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发现是否能从某种角度证明中医不是伪科学
青蒿素与中医无关吗
青蒿素与中医无关吗“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中国医务界屠呦呦及其团队,按照这个指示,在中国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中,发掘出黄花蒿,用现代科学仪器,经过反复实验,最终提出了抗疟药青蒿素,广泛应用于治疗病人,治愈了包括第三世界在内的几十万疟疾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屠呦呦先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中国现代医学的功劳,也是中国医药学的贡献之一。
说明了:1.中国医药学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宝库;2.应该努力友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到现代医学水平;3.这是中西医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4.青蒿素的应用及研究过程,是中国医务人员的功劳,应归入中国现代医学新成果之一,不应归入所谓“西医”。
(日本学习中医,出版《皇汉医学》为什么中国人的成绩,要归功于“西医”呢?)据屠呦呦本人称,她提炼出青蒿素的灵感是源自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获奖后国内一片欢呼,说中医发扬光大了。
但随后有专家出来“辟谣”说:青蒿素和中药没有一点联系,而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学药——西药!......“中医黑”们说得条条是道:“其实葛洪是个炼丹的术士,《肘后备急方》则是收集民间的偏方,并没有用到阴阳五行、辨证配伍,与中医中药没有关系。
事实上,葛洪记载的这个偏方是否真的能治疟疾,也是很可疑的”......“中医”,是指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症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目的。
而“西医”,通常所指西方国家的医学。
现代社会里发展的西医学,该学科的完整名称是“近代和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
科学的直觉方法——以青蒿素的发现为例
科学的直觉方法——以青蒿素的发现为例直觉在科学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
直觉方法可分哲学直觉法和科学直觉法两类。
据我所知,哲学的直觉方法至少有两种:(1)虚静养心法:中国道家老子、庄子提倡“体道”,认为认识产生万物和支配万物运动的“道”,不能依靠“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和“辩”(逻辑思维),必须依靠“体”(直觉思维)。
只有运用直觉思维,才能把握到宇宙真理。
(2)现象学还原法:德国哲学家、现象学大师胡塞尔(Edmund Husserl 1859-1938)的“现象学还原”(括号悬置法、先验还原法、本质还原法),将前人留给我们的间接知识和我们自己关于外部世界的直接知识统统用括号封存起来,悬置一旁,使人们暂时摆脱一切经验知识,达到先验的“自我”,随着先验“自我”的出现,而出现“我思”和“我思”的对象,从而达到对宇宙真理的把握。
无论是虚静养心法,还是现象学还原法,哲学的直觉方法都是要排除已有知识对认识目前对象的消极影响,按现代心理学的观念来理解,也就是要打破这些知识所造成的思维定势。
但是,要完全摆脱已有知识的影响是不可能的,而且已有知识所造成的思维定势也有其积极意义。
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在生活中表现为按常规处理问题。
思维定势为人们解决问题省去了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了思考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碰到的问题,有90%以上是靠习惯性思维来加以解决的。
但是,思维定势确实不利于创新思考,阻碍着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科学的直觉方法至今研究尚少。
本文试图以青蒿素的发现为例来予以说明。
案例:青蒿素是从青蒿(一种菊科植物)里提炼出来的抗疟疾化合物,其治疗疟疾具有快速、高效、抗药性小的功效特点,是第一个由中国科研人员发现的全新化学结构的药品,也是目前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中国原创药品,被国际社会誉为抗疟药研究史上的“里程碑”,截至2002年,已获得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欧共体等49个国家和地区的复方药物发明专利权,成为我国率先在国际上获得专利的化学药品,也是世界复方类药物中拥有发明专利保护国别最多、专利覆盖面最大的药物之一。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以青蒿素为例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以青蒿素为例12月5日,诺贝尔基金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包括屠呦呦在内的10位诺贝尔奖得主于近日抵达瑞典,即将开始他们的诺奖之旅。
7日,多年从事医药研究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将用中文做《青蒿素的发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的礼物》的演讲。
这是作为中华民族国粹的中医向世界展示辉煌的时刻。
本次屠呦呦获奖,是继莫言之后,中国人第二次登上诺奖的领奖台。
如果说诺言的获奖是纯粹个人化的话,那么,屠呦呦既是个人也是团队和举国的荣耀。
屠呦呦作为新中国最早的科研人员,在周维善、李英等科研人员的支持指导帮助下,通过个人的执着,经过190次的失败,研究出了挽救百万人生命的青蒿素,并得到国际科研和医学界的认可,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
不过,诺贝尔奖对屠呦呦的肯定,也是对中国医学界的肯定,更是对中医的肯定。
尽管有舆论否定与中医无关,但是,不妨看看青蒿素的来历,便可管窥一二。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为了防止疟疾而启动了“523项目”,当这个项目的研究走入困境时,屠呦呦从东晋医学家葛洪编写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青蒿素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从而受到启发,并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
因此,挽救了百万人生命的青蒿素,不能说与中医无关。
尽管,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中,不能强制大家众口一词,但是,也不能指鹿为马。
在历史的认知和传承中,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
不能因为中医的某些方面的缺陷不足或不明文理就全盘否定。
历经五千年文明传承的中医,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前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赖以生存而以身试炼提取的,时代决定了离子分解、化学反应等现代科技是不可能存在的。
仅仅中因为中医科研中用了西方的科技,提取了有效成分,就说与中医无关,这未免有些偏执和罔顾事实,中肯地说是中西的结合。
无论怎样,是前人发现了青蒿于身体疾病有益,这是不可否认的。
五千年中华民族创造出远早于世界的物质文明,这与中医的贡献不可分,一言以蔽之,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不能因为有一些用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就看做伪科学,那只是还没找到科学的钥匙而已。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青蒿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疟药物,它的发现和发展历程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故事。
本文将详细介绍青蒿素的发现、发展及其在抗疟疾病中的应用。
一、青蒿素的发现青蒿素最早是由中国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来的。
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中医药专家屠呦呦在对传统中草药进行研究时,发现了青蒿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即青蒿素。
屠呦呦的发现打破了传统观念,将中草药应用于现代医学领域。
二、青蒿素的研究与发展1. 青蒿素的提取与纯化青蒿素的提取与纯化是其研究与发展的重要一步。
科学家通过对青蒿植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不断优化,最终成功提取出高纯度的青蒿素。
