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卷《老子》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敦煌本《老子变化经》成书年代、背景考论

敦煌本《老子变化经》成书年代、背景考论

2014年第4期(总第135期)/七月号现代哲学MODERNPHILOSOPHYNo 42014/GeneralNo 135/July敦煌本《老子变化经》成书年代、背景考论刘湘兰【摘要】敦煌遗经《老子变化经》的成书年代在学界存在争议。

本文通过分析老子在东汉的宗教地位、考证《老子变化经》中的白鹿意象、考察经文中的汉顺帝阳嘉元年至汉桓帝永寿元年的五个年号与当时天师道之宗教背景,可知《老子变化经》成书于公元155年至165年,是天师道成立之初,为自神其道而作。

《老子变化经》的成书受东汉黄老道、刘向《列仙传》、王阜《李母碑》等影响,是当时宗教环境下的产物。

早期天师道将老子抬到先天地而生、与道合一的至高地位,与他们试图建立政教合一的独立政权不无关系,故在《老子变化经》中将老子神化为十三帝师,以表达建立理想社会、理想政权的愿望。

【关键词】老子变化经;道教;天师道中图分类号:B235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4)04-0097-07 敦煌S 2295《老子变化经》①是极其珍贵的研究早期道教的文献。

据现存文稿说明,此部《老子变化经》在隋朝大业八年(公元612年)八月十四日由经生王俦抄写,并由长安玄都观道士覆校,出自秘书省。

该抄卷首部残缺,现存95行,每行17字,约1600多字。

该经对老子的出生、相貌、生平经历、神异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叙述,并将老子的地位抬到先天地而生、与道合一的绝对高度。

此篇经文的重新面世对考察老子的神化、还原中国早期道教的状态等问题弥足珍贵。

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老子变化经》的成书年代存在争议,对《老子变化经》成书的宗教、政治背景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故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老子变化经》的成书年代进行考证,认为《老子变化经》确实成立于汉桓帝后期,并分析汉桓帝时期的宗教、政治环境对《老子变化经》成书的必然影响。

一、《老子变化经》汉末成书之新证但凡一部已经遗佚的作品重新面世,首要工作便是判定其成书年代,《老子变化经》也不例外。

王卡先生敦煌本《老子》文献研究的学术成就

王卡先生敦煌本《老子》文献研究的学术成就

王卡先生敦煌本《老子》文献研究的学术成就刘固盛内容摘要:王卡先生是当代道教学术研究的大家,不仅在道教文献学领域造诣精深,成就卓著,对道教思想与义理的阐发也见识高超,令人信服。

敦煌道经是王卡先生用力极勤的领域,所著《敦煌道教文献研究》已成为敦煌学研究和道教研究的经典著作。

敦煌《老子》文献是敦煌道经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王卡先生不仅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著录和整理,而且考释疑难,提出新见,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就。

关键词:王卡敦煌道经老子作者简介:刘固盛,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教授。

王卡先生是当代道教学术研究的大家,不仅在道教文献学领域造诣精深,成就卓著,对道教思想与义理的阐发也见识高超,令人信服。

敦煌道经是王卡先生用力极勤的领域,所著《敦煌道教文献研究》①已成为敦煌学研究和道教研究的经典著作。

敦煌《老子》文献是敦煌道经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王卡先生不仅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著录和整理,而且考释疑难,提出新见,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就。

对此,笔者拟进行一些归纳和总结,并以此文表达对王卡先生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一著录和整理在《敦煌道教文献研究》一书中,王卡先生对敦煌《老子》文献进行了全面的著录,其中包括《老子道德经》五千文本(甲、乙两种)、《老子道德经》白文本、《太上玄元道德经》等经文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老子道德经想尔注》《老子道德经节解》《老子道德经论》《老子道德经顾欢注》《玄言新记明老部》《老子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老子道德经李荣注》《老子道德经义疏》《唐玄宗老子道德经注》《唐玄宗老子道德经疏》《宋文明道德义渊》等注疏本以及《老子道德经序诀》等其他重要文本。

上述著录的《老子》经文及注疏本,大都具有极为珍贵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如《老子道德经》五千文本,又分为有字数注记抄本(甲本)和无字数注记抄本(乙本),《正统道藏》未收,是早期道教的重要传本。

王卡先生指出:相传东汉末五斗米道係天师张鲁在巴蜀汉中地区教化信徒,使传习《老子五千文》。

敦煌小楷道德经全卷赏析

敦煌小楷道德经全卷赏析

敦煌小楷道德经全卷赏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敦煌小楷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字体,其独特的线条和结构给人一种神秘、古朴、典雅的感觉。

在敦煌小楷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道德经》全卷。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千古之书、万世之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敦煌小楷《道德经》全卷的艺术魅力。

