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语言学第四讲2生成语法理论(上,2)
专业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专业的语言学理论解析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它涉及到词汇、语法、语音以及语言的意义和使用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语言学的一些重要理论进行解析,并分析它们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是语言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主要关注语言结构的组织和相关规则。
该理论认为,语言是由各个结构单元组成的,这些单元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句子的结构,也就是句法。
在结构主义理论中,语言结构被认为是独立于意义和使用的,因此,语言学家主要关注的是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不同句子之间的对比和关联。
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我们可以揭示语言的普遍规律和系统性。
二、生成语法理论生成语法理论是对结构主义理论的一种重要扩展。
它认为,语言的结构是由具体的生成规则按照一定的过程逐步构建而成的。
生成语法理论提出了各种生成规则,如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并通过这些规则生成出符合语法的句子。
与结构主义理论不同,生成语法理论强调语言的生成过程和语言表达的构造性。
它认为,语言的结构和意义是密切相关的,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
通过生成语法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句子生成的方式以及其所包含的语言规则。
三、认知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是一种注重语言认知和心理过程的语言学分支,它主要关注人类语言能力的认知基础。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语言的认知机制和语言习得过程。
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人类的语言能力被认为是基于认知的能力。
它强调了语言和思维的密切联系,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表达方式。
通过研究语言的认知机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是如何理解和表达语言的,以及语言对我们思维方式的影响。
四、社会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是一种研究语言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关注语言在社会中的使用和变化。
社会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个体之间的沟通工具,也是社会身份、身份认同和社会差异的表达方式。
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我们可以探讨语言社会化的过程、语言变体的产生以及语言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使用情况。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
第四章语法一、名词解释1.语法2.客观存在的语法3.主观认识的语法4.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5.教学语法和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6.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7.词法(形态学)和句法(造句法)8.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9.核心语法(小语法)和外围语法(大语法)10.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组11.语法形式12.语法意义13.语法手段14.词法手段15.句法手段16.综合性语言17.分析性语言18.虚词、语类选择、语序19.语法范畴20.词法范畴、体词性范畴、谓词性范畴、句法范畴、类别范畴、关系范畴21.附加、屈折、异根、零形式22. 重音、轻读23.词类24.体词性词组、谓词性词组,向心词组、离心词组25.完全主谓句、不完全主谓句、非主谓句。
26.多重复句 27.句组二、简答和论述1.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2.请结合具体例子谈一谈语法和语音、语法和语汇、语法和修辞、语法和语境、语法和逻辑之间的关系。
3.语言学家研究语法,首先必须限定某个范围,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
研究的内容不同,语法规则就会有所区别,这种区别最重要的有:4.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的区别:上面(1)5.教学语法与面向信息处理语法的区别:上面(2)6.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的区别:上面(3)7.语法现象的分类(传统语法学、结构语法学和现代形式语法学分别怎样对语法现象进行划分?)8.词法规则、句法规则的区别:9.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的关系。
10.为什么说每个语言成分都既处在组合关系中又处在聚合关系中?11.为什么说聚合规则是潜在的,组合规则是现实的?12.为什么说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主要是指应用于词和句子的规则?13.现代形式语法学把语法分为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为什么说这种语法分类是一种较新的观点,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重要的意义?14.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15.怎样看待语素的语法地位?16.为什么说语法规律只有一种,而语法规则可以多种多样17.为什么说方言语法实际上是共时语法现象反映历时语法现象?18.为什么说形态丰富的语言中词法问题重要,而汉语中句法问题更重要?19.语法手段中的词法手段有哪些?20.语法手段中的句法手段有哪些?21.词的轻重音的作用:22.词的重叠的作用:23.语序的作用:24.语调的作用:25.类别范畴的表现形式:26.关系范畴的表现形式27.词缀和词尾有哪些不同?28.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29.词法范畴中的体词性范畴和谓词性范畴各包括哪些内容?30. 什么是句法范畴?请结合例子论述句法范畴所包括的内容.31.语法手段和语言类型有什么关系?32.不同语言的不同虚词形式:33.不同语言的不同语类选择形式.34.不同语言中相同的语法意义和不同的语法范畴.35.外语中的主句、小句、从句.36.英语的动词谓语句一般可以分为七种主要句型.37.汉语的动词谓语句分类和英语不同38.复杂结构单句、复谓结构单句与复句的区别39.为什么说词和句子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40.为什么说句子的意义和词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41.怎样看待语素的语法地位?42.划分词类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标准:43.各种语言词类划分结果的特点?44.为什么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词类数量和类型?45.如何理解词组作为一种语法单位,它与词这种语法单位实际上是同质不同量的关系?46.词类和词组的聚合类的关系?47.汉语中比较重要的三种特殊词组:48.句子的类型49.什么叫复句,复句的判断标准是什么?50.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的定义及其原则:51.多重复句与句组的区别:52.要不要把句组作为一级语法单位?53.句组要不要作为语法单位?(请答出各种不同意见的根据所在)54.句组有哪些语法作用?55.句组的三种意义关系和三类衔接形式: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语法:是语言中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论述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理论