这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 青蒿素的药理学研究青蒿素的药理学研究主要包括对其抗疟机制的探索。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室和临床试验发现,青蒿素能够有效杀灭疟原虫,并且对疟疾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这项研究为青蒿素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3. 青蒿素的合成与改良为了提高青蒿素的产量和稳定性,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合成青蒿素。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成功地合成了青蒿素的人工衍生物,这些衍生物不仅具有与天然青蒿素相似的抗疟活性,而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药效。
4. 青蒿素的临床应用青蒿素的临床应用是其发展历程的重要里程碑。
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此后,青蒿素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抗疟疾的首选药物,并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基本药物之一。
三、青蒿素的发展影响青蒿素的发现和发展对抗疟疾的防治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抗疟疾药物的革命青蒿素的发现使得传统的疟疾治疗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以往,疟疾主要使用喷雾剂和氯喹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有限。
青蒿素的出现使得疟疾治疗更加简单、有效,大大提高了治愈率。
2. 世界范围内的抗疟疾合作青蒿素的发现促进了国际间在抗疟疾领域的合作。
各国科学家通过共同研究和经验交流,不断改进青蒿素的研发和应用,共同推动了全球抗疟疾事业的发展。
高考素材:屠呦呦
屠呦呦:从“三无”教授到诺奖得主热点素材三维透视青蒿素的提取是一个世界公认的难题,美国筛选了近30万个化合物而没有结果;中国在1967年就组织全国7省市开展包括中草药在内的抗疟疾药物研究,先后筛选化合物及中草药达4万多种,也没有取得阳性结果。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
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担任科技组组长。
屠呦呦和同事们通过翻阅中医药典籍、寻访民间医生,搜集了包括青蒿在内的600多种可能对疟疾治疗有效果的中药药方,对其中200多种中草药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用老鼠做试验,但没有发现有效结果。
直到第191次试验,才真正发现了有效成分。
从蒿族植物的品种选择到提取部位的去留存废,从浸泡液体的尝试筛选到提取方法的反复摸索,屠呦呦和她年轻的同事们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体会过无数次碰壁挫折。
为了提取青蒿素,屠呦呦没日没夜泡在实验室里,满身都是酒精味。
为了验证青蒿素的疗效和安全,她以身试毒,弄坏了肝脏。
她的同事们也都愿意在自己身上试验药的毒性。
在谈及青蒿素药物开发的过程时,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是多年来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她说:“这次获奖,说明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但也不是捡来就可以用的。
”“荣誉多了,责任更大,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素材解读:“三无教授”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这个昔日里少为人知的任劳任怨、执着坚持、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一时名声大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其实,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并非偶然。
窥探屠呦呦数十年来的科研之路,她的敬业、奉献、坚持、合作,都为她今日获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她摘取世界大奖做了最好的注脚。
1、勤于钻研,敬业奉献。
对于“三无教授”屠呦呦荣获诺奖,不少人表示惊讶,不可思议。
然而,了解了屠呦呦的科研之路,这样的惊讶就可以悄然消失,这样的疑问自可以烟消云散。
有什么证据证明中医不是忽悠?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一直备受争议。
有人认为中医是忽悠,没有科学依据,而有人则坚信中医的疗效。
那么,有什么证据证明中医不是忽悠呢?中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气功等,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许多疾病,如感冒、头痛、胃痛等。
这些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如针灸可以缓解疼痛、推拿可以改善肌肉骨骼问题、中药可以治疗慢性病等。
这些都是实践证明中医不是忽悠的证据。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中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中医药的分子机制和药效成分也得到了深入研究。
例如,中药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中药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科学依据,中医不是忽悠。
第三,中医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现代医学的认可。
例如,针灸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认为可以缓解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推拿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认为可以改善肌肉骨骼问题;中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可以治疗慢性病。
这些都是现代医学对中医的认可,也证明了中医不是忽悠。
中医的疗效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很多人都有中医的治疗经验,例如,看中医治疗感冒、胃痛等疾病,效果显著。
这些治疗经验也被科学研究所证实,例如,针灸可以缓解疼痛、推拿可以改善肌肉骨骼问题、中药可以治疗慢性病等。
这些都是中医不是忽悠的证据。
中医不是忽悠,有许多证据可以证明其疗效和科学性。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其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我们应该尊重中医,同时也要注重科学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推动中西医结合,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三政治判断题练习试题集
高三政治判断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黑格尔的“谷堆论证”和“秃头论证”,都说明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答案】正确【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谷堆论证”和“秃头论证”,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本题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2.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答案】对【解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性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利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3.公民有序与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区别在于是否遵循法律、规则和程序。
()【答案】A【解析】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否坚持党的领导。
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4.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答案】B【解析】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与之相适应。
所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的说法不对。
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5.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答案】A【解析】不论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
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
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故本题答案选A。