敦煌小楷《道德经》全卷,以黑色墨汁书写于黄色纸张上。

整体造型简洁大方,每一个字都显得格外沉稳、端庄,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

整卷全文共五千零二十四个字,共三十八行八十四页。

每一页的内容都是宝贵的智慧和哲理,读者在品读时会感受到一种深邃、清爽的美感。

敦煌小楷《道德经》全卷在书写技法上采用了楷书的书写规范,字体规整,结构严谨,笔画工整。

每一个笔画都显得匀称,线条通畅,给人一种端庄稳重的感觉。

整体呈现出一种刚柔相济的特点,既有刚劲有力的筋骨,又有秀美流畅的笔墨,展现出了作者精神境界和书法造诣。

敦煌小楷《道德经》全卷的布局也是非常精致的。

每一页的字体大小、间距、排列都经过精心设计,使得整个卷轴在视觉效果上非常和谐。

每一个字都被书写在恰当的位置,卷轴的起始和结束处也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全卷呈现出一种完美的整体美感。

除了书法上的精湛之外,敦煌小楷《道德经》全卷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也是其独特的魅力之一。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是关于道德、修身养性、治理国家的重要著作。

全卷的内容包括了道德观、政治思想、宇宙观等多方面的内容,以简洁、深刻的语言道出了作者的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生的认知。

通过欣赏敦煌小楷《道德经》全卷,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从中领悟到一种宁静淡泊、从容自在的生活态度。

敦煌小楷在展现《道德经》的也展现了中国传统书法的魅力,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古代文化的窗口。

敦煌小楷《道德经》全卷是一部充满智慧和艺术美感的作品,其书法的精湛和内容的深刻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中国书法中的经典之作。

老子的研究报告

老子的研究报告

《老子》研究[摘要]老子思想向来以清静无为被人们所认识,但是如果我们深入《道德经》,深入老子的哲学世界,我们便会发现老子思想实际是有很强的积极性和现实意义的,对于现代社会中为人处世和现在企业的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关键词]道、无为、为人处世、企业管理一、老子的思想:道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认为一切由道生出。

关于道,《老子》有多种解释。

1.道的特征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

《老子》第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第十四章又说:“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

”2.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3.道是无。

第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在这里生于“无”即是生于“道”,“道”就是“无”。

4.道是王者之道,为王之道。

整篇中都可以看到老子是在说如何治理国家,如何成为一个圣人,这就是为王之道。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为人处世之道及企业管理之道,甚至我们还应理解为政府官员的为政之道。

.如: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三章)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四十九章)二、老子思想的现代意义(一)、老子思想与现代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微妙,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导致这些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过于强调功利,强调竞争。

北大汉简《老子》研究综述

北大汉简《老子》研究综述

第36卷第2期2020年2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Vol.36No.2February 2020收稿日期:2019-10-24作者简介:甘影杰(1994—),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

①见李开《关于北大简〈老子〉的辨伪》,载于《光明日报》2016年9月12日;邢文《“辩证之美”与“散点透视”———北大简〈老子〉再辨伪》,载于《光明日报》2016年9月12日;姚小鸥《拼接与书法看真伪》,载于《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2日;邢文《技术书法学与简牍辨伪》,载于《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9日。

北大汉简《老子》研究综述甘影杰(上海大学历史系,上海200436)摘要:北大汉简《老子》,是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上下经文本所得资料的简称,学术界经过技术、文字、竹简形制等方面考证,认定不存在作伪问题。

北大汉简《老子》抄写年代多认为在汉武帝时期或汉武帝前期,也有认为在惠帝、文帝之前以及西汉后期,依据不同的判断标准所得出的确切抄写年代仍有分歧。

学者们对北大汉简《老子》中的字词章句相异之处、阙文之处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考证,成果丰富、翔实。

学者们对北大汉简《老子》上下篇的流变、上下篇章数、与传世本及出土本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北大汉简;《老子》;文本校勘;古书成书;综述中图分类号:B223.1;K87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600(2020)02-0017-06一、北大汉简《老子》介绍(一)北大汉简《老子》介绍及真伪辨北大汉简《老子》,是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上下经文本所得资料的简称,它从2009年问世至今,将近十年,相关的研究文章层出不穷,将北大汉简《老子》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化。

最初阶段是对北大汉简《老子》保存状况进行介绍的文章。

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教授韩巍主编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为代表性认识成果,它“包括竹简的彩色原大照片与放大照片、红外照片、简背划痕示意图、简文的释文与注释以及附录,附录收入竹简一览表、与各卷竹书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整理者的论文等”[1]3。

