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 第二章 概念

合集下载

形式逻辑:第二章:概念

形式逻辑:第二章:概念

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1.事物的属性:指一个事物的性质与关系(我们把一个事物的性质与关系,都叫做事物的属性。

)在客观世界中,有许许多多的个别事物,它们之间又有各种各样的联系。

每一个个别事物都有许多的性质,一个个别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动作以及其他的较复杂的运动形态,都是它的性质。

例如,一个苹果就是一个个别事物,它有一定的形状,如圆形的;它也有一定的颜色,如红色的,它也有一定的气味,如香的……。

这些就是这个苹果的性质。

一个个别事物,除了有许多性质以外,还与另一些事物有一定的关系。

这个苹果大于那个苹果。

“大于”就是这个苹果与那个苹果之间的一种关系。

这个苹果在桌子上。

“在……上”就是这个苹果与桌子之间的一种关系。

人们喜欢吃苹果。

“喜欢吃”就是人们与苹果之间的一种关系。

,关系可以存在于两个事物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好几个事物之间。

老张送给老李一本好书,这里“送给”这种关系,就是老张、老李与这本好书这三个事物之间的关系。

一个个别事物,总是有许许多多的性质和关系,我们把个事物的性质与关系,都叫做事物的属性。

事物与属性是不可分的,事物都是有属性的事物,属性也都是事物的属性,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相同或相异。

也就是一个事物的属性与另一事物的属性的相同;或相异。

例如:书与本2.类由于事物属性的相同或相异,客观世界中就形成了许多不同的事物类。

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就形成一类,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就分别地形成不同的类。

苹果是一类事物,它是由许多具有相同属性的个别事物组成的。

梨也是一类事物,它也是由许多具有相同属性的个别事物组成的。

苹果和梨是两个不同I:匀类。

苹果这个类的共同属性是不同于梨这个类的共同属性的。

组成某类的那些个别事物,叫做某类的分子。

分子与类之间,有“属于”这种关系,即是说,某分子属于某类。

某事物,或者说属于某类的事物,是有许多属性的。

3.属性的种类某些事物,或者说属于某类的事物,具有许多属性,在这些属性中,有些是某类事物的特有属性,有些则是偶有属性。

2形式逻辑-第二章 词项与概念

2形式逻辑-第二章 词项与概念
⑵划分所得的子项概念,其外延应当相互排斥。违 反这一规则的逻辑错误为“子项相容” 。如世界大战 与常规战争;正义战争与局部战争;核战争与种族战争。
⑶每次划分应当按同一标准进行。违反这一规则的 逻辑错误为“混淆根据”。
⑷划分应当按层次逐级进行。违反这一规则的逻辑 错误为“越级划分”
注意:遵守以上规则是正确定义的必要条件。但
没有违反这些规则的定义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定义。
七、概念的划分
1.划分及其结构
(1)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它通过把 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依一定的性质分为若干个小 类来达到明确概念外延的目的。
划分一定将属概念分为下位的各个种概念。 (2)划分由三部分组成:母项、子项和划分根据。
B
全异关系
(1)矛盾关系
(2)反对关系
A
B
A
B
此外还有一个属概念中的种概念之间的并列关系,分为 相容的并列关系和不相容的并列关系两类。
五、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从此节开始以下介绍三种明确概念的基本逻辑方法。
这种明确概念的方法是依据内涵同外延之间存在着 反变关系,即以这种关系为逻辑根据。
1.概念的限制 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从而由属概 念过渡到种概念的方法即为概念的限制。
⑵定义项不应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违反这一规则的错误分别为“同语反复”或“循环定 义”如: 原因就是引起结果的事件;原因就是引起结果的 事件。
3.定义不应用含混的概念,不能用比喻。如:教 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4.定义一般不应当是否定的。
“否定定义”有两种形式,一是定义联项不是用 “是”而是用“不是”;如:人道主义不是一种科学 的历史观。一是种差中包含负概念.如:直线就是不 曲的线;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就是指不满十周岁的未 成年人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形式逻辑(第二章(新))

形式逻辑(第二章(新))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概念的种类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印刷品。

种属性的概念,也叫肯定概念。

种属性的概念,也叫否定概念。

用范围。

或者说是正、负概念死亡具体事物,还是依附于事物的属的具体事物,故又称具体概念。

种性质或关系。

的概念究竟是实体概念还是属性概仿佛把严寒拒之门外,屋里洋溢着春的气息实体概念,两眼发花,可依然坚守在阵属性概念概念间的关系的。

关系的方法。

人是律师。

国人。

洲人,两个法国人,五个商其中法国人不经商。

那么,单身名女人的反变关系:概念外延的大小外延就会随之缩小;相外延就会相应扩大。

即真包含关系和真包含于关系,二、概括和限制1.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由外延较小的种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例如:38号黑色无带的牛皮鞋——牛皮鞋——皮鞋——鞋我国的直辖市——我国的城市——城市概念概括的特点:在于概念外延的扩大,即使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数量增多。