论述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理论1 转换生成语法的产生与发展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20世纪50年代末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迄今已有近60年历史。
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句法学派,它取代了结构主义在欧美语法界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语言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具有巨大的理论影响力。
它被语言学家粗略归结为五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末至1965年,以《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发表为代表的古典理论阶段。
在这一理论下Chomsky 认为语义学是独立于语法学之外的,此时的生成语言学致力于语类规则的探讨,主要由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构成。
(2)1965年至1970年,以《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Aspect of the Theory of Syntax)为代表的标准理论阶段。
认为语法分析可以纳入语义,但转换规则只改变句子结构,不改变意义。
由于考虑了语义成分,生成语法在语义敏感性方面要更具优势。
(3)1970年到1980年,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Deep structure of the surface structure and semantic interpretation)为标志的扩充式标准理论阶段。
在此时期,他认为表层结构也起一定作用,对上一阶段所提的理论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4)1980年前后到1992年,以《管辖与约束讲演集》(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The Piss Lectures)为标志的修正的扩充式标准理论阶段。
在此阶段,Chomsky把语义解释放到了表层结构中,提出了若干相应理论,如格理论,约束理论,控制理论等。
但导致语法体系异常繁冗。
(5)1992年至今,以《语言理论的最简方案》(A Minimalist Program of Linguistic Theory)为标志。
生成语法理论进入了第五阶段—最简理论阶段。
《语言学纲要》4.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汉语实词的功能不是单一的
汉语的词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词类 与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句 式变化无标志,词、短语不易分辨。
英 语: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句法成分: 主语/宾语 谓语 定语 状语
汉 语: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英 语: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 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 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在一种语 言里,凡是能在同样的组合位置中出 现的词,它们的句法功能相同,就可 以归成一类。
语法功能
• 一是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 二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1)词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 指词能否充当句子成分以及充当 何种句子成分的情况
• 汉语实词、虚词的划分主要是根 据能否充当句子成分这条标准
• 基本结构可以层层套用。语法的组 合结构一层套一层,所以同样的结 构规律尽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 结构上的混乱。同样的结构可以层 层嵌套,借用数学的术语来说,这 就是结构规则有“递归性”。
• 学校的面貌 • 新学校的面貌 • 新学校的壮观的面貌 • 他们的新学校的壮观的面貌
• 不管怎么样扩展,都等于“学校的 面貌”。
• 语法意义又是非常宽泛的,如“我 是一个兵”,“我”是主语,“兵” 是宾语,这些意义的产生都发生在 语法单位的组合中,独立地看这个 词,是无法看到这些语法意义的。
• 前面讲的五种基本语法结构是从语法 意义的角度划分出来的。它们的名称 已提示了每种结构所概括的意义。大 致说来,主谓结构的意义是“陈述”, 偏正结构的意义是“修饰”,述宾结 构的意义是“支配”,述补结构的意 义是“补足(述语)”,联合结构的 意义是“并列”或者“选择”。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整理]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无论是分析哲学还是欧洲大陆哲学,都重视研究语言,这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语言不能脱离世界,语言只有表现世界才有它正真的存在。
当代美国语言大师乔姆斯基首创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正是这种转换生成语法在语言中挑起了一场革命。
它标志着西方语言学的研究,尤其是美国的语言学界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乔姆斯基时期。
一、乔姆斯基“革命”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所研究的不是语言现象,也不是人们的语言运用,而是人们的语言能力,这种做法是对当时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否定。
转换生成语法的创立,被认为是语言学中的一场革命,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很快成为现代语言学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理论。
凡是希望跟上语言学当前发展的语言学专家,都重视乔氏理论.一批富有朝气的年轻人,在乔姆斯基周围,形成了转换生成语法学派。
这些学派由于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新颖,而被公认为是与逻辑实证主义、日常语言学派相并列的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又一个重要派别。
不仅如此,这场“乔姆斯基革命”还很快波及到语言学以外的许多学科,对于哲学、心理学、逻辑学、人工智能、通讯工程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因为人们认识到,人类与其他种类动物的明显区别,与其说是某种思维功能或智力,不如说是语言能力。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正是为了探究人的语言能力。