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子及其著作的研究和注解

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子及其著作的研究和注解

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子及其著作的研究和注解1. 引言在世界文化史上,老子及其著作《道德经》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之一,老子的思想深刻而博大,对中国社会及其他东亚国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老子及其著作,并致力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注解。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子及其著作的研究成果和注解,通过梳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学术观点和方法,探讨老子思想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现实意义与发展前景。

1.1 概述本节将对本文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我们将提供一些关于老子及其著作《道德经》基本信息以及相关背景知识,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老子思想研究的起源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列出文章的结构框架与目录,在引导读者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的同时也方便后续阅读各个章节。

1.2 文章结构为了系统地呈现国内外学者对老子及其著作的研究成果和注解,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老子及其思想简介、国内学者对老子研究与评述、国外学者对老子研究与注解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每个主要部分中,我们将通过不同的节标题进一步划分内容,以便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各个方面的讨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子及其著作的研究成果和注解。

具体而言,在国内部分,我们将回顾传统对《道德经》的解读与解释,并探讨现代学者对此的新观点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中国学术界对于老子思想的争议点和发展趋势。

在国外部分,我们将进行西方学术视角下的老子研究探索,并重点关注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学者对老子思想的观点分析。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和注解要点,并提出未来老子研究的建议和期许。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老子及其著作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参考,进一步推动老子思想在当代世界中的传播与发展。

2. 老子及其思想简介2.1 生平与背景老子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化名人,他的真实姓名是李聃。

论河上公《老子》在敦煌的流传——以敦煌文献为中心

论河上公《老子》在敦煌的流传——以敦煌文献为中心

论河上公《老子》在敦煌的流传——以敦煌文献为中心*导读:《老子》一书,自其产生以来,注家蜂起,遂演为一门学问老学。

在众多《老子注》中,河上公注流传较《老子》一书,自其产生以来,注家蜂起,遂演为一门学问老学。

在众多《老子注》中,河上公注流传较广,影响也较大。

河上公《老子注》相传为河上丈人或河上公所作。

史称河上丈人以《史记》为最早。

《史记》卷八十《乐毅列传》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

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

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

⑴又《太平御览》卷五○七《逸民部七》引皇甫士安《高士传》曰:河上丈人者,不知何国人也。

明老子之术,自匿姓名,居河之滨,著《老子章句》,故世号曰河上丈人。

当战国之末,诸侯交争,驰说之士咸以权势相倾。

唯丈人隐身修道,老而不亏,传业于安期先生,为道家之宗焉。

⑵《太平御览》卷五一○《逸民部十》引嵇康《高士传》曰:又曰河上公,不知何许人也,谓之丈人。

隐德无言,无德而称焉。

安丘先生等从之,修其黄老业。

⑶按河上丈人,司马迁、皇甫士安已不知其详,嵇康则认为河上公即河上丈人。

又据士安所记河上丈人撰《老子章句》之言,说明此书至迟在魏晋之际已流传。

然河上公《老子注》,《汉书艺文志》未见著录。

《隋书经籍志》云:《老子道德经》二卷。

周柱下史李耳撰。

汉文帝时,河上公注。

梁有战国时河上丈人注《老子经》二卷,亡。

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载《河上公章句》四卷,又《老子道经音义》云:老子生而皓首,为周柱下史。

睹周之衰,乃西出关,为关令尹喜说《道德》二篇,尚虚无无为,凡五千余言,河上注为《章句》四卷。

⑷《旧唐书经籍志》云:《老子》二卷,河上公注。

《新唐书艺文志》云:河上公注《老子道德经》二卷。

《宋史艺文志》、郑樵《通志》亦皆著录。

而唐刘知己(子玄)谓《老子》无河上公注。

⑸释氏亦多非议,《法苑珠林》卷六十九《破邪篇》云:道士之号老教,先无河上之言,儒宗未辨。

老子调研报告

老子调研报告

老子调研报告老子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我对老子思想进行了充分的了解与研究,并撰写了以下的调研报告。

一、研究背景老子,又名李聃,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5世纪初,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文化名人和宗教创始人之一。

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一书中,被尊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道”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无为而治”、“自然而然”等理论。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老子思想的核心要点、影响和现实意义,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论文和资料,全面了解老子的思想体系和其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

2. 专家访谈:与老子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谈,了解他们对老子思想的看法和解读。

3. 社会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人们对老子思想的认知程度、应用情况和对其现实价值的评估。

四、调研结果1. 老子思想的核心要点:(1)“道”的概念:老子将道视为宇宙的根本法则和最高原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2)“无为而治”:老子强调人们应该顺应自然,摒弃功利心和人为的干预,以达到事物自然而然的发展。

2. 老子思想的影响:(1)对后世思想的影响:老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都受到了他的启发。

