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一题多解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一题多解”是指一个数学题目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答案,是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教学分析如下:一、“一题多解”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一题多解”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书本上的标准解法来完成题目,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寻找不同的解法。

这种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更有创造力。

例如,在求解一道“30÷5”的命题时,我们可以列出:30÷5=6.但是,在“一题多解”的教学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求解,比如:30-25=5,5÷5=1,1+6=7,从而得出答案7。

这种方法虽然有些繁琐,但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二、“一题多解”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在“一题多解”的教学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各自的解法,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学生们在分享自己的想法时,可以从彼此的思路中得到启发,感受到思维能力的不同体验,同时也会更加自信。

例如,在求解“58÷29”的一题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互相交流得出各种不同的解法,并且在探讨过程中,不但可以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一题多解”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一题多解”教学其实是一个更全面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掌握各种解法,还可以在解题中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思想。

通过不同的解法,学生可以明确地了解到数学中的各种定律和规律,掌握进一步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解决“135÷9”的一道题目时,学生如果使用1+3+5=9的解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数位和概念。

如果使用第二种解法,即在135与9之间增加一位,变为1350÷90,可以很好地理解在数学运算中,有些大数可以通过在后面多加几个零使运算更方便。

因此,“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沟通合作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四年级一题多解的数学题

四年级一题多解的数学题

四年级一题多解的数学题
1、水波小学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每个窗户安装12块玻璃,8间教室一共安装多少块玻璃?
2、白塔村计划修一条288米的水渠。

前两天一共修了48米,照这样的进度,还要几天能修完?
3、虹光宾馆购进100条毛巾,每条4元。

如果用这些钱购买8元一条的毛巾,可以买多少条?
4、生产队在15平方米的土地上共育苗135棵,照这样计算,要育苗1215棵,需要多大面积的土地?
5、有一筐苹果连筐重42千克,卖掉一半苹果后,连筐重22千克,这个筐重多少千克?
6、上衣50元,裤子25元,买4套这样的服装共需要多少元?
7、哥哥有81张邮票,弟弟有75张,哥哥给多少张给弟弟,他们就一样多了。

8、一块正方形木板,钜去一个角,剩余的木板还有几个角?(画出简单示意图)
9、一家公司为开展体育活动,准备去买篮球和排球,已知买4个篮球、3个排球得
用500元,如果买2个篮球和6个排球得用520元,那么一个篮球多少元?一个排球多少元?。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而“一题多解”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解题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进行探讨,以期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提高其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一题多解”教学的意义1. 创设多种解题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刻意设计一些题目,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或者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如:“用不同的方法计算235+178的和。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标准算法、分解法、估算法等不同的方法去解答这道题目,然后让学生展示并比较各自的解法。

2. 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践,去发现问题的多种解法,并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解法背后的数学原理和规律。

对于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找出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一题多解”的教学活动中,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展示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和交流。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一题多解”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不同解题方法的比较中可以找出更加高效的解题方法,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思维的机会。

“一题多解”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积极性。

通过实践和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一题多解”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设计“一题多解”的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合理安排难度和深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讲内容。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当今教育模式下,通常我们数学的教育模式都是以“标准题目”和“标准答案”来解决问题,这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并沿着定向发展,导致千人一面,这种单一、刻板的思维严重地束缚着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打破禁锢。

想要锻炼思维,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变式训练,以多侧面、多角度地去探索问题中的本质,这样有利于弄清知识脉络和知识间的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实行的背景下,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是数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一题多解式和一题多变式的教学形式也不断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而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最广泛,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求知兴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因此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具有独特优势。

一、“一题多解”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一个题目能否得到解决的确非常的重要,但是去探求不同于别人的新解法,才是学习上梦寐以求的乐事。

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与所创造出的欢乐是紧密相连的。

因此研究一题多解是为了增强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

那么所谓的“一题多解”是什么呢?从字面上看很容易看出就是指一题多解训练,对同一问题的结论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出,不断通过指引和启迪学生从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方法以及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和解答问题。