目的是为了对人类语言的某些最显著的特征做出数学般的精确描写。
二、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框架。
转换生成语法单纯从形式的角度来描写语法结构,在研究中采用数学和逻辑学的符号和公式等形式化的手段来研究语法。
乔姆斯基在语法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是演绎法和内省法,其理论目标就是通过描述和分析语言结构和语言现象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作出充分解释,找出普遍语法,并进而探查人类所特有的内在语言习得机制,解释语言的生成和语言的创造性等问题。
本文仅谈及GB模型和MP模型。
GB模型是标志乔姆斯基理论成熟的模型,这个模型中他区分了语音形式PF(Phonetic Form)和逻辑形式MP(Logic Form),它们分别是同人脑主司发音的声音系统和思维认知系统的接口,叫语言模型的外模块性。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是指乔姆斯基在语言学领域提出的一种语法理论。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内在的、先天的、规则化的系统,而语言的生成能力是指人们能够根据这些内在的规则创造出无限的新句子。
这种生成语法认为语言的结构是递归的,也就是说一个简单的结构可以被更复杂的形式化结构无限重复使用,从而生成无限的新句子。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其中最著名的阶段是转换生成语法阶段。
在这个阶段,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概念,并认为语言的生成过程是从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转换过程。
他还提出了语言的递归性,认为语言的语法规则是递归的,一个简单的结构可以被无限重复使用来生成无限的新句子。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对语言学和语言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语言的内在规则和生成能力,挑战了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观点,并引发了语言学界的革命。
同时,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也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及发展转换生成语法由美国学者诺姆·乔姆斯基于20 世纪50年代创建,以乔姆斯基1957 年发表的《句法结构》为标志发展至今已经有近60 年历史。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语言学领域中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其影响力波及到语言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逻辑学、翻译理论、通讯技术、计算机语言等领域,英国当代语言学家约翰·莱茵斯曾经作出这样的评论:“无论乔姆斯基的语法理论正确与否,它无疑是当前最有生命力、最有影响力的语法理论。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乔姆斯基师从美国描写语言学后布龙菲尔德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语言学家海里斯,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语言学、数学和哲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57 年乔姆斯基的博士论文缩写而成的《句法结构》在荷兰出版,奠定了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基础。
转换生成语法发展至今经历了五个阶段:从1957 年转换生成语法诞生到1965 年为古典理论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句法结构》。
当时转换生成语法对当时美国流行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提出了挑战,从研究方法到研究对象,转换生成语法对结构主义进行了全面颠覆。
在这一理论阶段,乔姆斯基认为语义学是独立于语法学之外存在的,合乎语法并不意味着必须要有意义,某些句子尽管没有意义,但是确实合乎语法规范。
第二个阶段是以1965 年出版的《语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为代表,这一阶段属于标准理论阶段。
在此阶段中,乔姆斯基开始将语义纳入语法范畴,并认为语义是由深层结构所决定的,因为如果不考虑语义,生成语法将产生大量无意义的句子,这些句子的存在无疑会降低生成语法的解释力和应用力。
所以在标准理论阶段,生成语法包括了三部分:句法部分,语义部分和语音部分。
其中句法部分是整个语法的核心。
由于考虑了语义成分,生成语法比起其他语法在语义敏感性方面要更具优势。
第三阶段从1972 年到1977 年,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是从标准理论发展到扩充式标准理论的转折点。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
上世纪50年代,由诺姆∙乔姆斯基 (又译作“杭士基”) 开创的生成语法理论标志着语言学研究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范式上的转移,它将语言学研究的重心及宗旨从研究人的语言行为及其结果,转移到研究产生人的语言行为的大脑机制及其相关的生物属性。
这一转移是革命性的,推动了众多相关学科的發展及新研究领域的开拓,包括心理学、哲学、逻辑语义学、资讯科学、腦神经科学、遗传学等。
由于这些新研究领域的开拓,语言学得以与之交叉蓬勃发展,在认知科学这一门跨学科前沿科学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带来了人类科学史上继笛卡尔的第一次认知科学革命的又一次认知科学革命。
生成语法理论将人的语言能力看作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从自然获取的天赋,是人类心智的表达,即语言是区别于人和动物心智的一面镜子。
生成语法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来回应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有关人的智力的问题:人类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对现实世界的接触如此之少,但为何他们的知识如此丰富——为什么在语料证据相对贫乏的情况下,儿童能够轻而易举地在出生后若干年内掌握和操控复杂的母语?乔姆斯基从儿童快速获得母语的普遍事实作为切入口,得出人类语言能力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
他指出,人类的认知体系中具有独立的、专门掌管语言的机制[1] 它是自然赋予人的先天语言能力,这一能力在个人后天的成长经验中得以发展乃至成熟。
语言机制独特的运作模式,就是语法。
作为人类共有的先天机制,语言机制受普遍语法原理的支配和调节。
语言机制具有初始状态,这种状态须在语言环境中激活,故儿童必须经历语言获得的发育、成长过程方能得到母语。
而初始状态的激活受时间的限制,过了临界点,一个人便终生无法获得完整的操控母语语法的能力。
从原始状态的、内在的普遍语法到每个成熟个人掌控的特定的、外化了的语法,是一个从共性到个性的发展过程。
因此一定有预先设定的程序,使发育、成长出来的个体语法具有差异性。
预先设定的程序是有限的,而它发展出来的结果又是多样的,能够涵盖人类语言的总和。
生成语法
生成语法生成语法(generative grammar)也称转换-生成语法。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语言学说。
创建人N.乔姆斯基。
1957年他的第一部专著《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这种学说的诞生。