(2)对现代社会的借鉴:老子思想提倡自由、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1)在领导管理方面,老子思想的“无为而治”理念可以引导领导者正确处理事务,降低干预过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2)在教育领域,老子思想的“以无为之治教”理念可以引导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在个人发展方面,老子思想的“守住本心”和“无为而生”理念可以鼓励个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摆脱功利和追求的困扰。

五、调研结论老子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综述·目录·索引》

《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综述·目录·索引》

《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综述·目录·索引》*导读: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王卡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道教文献研究(批准号为98BZJ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王卡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道教文献研究(批准号为98BZJ007),最终成果为工具书《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综述目录索引》,全书约24万字。

该项研究利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道教文献,考察了隋唐时期敦煌地区道教发展的历史概况,对敦煌道教文献作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道教研究中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成果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篇章:综述篇。

概述了敦煌道教的历史,考察了敦煌文献与唐代所编《道藏经》的关系,阐述了隋唐至宋初敦煌地区道教的宗教活动、修持方法,以及佛道二教的相互影响。

目录篇。

搜索世界各国收藏的敦煌遗书,考订并分类著录其中的道教文献,编制一份基本完整且实用的文献目录和收藏索引,以便敦煌学或道教学的专家学者查阅敦煌道教文献。

研究篇。

利用敦煌文献资料进行专题研究。

包括隋唐道教某些道派、某些早期道教缺佚经书、道教思想教义、科仪制度、修持法术等。

资料篇。

整理校订某些重要的敦煌道经文本,尤其是现存明《道藏》失收或残缺的早期道经写本。

前两篇已编成一本研究性工具书为《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综述目录索引》,后两篇待编为一部专题研究论文集。

现将该成果的综述篇和目录篇介绍如下:一、综述篇1.敦煌道教的历史概况。

分三个时期论述敦煌地区道教的历史。

(1)汉末魏晋河西道教的传播;(2)北朝隋唐敦煌道教的兴盛;(3)安史之乱后敦煌道教的衰落。

论证了敦煌地区道教的兴衰,与中原地区道教的发展状况存在密切关系,并提出了不同于以往认为安史之乱后不再有敦煌道经写本的观点。

本篇梳理出70件可能写于吐蕃占领期和归义军时期的道教文献,并据之论述当时敦煌道教的概况。

2.敦煌道经与一切道经。

利用敦煌道经写本提供的证据,论述了南北朝隋唐时期《道藏》(或称一切道经)形成及编修的历史。

从敦煌写卷看《老子》的成书——兼论敦煌五千文本《老子》的来源

从敦煌写卷看《老子》的成书——兼论敦煌五千文本《老子》的来源

作者: 朱大星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文献
页码: 117-128页
主题词: 郭店《老子》;敦煌写卷;成书;文本;简本《老子》;今本《老子》;布朗大学;国际研讨会
摘要:《老子》的成书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众多学者利用各种材料对《老子》的成书问题作了更深入的探讨。

如1998年5月,在美国达慕思大学召开的郭店《老子》国际研讨会上,美国布朗大学的罗浩(Harold D.Roth)先生用三种模型来概括今本《老子》与简本《老子》可能存在的关系,即“辑选”模型一、“来源”模型二及“并行文本”模型三。

百年《老子》散文艺术研究述要

百年《老子》散文艺术研究述要

百年《老子》散文艺术研究述要前言《老子》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自出现以来,便受到了众多学者、文化人的重视和研究。

其中,散文艺术是《老子》研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方向。

本文将以百年来《老子》散文艺术研究成果为线索,梳理和述评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旨在为深入探究《老子》散文艺术提供一些参考。

一、散文艺术与《老子》文本散文艺术是指以散文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

在《老子》研究中,由于《老子》本身就是一部以散文形式表现的经典文本,因此散文艺术与《老子》文本的关系十分紧密。

在早期的《老子》散文艺术研究中,较为普遍的研究方法是以《老子》文本的内容为主线,探究其散文艺术的表现形式。

如20世纪初,著名学者傅佩荣在其所著的《道德经的文学价值研究》中,对《老子》的散文艺术进行了系统的述评。

他认为,《老子》的散文艺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散文艺术特点与表现形式《老子》散文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不同研究者对其特点的界定和理解却并不完全相同。

在文学史上,吴宓曾将《老子》的散文艺术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内涵深刻,语言简练,言简意赅。

这一界定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同时,在具体分析《老子》散文艺术的时候,研究者也常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

比如,在对《老子》散文艺术的整体特点进行描述时,会着重强调其内涵深刻、言简意赅等特点,同时也会注意到其中的诗意表现。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老子》散文艺术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了系统的探究。

如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唐典成在其所著的《老子散文艺术研究》中,详细分析了其排比、押韵等艺术手法的应用。

他认为,《老子》的散文艺术在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上十分注重平衡和对比,使得读者在感受其意蕴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现代《老子》散文艺术研究的进展进入20世纪后,《老子》散文艺术研究的发展和成果有了大幅提升和突破。