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02期)专题02 中国药学家屠呦
专题02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首获诺奖一、背景材料2015年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因发现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奖。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1.文化生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中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越是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中医药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青蒿素是古老中药的真正馈赠。
屠呦呦受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的启发,改进了提取方法,采用乙醚冷浸法低温提取,最终获得成功。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完美地把这些结合在一起。
她的获奖说明,东西方医学研究携手合作,会得到丰硕成果,它是一加一等于三,而不仅仅是二。
科学技术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
青蒿素的发现是来源于传统中医药,但是应用了现代科学技术,从传统中医药里开发出来青蒿素。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创造和积累,是一个大宝库,需要用现代科技挖掘和研究。
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向屠呦呦学习,学习她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学习她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科学风范,学习她奋力拼搏、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2.生活与哲学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为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屠呦呦查阅中医药典籍,走访老中医,埋头于那些变黄、发脆的故纸堆中。
经过191次实验,终于在实验室观察到青蒿素对鼠疟、猴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1971年10月4日,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之后终于成功,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
前人有关青蒿素研发历史的论述
前人有关青蒿素研发历史的论述一、青蒿素的发现和提取青蒿素是由中国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从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
在中国,利用黄花蒿制作中草药制剂“青蒿素”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晋代。
然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科研人员才开始对青蒿素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系统的研究。
二、青蒿素的抗疟活性在青蒿素的早期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它具有显著的抗疟活性。
通过对青蒿素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它能够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结构,导致疟原虫细胞膜破裂,最终杀死疟原虫。
这一发现为疟疾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药物。
三、青蒿素的药理学特性青蒿素具有高效、低毒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抗疟药物。
研究表明,青蒿素对疟原虫的抑制率非常高,对疟疾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此外,青蒿素还具有吸收快、排泄慢、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
四、青蒿素的临床试验与批准上市经过一系列严格的临床试验,青蒿素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疟药物。
1986年,中国政府批准青蒿素上市,用于治疗恶性疟疾。
此后,青蒿素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五、青蒿素在全球的推广与应用随着全球抗击疟疾运动的不断加强,青蒿素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疟药物,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许多国家和组织开始与中国合作,共同推广应用青蒿素,对抗疟疾这一全球性卫生问题。
青蒿素的推广不仅有效降低了全球疟疾病例和死亡率,还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打开了大门。
六、青蒿素与其他抗疟药物的比较与传统的抗疟药物相比,青蒿素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它的抗疟活性更高,能够快速有效地清除疟原虫,降低患者体温,缓解病情。
其次,青蒿素的耐药性相对较低,不易产生耐药性问题。
这些优点使得青蒿素在全球抗疟行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七、青蒿素对疟疾控制的影响青蒿素的研发和应用对疟疾控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为全球抗击疟疾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还促进了对抗疟疾国际合作的开展。
通过有效控制疟疾,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青蒿素的几个疑问
青蒿素的几个疑问作者:古力来源:《百科知识》2016年第01期屠呦呦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人们对青蒿素产生了浓厚兴趣,其中一些看法很有市场。
例如,有人认为青蒿素是中药,因此,屠呦呦获奖证明了中医药的胜利;还有人认为青蒿素是中国发现的,靠青蒿素的生产可以不仅为中国赢得名声,也能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等等。
这些想法是好的,但却有些想当然。
因此,需要从科学事实和证据来解释关于青蒿素的一些疑问。
青蒿素是从植物青蒿(又称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提取的化学物质,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
它是一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含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结构,而且,这个药物的分子中不含氮。
现在国际上认定使用的青蒿素药物主要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和认证使用的蒿甲醚A+B和青蒿琥酯两种复方成药,世界卫生组织每年拨款采购这两种药作为在疟疾重灾区,如非洲进行青蒿素综合疗法(青蒿素复方联合疗程,ACTs)的药物。
无论是蒿甲醚A+B,还是青蒿琥酯,在药物的性质和使用说明上都注明,它们属于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药)类。
一般而言,药物分为原料药、化学药、生物制药等几大类,中国的中药很多都是原料药,在中国医药产业结构中约占60%的比例。
化学药则分化学合成药和天然化学药。
化学合成药又分为无机合成药和有机合成药。
无机合成药即无机化合物(极个别为元素),如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有机合成药主要是由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经一系列有机化学反应而制得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霉素、咖啡因等。
天然化学药按其来源可分为生物化学药与植物化学药两大类。
抗生素一般系由微生物发酵制得,属于生物化学药的范畴。
近年出现的多种半合成抗生素,则是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相结合的产品。
植物化学药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化学物质制成的药物,蒿甲醚A+B和青蒿琥酯就是植物化学药。
生物制剂主要是疫苗和从动植物提取物产生的制剂等,药品的活性成分是化学合成药物,和它相对应的是中药制剂。
中医人员采访稿一问一答
中医人员采访稿一问一答问:我有个疑问,青蒿素算是中药吗?答:肯定算是中药,屠呦呦老师本身就是个中医,屠呦呦老师翻遍了我们古代中医药方,才从其中一个古方得到灵感,最终找到了青蒿素,所以说,青蒿素是我们伟大的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中医瑰宝。
