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现象30岁。。。
剖析当前腐败现象六大新特点
剖析当前腐败现象六大新特点网友:萃岚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1年04月06日14:03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1日在中央党校作反腐倡廉专题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强调,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主要表现在,腐败行为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依然严重,腐败案件类型、性质和作案手段等出现新变化,党员干部作风和廉洁自律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仍然比较严重。
贺国强谈反腐“两个依然”言之谔谔,发人深省。
现在实际情况的确如此,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以笔者观察,在新形势下腐败现象主要有以下六大新特点:一是腐败“集团化”,个人腐败向团伙、集团腐败发展,串案、窝案、案中案明显增多。
如茂名腐败窝案,2011年2月10日广东茂名前市委书记罗荫国被检察机关以“涉嫌职务犯罪”刑拘之后,茂名市及市属区县陆续有涉案官员和企业老板被专案组带走。
据悉,短短一个月时间之内,已经全面崩溃的罗荫国交待出来了100多名处级以上官员。
再如,绥化马德卖官案涉案干部260多人,郴州腐败窝案一个地方领导班子几乎烂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二是腐败“高端化”,由一般干部发生腐败发展到中高级干部发生腐败。
有人做过统计,自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有110余名省部级以上腐败高官落马。
其中政治局委员有陈希同、陈良宇;人大副委员长有成克杰;省委书记有刘方仁、程维高;省长有张国光、李嘉廷、倪献策、梁湘;省政协主席有韩桂芝、宋平顺;正部级有田凤山等。
三是腐败“部门化”。
现在腐败的部门化趋势比较明显,主要特点是“公权私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水楼台先得月”,“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
如组织人事部门的腐败“卖官鬻爵”、司法系统的腐败“打黑者涉黑”、交通部门的腐败“偷工减料”、教育部门的腐败“钱学交易”等等。
廉政讲稿:坚守信念自律自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坚守信念自律自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同志们: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必须坚持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这些年来,我们的反腐倡廉工作成效是显著的,但是腐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首先要求我们必须筑牢思想防线,不断增强防腐拒变的自觉性、坚定性,这正是我们坚持开展廉政教育的重要意思所在,大家务必要认清形势、高度警醒。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准确把握形势,坚定肃清腐败的勇气和信心理想信念是总开关。
理想的动摇是最致命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可怕的滑坡。
一个民族没有理想信念,就会萎靡不振;一个国家没有理想信念,就会一盘散沙;一个人没有理想信念,就会沉沦颓废。
我首先要说的就是肃清腐败、拒腐防变的理想和信念不能丢。
1.产生腐败的人性缺陷是能够驾驭的。
腐败源于人性的缺陷。
我国自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就有“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之争。
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的民族逐渐尊奉“人之初,性本善”的信念。
现代人性假说提出了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精神分析法,其中“本我”是本能欲望之我,以生理需要、感官快乐的满足为行为标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往往表现为“人性之恶”;“超我”则是超越本能之我,根据理智要求来指导自我抑制和排除“本我”的非理性冲动,表现了“人性之善”。
腐败的主观根源就在于这种自我抑制能力的不足。
另一方面,腐败现象有强大的社会性诱因。
从历史条件来看,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强有力的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便交织成传统社会的主要关系网络。
每个人、每个家庭既受到个人、家庭需要的影响,更受到家庭经济、政治地位及其交往资源和能力的限制,当需要无法满足时,就去“找关系”或“走后门”。
关系网趋于扭曲,并由此衍生出“人情风”、“送礼风”、“潜规则”等,从而使“公器”被私化,公益被私占。
200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3.45万件,结案13.28万件,处分13.87万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5366人;2010年共立案13.96万件,处分14.7万人。
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的典故从何而来?那女人五十如啥?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快乐、幸福、和谐、美满的家庭,而和谐的性生活在整个家庭生活中至关重要。
许多性学专家相信,男女双方生命周期到达''性高峰''的时期各不相同。
一般女性的性欲确实是在30—40岁更强些。
这是因为女性的性激素在35岁左右达到最高水平,也是性欲的最峰。
男子则不同,性激素水平最高年龄是在20岁左右,性欲也是此时最强。
国外有人曾讲,为了性和谐与美满,应该男20岁女30岁结婚,这样两人的性欲在一生中是比较匹配的。
而现实生活中当然难以做到这一点,因为婚姻毕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除此之外,由于受文化、社会等一些观念的影响,女性在30岁以前的性心理比较保守、拘谨、矜持,不敢大胆表露自己的性需求,以示自己的清高与端庄。
而到了30岁之后,特别是有过生育史的女性,这一切心理困扰逐渐消失,她们一反以前在性生活中的“被动状态”,开始大胆、明确无误地表示自己的性需求,使得一些男性感到“茫然”,其实这是正常生理现象。
所以,民间所讲的“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的说法还是有道理的。
健康的男人一辈子都对性生活感到兴趣,七八十岁的老人也能享受鱼水之欢。
而女人5 0岁又是一种什么状况呢?著名作家二月河在《雍正皇帝》里用“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能吸土”来形容女人一生的性欲,恰如其分。