三、定义问题:什么是电视机?弟弟:电视机就是有电视的机器。

哥哥:电视机是教育工具。

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学科学、学外语、学唱歌。

姐姐:电视机是文娱工具。

因为它经常播送音乐、电视、戏剧节日等。

妈妈:电视机是一种接收用黑白电视的设备。

奶奶:电视机不是收音机。

爷爷:电视机是小电影。

爸爸:电视机是用来接收电视广播的装置。

产品。

项的外延。

项的外延。

规则2被定义项。

定义项。

定义项。

概念的定义。

【Ds 就是Dp】。

)的概念。

规则4裂现象。

通过对此种现象的思通人遵守“底线伦理”。

底线伦理”的定义最合适?遵守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的行理就是该大厦的基础部分。

四、划分代的”。

还是戏剧等。

是按国别的,后者是按时代的。

形式逻辑第2章

形式逻辑第2章

概念的真假与概念的实虚不是一回 事,也就是说,无论实概念还是虚 概念都存在真假问题。
例如:
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实概念;真概 念) 国家是领土、人口、主权的复合体。(实 概念;假概念)
鬼神是有能力对人赐福降灾的真实存在。 (虚概念;假概念) 鬼神是人们对某些外界现象的歪曲反映。 (虚概念;真概念)
五、正概念与负概念
1.正概念,也称肯定概念,是反映事 物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2.负概念,也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事 物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带有“无”、“不”、“非”等字样的 并非都表示负概念,要看这些词是否当 作否定词来使用。 否概念的外延随着论域的变化而变化。 所谓论域,就是人们谈话、讨论问题、 写文章时所涉及的对象范围。
定义是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 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定义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及定义联项 三个部分构成。 商品 是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下定义项 定义的逻辑形式可表述为:Ds就是Dp
2.定义的种类
真实定义:是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 的特性或本质来明确概念内涵的定义。 语词定义:就是说明或规定语词意义 的定义。它是一种从语词意义方面来 揭示对象的本质属性或明确概念的内 涵的逻辑方法。
1.内涵
内涵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 特性或本质,即概念的含义
2.外延
外延指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反 映具有该特性或本质的对象究竟有多 少。
思维对象之间,由于属性的相同或相异, 会形成不同的类。类即具有相同属性的 思维对象的统称。 每一类思维对象所包含的具有该类本质 属性的具体对象,叫作该类的分子
六、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
1.实体概念是反映具体事物的 概念。 2.属性概念是反映事物属性的 概念。

形式逻辑 精华 02 要点 第二章

形式逻辑 精华 02 要点 第二章

第二章词项和概念第一节词项与概念的概述——概念是最小的思维形式,词项则是最小的思维逻辑形式。

一、词项:就是表达概念的语词。

二、概念▲概念的作用,在于区别不同种类的对象。

▲概念,就是反映某类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三、概念和语词的关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

——概念和语词的差别:1.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能表示概念。

2.不同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3.同一语词可以充当不同的概念。

四、概念的发展和变化1.随着新事物、新科技的出现,在人类认识中形成新的概念。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旧概念也会有相应地增减新内容。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废除了一些虚假概念,修正了一些不恰当概念。

——不同的认识水平、不同的历史阶段,概念会发生变化。

这是概念不确定性的表现。

——但是,对某一个特定的认知阶段而言,概念的内容和所指也具有一种的相对稳定性,这是概念确定性的表现。

概念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对立统一的。

五、概念要明确,用词要恰当▲首先,要正确地认识思维对象。

▲第二,要尽量地避免用词歧义。

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类的分子。

▲概念内涵和概念外延的反变关系反变关系:概念内涵和概念外延的反变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也少;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多。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逻辑学讨论概念的分类,是一种抽象的讨论,不会考虑概念的具体内容。

——逻辑学对概念进行分类,依据的就是概念这两个基本逻辑特征。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就是反映某一单个思维对象的概念。