问:我们中药是通过药品与人体的生物化学反应来起作用的,还是通过药材性味起作用的呢?答:根据中医理论,中药是通过药材性味来起作用的。
问: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压力大吗?答:说句实在的,对于医生这个职业,基本上都得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
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例,我们得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分析,选择能够被患者接受的最佳方案并且给他们详细讲解。
还有压力来自于对自己的病人的健康状况的担心,白天看完了所有的患者,就得开始打电话给治疗过的患者,询问他们的牙齿状况和强调注意事项。
所医生的工作压力确实是比较大的。
问:那您是如何对待医患关系的?答:对于目前的医疗纠纷可谓闹的沸沸扬扬的,医患关系存在很大的问题。
但我个人觉得患者来到我们医院,我们就得对他们负责,为他们解除病痛是我们医生的职责。
他们是有病痛才来医院,心里多多少少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我们应该把他们当作亲人一样对待,大度,耐心,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热情。
只有和病人关系相处好了,他们就会积极配合我们医生工作的。
问:你觉得在这个专业中,需要注重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答: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总结,我认为应该注意一下几点能力:(1)良好的沟通能力;(2)较强的技术基础;对于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学好技术才是硬道理;(3)较强的心理素质。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勇敢的面对,对于突发事件,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4)有良好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当然,作为一个医生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唯有这样才是一个既具有良好医德的医生,也是一个具备各种实际操作能力的好医生。
高考素材:屠呦呦
屠呦呦:从“三无”教授到诺奖得主热点素材三维透视青蒿素的提取是一个世界公认的难题,美国筛选了近30万个化合物而没有结果;中国在1967年就组织全国7省市开展包括中草药在内的抗疟疾药物研究,先后筛选化合物及中草药达4万多种,也没有取得阳性结果。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
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担任科技组组长。
屠呦呦和同事们通过翻阅中医药典籍、寻访民间医生,搜集了包括青蒿在内的600多种可能对疟疾治疗有效果的中药药方,对其中200多种中草药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用老鼠做试验,但没有发现有效结果。
直到第191次试验,才真正发现了有效成分。
从蒿族植物的品种选择到提取部位的去留存废,从浸泡液体的尝试筛选到提取方法的反复摸索,屠呦呦和她年轻的同事们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体会过无数次碰壁挫折。
为了提取青蒿素,屠呦呦没日没夜泡在实验室里,满身都是酒精味。
为了验证青蒿素的疗效和安全,她以身试毒,弄坏了肝脏。
她的同事们也都愿意在自己身上试验药的毒性。
在谈及青蒿素药物开发的过程时,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是多年来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她说:“这次获奖,说明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但也不是捡来就可以用的。
”“荣誉多了,责任更大,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素材解读:“三无教授”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这个昔日里少为人知的任劳任怨、执着坚持、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一时名声大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其实,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并非偶然。
窥探屠呦呦数十年来的科研之路,她的敬业、奉献、坚持、合作,都为她今日获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她摘取世界大奖做了最好的注脚。
1、勤于钻研,敬业奉献。
对于“三无教授”屠呦呦荣获诺奖,不少人表示惊讶,不可思议。
然而,了解了屠呦呦的科研之路,这样的惊讶就可以悄然消失,这样的疑问自可以烟消云散。
对青蒿素发现的感想
对青蒿素发现的感想
青蒿素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屠格涅夫·青蒿发现的一种天然化合物,被誉为“二战时期拯救人类最伟大药物之一”。
以下是对青蒿素发现的感想:
1. 科学技术的进步:青蒿素的发现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体现。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已经发现了许多治疗疾病的药物,但是青蒿素
的发现是在20世纪初期,得益于科学家们对天然化合物的深入研究
和分离技术的进步。
2. 医学的重要性:青蒿素的发现对于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
动作用。
它证明了天然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这对当时处于战争状态的二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战争期间,医生们需要寻找新的药物来治疗各种疾病,青蒿素的发现为他们提供了希望。
3. 历史意义:青蒿素的发现具有历史意义。
它为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希望,使许多人摆脱疾病的困扰。
4. 保护环境:尽管青蒿素的发现对于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在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和工业原料,这些原料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确保未来能够继续发现更多有价
值的药物。
不要以科学的名义打击中医药(1)
不要以科学的名义打击中医药(一)耿福能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最近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本是中国医药界的一场盛事,却再一次引发了中西医药学的论战。
相关学界和网络上就此事都进行了热烈“讨论”,其中,聚焦最多的话题还是“青蒿素到底是不是中药”?毫无疑问,青蒿素是进入现代分子时代的中药,是时代进步后中医药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十世纪70年代,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我国医药研究团队翻遍古代医书,根据晋代医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线索,发现古医籍文献中明确表明药材不一定采用煮沸方法服用,才想到采用低沸点溶剂(乙醚)进行低温提取,进而从青蒿中分离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不少人说青蒿素不是中药,理由是青蒿素是采用现代化学提取分离方法得到的单一化合物,应该是西药。
其实不然,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投巨资作研究经费,筛选了20多万种化合物,但是也没有找到理想的抗疟药物。
在屠呦呦参加中国寻找抗疟药物计划(“五二三项目”)之前,中国的科研人员也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而屠呦呦从查阅中医典籍、走访老中医入手,整理了一个包括青蒿在内的有640多种草药的《抗疟单验方集》,最后锁定青蒿素进行实验。
那么,采用现代技术来研究中药提取得到的化合物是不是中药呢?笔者认为这些也是中药或者是中成药。
现代人习惯把中药、草药、药材资源称为中药,而把中药的提取物称为西药,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传统的中医药因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只能采用配伍原药材混合水煎、打粉、泡酒或制丸服用。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验证、研究中医药,也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必然。
其实,类似质疑青蒿素与中医药有无关联性的问题,是近100多年来中医药生存困境的一个体现。
近代中国被迫开埠后,西方事物大量涌入,导致中国近代发展史上不时出现西化的极端性和盲目性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反而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甚至沦为被抨击的对象和落后的代名词,中医药首当其冲,一直饱受非议。
硬要把中医和科学扯上关系,不是无耻就是无知!
