顺序依次为:钠离子,铜离子,硫脲,硫酸根离子,溴离子。

21-4 为什么pH会影响毛细管电泳分离氨基酸?答:pH会影响毛细管电泳分离氨基酸是因为pH决定弱电离组分的有效淌度,同时还影响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氨基酸是两性物质,因此氨基酸的电离受到溶液pH的影响,当pH接近氨基酸的等电点时,氨基酸对外显示电中性,电泳过程中不移动。

21-5 毛细管电泳的检测方法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何优缺点?答:毛细管电泳又称高效毛细管电泳,是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技术。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原理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原理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原理
毛细管电泳(CE)是一种基于电动力和色谱分离原理的分析技术。

它利用毛细管中载带电荷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率的差异来实现分离。

在毛细管电泳中,首先将样品注入到一条非常细的毛细管内,然后通过使毛细管两端施加电场来产生电动力。

当电场施加到毛细管上时,带电的分析物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在毛细管内迁移。

不同的物质由于自身的特性,比如大小、电荷等,会以不同的速率迁移。

具体来说,有两种常用的毛细管电泳模式:
1. 毛细管凝胶电泳(CGE):在该模式下,毛细管内填充了哑离子聚合物凝胶,通过凝胶的孔道来实现分离。

样品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根据尺寸的不同,在凝胶中迁移速度也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2. 毛细管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在该模式下,毛细管内不填充任何分离介质。

样品中的离子自行在毛细管中迁移,根据大小和电荷的不同,迁移速度也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总的来说,毛细管电泳的分离原理是利用样品中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率差异,根据大小和电荷特性,在毛细管中实现分离。

第七章 毛细管电泳法

第七章  毛细管电泳法



近似通用,常规应用 灵敏,但试样通常要衍生 高灵敏度,价格昂贵,要衍生化 通用性 选择性,灵敏度高,微量 仪器复杂,可获结构信息, 质量灵敏度高 灵敏度高,操作有特殊要求
放射
10-9-10-11
第七章 高效毛细管电泳 分析法
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
电场强度
第7章 毛细管电泳
7-1 毛细管电泳的原理
2 电泳和电渗

1. 2.
电渗流的意义
3.
电泳过程中,伴随着电渗现象 电渗流的速度比电泳速度快5-7倍 利用电渗流可将正、负离子或中性分子一起向同 一方向,产生差速迁移,在一次电泳操作中同时 完成正、负离子的分离分析
分情况而论
电渗流是毛细管电泳分离的重要参数 控制电渗流的大小和方向,可提高毛细管电 泳分离的效率、重现性、分离度。
第7章 毛细管电泳
7-2 分离模式
5 毛细管等电聚焦 CIEF: 建立在不同蛋白质或多肽之间等 电点(pI值)差异基础上的分离方 法。 蛋白质的等电点(pI): 指蛋白质分子的表观电荷数为零 时的pH值。
第7章 毛细管电泳
5 毛细管等电聚焦 方法:
1.
2.
3.
进样-等电聚焦-检测 先将脱盐的试样(蛋白质)以≥1%的浓度与两性电 解质溶液混合,用压力进样充入毛细管柱(阳极端), 置于阳极电解质溶液如H3PO4中,检测端为阴极端,置 于阴极电解质如NaOH中。 施加电压,进行电泳实验。两性电解质离子形成pH的 位置梯度,而蛋白质在迁移时会在其等电点的pH区域 内停止移动。这样pI不同的蛋白质各组分会在毛细管 内很窄的不同pH区域内聚焦. 在阳、阴极电解液中加入盐如NaCI或NaOH,破坏pH梯 度,使各组分蛋白质重新带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 迁移、检测,使不同组分的蛋白质得到分离。