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对其文本的全面剖析和研究。

论《老子》研究的现实问题

论《老子》研究的现实问题

论《老子》研究的现实问题《老子》是中国经典古籍之一,是道家的镇门之宝,一般认为是由老子(李耳)所作。

但现在的学术界却认为老子并非一人,老子可能有三个人:老子,老莱子,太史谵。

试想,一部作品连作者都搞不清楚,现在却大谈特谈研究这部作品,该是何等可笑之极。

语文中有“知人论世”之说,即是从作品作者的出生,求学,入仕到死亡的整个人生经历来审视作者的思想情感变化,从而对应于文本,分析出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例如,分析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联系到此时的毛泽东正意气风发,准备施展自己的伟大抱负,以及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黑暗腐朽又遭遇侵略的现实,不难得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意义,即我毛泽东要用自己的才能力挽狂澜,主天地之沉浮。

《老子》究竟是不是最初那本《老子》,这是个问题。

其一,先秦诸子文献大多已缺佚,99%是在汉代的战争中被焚毁。

如今所见之先秦诸子文献主要来自剩余的1%。

其二,即使是在先秦,对同一作品的观点也分为不同的流派,而如今的1%中极大可能只是一家之言,究竟是不是主流也不得而知。

其三,古代文献的流传主要靠手抄的方式,所以出现错抄,少抄是不可避免的。

在已有的《老子》传世本中,就会发现有很多错抄,少抄的现象。

其四,即使抄对,由于古代没有标点,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同。

故而会出现不同的停顿,它的意义也就不同了。

综上所述,现代人对《老子》的认知和理解,极大程度上是错误的。

《老子》一书的主要思想是道,包含无为等诸多方面。

无为就是不要有所作为,保持那种“小国寡民”的状态。

然而,在当今社会下,这种思想还有价值吗?我认为没有。

一个人无为,那他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就是负的,他没有他存在的个人价值,还不如灰飞烟灭了好。

一个集体无为,就会降低集体的工作效率,使集体失去了它应有的整体大于局部的功能。

一个国家无为,它就不能保障人民的利益,自身的主权和尊严,它就会被别国侵略,它就会亡国。

有人说,无为可以减轻我们遭遇失意时的痛苦。

我觉得这种人没出息。

《老子》研究综述

《老子》研究综述

《老子》研究综述
邬溯源
【期刊名称】《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28)003
【摘要】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老子》研究,成为显学.《老子》的流传版本是河上公《老子章句》和王弼《老子道德经注》.随着西汉《帛书老子》和战国楚墓竹简《老子》的出土,对《老子》的成书有了形成期、成型期、定型期和流传期版本的划分.《庄子》把"怀道之士"描绘成为"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的"隐君子"."稷下黄老学派",把老子之学说成是"君人南面之本".东汉张道陵作《老子想尔注》,《老子》成为道教经典.古代研究和注释《老子》,多从哲学、政治权谋和养生方面立论.新中国,学术界肯定《老子》是一部哲学著作,一致认为:《老子》"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气功界说《老子》其实是部气功秘籍,是个巨大的隐喻系统,他们是在破译其"两面语".国外学者把《老子》视为智慧宝典.
【总页数】7页(P1-7)
【作者】邬溯源
【作者单位】集宁师专,内蒙古,乌兰察布市,0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
【相关文献】
1.《老子》军事思想研究综述 [J], 张强
2.道法自然顺势而为r——《〈老子〉的公理化诠释》研究综述 [J], 甘筱青
3.帛书《老子》研究综述 [J], 张艳
4.老子治国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综述 [J], 任蓉;
5.北大汉简《老子》研究综述 [J], 甘影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罕见!敦煌初唐写本《道德经义疏》|放大了给你看!

罕见!敦煌初唐写本《道德经义疏》|放大了给你看!

罕见!敦煌初唐写本《道德经义疏》|放⼤了给你看!《⽼⼦道德经义疏》敦煌唐初写本,⿇纸本,卷轴装,⾸尾残,现存270.5cm,经⽂148⾏,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 原藏经历这件敦煌唐初写本《⽼⼦道德经义疏》是味青斋主⼈的旧藏,味青斋主⼈:许贞⼲,字豫⽣,福建侯官(今闽侯)⼈,清朝光绪⼗⼋年(1892)进⼠,和许亨超、许利宾⼀家三⼈称“叔侄⽗⼦三进⼠”。