把中医和“科学”扯上关系,不是无耻就是无知中医是当今中国甚至世界一大热点话题,谈到这个话题,我们很多中医人深感无奈和尴尬。
中医现在的各种问题由来已久,已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道明白。
今天主要谈一个问题,就是中医和科学的问题。
下面将对以下几点问题点进行阐述1、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什么呢?现在比较流行的有这几种理解第一,科学就是科学技术,片面的把现代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认为是科学。
第二,科学就是真理,把科学和绝对真理划等号,认为一切好的正确的就是科学。
第三,科学代表一种方法,这恰恰是很少有人知道并且去思考的,科学实际上仅仅代表一种方法而已。
我们来看前面两种解释,也是当代中国人最大的迷信。
首先如果说现代科技就代表科学,代表美好和正确有用的。
那么试想,梵高的作品符合科学么?一些艺术家的创作算是科学么?如果有人把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用电脑程序去设制作出来,我想他真是吃饱了撑了。
如果这般,原子弹算是科学吧,樊代明教授说,在我们每个人屁股后面别一颗原子弹,这样是不是很科学?代表我们和科学同在。
关于第三点解释,我们先看看张其成教授的解释是的,科学是产生于牛顿经典物理学之后的,具有三大特点,实验验证,数理模型,逻辑推断这三点,医家(特指传统医学,包括中医、藏医、蒙医等),佛家,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都不具备,也不需要具备!为何?后面会详谈。
这里先谈继续谈第三种解释。
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方法,具有否定和自我否定的特点,现在证明科学的,后来可能又会被他自身所否定,例如地心说、日心说、后来发现宇宙天地无穷大,没有完全探究完之前哪里知道中心在何处?再例如牛顿经典力学定律,后来爱因斯坦相对论出来再次把他推翻了。
在牛顿的力学原理中,时空是绝对的,但是相对论中,时空是由于引力场而弯曲的。
狭义相对论和牛顿力学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牛顿力学采用的是伽利略变换,而狭义相对论采用的是洛伦兹变换。
牛顿力学只是物体在宏观低速运动状态下,相对论的一个完美近似。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青蒿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疟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疟疾的治疗和预防。
它的发现和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突破的故事。
下面将详细介绍青蒿素的发现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历程。
一、青蒿素的发现青蒿素最早是在中国传统草药中发现的。
公元340年,东晋时期的医学家、药学家吴思在他的著作《晋书·神农传》中首次提到了青蒿的药用价值。
他记录了青蒿可以治疗寒热疟疾的功效,并详细描述了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方法。
然而,青蒿素的主要成分青蒿素A并没有在那个时候被发现。
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中药研究科学家屠呦呦才发现了青蒿素A的存在。
屠呦呦是一位在中药研究领域有着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她通过对青蒿提取物的研究,成功地从中分离出了青蒿素A,并证明了它对疟疾的治疗效果。
二、青蒿素的发展历程1. 青蒿素的临床应用屠呦呦的发现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1967年,中国政府决定将青蒿素作为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青蒿素的临床试验。
结果显示,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这使得青蒿素成为了疟疾治疗的首选药物。
2. 青蒿素的生产和供应为了满足全球范围内对青蒿素的需求,中国开始大规模生产和供应青蒿素。
首先,中国建立了大规模的青蒿种植基地,确保了青蒿的稳定供应。
其次,中国建立了青蒿素的生产工厂,通过提取和纯化的方法生产高纯度的青蒿素。
这些举措使得青蒿素的供应得到了保障,也降低了药物的价格,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获得疟疾的治疗。
3. 青蒿素的抗药性问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青蒿素的抗药性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一些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了耐药性,导致青蒿素的疗效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青蒿素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抗疟药物,如联合疗法。
这些新药物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青蒿素抗药性的问题,并提高了疟疾的治疗效果。
4. 青蒿素的其他应用领域除了治疗疟疾,青蒿素还被发现具有抗癌、抗病毒和抗寄生虫等多种作用。
争议都在科学之外
市联合起来 , 做 了大量的工作 , 实际上 中医药也做 了工作 , 科学 结合起来 , 找 出来 这么一个 特色 的抗 疟新药 , 而且 结
但是并没有得 到满 意 的结果 。”
构完全是新 的 , 他们对我 们表示祝贺 。他们说青蒿 素增 加
按 照研究 青蒿素 研发历 史 的科 学家饶 毅 的说 法 , “ 当 了一个抗疟新药 , 它的化 学结构还有作用方式都 和以往 的 时 的研究人员 , 因为 ‘ 文革 ’ 的原 因 , 一般年 资都 比较低 , 屠 抗疟 药不一样 ,这些 专家说 这个药今 后 的发展 前景 比较
呦呦作 为研究 小组负责人仅为 ‘ 实 习研 究员 ’ , ‘ 文革 ’ 后 才 好 , 而且可 以由此 推出来新 的抗 疟药。” 晋升 为副研 究员 。” 这为后来一些 人质疑屠 呦呦在 整个研
发 中的作用 埋下 了伏笔 。