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电泳

5、进样方式
进样量:毛细管长度的1%-2%;纳升级、非常小
1. 流体力学进样方式 进样端加压、出口端抽真空、虹吸进样
2. 电动进样方式 毛细管一端插入样品瓶,加电压
3. 扩散进样 试样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分离柱端口处。
七、 应用 1、离子分析
2、药物分析
采用MEKC模式, 鉴定违禁药物; 效果优于HPLG法
有关物质 有关物质 有关物质 有关物质
例:毛细管电泳(抑肽酶)
AU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008 0.006 0.004 0.002 0.000 -0.002 -0.004 -0.006
15
18.417分钟的是去丙氨酸-去甘氨酸-抑肽酶, 18.617分钟的是去丙氨酸-抑肽酶, 18.829分钟的是抑肽酶峰
18.829
(3)中性分子在胶束相和溶液(水相)间分配,疏 水性强的组分与胶束结合的较牢,流出时间长;
(4)可用来分离中性物质。 (5)色谱与电泳分离模式的结合。
4、 毛细管电色谱 CEC
在毛细管壁上键合或涂渍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 液,以电渗流为流动相,试样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 为分离机理的电动色谱过程
固定相:依HPLC理论和经验选择,反相应用多 缓冲液:水溶液或有机溶液。
三、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
技术上的重要改进:
➢ 采用了0.05mm内径的毛细管 ➢ 采用了高达数千伏的电压
特点:
A、分离效率高:104理论塔板数,接近GC 空心管,无固定液,H = B/u;流型不同
B、 分离速度快:优于LC,接近GC C、进样量少:nL
四、分离过程
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 电渗:溶剂在电场作用下的单向流动
最基本、应用广的分离模式

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法

第一节
(一)原理
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CE)亦称为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是20 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效快速的分离分析方法。该法系以弹性
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的
淌度(单位电场强度下的迁移 速度)和分配行为的差异而实
现分离,因此可将其视为经典
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柱分离相结 合的产物。

每次进样之前毛细管要用不同的溶液冲洗,选用自动冲洗进样仪器较为
方便。进样方法有压力进样、负压进样、虹吸进样和电动进样等。进样
时通过控制压力、电压或时间来控制进样量。
5.检测器
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质谱仪等均可作为CE 的检测器。其中紫外检测器应用最广,它是将毛细管接近出口端的外 层聚合物剥去约2mm一段,使石英管壁裸露,毛细管两侧各放置一 个石英聚光球,使光源聚焦在毛细管上,透过毛细管到达光电池对溶 质进行检测。
2.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或MECC)

该法系以胶束为假固定相的一种电动色谱。 当操作缓冲液加入大于其临界胶束浓度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十 二烷基硫酸钠(SDS)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胆酸等, 这时表面活性剂就聚集形成胶束(假固定相),其亲水端朝外,
憎水非极性核朝内,溶质则在水和胶束两相间分配,各溶质因分
其中以色谱为主,但对荷电溶质兼有电泳作用。 该法克服了CE选择性差和分离中性物质困难的缺点,同 时提高了液相色谱的分离效率,形成其独特的高效、微量、 快捷的特点,开辟了高效微柱分离技术的新途径。
二、仪器设备
(一)毛细管电泳仪的基本结构(见下图)
1.电极槽和进样系统 2.清洗系统 3.毛细管 4.检测器 5.铂电极 6.电极槽 7.恒温系统 8.记录和数据处理

毛细管常用分离模式

毛细管常用分离模式

常用分离模式毛细管电泳是指所有在极细毛细管内进行的电泳新技术,它根据分离机理不同具有多种分离模式,能够提供互不相关而又相互补充的信息。

毛细管电泳常用的分离模式包括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或称自由溶液毛细管电泳(FSCE)、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毛细管凝胶电泳(CGE)、毛细管等电聚焦(CIEF)和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各分离模式、分离机理见下表。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缓冲液的组成来实现不同的操作模式。

毛细管区带电泳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是毛细管电泳中最简单、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离模式。

在毛细管中仅填充缓冲液,基于溶质组分的迁移时间或淌度的不同而分离。

除了溶质组分本身的结构特点和缓冲液组成,不存在其他因素如聚合物网络、pH梯度或另一分配相对分离的影响。

CZE分离无需固体支持介质,不存在基质效应,能分离淌度差别很小的组分。

CZE 中由于电渗流的存在,阴、阳离子可以同时分析,中性溶质电泳迁移为零与电渗流同时流出,如下图。

CZE的特点是操作简单、快速、分离效率高,应用范围广。

从原理上讲可以适用于所有具有不同淌度的荷电粒子的分离,分子量范围从十几的小分子离子到几十万的生物大分子。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或MEKC)是电泳技术和色谱技术巧妙结合的分离新技术。

