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政府文治的演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一政府文治的演进
西汉政府文治的演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又曲折的过程才得以实现。

一西汉初年的社会
古代封建制到战国已经逐步消失,平民中的军人、游仕、商人不断崛起,实质成为了新贵,社会阶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断延展,至汉朝,社会分成了低、中、高三种阶层。

农民与奴婢处于社会的低层。

农民有双重负担,一是对其上层统治者,他们需要承担税、役、赋、贡的负担;一是对政府,他们需要承担田租、算赋、更述的负担。

这种双重压力,使农民被压迫的奄奄一息,因此,他们中有许多不得不出卖耕地,而出卖耕地后生活便会变得更加窘迫,继而又会不得已出卖老婆孩子甚至出卖自身,这也成为汉代奴婢甚多的原因所在。

还有的农民脱去籍贯、流亡他乡,被人称之为亡命,而政府规定藏匿亡命有罪,所以亡命只能孤苦伶仃一人在外漂泊。

商贾与任侠处于社会的中层。

以钱币购买奴力来逐利长产、经营货殖的人被称为商贾;以意气情谊收买亡命共同牟利、甘愿触犯刑罚而又权贵的人被称为任侠。

商贾由于开发各种领域商业的需要而增添许多人手,任侠藏匿亡命则是为了让其做一些触犯法律却有利于自己的事情。

商贾与任侠的权势都相当富厚,可以说分攫了以前贵族阶级的势力,是那个时代变相的贵族。

政府集团处于社会的上层。

而上层政府内部也有等级的差别:皇帝、王、侯处于政府的最上层,王侯都是同姓族人以及功臣。

其次的官僚大半都是由郎、吏出身:郎官是跟随皇帝近旁的一个侍卫集团,其来历大约有三种,一是荫任,实为变相的贵族世袭;二是货选,实为封建贵族消灭后的新贵族;三是特殊技能,实为皇帝私人喜恶。

吏的来历没有客观标准,大多是被富人所得。

所以,当时的政府组织的构成即是第一层是宗室,第二层是武人,第三层是富人,第四层是杂途。

二西汉初年的士人与学术
说到汉初的学术,必然会推溯到先秦时代。

先秦学术可分为古官书之学和百家之学。

秦代焚书,主要是六国史记和诗书古文。

汉兴,学统却未曾中断。

汉初崇尚黄老之说、无为之术,后来又主张以法为治。

这时的学术尚未达到自生自长的地位,于是游仕食客散走于封建诸王之间,社会一度出现了混乱。

西汉中央政府此时也发现,恭俭无为的治理方法已经不能掩塞社会的活气了,因而改变了其消极无为的态度,进行一场积极勇敢的革新。

遂有汉武一朝的复古更化,建立了规模宏大的西汉文治政府。

三汉武一朝的复古更化
西汉政府的文治思想最先由贾谊发起,贾谊向汉武帝提出了包括从法律刑赏转到礼乐教化、由申韩转入儒家在内的许多主张,因武帝的老师王臧是儒生,武帝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因而贾谊的主张一一被汉庭采用,贾谊也就成为汉武复古更化的先行者。

汉武帝谋与礼乐,在董仲舒的奏谏下进行了许多政治上的改革,大体说来有五个方面,第一是设立五经博士,博士渐从秦的方技神圣、旁门杂流中解放出来,纯化为专门研究历史和政治的学者,渐渐对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二是为博士设立子弟,自此文学入仕渐渐成为正途,代替之前的廕任与货选,士人政府也由此组建起来。

第三是郡国长官察举属吏的制度,以德行选任官吏,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与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风气。

第四是禁止官吏兼营商业,并不断抑制兼并。

第五是开始打破封侯拜相的惯例,宰相不再被一个阶级所独占,这也是复古更化最强有力的一点。

四士人政府的出现
汉政府自汉武帝之后,其构成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的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的新局面。

公卿朝士,名儒辈出,就连下级的庶僚也有很多学者。

士人在政府里逐渐有了地位,究其原因,一是凭借武帝时董仲舒、公孙弘等人所创建的种种制度,一是文化知识深厚的士人在政治上所表现的成绩,比贵族军人和商人们要强的多得多。

自此,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已经转变为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智识的士人政府,不能不说这是当时的一大进步。

五汉儒的政治思想
士人们在政治上逐渐得势,他们的政治思想也随之发挥效力。

汉儒论政,有两个要点:
一是变法和让贤论。

他们根据历史观念,主张这样一套进程:一圣人受命,二天降符瑞,三推德定制,四分禅告成功,五王朝德衰、天降灾异,六禅国让贤,七新圣人受命。

因而武帝前,汉儒鼓吹变法,武帝后,汉儒鼓吹让国。

二是礼乐和教化论。

另一派汉儒则致力于礼乐教化,期望在民间创造一种有秩序有意义的生活。

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不仅朝廷应恭俭自守,也应对社会一般的经济不平等的状态加以调整。

六王莽受禅与变法
王莽受禅,一方面是循着汉儒政治理论的自然趋势,一方面是王莽外戚的地位和个人名誉的凭借。

王莽摄政的理想是解决社会兼并、消除贫富不均,他采取了包括屡次改革货币等措施,但最后不仅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却导致了扰民。

究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没有进行详备的组织计划,二是没有得力的政治集团拥护其理想,三是有政策有许多地方迂腐不通情理。

所以得出的最终结论是: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种书生的政治。

但是其带来的恶果却是十分深远,以至于变法禅贤的政治理论从此消失,以后的王朝在政治上只求保王室的安全,很少再注意到一般的平民生活。

可以说,这不仅是王莽个人的失败,更是中国是演进过程中的一大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