尽管学术 界对 青蒿素的发现赞赏有加 , 但一般 公众对
分析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是属于中医的范畴还是西医的范畴
分析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是属于中医的范畴还是西医的范畴分析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是属于中医的范畴还是西医的范畴青蒿素的发现是依靠现代科学方法、技术,其过程是典型的西药研制流程。
唯一和中医扯上关系的,就是屠呦呦称自己在制药阶段受到了中医典籍的启发。
按时间顺序一捋,就明白了。
先:屠呦呦的研究组(该小组由植物化学和药理活性研究员组成。
他们是中医?)研究了超过2000种的被用于中药的植物一一一注意,她这时并未把青蒿作为重点。
当时她们发现其中的640植物可能有抗疟效果。
她们用小鼠模型评估了从大约200种植物里获得的380种提取物一一这是中医的制药方法吗?后:在380种提取物中,发现一份青蒿提取物很好地抑制了寄生虫的生长一一注意了,并不是因为中医典籍告诉屠呦呦青蒿有用,屠呦呦才把青蒿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而是因为在对380种提取物一一进行试验后,发现青蒿有用,屠呦呦才把它视为重点。
再后:提取物虽然有用,但效果不明显。
这时屠呦呦翻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文中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获得灵感一一一她意识到“在较低的温度中提取可能有助于保持抗疟活性”。
于是,她在低温下提取,发现提取物效果更好。
再再后:她把提取物分离为酸性和中性的两部分,并最终获得了中性无毒的提取物一一青蒿素诞生了!一一这是中医的制药方法吗?总结一下就明白了,在寻找制药方法时,中医典籍给了屠呦呦一个“低温取药”的灵感。
这是青蒿素和中医唯一能扯得上关系的地方。
咚!咚!咚!敲黑板:屠呦呦并不是在中医典籍指导下把青蒿作为研究重点;青蒿是天然植物,不是中药;她并没有利用中医的制药技术提取青蒿素;她并没有利用中医的方法检验青蒿素的疗效。
有人说,青蒿是中药,所以青蒿素的发现有中医的贡献。
这话看似正确,其实错了。
黄花蒿(她用的其实是黄花蒿而不是青蒿!只不过后来为弘扬中医,将名称强改为青蒿!)黄花蒿是天然植物,不是中药。
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天然植物制药,和中医有什么关系?黄花蒿的药性是中医赋予的吗?是大自然赋予的!(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天然植物动物矿物进行采集、炮制、制剂,并说明药理才叫中药,中药是处理后产物,不是天然物)。
青蒿素研发与中医无关真的假的?
青蒿素研发与中医无关真的假的?2011年度拉斯克奖公布获奖名单,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并提炼出用以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而获得“临床医学奖”。
一位中国人摘取有着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美誉的拉斯克奖,把一种植物青蒿推到世界面前,有舆论称之为反中医论者给出的最好证明。
而实际上,青蒿素的研制跟中医的关联很小,青蒿因为错误的煎熬方法导致价值尽失,一度被中医当无用垃圾扔掉。
有人对此形容说:一群科学家在中医垃圾堆里发现了宝贝。
中医弄错研究对象:青蒿并不含青蒿素1969年,为研发抗疟疾药物,北京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加入项目,屠呦呦任科研组长。
首先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从本草入手,收集地方药志及中医研究院建院以来的群众来信,寻访老大夫总结实际经验等。
最终汇总了植物、动物和矿物等2000余种内服外用方药,从中整理出一册《抗疟单验方集》,包含640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声名远扬的青蒿。
在药物筛选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很差,甚至还不及胡椒有效。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蒿并没有被引起重视。
这是因为:对能够治疗疟疾的青蒿,中医典籍中的记载绝大多数为错谬,首先传统中药青蒿包括两个品种,学名为黄花蒿的具有抗疟作用,而学名为青蒿的没有任何抗疟作用。
其次绝大多数中药用煎熬等高温方法配制,而青蒿素在温度高于60度时就完全分解了,不可能对疟疾有任何治疗作用。
幸运的是,唯一一个对青蒿使用正确的《肘后备急方》治疟验方对青蒿素研究有了启发:“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但,这只是一个验方并非中医药方,是根据一些医生长期治疗某种疾病总结出来的方子,与中医的辨证论治、复方配伍的理论无关。
《本草纲目》是唯一正确记录中医对青蒿使用方法的一本医书。
其中提到要使用“新鲜的或阴干后研成粉”,而《本草纲目》其实又是引用了《肘后备急方》中的记载;此外,《本草纲目》中提到的不仅有青蒿,还有黄花蒿,李时珍误以为治疟疾的是青蒿,而非黄花蒿。
清朝的韩善徵所着《疟疾论》(1897年刊行),在当时为叙述疟疾较为全面之专书,所列治疗的古方12个,无一提及青蒿;今方31个,其中2个提及青蒿,且都是汤药——在这种情况之下,就算青蒿含有青蒿素,经过煎煮其活性也遭破坏,对治疗疟疾无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蒿素发现是否能从某种角度证明中医不是伪科学?修改写补充说明举报1 条评论分享•邀请回答按票数排序按时间排序22 个回答赞同4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keso,洪波/keso-me李平、孙凯、宋小凡等人赞同青蒿素的发现,证明现代科学才是医学的正途,这个发现的难度,不亚于研发一种新的药物。
中医中药中有太多人类蒙昧时期的经验和巫术的成分,从传统中药验方中发现有效成分,基本上不是一条可行之路,所以青蒿素至今都是独一无二的。
发布于2011-10-10 8 条评论赞同29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Rain Diao,专注于Web前端开发。
程欣、Owen Shine、师宁远等人赞同个人觉得,青蒿素的发现和中医没什么关系吧?青蒿素不是中医中说的那种青蒿里提取的,而是黄花蒿。