MECC是在电泳分离缓冲液中加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使电中性物质能根据其在胶束相和水相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

MECC是毛细管电泳中唯一能同时分离中性物质和离子型物质的分离模式。

它是1984年由Terabe首先报道的一种新型的毛细管电泳技术,也是目前研究较多,应用较广的一种毛细管电泳操作模式。

MECC是基于胶束增溶和电迁移过程进行的,因此其分离要求有两相:一相是带电的离子胶束,是不固定在毛细管中的假固定相,它具有与周围缓冲液介质不同的电泳淌度,也可称为胶束电泳淌度(μmc),并且与分离溶质相互作用(胶束增溶过程);另一相是导电的水溶液相,在电场作用下,水相由电渗流驱动流向阴极(电迁移过程)。

色谱技术的最新发展

色谱技术的最新发展

色谱技术的最新发展色谱技术作为一种基础分析技术,在化学、生物和环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色谱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为各种领域的分析提供更为高效、灵敏、准确的方法。

一、毛细管电泳色谱技术的新进展毛细管电泳是一种在细直管道中利用电场对分离物的电荷进行分离的技术,是分子分离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目前,毛细管电泳色谱技术已经成为分析生物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毛细管电泳色谱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处理高增益的问题上有了极大的提升。

比如,灵敏的荧光检测器的引入,提供了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分子选择性,从而使得毛细管电泳色谱技术成为越来越适合生物领域的研究方法。

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新进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通过将气相色谱和质谱联合使用,将两种技术的优点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便实现高分辨率分离和分析化学分子。

最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分离和分析复杂物质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实践和发展。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有效地分离和分析生物、化学和环境研究中的复杂混合物。

同时,由于气相色谱分离和分析具有高速分离和分析能力,因此在分析过程中不需要液相介质,也不易污染和重复分析。

三、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的新进展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是将高效液相色谱和电喷雾质谱联合使用,结合了二者的优点,使得它具有了很高的分离和分析能力。

近来,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得到了更为实际的研究和应用。

针对生物玻璃混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的分析,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已经成为现在最先进和最高效的分析方法之一。

四、离子色谱技术的新进展离子色谱是分析离子材料的一种特殊方法,在分析和检测离子性污染物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过去,离子色谱的使用限于离子物学科学的专家和学者使用,但现在它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环境和食品等领域。

近年来,离子色谱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其新一代离子色谱仪器具有定量高、灵敏度高、速度快和准确性好等特点,从而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的工作原理介绍

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的工作原理介绍

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的工作原理介绍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又叫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 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分析方法之一。

1981年Jorgenson和Lukacs首先提出在75μm内径毛细管柱内用高电压进行分离, 创立了现代毛细管电泳。

1984年Terabe等建立了胶束毛细管电动力学色谱。

1987年Hjerten 建立了毛细管等电聚焦, Cohen和Karger提出了毛细管凝胶电泳。

1988~1989年出现了第一批毛细管电泳商品仪器。

短短几年内, 由于CE符合了以生物工程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各领域中对多肽、蛋白质(包括酶,抗体)、核苷酸乃至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离分析要求,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CE是经典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柱分离相结合的产物。

CE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相比, 其相同处在于都是高效分离技术, 仪器操作均可自动化, 且二者均有多种不同分离模式。

二者之间的差异在于:CE用迁移时间取代HPLC中的保留时间, CE的分析时间通常不超过30min, 比HPLC速度快;对CE而言, 从理论上推得其理论塔板高度和溶质的扩散系数成正比, 对扩散系数小的生物大分子而言, 其柱效就要比HPLC高得多;CE所需样品为nl级, 最低可达270fl, 流动相用量也只需几毫升, 而HPLC所需样品为μl 级, 流动相则需几百毫升乃至更多;但CE仅能实现微量制备, 而HPLC可作常量制备。

CE和普通电泳相比, 由于其采用高电场, 因此分离速度要快得多;检测器则除了未能和原子吸收及红外光谱连接以外, 其它类型检测器均已和CE实现了连接检测;一般电泳定量精度差,而CE和HPLC相近;CE操作自动化程度比普通电泳要高得多。

