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形式与内容
第二章形式与形态

形态原理及表现
第二章形式与形态
第二章 形式与形态
第一节 形 式
一、对形式的认识
形式是与原料、实质、内容相对立的概念,它是内容的载体,是 可感知的知觉要素在一定目的控制之下的化合。设计离不开形式,对 形式及其要素的研究是造型基础课的重要使命。具备正确的形式观以 及为实现设计功能所需要的丰富多样的形式表现力,对设计师极为重 要。
(五)艺术形式——借助于某种艺术的造型表现手段体系,来表现艺 术内容而形成的艺术作品的内部组织、结构。
这里将“内部组织结构”表述为通过“造型表现手段”在表现内容时形成 的“体系”。由于当时的艺术理论主导观念,反对将形式看作是具有相 对独立性的要素,因而往往回避对形式构成要素的研究。
二、形式在设计中的意义 (一)作品赏析 在导论中我们曾以一些设计作品为例分析过“何谓设计”,其中在每 件作品分析中,也曾涉及到形式的问题。为了对形式有进一步认识, 我们将采用对比的方法在下列作品中看形式在设计中的表现及在实现 设计目的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章形式与形态
图2-1 彩陶旋涡纹瓶
彩陶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图2—1 上的这件陶瓶外形十分饱满,在瓶高的1 /2处有一对系绳用的小圆耳,瓶口处也 有一对小圆耳。前者便于汲水,后者可 以满足提或悬挂的需要。从装饰部位看, 可能在不太高的位置上悬挂,或摆在地 下。表面纹饰以肩部(最饱满处)圆点为核 心发展出多层次圆环形及圆弧线,与多 层次圆形构成无限流动旋转的强烈效果。 再加上波状线,使这件陶瓶看起来更加 饱满,洋溢出勃勃生机,令人感到清新、 率直、健康和愉悦。这不正是处在美好 的人类童年时代人对运动、生命所展现 出的欢愉本能的礼赞吗?我们有理由认为, 上述汲水、悬挂或摆放功能的实现与其 外在形式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或者也可 以说,其使用方式、使用场合及使用目 的决定其外在结构、外形及装饰部位的 特定面貌,其装饰纹样又与外形、结构 及经常看到的部位有着图2—1 彩陶旋涡 纹瓶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不仅保障了实 用功能,同时又洋溢出令人振奋的生命 的魅力。
第二章 曲面论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故这个公式的几何意义为:R为Rn在(C)的密切
平面上的投影,由于它们的端点为曲率中心C和法 曲率中心C0,因此几何意义可叙述成: 梅尼埃定理:曲面曲线(C)在给定点P的曲率中心C就是与曲 线(C) 具有共同切线的法截线(C0)上同一个点P的曲率中 心C0在曲线(C)的密切平面上的投影。 四、一个例,球面。
由于
r ur v r u v r u 2 2r uv r v2 r u r v vv v r uu uv u
所以
2 2 2 n r ds n ruu du 2n ruv dudv n rvv dv
4)若 L M N 0 ,则称P为曲面的平点,这时杜邦指标线 不存在。 例:平面上的点为平点。 因为平面方程为 r r0 ua vb 它的二阶微商全为零,因此第二类基本量全为零。
3、4 曲面上的渐近方向与共轭方向 一、曲面的渐近方向与渐近线 1、定义:如果P是曲面的双曲点,则它们的杜邦指标线有一对 渐近线,我们把沿渐近线的方向(d)称为曲面在P点的渐近方向。 设L,M,N在P点的值为L0,M0,N0,则由解析几何知,这 两个方向满足方程
ruu n ru nu 0 ruv n ru nv 0 rvu n rv nu 0 rvv n rv nv 0
L ruu n ru nu
M ruv n ru nv rv nu N rvv n rv nv
3.3 杜邦指标线 一、杜邦指标线
为方便,取P点为坐标原点,坐标曲线在P点的切方向为ru , rv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二次回流
④借贷资本最具有拜物教性质。 拜物教的发展: 拜物教 商品拜物教
货币拜物教
借贷资本的运动过程把货币拜物教发展到最高阶段。
四、信用的基本要素
1、信用主体。其信用行为的双方当事人。 2、信用客体。其信用行为的交易对象。 3、信用的内容。即信用双方建立的债权债务关系。 4、时间间隔。即贷款与还款之间的时间间隔。 5、信用载体。即信用工具,是记载信用内容和和 关系的凭证。
(二)借贷资本 1、借贷资本的定义
借贷资本
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而暂时贷放给职 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生息 资本的现代形式。
借贷资本 产生及来源
1、借贷资本产生于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 程中的资本闲臵与资本需求。 2、借贷资本来源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 形成的暂时闲臵的货币资本。 ①固定资本周转中的闲臵 ②流动资本周转中的暂时闲臵 ③剩余价值的暂时闲臵 ④社会各阶层货币收入的暂时闲臵
二、信用的产生
社 会 分 工
产 品 剩 余
私 有 制
贫 富 不 均
借 贷 行 为
信 用 产 生
三、信用的发展
高利贷信用 借贷资本
信用的古老形态
信用的现代形态
主要存在于 前资本主义社会
主要存在于 资本主义社会
(一)高利贷信用
定义
是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 是生息资本的古老型态
特点