最先起来响应的有语音学家M.哈利,语义学家J.卡茨,句法学家P.波斯塔尔,心理学家J.A.福多等。
这个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的学派,在几年内就一跃而为国际语言学界的重要流派。
但是到了60年代后期,就内部分裂,70年代后更是声威渐减,而80年代又趋上升。
目前该学派有东北语言学会与欧亚语言学会两个国际性组织,出版《语言学探索》等国际性学术刊物。
性质生成语法学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语法学。
其研究对象是内在性语言,而不是一般语言学家所研究的外表化语言。
外表化的语言指言语行为,说出来的话,音义结合的词句等;内在性的语言指人脑对语法结构的认识,以心理形式体现。
范围生成语法学研究范围限于人的语言知识或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的使用。
生成语法学一般不研究话语的社会内容、交际功能和说话的环境等等。
目标过去结构主义语言学以观察语言现象并把它分类为目标,致力于搜集和处理语言素材;生成语法学以描写和解释语言能力为目标,提出语法假设和理论来揭示其规律,说明其原因。
例如它要说明儿童为什么能在2、3年内学会语言。
表达方式生成语法学与传统语法学的一个区别,是它使用数学那样的符号和公式来规定概念,表达规则,所以称为形式化的语法。
生成语法学家采用数学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大脑的一种独特的认知系统──语法系统,因此乔姆斯基认为它属于经验科学,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学,最终将归入研究人脑机制的生物学。
乔姆斯基说,与其把生成语法看作一种理论,不如看作一门“学科”,其性质和研究方法与以往的语言学有本质的区别,而与其他自然科学则基本一致。
发展过程一般人认为,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有4个发展阶段,但是他本人认为只有两个转折点,即分语法规则系统(1979年以前)和语法原则系统(管约论)。
批判生成语法
批判生成语法摘要:一、引言二、生成语法的概念1.生成语法的发展历程2.生成语法的基本理论三、批判生成语法的原因1.过于强调形式规则2.忽视语言的实际运用四、生成语法在我国的应用与影响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2.对我国语言学发展的影响五、结论正文:一、引言生成语法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开始对生成语法提出批判,认为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将对生成语法进行批判性分析,探讨其在我国的应用与影响。
二、生成语法的概念1.生成语法的发展历程生成语法起源于美国,由诺姆·乔姆斯基等学者创立。
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 世纪50 年代至60 年代,主要研究句子结构和形式规则;第二阶段是20 世纪70 年代至80 年代,重点转向句法分析;第三阶段是20 世纪90 年代至今,开始关注语义和语用方面的问题。
2.生成语法的基本理论生成语法的基本理论包括:短语结构规则、词汇插入规则、句法移位规则等。
这些规则构成了一整套形式化的体系,用于描述和解释自然语言的结构和规律。
三、批判生成语法的原因1.过于强调形式规则生成语法过于强调形式规则,认为只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就能生成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
然而,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人们往往根据语境和语义进行选择,而不是单纯遵循形式规则。
因此,生成语法在解释语言现象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忽视语言的实际运用生成语法将语言视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关注的是语言内部的形式结构,而忽视了语言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这使得生成语法在解释一些语言现象时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充分揭示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四、生成语法在我国的应用与影响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生成语法在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运用生成语法,汉语教师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释汉语句子的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语法。
2.对我国语言学发展的影响生成语法对我国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理论
上世纪50年代,由乔姆斯基开创的生成语法理论标志着语言学研究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范式上的转移,它将语言学研究的重心及宗旨从研究人的语言行为及其结果,转移到研究产生人的语言行为的大脑机制及其相关的生物属性。
这一转移是革命性的,推动了众多相关学科的發展及新研究领域的开拓,包括心理学、哲学、逻辑语义学、资讯科学、腦神经科学、遗传学等。
由于这些新研究领域的开拓,语言学得以与之交叉蓬勃发展,在认知科学这一门跨学科前沿科学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带来了人类科学史上继笛卡尔的第一次认知科学革命的又一次认知科学革命。
生成语法理论将人的语言能力看作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从自然获取的天赋,是人类心智的表达,即语言是区别于人和动物心智的一面镜子。
生成语法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来回应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有关人的智力的问题:人类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对现实世界的接触如此之少,但为何他们的知识如此丰富——为什么在语料证据相对贫乏的情况下,儿童能够轻而易举地在出生后若干年内掌握和操控复杂的母语?乔姆斯基从儿童快速获得母语的普遍事实作为切入口,得出人类语言能力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
他指出,人类的认知体系中具有独立的、专门掌管语言的机制。
它是自然赋予人的先天语言能力,这一能力在个人后天的成长经验中得以发展乃至成熟。
语言机制独特的运作模式,就是语法。
作为人类共有的先天机制,语言机制受普遍语法原理的支配和调节。
语言机制具有初始状态,这种状态须在语言环境中激活,故儿童必须经历语言获得的发育、成长过程方能得到母语。
而初始状态的激活受时间的限制,过了临界点,一个人便终生无法获得完整的操控母语语法的能力。
从原始状态的、内在的普遍语法到每个成熟个人掌控的特定的、外化了的语法,是一个从共性到个性的发展过程。
因此一定有预先设定的程序,使发育、成长出来的个体语法具有差异性。
预先设定的程序是有限的,而它发展出来的结果又是多样的,能够涵盖人类语言的总和。
正常儿童能够接触的、并不充分的语料,滋养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语言获得的过程是遗传因素和后天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专业的语言学理论
专业的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其目的是理解和解释语言的结构、使用和变化。
