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涟源六中彭爱娥

一、三民主义

(一)旧三民主义

1、基本内容。

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

义走狗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

⑵“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⑶“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

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2、形成过程。1905年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

中山在《民报》上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77)

3、实践。1912年春,孙中山按照三民主义思想,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评价。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集中反映

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它指导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因此,它不可能指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取得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

5、发展。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二)新三民主义

1、基本内容。(123)

2、形成过程。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中心揭示了三民主义。(122)

3、评价。新三民主已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123)

4、与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⑴原因。①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遭受到一系列重大挫折,显露了三民主义的缺陷。

②孙中山在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的主张,对三民主义做

出了符合时代潮流的解释。(122)

⑵表现。①民族主义新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

等。②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③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123)

5、成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的原因。新三民主义是在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的基础

上形成的,它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此它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23)

6、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中国同时存在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两大革命指导思想,这一局面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国共两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中国民主革命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要动力。②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孙中山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继续肩负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共成立,事实上为中国人民选择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④由于国内反动势力强大,共产国际支持,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

虽然两个主义并存,但当时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其原因有:①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代表工人、农民的利益,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各阶层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和旗帜。②中共处于幼年时期,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小。③国民党的力量和影响比共产党大。

7、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飞跃。

▪青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时,还是一位不知名的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上书李鸿章失败后,使他思想上发生了第一次飞跃,只有推翻满清王朝才是中国的惟一出路。从此,他逐步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1905年在东京成立同盟会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进而被革命党人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指导下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屡遭失败境况下,特别是护法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在寻找革命的新出路中遇到了苏俄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使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又一次大飞跃:实施国共两党合作,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大政策,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掀起国民大革命。

二、毛泽东思想

1、初步形成。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探索过程: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说明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全面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及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从而为革命道路的探索迈出了第一步。在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及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中,毛泽东又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正确路线,从而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3、形成体系。

①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以分析中国国情为基础,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地论述。他首次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这些论著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