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复习 教案 何光华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 教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 教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本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边角边”条件.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推理证明问题
2.积极讨论,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本课时重难点及学习建议重点: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
本课时教学
资源使用
多媒体
学习过程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一、复习巩固
判别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二、巩固练习:
例题1、 AC=BD,∠1=∠2,
求证:△ABC≌△BAD
例题2 AB=AD,B,D 分别是AC,AE的中点,求证:△A DC≌△ABE 例题3. C是 AE 的中点,AB//CD 且 BC//DE ,求证:AB=CD
例题4 AB=AC,BE 、CD是中线,
求证: BE=CD
理解记忆
已经学过的两个判定方

学生讲解
如何证明
找两个学生讲解
一定要会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养成一种定势告诉这个条件立刻想到
什么
回顾中线的定义
例题5 AB//CD,AE=FD,BE//CF,求证:BE=CF
例题5已知:△AED≌△BEC
求证:△AEC≌△BED 告诉平行,想到角相等
告诉两个三角形全等能得到很多东西
看你具体需要什么条件
课后反思与经验总结板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

(4)直角三角形:HL SSS SAS ASA AAS提醒:AAA,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3.重点讲评解答题的15、19、21题15.王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角,如图(1);学生小明可用三角尺平分一个角,如图(2);他们在∠AOB两边上分别取OM=ON,前者使角尺两边相同刻度分别与M,N重合,角尺顶点为P;后者分别过M,N作OA,OB的垂线,交点为P,则射线OP平分∠AOB,均可由△OMP≌△ONP得知,其依据分别是.小组或个人。

提出问题,在学生回答后出示性质和判定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各种情况,并回答自己的错误原因并正确讲解。

让学生做好知识储备通过对错题的再次解答,让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学会寻找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隐含条件,(第15题)学生1答案:HL 学生2答案:SSS学生3答案: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学生4答案:SSS,ASA常见的隐含条件: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边的加减,角的加减20..如图(1),在△AOB和△COD 中,OA=OB,OC=OD,∠AOB=∠COD=60°.求证:①AC=BD;②∠APB=60°.投影15题,注意引导学生挖掘隐含条件。

学生分小组充分讨突出本节课重点难点.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在,找出一对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移动△ABC进行变式练习:若把△ABC向左移动使点F与点B 重合,结论还成立吗?向右呢?多媒体出示变式练习的图形三.思路归纳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如果给出的条件不全面,就要根据已知的条件结合相应的判定方法进行分析。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思路:点评。

对于学生5的错误,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后,指定一生回答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并及时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并回答自己的错误原因并正确讲解。