总之, CE的优点可概括为三高二少:高灵敏度, 常用紫外检测器的检测限可达10-13~10-15mol,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则达10-19~10-21mol;高分辨率, 其每米理论塔板数为几十万;高者可达几百万乃至千万, 而HPLC一般为几千到几万;高速度, 最快可在60s内完成, 在250s内分离10种蛋白质, 1.7min分离19种阳离子, 3min内分离30种阴离子;样品少, 只需nl (10-9 L)级的进样量;成本低, 只需少量(几毫升)流动相和价格低廉的毛细管。

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ppt)

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ppt)

度量电渗流大小是单位电场下的电渗流速率即电渗淌度
(eo)或电渗速率(ueo),可用Smoluchowski 方程表示:
eo
o w
ueoeoEowE
u eo
Ld t0
eouE eoL t0d
1Ld E to
Lt U
3.1.3. 电渗流
以电场力驱动产生的溶液EOF,与高效液相色谱中由高压 泵产生的液体流型不同:
3.1.5. 分离原理
电泳和电渗流并存,在不考虑相互作用的前提下,粒子在 毛细管内电介质中的迁移速率是两种速率的矢量和:
uuep ueo (epe)oE
令µapp=µep + µeo,称之为表观淌度,即从毛细管电泳测量 中得到的淌度为粒子自身的电泳淌度和由电渗引起的淌度之
和,并有
ap pepeou/EL trdU Lt
目前有三种方法可以让样品直接进入毛细管:
电动法、压力法和浓差扩散法。
3.2.3. 电源及其回路
电流回路系统包括高压电源、电极、电极槽、导线和电 解质缓冲溶液等。CE和CEC一般采用0 ~ ±30 kV连续可 调的直流高压电源。理想的电源应具备: 1.能输出单极直流高压(一端接地); 2.电压、电流、功率输出模式任意可选; 3.能控制电压、电流或电功率的梯度; 4.电压输出精度应高于1%。 CE的电极通常由直径0.5~l mm的铂丝制成。 电极槽,即缓冲液瓶,通常是带螺口的小玻璃瓶或塑料 瓶(1~5mL不等),要便于密封。缓冲液内含电解质,充于 电极槽和毛细管中,通过电极、导线与电源连通,一同 构成整个电流回路。
毛细管电色谱由于引入了色谱机制,其保留机理包括两个 方面:
其一,如同HPLC,基于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间分配过程; 其二,如同CE,基于溶质电迁移过程。CEC容量因子可 用下式表示:

色谱仪的种类

色谱仪的种类

色谱仪的种类
色谱仪是一种分析仪器,根据样品中分子的特性在不同的固定相中进行分离和检测。

根据不同的分离机理和检测方法,可以将色谱仪分为多种类型,如下所述:
1. 气相色谱仪(GC)
气相色谱仪是利用气相作为载气,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并检测的一种色谱仪。

它通常使用毛细管柱或开管柱作为分离柱,具有高分离能力和灵敏度,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药物等领域的分析。

2. 液相色谱仪(LC)
液相色谱仪是利用液相作为流动相,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并检测的一种色谱仪。

它通常使用反相柱、离子交换柱、凝胶柱等作为分离柱,可以分离不同极性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生化、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分析。

3. 毛细管电泳色谱仪(CE)
毛细管电泳色谱仪是利用电场作用下,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并检测的一种色谱仪。

它通常使用毛细管作为分离柱,具有高分离速度、灵敏度和分辨率,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析。

4. 薄层色谱仪(TLC)
薄层色谱仪是利用在硅胶或氧化铝薄层上的分离柱,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并检测的一种色谱仪。

它具有操作简单、分离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食品、药物等领域的分析。

5. 水相色谱仪(SC)
水相色谱仪是利用水相作为流动相,将样品中的离子分离并检测的一种色谱仪。

它通常使用离子交换柱、大小排除柱等作为分离柱,可以分离不同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广泛应用于水质、环保等领域的分析。

综上所述,色谱仪根据不同的分离机理和检测方法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点,选择适合的色谱仪是根据分析需求和实验条件来决定的。

