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课PPT课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课PPT课件

讲解疾病知识, 减少恐惧和焦虑
鼓励患者积极配 合治疗,树立信 心
与家属沟通,共 同关心患者心理 健康
护理注意事项
避免外伤和碰撞,以防出血不止。
避免使用抗凝药物,以防加重出血。 注意饮食调理,多吃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的食物,以提高血小板的 数量和质量。 定期检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血小板减少06性紫癜的饮
患者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K的食物,如菠菜、柑橘、猕猴桃 等,以促进血小板生成和功能正常。
宜食食物
花生衣:补血、 止血、提高血小 板数量
大枣:益气养血, 增加血小板数量
猪肝:富含铁元 素和维生素K, 有助于提高血小 板数量和质量
菠菜:富含铁元 素和维生素C, 有助于促进血液 凝固和增加血小 板数量
心理支持: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
康复护理
定期监测:定期检查血小板计 数,评估病情状况
饮食调理:合理搭配营养,避 免刺激性食物
预防出血:避免外伤和过度用 力,预防出血不止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 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 化,提供心理支 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 课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Part Three
Part Four
Part Five
Part Six
01
汇报人员:XX医院-XX
血小板减少02性紫癜的概

定义和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特征为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皮肤、粘膜出血。 患者通常会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内脏出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常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成人。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pt课件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pt课件
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计数逐渐上升,稳定在正常范围。
总结
本例患者发病年龄较轻,临床表现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病例二:特殊临床表现及处理
患者女性,58岁,因月经过多、乏力就诊。…
血小板计数为30×10^9/L,诊断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特殊临床表现
患者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
病态造血,原始细胞增多,肝、脾、淋巴结肿大。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酸溶血试验阳性,无肝脾肿大。
03 治疗与用药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能够快速提 升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风险。
TPO受体激动剂
如艾曲波帕、特立帕肽等,能够刺激血小板 生成,提高血小板计数。
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的患者,如环孢 素、长春新碱等。
处理
除糖皮质激素外,给予输血、补充白蛋白等支持治疗,患者症状逐渐 缓解。
总结
本例患者特殊临床表现明显,需要综合治疗,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病例三:复发及预防措施
患者男性,42岁,因皮肤瘀斑、牙龈出血就…
血小板计数为60×10^9/L,诊断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复发。
预防措施
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定期复查血小板计数。
抗CD20单克隆抗体
如利妥昔单抗,通过抑制B淋巴细胞减少抗 血小板抗体产生,改善血小板减少。
免疫治疗
脾切除
对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不 耐受的患者,脾切除可有效提升血小 板计数,减少出血风险。
免疫调节剂
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CD20单克隆 抗体等,调节免疫功能,减少自身抗 体产生。
其他治疗方式
低于正常值(100×10^9/L)。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PPT演示课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PPT演示课件

质量。
挑战和机遇并存
面临的挑战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和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试验、基 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等。
存在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和研究将迎来更多机遇。例如,利用大数据和 人工智能技术对疾病进行更精准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开发针对特定人群的个性化治疗药物等。
分型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TPP可分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栓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多种类型。其中,ITP是 最常见的类型,TTP则是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综合判断。通常包括皮肤 黏膜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 胞发育成熟障碍等。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最新研究成果介绍
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
针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新型治疗药物,如促血小板生成 素受体激动剂、免疫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 人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修复了患者体内缺陷基因,恢复了血小板正常功能。
转化医学的推动
转化医学的兴起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 践的紧密结合,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THANKS
感谢观看
家属参与和沟通技巧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帮助患者度过难 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
四、高剂量静滴免疫球蛋白
适应症:儿童ITP或难治慢性ITP;输入抗D血清后Rh(D)抗原阳性ITP。
01
注意:可引起轻度溶血;对Rh(D)阴性无效;血小板上升缓慢;不适用于脾切除后患者。
02
五、抗D血清输入
弱化的雄性激素。
剂量:10-15mg/kg.d(0.6-0.8g/d)分次口服
机制:抑制巨噬细胞FC受体的表达,降低血小板抗体产生。
第一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1
可称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ATP)或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2
主要由于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生存期缩短,故破坏增多致血小板减少。
3
女性多于男性;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血小板抗体
ITP发病机理与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有关。
4.抗血小板抗体测定: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1-3天,正常8-10天)
5.其他检查:
01
02
诊断和鉴别诊断
全国统一诊断标准: 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数减少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以下五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 泼尼松治疗有效;切脾治疗有效;PAIgG增多;PAc3增多;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脾亢
01
SLE
02
HIV感染
03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
04
恶性血液病
05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登革热等)
06
妊娠期及妊高征血小板减少
07
老年血小板减少,注意排除MDS
08
鉴别
治疗
综合治疗: 考虑年龄,出血情况,血小板减少程度 紧急处理包括: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输注浓缩血小板 非常紧急时可考虑 紧急脾切除术