其实,这个说法的完整表达是: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能吸土,六十吃人不吐骨,七十靠墙吸老鼠,八十巨炮也落伍。
当然,这个说法有些夸张。
实际情况是,有些女性在生育之后,其阴道有一定程度的松驰,所以在性交时往往不太容易得到性满足,因此从表象上看,其要求显得更高更难“对付”了。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50岁以后女性的性欲就会像她们的生育力一样戛然而止,而是仍然可以一直保持着,甚至有些人要到接近70岁才下降(也不是消失),努力的话完全可以性福到85岁。
比如,性学专家、性先锋女权主义者贝蒂·道森博士,到85岁时还处于性活跃状态。
男人从25岁到50岁的性生活变化
25至50歲,做愛的變化生活中早就有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的老套说法,而如今也被美国的权威性学专家称为男女性爱的剪刀差现象:女人的性欲在35岁以后开始逐渐强过男人,妻子的性欲望由低变高,一直到40岁达到峰值;丈夫的性欲望则在经过30岁的顶峰之后开始由高向低变化。
而国际临床心理学专家早已经证实:进入婚姻的年轻夫妻,他们将在身体、性欲反应、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改变。
慢慢地,这种“性不对等”会不请自来。
●爱的伊甸园(25到30岁):品尝性最初的红苹果很多男人在婚后第一年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当女友变成老婆这个称谓,与之相适应的是女友恋爱时在性方面的种种矜持、冷淡甚至回避,一转眼的工夫便无影无纵了:她们忽然有了更热烈更主动的性要求,这常常让初为人夫的男人既惊喜又迷惑。
殊不知,这是所有女人必须经历的一个蜕变过程:生理上说,25岁以后的女人会由青涩的性学徒逐渐向欲望熟女进发,毫无疑问结婚以后的女人有了性心理上的安全感,所以更能放开自己,由此进入一个充满了探索和发现的性上升期。
而此时的男人也经过了年少时期的冲动懵懂,正处于平稳的性享受阶段,男女双方有了最初性的和谐和美妙,也有了因为双方的欲望所产生的碰撞,在这个阶段,性是不需要语言来提示的,爱也会在这种势均力敌的性较量中疯长。
1、此时避免新婚性疲劳是首要任务,除了做爱之外,多一些心灵的沟通会令新婚的不适应感消失得快些,在渐趋佳境的性爱中也要懂得适当节制,不要耗损过多。
2、性的快感程度会带来心情的好坏波动,如果性密度过大,也会带来身体的不适应,出现性情急躁易怒等症状。
3、女人在此时在性爱上处于弱者的位置,要在丈夫的帮助下调节心情,争取平稳地度过这个新婚蜜月期。
●成熟女人香(30岁左右):享受性的全然绽放由最初的性切磋,到维持着适宜的性密度,婚姻中的男女进入了一个性爱比较默契的阶段。
这个时期女人的性欲持续上升得较快,而男人则达到了一个性欲的平台,并在30岁的时候上攀登到了性欲顶峰。
35岁以后就只能躺平了嘛?
35岁以后就只能躺平了嘛?35岁以后就只能躺平了吗?这是一个在当前社会中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随着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特别是35岁以上的中年人群面临失业的困境,社会上出现了“35岁现象”,即许多企业倾向于招聘更年轻的员工,而对35岁以上的求职者持保留态度。
这种现象引发了对年龄歧视、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的深入思考。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35岁并不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终点。
在许多行业和领域,35岁左右的中年人往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正是他们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
然而,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许多企业更倾向于招聘年轻、有活力且薪资要求相对较低的员工。
这种趋势导致了35岁以上的求职者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大的挑战。
然而,将35岁以后的人群简单地归为“只能躺平”的群体是不公平的。
首先,35岁以上的中年人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这些是年轻求职者无法比拟的。
他们可以在职场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如领导力、决策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这些都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此外,许多中年人在自己的领域内已经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这有助于他们在求职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其次,35岁以上的中年人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来应对职场的挑战。
在当今社会,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必要。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获取新的资格证书或学习新的技术,中年人可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此外,他们还可以考虑创业或转行,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开辟新的职业道路。
然而,要解决“35岁现象”,仅靠个人努力是不够的。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需要采取措施,为中年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支持。
例如,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招聘和培养中年员工,提供税收优惠或补贴等激励措施。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中年人职业培训的投入,帮助他们提升技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此外,社会应该倡导一种更加包容和多元的就业观念。
年龄不应该成为评价一个人工作能力和价值的标准。
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员工的实际能力和贡献,而不是单纯地以年龄作为招聘和晋升的依据。
职场上的年龄歧视
职场上的年龄歧视雇主考虑招聘年龄偏大的员工还是年龄偏小的员工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归结为下面这个问题:热情抑或经验,哪个更为重要呢?当然,还有薪水的问题。
但是,职场上存在的年龄歧视的现象,可没有这么简单。
下面就由为大家介绍一下职场上的年龄歧视的文章,欢迎阅读。
职场上的年龄歧视篇1雇主考虑招聘年龄偏大的员工还是年龄偏小的员工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归结为下面这个问题:热情抑或经验,哪个更为重要呢?当然,还有薪水的问题。