1、利息率高 2、非生产性 3、保守性
二、信用对消费的影响
1、调剂消费——调剂家庭余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2、推迟消费——可以推迟购买力,平衡消费品供求。 (供不应求时) 3、刺激消费——扩大社会消费能力,增加消费需求,平 衡商品供求。(供过于求时)
第二章 有关造型艺术的形式语言的表现

五、关于比例 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同时彼此之间包含着匀称
性、一定的对比,是和谐的一形成节奏;
七、关于多样统一 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是对形式美中对称、平衡、整齐、对比、比例、虚
实、宾主、参差、节奏等规律的概括;
第二节 想象的意义 艺术想象决定了艺术创作的能力表现;
第二章 有关造型艺术的形式语言的表现
第一节 形式法则
“形式美”指的客观事物和艺术 形象在形式上的美的表现;,也 指涉及社会生活、自然中各种 形式因素(线条、形体、色彩、 声音等)的有规律的组合。
一、关于和谐和谐是以形、色等诸方 面体现出来的;
(形体采取了曲面化的表现手段呈现出柔
美和谐)《绿椅子中的女人》
二、关于对比是指把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和对象的性质(形状、面积、
色彩、大小、位置、方向、肌理等)
图形与空间构成的关系呈现虚实对比 主题形象元素的“直”与背景形象元素的“曲”呈现出 的对比
三、关于对称
又称对等、均齐,是事物中相同或相似形式因素之间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 的均衡。
四、关于均衡 画面中的图形与色彩在面积大小、轻重、空间上的视觉平衡; 视觉中的匀称
第四节 黑与白的艺术表现
第三节 几何图形的艺术魅力 几何图形的概念来自数学,在造型艺术中却有了新的诠释;
第四节 黑与白的艺术表现
• 单纯的黑色与单纯的白色的一种组合手段; 一、 调和的黑白色调
以白为主的手法 • 以黑为主的手法 • 以灰为主的手法 • 黑白渐变的手法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一)消费信贷的种类
• 消费信贷主要包括住房消费信贷、汽车消费信贷、信 用卡和助学贷款。
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 (1) 商业信用的规模数量有局限。规模小,受企业 生产规模的制约。
• (2)商业信用有较严格的方向性。商品生产的上下游 企业之间可能发生商业信用,而没有商品买卖关系的 企业之间很难发生商业信用。
• (3)信用能力有局限性。互相不了解的企业很难进行 商业信用。
•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商业信用管理调节有局限性。具有自发性和分散 性。往往是随机的,不利于国家计划管理。
• 此后十几年的时间里,国家没有再举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
• 改革开放后,1981年国务院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决定发 行国库券。
四、消费信用:
•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 供的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信用。
• 消费信用有两种类型: • 第一,企业向消费者直接以商品形式提供的消
1.国家信用的特点
• (1)国家信用安全性高,风险小,利率低。国家信 用关系中,国家财政作为政府的代表成为债务人,信 誉度极高,相对于其他信用工具,国家债券的持有者 几乎不承担任何风险,在国外,政府债券有“金边债 券”之称。
• (2)具有财政和信用的双重性。 • (3)利息收入免税。 • (4)用途具有专一性。利用国家信用筹集资金,都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 国家信用经历了“发展--取缔---发展”的过程。
• 建国初期和国民经济恢 复时期。为克服严重的 通货膨胀、恢复国民经 济,我国中央政府在 1950年发行了3.02亿 元的“人民胜利折实公 债”。
第二章推移质运动

Pc3 P (u 0 u 0c u 0c 1 u 0c 1.37 u 0c ) 0.159
一般以少量起动作为判断标准
二、无粘性沙的起动流速公式
1、泥沙的受力分析
⑴、水下W 重 力
球体W : s
D3
6
非球体W: a3s D3 (a3为体积系 ) 数
⑵、拖曳力 F D
表面摩擦力:水流流过
V c 4.6 D 1 / 3 h 1 / 6
冈恰洛夫公式 (采用对数流速分布公式 ):
Vc
1 .07 lg
8.8h D 95
s gD ( m, s制 , D 0 .08 ~ 1 .5 mm )
河海大学公式 (采用对数流速分布公式 ):
Vc
1.28
lg
13 .15 h D 95
gD (天然沙 , m, s制, D 0.5mm )
•代表粒径:如Dm、D50等 •分级计算
2. Vc和τc两种起动 形式的起动条件的 比较
3. 跞石和卵石的起动
4.止动流速、不动流速、扬动流速
1、止动流速VH:泥沙由运动状态到静止状态的流速。
通常采用: VH=KHVC 计算,沙莫夫:KH=0.71,列维:KH=0.83
2、不动流速VB: 泥沙个别起动的水流流速。 通常采用:VB=KBVC 计算,冈恰洛夫:0.71; 沙莫夫:0.834;克诺罗兹:0.90;窦国仁:0.785~0.875
二、沙波的产生和消亡
1、静平床:V<VC,床面平整。 2、沙纹:V>VC,泥沙起动,少量聚集成沙丘,然后移动加长,
