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二册《动手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二册《动手做》教学设计教材简介《动手做》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中小学三年级(二年级起推荐)科学活动教材,共三册。
该教材以“动手实验、发现科学规律、领悟科学思想”为宗旨,旨在以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建立科学观念和自主创新能力。
本文将围绕教材《动手做》第二册,设计一堂兼顾实践与理论的生物科学课程。
教学目标本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1.学生通过实操活动,了解生态系统中种繁族衍的环节和变化过程。
2.帮助学生理解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如食物链、食物网、生态平衡等。
3.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课前准备1.教师将课堂安排学生成小组,并要求学生认真切割一张10cm×10cm的正方形,同时准备一块平滑的木板(可以在木板上贴一张白纸)。
2.教师询问学生,「什么是能量?」、「它能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吗?」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让学生预估该问题的答案,并将这些问题作为课前调研。
实践环节1.教师将小组的学生分为三类,分别命名为“植物”、“草食动物”、“食肉动物”。
2.将学生所切割的正方形纸板按如下顺序“粘”在木板上:植物纸板,草食动物纸板,食肉动物纸板。
3.让“植物”组小组成员依次用他们预先备好的黏土制作相关植物模型,如一棵树、一朵花等。
设计植物样本时,让他们思考并表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
4.小组“草食动物”成员观察并描述植物样本的特征和形状,然后根据其推断出吃这些植物的动物的口感和适食部位。
此时,指导学生理解“食物链”的概念。
5.“食肉动物”小组成员根据草食动物推断出的内容,制作相关动物模型并描述它们的外表特征、食性和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与食肉动物化石相关的观点。
6.教师请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自然流动方向,如何才能形成生态平衡等内容。
课后思考课后要求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实例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大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大全《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教材简说《动手做做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为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谓煞费苦心。
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
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
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这篇课文中科学家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同时这篇课文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尤其是文中的实验更是充满了神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对于生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
本课的生字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让学生懂得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凡事要动手做做看。
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动手做做看》精彩教学设计吧《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执教:万里小学戎燕)《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佚名)《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三(佚名)《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八(佚名)《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二(佚名)《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六(作者:倪惠君)《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七(作者:李劲松四川省蓬安县利溪小学校)《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五(育才小学赵常娟)《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四(佚名)《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江西省九江市长虹小学金霞)《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谢赣莺)《动手做做看》AB案(佚名)。
《巧手制作不倒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下册
巧手制作不倒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倒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制作不倒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制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成果,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创造独特的不倒翁作品。
二、教学内容1. 不倒翁的原理及特点2. 不倒翁的制作材料及工具3. 不倒翁的制作步骤及技巧4. 不倒翁的装饰与美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不倒翁的原理,掌握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制作过程中材料的搭配、形状的设计以及平衡的调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实物不倒翁等。
2. 学具:彩泥、塑料瓶、沙子、胶水、剪刀、彩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不倒翁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不倒翁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科学知识。
3. 制作示范:演示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步骤及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制作不倒翁。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不倒翁的特点:重心低、稳定性好2. 制作材料:彩泥、塑料瓶、沙子等3. 制作步骤:准备材料、制作底部、填充沙子、制作顶部、装饰与美化4. 制作技巧:保持平衡、形状设计、色彩搭配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尝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不倒翁,并记录制作过程。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共同体验制作的乐趣。
3. 学生将作品带到学校,进行班级展示,互相交流学习。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制作过程。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是否掌握了基本的制作技巧,作品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意。
3.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效果是否满意。