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继续突出本节课重点难点。

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由五.巩固应用:(1)自我完善考卷 (写出正确答案,分析自己的错误原因) (2)针对性练习 1、 如图,在△AEB 和△AFC 中,有下列论断:①∠EAC=∠FAB ;②AB=AC ;③BE=CF ;④AE=AF.请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2、 (1)已知: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 ,直线AF 交BC 于F ,BD ⊥AF 于D ,CE ⊥AF 于E .求证:DE=BD-EC(2)对于(1)中的条件改为:直线AF 在△ABC 形外,与BC 的延长线相交于F ,其他条件不变,老师提出四个类型,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最后归纳融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构造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构造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复习 —构造全等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依据题目条件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2、经历猜想论证的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问题的方法,感悟全等变换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3、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如何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全等三角形,三种全等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2、学生基本情况:对图中没有直接给出全等三角形,需要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求角的度数存在一定的障碍.3、在复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及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常考做题技巧--如何构造全等三角形 四、教学过程 活动1 出示问题问题1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AB ,90DAB BCD ∠=∠=︒.求ACB ∠的度数.【师】出示问题 【生】=45ACB ∠︒【师】追问1“=45ACB ∠︒”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到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度量、特殊化等方法探究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ACB ∠=45︒”.【活动2】分享与提升 【生】展示做法 方法1:过点A 作AF ⊥BC 于F ,AE ⊥CD 延长线于E ,90AFB E ∴∠=∠=︒. 90DAB BCD ∠=∠=︒, 180B ADC ∴∠+∠=︒.又180ADE ADC ∠+∠=︒,B ADE ∴∠=∠.在△ABF 和△ADE 中,DBE BAFB E B ADE AB AD ∠=∠⎧⎪∠=∠⎨⎪=⎩∴△ABF ≌△ADE (AAS ). ∴AF=AE∴112452BCD ∠=∠=∠=︒. 【小结】这种方法是从结论“ACB ∠=45︒”出发,得出CA 为ACD ∠的平分线,运用角平分线的轴对称性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方法2: 延长CB 到点C’,使C’B=CD ,连接AC ’ 易证△AC ’B ≌△ACD 得AC ’=AC得∠C ’=∠ACB =45°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点评.【小结】题目中出现“AD=AB ”可能有两种解决办法: 1、利用等腰三角形;2、利用全等三角形.依据已知条件和目前已有的知识选择第二种办法解决.【设计意图】通过两种方法的分析,学生体会全等变换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能依据题目中的条件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追问2 在以上的几种方法中,已知条件“90DAB BCD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分析】90AFB E ∴∠=∠=︒. 90DAB BCD ∠=∠=︒,180B ADC ∴∠+∠=︒.又180ADE ADC ∠+∠=︒,B ADE ∴∠=∠.即互补的两个角转化为了等角.E BB'B【师生】共同分析以上几种方法,体会从已知条件“90DAB BCD ∠=∠=︒”入手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结与思考 课堂小结如何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1、 出现等腰直角三角形(共端点等线段)时怎么构造?2、 出现角平分线时怎么构造?3、 出现互补角时怎么构造?思考1 如图,这样可以得到结论吗?B思考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AB ,∠DAB +∠BCD =180°.求证:CA 平分∠DCB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和研究方法,体会全等变换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五、课后作业把本节课不懂之处整理成笔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SSS、SAS、ASA、AAS四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以及三角形全等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需要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几何基础,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但是,部分学生对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理解不深,不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SSS、SAS、ASA、AAS四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SSS、SAS、ASA、AAS四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难点:如何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三角板、直尺、圆规等几何作图工具。