但是,职场上存在的年龄歧视的现象,可没有这么简单。
它远不止态度热情以及薪水那么简单。
总而言之它很令人讨厌。
我对招聘与求职两方面的人士进行了大量采访。
基于这些采访以及个人经验,我找到了一些用以解释这个问题的原因。
* 在我看来,年龄问题往往归结为雇主出于两方面的担心。
一是担心你的身体健康状况,二是担心你工作起来没有年轻员工那么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 你不欣然接受改变,而且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速度,这是人们的基本感觉。
* 然后,还有一种看法,那就是从长远来看,你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直干下去。
雇主清楚你离退休还有多少时间。
* 人们可能也会认为你不愿意为那些比你年轻的上司效力。
* 如果你以较低的工资接受了一份工作,或者你接受的职位级别没有前一份工作那么高,招聘经理可能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有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你会跳槽的。
(说实话,你可能会那么做。
) 然后,还有一个担心,那就是担心年龄偏大的员工与年轻一些的员工之间存在一种紧张关系,好像为了在职场上立住脚,我们彼此就得直接PK。
我们责怪年轻员工,觉得他们之所以得到这份工作,完全是因为他们显然愿意接受更低的薪水;而他们则责怪我们年龄偏大的员工霸占着所有的就业机会,就因为我们不愿意悄无声息地退出。
我发现,我们与年轻员工彼此向对方学习。
基本上,我们喜欢一起工作。
我着实喜欢与年轻人一起工作。
连与同时参加会议的年轻记者保持联系并建立友谊,都是我重新充电的机会。
敏于正心,勤于修身
敏于正心,勤于修身作者:宫玲琳来源:《中国共青团》2020年第05期近日和朋友聊天,谈及“35岁现象”,不胜唏嘘。
相较而言,我们更多听到的是“59岁现象”:一些领导干部在离退休前夕,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想法,心存侥幸,大肆贪污受贿而锒铛入狱。
而35岁职务犯罪现象更加令人惋惜,其中的当事人,标签大多是:年轻、学霸、名牌大学毕业、官居高位。
如果说“59岁现象”反映的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腐朽思想;那么“35岁现象”,则折射出“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不正之心。
两者看似不同,其实殊途同归,都是心术不正使然。
对于青年干部来说,修炼内心、锻造品格非常重要,“心”正与否直接决定了人生和事业的航向。
君不见,位高权重者因利欲熏心晚節不保铁窗伴余生;君不见,偷鸡摸狗者因心术不正镣铐加身身陷囹圄。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群心存善念、心志坚定的优秀中华儿女,他们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战争年代,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心中有信仰;和平年代,无数华夏子孙勤劳奋进,撸起袖子加油干,心中有理想。
在2020年开年这场战“疫”中,无数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保大家,“国有难,召必回,战必胜”,医者仁心。
那么,应该如何正心修身呢?首先是不忘初心,上下求索。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作为新时代团干的你,你的初心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哪些加法呢?你的初心实现了吗?如果还没有,请一定继续努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才能实现最初的梦想;不忘初心,才不会误入歧途。
拥有梦想、实现梦想,为梦想打拼,你奋斗的样子真好看。
其次是永葆求知之心,努力终身学习。
有没有这样的时刻,你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不辨方向不能拨云见日?有没有这样的时刻,你感到思维僵化头脑混沌?此刻的你,需要永葆求知之心。
求知之心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会给人动力,让人不断前行。
青年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当如海绵吸水般汲取知识,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品原著;应当如饥似渴学习,向前辈学、向群众学,见贤思齐。
人民日报谈职场35岁现象
人民日报谈职场35岁现象
人民日报近日发表评论文章聚焦35岁现象热度升高,诸多留学回国者、创业
者以及国企从业者因年龄所限,经历频频被冷对,找到应聘合适职位变得更为艰难。
通过深入调研,发现35岁以上职场从业青年们遇到的问题着实不少,涉及到了从薪资福利、晋升机会及职业发展等方面。
作为35岁现象受害者,UEML的林先生说:“加入UEML的是一個35歲的大叔,但是年輕的同事對我的來歷似乎不太友好。
看著他們享受公司旅行,參加公司活動,而我感到很孤單。
他們很容易得到新試驗中心和新職位,而我只能呆在角落不能晉升也沒有機會投身新領域。
”
除了受冷对,35岁以上职场从业青年们遇到的另一问题是薪资和福利待遇。
紫罗兰的张女士表示,“我比较年轻的同事會獲得較高的薪酬和更多的福利待遇,然而身為35歲老叔的我卻被这些条件限制著,除了工作的基本薪薪水較低之外,配
套福利也不一定會比別人更好。
”
针对35岁现象,行业专家表示,企业应该在权利和义务、社会责任及培育新
人方面表现出透明common-sense,以便让35岁以上职场从业青年们也可以享受到
应有的待遇。
同时,35岁以上的职场从业青年们也应该拥有更强的学习意识,提
高能力,保持技能的前沿性,并不断在职场上发挥作用。
35岁现象如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需要企业积极行动,更需要职场从业青年们积极进取,提高自身经验及技能,最终才能与年轻人一起争取同等的待遇以及发挥所长。
打造一个能够尊重国内不同年龄层人才的职场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着力做的一个重要课题。
劳动经济学之劳动力市场歧视
知识拓展:劳动的四大类要素
(4)劳动条件。劳动者进行劳动所必备的 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前者指劳动者维持和再 生产出劳动能力的物质条件,即生活资料。后 者指劳动者借以实现其劳动的物质条件,即生 产资料。有时专指生产过程中有关劳动者的安 全、卫生等所必需的物质设备条件,如厂房和 机器的安全卫生状况、车间的气温条件、机械 化和自动化程度等。
29
知识拓展:劳动的四大类要素
(2)劳动强度。劳动强度即劳动的轻重程 度,表明劳动的密集程度,即在单位时间内劳 动支出的密度。繁重劳动是倍加的轻便劳动。
(3)劳动责任。劳动责任的大小与劳动量 计算密切相关。劳动责任就是生产岗位在劳动 中对经济(产量、质量)、生产(设备、消 耗)、安全和管理方面承担的责任,反映了劳 动者智力的付出和心理状态。