为了能充分解释一题多解在培养小学生思维方面的应用,将通过下面两个例子,来详细的介绍“一题多解”。

例1:计划修一条长120米的水渠,前5天修了这条水渠的20%,照这样的进度,修完这条水渠还需多少天?这道题先启发学生求工作效率,即从“工作量÷工作时间”来思考:解法(1):120÷(120×20%÷5)-5 ;解法(2):(120-120×20%)÷(120×20%÷5);这道题也还可以从分数的意义直接进行解答:解法(3):1÷(20%÷5)-5 ;解法(4):(1-20%)÷(20%÷5);解法(5) 5÷20%-5例2:李老师带了若干元去买书。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一直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数学题目往往只有一种解法,师生之间注重的是正确答案而忽略了解题过程。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人们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

这种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得出正确的答案,更要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解决同一个题目,从而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研究表明,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探索小学数学“一题多解”教学的有效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通过分析和总结小学数学“一题多解”教学方法,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探讨小学数学“一题多解”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影响,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层理解和应用;探讨小学数学“一题多解”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研究小学数学“一题多解”在课堂教学应用的情况,为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的实现,将促使小学数学教育朝着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创新化的方向发展。

1.3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是针对目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而展开的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探讨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和意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题多解的情况。

即使是相同的问题,学生们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这种情况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为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分析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一题多解的教学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题多解的情况。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小明有5元的零花钱,他想用完这笔钱买一些巧克力和一些糖果,每个巧克力的价格是1元,每个糖果的价格是0.5元。

请问小明最多可以买几个巧克力和几个糖果?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法。

有的学生可能会采用列式计算的方法,求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有的学生可能会采用图示法,画出巧克力和糖果的组合图,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还有的学生可能会采用逆向思维,从5元的总金额开始逐步减去巧克力和糖果的价格,推断出最多可以购买的数量。

这些都是合理的解题思路,但最终的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题多解的教学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和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思维习惯和知识结构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益的。

一题多解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解题方法之间的异同,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本质的理解,促进他们形成灵活的思维方式。

一题多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解题方法得到认可,感到自己的思维得到尊重,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师如何引导一题多解的情况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引导一题多解的情况是一个关键问题。

教师需要尊重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不能仅仅肯定一种解法,而忽视其他解法。

对于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多样性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师需要及时指导学生总结不同解题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

案例分析《小学数学的一题多解》

案例分析《小学数学的一题多解》

案例分析《小学数学的一题多解》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基础学科,并且在小学阶段占主体地位.入学之初,学生所接触到的数学知识,都是比较形象化,直观化的数数及简单的计算,随着数学知识的加深,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出现了抽象化复杂性的应用题.许多学生一碰到这样的应用题就头痛,不晓得如何下手解答.如何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找到解题的最佳方法,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解题方法及不断尝试解答的精神,是我们为师者必须思考的教学问题.我以一道应用题为例,通过画图,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转变思路,化难为易的解题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 1 甲乙两人绕圆形跑道竞走,他们同时同地相背而行,6分后第一次钟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4 分钟,这时甲回到出发点,乙离出发点还差300米,这个圆形跑道的周长应是多少米?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行程方面的应用题,数量关系虽不是很复杂,但却不直观.如何把这个圆形跑道转变成我们平常的直线式的行程问题?我通过让学生操作演示,把圆形跑道转变成直线式的跑道.如图:此题这样转变,学生就能按常规问题去思考,要求这个圆形跑道多长?第一种分析及解法:当甲再次到达出发点时,乙还离出发点300米,只须求出乙走完这300米还须多少分钟?然后可求出乙走的速度,继而求出这个跑道的全程有多长.从题意还知甲4分钟走的路程等于乙6分钟走的路程,那么走相等的路程,乙甲所用的时间比是6÷4= ,这样可求出乙佘下的工作时间6×3/2=9(分钟),已知乙此时已走了4分钟,那么乙要走完这300米的时间是9-4=5(分钟),300÷5=60(米),全程为60×(9+6)=900(米)第二种解法是:甲4 分钟走的路程等于乙6分钟走的路程,那么走相同的路程,乙和甲的时间比是6÷4= ,这样可以求出乙要走300米的时间是6×3/2 =9(分钟),300÷(9-6)=60(米),60×(9+6)=900(米)。