▲普遍概念,就是反映某类思维对象的概念。

——依据:概念的外延是一个还是不止一个。

——单独概念的外延只有一个,它的指称对象是独一无二的;普遍概念的外延指称对象不止一个,至少两个,数量不限,直至无穷。

形式逻辑第二章概念

形式逻辑第二章概念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 概念的内涵也称为概念的涵义或含义,是 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固有属性。 国家:阶级统治的工具 人:有思维,有语言 2.概念的外延: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具有某种固 有属性的对象,是概念指称的一个或一类事物所 包含的每一个分子。 国家的外延:中国、美国、法国、比利时 人的外延:黄种人、白种人、黑人;外国人、 中国人;年轻人、老人;男人、女人
例: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三角形&四边形
A
B
2.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A和B相对于它们的属概念 C,还可以有两种特殊的关系,即矛盾关系和反 对关系。 (1)矛盾关系 当且仅当没有a是b,并且凡a是c,凡b是c,并 且没有c既不是a也不是b,则概念A与概念B相对 于概念C是矛盾关系。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 外延之和等于其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
3.定义的种类: (1)实质定义:就是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固 有属性的定义。如果它所揭示的对象之固有属性 是其本质属性,那么,这种实质定义就是科学定 义。 例:电场就是传递电荷与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物理 场。(性质定义) 月蚀就是由于地球运行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所引起 的月球失光现象。(发生定义) 实质定义又可分为性质定义、发生定义、功用定 义、关系定义等。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违反这条规则的逻辑错误: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 例:生命就是有生命的物体的生理现象(同语反复) 主观主义者就是主观地观察和......的人。 太阳就是白昼发光的物体(循环定义) 3.定义不应使用含混的言辞和比喻。 如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4.定义项不能包含负概念。 如资产阶级就是非无产阶就是负概念,则可以使用负概 念,如无机物就是不含碳......(√)

《形式逻辑》第二章概念

《形式逻辑》第二章概念
请分析一下,那位让座的女孩为什么一片 好心却招来责骂,问题出在哪?
第一节 概 念 概 述
一、概念和语词
概念和语词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概念:是哲学和心理学的范畴,是人脑对思维对象特有属
性的反映。比如:“人的本质属性”。
语词:是语言学的范畴,是语言中能独立使用的单位。
任何概念都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但两者不是一一对应的, 有的语词在不同的词境中可表达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语词也 可表达相同的概念。
某一个地方或特定的地点:“北京”、“黄山” 某一个事件: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
语言中的专名、摹状词、表达一个事物类的概念都是单 独概念。如: 专名:鲁迅,中国外交部,神州五号,… 摹状词:世界最高峰,人均收入最低的国家,… 表达一个事物类的词项:人类,有机界… 冠以表示单称的代词或指示代词,也可用以表达单独概 念,如“这位律师”、“那位法官”。
3.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 法学、社会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民族学等。它的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 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2019年1月22日星期二
13
练习: 二、指出下列各题括号内的文字,是标有横线的概念的内涵还是 外延。 例题:国家机器是指(军队、警察、法庭等),它是(阶级压迫 的工具)。 答:第一个括号中的文字是“国家机器”这个概念的外延。第 二个括号中的文字是“国家机器”这个概念的内涵。
2019年1月22日星期二
15
练习: 6、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以生产关系为基 础的相互关系的总称)。包括(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物质关系 即生产关系;思想关系指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 关系。)
7、侵犯财产是指(侵犯公共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的犯 罪行为)。包括有(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贪污罪、 敲诈勒索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 8、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为 解决案件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根据案件的不同性质,诉讼主要 分为(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两大类)。

形式逻辑学第二章概念资料

形式逻辑学第二章概念资料
属概念:外延较大的 种概念:外延较小的
动物与脊椎动物 电器与家用电器 古都与开封
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 小麦与农作物 教师与脑力劳动者
区别是相对的 人——学生——大学生
应遵守的逻辑规则: 1、属概念和种概念一般不能并列使用
属种不当并列 2、非包含关系不能作属种关系
误作属种 3、不能用属概念随便代替种概念
3、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赛因斯 德谟克拉西 青霉素——盘尼西林 或 配尼西林 虎力拉——霍乱 维他命——维生素 向日葵——日头转,朝阳转,望天葵,
朝阳花,向阳花,转日葵, 转日莲,盘头瓜子
4、同一语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达不同 的概念。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轻于鸿毛。 劳动创造了人 人老珠黄
二、定义的种类 1、属加种差定义 就是通过揭示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和
种差,进而明确概念内涵的定义。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人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第一步,揭示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 第二步,揭示被定义项的种差。 第三步,构成定义项。 第四步,构成完整的属加种差定义。
党的高级干部——党的干部 失足青年——青年
中国人——人 高等数学——数学 植物——生物
概括的作用
1、它有助于把人的认识由特殊上升为一般。 2、它使人们思考问题的范围由小到大,逐步
扩展。
3、它也有助于明确概念。
相关的逻辑错误 1、非属种概括。 2、概括失度。
他家饲养了许多鸡、鹅、兔、鸽等家禽。 大连地区盛产鱼、虾、盐等水产品。
所有的语词都能表达概念。 3、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4、同一语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达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概念[学习提示]这一章介绍有关概念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与外延、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定义、划分、限制与概括等有关明确概念、运用概念的逻辑方法,以提高在思维过程中正确理解概念、准确使用概念的能力,防止进行判断、推理时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第一节概念概述一、什么就是概念概念就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1、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一切客观事物都可以就是人类认识与思维的对象,我们称之为思维对象。