前劳动力市场歧视或差别,是指某些劳 动力因非经济个人特征导致较少地获得能够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正规教育、在职培训以及 较好的健康照顾等的机会。例如,农村家庭 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送儿子上大学,而女 儿只送到高中;又如北京的高校,本地考生 的录取线低于外省市考生的录取线,本市考 生的录取率高于外省市考生的录取率,这也 是不公平的。
10
. 二、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现象
在中外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形形色色 的歧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性别歧视
是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一种歧视现象, 是指男性劳动力与女性劳动力之间存在系统 性、整体性的工资差别。
(二)种族歧视
在西方国家,种族歧视长期以来一直存 在。
11
二、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现象
(三)身份歧视
劳动力市场歧视
本章内容提要
第一节 歧视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歧视的定义与表现形式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第四节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管制 第五节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
为什么说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能吸土
为什么说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能吸土”?这是女人们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能吸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能吸土”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吗?这句话很污吗?下面放肆吧就来为您解答~
这是一句民俗谚语,没有什么出处。
应该是指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指性欲强,不过这么说有点夸张了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能吸土”?
女性之所以在30-40岁之间才日臻成熟,一是丢掉了羞怯,敢于体现自我。
大多数女人一开始对性交都有一种负罪感,对性生活激不起热情,性生活也不主动,更不会大胆地暴露本能对性的欲求。
到中年时分,眼见得青春不再,一种要求补偿的心情油然而生,她将以百倍的热情珍惜即将流逝的青春,她比任何时候都特别关心性爱,会大胆地去寻求以往没有多得的美妙享受。
所以,女人通常在35岁左右才克服了所有的禁忌,情欲的发展才达到饱和点,这是性欲最强烈,渴望性满足的时候。
随着性生活的增多,她逐渐对性的感受有了适应,并从中体验出快乐和享受。
新婚后
的性关系虽然和谐,但不一定会神魂颠倒,飘飘欲仙,最初的体验一般没那么深刻,现在可就大不一样了。
开始解除了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她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追求性爱。
四是愿意使丈夫得到性满足而减少丈夫在感情上的向外转移。
她们对丈夫的感情是否转移非常敏感。
进入中年后,女人总是大胆地刺激丈夫的性欲,以此增加凝集力,作为维持美满婚姻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年轻干部要警惕“35岁现象”
龙源期刊网 年轻干部要警惕“35岁现象”作者:华枝春满来源:《决策探索》2011年第07期重庆检察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职务犯罪过去常见的“59岁现象”不再突出,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35岁左右干部已成为职务犯罪的高发群体,这种现象被称为“35岁现象”。
近日,多家报纸报道6.3万的受贿金额就让年轻有为的副局长官路走到终点,“35岁现象”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
35岁本应该是人生“加速度”最强劲的时期,他们有的是业务骨干,还有的刚刚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被党组织、社会和家庭寄予厚望,具有很好的前途。
那为什么会在他们正当风光时猝然落马呢?“35岁现象”是一种十分耐人寻味的现象。
任何事情一旦成为带普遍性的“现象”,个体的特殊原因往往便退居次席,外部环境因素肯定是决定性的力量。
职务犯罪的“35岁现象”之所以超过了“59岁现象”,起决定性作用的当属社会环境和制度监督,而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律能力。
3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行政职级普遍较低,大多是单位副职、基层单位领导和一般工作人员,他们学历高、能力强,思想新颖、活跃。
同时他们压力较大、生活比较拮据。
可是现在社会上有一股怪风:在社会上人的地位主要是看拥有金钱的多少,金钱决定感情和地位,人们之间处处攀比、炫耀,以此证明自己在社会上“吃得开”、“混得好”。
部分干部经受不住这种思想的侵蚀与金钱的诱惑,出现了失衡心理,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与收入,以至于落水。
因此防止年轻干部猝然落马,一方面要加强年轻干部价值观、金钱观的教育,提高年轻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其理想信念,增加其自律。
另一方面还要倡导一种健康的社会风气,人们之间不是金钱至上,而是看你对社会贡献大小。
“35岁现象”还暴露了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存在漏洞和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干部年轻化”是党的事业传承的战略选择。
但是,部分地方在提拔和选用干部时,却片面理解“干部年轻化”,过分追求干部的年龄、高文凭,而忽视了政治坚定、清正廉洁等,往往将许多并不具备领导素质和思想不坚定的年轻人提拔上来,同时又对年轻干部的监管存在漏洞,让那些不法的年轻干部有机可乘。
跳槽变跳糟?警惕十大“问题
如今,跳槽也不是稀罕事了,通过跳槽,一部分职场人士找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得了更好的新薪酬待遇,提升了职业竞争力,使职业发展的更快更好,越跳越高,与之不同的是,有一批人也一跳成终身恨,陷入职场泥潭不能自拔,一步错,步步错,最终是越跳越糟,不得已则跳出了行业外。
因此,起跳前要多思考几个问题,找准几个点,才不至于一跳入泥潭,越跳越糟。
找准个人独特“卖点”众所周知,一件产品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中需要找到卖点,而且这个卖点要格外吸引人,才会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