浅议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作用

浅议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作用

浅议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作用小学数学中的一题多解是指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正确的答案,其作用极为重要。

首先,一题多解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解题的能力。

一题多解通过提出不同的解法,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开放性,学会选择最佳解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独立判断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一题多解能够实现教育的多元化。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通过让学生探索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意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一题多解可以拓展学习范畴。

小学数学涉及的知识范围并不多,但只要有了很多的解法,就会增加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探索新的思路,拓展学习的视野,获取更多的知识点,从而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为高中和大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一题多解的作用十分重要。

它可以让学生在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实现教育多元化,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小学数学中的一题多解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程中应大力开展“一题多解”活动,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另外,在一题多解活动中,学校要注意创新教学方式,让教师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探索不同解法,并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系统讲授,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限制条件强的、自由探索的舞台,促进学生自身发展。

最后,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学生的学习中心置于学生本身。

在学习一题多解的同时,学校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自由,让学生可以自己寻找解题思路,让学生能够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因此,学校要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多种类型的数学题目,以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要注重帮助学生思考,积极引导学生去研究更多的数学问题,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使学生在解决一题多解题中,有更大的自主和创新,从而实现学习的有效性。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教学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教学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教学一题多解教学是近年来数学教育领域中热议的话题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教学的实施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及启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着重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教学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一题多解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道题目,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得到多个正确的解答。

而不是只让学生死记硬背某种标准答案。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一题多解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施方式:1.交流对比法:教师分组让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解题,随后在班级上进行交流和对比,从中寻找共性和差异。

2.探究差异法:教师提出多个正确的解答,然后向学生让他们发现和分析这些答案的异同点,激发思考多种解题方式的动力。

3.引导发掘法:教师可以在讲授新知识时加入多种解题思路,鼓励学生自主发掘不同解题思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一题多解教学的实施可以带来很多好处。

首先,此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

其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问题更加感兴趣。

同样的,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和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此外,学生通过这种方法更容易记住重要的思路和方法,以便他们在以后解决新的数学问题时更加熟练。

举例来说,比如今天的一道小学数学题是:34-23=?采用一题多解教学的方式:1.学生A:34-23=115.学生E:(30+4)-((20+2)-2)=11通过以上学生不同的解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也让他们学会了多种不同的解题方式。

总之,一题多解教学是一种多方面创新的教育方法,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希望今后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商榷和实施这一方法,以培养更多具有全面发展目标的学生,为未来做出更多的准备。

一题多解的小学数学题

一题多解的小学数学题

一题多解的小学数学题1.鄂黄长江大桥通车时,在大桥的两边从头到尾每10米插一面彩旗,桥头、桥尾都插,一共插了66面,这座桥全长多少米?2.实验小学四年级有402人,平均排成两队去参观鄂黄长江大桥,如果前面的同学和后面的同学之间的平均距离是60厘米,这个队伍有多长?3.明珠大道与大桥相接处有一个圆形花坛,花坛周长150米,在花坛的一圈每隔3米栽一棵树,共栽了多少棵?4.在一个正方形水池四周种树,四个顶点都栽了一棵,这样每边都种有25棵树,每两棵树之间相隔10米,这个池塘四周共长多少米?5.在一个正方形水池四周栽万年青,四个顶点都栽了一棵,每边种14棵,每两棵之间种3棵小树。

四周共种多少棵万年青?多少颗小树苗?6.父亲与儿子比赛爬楼梯,父亲爬到五楼时,儿子爬到三楼,如果儿子爬到五楼,父亲爬到几楼?7.一位老人饭后在公路上以均匀的速度散步,从第一根电线杆走到第10根用了9分钟,这样他坚持走了1小时,去的时间与返回的时间刚好相等,这位老人是走到第几根电线杆就返回的?8.一块长方形苗圃,长460米,宽300米,在它的四周每隔5米种一棵女贞树,那么一共要种多少棵?9.赤壁大道的两边每边原有81线杆,每两根间的距离是30米,先改成另有一种型号,每两根相距50米,两边共需要多少根这样的电线杆?10.有一个花坛,是由四个相同的小三角形组成的一个大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边上种了10棵花.大三角形的一周种了多少棵花?一共种了多少棵?11.用8角的邮票,排列在一张正方形纸的周边,每边张数相等.这些邮票共值19元2角.请你算出每边的张数.12.有一个报时钟,每敲响一下,持续声音可持续3秒.如果敲响6下,从敲响第一下到最后一下持续声音结束,一共需43秒.现在敲响12下,从桥乡第一下到结束,一共要多长时间?13.甲、乙两个绿化队在3千米的公路两旁栽树,每隔20米栽一棵香樟树,在相邻的香樟树中间栽一棵梧桐树。