3.练习题、案例分析题等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已学过的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SSS、SAS、ASA、AAS四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通过PPT展示相关例题,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几何作图工具,根据四种全等判定方法,相互判断给出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判断题和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数学上册-12章全等三角形 复习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12章全等三角形 复习教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2.复习角平分线的性质、判定方法,并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判定进行证明问题3.回顾复习全章知识,梳理知识点,形成全章知识框架;过程方法通过有理有据的推理证明、精炼准确地表达推理过程,注重分析思路,学会思考问题,注重书写格式,学会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情感态度通过师生共同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以及发展基本的创新意识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难点对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方法的运用.【教学流程】环节导学问题师生活动二次备课知识回顾问题1:请同学们整理一下本章所学的主要知识,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吗?你能画出一个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吗?问题2:结合本章知识结构图,思考以下问题:(1)回顾本章的知识点;(2)通过本章的学习,说一说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方法有哪些?师生共同归纳,形成本章知识结构图.在问题2(1)中引导学生回忆全等三角形概念、性质、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作用在(2)中引导学生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知识的推理依据来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等,都是证明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方法.教师点拨:全等三角形,是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的重要方法之一,证明时①要观察待证线段或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②分析要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已有什么条件,还缺什么条件例题探究:例1(2016·四川南充)已知△ABN和△ACM位置如图所示,AB=AC,AD=AE,∠1=∠2.学生独立完成,师个别指导,全班讲评.例1、【解答】(1)证明:在△ABD和△ACE中,合作交流(1)求证:BD=CE;(2)求证:∠M=∠N.【分析】(1)由SAS证明△ABD≌△ACE,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2)证出∠BAN=∠CAM,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由AAS证明△ACM≌△ABN,得出对应角相等即可.例2.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BAC交BC于D,DE⊥AB,垂足为E,且AB=10 cm,求△DEB的周长.,∴△ABD≌△ACE(SAS),∴BD=CE;(2)证明:∵∠1=∠2,∴∠1+∠DAE=∠2+∠DAE,即∠BAN=∠CAM,由(1)得:△ABD≌△ACE,∴∠B=∠C,在△ACM和△ABN中,,∴△ACM≌△ABN(ASA),∴∠M=∠N.例2、解:∵AD平分∠BAC交BC于D,DE⊥AB,∠C=90°,∴CD=DE.∴Rt△ACD≌Rt△AE D.∴AE=AC.∴△DEB的周长=DE+DB+EB=CD+DB+BE=BC+BE=AC+BE=AE+BE=AB=10cm.尝试应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2、如图,已知△ABE≌△ACD,∠1=∠2,∠B=∠C,下列等式不正确的是()A.AB=ACB.∠BAE=∠CADC.BE=DCD.AD=DE3、如图,△ABD≌△ABC,若AD=AC,则∠BAD的对应角为.4、如图,在△ABC和△FED, AD=FC,AB=FE,当添加条件时,就可得到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交流师个别指导,全班讲评.1.C2.D3.∠BAC4.∠A=∠F△ABC≌△FED.(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5、如图,在△ABC中,∠C=90°, AD平分∠CAB,BC=8 cm,BD=5 cm,那么点D到直线AB的距离是 cm.6、如图,已知△ABC的周长是21,OB, 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D,且OD=3,则△ABC的面积是 .7、已知:如图,BE⊥CD,BE=DE,BC=DA,求证:(1)△BEC≌△DAE;(2)DF⊥BC.5.36..31.57.证明:∵BE⊥CD∴∠BEC=∠DEA=90°又BE=DE,BC=DA∴△BEC≌△DAE由(1)得△BEC≌△DAE,∴∠C=∠DAE,又∵∠DAE+∠D=90°∴∠C+∠D=90°,∴∠DFA=90°,∴DF⊥BC成果展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师生共同总结、反思,教师重点强调补偿提高8已知:如图,∠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求证:AM平分∠DAB(提示:过点M作AD的垂线段)学生独立完成,师个别指导,全班讲评.8.证明:过点M作MF⊥AD,垂足为F,则∠DFM=90°∵DM平分∠ADC∴∠FDM=∠CDM又∵∠DFM=∠C=90°,DM=DM∴△DFM≌△DCM∴FM=CM又∵点M是BC的中点. ∴BM=CM∴在RT△ABM和RT△AFM中,AM=AM,FM=BM∴RT△ABM≌RT△AFM∴∠FAM=∠BAM。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学案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有关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问题;2、经历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有关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问题;难点: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二、合作探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常见思路有哪些?(1)当条件中有两条边对应相等时,如何选择判定方法?(2)当条件中有一条边对应相等,一个角对应相等时,如何选择判定方法?(3)当条件中有两个角对应相等时,如何选择判定方法?三、例题探究:例1、已知:如图∠B=∠DEF,BC=EF,补充条件求证:ΔABC≌ΔDEF(1)若要以“SAS”为依据,还缺条件__;(2) 若要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__;(3) 若要以“AAS”为依据,还缺条件__;(4)若要以“SSS”为依据,还缺条件__;(5)若∠B=∠DEF=90°要以“HL”为依据还缺条件__;例2、已知:如图,AD是△ABC 的中线,求证:ACABAD+<2四、尝试应用1、如图,已知AB=AC,BE=CE,延长AE交BC于D,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A、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B、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C、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3、下列四组中一定是全等三角形的为()A.三内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B、斜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C、两边和其中一条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D、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4、已知:如图∠ABC=∠DCB, AB=DC,求证: (1)AC=BD; (2)S△AOB = S△DOC5、如图,已知∠ABC=∠DCB,要使△ABC≌△DCB,只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例题精讲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和三边不相等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D.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b、c满足(b-2)2+|c-3|=0,且a为方程|x-4|=2的解.求△ABC的周长,并判断△ABC的形状.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边长分别为4、5,则该三角形周长L的范围是()A.1<L<9B.9<L<14C.10<L<18D.无法确定例题类型二: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1、在下列各图的△ABC中,正确画出AC边上的高的图形是()2、如图1,AD⊥BC于点D,GC⊥BC于点C,CF⊥AB于点F,下列关于高的说法错误的是()A.△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GBC中,CF是BG边上的高C.△ABC中,GC是BC边上的高D.△GBC中,GC是BC边上的高图1例题类型三: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跟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为180°,那么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的度数为()A.30°B.60°C.90°D.120°2、如图3,△ABC中,∠ACB=90°,沿CD折叠△CBD,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B=70°,则∠BDC等于()A.45°B.55°C.65°D.75°例题类型四:多边形及其内角和(3)求m的取值范围.7、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可将其固定,这里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三角形的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垂线段最短8、如图,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中线,AB=6cm,AC=8cm,BC=10cm,∠CAB=90°.求:(1)AD的长;(2)△ABE的面积;(3)△ACE和△ABE的周长差.9、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A=4,则PQ的最小值为。