彼此连接形成形状及其规则的沙纹。迎水面长而平,背水面 短而陡,尺度较小,一般Δ=0.5~2.0cm,λ=1~15cm,与河道 几何尺度无关。 3、沙垄:V继续增大,Δ增高,λ增长,变成沙垄,已与河道有关。 4、动平床:V达到一定程度,过峰沙不落在漩涡区,而落在波谷 或下个迎水面,结果是床面逐渐平整,但有大量泥沙运动。
第二章 轨道交通的类型与形式

特点
一般设在城市中心穿街走巷运行,具有上下车方便的特 点
通常为单节或2节编组,运送能力较低,为5000~10000 人/h
运行速度较低,通常为15~20km/h,甚至更低
一般采用直流电机驱动 与其他车辆混行,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正点率低,噪 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
新型有轨电车系统
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一些大城市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 地面轨道交通方式上来 世界上已有270多座城市建有新型有轨电车系统 2009年底,上海浦东的新型有轨电车投入运营
1~3万人次 >3万人次/h /h单向 单向 2~6节/列 4~10节/列
(1)概述 车辆在一根轨道上运行的一种轨道交通系统。 旅行速度可达30~35km/h 跨座式
悬挂式
(2)适应范围
占用土地少 运量较大(5000~20000人次/h) 能适应复杂地形要求 建设工期短,造价低 能确保安全 噪声与振动均较低 对日照和城市景观影响较小 最大运量问题尚需进一步论证 我国缺乏研制独轨车辆的相关经验
在日本以“新交通系统”统称AGT
自动导向系统
车辆采用橡胶轮胎在专用轨道上运行的中运量轨道运输 系统,可实现全自动化和无人驾驶。 线路形态:市区为地下隧道,郊外采用高架结构 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既节省人力又节省费用 适用于城市机场专用线或城市中客流相对集中的点对点 运送乘客,必要时,中间可设少量停车站 车辆较地铁和轻轨小,编组2~6节,适用于单向小时1万 人次客运量及以下的情况。
重庆单轨车辆(跨座式)
重庆单轨车辆
日本东京奥运会建设的大客流量独轨交通(1964)
日本千叶都市单轨(悬挂式)
日本北九州小仓线跨座式独轨
悉尼独轨交通
德国中部城市乌伯塔的悬挂式独轨交通
马原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章第二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总观点和总特征。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 联系的定义:事物内部各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的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相互过渡。
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联系中看到区别。
2.联系特点(1)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坚持联系客观性,就是坚持联系观点上的唯物论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使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真正的联系导致唯心主义。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任意联系,是诡辩论。
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之中把握事物(2)普遍性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要素相互联系,体现了事物的内在结构性;无孤立存在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联系通过中介来实现,中介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桥梁和环节。
而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系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联系社会中的人与人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世界的普遍联系,世界物质性统一的内在体现(3)多样性事物多样,那么联系也是多样的。
具体:内部外部、直接间接、本质非本质、必然偶然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结构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与发展趋势,对事物的存在、发展起到不同的作用。
其中,内部、本质、必然的联系,决定事物的基本特性和发展趋势;外部、非本质、偶然的联系可以起到加速、延缓事物发展的作用,有时也有关键的作用。
(4)条件性条件的定义: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起作用的诸多要素的总和。