毛细管电色谱

毛细管电色谱

毛细管电色谱1. 介绍毛细管电色谱(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简称CE)是一种利用玻璃毛细管内的电流和电场力来实现物质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它结合了毛细管电泳和色谱技术的优点,具有高分离效率、快速分析速度、小样本体积和无需柱填充物等优势。

2. 工作原理毛细管电色谱的工作原理基于溶液中离子的迁移速度差异,通过在毛细管内加上电场来引导有电荷的离子在电场中运动。

不同离子由于大小、电荷、空间结构和溶液pH等因素的影响,会以不同的速度游离迁移。

通过测量这些离子的迁移时间和峰面积,可以得到溶液中各组分的含量信息。

3. 仪器结构毛细管电色谱仪主要由电场供应器、样品注射器、分离柱和检测器等部分组成。

•电场供应器:提供所需的电压和电流,用于产生分析电场。

•样品注射器:用于在毛细管内引入待分析的样品,常使用自动进样器实现定量和连续进样。

•分离柱:通过对毛细管内壁表面进行涂覆或改性使其具有特定的分离能力,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组分。

•检测器:用于监测分离出的各组分的信号,常见的检测器有紫外吸收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

4. 分析步骤1.样品准备:将待分析的样品溶解在合适的缓冲液中,同时进行必要的前处理,如蛋白质的还原和糖类的酶解等。

2.样品进样:将样品注射到毛细管中,一般可以使用自动进样器来实现精确的样品进样。

3.分离:通过在毛细管内施加电场,使样品中的离子在电场力和溶液流动力的共同作用下,沿毛细管内壁迁移,实现样品分离。

4.检测:通过检测器监测样品分离过程中形成的信号,如紫外吸收和荧光等,获取样品分离和定量分析的结果。

5.数据分析:根据检测到的峰面积或峰高,结合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各组分的浓度或含量。

5. 应用领域毛细管电色谱在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检测与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生物医药:用于药物分析、蛋白质分析、核酸分析等。

•环境监测:可以分析水体中的微量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

•食品检测与安全:可以分析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和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细管电色谱(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CEC)是毛细管电泳与液相色谱相结合形成的一种高效、 快速微分离分析技术。
3.1. 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的基本理论
3.1.1. 双电层和Zeta电势
3.1.2. 电泳
在电解质溶液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 或速率向其所带电荷相反电场方向迁移的现象叫作电泳。阴 离子向正极方向迁移,阳离子向负极方向迁移,中性化合物 不带电荷,不发生电泳运动。
3.1.5. 分离原理
毛细管电色谱由于引入了色谱机制,其保留机理包括两个 方面:
其一,如同HPLC,基于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间分配过程; 其二,如同CE,基于溶质电迁移过程。CEC容量因子可 用下式表示:
k k 'k ' (ep / eo ) ep / eo
由于CEC既能分离电中性溶质,又能分离带电溶质,对 复杂的混合样品显示出强大的分离潜力。
度量电渗流大小是单位电场下的电渗流速率即电渗淌度
(eo)或电渗速率(ueo),可用Smoluchowski 方程表示:
eo

o
w
ueo

eo
E

o w E
u eo

Ld t0
eo

ueo E

Ld t0
1 Eຫໍສະໝຸດ Ld to Lt U
3.1.3. 电渗流
以电场力驱动产生的溶液EOF,与高效液相色谱中由高压 泵产生的液体流型不同: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是一类以 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 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新型液相 分离分析技术。
毛细管电泳是分析科学中继高效液相色谱之后的又一 重大进展,它使分析科学从微升水平得以进入纳升水平, 并使单细胞分析成为可能。
1 高压电源;2 毛细管;3 检测器;4 电极;5 缓冲液瓶;6 恒温系统;7 记录仪
3.2.2. 进样系统
毛细管分离通道十分细小,整个柱体积一般只有4~5μL, 所需的样品区带只有几纳升。
毛细管电泳的进样方式一般是将毛细管的一端从缓冲液移 出,放入试样瓶中,使毛细管直接与样品接触,然后由重力、 电场力或其他动力来驱动样品流入管中。进样量可以通过控 制驱动力的大小或时间长短来控制。CE进样技术均适用于 CEC。
3.1.5. 分离原理
电泳和电渗流并存,在不考虑相互作用的前提下,粒子在 毛细管内电介质中的迁移速率是两种速率的矢量和:
u uep ueo (e p eo)E
令µapp=µep + µeo,称之为表观淌度,即从毛细管电泳测量 中得到的淌度为粒子自身的电泳淌度和由电渗引起的淌度之
检测窗口部位的外涂层剥离。
焦耳热效应产生径向温度梯度,还会导致分离重现性差。 商品仪器大多有温度控制系统,主要采用风冷和液冷两 种方式。
和,并有
app