相同道理,作为职场人士,也具备了“产品”的部分属性,也需要面对将自己卖出去的问题,要卖出自己,并卖出一个好价格,需要找准自己的“卖点”,并秀出自己的独特“卖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新“东家”。
职业人士的“卖点”实则就是职业核心竞争力,只有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力才能正确的定位自己,才能更准确的评估自身价值,规划职业发展路线来实现升值,也就避免了在未来职业发展中丧失核心竞争力。
找准职业生涯的“拐点”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看到有人跨行业跨岗位跨专业进行跳槽,这其中不乏跳出新格局的,更多的是一跳成终生恨。
可以肯定的是,跨行业跨岗位跨专业跳槽对激发个人潜能、突破惯性思维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在原单位、原岗位已经失去挑战且无上升通道,通过跨步式跳槽激发工作热情突破个人发展瓶颈也是不错的选择,跨步选择就意味着要放弃原有的工作经验,一切要从零开始,面临的挑战可想而已,在选择的背后也蕴含着很多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求职者冷静思索是否已经到了职业生涯的“拐点”,要预测跨步成功的可能性,还有必要了解新行业的发展前景、新岗位的工作要求。
寻找职位发展的“制高点”时下,刚步入职场的大学生在一起聚会谈论最多的就是跳槽的话题,仿佛跳槽才能更好地体现价值,跳槽越多仿佛脸上越有光,把老板炒了也很得意,惹得没跳槽的同学羡慕,也在琢磨自己是不是该跳一跳了。
实际情况是,经过频繁跳槽,一批初入职场的大学生被冠以“跳蚤”的绰号,让用人单位不敢再接收。
如何克服职场“35岁现象”
如何克服职场“35岁现象”作者:来源:《新传奇》2020年第03期35岁职场“生死线”,在销售等竞争激烈的行业里特别明显。
近几年,甚至出现过了30岁就没有竞争力的现象。
“有时候需要熬夜,我自己都感觉力不从心,不如单位里二十八九岁的小伙子。
”如今,不少用人单位将招聘门槛设置为“年龄在35周岁以下”,這让不少打拼多年的白领倍感压力。
如何纾解职业困境、更好成就自我?一名37岁求职者的尴尬今年37岁的孙阳(化名)从事销售行业,打算换一个安定的工作。
2018年年初,他参加招聘会才发现,企业对于年龄的要求多数在32至35岁。
而且,很多投简历的竞争者,年龄比他小3至5岁。
“其实,(我)继续在原单位工作还有希望升职。
但是公司竞聘需要等上两年,如果不能竞聘到副总的职位,恐怕更耽误未来的职业生涯。
”孙阳说,他因此考虑过离职,但35岁职场“生死线”,在销售等竞争激烈的行业里特别明显。
近几年,甚至出现过了30岁就没有竞争力的现象。
“有时候需要熬夜,我自己都感觉力不从心,不如单位里二十八九岁的小伙子。
”不过,孙阳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资源、人脉和经验。
但他不理解,为什么35岁以上求职就困难呢?超七成受访者认同职场“生死线”针对30至35岁的年龄存在职场“生死线”的说法,记者调查了30名市民。
调查结果显示,超七成受访者认同上述观点。
“现在都在讨论延迟退休,35岁的年龄应该属于年轻人范畴,招聘单位对年龄限制应该适当放宽。
”受访者曹先生说,可如今职场“生死线”的年龄反而更加严格,他在求职中发现,有的公司将年龄条件锁定在不超过32岁。
调查发现,现在的80后一般都在公司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数人没有跳槽的想法。
不过,也有人表示,如果自己在35岁之前没有升职,会考虑换一个工作,“因为在一个单位干久了还原地踏步,会很没面子”。
对于没有升职也不会选择跳槽的人来说,他们想要寻求事业上的稳定,毕竟已经熟悉了现在的环境,随着年龄增长,自认为跳槽后也不会有优势。
“35岁现象”的深层根源
“35 岁现象”的深层根源新华社4月14日发自重庆的消息说,目前全国各地的人才市场上出现一种“35岁现象”,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将用人的年龄限定在35岁以下。
消息还以多个实例诠释了35岁以上择业者的怨声载道。
现象,词典的解释即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的形态和联系。
辩证地看,作为社会范畴的“35岁现象”的出现,不能一味归咎用人单位,而在为35岁以上择业者“说理”时更不能片面。
从企业来讲,在目前比较宽松的人才流动制度下,如何合理配置与使用人才,当然有自主决定权,其招聘新员工,要考虑到求职者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
特别在服务业,对招聘员工提出年龄限制是有必要的,比方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年轻女性的优势要明显强于中年女性。
即便人才市场的上级主管要求招聘的单位取消年龄限制,但这条年龄线还是会留在招聘单位的心里,只不过他们可以找到拒绝你的理由:不说因为你的年龄问题,而是说因为你不适合这份工作。
因此,企业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来选择求职者是必然的。
问题的另一面是,35岁以上者也有其自身的优势。
比如,他们积累了失败或成功的经验,理解力、办事能力、为人处事能力比较成熟;他们比较踏实,更有责任心;他们对个人价值的定位更准确,对待遇的期望会更合理一些。
在某些行业领域里,应该有一些年纪轻及年纪大的人,以使其在不同岗位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到优势互补。
在香港,许多餐厅的侍应生是一些老先生;在德国,一名钳工、车工,可能毕生只会这一个工种,因为不断积累的经验已足够让他们不会丢掉工作。
惠普公司创始人比尔·休利特的信念是:我相信男男女女们全都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到这一点。
比尔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人才,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将成为现实的人才。
进言之,人的行为取决于其需要,而人的需要又是有层次的。
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5岁现象的毕业论文
35岁现象的毕业论文题目:35岁现象对就业市场的影响研究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改变,35岁现象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统计数据的分析,探讨了35岁现象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研究发现,35岁具有一定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力。
对于毕业生而言,他们在35岁毕业进入就业市场时,可能面临同龄人的竞争以及年轻人的优势。
同时,35岁毕业生逐渐步入中年阶段,在工作经验和资历上可能有一定优势。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35岁现象对就业市场的潜在影响,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旨在减轻35岁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35岁现象,就业市场,竞争,中年阶段,政策建议第一部分:引言1.1 研究背景和目的近年来,35岁现象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很多人在35岁左右才完成学业,这对他们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35岁现象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的方法和统计数据的分析,以获取相关的研究结论。