条件对事物存在、发展的作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起到支持或者制约的作用,有利条件会支持、促进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不利条件会制约、阻碍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通过努力可以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推动事物发展;但是,改变、或者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阻碍事物发展。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参考资料 第二章-语言的本质

第二章语言的本质名词解释:1、任意性:符号虽然是由形式和内容构成的结合体,但形式和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也就是说,作为形式的替代者和作为内容的被替代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换句话说,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是不可论证的。
完全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习惯决定的。
比如中国人的习惯是用“点头”表示“肯定”,用“摇头"表示“否定",而保加利亚则刚好相反,用“点头"表示“否定”,用“摇头"表示“肯定"。
(P61)2、组合关系:组合关系是指在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符号之间所形成的横向关系。
比如:“鸡吃小米”,“鸡”和"吃小米组合构成了主谓关系,而“吃”和“小米”的组合构成了述宾关系,主谓和述宾这样的关系是组合关系在语法层面的表现。
再如:jian、和“ian”是声韵关系,“i”、”a“、“n”是韵头、韵腹、韵尾的关系,这是组合关系在语音层面的体现。
又如:“我喝水”,“我”是施事,“喝”是动作,水”是受事,它们之间构成“施事-动作一受事”的语义结构关系,这是组合关系在语义层面上的体现。
3、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符号之间形成的纵向关系。
比如:在“我读书”、“你唱歌”、“他打球”这三个结构体中“我"、“你”、"他"位置相同,作用相同,可以替换,“我”、“你”、“他"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P69)4、思维:思维是指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他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5、语用学: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研究在特定情,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
复习思考题1、谈谈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共有的特点。
①任意性。
符号虽然是有形式和内容构成的结合体,但形式和内容之间,作为形式的替代者和作为内容的被替代者之间直接没有必然的联系。
建筑概论 第二章

体可以看成是空间的实体限定。建筑空间从外部观察时是作为立体被 感觉的,在建筑上。空间和体往往是无法割裂而共同被感知的,在建筑形 体表现上还必须同时考虑内部空间的造型效果。
建筑的体与空间无法分隔,建筑外部的体实际上是内部空间的合理反映。
5.质感和光影
光洁度很高的不锈钢、铝材等高 科技建筑材料也被使用在建筑之 中。
美国古根海姆博物 馆细部,曲面在建筑中 的使用,表达出自由、 奔放的性格特点。
面的图像之间还可以相互转换,并形成一种图形的关联性。 建筑也可以利用这种关联性,使得建筑构图既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
巴黎圣母院,圆 形和尖券形的大量使 用,使人感到统一而 有变化
4.空间与体
空间是建筑构成的主体。 根据空间的特性,我们暂且将空间 进行如下划分:内部空间、外部空 间和灰空间;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 等。
第一节 形式构成要素
建筑形式构成的因素很多,较为常见的构成元素包括:点、线、 面、空间和体、光影与质感等,这些有形的构成要素可以组合成为多 种多样的建筑物质与空间形态,并展现出不同的表情。
பைடு நூலகம்.点的表情
建筑形式中的点则是一种实际存在的有形元素,并且具有大 与小的特征。 在大尺度的范围内称为点,小尺度内就成为面。至于在什么 情况下是点,什么情况下是面,这是很难区分的,同样大小的点, 由于所处的观察位置不同、参照对比物的不同等原因,点与面之 间也是可以转化的。
在同一个建筑构图中,由于建筑与人的尺度关系不同而会呈现出戏剧性的效果。
3.韵律与序列
韵律原来是用于音乐或者诗歌中表明音调的起伏和节奏感的,表 现在建筑中则是部分与部分之间有规律的重复。韵律有重复、渐增、 抑扬。
建筑中某一形体反 复出现,体现出重复的 韵律。
第二章 信用的本质与形式

9
10
07/01/05
07/02/25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9.5%)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0%)
第六节 信用的性质
一、信用的基本特征
二、信用的分配性质 三、信用表现生产关系
一、信用的基本特征
还本付息是信用的基本特征。是以还本付息为
条件的借贷行为。
与商品交换的区别,是价值单方面的转移;
