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中国近代思想理论演变
(二)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创立与发展的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新发展(建国以后)
①关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 新民主主义 向 社会主义 过渡和 建设 社会主义 两大问题。 ②主要著作: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3) 《论十大关系》(1956)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③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1)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 和发展。 2)在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农轻重比例适当,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④历史意义: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新的高度。
知识整理
背景
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 ②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左”倾错误和个人崇拜使国家前 进艰难
标志: 1978年12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邓 小 平 理 论 的 形 成 召开:1978年12月,北京 中共 十一 届三 中全 会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 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的决策,实现了政治 路线的拨乱反正 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 织路线拨乱反正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把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 理同中国革命具体 实践相结合,在实 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理。是毛泽东思想 的根本点,是党的 思想路线的核心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路线。群众路线是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 的中’共产党人创造 的、具有中’特色的 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 方法,是对马克思主 义的重大发展
(7)主观因素:毛泽东长期革命实践和对国情的正确分析。
20世纪中国社会三次巨变三位伟人三大理论成果
课堂探讨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小结
新三民主义 革命任务之新 反封建、反帝 革命手段之新 联俄、联共、互助农工
小结
不同视角看孙中山的革命理论 向西方学习:新理论成果 民主革命:理论旗帜 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孙中山:振兴中华责任感、与时俱进的 优秀品质。
孙中山三民主义发展的历程: 萌发:上书李鸿章的失败和兴中会的创立. 提出:中国同盟会的组建,以及《民报·发刊词》把 小结 同盟会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 传播: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 实践: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挫折: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 运动的相继失败. 发展: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三大政策,把旧 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再实践:以北伐战争为标志的国民大革命. 再挫折:蒋汪背叛革命和大革命的失败.
新三民主义
4、进步意义 (1)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是第 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3)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 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4)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课堂探讨
1、新三民主义之“新”: ①民族主义: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所突出 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 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 ②民权主义:过去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 等、博爱”,现在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民生主义:过去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 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 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 生活。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 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民权主义反映了中国 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对促使民主共 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
重大理论成果
材料三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孙中 山先生的“均富”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有哪 些体现? (2分)
材料四 从战时经济回复到和平经济,势必引起 许多重大问题,在咨文中,我概括地叙述了业经制订 的关于尽快重建和平时期的扩充了的工业、贸易和农 业的计划……尽快复员不必要的武装部队;……限制 物价和房租,直到公平的竞争方式,能够制止通货膨 胀和消费者的过分负担时为止;……凡因增加工资而 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高涨的地方,不得增加工 资;……防止工资收入或购买力的迅速降低;……我 继续向国会提出几份咨文,每个咨文都给公平施政增 加了一些新建议,如健康保险、预付医疗制度和联邦 政府对教育事业的补助。 ——《杜鲁门回忆录》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杜鲁门咨文中的主要内容。(不得摘 抄原文,5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实施的作用。 (2分)
(5)你对温家宝总理的“尊严”一词作 何解释?(2分)
材料五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 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他说: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 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在此之前,温家宝总理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 联合采访现场,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解释了 “尊严”的含义。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重点解决问题:“建设一个什么
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2、地位与意义:引领中国走向小康 社会。
四大理论成果的目标: 三民主义的目标:资产阶级革命,使中国人民醒 过来; 毛泽东思想的目标: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使中 国人民进一步觉醒; 邓小平理论的目标: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 富起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目标:新时期的指导思 想,引导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西方启蒙思想) 马克思主义
分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考纲要求
一、三民主义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邓小平理论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考试热点
1.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成熟、新发展 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南巡讲话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 1.背景
2.提出
3.内容 4.评价 (二)新三民主义 1.背景
2.提出
3.内容 4.评价
一、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 1.背景: (1)列强侵略——加深。 (2)清政府统治——腐朽。 (3)反帝反封革命运动——高涨。 (4)1905年8月,孙中山创建同盟会 2.提出: (1)1905年8月,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 国, 平均地权 ”。 (2)1905年1.评价:
(二)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创立与发展的过程
(4)新发展(建国以后)
①关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 新民主主义 向 社会主义 过渡和 建设 社会主义 两大问题。 ②主要著作: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3) 《论十大关系》(1956)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③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1)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 和发展。 2)在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农轻重比例适当,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④历史意义: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新的高度。
(二)毛泽东思想 萌芽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2.毛泽东思想创立与发展的过程 形成 成熟 新发展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
社会背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理论基础: 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实践基础: 大革命及“城市中心道路”的失 主观因素: 败 毛泽东长期革命实践和对国情的正确分析
霹 雳 一 声 暴 动 。
秋 收 时 节 暮 云 愁 ,
农 民 个 个 同 仇 。
地 主 重 重 压 迫 ,
要 向 潇 湘 直 进 。
匡 庐 一 带 不 停 留 ,
旗 号 镰 刀 斧 头 。
军 叫 工 农 革 命 ,
毛 泽 东
西 江 月 秋 收 起 义
·
井冈山会师(1928年)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1945)
民主主 革命性质: 两步走 义革命 表现 社会主 义革命
革命动力: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组成广泛 的统一战线 革命前途: 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并向 社会主义过渡
标志: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 全党的指导地位
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民主主义革命
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
关注 1925 年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中共创建农民 大革命时期 1927年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问题
诞 生: 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国共十年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对峙时期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形成标志 主要文章
1927年的毛泽东
农民在乡里造反……乃 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完成 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 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 封建势力。宗法封建性的土 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 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 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 墙角。打翻这个封建势力, 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 ——毛泽东《湖南农民 运动考察报告》