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八年级上册平面几何)复习课(教案)

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八年级上册平面几何)复习课(教案)

《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复习课教案唐海龙一、课题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和第十二章《轴对称》复习课二、教学目的①知识与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步骤:分三步审题并形成客观映像→相关知识的重现→课题的类化。

能够运用相关公理、定理、定义、性质以及推论解题。

②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进行复习,通过习题训练的过程,对已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做练习题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和科学性。

三、课型复习课四、课时半课时(22分钟)五、教学重点掌握一般的解题步骤六、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熟识程度是解题的关键”的道理七、教学方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打造出平等、合作、互助式的学习氛围,教师的指导作为一条贯彻始终的暗线,突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

用到的主要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讲授法与演示法(本节课没有多媒体,无法实现)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指导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体现。

八、教学过程1、导入教学(用时2分钟)我们刚刚学完第十一章、十二章的知识,并且,也布置了作业题,总体完成的非常不错,仅有一道题,有部分同学没有做上,也有做错的。

没有关系,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下这道题,看看我们问题出在哪里,是解题思路上呢,还是基础知识的掌握上?2、主课讲授(用时15分钟)已知:如图:△ABC中,D是BC上一点,P是AD上一点,若∠1=∠2,PB=PC。

求证:AD⊥BC。

提问之前学习过的解题步骤。

明确解题步骤,那么解题就成功一半了。

一般的解题步骤:分三步审题并形成客观映像→相关知识的重现→课题的类化。

证明题,在审题时,结论可以与条件放在一起去理解题面。

①审题:看看涉及哪些知识点AD是∠BAC的平分线AD是BC边上的高PB=PC用到等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此时,有的同学可能受到了启发,有了思路,告诉同学们不要着急,我们今天的目的不是解一道题,而是要举一反三,以一敌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12.1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12.1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 教案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全等三角形这一章后进行的 ,是一节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

全等三角形是解决几何证明题重要数学模型.本节课是前面所学全等三角形有关知识的系统学习 ,同时对于各个局部之间的联系更为明确。

在学生学习全等三角形这局部内容时 ,经常会遇到依托于一对等角、一组等边甚至借助辅助线来构建三角形全等 ,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并总结方法 ,掌握并灵活应用方法。

本节课的知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研究方法均为后面学习相似三角形奠定了根底。

.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八年级一班 ,该班多数同学的根底知识不够扎实 ,但是学生状态好 ,积极主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全等三角形的相关内容 ,使知识系统化。

过程与方法:体会解题思路与规律总结。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共同参与 ,激发数学求知欲 ,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证明
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的构造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