4. 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巧手制作不倒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倒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亲手动手做实验——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二
亲手动手做实验——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二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时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幼儿园中开展一系列科学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此,我将分享我的一堂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希望能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了解冰的变化过程,并能够描述物质的变化;2.发现并了解几种物质的变化方式;3.通过实验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冰块、热水、碗、盆子、塑料袋、空杯子、小铲子、小勺子等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在讲解教案前要引入。
这时最好通过图片或实物来进行引入,例如拿着一块冰,告诉孩子们这个东西是冰,冰是什么,有什么用处等,引导孩子们对冰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第二步:实验探究1.将冰块放在一盆子里,让孩子们亲自触摸冰块,感受冰的冰冷度。
2.将冰块放进碗里,给孩子斟上热水,让孩子们观察冰的变化过程。
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孩子了解物质的变化,如同样的冰,在加热后变成了水。
3.让孩子们用铲子和勺子轻轻挖冰块,将冰块放在塑料袋里,或将冰块放在空杯子里,观察冰的形状和冰的变化过程。
第三步:操练演练让孩子们自由玩乐,操练和复习上面所讲的知识点。
鼓励孩子们围着盆子玩,多说话,不断探究和发现,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寻找实验的过程和发现的秘密。
第四步:总结教师可让孩子回答“冰是什么,有什么用处,冰块的变化过程是什么,变成了什么,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让孩子们具体地描述物质的变化过程。
教学评价通过此次冰的实验,孩子们在亲身的实践探究中,深入地了解了冰的变化过程,发现和认识了物质的变化方式,并且通过实验的方式培养了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其科学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幼儿园的科学探究中,带着孩子亲手做实验是一种非常有效和积极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在实现“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中,培养出孩子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动手做(二)》(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动手做(二)(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豆子计数的方法掌握数的基本概念。
2.能够对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分类。
3.能够用板子表示“多少”,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1.豆子或小石子。
2.不同形状的物体,例如球、立方体、圆柱体等。
3.数学板子和计数棒。
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回顾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忆起用豆子进行数数的方法,并进行巩固练习,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第二步:认识不同的物体
1.解释并呈现不同的物体形状,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
2.分组活动:让学生根据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分类,例如球、立方体、圆柱体等。
第三步:用板子表示“多少”
引导学生用板子、计数棒和豆子来表示数字,例如用板子表示数字5,使用5根计数棒和5颗豆子完成。
让学生练习并熟练掌握这一方法。
第四步: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1.用板子和计数棒来进行加法运算,比如“2 + 3=5”,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口算出结果。
2.用板子和计数棒来进行减法运算,比如“7 - 2=5”,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并口算出结果。
第五步:丰富练习
让学生进行多次练习,使用不同的物品和数字进行操作。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用豆子计数、认识不同的物体、用板子表示“多少”和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在练习中提升了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在下节课中,需要继续固化和深化这些知识,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动手做(二)》教学反思
《动手做(二)》教学反思《动手做(二)》(有趣的七巧板)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主要内容是通过七巧板拼图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拼摆图案,感受平面图形组合的美丽与神奇,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有助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此之前,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成,本节课是“动手做”系列活动的延续和发展。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了解和分析,教学中我成功地做到了以下几点:1、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新课导入时,课件中播放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奇妙的图形把学生带入一种新奇有趣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创造的欲望,让学生体验数学之美。
通过认一认、分一分、比一比、拼一拼、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探索、观察的活动中学习知识,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
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想象、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课中从学生的感知入手,设计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
同时注重把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以操作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这节课中,我落实了新课标精神,以生为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历了新知识的生成过程。
同时教学中注重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有引导教授、有学生同桌合作自主探索,方法得当。
3、教学活动的设计:通过认一认认识七巧板中有7个图形组成,通过分一分认识平行四边形以及七巧板中有3种图形,通过比一比(图形重叠的方法)发现其中5个三角形的大小特点,通过拼一拼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掌握多种拼图的方法。