⼗五六岁的时候,当了陈宝琛上午掌书记,也就是现在的⼩秘书,很受陈的喜爱。

翁同龢也跟他关系不错,在他失意的时候,还给他的画题了⼀句诗,“富贵何⾜道,坚贞永⾃持。

”许贞⼲跟着末代帝师陈宝琛,见了不少好东西,眼光⾃是不错,藏了不少好东西,还把这些东西编了个⽬,——《味青斋藏书画⽬》,他收藏的那些个宋元名迹书画,宋元旧刻名椠的古籍善本,23件敦煌遗书,都著录在⾥⾯了,最后他还加了个“敦煌秘籍佚卷存⽬”,为敦煌研究,提供了不少线索。

⼆ 现藏情况这件写经,现在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原件脱落了⼀部分,这些残⽚现存英国图书馆。

1991年春,萧新祺在中国书店书库整理古籍的时,发现《味青斋藏书画⽬》⾥记载的敦煌遗书与中国国家图书馆1955年⼊藏的⼀批敦煌遗书正好对应,可见⽆疑。

2012年,国家图书馆善本部整理库存的时候,才再⼀次发现了这部经书的存在。

三 书法特⾊朱笔为经⽂,⾊彩鲜红;墨笔为疏⽂,字⿊如漆。

从书法风格上看,是继承了隋代以来的楷法,技法相对娴熟,⾏笔⼀丝不苟,结字相对稳妥、合理,放⼤观赏后,更见其在狭⼩范围内的闪转腾挪、点画呼应。

四 ⽂献价值本卷前⾯⼀半内容是开题序例,和唐代河上公注本、李荣注本相同。

后半部是经⽂及注疏,第1章到第7章。

经⽂是《五千⽂》本,疏义则和李荣、赵志坚等唐代道⼠所作的⽐较接近,《正统道藏》⾥⾯并没有收录,所以没有传世的本⼦,可谓孤本。

是谁做的注疏,古佚。

这次分享,可以说是最⾼清,最全⾯的了!接下来⾼清放⼤图,慢慢欣赏吧!全图啦,⼿机横过来吧~。

敦煌本《老子变化经》与老子神话之建构

敦煌本《老子变化经》与老子神话之建构

敦煌本《老子变化经》与老子神话之建构
刘湘兰
【期刊名称】《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卷),期】2014(67)3
【摘要】敦煌遗经S.2295《老子变化经》数次出现白鹿意象,既是基于东汉人以白鹿为祥瑞的宗教文化心理,也有造经者故意将老子神迹指向蜀中天师道的目的。

《老子变化经》中老子分身应化、为帝王师等神话元素,是早期天师道为建立政教合一的统治模式、树立老子的教主地位、强调老子的治国理念而进行的建构。

《老子变化经》对老子与道混一、出生异相、变化神通、为帝王师等情节进行了系统叙述,建构了较为完整的老子神话体系,开启了后世道教徒神化老子之风气,在老子神化史、道教发展史中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页数】6页(P80-85)
【关键词】老子变化经;神话;天师道;白鹿
【作者】刘湘兰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23.1
【相关文献】
1.敦煌本《老子变化经》成书年代、背景考论 [J], 刘湘兰
2.老子的神化和神话的老子 [J], 谭敏
3.《老子》文献学研究的新收获——《敦煌本〈老子〉研究》评介 [J], 李小荣
4.敦煌本《老子变化经》研究之二--成书年代考订 [J], 刘屹
5.敦煌本《老子变化经》研究综述 [J], 伏俊琏;龚心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 第9期兰 州 学 刊No.9 2006 总第156期Lan zhou xue kan General.No.156・历史研究・敦煌写卷《老子》研究综述杜冰梅 王贵元(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2)[摘要] 自1909年前贤开始研究敦煌文献以来,敦煌学已走过近百年的学术历程。

本文对1909年至今有关敦煌写卷《老子》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编目、整理与校勘、综合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整理与介绍。

[关键词] 敦煌文献;《老子》;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K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06)09-0050-03作者简介:杜冰梅,安徽萧县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王贵元,山西平定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00年6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五月二十六)在甘肃省敦煌县鸣沙山千佛洞第288号石窟中发现5万余件完成于公元5至11世纪的文献,给科学文化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古代文化典籍和历史资料,成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之一。

其重要性正如李零先生所说:“如果我们把古书比作一条藏在云端的龙,宋元以来的古书是它的尾巴,敦煌的发现是它的身子,那么,现在的发现①就是它的脖子,我们离看到龙头日子已不太远了。

”[1]在这5万余件敦煌卷子中有千余件、百余种中国传统典籍,《老子》即其中一种。

作为我国最古老哲学著作之一的《老子》,是敦煌先秦典籍中数量较多的一种。

《老子》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深远影响,并广泛流传到国外,至今仍受到西方学者的称赞,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今存较早、较完整的《老子》多为宋、明刻本,而敦煌写卷《老子》多抄写于南北朝、唐代。