内科学课件之——ITP1

内科学课件之——ITP1
>80%ITP患者PAIg及PAC3阳性 主要抗体为IgG,亦可为IgM 偶有两种以上抗体同时存在 >90%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少数可发现溶血证据(Evans 综合征) 可有程度不等的贫血
12
血小板生存时间 ----90%以上明显缩短 其他 -----程度不等的贫血,少数伴自身免疫性 溶血(Evans综合征)
正常或明显增多 产板的巨核减少 数月至数年 少,常反复发作
24
25
50- 100mg/d 持续半年以上
18
五、其它治疗:
达那唑300-600mg/d 口服,2-3个月一疗程,与糖皮质激素协同
19
七 急症处理:
适用于: ①血小板:<20×109/L 者 ②出血严重广泛者 ③疑有或已经发生颅内出血者 ④近期将实施手术或分娩者 血小板悬液输注 静脉丙种球蛋白:0.4g/kg ,ivgtt,4-5日一疗程
PRODUCTION
CIRCULATING PLATELETS
70%
DESTRUCTION or REMOVAL
SPLEEN
30%
5
病因
一、感染
二、免疫因素 三、脾的作用 四、其他 遗传因素、雌激素作用。
6
临床表现
急性型:
儿童占50%以上 80%发病前1-2周有上感史,尤其是病毒感染 起病急,部分可有寒战、发热 全身皮肤瘀点、紫癜、瘀斑,可有血疱及血肿, 口鼻出血。血小板<20×109/L时,可有内脏出 血,甚至颅内出血,出血量大可出现程度不等 的贫血、血压下降甚至失血性休克。
7
慢性型:
40岁以下女性多见,无前驱症状,起病隐匿
出血较轻局限,反复发生,皮肤粘膜出血, 严重内脏出血少见 可因感染而骤然加重 长期慢性失血可致贫血,病程超过半年者, 可有轻度脾肿大

血小板减少症 PPT

血小板减少症 PPT
血小板减少症的 诊断与治疗问题的讨论
血小板减少
正常值 原 因
100-300×109/L 生成障碍 破坏过多 消耗增多 分布异常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关于ITP
概述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 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静脉大剂量丙种球白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击 疗法及紧急血小板注
原发免疫性 PLT<10x109/L 血小板减少症 存在严重出血(风险)
PLT≥30x109/L 无活动性出血
随访观察
PLT<30x109/L 或有明显出血
地塞米松40mg,qdX4d,有效 者2~4周重复,共4~6个疗程
标准剂量泼尼松1mg/(kg.d) 至少3w后逐步减量
血小板自身抗体检测:
PAIgG特异性差已不用,GP(糖蛋白) 特异性方法(MAIPA)检测自身抗体特异 性强,但敏感性稍低,阴性结果不能完全 排除ITP。
ITP治疗目的和原则
治疗目的:使血小板提高到安全水平,大 于30X109/L,无出血表现不从 事增加 出血的危险工作不需 治疗。避免过度治疗。
继发性ITP:是指原因明确的各种免疫介导的 血小板减少症。在诊断时,应在括号内说明 原因,比如:继发性ITP(药物诱导的)、继 发性ITP(狼疮相关性)、继发性ITP(HIV相 关性) 。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如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处方6 达那唑 300~600mg/d 分3次口服 2~3 个月