四、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泛指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 主要是国家政府作为债务人的身份出现。包 括对内负债和对外负债。
国家政府发行公债的主要用途是弥补财政赤 字。
政府公债的发行和还本付息一般是委托中央 银行具体办理。 政府发行公债也有一定的限度。
五、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由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 费的信用。
四、利率的种类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和官定利率
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五、我国利率发展的历史和现实
我国利率发展的历史 现实的利率状况
03年以来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措施
序号
1 2
时 间
03/09/21 04/04/25
内
容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1%(7%)
复利计算法
复利——是指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 又计入本金部分,重新计算利息的方 法。
其计算公式为:
S=P〃(1+R)n
I = P 〃[ ( 1 + R ) n – 1 ]
信用与信用形式

银行本票是由银行签发的,以出票银行本 身为付款人,承诺见票或在票据到期日无 条件向受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票据
银行票据
银行本票
申请人 ① ②
③
收款人或背书人 ④ ⑤
票据交换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签发银行(发票人) ⑦ 银行汇票 ③
⑥
兑付银行 收款人 ④
汇款人
⑥ ① ② ⑤
签发银行
兑付银行
银行汇票属银行票据,是商业汇票的对称,是指由银行签 发的一种汇款凭证,它由汇款人将款项交当地银行,银行 收妥款项后,由银行签发给汇款人,持往异地由指定银行 办理转账结算或向指定银行提取款项的票据
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1)产业资金的运动形式是G—W
A-P-M’-G’ Pm (2)商业资金的运动形式是G—W—G’ (3)信贷资金的运动形式是G—G—W--P--W’ — G’ —G, 它没有单独的运动,总是以产业资金运动和商业 资金运动为基础而运动的,有两重付出和两重回 流。
2.1.3 信 用 的 产 生
银行信用与国家信用的关系 1、联系 (1)银行是国家债券的主要投资者和承销者; (2)中央银行把买卖国债作为调节货币供应量 的主要手段。 2、区别 (1)发行国债筹资比银行吸收社会资金更具主 动性、稳定性; (2)发行国债筹资可以投放到社会性项目,政 策性大于赢利性。
改革以来中国的国家信用规模概况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和信用工具
1.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 2.银行信用(Banker’s Credit) 3.国家信用(Fiscal Credit) 4.消费信用(Consumption Credit) 5.证券信用(Security Credit) 6.国际信用
2造型基础第二章-形式与形态教学内容

(二)形式在设计中的意义 根据上述分析,现将形式在设计中的意义归纳如下: 1.形式可以造成心理效应,产生设计作品的审美意象山。审美意
(五)艺术形式——借助于某种艺术的造型表现手段体系,来表现艺 术内容而形成的艺术作品的内部组织、结构。
这里将“内部组织结构”表述为通过“造型表现手段”在表现内容 时形成的“体系”。由于当时的艺术理论主导观念,反对将形式看作 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要素,因而往往回避对形式构成要素的研究。
二、形式在设计中的意义 (一)作品赏析 在导论中我们曾以一些设计作品为例分析过“何谓设计”,其中在 每件作品分析中,也曾涉及到形式的问题。为了对形式有进一步认识, 我们将采用对比的方法在下列作品中看形式在设计中的表现及在实现 设计目的过程中的作用。
与可口可乐的标志相比,日本健伍 (KENWOOD)公司的标志却表现得十 分理智、精到。正与该 公司的业务— —电子和高质量音响制造业——性质 相一致,体现了“高品质”、“前卫 性”、“精锐感”的设计定位。在视 觉形式上,每个字母的大小、笔划的 粗细,以及形成视觉中心、强化上述 三个定位的倒三角形,使这一以文字 为主的设计转换成鲜明感人的视觉形 象。
19世纪末,在欧洲兴起一种全新的设计 观念和表现方法,史称“新艺术运动”。 在这个运动兴盛时期,所有的设计(建筑、 家具、产品的造型、书籍、招贴、纺织品、 壁纸、橱窗等各领域),几乎全 部以曲线作 为主导形式,体现了这个世纪之交人们告 别旧的时代及陈腐的历史主义设计观念, 面向未来的一种生命的激情。
(德)冈特 ·兰勃
图2-11 招贴设计
与冈特·兰勃一样,兰尼·索曼斯 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当代视觉设计 大师。在图2—12的以“人人平等” 为主题的招贴设计中,兰尼·索曼斯 运用正负形转换的构成形式,再以 具有象征意味的镣铐与不同肤色的 两只手以及两手间人的形象深刻地 阐释了人类平等的意义和争取平等 的途径。冈特·兰勃的作品从形式上 看令人感到深刻、凝重,而兰尼·索 曼斯的形式语言却使人感到轻松和 流畅。