甲队比乙队多栽12棵,甲、乙两队各栽了多少棵?14.在一座桥上,两侧有20块广告牌,每块长3米,宽2米,两块广告牌之间相距8米,靠近桥两端的广告牌距离桥两端都是50米,求这座桥长多少米?15.某市一次大型的武警警力阅兵,一共有20个方阵和50辆警车从主席台前通过。

浅谈小学数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的策略

教学创新|实践创新摘 要:近年来,在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名师和值得借鉴的可行之法,本人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探索出采用“一题多变”来改变“题海训练”的方法。

它既可以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又能达到“减负不减质”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策略一、在原题上进行变化,训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人对典型题应该采取“精讲—变形—精练”的方式进行,这样能适当地培养一些积极主动的智力因素,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路程和时间的计算》的教学中,我选择了这样一道例题,“在建设中,经常要用到爆破技术,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条96厘米长的引火线来使装在转孔里的炸药爆炸,已知引火线的燃烧速度是0.8厘米/秒,点火者点火后以5米/秒的速度跑开,问:爆炸时点火者能否跑到离爆炸点500米远的安全区?”(本题答案:可以跑到)。

在向学生精讲时,本人有意识地把引火线的燃烧速度从0.8厘米/秒提高到1厘米/秒。

这样,点火者在爆炸时就不能跑到安全区。

我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引火线燃烧速度不变的情况下(1厘米/秒),改变哪些条件才能使点火者跑到500米外的安全区?学生分组讨论后答出:增加引火线的长度或者增大点火者的奔跑速度!这样,就可以把此题变化为“求引火线的长度和点火者奔跑的速度”两个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从而巩固了对公式“s=vt,v=s/t和t=s/v”的理解和应用,无形中也增进了一些趣味性,学生也会比较愉快地进行有关训练。

二、进行一题多变,培养小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思维“一题多变”就是将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变换为其中的某些条件,然后再探求结果,从而激发思维和创新精神。

一题多变可以分成两种,条件变换和问题变换。

条件变换,就是在选择题中改变题干或者选项,或计算题中的数字改成字母,亦或把解答题中的结论变为已知条件。

而问题变换,就是对某些问题,已经形成某些思维定势,变换一下命题的角度,试题的生疏度就会增加,那么便更能提高能力的考察。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一题多解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一题多解
应用题一题多解探究
仙桃市干河小学
一、复习导入
找出下列各题中的单位“1”并列出数量 关系式
(4)女生人数 男生人数
二、解题方法探究 例一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答:运来的大米有300千克
对应的数量 除以对应的 分率等于单 位“1”的量
例二
方法一
方法二
答:运来的大米有450千克
例三方法一Fra bibliotek法二运来的大米 运来的面粉
“1” ?
160千克
对应的数量除以对应的分率等于单位“1”的量
对应总数量 对应分率和
小结
1)找准单位“1” 2)分析题意,确定解题的方法
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 单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或 列方程解答 3)用除法解答时,要根据对应的数量 除以对应的分率等于单位“1”的量 用方程解答时,要能准确写出数量关 系式,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三、巩固与提高 答:小齿轮每分钟转490周
答:课桌和椅子的单价各是75元,45元。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教学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教学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教学一题多解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针对同一道数学题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进行思考和解题。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美妙,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一题多解教学的重要性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学生会发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这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一题多解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模式,这能够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建立更为完善的数学思维模式。

3. 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通过一题多解教学,学生会在不同的解题方法中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当一个问题有多个解法时,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方法,还要深入理解其中的数学规律和推理过程,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对数学的掌握程度。