全等三角形复习教学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以及角的平分线性质,会应用在实际的问题中.2.经历探究全等三角形有关性质和判定等概念,掌握几何的分析思想,能应用“综合法”表达问题.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合情推理能力,体会几何学的实际应用价值.重、难点1.重点:应用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分析思路的形成.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系统跃进【交流讨论】教学形式:分四人小组,回顾小结.然后,教师请三位同学谈谈他是怎么总结的.【知识结构图】见课本,用投影显示.教师提问:1.举一些全等形的实例,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学生活动】踊跃举手,发言: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一些生活中的全等图形,配合学生的认知.【教师提问】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从中任选三个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哪些是能够判定的?哪些是不能够判定的?【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互动交流.形成共识:(1)边边边;(2)边角边;(3)角边角;(4)角角边;(5)斜边、直角边(证Rt△)等能够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1)SSA,(2)AAA,是不能够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教师提问】1.你对角的平分线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能用全等三角形证明角的平分线性质吗?2.你能结合本章的有关问题,说一说证明一个结论的过程吗?【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形成共识.二、课堂演练,巩固学习【演练题1】如图1,△ABC≌△ADE,BC的延长线交DA于F,∠ACB=∠AED=105°,∠CAD=10°,∠B=∠D=25°,求∠DFB和∠DGB的度数.(85°,60°)(1) (2) (3)【演练题2】如图2,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ACE≌△BDF.求证:(1)AE∥BF;(2)AB=CD.[(1)∵△ACE≌△BDF,∴∠A=∠DBF,∴AE∥BF;(2)∵△ACE≌△BDF,•∴AC=BD,∴AB=CD]【演练题3】若△ABC≌△A′B′C′,∠A=∠A°,∠B=∠B′,且∠C=50°,∠B′=75°,AC=4cm;求∠A,∠B的度数及A′C′的长.(∠A=55°,∠B=75°,A′C′=4cm)【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巡视、关注学生的思维,请三位学生上台演示.【学生活动】书面练习,与同伴交流,踊跃上台演示.【媒体使用】投影显示“演练题”,和学生的练习(实物投影).【教学形式】自主、合作、交流.【教师活动】和学生一起总结,认识,提高.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26复习题第4、7、10题.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55--56复习题第2,3,5,6,9,11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五、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两份,左边部分板书例题,右边部分板书学习练习题,重复使用六、疑难解析如图4,在△ABC中,∠1=∠2,∠3=∠4,∠A=60°,求证:CD+BE=BC.证明:在BC上截取BF=BE,连接IF.∵BI=BI,∠1=∠2,BF=BE,∴△BFI≌△BEI,∴∠5=∠6.∵∠1=∠2.∠3=∠4,∠A=60°,∴∠BIC=120°,∴∠5=60°.∴∠7=∠5=60°,∠6=∠5=60°,∠8=120°-60°=60°,∴∠7=∠8.∵∠3=∠4,CI=CI,∠7=∠8,∴△IDC≌△IFC,∴CD=CF.∴CD+BE=CF+BF,即CD+BE=BC.从上述例子可以归纳:证明m=b+c时,常用两种方法,(1)截长法,即在m•上截取一段等于b(或c),证明剩下一段等于c(或b);(2)补短法:延长b(或c),•证明它们的和等于a,上述例子由于∠1=∠2,因此,在BC上截取BF=BE,连接HTY3IF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是对全等三角形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回顾和巩固。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习几何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但部分学生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全等判定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复习课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全等三角形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难点:复杂图形的全等判定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资料、PPT、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资料、笔记本、尺子、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全等三角形的例子,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判定。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10《全等三角形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10《全等三角形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10《全等三角形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10《全等三角形复习》是对全等三角形概念、性质、判定和应用的复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SSS、SAS、ASA、AAS判定方法以及全等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判定方法,但部分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全等三角形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及应用。

2.难点:全等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练结合、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全等三角形的教案、PPT、练习题、案例分析材料。

2.学生准备: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回顾、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通过例题展示全等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题,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总结解题思路。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全等三角形的复习》优秀教案.docx

《全等三角形的复习》优秀教案.docx

全等三角形的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典型例题评析,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性质及其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参与开放性变式题的练习、分析,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创新性,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相关的知识和例题,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论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同桌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生的猜想,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的勇气。