同时,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获得更具体的数据支持。
第二部分:35岁现象对毕业生的竞争力影响2.1 同龄人竞争35岁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时,很可能面临与同龄人的竞争。
在同一年龄段,他们需要与同样具备学历和工作经验的人竞争相同的职位,这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2 年轻人优势与年轻的毕业生相比,35岁毕业生可能在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上存在一定差距。
年轻人具有更高的活力和更强的学习能力,这给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带来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第三部分:35岁现象的优势3.1 工作经验和资历35岁毕业生相对于年轻毕业生来说,可能有更多的工作经验和更丰富的履历。
这使得他们在某些职位上更有竞争力,并且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3.2 稳定与成熟35岁毕业生逐渐步入中年阶段,他们通常会更加稳定和成熟。
这使得他们具备更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更有责任感和决策能力,这在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2018-2019】职场“35岁现象”:请别浪费你30岁前的时光-精选word文档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职场“35岁现象”:请别浪费你30岁前的时光无论你有没毕业,也无论你有没过30岁,都建议读下这篇详细的职业规划。
每个人踏入职场时都会犯错,我犯得还要多。
但谁在这条路上纠正越早,直接代表谁将来爬得越高。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可阻挡的是时间,它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地向前推进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的行进产生丝毫颠簸,它却改变着一切。
”一在最近的一年的职业规划观察过程中,我明显地感觉到35岁以上人群对于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的迫切性。
也正是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得以清晰地洞察到,时间点的把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如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我遇到的客户中,往往是两类较为极端的案例:一类是已经做到一定级别,至少是总监级以上,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年薪不少于20万的人;另一类是工作多年,但依然处于一个相对低的位置,无论是职位层级和物质回报,还是个人的价值感,均无法得到较高认同。
这两类案例虽然极端,但却给我们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考。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但凡那些在职业发展上获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长的领域,至少精耕细作了10年以上。
而那些在职场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往往属于每隔一两年换方向,从来没有在某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下去。
当然,除了频繁跳槽的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已经在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但这种积累属于重复劳动式的,并没有上升,致使职业发展原地踏步。
不管你是否承认,你都必须重视“35岁现象”。
很多企业在招募人才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
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断跳槽的话,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
当然,根据我们的实践咨询经验来看,如果你真到了35岁甚至更高的年龄才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有可能这个问题你已经无力解决了,很多现实的困难会让你有心无力,束手无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所有不曾料想过的问题,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与你不期而遇;你所有曾经潇洒的随遇而安,同样也会随时间流逝而让你承担那些似乎命中已经注定的代价。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可阻挡的是时间,它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地向前推进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的行进产生丝毫颠簸,它却改变着一切。
”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虽然你我皆是凡人,只是这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但我依然希望每个人的生命都能够迎着太阳开花结果。
不管以你现在的阅历是否能够理解这段话的涵义,请先记下来。
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明白。
因为,时间能解释一切,时间能证明一切,时间能解决一切。
——题记在最近的一年的职业规划咨询过程中,我明显地感觉到35岁以上人群对于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的迫切性。
也正是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得以清晰地洞察到,时间点的把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如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我们的客户中,遇到的往往是两类较为极端的案例:一类是已经做到一定级别——至少是总监级以上,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年薪不少于20万的人;另一类是工作多年,但依然处于一个相对低的位置,无论是职位层级和物质回报,还是个人的价值感,均无法得到较高认同。