第2章 信用的本质与形式

上早已将其作为收益的表现。
二、利息率 (一)利息率及其决定因素:
1、概念:利率,利息率interest rate的
简称,指在一定时期内(如1年、1月)所 获得利息额和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即 利息与本金之比。
2. 基本形式——年率% 、月率%、日率%。
3. 中国的“厘”: 年率1厘,1%;月率1厘,1 ‰ ;日拆1厘,
能资本家。 ▪ 3、银行信用所提供的货币贷款,一般用于生产和商业
流通。 ▪ 特征: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信用对象是货币资本。 ▪ 优越性:银行信用规模大,不受运动方向的限制,银行信
用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 信用工具:银行券,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
银行信用的形式 (1)间接融资,指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
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以商业信用进行交易使所开 出的一种证明交易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 凭证,在这种凭证上说明了债务人有按照规 定的金额、期限等条件偿还债务的义务。
具体形式
商业本票(又称商业期票):由 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 一定的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 务凭证。
商业汇票:是由债权人发出的,命 令债务人在一定时期内向指定的 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的款项 的支付命令书。
▪ (三)利息转化为收益
▪
在现实生活中,利息被人们看作是资
金所有者现所当然的收入。
▪
1、利息是资本所有者的收益,不论职
能资本家借入资本能否获得利润,利息到期
必须支付。
▪
2、利息是由借贷双方在借贷时以一定
利息率确定的,无论产业资本家的生产经营
情形如何,都不会改变这个量,故可以直接
用利息表现收益。
▪
3、利是先于利润而存在的,故在历史
第二章 形式美

第二章 形式美第一节什么是形式美一、什么是形式和内容?什么是形式?形式是客观事物外在的、感性的、能够被人的感觉器官所能把握到的客观存在。
形式往往通过人的感性认识就可以直接把握到。
事物的感性形式是人类所有的感性活动、实践活动、包括认知活动的前提基础。
这些活动就包括人类的审美活动。
人类的审美活动主要以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为主要对象。
什么是内容?内容是组成客观事物的内在的结构、质料。
与形式相比,内容不易被人的感觉器官所直接把握。
内容往往要通过人的理性认知才能获得认识。
内容是人类实践活动、科学认知的主要对象。
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任何具体的事物都可以说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第一,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任何内容均有形式。
人们常说:山有山形、水有水态。
世界上的事物不存在无形式的内容。
所谓的无形式,就是指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的东西。
比如说:像现实中的鬼怪、神灵;这些东西是不存在的东西。
即使像鬼怪、神灵,人类也给他们想象出各种各样的形式。
如,西方的上帝、佛教中的各类神灵,如来佛、观音菩萨等等。
如鲁迅所言,世间的鬼怪神灵无非是人的身体再加个牛头、马首,要么是颈项延长二三尺而已。
再比如:山、水、树、石头等等具体的客观事物,都是既有形式又有内容的事物,是形式和内容的具体的统一。
即使人的精神意识之类的东西也要有外在的东西才能被他人感知:比如:语言、文字、图像、体态、行为、表情等等。
这些东西就是人的精神意识的外在的形式。
第二,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任何形式都有内容。
即使那些所谓的纯抽象的图形本身,比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无规则的图形等等,也是有内容的。
它们的内容就是它们的形式本身。
只不过,就内容和形式二者之间,更突出了它们的形式而已。
所谓的纯形式是人类为了某种目的而从客观的具体的事物身上抽取出来的东西。
纯形式是人们为了更加突出事物形式的形式性的特征。
如,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圆心是所有图形中最美的图形;英国美学家荷加兹说,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二章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3、轻重音 是指通过句子或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 而产生的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轻重音区别语法意义的作用在虚词中尤 为明显。 你想好了再说。 你唱完了再唱一个。 我已经吃过了。 北京我以前去过