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完整流畅,科学合理,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4、教学中注重了数学学习方法的引导,如:比较图形的大小可以用图形重叠的方法,不止用在本节课的学习,甚至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也有很广泛的应用。
动手制作中班教案
动手制作中班教案中班是幼儿园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幼儿们处于动手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
为了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教案来指导幼儿进行动手制作活动。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设计适合中班幼儿的动手制作活动,促进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和创造力表达。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2.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4. 促进幼儿的社交合作和团队意识发展。
5.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纸张、颜料、刷子、剪刀、胶水等。
2. 教具准备:活动桌、幼儿图书、示例制作作品等。
3. 教学环境准备:教室布置整洁,桌椅摆放有序。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剪纸花制作1. 环境准备:进行活动的桌椅布置整齐。
2. 教师示范:将纸张折叠成半圆形,再用剪刀在边缘处剪出不同形状。
然后打开纸张,折叠成花瓣状即可。
3. 引导幼儿操作:教师逐个指导幼儿进行剪纸花制作,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
4. 展示作品:鼓励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剪纸花贴在墙上展示,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二:土豆刻画1. 环境准备:教室内放置活动桌和必要的材料。
2. 教师指导:教师示范将土豆切割成不同形状,然后用颜料将切割面沾染上颜色,再在纸上按压即可。
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几个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参考作品。
3. 引导幼儿操作:引导幼儿按照示范进行土豆刻画,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尽可能创作出自己想象中的图案。
4. 展示作品:请幼儿将自己的土豆刻画作品贴在课堂公示板上展示,并自由发言介绍自己作品的特点。
活动三:纸板拼图1. 环境准备:准备好各种形状的纸板碎片和胶水。
2. 教师指导: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张完整的图案,然后将其拆成若干纸板碎片,并放在活动桌上。
3. 引导幼儿操作:鼓励幼儿按照示例图案,将纸板碎片进行拼贴。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4. 展示作品:请幼儿将自己的纸板拼图作品贴在教室展示区,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第2课《美味蛋动手做》教学设计
3.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1.鸡蛋的结构和特点
-蛋壳:保护内部结构
-蛋白:提供水分和营养
-蛋黄:富含脂肪和胆固醇
-提供拓展资源:教师提供与本节课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4)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成功或失败的蛋品制作案例,让学生分析原因,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观察鸡蛋:学生观察鸡蛋的外观、形状、颜色等,初步了解鸡蛋的特点。
(2)鸡蛋结构拼图:学生动手操作,将鸡蛋的各个部分拼凑完整,加深对鸡蛋结构的认识。
(3)制作美味蛋品: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学习制作蛋炒、水煮蛋、蛋挞等美味蛋品。
解释:学生可能对鸡蛋的营养价值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但无法系统地阐述鸡蛋各部分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2)美味蛋品的制作方法。
解释:学生可能对蛋品的制作方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无法掌握具体的操作技巧,如火候控制、调料搭配等。
(3)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解制作出来的蛋品口感、色泽、形状等方面不佳。
答案:鸡蛋由蛋壳、蛋白、蛋黄和蛋膜组成。蛋壳保护内部结构,蛋白提供水分和营养,蛋黄富含脂肪和胆固醇,蛋膜连接各部分。
《动手做(二)》教学设计和反思
《动手做(二)》教学设计和反思-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动手做(二)》教学设计和反思听江小学:叶金会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第42—43页“动手做(二)”。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前面认识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结合认识、了解、拼、摆我国古代的一种数学图形游戏――七巧板,来巩固认知几种平面图形的特点,并利用已经学过的图形创造出独具个性的新图形。
学生学习图形的基础是他们的经验和活动,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获得的。
因此,在认识几种平面图形以后,安排一系列的“动手做”活动,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操作、探索和思考的机会。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发展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用七巧板拼、摆图形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通过拼、摆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和一定的创造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用七巧板拼摆各种图形,在操作中感知图形特征。
教具、学具准备:七巧板、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电子白板系统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七巧板,让学生动手操作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熟悉的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看看它是谁呢?生:(齐)七巧板。
师: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智力图形游戏,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它非常喜欢动脑筋的孩子,想和我们交朋友,大家愿意吗?生:(高声齐)愿意!师: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七巧板吗?生1:因为它有7块。
生2:大概因为它有7种颜色吧。
生3:因为只有心灵手巧的人才会拼、摆七巧板。
生4:因为它是把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颜色不同的七块。
师:大家说得真好!那么这个大正方形所分成的七块各是什么图形呢从中你还能发现什么呢在小组内想一想,说一说。
第四单元3《动手做(二)》教学设计
一年数学第四单元《动手做(二)》教学设计
一年数学第四单元《动手做(二)》训练案
主备人:杨威学校:湾沟小学
一、数一数,填一填。
有()个有()个有()个有()个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
二、数图形。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自我评价:☆☆☆☆
一年数学第四单元《动手做(三)》训练案
主备人:杨威学校:湾沟小学
涂上黑色。
①②
二、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见过的一些物品,仔细辨认,是长方形的在( );是正方形的在( )里画“”;是三角形的在( )里画“△”;是圆形的在( )里画“”。
①数学书的面②田字格( )
③课桌的面④红领巾( )
⑤1元硬币的面( ) ⑥小手帕( )
三、实践操作。
动手画。