e p
eo
u/E

Ld tr
Lt U
在典型的毛细管电泳分离中,溶质的分离基于溶质间电泳
速率的差异。电渗流的速率绝对值一般大于粒子的电泳速率,
并有效地成为毛细管电泳的驱动力。溶质从毛细管的正极端 进样,带正电的粒子最先流出,中性粒子次之,带负电的粒
子在中性粒子之后流出。溶质依次通过检测器,得到与色谱 图极为相似的电泳分离图谱。
3.1.6. 柱效和分离度
与色谱相同,CE和CEC的柱效一般也用塔板数N或塔板高
度H来表示。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N

5.54
tR 2t1/ 2
2
从理论上分析,CE分离的柱效可表示为
D为扩散系数,样品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柱效越高,所以毛细管电泳比色谱更适合于生物大分子分离 分析。
目前有三种方法可以让样品直接进入毛细管:
电动法、压力法和浓差扩散法。
3.2.3. 电源及其回路
电流回路系统包括高压电源、电极、电极槽、导线和电 解质缓冲溶液等。CE和CEC一般采用0 ~ ±30 kV连续可 调的直流高压电源。理想的电源应具备: 1.能输出单极直流高压(一端接地); 2.电压、电流、功率输出模式任意可选; 3.能控制电压、电流或电功率的梯度; 4.电压输出精度应高于1%。 CE的电极通常由直径0.5~l mm的铂丝制成。 电极槽,即缓冲液瓶,通常是带螺口的小玻璃瓶或塑料 瓶(1~5mL不等),要便于密封。缓冲液内含电解质,充于 电极槽和毛细管中,通过电极、导线与电源连通,一同 构成整个电流回路。
3.1.6. 柱效和分离度
类似于HPLC,CEC的柱效可用vanDeemter方程表征:
作为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手段,CE和CEC仍沿用分离度R 作为衡量分离程度的指标,并定义如下:
R 2(tR2 tR1 ) (W2 W1 )
3.2. 毛细管电泳和电色谱仪器装置
21.2.1.仪器基本结构
电渗是CE的基本现象之一,它可以控制组分的迁移速率和 方向,进而影响CE的分离效率和重现性,所以电渗流控制 是CE中的关键问题或技术之一。
3.1.4. 电渗流的控制
影响电渗流的因素很多,直接影响因素有: 1. 电场强度 2. 温度 3. pH值 4. 缓冲液溶剂 5. 离子强度 6. 添加剂 7. 管壁涂层
在充满自由溶液开口管中球形粒子的电泳速率公式为:
vep

e 6
E
电泳淌度(μep)定义为单位场强下离子的平均电泳速率, 即
ep

vep E
3.1.3. 电渗流
电渗是毛细管中整体溶剂或介质在轴向直流电场作用下发 生的定向迁移或流动。
电渗的产生和双电层有关,当在毛细管两端施加高压电场
时,双电层中溶剂化的阳离子向阴极运动,通过碰撞作用带 动溶剂分子一起向阴极移动,形成电渗流(EOF)。
3.2.4. 毛细管及其温度控制
熔融石英毛细管在CE中应用最广泛,熔融石英拉制得 到的毛细管很脆,易折断,一般在外表面涂有聚酰亚胺 保护层,使之变得富有弹性,不易折断。
内径越小,表面积/体积比越大,散热效果越好。内径 小,样品负载小,检测、进样、清洗等操作困难。
一般使用的毛细管柱内径在25 ~100 μm之间,目前最常 用的是50μm和75μm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