3、轻重音
是指通过句子或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 读而产生的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汉语有些语素相同的组合形式,往往可 以利用是否包含轻声的成分来区别。
例:人看狗——狗看人
C:语序不同,具有不同的修辞作用。 例: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饥
寒交迫的奴隶起来
D:不同的语序有时还能表示说话人对 事物的不同态度和评价。
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2、停顿 停顿往往是结构成分的分界点,也 是层次的切分点。 如: 咬死了猎人的狗
广东和福建的部分地区 发展中国家用电脑
吃馒头 动作行为——受事
吹风扇 动作行为——施事 抽鞭子 动作行为——工具 走正步 动作行为——方式
去北京 动作行为——处所
9、词类 词类不同,构成的句法结构的性 质也不同。 如:翻译出来了
这个人好讲话
10、层次 结构不同,句法的性质也不同, 其语义结构也不同。 如:穿好衣服
照顾小娟的老师
一、什么是语法形式 二、什么是语法意义 (一)区分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 语法意义是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 出来的附加意义或结构意义。 实词具有的意义叫词汇意义或词 义 例如:大 眼睛
客人来了 来客人了
一、什么是语法形式 二、什么是语法意义 (一)区分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 (二)语法意义的特征
1、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所 产生的一种附加意义,不能脱离语 法形式而存在;
2、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 性,是一种类化意义;
3、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 性。
一、什么是语法形式 二、什么是语法意义 三、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 (一)二者是对立的统一体 (二)二者的对应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第二章1系统形式

双管系统示意图
5
垂直式系统 下供下回双管பைடு நூலகம்统
排气困难:顶层设跑风 设空气管:
△Pab h
用在供暖半径小、系统压降小的系 统
6
垂直式系统
下部:上供下回
中供式
上部:下供下回-双管;上供下回-单管
比上供下回楼层数过多时纯上供下回、下供下回 垂直失调小; 上小下大的“品”字型建筑
排气困难
每个散热器上设跑风 设空气管
散热器串联过多时出现水平热力失调
与垂直系统比,造价低,施工方便
12
水平式-单管跨越管系统
便于调节、热计量
13
3、同程、异程系统
14
同程、异程系统特点
异程:简单,水平水力、热力失调(近热远 冷) 同程:管材用量大,水平失调小,用在较大 供热半径的建筑
25
精品课件!
26
精品课件!
27
室温可单独调节的系统
垂直双管系统
28
15
4、高层建筑供暖系统
分层供暖
16
分层供暖特点
高层供暖的特点:底层散热器承压,顶层散 热器倒空? 上层成为独立系统,与外网水力隔离
解决散热器承压能力
减少垂直热力失调
17
双水箱分层供暖
18
双水箱分层供暖特点
上层利用两水箱高差自然循环 解决散热器承压问题 开式水箱,空气易进入系统,导致加大腐蚀
19
单双管混合式系统
20
单双管混合式系统特点
垂直方向分成若干组,每组内双管,组间单 管 比纯双管系统失调小
比纯单管系统省管材(散热器支管小)
21
室温可单独调节的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而,那些关系是不容易掌握的。马克思主义批评把形式和内容看作是辩证的关系,但要强调,归根到底首先是内容决定形式[ii]。拉尔夫?福克斯[iii]在他的《小说与人民》(1937)中尽管说法绕圈子,然而正确地提出了这一点:“形式由内容产生,与内容同一;虽然内容占首位,但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从不居于被动地位。”这种形式与内容之间关系的辩证观念反对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方面,它抨击形式主义流派(本世纪二十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者是其缩影);这一流派认为,内容仅仅是形式的一种作用,也就是说,一首诗选择什么内容全是为了加强这首诗所运用的技巧[iv]。另一方面,它批评了“庸俗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即认为艺术形式仅仅是外加在动乱的历史内容上的一种技巧。在克里斯朵夫?考德威尔[v]的《论垂死的文化》(1938)中可以看到这种观点。在那本书中,他把他称之为“社会存在”的东西,即人类经验的生动的、直觉的材料与社会的意识形式作了区分。一旦那些形式变得僵化和过时,动乱的“社会存在”洪流冲破了它们,就会发生变革。换言之,考德威尔认为“社会存在”(内容)向来是无定形的,而形式向来是限定的,也就是说,他对上述关系缺乏充分的辩证的理解。他所没有看到的是:“形式”具有一种有意义的结构,它不仅仅加工处理“内容”原料,因为那种内容(不管是社会的还是文学的)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是已经知道的。考德威尔的观点仅仅是资产阶级认为艺术“组织混乱的现实”这一批评滥调的变种。(把现实看作是混乱的,在意识形态上有什么意义呢?)与此相对,弗雷德里克?詹姆森则论及“内容的内在逻辑”,论及它的社会的或文学的形式是转化的产物。