利用“归纳小结”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及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利用图形的变换,对学生进行所谓“形变质不变,万变不离其宗”的数学思想渗透;让学生知道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体会事物之问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展示多彩的几何变换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拓宽学生的信息量、思维角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对几个变式问题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常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教学难点】:对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方法的运用【教学突破点】:学生通过在探究问题时的合作交流与对结论的探求猜想、教师对例题及学生回答的评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探究问题的兴趣、发散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教法、学法设计】:合作探究式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课前准备】:课件、三角板【教学弓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已知一边一角(边与角相邻):找夹这个角的另一边 —AD=CB(SAS)找夹这条边的另一角—a zACD=zCA«ASA),找边的对角 —► zD=zB(AAS)思路引导9 促 进 发展 1、如图,已知△ ABC 和ADCB 屮,AB 二DC,请补充一个条 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AABC 竺 ADCBo 找夹角一► ZABC=ZDCB (SAS)培养学生结合 题目中的已知 条件、图形中 的隐含条件, 分析和寻找全 等三角形证明 的所须条件, 训练学生的解 题思路和解题 技巧。

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一、知识点:1.全等三角形: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对应点,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识别:SAS,ASA,AAS,SSS,HL(直角三角形)3.角平分线的性质:⑴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⑵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⑶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一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二、经验与提示1.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规律: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个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③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④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⑤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⑥全等三角形中的最大边(角)是对应边(角),最小边(角)是对应边(角)2.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相等;(3)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3.角的平分线是射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

4.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中点定义;(2)等式的性质;(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4)借助中间线段(即要证a=b,只需证a=c,c=b即可)。

随着知识深化,今后还有其它方法。

5.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对顶角相等;(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4)角的平分线定义;(5)等式的性质;(6)垂直的定义;(7)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8)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和。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复习》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和应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复习,旨在加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对本节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4.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相关练习题;3.教学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全等三角形的例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判断给出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巩固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进行解决。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全等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

课题全等三角形复习共 1课时第 1课时课型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证明简单的全等三角形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作图及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学生通过在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难点:加强应用型与探究型题型训练教学策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活动课前、课中反思一、热身练习,知识再现1 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 2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 .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 . 3、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1)已知两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第三边(找夹角看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2)已知一边一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这边的另一邻角已知一边与邻角找这个角的另一边找这边的对角找一角已知一边与对角已知是直角,找一边 (3)已知两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夹边(找夹边外任意一边 二、合作探究1、如图,已知AD 平分∠BAC ,要使△ABD ≌△ACD , 根据“SAS ”需要添加条件 ; 根据“ASA ”需要添加条件 ; 根据“AAS ”需要添加条件 .2、如图,AC =AD ,在图中标记出△ABC 与△ABD 中对应相等的元素,思考:△ABC 与△ABD 全等吗?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3如图,若BC =CE ,∠A =∠D ,则△ABC ≌ 。

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证明简单的全等三角形问题A BDCCABE4. 如图,△ABC≌△BAD,点A和点B,点C和点D是对应点,假如AB=6cm,BD=5cm,AD=4cm,那么BC的长是( )A. 4cmB. 5cmC. 6cmD. 无法确定5. 如图,△ABE≌△ACD,AB=AC,BE=CD,∠B=500,∠AEC=1200,则∠D AC的度数等于( )A. 1200B. 700C. 600D.5006. 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坏成了3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最省事的方法是( )A. 带①去B. 带②去C. 带③去D. ①②③都带去三课堂练习1、如图,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点B和点E分别在直线AD的两侧,且AB=DE,∠A=∠D,AF=DC.求证:BC∥EF.2、如图,△ABC 和△ECD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 ,C ,D 在一条直线上.求证:BE=AD四、中考真题体验:1(安徽芜湖)如图,已知ABC △中,45ABC ∠=o , F 是高AD 和BE 的交点,4CD =,则线段DF 的长度为( ). A .22 B . 4C .32D .422(江西)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叠放在一起,且∠DAB=30°。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3.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如利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在复习三角形性质时,让学生思考:“三角形有哪些基本的性质?”、“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自主探索问题,如利用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关系,推导出三角形的性质。
3.学生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抽象的三角形知识与具体的图形相结合,提高直观想象能力。
4.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如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和应用等。
2.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如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判定方法的掌握等。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指出后续学习的方向。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如解决一些与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等。
2.教师通过示例和讲解,介绍三角形的全等、相似判定定理,并解释其应用和意义。
3.教师讲解三角形的分类,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4.教师通过几何计算实例,讲解利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决三角形边长、角度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复习为主题,旨在通过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巩固学生对三角形性质、分类、判定及应用的理解。本章内容涉及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三角形的全等、相似以及三角形的几何计算等,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
一、知识点:
1.全等三角形: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对应点,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三角形全等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识别:SAS,A SA,AAS,SSS,HL(直角三角形)
3.角平分线的性质:
⑴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⑵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⑶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一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二、经验与提示
1.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规律:
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个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③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④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
⑤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⑥全等三角形中的最大边(角)是对应边(角),最小边(角)是对应边(角)
2.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1)可以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相等;
(3)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4)若上述方法均不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3.角的平分线是射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