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1911.11.1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主要任务是: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第二次:(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主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一、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1919年)1.相同点:1)社会性质相同: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任务相同:都以反帝反封建作为革命的任务;3)革命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斗争对象相同: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2.不同点:1)领导阶级不同:旧基本上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是无产阶级领导的;2)指导思想不同:旧是三民主义;新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3)群众基础不同:资产阶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无产阶级广泛发动群众;4)革命前途不同:旧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走资本主义道路;新以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为目标,走社会主义道路;5)结果不同:旧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没有成功;新取得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社会主义革命作了必要的准备;6)所属时代不同:旧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1.产生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近代民族企业也起了诱导作用。
表现: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影响:早期维新派产生;促进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 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原因: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7、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中国同时存在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两大革 命指导思想,这一局面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国共两党的历 史使命决定的: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中国 民主革命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民族资产阶级和无 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要动力。②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孙中 山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继续肩负 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 政治舞台,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共成立, 事实上为中国人民选择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④由于国内反 动势力强大,共产国际支持,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 中国革命。 虽然两个主义并存,但当时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其原因有: ①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代表工人、 农民的利益,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 为各阶层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和旗帜。②中共处于幼年时期, 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小。③国民党的力量和影响比共产党大。
二、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发端。从中共成立到大革命时期,毛泽东运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 级状况,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 农民运动考察报考》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 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同盟军进行革命斗争 的主张,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2、初步形成。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鉴于 “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 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 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 道路(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以及“星 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 向。
⑵表现。①民族主义新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 侵略的内容,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 有一切自由及权利。③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 资本的内容。(123) 5、成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的原因。新三民 主义是在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的基础 上形成的,它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 本原则是一致的,因此它成为国共合作的政 治基础。(123)
高考历史考点3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三民主义1.历史条件(1)政治上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救国主张,但在社会现实面前不断碰壁。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中国依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2)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理论上孙中山坚持不懈地进行革命实践,并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为三民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又将其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4.实践(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5.意义它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二、新三民主义1.背景(1)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遭失败,决定寻找新的出路。
(2)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3)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的教训,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同孙中山合作。
(4)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内容(1)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网(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3.作用(1)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命的旗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2)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三、毛泽东思想1.形成过程(1)发端时期: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极为关注,先后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专题二十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地主 近代中 阶级 国的思 想解放 资产 潮流 阶级 无产 阶级 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洋务派:
器物( 技术)
早期维新派:商战,君主立宪制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制度 维新派: 倡导民主共和 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激进派: 宣传马克思主义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1905) 1.产生背景 (1)经济: (2)政治: 民族危机的加深及各种救国方案(抵抗派/洋务派/ 维新派)的失败 (3)思想: 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广泛传播 2.提出 (1)1905中国同盟会成立,提出“驱^”纲领 (2)《民报》将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专题二十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1905) (二)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十月革命、五四运动给孙中山新的启示 思想的转变 (3)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2、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 4、核心: 三大政策 3、内容 联俄 (1)民族主义: 明确反帝,民族平等 (2)民权主义: 一切个人和团体自由 联共 (3)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 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扶助农工
专题二十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1905) 1.产生背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1)经济: 民族资B发展及资C力量壮大 (2)政治: 民族危机的加深及各种救国方案(抵抗派/洋务派/ 三民主义 :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维新派 )的失败 (3)思想: 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广泛传播 2.提出 (1)1905中国同盟会成立,提出“驱^”纲领 (2)《民报》将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运动的相继失败. 发展: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三大政策,把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再实践:以北伐战争为标志的国民大革命. 再挫折:蒋汪背叛革命和大革命的失败.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 义。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 过来了。
2、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 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 国人民站起来了。
3、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进步性: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 评价 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 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 权利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革命的 发展。
局限性:
课堂探究:
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 中山等人进行了哪些革命实践?