请你设计一个图案送给老师。
自我评价:☆☆☆☆。
《活动二自己动手做风筝》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四年级上册
《自己动手做风筝》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风筝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掌握基本的风筝制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风筝的制作,包括绘画、裁剪、粘贴、组装等步骤。
2. 教学难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解决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如材料选择、制作技巧等。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风筝制作材料,如彩纸、细线、竹签、胶水、剪刀等。
2.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风筝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等。
3.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活动。
4. 布置教室,将制作区、讨论区、展示区等划分清楚。
四、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 猜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让我们来一起做一个简单的游戏吧!请听谜语:“头尖尖,尾尖尖,坠入水中影不见。
”猜一日常用品。
2. 揭示课题: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动手做风筝。
(板书课题:自己动手做风筝)3. 激发兴趣: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呢?(二)活动二:明确要求,动手准备1. 明确活动要求: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礼物——一张制作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节课我们的任务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做?2. 动手准备材料:材料准备好了吗?想一想,你家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可以用来制作什么?(学生交流)3. 交流介绍材料:都带来了哪些材料?快来说一说吧!(三)活动三:教师示范,学生模仿1. 教师示范:老师也想露一手,你们想看吗?(教师示范)2. 学生模仿: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接下来请同学们照着老师的样子动手制作自己的风筝。
(四)活动四:巡视指导,提出建议1. 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要认真观察,遇到问题可以请老师帮忙。
2.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和”的秘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和”的秘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动手做:“和”的秘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个数相加的计算方法,以及“和”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法运算,但对于“和”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
学生在课堂上活跃,喜欢动手操作,对于图片和实物有较强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和”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两个数相加的计算方法,以及“和”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个数相加的计算方法,以及“和”的概念。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和”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和”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图片和实物,如小动物、水果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和绘制。
3.教学场地:教室内的桌椅摆放整齐,方便学生操作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如小动物或水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把这些小动物/水果分成两组,每组有多少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把两组小动物/水果加在一起,就是它们的和。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更多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找出每组图片和实物的“和”。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手做(二)》教学设计
动手做(二)(有趣的七巧板)教学目标: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拼摆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初步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想像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学会欣赏他人,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七巧板的结构,会用七巧板拼图形。
教学难点:能把七巧板还原成正方形,并能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和想象的图形。
教学准备:七巧板一副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介绍七巧板,认识平行四边形。
1、激趣引入师:小朋友喜不喜欢拼图玩具?师:老师这个玩具拼图也许你会喜欢的。
观察这两个图案像什么?师出示七巧板拼好的图案2、初步感知七巧板的结构师:你知道为什么叫“七巧板”吗?(学生可能回答:不知道;老师指导:七巧板由7块板组成的。
)师:对,“七巧板”就是七巧板拼成的。
介绍七巧板。
师:你认识“七巧板”中的这些图形吗?说一说。
(学生发言)师:那这个“七巧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呢?生: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师:一副七巧板由三种图形组成的,那它是由多少个正方形,多少个三角形,多少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呢?请你打开书填在40页。
【设计思路: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主,创设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初步形成自觉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活动(二)动手操作,拼图1、拼简单图形,按要求拼:(1)拼一个正方形,说一说你用了哪些图形,各有几个?(2)拼出三角形,说说你用了哪些图形,各有几个?2、拼一拼41页的练一练1题。
(先说说像什么,再拼一拼)3、拼图图案欣赏师:观察这些图案都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说,师展示)【设计思路:在课中从学生的感知入手,设计动手操作活动。
同时注重把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以操作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手工做大炮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炮的历史背景、结构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小学四年级及以上学生。
三、教学时长2课时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废旧物品(如塑料瓶、纸盒、铁丝等)、剪刀、胶水、画笔等。