青蒿压根不含青蒿素。
现代医学里,很多西药也是先从植物中分离有效成分,研究清楚药理后再转为人工合成。
我觉得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恰好说明了中医那些个药方有多么不靠谱。
贴篇文章:/s pecial/artemisinin/编辑于2011-10-10 12 条评论赞同7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朱玓,药学の不冷不热分子、活物控、杯具设计师鸽王、BabySchumi、fracsh等人赞同青蒿素的发现应隶属于我国天然药物化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来之不易的且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创举,事件的灵感确实来源于中医传统验方以及民间偏方的经验,但也仅止于灵感激发与提取原材料来源依据。
故,如果只是这样的话,您觉得这跟中医是否伪科学的「证明」还有必然联系么?这就好比类似「借道而行,你能拿沿途的绚丽风光推断目的地一定也很赏心悦目么?」的命题一样,让人感觉无厘头得紧,换言之,切入点错误。
Ps 个人一直以为,中医医学与西方科学体系可以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印证与交流,但是我们不可能完全用一种体系的理论彻底解释清楚另外的一种体系的所有现象,那二系还有什么个性可言呢?那岂不是只剩下对错的区分了嘛,然后再PK一下誰对得多誰对的少么?如果是为了以后可以进行像比较小学生数学试卷一样非要分个高下这样的生涩举动,那么关于是否伪科学,关于中医存废之类的话题实在不值得继续争执下去了吧……其实增强民族荣誉感完全不用通过这样另类的途径实现的。
Ps的Ps 其实愚钝的我至今连「科学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都没弄懂……编辑于2011-10-13 5 条评论赞同14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小张,快折叠这个人间祸害沺沺、路枫、Guobin Yue等人赞同首先阐明立场中医不是伪科学。
比如人参中的人参皂甙,阿胶中提取胶原蛋白等物质。
还有桔梗,甘草中的止咳成分等以治愈咳嗽为例。
西医在分子生物学水平行,研究可待因,沐舒坦等分子可以作用于呼吸神经中枢,减少咳嗽的动作,或则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消灭细菌和咽喉肿痛。
或者以治愈发烧为例西医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地塞米松等药物退热贴,退热栓都是为了调节人的体温。
在中医角度,使用甘草和桔梗治愈咳嗽,恰恰也是利用植物中所含有的西药成分。
青蒿素的发现,对于中医是否伪科学没多大意义。
从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已经有很多草本植物入药的记录,这些药材,绝大部分通过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都已经可以解释入药的原因。
而中药房的配伍烹制方法,煮药材料的特殊规定,很多是因为药物配伍,化学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原因,只是中医没有提出这些理论体系,而是在宏观基础上大量经验的累积总结。
比如中成药的存在。
例如青蒿素,获得什么奖项,获得多大认可,它只不过是博大精深中草药中的九牛一毛,并无太多的特殊意义,而为了证明中医不是伪科学,其实有太多太多强硬有力的证据了。
发布于2014-02-12 添加评论赞同4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匿名用户小刘、高凯、junny wang等人赞同荣耀来自李笑来老师:你们家的坏表一天都能对两次呢。
球折叠。
发布于2012-06-26 添加评论赞同7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王汶东,一二三张原豪、蓝莹、姜子安等人赞同现在依然无法开发出一个靠谱的围棋软件,围棋是不是伪科学,电脑已经在国际象棋战胜了人类,是不是说明国际象棋已经可以通过数学来描述了,国际象棋才是科学的正途?如果一定要用西医来解释中医,或者你认为西药才是科学的,那么中医当然不科学,可是你凭什么认为西医就是正确的、科学的呢?经典力学是科学的吗?相对论是科学的吗?量子力学是科学的吗?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科学的吗?为什么电子带的负电,我认为电子带的是正电,质子的才是负电难道就错了吗?不过是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罢了。
编辑于2011-10-11 9 条评论赞同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李春磊,中医药大学学生Liang Fan、王瑞赞同其实说实在的学了中医中医其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或者说是一种社会科学是建构在五行阴阳精气学说上的其实这些学说都是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诞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我认为是因为那个时候社会动荡人们开始思考些生死或者宇宙或者生存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带来的就是中国百花齐放的百家思想那是一个时代的思潮从中产生了很多的思想包括儒学的思想中医是实践医学或者我更倾向于不把中医看做是治病的医学它是养生的是调节人体状态平衡的西医是理论医学是疾病医学主要研究的就是自然科学上的很多东西但是中医却不是中医不能说他错因为那是前人很多人死代价而换来的所以中医很多东西都是有效的很多人说中医不起效不是科学那是因为遇到了不好的医生或者说中医并不适合来治疗一些疾病中医里提出来的很多理论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那是融合了儒释道的一些精神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发布于2011-10-25 添加评论赞同5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刘晖晖,三九现代中药,中药工业,篮球、风帆明常唤、陈照宇、Tyro 谈宇清等人赞同青蒿素是中医(药)发展的其中一个方向,从中药中寻找活性成分,按照化学药的思路走,银杏、大蒜都属于这个思路;另一个思路是多成分多靶点的协同作用,更接近传统,这个还需要突破;中医不同于现代(西医),只能说今天的科学技术还不足以解释中医发布于2011-10-08 4 条评论赞同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罗一有,学生王sir、吴思嘉赞同我这里不回答中医是不是伪科学,只是想说明一下排在第一位那答案有多不靠谱。