A、1905年至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
清武装斗争(萍浏醴、黄花岗、武昌起义等)
三 民
2、提出
成立: 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成立 了“同盟会”
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 提出: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
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 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即民族 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B、1912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 国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C、1912年,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了第一
中国近代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中国近代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专题知识梳理一、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的“师夷长技”思想1. 清朝统治危机四伏(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发动鸦片战争,致使中华民族危机加深;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使他们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代表:(1)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①举措:a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b编译《四洲志》等资料;c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②评价: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西方历史和地理知识;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核心思想和目的: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4.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自强求富”的思想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局势。
内忧:太平天国起义。
外患: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
3.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4.实质:在不动摇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5.实践:掀起洋务运动。
6.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7.影响: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总结:近现代东西方的思想解放与科教文艺
专题总结提升八近现代东西方的思想解放与科教文艺(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近现代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二)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一、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过程中走过的三种道路1.第一种道路:走资本主义的路。
(1)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向日本学习,通过改良,建立日本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结果失败。
实践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向美国学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以美国为榜样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2.第二种道路:走俄国人的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传入中国。
之后,中国共产党试图通过学习俄国的城市中心道路来夺取政权。
为此,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结果,第一次工人运动从高潮走向低潮。
192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全部以攻打中心城市为目标,结果都失败了。
事实证明,俄国的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
3.第三种道路:走自己的路。
1927年的文家市决策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在实践基础上,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考题例证1】[2018·湖南长郡中学一模]1930年2月,中共中央在向全党发出的通知中指出:“一切分散红军,逃避敌人进剿,向偏僻地区发展的观念,在现时局势下便成为极端错误的……观念。
”这说明()A.中共迫切需要统一军事领导权B.党内存在严重的逃避主义倾向C.国共两党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D.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二、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比较【考题例证2】 [2018·河南豫南豫北名校联考] 萧功秦指出,极“左”思潮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了绝境,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现成的施工蓝图,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不断进行的政策调整。
中国思想理论成果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的背景:⑴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⑵鸦片战争以来,各种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⑶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⑷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成立。
2、三民主义的提出:⑴1894年11月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词中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⑵1905年在日本成立的同盟会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
⑶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
3、三民主义的内容:4、三民主义的评价:⑴性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⑵积极:①三民主义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描绘了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
②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
③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鼓舞人民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⑶局限: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②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③这些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5、三民主义实践及结果:⑴实践:①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②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③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共和。
⑵结果: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都先后失败。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提出原因:⑴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①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②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1914年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
61必修3 第十四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先进思想与理论成果 第3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多种史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认 知
(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 深
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化
(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
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
二、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 内忧外患 的形势
代表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主张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 封建纲常伦理 作为国家安身立命 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师夷长技以自强”
实践
(1)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 迈出了中国 近代化 历程的第一步。 (2)清末新政初期也以“中体西用”为主旨
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 资本主义 的产生。 (2)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 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 君主立宪 制度。 (4)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 (1)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 工业的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自身反思: 洋务运动破产的反思。
必修3
第十四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先进思想与理论成果
单元概览
近代百年中,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救 亡图存,不断探索独立、富强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不断探 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学习什么?