1.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实施一题多解教学时,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选择适合一题多解教学的数学题目,例如一些有趣的问题或者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明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2.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给予充分的自由度。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允许他们自己进行探索和尝试,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一题多解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互相讨论和比较各自的解题方法,从而促进他们之间的学习交流和相互学习,促进共同进步。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一题多解”是指在同一道题目中,可以找到多种不同的解法。

这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常见,能够帮助学生扩展思路、提高灵活性,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本文将着重分析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及其积极性。

首先,采用“一题多解”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大胆探索的欲望,开阔视野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寻求解法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问题。

例如,三年级上学期学习的“数学奥秘”中有一道求5+6+7的题目,这个问题有很多解法。

学生可以通过数形结合得出答案,也可以通过列竖式的方法求得答案。

通过不同的解法,学生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如何更快速地得到答案等。

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更好地将数学知识掌握于己身。

其次,采用“一题多解”教学方法能够灵活授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在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的方法。

采用“一题多解”教学方法更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不同的题目和解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例如,有一道二年级上学期的题目:小麦在玩具箱里放了10个小球,玩具箱还能再装2个小球,问玩具箱最多能装几个小球。

学生可以通过直观感受来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自身能力的范围内寻找并掌握解题方法。

最后,采用“一题多解”教学方法也能够启示学生的思考,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在求解问题解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寻找各种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提炼解题思路,走出困惑。

例如,一道三年级下学期的题目:一板砖的长是10cm,宽是6cm,呈不规则形状,剩下没有摆放的部分面积的长是5cm,宽是2cm,问这块砖的面积。

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来解决该问题,也可以通过面积的相减来求得答案。

因此,当学生深入思考该问题时,可能会想到其他的方法。

这样,学生激发思考,获得体验,并能够从中进一步挖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采用“一题多解”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开阔视野、灵活授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启示学生的思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教学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教学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教学1. 引言1.1 一题多解教学的重要性一题多解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针对同一道题目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一题多解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一题多解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能引导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不拘一格地探索问题的解决路径;一题多解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通过比较不同的解题方法,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题多解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面对复杂问题时提供更多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一题多解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和重视。

1.2 教师的角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榜样。

在一题多解教学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能够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及时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

教师需要具备灵活的教学策略,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学习风格,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发现多种解题路径。

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解题思路,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引导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一题多解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引导学生发现多种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多种解题方法,是一题多解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发现不同的解题路径。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1. 引言1.1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题目,即便是相同的问题,可能有着多种不同的解法。

这种现象被称为“一题多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帮助他们发现一题多解的能力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有着多种解决方法的情况。

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能够追求正确答案,更要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题多解的教学意义,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一题多解,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小学数学应用中的一题多解案例。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一题多解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2. 正文2.1 何为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是指在数学问题解答过程中,同一个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

这种现象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因为他们常常习惯于认为数学只有一种正确答案。

一题多解的存在为学生打开了新的思考路径,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灵活性。

在数学中,一题多解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问题本身的多样性。

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解决,这使得数学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

一题多解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因为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路和解题方式。

对于教师来说,引导学生发现一题多解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帮助他们发现不同的解题方法,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

在引导学生发现一题多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启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建立起综合性的解题能力。

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一题多解,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数学思维方式,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3年级培优奥数一题多解

小学数学3年级培优奥数一题多解

第30讲一题多解例1、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每边种8棵,每个顶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

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例2、一瓶花生油连瓶一共重800克,吃掉一半油,连瓶一起称,还剩550克。

瓶里原有多少克油?空瓶重多少克?例3、甲班有42人,乙班有35人,开学时来了25位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学生人数相等?例4、从小青家经小红和小强家到学校有450米,从小青家到小强家有390米,从学校到小红家有320米。