在语言学领域,有许多专业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索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语言学理论,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语言学知识。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强调语言的结构是其意义的基础。
它关注的重点是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语言中的音素、语法和句法结构等组成要素,揭示出各种语言现象的规律性。
这种理论认为语言具有固定的结构和规则,通过这些结构和规则,人们才能获得对语言意义的理解。
二、生成语法理论生成语法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语言的生成是通过一套内在的语法系统来实现的。
生成语法强调句子的构建过程,它通过语法规则和转换规则,从句子的基本结构推导出各种句子形式。
生成语法理论在后来的语言学研究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其他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认知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强调人类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
它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反映,而非简单的传达工具。
认知语言学从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吸取灵感,研究人类使用语言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模式。
在这个理论中,语言被视为人类对世界的主观构建,通过语言,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社会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理论关注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它研究语言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使用和变化。
社会语言学强调社会因素对语言习得和语言变体的影响,例如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语言接触等。
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出现,使得我们更加关注语言与社会的互动,从而深入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
五、功能语言学理论功能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是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存在的工具。
它关注语言在交际和表达中的功能和效果。
根据这个理论,语言学家研究语言的使用场景、语用规则和言语行为,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目的和作用。
功能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它反对将语言看作是刻板的结构体系。
乔姆斯基的名词解释
乔姆斯基的名词解释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对于语言学这门学科来说,有一位一直被誉为语言学大师的人物,他就是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
乔姆斯基在语言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他的理论和观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言学研究。
本文将为大家解释乔姆斯基的一些重要名词,探讨他对语言学的贡献。
一、生成语法理论(Generative Grammar)生成语法理论是乔姆斯基提出的一种理论框架,用于描述人类语言的结构和生成规则。
根据生成语法理论,人类语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征和结构,而这些特征可以通过一套简单的生成规则来解释。
生成语法理论通过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探寻语言的本质和规律。
二、语言的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语言的普遍语法是乔姆斯基在生成语法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概念。
根据乔姆斯基的观点,人类具备一种内在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学习和掌握任何一种语言。
语言的普遍语法是这种内在能力的表现,它是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结构和规则。
乔姆斯基认为,通过研究普遍语法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
三、语言的生成(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语言的生成是乔姆斯基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人类天生具备的一种心理机制,用于学习和理解语言。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生成是一种先天的能力,儿童在接触到语言输入时,通过这种机制能够自动地从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
生成语言的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具体的语言则通过语言输入来激发和发展。
四、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 and Deep Structure)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乔姆斯基在生成语法理论中引入的两个重要概念。
表层结构是句子的表面形式,即句子的语序和词汇组成等。
而深层结构则是句子的内在意义和结构,是生成句子的基本思维过程。
乔姆斯基通过研究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语言的生成规则和句子的解释方式。
批判生成语法
批判生成语法摘要:1.生成语法的概述2.生成语法的批判观点3.生成语法的反批判观点4.我国对生成语法的研究与应用正文:一、生成语法的概述生成语法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其主张语言知识应该是一套规则系统,这些规则可以生成无限的句子,而句子的生成过程则是由这套规则系统来决定的。
生成语法理论自20 世纪50 年代由乔姆斯基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二、生成语法的批判观点尽管生成语法在语言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但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判。
主要的批判观点有:1.批评生成语法过于强调语法规则的普遍性,忽视了语言的变异性和多样性。
2.批评生成语法的规则系统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和应用。
3.批评生成语法的理论基础——天赋观念,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天生具备的,这与后来的社会建构主义观点相悖。
三、生成语法的反批判观点面对批判,生成语法的支持者也提出了一些反批判观点:1.他们认为生成语法规则的普遍性是基于大量语言数据的分析得出的,并非空穴来风。
2.他们承认生成语法的规则系统可能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但这并不影响其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3.对于天赋观念的批判,生成语法的支持者认为,虽然语言能力的一部分可能是天生的,但也有一部分是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交往中获得的。