2. 学生准备:每组准备一个塑料瓶、一些废旧物品。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PPT展示大炮的历史图片,让学生了解大炮的起源和发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炮是如何工作的吗?它的结构是怎样的?(二)讲解大炮结构及原理1. 通过PPT和教学视频,讲解大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发射方式。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大炮结构的理解。
(三)动手制作大炮1. 教师分发废旧物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制作大炮。
2. 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作:a. 将塑料瓶剪成两个部分,作为大炮的炮身和炮管。
b. 用纸盒制作炮架,并用胶水固定在塑料瓶上。
c. 用铁丝制作炮闩,连接在炮管上。
d. 用画笔在塑料瓶和纸盒上画出大炮的装饰图案。
e. 检查大炮的稳定性,确保发射时不会倒下。
(四)发射实验1. 学生分组进行发射实验,观察大炮的发射效果。
2. 讨论如何改进大炮的设计,提高发射距离和稳定性。
(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新大炮的设计。
3. 注重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废旧物品的再利用价值。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 动手做(二)6-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手做(二)——《玩转七巧板》教学设计《玩转七巧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七巧板是典型的空间类益智器具,可以锻炼玩者的动手动脑能力。
这节课在设计过程中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目标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有所提升。
同时在拼摆的不断尝试中,体验参与的乐趣。
(一)益智器具分析七巧板为我国民间流传最广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古典智力玩具,孩子们熟悉也喜欢,是用七块板,以各种不同的拼凑法来拼搭千变万化的形象图案,且板与板之间要有连接,如点的连接、线的连接或点与线的连接;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同时玩。
它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明白易懂,但如果你想用七巧板拼出特定的图案,那就会遇到真正的挑战,这也是七巧板的乐趣所在。
本节课是七巧板认识的初始课,通过摆给出的图案、指定图形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再创造”,在玩中发现新问题,获得新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深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前测结果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七巧板并不陌生。
我校的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是在城镇长大的孩子,因为家人的过度照顾,导致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同时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与小伙伴互助合作的机会不多,合作意识不强,这就使我在教学中组织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难度变大。
因此本节课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初步学会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三)教学资源分析多媒体课件、七巧板益智器具。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七巧板是由7块、3种图形组成,其中有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通过动手比一比让学生了解其中5个三角形的大小关系。
2.能使用2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动手做做看》两课时教学设计
《动手做做看》两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动手制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2. 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
3. 学生能够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制作需要的材料、工具。
2. 学生准备:准备好课桌、准备好心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手工制作
1. 教师介绍手工制作的重要性,并展示制作成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向学生演示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如剪纸、折纸等。
3.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动手尝试制作手工作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4. 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手工作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课时:实践操作
1. 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的手工作品进行改良或创新,展示自己的想法
和能力。
2. 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比赛,比赛中鼓励学生展示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共同学习。
4.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动手制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动手做做看的精神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还培养了创造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动手动脑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勇敢尝试,敢于动手做做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2306字】。
托班教案动手做,游戏乐
托班教案动手做,游戏乐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3. 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1. 中文童话故事书籍。
2. 小提琴和手风琴等乐器。
3. 行动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 (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本中文童话故事书籍,向幼儿展示书籍封面并向他们简单介绍故事情节。
2. 引导幼儿们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察。
3. 鼓励幼儿们猜测故事中会发生什么,让他们提出自己的预测。
二、动手做 (30分钟)1. 使用卡纸、彩色纸和剪刀等材料,帮助幼儿们制作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
2. 鼓励他们使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制作过程中发挥个性化的风格。
3. 协助幼儿们进行粘贴、剪切和装饰等步骤,同时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音乐时刻 (20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们展示小提琴和手风琴等乐器,并向他们简单介绍乐器的名称和功能。
2. 让幼儿们分组,每组有一个乐器,教师引导他们试着弹奏乐器。
3. 引导幼儿们尝试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符组合,鼓励他们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团队合作游戏 (20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