从小红家到小强家有多少米?例5、小青以均匀的速度在公路上散步,从第1根电线杆走到第10根电线杆共用了12分钟,如果她走24分钟,应走到第几根电线杆?例6、一个打字员15分钟打了1800个字,照这样的速度,1小时能打多少个字?例7、一艘轮船4小时航行10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继续航行270千米,共需多少小时?例8、幸福小学原计划买12个篮球,每个72元,从买篮球的钱中先拿出432元买足球,剩下的钱还够买几个篮球?例9、南北两城的铁路长 357公里,一列快车从北城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南城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公里,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公里?例10、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出2.5小时,行了15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3小时到达乙地。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课堂狙击1、在一个正方形的菜地四周围篱笆,每个顶点插一根,每两根篱笆之间的距离相等,每边有12根篱笆,四周一共围了多少根篱笆?2、有一个三角形花圃周围种松树,每个顶点种一棵,每边种10棵,每两颗之间距相等,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3、少先队员表演节目,围成一个正方形,每个顶点站1人,已知每边站6人,一共站了多少人?4、一袋大米,连袋共重50千克,吃掉一半后,连袋剩下27千克,大米重多少千克?袋重多少千克?5、一筐苹果连筐共重85千克,倒去一半后,连筐共重45千克,苹果和筐各重多少千克?6、甲班有42人,乙班有35人,开学时来了25位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学生人数相等?7、小明有18枝铅笔,小红有15枝铅笔,妈妈又买了13枝铅笔,怎样分,才能使两人铅笔一样多?➢课后反击1、甲仓库有粮食420吨,乙仓库有粮食370吨,又运来粮食180吨,怎样分才能使两仓库粮食一样多?2、有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有苹果25千克,乙筐有苹果18千克,又买来13千克苹果,怎样分才能使两筐苹果一样多?3、池塘边种了150棵柏树,种的杨树的棵树比柏树多45棵,种的柳树的棵树比杨树多32棵。

六年级数学一题多解

六年级数学一题多解

六年级数学一题多解例1:水泥厂原计划12天完成一项任务,由于每天多生产水泥4。

8吨,结果10天就完成了任务,原计划每天生产水泥多少吨?方法一:分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4。

8吨,那么,实际生产10天就比原计划生产10天就多了4。

8×10=48(吨),为什么会比原计划的10天多出48吨呢?是因为原计划生产12天,所以,多出的48吨实际就是原计划(12-10)天生产的吨数。

于是,可以求出原计划每天生产48÷(12-10)=24(吨)。

解答如下:4。

8×10=48(吨)48÷(12-10)=24(吨)答:原计划每天生产水泥24吨。

方法二:分析:把原计划1天生产的吨数看作1份,那么,12天就是生产12份,也就是这项任务一共就是12份。

但实际上,12份任务分在10天就完成了,所以实际每天生产的吨数为12÷10=1。

2份,那么,实际每天比计划每天多出了1。

2-1=0。

2份。

根据题目告知的实际每天多生产水泥4。

8吨可知,这0。

2份就是4。

8吨。

所以,1份就是4。

8÷0。

2=24(吨)。

当然,这里所说的1份,也可看作是单位“1”,道理都是一样的。

我之所以用份数来讲解,主要是为一些学困生考虑,容易接受。

解答如下:1×12÷10=1。

2 【说明:此处不用带单位,因为算式中的1,实际上就是单位“1”】4。

8÷(1。

2-1)=24(吨)答:原计划每天生产水泥24吨。

方法三:分析:可以设原计划每天生产X吨,然后列方程解答。

因为无论是计划还是实际,生产的总量没变。

解答如下:解:设原计划每天生产x吨。

x *12=(x+4。

8)*10x = 24答:原计划每天生产水泥24吨。

综上所述,在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中,有很多题目是可以“一题多解”的。

不过,不同的学生适用不同的方法。

例2:小赵骑摩托车往返A、B两地,平均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

如果去时每小时55千米,要按时回到A地。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题多解的情况。

即使是同一个问题,学生们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的教学点。

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不同解法,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本文将从教学的角度探讨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一题多解的情况常常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具有多种解法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计算51+28这道题,学生可以利用竖式计算、列竖式相加、利用加法交换律等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在学生解答完毕后,可以让他们相互交流并比较各自的解法,从中获得启发和思维碰撞,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一题多解的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不同解法,可以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和灵活应用能力。

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逆向思维、分解问题、组合方法等多种途径来解答,从而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一题多解的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探求、尝试和推理,这样才能找到最合适的解法。