4.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1)中点定义;
(2)等式的性质;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4)借助中间线段(即要证a=b,只需证a=c,c=b即可)。

随着知识深化,今后还有其它方法。

5.证明角相等的方法:
(1)对顶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
(4)角的平分线定义;
(5)等式的性质;
(6)垂直的定义;
(7)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8)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和。

随着知识的深化,今后还有其它的方法。

6.证垂直的常用方法
(1)证明两直线的夹角等于90°;
(2)证明邻补角相等;
(3)若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4)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也必须垂直另一条。

(5)证明此角所在的三角形与已知直角三角形全等;
(6)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7.全等三角形中几个重要结论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3)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三、典型例题
例1.已知,
求证:。

证明:
文字叙述题
例2:求证: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已知:如图,,求证:. 证明:
例3 已知:如图,已知AB=DC,AC = DB,AC和DB相交于点O .
求证:OB=OC;
略证:证明。

例4 已知: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DC,AD∥BC,PB=PC.
求证:PA=PD.
略证:证明即可。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生活实际问题)
(1)利用全等三角形配玻璃
例5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方法是()
(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和②去
答案:C
(1)利用全等测距离
例6 如图,工人师傅把两根钢条AA’和BB’中心铆在一起,可以
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度的工具,请你结合图形,并利用你学过
的知识,解释一下它的工作原理。

答案:证明即可。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1、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1 如图1,已知△ABC中,AD是△ABC的中线,AB=8,AC=6,求AD的取值范围.提示:延长AD至A',使A'D=AD,连结BA'.根据“SAS”易证△A'BD≌△ACD,得AC=A'B.这样将AC转移到△A'BA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解.
2、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2 如图2,已知△ABC中,A B=AC,D在AB上,E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D=CE,DE与BC交于点F.
求证:DF=EF.
提示:此题辅助线作法较多,如:
①作DG∥AE交BC于G;
②作EH∥BA交BC的延长线于H;
再通过证三角形全等得DF=EF.
3、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例3 如图3,已知RT△ACB中,∠C=90°,AC=BC,AD=AC,DE⊥AB,垂足为D,交BC 于E.
求证:BD=DE=CE.
提示:连结DC,证△ECD是等腰三角形.
4、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4 如图4,已知△ABC中,∠B=2∠C,AD平分∠BAC交BC于D.求证:AC=AB+BD.提示:将△ADB沿AD翻折,使B点落在AC上点B'处,再证BD=B'D=B'C,易得△ADB≌△ADB',△B'DC是等腰三角形,于是结论可证.
5、作三角形的中位线
例5 如图5,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BA、CD的延长线交EF的延长线于点M、N.求证:∠BME=∠CNE.
提示:连结AC并取中点O,再连结OE、OF.则OE∥AB,O F∥CD,故∠1=∠BME,∠2=∠CNE.、且OE=OF,故∠1=∠2,可得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