四、我国对生成语法的研究与应用在我国,生成语法理论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我国学者在生成语法的基础上,结合汉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如在句法结构、语义分析、话语分析等方面,都有运用生成语法的影子。
总的来说,生成语法作为一种语言学理论,虽然在学术界存在一些争议,但其影响力不容忽视。
《转换生成语法》课件
提高机器翻译准确性的手段
详细描述
在机器翻译领域,转换生成语法通过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建模, 能够提高机器翻译的准确性。通过构建语言规则和模型,机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生成目标语言的句子,从而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语音识别与合成中的转换生成语法
总结词
语音技术的核心算法
详细描述
在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中,转换生成语法是实现高质量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的核心算法。通过构建语音规则和模 型,语音识别系统能够将语音信号转化为文本信息,而语音合成系统则能够将文本信息转化为自然的语音输出。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语义角色的识别与转换
01
语义角色是指句子中各个成分所表达的语义关系,如施事、受 事、工具等。
02
转换生成语法通过识别和转换语义角色,将深层结构的语义关
系转换为表层结构的语法关系。
语义角色的识别与转换有助于理解句子的语义信息和语法结构
03
之间的对应关系。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转换生成语法的核心概 念
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
句子所表达的逻辑结构和语义关系, 是抽象的句法结构。
表层结构
实际表达出来的句子形式,是具体的 语法结构。
转换规则
01
转换规则是一组语法规则,用于将深层结构转换为 表层结构。
02
转换生成语法的发展背景
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转换生成语法的概念,旨在克 服传统语言学中结构主义学派的局限性。
转化生成语法
转化生成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亦称“转换语法理论”、“生成语法理论”,是指一种新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 语言基本上不是习得的,而是天赋的。
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加工语言符号的大脑内在机制,随着儿童的发展,这种内在机制在一定的条件下被激发,儿童即能自然获得语言。
- 语言是一种结构,设想人有一种天生的“语言获得装置”,称LAD。
成人结构完整的语言材料输入儿童的这一装置,经加工,即输入语言的语法规则,故儿童能在听到少量语言的情况下理解和说出大量合乎语法的新语言。
- 句法有两个层次:一是深层结构,指短语或句中的基本语法关系和语义,决定句子的内涵与意义,属语法的基础部分和语言能力;二是表层结构,指人直接感知的言语,即句子表面的字词组织方式和叙述顺序,属语音或音位学成分。
- 语言生成的基本方式是转换。
转换规则主要包括替换、省略、添加和换位。
最初以为转换规则无所不能,后认为转换规则只能用于连接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该理论在西方引起语言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不仅对哲学、计算机语言、逻辑、教育、通讯等产生广泛影响,且推动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产生。
生成式语法
生成式语法
生成语法,也称为生成语法学或理论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的语法结构。
生成语法采用形式化的方法来描述语言的语法,即使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语言的语法规则和结构。
生成语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天生具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这种机制可以生成所有的语法结构。
他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的语法由一系列规则组成,这些规则可以生成语言的句子。
生成语法的研究内容包括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
其目标是通过形式化的方法和规则来描述语言的语法结构,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生成语法的研究方法包括:
1.对比分析:对比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找出共性和差异。
2.转换分析:通过转换规则将一种句子结构转换为另一种句子结构。
3.语义分析:研究语言中词汇和短语的语义关系。
4.语用分析: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功能。
生成语法在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语言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还有助于解释人类语言习得的机制和发展过程,同时也为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生成语法
对人类语言的研究如果只停留在描述阶段,那语 言学就永远只能是实验性的人文学科,永远无法 进入理论科学的殿堂,无法与生物学,物理学以 及化学等理论性的自然科学平起平坐。生成语言 学的目标是为语言现象提供合理解释,也就是要 像牛顿说明苹果的运动方向那样,找出能够解释 语言运作机制的最佳理论。按照乔姆斯基的设想, 所有人类语言的语法系统在高度抽象的层次上都 大到相同,都是由所谓的普遍语法经过一定的变 化派生出来的;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可以用同一组 语法规律,或者说可以用相同的原则来加以解释, 而语言之间的差异只是参数不同而已。
这条规则包括三点: 1)改变名词短语的位置; 2)被动形式中第二个名词短语之前插入by; 3)动词的主动形式改为被动形式。 根据这条规则,英语句子The workers built the bridge的深层结构可以分析成如下形式: the workers past build the bridge NP1 Infl V NP2
可见,在TG理论中,转换是句子过程中某一特定 阶段上必须使用的操作手段,深层结构是它的输 入,表层结构是输出。
2)生成 Chomsky认为语言是句子的无限集合,而人的语 言知识或语言能力可以设想为一套有限的规则系 统。语法是对语言知识的陈述,因而也是一套有 限的规则系统。这套有限的规则系统可以生成语 言中无限的潜在句子,这就是语法的生成性。 所谓“生成”就是通过有限的规则系统说明无限 的句子。一个句子的生成过程就是根据有限的规 则系统一步一步推导的过程。
♦ 2)一个儿童一般在五六岁时就可以掌握母语,
而小孩并没有接受系统的操练。行为主义的 “刺激一反应”论不能自圆其说。 ♦ 3)儿童不仅会说听到过的句子,而且还能说未 3) 听到过的句子。 ♦ 4)儿童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常常表现出天赋方面 的差别,而在母语学习方面这种差别十分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Who does John think that Mary saw t ? c.*Who does John thinks that t saw Bill ?