1.青蒿素就是青蒿提取的。
青蒿,黄花蒿本就是一回事。
2.引用的文章根本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都不想去驳斥了。
百度百科就已经把问题说得很清楚了。
/view/108690.htm发布于2013-05-03 1 条评论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grapeot评委同学赞同个人感觉很多时候大家都混淆了伪科学的概念。
不是说一个东西有效,正确,有自洽的逻辑体系就是科学的。
而错误的,逻辑自相矛盾的东西就是伪科学。
什么是伪科学?无法证伪的叫伪科学。
比如我声称有来世。
这个观点或者在此之上发展的观点体系无法证伪(如何证明人*没有*来世?)。
这种无赖的完全无从推翻的东西就是伪科学。
说到中医,首先关于题主的问题本身,我的观点是青蒿素的发现本身不能证明中医不是伪科学。
原因很简单--它完全没有涉及中医能否证伪的关键问题。
一帮人在争论中医有效或者无效,但不论结论是什么,它和中医有无方法证伪都没有关系,也和中医是否是伪科学无关。
要向讨论中医是不是伪科学,也不复杂。
关键要讨论在什么样的前提下,我们才同意中医是错误的。
比如治死了人?经过正规中医培训的医师治死了人?或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中医药房治死了人?我并不想卷入这个标准是什么的讨论,但个人认为是可以找到一个这样客观的标准的,所以中医可能错误,可能不work,但我个人认为它不是伪科学。
因为它留了一条让别人打倒自己的道路。
结尾夹点私货,韩寒有人代笔也是伪科学——除非支持韩寒有代笔的人自己设计一套能说服自己的流程,说如果做这样这样的测试,得到这样这样的结果,那我们就承认韩寒没代笔。
这样才是科学辩证的态度。
编辑于2014-09-10 4 条评论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傅晗,IT宅男中药的发现主要靠朴素的经验积累和胡蒙,比如认为鸦片是治疗腹泻的药;认为西洋参从法国进口来的所以属热,其实是在和中国同纬度的美国区域生长的。
而青蒿素的发现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提纯,临床实验等等才发现的。
只能说中药或者其他地域的草药给现代医学画了一个大圈,现代医学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阿司匹林,金鸡纳霜等)发布于2014-01-05 添加评论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尹四月,还有太长的路要走啊!西医和中医全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应该是平行的,并非对立的,就像汉语和英语,或许只是用不同的语言描述了医学而已。
为什么非要肯定西医学,否定存在于中国几千年的中医学呢?发布于2014-01-05 1 条评论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崔祖,移动医疗产品运营伪科学的命题本身就有问题,首先伪科学与科学怎么鉴定,今天你认为的科学可能在未来某一天被证明是个错误,可参考所谓西方科学史。
而且中医是否科学不重要,中医本来就是经验医学,5000年中国人不断尝试总结,在无数人身上试验而成的。
总之,白猫黑猫,逮得到耗子就是好猫。
发布于2014-09-10 添加评论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崔阳西药有很多药都是脱胎于草药~全世界的草药,比如阿司匹林。
但西药并不止步于此,为了减少副作用,提纯等等,做了很多努力。
可反观中药,基本也就是止步于草药本身。
青蒿素虽然来自于中医药方,但已经完全西化了。
所以不能用来证明中医不是伪科学,只能说这是西医的一个小进步。
发布于2014-09-10 添加评论赞同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周民,在校大四学生,喜欢研究中外历史,关心时…张原豪、李春磊赞同西医和中医根本就是两个方法论、世界观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他们分别有着自己诊断和认识疾病的理论方法,难道就因为中医的方法不符合西方医学的逻辑就应该把中医废除,那我们是不是该把中华文化也废除了呢!中华文化可是与西方文化完全不同的一种文化。
没错,中医是存在缺陷,比如正规化、系统化,它的实施太依靠医者自身的水平了,好的医生如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可以悬壶济世,而庸医却往往使人家破人亡。
因此,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废除中医,而是系统化、全面化、科学化的整理中医理论,揭去其神秘的面纱,最终使得中医能够得到普及和推广,为大众的健康贡献应有的力量发布于2012-07-15 添加评论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QUE EN,i am the queen of the world 中医用药不是用药的化学成分,明白。
发布于2014-09-10 添加评论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郑才千,世界记忆大师世界脑力锦标赛三项亚洲记…说中医是伪科学都是被洗脑了,不说别的神马大病。
你有一个神马鼻炎、胃炎,是不是抗生素就保证药到病除?发布于2014-09-23 2 条评论赞同3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孙文全,知乎团队:你们在做一些很糟糕的事情张原豪、公子大白、我要改名赞同中医从来都不是科学,能治病依然不是科学!!!人家产生那时候科学离萌芽还有几千年呢发布于2013-06-15 添加评论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大申琳,兴趣广泛的临床监查员想要再次强调中医是建立在一套中国的传统哲学理论体系上的,而现在医学则是建立在西方哲学思想体系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