通过多次尝试和比较不同的解法,学生可以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的思维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一题多解的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问题,分享彼此的解法,从中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思维,同时也可以互相启发、相互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小学数学的一题多解一题多解,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的方位,运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解答同一道数学问题。

教学中适当的一题多解,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题多解对于四、五、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们每位小学教师必须引为重视,搞好训练。

下面仅就多步应用题教学过程中的一题多解,初略地介绍一下基本做法:一、进行一题多解的实际练习。

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一般的一题多解的练习。

题目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解法、时间、速度等要求逐步提高。

题1南北两城的铁路长357公里,一列快车从北城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南城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公里,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公里?解法1 、[357-(79×3)]÷3=[357-237]÷3=120÷3=40(公里)即慢车平均每小时行40公里,已知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公里,∴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公里就是79-40=39(公里)答: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39公里。

解法2、79-(357÷3-79)=79-(119-79)=79-40=39(公里)答:(同上)解法3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公里79×3+3x=3573x=357-2373x=120x=40(公里)79-40=39(公里)答:(同上)……2.看谁的解法多。

我们知道,一题多解训练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解题,而是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所以,在实际训练中,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会用几种一般的方法来分析解答应用题。

如果只以一般的几种解法为满足,对学生通过多向思维求得的其他解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复杂的解法不提倡,不鼓励,这样就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的解法越多,表明学生的思维越灵活,思路越开阔。

学生能够根据题意和数量关系,运用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不拘泥、不守旧,乐于打破一般的框框去进行广阔的思维,十分用心地去探求各种解题方法,就越有利于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提高创造能力。

我们就越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独辟蹊径”的解题方法,要给以表扬和鼓励。

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一题多解的积极性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上面的题1,除了那三种解法之外,学生还想出以下十几种解法:解法4、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公里(79+x)×3=357237+3x=3573x=357-2373x=120x=40(公里)79-40=39(公里)答:(同上)解法5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公里3x=357-79×3解法6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公里357-3x=79×3解法7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公里79+x=357÷3解法8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公里357÷3-x=79解法9、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公里(79-x)×3+79×3=357解法10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公里(79-x+79)×3=357解法11、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公里(79-x)×3=357-79×3解法12、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公里357-(79-x)×3=79×3解法13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公里79+(79-x)=357÷3解法14、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公里357÷3-(79-x)=79解法15、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公里79-x=357÷3-79一道应用题,学生能够想出这么多的解法,表明学生的思路很开阔,思维很灵活。

智力发达的同学争先恐后,智力较差的同学也积极动脑。

全班同学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互相启发,不甘落后,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可以调动起来。

二、口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口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就是只要求学生说出不同的(或叫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不用具体解答。

它是进行一题多解实际练习的另一种形式。

这种练习和前一种练习所不同的地方是:前一种练习偏重于学生动脑动手,进行一题多解的实际练习;这种练习偏重于学生动脑动口,寻求新的解题思路和不同的解题方法。

简言之,前者是动脑动手,后者是动脑动口。

进行这种训练,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更多地、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应用题的多种解法,提高一题多解训练的课堂教学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练习一般是采取全班和分组两种形式交错进行。

开始,全班同学一起,分别对某一道应用题口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一人一次口述一种。

然后分组进行,便于增加学生口述的机会,达到人人动脑,人人口述。

这种练习的基本过程是:先全班后小组再全班。

这样交错进行。

好、差学生都有口述机会,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两地相距383公里,甲乙两人从两地相向而行,甲先走1天,一共走5天才和乙相遇,已知每天甲比乙多走10公里,问甲乙两人每天各走多少公里?口述1:甲走5天,乙仅走5-1=4(天)。

假如甲每天比原来少行10公里,则与乙的速度相等。

那么甲行5天,乙行4天,就相当于乙行5+4=9(天),这时两人还相距10×5=50(公里)。

乙9天共行383-50=333(公里),乙每天走的就可以求出来了。

乙每天走多少公里知道了,甲每天走的也就可以知道了。

口述2:甲行5天,乙行4天,假如乙每天比原来多行10公里,则与甲的速度相等。

那么甲行5天,乙行4天,就相当于甲行5+4=9(天),这样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要多出10×4=40(公里)。