概念可以反映一切思维对象。

概念就是通过反映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来反映思维对象的。

事物的属性包括事物的性质及事物的关系两方面。

如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动作、美丑、善恶、优劣、用途等都就是事物的性质。

大于、小于、压迫、反抗、朋友、热爱、同盟、矛盾等就是事物的关系。

事物的性质及事物的关系,在逻辑学中统称为事物的属性,任何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而任何属性又都就是属于某种事物的。

事物的属性有的就是特有属性,有的就是共有属性。

事物的特有属性就是指为一类事物所独有而别类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

人们就就是通过事物的特有属性来区别与认识事物的。

如两足、无毛、直立行走、能思维、会说话、能制造与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等就是“人”的特有属性,从而将“人”与其她高等动物区分开。

而有五官、四肢,我们称为共有属性。

共有属性没有区别性。

在特有属性中,有些就是本质属性,有些就是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就是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其她事物的属性。

某事物固有的规定性与它与其她事物的区别性就是本质属性的两个特点。

本质属性一定就是特有属性,而特有属性不一定就是本质属性。

人类的认识就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把握就是在认识发展与深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概念对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也经历了一个由粗浅到深刻的过程。

如:人——“无羽毛而会直立行走的动物”→“能制造与使用生产工具、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

最初形成的概念就是浅层次的,浅层次的概念总就是先反映对象的非本质的特有属性,日常生活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可称为初级概念。

进一步形成的深层次概念才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科学研究与科学论著所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概念,可称为“科学概念”。

概念的形成就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逐步舍掉具体的、现象的、感性的东西,最后只剩下一般的、本质的、理性的东西。

概念形成之后不就是固定不变的。

首先,概念就是要随着人的认识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其次,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也引起概念的发展变化。

概念就是发展变化的,但不能认为一个概念不能有确定的内容。

由于概念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就是确定的,因此,每一个概念在认识的一定阶段上有着确定的内容。

概念本身也体现了灵活性与确定性的辩证统一。

灵活性就是指概念内容就是发展变化的,而确定性则就是指概念内容在一定条件下就是确定的。

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什么就是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就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

2、什么就是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就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即通常所谓概念的适用范围。

要注意区别“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本质属性”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内涵与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有区别的。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的思想内容,就是被反映到主观思维中的概念的含义。

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独立于人的思维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是概念反映的对象。

在一定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并不能完全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有的就是一个单独事物,有的就是两个或更多的事物,有的就是无限量事物,有的就是空类。

虚概念也称空概念,就是反映空类的概念。

所谓空类就就是不包含任何一个现实分子的类。

“上帝”、“鬼”、“神”、“孙悟空”、“阿Q”。

这些概念反映的对象在现实世界中就是不存在的。

传统逻辑不讲虚概念,在性质判断(直言判断)推理中都就是预设了主项所反映对象的存在的。

3、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就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

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

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总就是确定的、不变的。

灵活性指在不同的条件下,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与人们认识的深化,概念的含义(内涵)与适用对象(外延)就是可以变化的。

如“太阳系的行星”的外延,开始时单凭人们的眼睛观察,认为只有六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后来靠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与冥王星。

(公认的九大行星)但随着2006年8月24日的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的表决,冥王星遭遇降级,又出现八大行星的说法。

使用概念要明确。

内涵反映对象的质,外延反映对象的量。

我们平时说的概念要明确,就就是指所使用的概念内涵就是什么,外延就是哪些要明确,概念的内涵不明确,或者外延不明确,都就是概念不明确。

只有概念明确了,然后才能准确地使用它。

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三、概念与语词概念就是人们对事物的相关认识,而这种认识必须借助于语言的形式——语词,才能传达与巩固下来。