1、学习孙中山先生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的精神。
2、学习孙中山先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孙中山先生,为民族革命鞠躬尽瘁的 精神。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时间 著作 理论
作用
认识
萌芽
形成
成熟
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0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
小
平 逐步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 理 论
“什么是社会 主义和怎样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南巡讲话
设社会主义”
发
形成体系 中共十四大
理论
展
中共十五大(形成概念)
三个代表:背景、内容、意义
“建设怎样的党和怎 样建设党”的理论
四大理论成果的作用
1、三民主义:指导了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的君 主专制制度。
2、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
3、邓小平理论:指导了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建 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取得了重 大成就。
4、三个代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石,是 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探索民族发展之路的模 式
• 孙中山:走欧美式的道路
• 毛泽东:从走俄国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
•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道路
• 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是 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新旧三民主义
民族主 民权主 民生主 作用
义
义
义
三民主 义
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 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 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第33讲
•
•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探究点三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 (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 高 考 命 题 研 析
1879年 1880年 1890年
返回目录
第33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高 考 命 题 研 析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 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 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 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 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 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 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 原因。
•
(2)新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经济基础
。 • 考 点• (3)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科学和 互• (4)新内容: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达尔文进化论,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 动 (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 探• 究 。
返回目录
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说过“中国遗其体而
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上是
历史复习提纲之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历史复习提纲之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1)传入: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4)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5)三个代表。
(6)科学发展观。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知识点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时期:20世纪初)(1)背景: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与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②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救国方案,大多数是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改良救国,但均遭失败。
③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
④孙中山代表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2)内容: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提出。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开展民族革命,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开展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开展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实现家给人足。
(3)意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4)实践: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概念阐述】1.三民主义孙中山所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在同盟会的政纲中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19世纪20年代,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反映了新的历史特点,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并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
三民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2.毛泽东思想是指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3.邓小平理论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它主要体现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的各种讲话、报告,与会议决议之中。
中国共产党将该理论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2年为基本理论命题提出的阶段;1982—1987年为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时期;1987—1992年为理论走向成熟,确立体系的时期;1992—1997年为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时期。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涉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问题等诸多方面。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4)、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意义: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高度
二、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进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课标要求
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作用。 ②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 ③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④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内涵和历史地位。
知识结构
背景
1、“文革”结束,中国人民急切期待中国迅速发展 2、“左”倾错误束缚一些人的头脑,国家前进艰难 酝酿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意义:(1)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体现 (2)它为中共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4、新高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实践: (1)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1956)
(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活动(1956年后) 理论:
⑴、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⑵、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次历史巨变
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成立
三位伟人
孙中山
三个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新中国成立和社 会主义制度建立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标要求
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及基本内容. 认识新、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专题知识梳理一、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的“师夷长技”思想1. 清朝统治危机四伏(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发动鸦片战争,致使中华民族危机加深;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使他们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代表:(1)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①举措:a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b编译《四洲志》等资料;c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②评价: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西方历史和地理知识;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核心思想和目的: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4.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自强求富”的思想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局势。
内忧:太平天国起义。
外患: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
3.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4.实质:在不动摇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5.实践:掀起洋务运动。
6.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7.影响: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译著《天演论》,借用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阐明中国实行变法维新的必要性。
)3. 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4. 实践: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时务学堂等,创办维新报刊,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开展。
5.概况: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变法开始;9月21日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历史结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提出的背景社会现实: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维新变法失败;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个人因素: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2.提出及内容1905年,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前提);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核心);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3.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这也就决定了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4、三民主义的实践:指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同年2月12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五、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民主科学”思想1.背景:民国初年,列强加紧侵华,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2.主要思想主张(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后期(1917年后):宣传马克思主义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性质: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5.影响: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
六、毛泽东思想1.形成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其思想理论渊源;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其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是其实践基础。
2.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形成和发展①初步形成: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②成熟完善(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中国革命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
标志: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1949年春,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毛泽东指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提出工作的中心、方针、基本政策以及总任务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等4.历史地位:①指导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成就;②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③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七、邓小平理论1.历史背景建国以来若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2.形成发展过程①提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和现代化建设的重新启动。
1982年,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②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中共十三大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③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作出科学的概括,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进一步丰富邓小平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正式确立: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主要内容(1)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①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②建设道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③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⑤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⑥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他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推动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
(3)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扩大对外开放。
(4)科技教育: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教育“三个面向”。
4.历史地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专题疑难辨析:一.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理论的发展特点1.具有强烈的爱国性近现代政治思想理论是在外敌入侵,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产生的,带有挽救民族危亡的特性,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性。
2.具有强烈的反侵略性近现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联、启蒙和救亡相联,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3.阶层的广泛性列强的入侵,引起中国社会经济、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无产阶级等提出了各自改造社会的方案主张,且几乎都进行了实践。
体现出各个阶层参与的广泛性。
4.具有层次性近现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由初期模仿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后来逐渐领悟到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等。
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用陈独秀的话说,就是“先从器物上感觉出,再从制度上感觉出,再从制度上感觉出,再从文化上感觉出”。
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5.具有继承性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如地主阶级洋务派就是继承了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但又有一定的变化。
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而维新派也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的比较相同点:①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②都为了实现富国强兵。
不同点:①阶级立场不同(根本),洋务派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维新派代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