即甲9天共行383+40=423(公里),所以甲每天走的就可以求出来了。

甲每天走的知道了,乙每天走的也就可以知道了。

口述3:除上述两种方法外,本题还可以用列方程来解。

设甲每天行x公里,那么乙每天行的就是(x-10)公里,已知甲行5天,乙行4天,两地相距383公里,则可列出方程:5x+4×(x-10)=383解方程,就可以求出甲每天行多少公里,甲每天行的求出来了,乙每天行的也就可以求出来了。

本题也可以设乙每天行x公里,则甲每天行的就是(x+10)公里。

已知甲行5天,乙行4天,两地相距383公里,则可列出方程:(x+10)×5+4x=383解方程,就可以求出乙每天行多少公里,乙每天行的求出来了,甲每天行的也就可以求出来了。

实践证明,口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脑,努力探求应用题的多种解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应用题的多种不同解法都挖掘出来,这对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应用题的各种解法,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效率等都有重要作用。

三、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最简便的解法。

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最简便的解法,就是在上面两步练习的基础上,在学生求得多种解题方法之后,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比较,可以相互讨论,也允许相互争论,让学生在分析比较,相互讨论、相互争论的过程中,找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

这一过程,就是一个继续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应用题的各种解法的再认识的过程。

它是一题多解训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学生通过前面两步的训练,求得应用题的多种解法之后,解题思维不能到此完结,对各种解题方法的认识也不是非常深刻。

学生求得的几种解题方法是否完全正确,分析解题的过程是否都很恰当,哪些是一般的解法,哪些是自己的创新,哪种解法简便等等,这些都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进一步思维,进一步去认识。

否则是对是错,是优是劣,是简是繁,学生都不知道,这样就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只有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对上述求得的各种解题方法进行逐一比较,展开热烈的讨论或争论,才能真正把握应用题的最简便的解题方法,才能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效率。

例:幸福小学原计划买12个篮球,每个72元,从买篮球的钱中先拿出432元买足球,剩下的钱还够买几个篮球?解法1 、(72×12--432)÷72=432÷72=6(个)答:剩下的钱还可以买6个篮球。

解法2、12-432÷72=12-6=6(个)答:(同上)解法3 、设剩下的钱还可以买x个篮球72x=12×72-43272x=432x=6答:(同上)解法4、设剩下的钱还可以买x个篮球72x+432=72×1272x+432=86472x=864-43272x=432x=6答:(同上)本题上述多种解法,思维分析过程不同,解法和运算过程也不同。

解法1是一般的思维和一般的算术解法;解法3,4……是列方程的解法。

解法2也是算术解法,但解题思路新,解答方法、解题过程简便。

当一个学生说出这个解题思路:“把拿出432元买足球的钱看作是少买了几个篮球的钱,再用计划买的12个篮球数减掉少买的篮球数所得的差,就是所求的答案。

”列出:12-432÷72这个式子,可以看出这位同学的解题思路独特又有新意,解题方法简便,解题过程简单。

实践证明,进行这种训练,让学生在比较、讨论、争论中,找出最简便的解法和独特的富有新意的解题思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多种解题方法的认识,从而更熟练地把握应用题的多种分析解题方法。

一题多解训练,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目的要明确。

上这种课,不是单纯地追求一题多解,而是要通过这种练习活动,达到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这个根本目的。

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都要有利于实现这个根本目的。

这是上这种课的总要求。

(2)要注意把握上这种课的时间。

这种课必须要在学生对有关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

如果学生对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熟练掌握,就谈不上灵活运用,就谈不上纵向、横向联系,也就不能进行一题多解。

所以,上这种课,一般是在学生对某一部分知识或某几部分知识熟练掌握的时候,在综合练习时进行。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越深刻,越透彻;基本技能越娴熟,越灵活,就越能够进行一题多解,上这种课就越能收到好的效果。

(3)选题要得当,方法要灵活。

选题得当是学生一题多解的前提条件。

它既要能够一题多解,又要顾及班上差生、好生的具体情况,使差生想想也能找出几种解法,使好生也有用武之地;一题多解训练的具体方式方法是很多的,不能死搬硬套,人云亦云。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千题一律,堂堂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