血小板减少ppt课件

血小板减少ppt课件
• (1)药物相关抗体:药物作为半抗原与血浆蛋白 或血小板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产生相应抗体。 有奎宁,奎尼丁,铋剂,金盐,洋地黄苷,异烟 肼,甲基多巴,肝素,镇静,安眠,抗惊厥药物。
• (2)某些免疫反应异常疾病:风湿性疾病如SLE, 结节性多动脉炎,慢淋,淋巴瘤,骨髓瘤等。
完整版课件
13
• (3)感染相关血小板减少:常见病毒及细菌感染, 如HP,流感,麻疹,水痘,出血热,肝炎,艾滋 病等。
• (2)骨髓浸润性疾病:骨髓转移癌,白血病,骨 髓瘤,骨髓纤维化。
• (3)造血干细胞病变:再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 蛋白尿,范可尼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完整版课件
10
• (4)感染性疾病:风疹,麻疹,腮腺炎,登革热, 艾滋病及某些病原菌引起的败血症。
• (5)血小板生成调控紊乱:少见,血小板生成素 缺乏,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
• 出血倾向严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外伤,避 免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本病治疗的目的 是控制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但不强调 将血小板计数提高至正常,以确保患者不应出血 发生危险,又不因过度治疗而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完整版课件
17
• ITP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剂量 丙种球蛋白,抗Rh(D)免疫球蛋白。
1.皮肤出血:出血点、紫癜、淤斑。
2.牙龈出血:牙龈出血在正常人及牙科疾病中常见, 因此,反复牙龈出血或出血后止血困难常提示血小 板减少等出血性疾病。
完整版课件
5
3.鼻衄:正常人亦可偶尔发生鼻衄,但鼻衄合并其 他出血症状时常提示出血性疾病。
4.关节出血、肌肉及深部组织血肿:单纯血小板减 少引发关节、肌肉出血少见。
完整版课件
18
• 继发性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出血严重时肾上腺 糖皮质激素可改善症状,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悬液。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皮质激素大多有效,部分患者 可行血浆置换治疗,药物性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 服可疑药物,出血可自动好转,大多在7-10天恢 复正常,感染性血小板减少应积极抗感染治疗, 一般感染控制后2-6周恢复正常,感染引起骨髓抑 制者病程迁延较长,对脾功能亢进者,可做脾切 除。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

CASE2
2004年国庆节,34岁女性, XY医院诊断ITP, 激素治疗无 效,出现精神症状,拟诊“精神病”。体查:神智欠清,躁动;皮 肤散在出血点,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其她(-)。
BR WBC13、6×109/L, HB 93g/L, PLT 8×109/L TBIL 46、5umol/L BUN 7、6mmol/L 头部CT 正常 ;骨髓红系↑ ,巨核↑
• 病因诊断
• 药物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恶性肿瘤 • 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HIV。
由于治疗中会涉及到大量得供者,因此推荐对 每个患者进行乙肝、丙肝与HIV得血清学检测。
治疗
• 多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既往早期死亡率高
(95%~100%)。血浆疗法后病死率为10%~20%。
• 1 血浆置换 (PE) 为首选与主要治疗
• 抗CD20单抗;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未见有效报道;脾切除术:疗效
不确切。
• 另外个案报道认为,输血小板后病情会突然恶化,
但当出现大面积出血时不应限制输血小板。
复发得问题
• 80%以上缓解。随访TTP患者10年以上,36%得患者复发。 • 所有得患者应警惕复发得可能性,一旦出现复发得症状应及
④肾脏损害 (67%)
蛋白尿 血尿 肾功能不全
⑤发热 (24%) 低中度
二 ADAMTS13活性测定
• 大部分获得性尤其就是原发性TTP ADAMTS13活性减低。
• TTP对ADAMTS13检测敏感, 有学者认为ADAMTS13活
性下降就是TTP特征性标志,亦有人认为ADAMTS13活性 降低对TTP并无特异性(硬化病、尿毒症、急性感染、弥 漫性血管内凝血、恶性肿瘤)。
微血管 病溶血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ppt课件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ppt课件