为了解释这种现象,乔姆斯基(1981)提出了 “空语类原则”,如下: (2)[e]必须受到严格管辖 注意在;这里的e指的是语迹,不包括同样是空语 类的PRO。
有“格”身份的NP成分,如果不是Wh, 就不能移位。比如: (14)a. is necessary [for John to leave]
b.*John is necessary [for t to leave]
wh语迹有格。比如: (15)a.[s he love who] b.[s who[s he love t]] (16)a.[s John red that book] b.[s that book [s John red t]] 问题是:wh有格为什么还要移位?这其中 问题比较复杂。不过其中语用因素占主导地位。
3. “格”鉴别式及“格”的传递 I、格”鉴别式与“可见性条件” “格”鉴别式是规定每一个有语音形式的 NP必须具有格定性,(Vergnaud 1974)即: (7)*NP,当NP有语音形式但没有格 作为一条原则,(7)可以读作:NP不合 法(*表示不合法),当该NP没有格的时候。也 就是说,任何一个出现在句子之中的NP必须以 适当的方式接受格指派,否则的话其在句子中的 地位就不能得到充分解释,其结果就是影响到整 个句子的合法性。
IV、例证 (1)a.like the boy b.fond the boy c.*fond of the boy (2)a.destroy the city b.*destruction the city c.destruction of the city (3)a.he likes the boy b.*原则:代词在管辖范围内是自 由的。 也就是说在一个管辖语域S或NP中,如果出 现了一个代词,那么其同标引的先行词必然在管 辖语域S或NP之外。 (10)Maxi said that[S/IP/TPLouisj loved himi/*j]. (11)[S/IP/TPWilmai asked herj]. (12)*[S/IP/TPWilmai asked heri]. (13)a.*Herself arrived. b. She arrived. c. Avril arrived.
(9)一个有形NP必须有格才能起到负载 角色的作用。 这个假设称为“可见性条件”(visibility Condition)。 所谓“可见”就是要能够在PF中得到充分 解释,而要得到充分解释就必须得到角色;进 而,要得到角色,就首先必须满足条件(9): 只有被指派了格身份的NP才能具备负载由核心 成分为其指派的角色。
2. “格”的指派 I、只有动词和介词才有指派格的能力。 Chomsky(1970)根据[ N]和[ V]两项特 征来区别名、动、形、介四个单词语类: [+N,-V]:名词 [-N,+V]:动词 [+N,+V]:形容词 [-N,-V]:介词 在这四个单词语类中只有具备[-N]特征的单 词语类才具备指派格的能力。显然,具备这个特 征的只有动词和介词。
(五)约束理论
1. 约束(binding)的定义 所谓“约束”指的是一个NP类成分在指称 范围上受到其它NP成分的制约。在指称范围上 制约其它NP类成分的NP称为约束者,受到指称 制约的NP称为被约束者。 (指称)约束有两种类型:同指约束和异指 约束。前者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中,后者只存在 于部分语言中,比如汉藏语。 生成语法只讨论同指约束现象。
(4)a.John,him I like b.*John,he I like c.John, I like him (5)a.I said [ John is a fool] b.* I said[John to be a fool] (6)a.总理的出访 b.?总理出访 c.总理出访了
我们的理解是,“句法格”在外延上应当覆 盖“形态格”,但在内涵上有差别。句法格指的 是一种较为抽象的结构关系,处于结构关系中的 每个NP成分都必须具有“(句法)格”身份, 但: I、句法格可以指派给由无形的NP,而“形 态格”始终伴随着有形NP; II、句法格与题元角色没有直接的关系,但 “形态格”往往与NP的语义身份纠缠在一起。 为了区别于“形态格”,乔姆斯基建议使用 以大写字母开头的Case。
B.空语类原则(ECP) “严格管辖”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语迹的管辖 问题。原则上说受管的成分才能移位,因此也只有受管 辖的位置才可以出现语迹;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受管 成分都能移位。典型的情况是Wh移位过程中出现的所 谓的主、宾语不平衡现象。比如: (1)a.John thinks that Mary saw Bill
3. “管辖”理论的作用 “管辖”这个概念有两个重要作用: A.“管辖”是赋格的必要条件:只有主管 成分才能把“格”赋予给受管成分; B.“管辖”是题元角色指派的必要条件: 只有主管成分才能把题元角色指派给受管成分。 4. “严格管辖”及“空语类原则” A.严格管辖 就是把Infl管辖排除在外: 当且仅当管辖且Infl时,严格管辖。
3. 约束三原则 A.约束第一原则:照应语在管辖范围内受 约束。 也就是说在一个管辖语域S或NP中,如果出 现了一个照应词,那么其同标引的先行词必然在 管辖语域S或NP内。 (6)[NP/DP John’s refusal of the opinion of himself]. (7)[S/IP/TPJohn cursed himself/*him]. (8)[S/IP/TPJohn’s brother criticizes himself]. (9)[S/IP/TPHe can feel proud of himself].