在论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时,马克思忠实于他所继承的黑格尔传统。黑格尔曾在《美学》(1835)中论证说:“一定的内容决定一种适合于它的形式。”他认为“形式的缺陷来自内容的缺陷”。确实,对黑格尔来说,艺术史可以按照形式与内容之间变化的关系来写。艺术展示黑格尔称之为“世界精神”、“理念”或“绝对”的不同发展阶段;这就是不断努力在艺术形式中充分体现自己的艺术“内容”。在历史发展的早期阶段,“世界精神”不能获得形式上的充分展现,例如古代雕塑表明过分的感性材料堵塞和压倒了“精神”,“精神”不能按照自己的目的用这些材料去塑造。另一方面,希腊古典艺术在内容与形式、精神与物质之间达到和谐的统一;在这短暂的历史片刻,“内容”获得完全合适的体现。然而,在现代世界,尤其典型的是在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中,精神吸收了感性材料,内容压倒了形式。物质形式让位给高度发展的精神,就像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超出了先前容纳它们的有限的古典模子。
如果认为马克思全盘接受了黑格尔的美学,那就是错误的。黑格尔的美学是唯心主义的,过分简单化,只在有限的程度上是辩证的。总之,马克思在一些具体的美学问题上与黑格尔意见不同。不过,这两位思想家共同认为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个别艺术家的癖好。形式是历史地由它们必须体现的“内容”决定的;它们随着内容本身的变化而经历变化、改造、毁坏和革命。“内容”在这种意义上优先于“形式”,正像对马克思主义来说,是社会物质“内容”即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上层建筑的“形式”。费雷德里克?詹姆森在他的《马克思主义与形式》(1971)中说过:“形式本身不过是内容在上层建筑领域中的体现。”有些人会不耐烦地说。形式和内容是无论如何不可分的,加以区分是人为的。我们可以马上回答:当然,在实践中,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黑格尔本人确认这一点。他写道:“内容仅仅是形式转化了内容,而形式仅仅是内容转化了形式。”但是,即使形式和内容在实践中是不可分的,它们在理论上还是有区别的。这正是为什么我们能谈论这两者之间变化关系的原故。
形式与意识形态
说文学形式是意识形态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托洛茨基在《文学和革命》的一段启发性评论中,认为“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取决于这个事实:在一种内在需要,即集体心理要求的压力下,才有新形式的发现,明确和发展,这种需要,象其它东西一样,有其社会根源。”因而,文学形式的重大发展产生于意识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它们体现感知社会现实的新方式以及(我们后面将谈到)艺术家与读者之间的新关系。如果我们注意一下象十八世纪英国小说的兴起这类明白无误的例子,这一点就十分清楚。正如伊恩?瓦特[vii]所说的[viii],小说就在它的形式中显示出一系列变化了的意识形态方面的趣味。不管那时的一部具体小说可能含有什么内容,它都与其它同类作品共享某些形式上的结构,趣味从浪漫主义和超自然主义转向个人心理和“日常生活”经验;一种活生生的、真实的“性格”概念;通过不期而然的单线发展表现主人公,并关怀他的物质命运,等等。瓦特认为,这种变化了的形式是日益自信的资产阶级的产物,他们的意识已经打破“贵族”文学旧传统的限制。普列汉诺夫在《法国戏剧文学和法国十八世纪绘画》[ix]中颇为相似地论证说,法国从古典主义悲剧向言情喜剧的转变反映了贵族向资产阶级价值的转移。或者。以本世纪初欧洲戏剧从“自然主义”向“表现主义”的突变为例。如雷蒙德?威廉斯[x]所指出的[xi],这标志一系列体现特殊的“感情结构”的戏剧惯例、即一系列公认的感知和响应现实的方式的崩溃。自然主义戏剧以为资产阶级世界的日常生活是稳固的,而表现主义感到需要超越这个界限,揭穿它的欺骗性,分解它的社会关系,通过象征和幻想,透视“正常状况”掩盖下的互相疏远的、自我分裂的人类灵魂。因而,俗套戏剧的转变意味着更为深刻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转变,正如维多利亚中期关于自我和关系的颇为自信的观念在日益临近的世界资本主义危机面前开始崩溃瓦解。
由于这样狭隘地理解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难怪本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常常陷入“庸俗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即从文学中搜索意识形态内容,并将这种内容直接联系到阶级斗争或经济[vi]。卢卡契针对这种危险提出警告:艺术中意识形态的真正承担者是作品本身的形式,而不是可以抽象出来的内容。我们发现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印记明确地是文学的,而不是某种高级形式的社会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