·
12
七 鉴别诊断
如果对于一个新疑诊的儿童ITP,即使是典型 病例血细胞计数和血片也应该反复重复。以排 除一些严重的骨髓异常或是血液学异常,直到 明确诊断或是血小板计数恢复发生。
儿童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有时候会误诊为ITP。 如果发病在很小年龄,有阳性家族史或是一些 典型表现必须疑诊遗传性血小板减少。
·
3
一 定义与分期
分期 新诊断的ITP(诊断3月内);
持续性ITP(3~12月内);
慢性ITP(持续12个月以上);
·
4
二 流行病学
儿童ITP的发病率约为4.6/10万/年,成人ITP 发病率为3.8/10万/年(美国)。目前流行病 学数据显示除了(30-60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 性)其余年龄阶段男女性别发病率相似。
·
18
八治疗(一线药物)
泼尼松; 1-2mg/kg/d对于儿童就有治疗反应。大
剂量4mg/kg/d连用3-4天被证明可以在72 小时内提高72-88%患儿的血小板水平到 50×109/L以上。
大多数轻微症状或中度症状的儿童可以进行门 诊治疗,进行1周1次的或更频繁的门诊随访。
·
16
八 治疗(治疗药物)
一线治疗药物
anti-D免疫球蛋白
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 甲泼尼龙 泼 尼松)
IVIg
·
17
八治疗(一线药物)
静脉输入anti-D免疫球蛋白: 对于RH(D)阳性的儿童短期静脉输入 anti-D免疫球蛋白,可以导致短期的血小 板计数上升。 并且一般耐受性好,目前 在欧美国家已经是一线治疗方法。
·
14
八 治疗
ITP按照出血严重程度分类对指导治疗很有帮助
临床出血程度

ITP的规范化诊治ppt课件

ITP的规范化诊治ppt课件
Br J Haematol. 2003,120(4):574-96
重命名
ITP
---命名更新
“ITP”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mmune(免疫性)”--强调由免疫介导而发病
避免使用
“idiopathic(特发性)” “purpura(紫癜)” --(许多患者仅有血小板减少,并无出血体征) [ITP--Immune/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病历分享
治疗后PLT动态变化趋势
PLT计数 (X109/L)
80
70
60
plt计数
50
40
30
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
0
时间(d)
0 1 2 4 5 6 8 10 12 14 18 21 25 28
请您做出ITP治疗后疗效评估 疗效判断标准
1. 完全反应(CR) 2. 有效(R) 3. 无效(NR)
问题三
--病历分享
请您给出维持治疗方案
1 强的松 60mg QD × 4周 血小板计数稳定后
2 强的松 每1-2周减5mg,至5--10mg/d 维持3-6(张经验:至10--15)
问题四
--病历分享
ITP复发后诊治
1. 患者妊娠9W+ 2. 血小板计数下降,Plt 5-13×109/l(3次) 3. 如何终止妊娠
ITP的诊断依据
ITP诊断
Provan D, et al. blood,2010 115: 168-186
病史
--ITP鉴别诊断的重要部分
Br J Haematol. 2003; 120(4):574-596.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有效。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
统的吞噬作用,从而使抗体被覆的血小板的寿
命延长;改善毛细血管的渗透脆性,改善出血。
常用强地松,剂量;急性型时为防止颅内出血,
需用剂量较大,2~3mg/kg/d,至血小板达安全 水平为止。慢性型0.5~1mg/kg/d,一般需2~3 周始能显效,然后逐步减少剂量,5~10mg每 日或/隔日口服,维持期4~6个月。出血较重 者静脉滴注氢化可地松或地塞米松疗效好。肝
噬细胞的微管球蛋白结合,抑制它们的吞噬作 用和C3受体功能。)
-
18
• 硫唑嘌呤 100-200mg/d,口服,3-6周为 一疗程,随后以25-50mg/d维持8-12周。 本药不良反应较小,相对安全。
• 环孢素 主要用于难治性ITP的治疗。 250-500mg/d,口服,3-6周为一疗程,维 持量50-100mg/d,可持续半年以上。
-
8
表 急性型和慢性型ITP的临床特征
特征
急性型
发病高峰龄
2—4岁
性别
无差异
感染史
通常有
起病
急骤(大多<1周)
口腔血疱
严重病例有
血小板记数
常<20*109/L
与形态
形态正常
嗜酸性粒及淋
常见
巴细胞升高
病程
4-6周,罕见更长
自发缓解
83%
最终完全恢复
89%
-
慢性型 15—40岁 女∶男=3-4∶1
无 缓慢(大多>2个月)
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 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 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 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 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 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 生命。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精品医学课件)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精品医学课件)