这两类案例虽然极端,但却给我们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考。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但凡那些在职业发展上获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长的领域,至少精耕细作了10年以上。
而那些在职场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往往属于每隔一两年换方向,从来没有在某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下去。
当然,除了频繁跳槽的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已经在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但这种积累属于重复劳动式的,并没有上升,致使职业发展原地踏步。
不管你是否承认,你都必须重视“35岁现象”。
很多企业在招募人才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
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断跳槽的话,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
当然,根据我们的实践咨询经验来看,如果你真到了35岁甚至更高的年龄才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有可能这个问题你已经无力解决了,很多现实的困难会让你有心无力,束手无策。
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因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不迭,但却欲哭无泪。
所以,无论是为了避免走更多的弯路,还是迈向更大的成功,你都必须提前思考你未来的谋生之路。
已经有太多的案例证明:未雨绸缪会比临时抱佛脚有用得多。
在我们的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80后,也是职业规划问题的高发区。
年龄最大的一批80后,已经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80后,正在迈向三十而立的路上。
如果说年轻是上帝给予你的犯错的资本,你还有时间去弥补;但如果你已经到了二十岁的尾巴上,这种资本将不再是你的专利。
从大学毕业,到你的而立之年,这个时间已经足够长,让你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并反思自己的成长。
从30岁到35岁,这其中有5年的时间。
假如给你足够犯错的时间,那么,为了不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变得一塌糊涂,你至少应该在30岁就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利用5年的时间去追赶。
这可能是你成长的最后的最佳时机。
错过了这个时机,你已不再年轻,社会也不会再以包容的心态去原谅你的年少轻狂。
否则,你多走一步错路,就必定要在以后以十倍的代价补回来。
从30岁到35岁,你应该学着为你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以便让你下半生的职业生涯不要在“假如一切能够重来”的悔恨和遗憾中度过。
30岁:你必须要面对的三大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家庭与责任的问题。
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
不要以为有些问题离自己还很远。
无论是颓废还是忙碌,你的时间都在飞快地逝去,你感觉自己在加速变老。
有些问题,不管你是否愿意去面对,但你的成长阶段决定了你必须要承担与年龄相匹配的责任。
大多数的人,到了这个年龄段,都必须要考虑一下家庭问题。
如果你已经成家立业,你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你的职业到底该如何发展,才能确保让你支撑整个家庭的负担?这不仅仅包括你的爱人,还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尤其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时候,你要承担的是双方四位老人的供养)。
到了这个阶段,你的压力是成倍增长的,但如果你在职场上的成长无法实现倍增,甚至还在以某种形式进行着倒退,那么,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会面临更多的压力。
而这种压力,更多的时候,会使你没有余力去谋求更好的发展。
很多人在跳槽时,往往会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如果我跳了,如果收入没有现在的高,那么,现在的工作,我还会轻易再动吗?说得更不客气一点:我还敢轻易再动吗?我还有那个胆量与勇气吗?所以,要想行动,就趁早,趁你还没有背上家庭的包袱的时候,轻装上阵,拼尽全力向前冲,这是你唯一的选择。
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享受安逸,否则,你的后半生都将永远在碌碌无为中“被安逸”下去。
第二个问题,是能力与年龄的匹配度问题。
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明确规定要5年经验、10年经验等等类似的工作经验要求呢?因为工作时间意味着与之匹配的能力等级。
同样的工作,5年经验和10年经验所积累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能承担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
你的工作年限越长,往往也意味着你的能力越强,这二者之间是一种正向倍增的关系。
但如果你违背了这种关系,那么,你就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进而丧失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在我们的很多客户中,其中较为棘手的一种情况,就是能力与年龄不匹配的问题。
很多工作3年、5年的人,甚至和工作一年的人在能力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所以当他们的职业想向上突破时,会遇到很多的阻力。
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是频繁跳槽,没有在一个方向上积累,无一技之长;二是虽然在一个方向上长期积累,但只有第一年是成长的,剩下的几年都是在做重复劳动,原地踏步。
所以,对于那些年龄30岁的朋友来说,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要慎重审视一个问题:从毕业到现在,我工作几年了?我身上所具备的能力是否与我的年龄相匹配?如果不匹配,那么,你一定要及早树立危机感,并跑步前进,以弥补与那些先知先觉者之间的差距,确保自己不会在竞争的过程中被他人挤下马。
第三个问题,是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提升问题。