2. 教师布置一个任务给每个代表,他们需要与自己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将任务完成。
3. 任务可以是传递物品、搭建积木或完成拼图等,鼓励幼儿们积极合作、互相支持和沟通。
五、总结活动 (10分钟)1. 教师请幼儿们分享他们制作的作品和参与游戏的经验。
2. 对幼儿们的努力和成果进行肯定和表扬。
3. 教师引导幼儿们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总结他们学到了什么。
延伸活动:1. 带领幼儿们用制作的人物和场景来演绎故事,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
2. 组织音乐会,让幼儿们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3. 设计更多的团队合作游戏,鼓励幼儿们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和协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们不仅学会了动手制作,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年级数学《动手做》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动手做》教学设计(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四年级数学《动手做》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四年级数学《动手做》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24—26页设计理念:1、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主,创设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初步形成自觉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给学生充分思考及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2、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来完成,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折、剪、拼、画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探索、观察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自主学习而获得新知的喜悦。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做”,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概括、语言表达能力,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卡纸、剪刀、三角板、视频展示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还见过什么形状的餐桌生答:圆形、郁圆形、长方形、正方形…2、教师:说得很好,杨老师就特别喜欢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师有个习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尽量去做。
老师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课堂上比较麻烦,但老师带来了与它形状一样的图形(出示平行四边形)老师也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老师想用这块木板做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锯呢同学们帮帮老师,行吗那我们就动手做一做。
板书课题:动手做(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学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情操,营造宽松、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中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作品,请一名学生当小记者,采访同学们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剪?(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在小组中展示、交流、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3 练习九-----动手做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3 练习九—–动手做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计算2位数加法;2.能灵活运用2位数加法进行金钱计算;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4.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计算金钱问题;2.运用2位数加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笔,纸,小板擦,徽章等;2.教学材料:课本、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上一节课学习了2位数的加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加深对2位数加法的理解和运用,通过金钱计算来更好地体会和应用2位数加法。
2. 操作练习1.让学生先自己计算出练习册第7页的所有题目,然后对答案进行核对。
2.教师对错题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整理错题,突出金钱计算的重点。
3. 动手做1.教师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金钱问题,如小明用10元买了一本书,用6元买了一支铅笔,请问他买了几支铅笔?2.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发表自己的回答,教师再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在计算时要看清题目,正确运用2位数加法。
3.接着进行多项式计算的练习,要求学生在纸上自己计算,并口算自行核对。
4. 总结1.请学生将今天学习到的知识整理一下,作为明天课程的预习。
2.教师发放徽章,表扬本次表现优异的同学,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学生们也非常积极地参与了课堂活动,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不足之处是一些学生在进行计算时还比较急躁,容易出错,需要更加注重细节处理。
教师还应该在拓展题目和参考答案方面进行更多的准备。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相信课堂效果会越来越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巧板儿歌》
七巧板,红绿黄,
有方有角又有长。
你拼车,我搭房
大家玩的喜洋洋。
七巧板,真奇妙 它的作用可不少
勤动手,多动脑, 你的想象离不了。
先拼拼,再想想,
拼拼想想有创造。
【设计意图:让学生得到适当的休息,并在儿歌训练中掌握七巧板的 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想不想认识一下七巧板呢?
生:想பைடு நூலகம்
师:(课件出示:七巧板)跟它打个招呼吧
生:你好!七巧板,欢迎你来到我们班和我们一起学习,希望我们能 成为好朋友。
师:你都想了解有关七巧板的什么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七巧板是从哪来的?
(课件播放录音: 我叫七巧板,我特意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和你们一起学习, 我今年都2500多岁了,但是我很能干哦。我是我们的祖先(中国人) 发明的一种拼图游戏,十九世纪初,我就被流传到了西方,引起了外 国人的广泛兴趣, 并迅速在各个国家传播开来, 就连外国人也非常的 喜欢我,人们都把我叫“东方魔板”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我吗?) 师:你们满意吗?你还想了解有关七巧板的什么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七巧板为什么叫七巧板呢? 师:你很聪明!谁能帮这位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七巧板是由七块图形拼成的 师:你真会观察!