Age (years)
Cohen YC, et al. Arch Intern Med 2000; 160:1630–1638.
慢性ITP患者生活质量低于癌症患者
健康人 普通人 癌症 高血压 关节炎 慢性ITP 糖尿病 慢性心衰
截肢或瘫痪病人
与ITP患者比较: 高血压(P<0.0001) 关节炎(P=0.0014) 癌症(P= 0.0003) 糖尿病(P = 0.52)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
病例分析
• 青年女性,无明显诱因反复全身多处皮肤 瘀点瘀斑,月经量增多7年。多次查 PLT<40x109/L。自身抗体检查阴性。骨髓 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全片见巨核细胞 620个,产板巨占8%,产板量少,血小板 偶见。6天前行剖宫产术,术后24小时出 血949ml,术后血小板维持在11-25x109/L, 1天前出现血尿转入血液科。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DOI 10.1002/ajh 2008
• ITP病因与发病机制 • ITP概述 • ITP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 ITP治疗策略 • 小结
人卫第7版
What’s ITP?
What’s new ?
Drew Provan, et al. 2010 Blood
Incidence: ~ 3 new cases x 100,000 person-years Prevalence: ~20 cases x 100,000 person-years
Mean annual incidence (per 100,000 person-years)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 血液科 李 洁
定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目前叫原发性 血小板减少症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一组免 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 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 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出 现等为特征。


(四) 其它免疫抑制剂
一般用于难治性ITP
主要药物
1. VCR
1~2mg iv 1次
/w, 4~6周一 疗程。
2. 硫唑嘌呤 100-200mg /d, 口服,3-6周一疗程,维持8-12周。


主要药物 3. CTX 50~100mg /d ,口 服, 每3~6周一次,有效后减量,维 持4-6周;不宜久用(对生殖影响,致 癌) 4. 环孢素 200-500mg /d , 口服,3-6周一疗程,维持量 50~100mg /d ,半年以上。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如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发病率
是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5~10/10万人口;
多见于慢性型; 40岁以下女性多见,女:男为4: 1; 临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鉴别诊断
(二) 系统性红斑狼疮 常有肾脏和关节、皮损等,可
找到狼疮细胞、抗Sm抗体阳性。
鉴别诊断
(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至少两系 呈病态造血。 (四)其他 再障、急性白血病、DIC、过敏 性紫癜等鉴别。

原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表现简述

原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表现简述

原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①急性型典型病例见于3~7岁的婴幼儿,紫癜出现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起病急骤,常伴发热、皮肤紫癜、黏膜出血和内脏(胃肠道、泌尿道)出血等,少数病例可发生颅内出血。