在下图中,ZP统制X、X、YP,但不能管辖 它们,因为ZP不是核心,也不是单词语类;X 统制ZP,但不能管辖ZP,因为X也不是单词语 类;X统制YP,X是单词语类,也是核心,YP是 词组语类,因此X管辖YP。可见“管辖关系”, 从“统制”关系的角度说就是“最低限统制” (minimal C-command)关系。 XP ZP X X YP(Y)
II、只有核心成分(X或X0)可以为其补足 语指派格,核心的各级投射都不具备指派格的能 力。 核心成分V、P为其补足语指派宾格;具有 [+tense]特征的核心成分I为其指示语指派主格, 不具备[+tense]特征的核心成分I不能指派格; NP的核心成分N为其指示语指派所有格。 III、格只指派给位置,不是指派给有形词语, 因此,即使一个位置上的有形词语被移走了,留 下的语迹仍然具有格身份。
(8)a.*John ran away Mary b.*John to go is would be a mistake 上面我们说过,具有[-N]特征的核心成分为 其补足语指派格,但是我们也曾说过有形词语形 式,比如动词可以为其补足语指派角色。那么 格指派与角色的指派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呢? 有。乔姆斯基(1986)在总结学者们的研究成 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假设:
第四章 语言能力与形式主义语言学
第一节 语言学中的柏拉图问题:语言能力与语 言习得机制 第二节 生成语法学(上):管辖-约束论 第三节 生成语法学(下):最简方案 第四节 其他形式主义语言学理论
第二节 生成语法理论(上):GB理论 一、GB理论概述
二、GB的原则理论 三、GB的参数理论
2. 几种重要的管辖关系: I、V管辖其补语(NP、PP等) II、P管辖其补语(NP) III、 [+tense]I管辖其指示语(主语): IP NP I
I
YP(Y)
I不仅管辖YP,也管辖NP(主语)。因为IP支配 NP和I,但I不支配NP。(注意I不是词组或I的最大投 射)
(四)管辖理论
1. “管辖”(goverment)的定义 管辖理论主要研究核心成分与其补足语之间 的结构关系。“管辖”的定义如下: (1)X管辖Y,当且仅当X为核心并统制Y。 在这里X是主管成分,Y为受管成分。很显 然,所谓的主管成分对受管成分的管辖关系只不 过是一种特殊的“统制”关系罢了: I、主管成分必须是由单词语类充任的核心。 II、受管成分必须是词组语类。
2. 管辖语域(governed category) 要理解生成语法学的“约束理论”,首先必须讨 论一下“管辖语域”这个概念。 当且仅当=NP或S,包含及的主管成分的最小 语类时,为的管辖语域。 定义中的NP现称为DP,且是复杂的DP。例如: (3)[ DP Johni’s story about himselfi] 定义中的S就是通常所说的小句(Clause);后 来,小句因其核心被认定为Inflection而被简写为IP; 近些年来,I被分解为Agreement、Tense,并在进而 认定T为IP真正核心的基础上将小句确定为TP。例如: (4)Johni thinks that[S/IP/TP shej hates herselfj /himi] 。
(三)格理论
1. 概述 在上个部分,我们说过,一个论元加上格才是结构 成分。那么换个角度来说就是,一个论元成分,如果没 有格,它就不是合法的结构成分。例如:
那么,什么是“格”呢? 学术界中存在着三种性质不同的“格”观念。 一是 传统语法学中的“形态格”,二是 Fillmore倡导的“格语法”体系中的“语义格”, 再就是生成语法学中的“句法格”。 乔姆斯基的“句法格”与“语义格”之间 的区别是明显的:“语义格”在原则-参数理论 中只相当于题元角色或题元结构关系。 麻烦的是“句法格”与“形态格”的区别: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