尽管是残卷,但由于抄写年代较早,更多地保留了《老子》原貌。

因此,在文字学、文献学、哲学及史学研究中均有重要学术价值。

自1909年前贤罗振玉、蒋斧、王仁俊、刘师培等根据伯希和提供的有限敦煌文献照片和原件进行初步研究开始,敦煌学已走过近百年的学术历程。

尤其是在近半个世纪,人们日益认识到敦煌文献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对其进行整理与研究。

迄今为止,前贤对敦煌写卷《老子》的整理、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下面仅就所能搜集到的有关敦煌写卷《老子》的研究成果略加整理。

郝春文在《敦煌文献与历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2]中将我国学者自1909年至今利用敦煌文献研究历史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1909年至1949年建国前为第一阶段,1949年建国后至1976年“文革”结束为第二阶段,“文革”后至今为第三阶段。

敦煌写卷《老子》的研究状况亦可以此为标准来划分。

一、第一阶段(1909-1949)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对敦煌写卷《老子》的收集、整理与公布,并开始进行初步研究。

(一)编目方面罗福苌先生在《伦敦博物馆敦煌书目》[3]中提及敦煌写卷《老子》7件,但无题解及编号。

此外,他还翻译了伯希和著《巴黎图书馆敦煌书目》[4],其中提到P.2247、P.2375、P.2417、P. 2420、P.2421、P.2435、P.2517、P.2596、P.2599、P.2735、P.2864、P.3277,共12件敦煌写卷《老子》。

向达《伦敦所藏敦煌卷子经眼目录》[5]中收录英藏敦煌写卷《老子》11件,即S.0075、S. 0189、S.0477、S.0792、S.0798、S.2060、S.2267、S.3926、S.4430、S.6453、S.6825v,并在每件后注明行数。

袁同礼《国立北平图书馆现藏海外敦煌遗籍照片总目》[6]对英、法藏敦煌文献进行分类记录,在“道家”一类中记录敦煌写卷《老子》9件,其中英藏5件,分别为S.477、S.2060、S.3926、S.4430、S.6825v,法藏4件,分别为P.2594、P.2864、P.3237、P.3277,有简单题解。

陈国符《敦煌卷子中之道藏佚书》[7]对敦煌写卷中所存《道藏》佚书进行了整理,是首次全面收录北京、伦敦、巴黎三地道书的目录。

(二)整理与异文比较方面在早期研究敦煌写卷《老子》的学者中,罗振玉先生不仅是第一位而且也是研究成果最突出者。

他对敦煌写卷《老子》的整理与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成果全部收录在《罗雪堂先生全集》[8]初编、续编及三至七编中,在《贞松堂藏西陲秘籍丛残》中收有《老子残卷六种》[9],即散667、散668、敦煌丙本、敦煌丁本、敦煌己本、敦煌壬本及《老子义残卷一种》。

对敦煌写卷《老子》进行异文比较的成果主要为《道德经考异》[10],共收录14种不同写卷《老子》,其中唐石刻本4种,即景龙本、御注本、广明本与景福本,10种敦煌写卷编号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英伦本”),与《老子残卷六种》、《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相对照可知,甲即散667,乙即散668,丙即敦煌丙本,丁即敦煌丁本,戊即《老子义残卷一种》,己即敦煌己本,辛即P.2517,壬即敦煌壬本,庚与癸无相对应者②。

在此文中,罗先生以王弼本《老子》为底本,以上面14种《老子》为参校本进行比较,异文分别指出,不作进一步考证。

如《道经》第二章:“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

”《道德经考异》:“景龙、御注、景福三本均无‘焉’字。

”在《道德经考异》后紧接有《老子考异补遗》一卷,又增加新发现之“北8446(昃041)”进行异文比较。

罗先生在比勘敦煌写卷《老子》与传世本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唐文播《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写卷校记》[11]收录巴黎藏敦煌写卷《老子》13件,即P.2329、P.2517、P.2347、P.2370、P.2375、P.2420、P.2435、P.2594、P.2639、P.2823、P.2417、P.2599、P. 2584,并以P.2584、P.2417为底本,与其他11件进行比较,异文分别指出,不作进一步考证。

如《道经》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写卷校记》:“‘室’2329卷作‘堂’。

”(三)综合研究方面在三四十年代,唐文播除《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写卷校记》外, 第9期敦煌写卷《老子》研究综述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巴黎所藏敦煌写卷《老子》的论文,如《敦煌老子写卷“系师定河上真人章句”考》[12]、《敦煌老子卷子之时代背景》[13]、《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写本综考》[14]、《敦煌老子写卷纸质款式字体综述》[15]、《巴黎所藏敦煌老子二四一七卷考证》[16]、《巴黎所藏〈老子〉写经卷叙录》[17],以上几篇文章对巴黎所藏敦煌写卷《老子》从纸质、款式、字体、个别写卷的抄写年代等不同方面进行探讨。