病程呈自限性,多数病例在半年内自愈。

②慢性型多数见于青壮年,以女性为多见。

常无诱发因素,起病缓慢,出血以皮肤、黏膜和经量过多为主,脾不肿大或稍肿大,病程长至1~数年,且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实验室检查:多次血小板计数明显减低;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或正常,急性型患者以幼稚型增多为主,慢性型患者以颗粒型增多为主,但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MPV常增大,BT延长、血小板寿命缩短;血小板抗体检查,90%的患者PAIg和(或)PA-C3增高。

血液病理学-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液病理学-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五、淋巴瘤侵犯骨髓的病理观察方法
1.骨髓增生程度
2.淋巴瘤侵犯骨髓的方式
A.间质型:同一类型的瘤细胞分散在正常粒、红、巨核系细胞 之间,可有丛状或簇状或小的幼稚淋巴细胞浸润灶;
B.结节型:同一类型的瘤细胞形成大的结节,可单个或多个结 节,常见于骨小梁旁(意义大),亦可在骨小梁之间;
C.混合型:同一类型的瘤细胞既呈结节型又有间质型分布; D.弥漫型或塞实型:同一类型的瘤细胞呈实性增生,其中正常造血
淋巴瘤局部浸润与反应性淋巴增生结节的鉴别要点
特点
恶性淋巴瘤
良性淋巴结节
切片中浸润的数量 ≥1个,无生发中心
≤3个,有生发中心
结节分布 细胞成分
小梁旁(CLL除外),皮质下 脂肪 组织中局灶结节伴列兵样浸润
单一幼稚细胞
小梁之间(中央)血管旁、骨 髓腔深部边界清楚
各种成熟细胞混杂
网状纤维
中、重度(CLL除外)
• 不属于血液病; • 累及造血系统常引起类似血液病的临床表现:贫血、
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 • 转移的瘤细胞可导致血细胞生成不良,出现粒、红
系细胞巨幼样变等病态造血,发生继发性的MDS; • 可有髓外造血、纤维组织增生、肝脾肿大等表现; • 最常见的是癌,而非肉瘤; • 成人以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骨髓转移多见,儿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一、定义
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无引 发血小板减少的基础疾病、 药物接触、遗传因 素及白细胞系、红细胞异常等骨髓增生受抑而 出现的血小板减少。
二、发病机制
1.抗血小板的自身抗体→血小板破坏过多; 2.血小板生存期缩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慢性型患者中约半数可测出血清中有抗血小 板抗体,该抗体分别属于免疫球蛋白G、M、 A亦、可C结3、合C免4等疫,球而蛋以白I,gG称最血多小见板。表血面小相板关表免面疫 球蛋白(PAIg),一般认为PAIgG可能是真正 的抗血小板抗体,通过其IgG分子上Fab片段与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结合,然后通过其FC片段与 巨噬细胞受体结合,致血小板被吞噬和破坏。 若血小板表面结合的IgG量多时,则可形成IgG 双体,并激活补体,巨噬细胞上的FC和C3b受 体起协同作用,血小板更易被破坏。PAIgG量 与病情呈正相关。血小板和巨核细胞二者有共 同抗原性,巨核细胞亦可直接受破坏。ITP患 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相关抗原,可能为血小 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
急性型须与某些严重之细菌感染,尤 其是脑膜炎球菌感染;急性白血病,药 物过敏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鉴别。免 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尚可见于红斑狼疮、 结核病、结节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慢 性甲状腺炎及自身免疫性贫血(Evans综 合征)。
13
治疗
14
一般治疗
急性型及重症者应住院治疗,限制活动,加强护理,
避免外伤。禁用阿斯匹林等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影响血小板聚集的药
4
• 细胞免疫 在发病机制中具体作用尚不清楚。 TS的功能缺陷可能在本病中起一定作用。
• 脾脏因素 通过体内闪烁扫描技术,以放射性 同位素标记之抗体作用于血小板,发现约59% 的结合抗体和血小板在脾内破坏;约14%在肝 内破坏,以破坏结合抗体量多的血小板为主, 故后者多见于重症病例。此外,脾脏也是自身 抗体合成的主要部位。
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 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 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 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 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 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7
二、慢性型