因此,概念就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而语词就是概念所依赖的物质形式。

但就是,概念与语词又有区别。

(1)概念就是一种思维形式,语词就是一种语言形式。

不同民族的语词可以表达相同的概念。

(2)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不就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

(3)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西红柿——番茄。

(4)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概念。

“门”:家门——门板同一语词可表达不同概念,但在客观的语言环境与说话者的客观环境中,一个语词所表达的概念必须就是确定的,而不得随意加以解释。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逻辑学对概念的分类与各门具体科学对概念的分类不同。

具体科学一般根据概念的不同科学内容来划分概念种类,如将概念划分为经济学概念、历史学概念、语言学概念等等。

逻辑学则就是以概念在内涵与外延方面逻辑特征为根据来对概念进行分类的。

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的多少(概念外延的数量)——独一无二与两个以上,分为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1、单独概念单独概念就是反映某一个别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就是独一无二的具体事物。

一般用专有名词或限定摹状词来表达。

2、普遍概念普遍概念就是反映某一类对象的概念。

这种概念的外延所反映的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组成的类。

通常用普通名词或短语来表达。

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1、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指反映的对象就是集合体的概念。

集合体就是由若干个体事物组成的统一整体,其特点就是:个体与集合体不就是种属关系,集合体的属性个体不一定有,个体的属性集合体也不一定有,二者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非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指所反映的对象不就是集合体的概念。

它反映的就是一类对象(如“书”、“国家”等)或某一个别对象(如“泰山”、“月亮”),前者就是就是普遍概念,后者就是单独概念。

集合概念用集合名词来表达,非集合概念用普通名词或非集合的专用名词来表达。

一个语词就是否表达集合概念,除了瞧它就是否就是集合名词,还要瞧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实际意义来分辨。

三、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1、肯定概念肯定概念又叫正概念,它就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如“人”、“正义战争”。

2、否定概念否定概念也叫负概念,它就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如“非人”、“非正义战争”、“不合法”、“无礼貌”等。

否定概念一定要用带有“非”、“不”、“无”等否定词的短语来表达。

但就是,带有“非”、“不”、“无”等字样的词或短语不一定都表达否定概念。

“不丹”、“非洲”就是单纯词,不表达否定概念,其中的“不”、“非”不就是否定词素。

一个负概念总就是相对于某个特定范围而言,逻辑学将这个特定范围称为论域。

一个负概念的论域一般指这个负概念与与之对应的正概念共同的邻近的属概念。

如“非正义战争”指正义战争以外的战争,它的论域就是战争。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所以,反映事物的概念之间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系。

普通逻辑不研究概念之间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具体关系,如“5”对于“3”的“大于关系”,而只就是从外延方面研究概念间的关系。

首先根据概念之间就是否有外延重合,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相容关系与不相容关系。

一、相容关系指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关系。

根据外延重合的多少,相容关系又可以分为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属种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与交叉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全部重合的关系就是全同关系。

即:S 与P 两个概念,如果凡S 都就是P,并且凡P 都就是S,那么,S 与P 两个概念就是全同关系(如图一)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虽然其外延完全重合,内涵却不相同。

全同概念就是两个概念,它与“同物异名”,即不同语词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如“葵花”与“向阳花”表达的就是内涵与外延都相同的一个概念,而不能视为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

在一篇文章中变换使用表达全同概念的语词,不仅可以从不同方面加深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同时也可以避免语句的简单重复,使语言生动多变,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2、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就是真包含关系。

即:S 与P 两个概念,如果仅仅部分S 就是P,并且凡P 就是S,那么,S 与P 两个概念就是真包含关系(如图三)。

例如: 虚词 助词戏剧 多幕剧水生动物 鱼图三上述三对概念中,前一概念的外延大,后一概念的外延小,前一概念的外延包含了后一概念的全部外延。

3、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即:S 与P 两个概念,如果凡S 都就是P,并且仅仅有部分P 就是S,那么,S 与P 就是真包含于关系(如图二)。

例如: 古代文学 文学合同 应用文上述中每对概念之间,前一个概念的外延小,后一个概念的外延大,并且后一个概念包含了前一概念的外延,前一概念对后一概念的关系就就是真包含于关系,或者叫种属关系。

在传统逻辑中真包含于关系与真包含关系统称为种属关系或包含关系。

在语言表达上,种属关系的概念一般不能并列使用,否则,就会引起层次混乱。

如“展销会不仅接待国内与本市的用户,还欢迎世界各地贸易界人士光临。

”这个句子在逻辑上的错误就就是:把“国内用户”这个属概念与它的种概念“本市的用户”并列在一起,混淆了属种界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