此外,马叙伦《〈老子道德经义疏〉残卷》[18]对P.2517,即《老子道德经义疏》之作者及抄写年代进行考证,认为此件为成玄英写本,抄写于唐高宗时。

在这一阶段中,由于敦煌写卷《老子》为国内学者最早获知的敦煌文献中的一种,因此其研究起步较早;但同时由于敦煌写卷《老子》的绝大部分发现后便被掠到国外,当时国内学者只能对极少量伯希和赠送、罗振玉公布的照片进行初步整理,研究尚不深入。

二、第二阶段(1949-1976)进入50年代,以传统文献学的方法整理研究敦煌写卷《老子》的工作仍在继续。

但此时我国学者利用敦煌文献的条件开始得到改善。

“北京图书馆于1957年通过交换,得到了英国博物馆收藏的敦煌汉文文献S.6980号以前部分的缩微胶片,台湾史语所也于次年购得相同内容的编印本(用缩微胶片冲印成册)。

海峡两岸的中国学者终于可在国内查阅英藏敦煌汉文文献的主体部分了。

”[2](一)编目方面日本学者大渊忍尔《敦煌道经目录》著录有关敦煌写卷《老子》数十种,分无注本、河上公注本、想尔注本、成玄英疏本、李荣注本、明皇注疏本、注家未详本、序诀及序诀疏诸项,每件都著录了纸色、长宽、行数、尾题以及与《道藏》本的对应情况等,③是这一阶段敦煌写卷《老子》写本著录较为完善的一个目录。

此外,王重民、刘铭恕编纂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19],收录北图藏、英藏、法藏和散藏的共两万多件敦煌文献,其中收录敦煌写卷《老子》30多件,为国内外学者了解、调查、利用敦煌文献提供了极大方便。

(二)整理与校勘方面王重民先生在《敦煌古籍叙录》卷四[20]中,对前人有关以下13件敦煌写卷《老子》,即S.0477、S.3926、S.6825v、P.2639、P. 2517、P.2594、P.2864、P.3237、P.2577、P.3277、P.3592、P.2823、《老子义残卷一种》的前人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介绍、评述,并将P.2639河上公注《老子道德经》与《道藏》“知”字号本进行校勘。

陈祚龙《敦煌道经后记汇录》[21]对37件敦煌道经《后记》进行整理、校勘,其中包括S.6453、P.2347、P.2350、P.2417、P.2584、P. 2735、P.3725共7件敦煌写卷《老子》的后记。

(三)综合研究方面饶宗颐《敦煌六朝写本张天师道陵著老子想尔注校笺》[22]第一次影印、校释了S.6825v《老子道经想尔注》,发现了反映道教原始思想的重要资料,认为S.6825v为张道陵著,并对东汉时期道家思想等进行了探讨。

之后,饶先生又陆续发表了《想尔九戒与三合义》[23]、《老子想尔注续论》[24]、《四论想尔注》[25]。

陈世骧发表《“想尔”老子道经敦煌残卷论证》[26],认为“想尔注”为张鲁所作,是道教初期教徒学习的一种重要材料;严灵峰发表《老子想尔注校笺与五千文的来源》[27]、《再论老子的想尔注与五千文》[28]、《老子想尔注写本残卷质疑》[29],围绕《想尔注》的作者及时代问题,与饶宗颐等人展开讨论。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本阶段中国大陆关于敦煌写卷《老子》研究的论著不多。

但此时港台、日本的学者开始加入敦煌写卷《老子》的研究队伍,推动了敦煌写卷《老子》的研究工作。

三、第三阶段(1976至今)80年代以后,“学术界利用敦煌文献的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70年代末,巴黎国立图书馆将所藏全部敦煌文献制成缩微胶卷发行。

北京图书馆所藏敦煌文献主体部分的缩微胶卷也开始在国内发行。

”“进入90年代,采用先进技术重拍、精印的敦煌文献图版本陆续推出。

”[2]敦煌学在中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了全面繁盛时期。

与此潮流一致,这一时期敦煌写卷《老子》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重要论文和专著不断涌现,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

(一)编目方面这一时期敦煌文献的整理、编目进入了崭新时期,大量写卷公布于世,直接推动了敦煌写卷《老子》研究的发展。

较重要的有日本学者大渊忍尔于1978年、1979年编著的《敦煌道经目录编》、《敦煌道经图录篇》,前者共著录496件道经抄本,考订经名并对每件写卷的篇幅、纸质、行款、抄写年代等进行介绍。

不仅搜集资料较为完备,而且创立了较完善的著录体例;后者公布了全部敦煌道经(除去重复抄本)的影写图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