性的3占~4IT倍P的。8起0病%隐,袭多。为患20者~5可0有岁持,续女性性出为血男 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 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 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可 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 血肿。颅内出血较少见,但在急性发作时仍可 发生。脾脏在深吸气时偶可触及。
11
诊断及鉴别诊断
国内诊断标准(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 板减少;(2)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正常增多,有成 熟障碍;(4)具备以下5点中任何一点: ①强地松治疗有效;②脾功除有效;③ PAIg增高;④PAC3增高;⑤血小板寿命 缩短;(5)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12
鉴别诊断
2
病因及发病机理
急性型多发生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 愈之后,提示血小板减少与对原发感染的免疫 反应间有关,可能感染后,在体内形成抗原- 抗体复合物,通过其抗体分子上的FC片段与血 小板上FC受体相结合。附有免疫复合物的血小 板易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被破坏,而导致 血小板减少。这一现象在体外已得到证实,故 可认为是一种免疫复合体病。另一种理论认为, 感染因素改变了血小板膜的结构,使其具有抗 原性,致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自身免疫性 疾病)。或者抗病毒抗体对血小板膜抗原有交 差免疫反应。这些假说尚待证实。
无 缓慢(大多>2个
通常无 (30-
可有异形及巨大血
少见
数月到数年 2%
9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急性型血小板明显减少,多在 20×109/L以下。出血严重时可伴贫血,白细 胞可增高。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者, 血小板多在30~80×109/L,常见巨大畸型的 血小板。 二、骨髓象 急性型 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 多为幼稚型,细胞边缘光滑,无突起、胞浆少、 颗粒大。慢性型,巨核细胞一般明显增多,颗 粒型巨核细胞增多,但胞浆中颗粒较少,嗜碱 性较强。
10
三、免疫学检查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直接结合 试验,如核素标记、荧光标记或酶联抗血清的 PAIg检测法。国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ITP患者PAIgG,PAIgM和PA-C3阳性率分别 为94%、35%、39%。其增高程度与血小板 计数负相关。急性型时PAIgM多见。巨核表面 细胞亦可查出抗血小板自身抗体。 四、其他 出血时间延长,束臂试验阳性,血 块收缩不佳,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减弱, 51Cr或111In标记血小板测定,其寿命缩短。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血液科
范丽霞
1
概述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或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 血性疾病。特点是患者的血清或血小板表面常存在抗 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寿命缩短,引起紫 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临床上 根据发病机制、诱发因素、病情和病程可分为急性及 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著不同。
• 雌激素的作用 雌激素对血小板生成有抑制作 用,并能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对结合抗体血小板 的吞噬作用。
5
临床表现
一、急性型 二、慢性型
6
一、急性型
多为10岁以下儿童,两性无差异。多在冬、 春季节发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 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 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 成人急性型少见,常与药物有关,病情比小儿 严重。起病急骤,可有发热。
物,以免加重出血。止血药物对症处理也很重要,如
①止血敏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收缩、缩短
出血时间,还可加强血小板粘附功能,加速血块收缩。
每75次0m25g0加~55%00葡m萄g,糖肌溶肉液或或静生脉理滴盐注水,,每2~次3次25/0~日。 ②安络血,可稳定血管及其周围组织中的酸性粘多糖,
8
表 急性型和慢性型ITP的临床特征
特征 发病高峰龄 4∶性1别 感染史 月起)病 口腔血疱 80血)*小10板9/记L 数 小板与形态 嗜酸性粒及淋 巴细胞升高 病程 自发缓解
急性型 2—4岁
无差异
通常有 急骤(大多<1周)
严重病例有 常<20*109/L
形态正常
常见
4-6周,罕见更长 83%
慢性型 15—40岁 女∶男=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