我们曾经服务过一个客户,做销售做了五六年,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操作经验。
有一次跳槽去应聘某知名快消企业的区域营销经理的职位。
在面试的过程中,所有关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他都能够对答如流,但上升到系统层面及战略层面的问题时,他的脑子就一片空白。
我相信在职场上做过五六年的人都有这种感受:感觉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无论是流程,还是技巧与方法,都能够熟练掌握;但如果从更高一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往往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身在职场,不同职位等级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他们所具备的眼光与思维模式同样也有差别。
一个最基础的业务员,想着如何维护好终端,这是战术层面的东西,也是他的职责所在;但如果一个营销总监这样的角色,还和业务员一样天天想着如何去和终端老板打交道,那就是他的失职了。
每一个企业的运营,都会由战略与战术所构成。
大的战略会细分成小的战略,小的战略会细分成一个一个的执行战术,由基层人员去付诸实施。
不同层级的人,分别负责不同高度的工作,各司其职,这也是团队协作的意义所在。
同样,每一个不同层级的人,也存在不同的知识结构。
层级越高,你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体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
要不然,你的能力,永远只能停留在具体的基层操作层面上,不会有大的发展,职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
另外,从沟通的层面来说,你的职位越高,你与老板的距离就越近,你与公司最高领导接触的机会也就越多。
如果你看待问题的思路无法与老板们保持在高度上的一致性,那么,你的能力是无法得到认可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向上晋升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职业生涯也会就此止步。
30岁之前:如何打好基础30岁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
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之前,会有一个评估环节,系统评估客户的综合基础,看看是否还适合做职业规划。
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标准,就是年龄问题,重点是30岁左右的年龄。
如果你30岁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积累,那么,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要想获得突破是十分困难的,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无法解决。
这是硬伤。
但凡遇到有这样硬伤的客户,我们只能对他们说“很抱歉,我们无能为力。
”所以,要想让你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不后悔,顺利渡过30岁这道坎,你就需要在30岁之前对自己负责,未雨绸缪。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
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
因为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让你的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而这种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也是你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
虽然经验并不一定与能力相关,但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没有提升的可能。
关于目标与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所谓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有一个核心才行。
围绕着这个核心,你才能构建你的竞争力。
而这个核心,就是你的职业目标方向——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解决了,方向明确了,哪怕你走得再慢,也可以比那些走弯路的人走得快,因为你明确你的目标,你一直在朝着你的目标前进,你是在走直线。
捷径是什么?捷径就是不走弯路,永远走直线。
我们去年曾经咨询过一个客户,7年换了6家公司。
按照通常的理解,大家往往会认为这个人的职业发展很糟糕。
其实不是。
这个人目前的税后月薪是1万元,属于还不错的那种水平。
大家也许会纳闷:为什么频繁跳槽的一个人,会有这样的职业发展水平呢?有些人会觉得他很幸运,运气比别人好而已。
其实不是。
观察他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一次跳槽,他都没有偏离既定的方向。
只要方向不错,那么,他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在接近这个方向,都是在为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更多的筹码。
你积累的厚度,将最终决定你未来的发展高度。
现在房价、物价这么高,很多人的生存压力也骤然增加,由此也导致很多人迫于生存的压力而变得浮躁和随波逐流。
一份工作,往往坚持不了几个月,觉得看不到希望,工资无法提升,往往就选择跳槽。
但实际上,跳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现在的用人单位,都变得非常务实,做多少事,拿多少钱,天经地义(当然,特权阶层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如果你无法为公司发展贡献更大的价值,却还想着得到更多的回报,这样只赚不赔的买卖是没有人愿意干的。
你为公司贡献多少价值,取决于你的能力到底有多强。
而能力的积累,则源自于在一个方向上的长期坚持。
既便是那些看起来令人很羡慕的成功者们,也少不了日积月累的修炼与成长。
那些因为走了弯路却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损失补回来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让你失去更多的东西。
大家可能听说过10000小时定律:不论你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你都必须至少付出10000个小时的磨练。
Macolm Gladwell在他的新书《异类:成功人士的故事》中说道,无论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企业家,音乐家还是科学家,经调查,你都会发现他们至少都在付出了长达十年,每天不低于三小时的努力之后才崭露头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