四,全课小结,情感升华
师:这节课你高兴吗?
你学到了什么?
你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怎么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想法呢?
图形,你们想不想试着拼一拼呢?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拼图王国,去感受图形的美。
活动一:你能用七巧板中的任意两个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吗?(独立
完成)
活动二:你能用七巧板中的任意两个图形拼成一个三角形吗?(独立
完成)
活动三:你能用七巧板中的任意几个图形拼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平
面图形吗?(独立完成)
活动四:你还想用七巧板拼出什么?
生:愿意
师:请同学们鼓掌欢迎小动物的到来
(课件配乐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图形 )
可爱的小山羊高兴的来了,聪明的小花狗也来了,机灵的小兔子 来了,胖乎乎的小鸭子也来了,可爱的小金鱼来了,就连慢吞吞 的小企鹅都来了。
见到他们,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吗?
师:他们呀,是用七巧板拼成的。
师:你们的想法真特别!
下面请小组分工合作,拼出你们想拼的图形。
(小组合作拼图)
【设计意图:为了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在 此环节我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和创造的机会,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 合作交流中发现、分析、整理出更多的数学知识,这就为学生创造思 维的培养提供了前提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学生 个性的发展。】
自去尝试拼一拼呢?
生:想 师:下面请小组合作,讨论一下你们打算拼哪种主题的图? (小组合作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主题告诉给大家?
生:我们的主题是“我爱我的家”
生:我们的主题是“我拼动物园”
生:我们的主题是“美丽的草原”
生:我们的主题是“我是环保小卫士”
生:我们的主题是“美丽的校园”
生:我们打算拼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
《动手做(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
四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 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 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拼摆、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挥 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力。 并在小组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 作精神。
生:我想拼一个人
生:我想拼一只小动物
生:我想拼一架飞机 生:我想拼一个字母或者一个数字 生:我想拼一个冰箱。
师:同学们真会想象。
下面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 合作拼出你们想拼的图形或数字等 等,比一比,看谁最有想象力。
1、
小组合作拼图
2、
汇报展示
3、
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 在学生认识了七巧板的基础上, 让学生采用拼图的方法 去亲身体验七巧板的奇妙,为后面的创造做好铺垫。 】 二, 创意天地,能力提高
始,我通过电脑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学生欣赏了用七巧板拼摆的动物 图案,漂亮的图案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新奇有趣的学习氛围中,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了创造的欲望,让学生体验到七巧板的奇妙。 从而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 也能积极投入到认识七巧板的 活动中】
二、尝试操作,激活思维
师:神奇而又美丽的七巧板就像仙女手中的魔杖, 能拼出各种有趣的
那就让我们一起把七巧板的好朋友请出来吧。你想先请谁?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黑板上贴上组成七巧板的七个图形) 师:(遇到平行四边形的时候)还有谁没请?
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它平行四边形。大家可要把它的样子记住 了,以后见了它你要是不认识,它可是会不高兴的哦! 师:七巧板有这么多的小伙伴。
它有5个三角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1个正方形,这7个小伙伴 都很神奇,只要你肯动脑筋,他们就会把你们带入漂亮的图形世界。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 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 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课的开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并 从自己的拼图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拼摆,进一步熟悉所学过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利用七巧板拼出各种有主题的图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七巧板若干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今天,老师从动物王国中带来了几位小伙伴,这些小伙伴很想和 咱们会动脑筋,会听课的孩子交朋友。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 吗?
师:想听故事吗?
(多媒体播放“守株待兔”的故事, 根据故事的情节依次出现农 夫、树、兔子。其中故事中的人物都是用七巧板拼出来的) 【利用多媒体播放故事, 更能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里, 同时在故事 中可渗透思想教育。】 师:听了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老师,原来动画片和故事中也能用到七巧板呀! 师:其实,用七巧板还能拼成更多更美的故事和图形。你们想不想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