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件(共42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述而》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哪里敢当! 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从不自满,乐于 教诲人而从不知疲倦,也就如此罢了。”
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学不来的。”
第四则赏析:
孔子认为学而不知满足就是“智 ”,教诲别人不知疲倦就是“仁” ,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圣”。
孔子非常谦虚,他说自己配不 上“圣”“仁”这两个字,自己还 是走在追求圣仁境界的路上 ......
第三则赏析:
是颜回对老师最高的赞 赏,老师的学问到底有多 深,人格到底有多崇高, 无法估计,老师那种神龙 见首不见尾的风貌品德, 是自己倾尽心力追赶也无 法企及的,表达了对老师 的深深的崇拜之感。
第四则: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不 过)为之不厌(满足),诲人不倦。则可谓 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构建的师生关系:
二三子—— 坦诚、平等 子 游—— 平等、尊重 子 路—— 友好、和谐
第九则: 子曰:“贤(才德)哉,回也!一箪(用竹子
编成的盛饭的器具)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贤哉,回 也!” 《论语·雍也》
【译文】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筐 饭,一瓢水,住在狭窄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 种愁苦,可颜啊,这些都没改变他的快乐。多么贤能 啊,颜回!”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 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间却发现在后 面。老师善于有次序地一步步引导学生,用各种文献典 籍使我知识、视野广博,用礼法这种规范来约束我,使 我想停止都不能。我竭尽全力,老师的学识道德任然像 (高山)卓然矗立于眼前。即便想追随他,也没有办法 了。”
孔子 是中华文化的顶级设计师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顶级设计师,在天 下大乱,礼崩乐坏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彰显了一种匡 救天下责任的精神,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十四年,在颠沛流离中,不忘初心,砥砺 前行,勾画出宏伟蓝图——那就是
《论语》选读二
思考: 课文节选的孔子
与弟子的对话,可 分为几大类?
公西华却认为老师的境界太高 ,自己怎么也学不来,是对老师没 有评语的最高评价,对孔子充满敬 慕!
孔子构建的师生关系:
子贡对老师 ——敬 仰 颜渊对老师 ——崇 拜 公西华对老师——敬慕
第五则:
子曰:"当(遇 到)仁,不让于 师。"
《论语·卫灵公》
当仁不让:后指遇到应该 做的事就积极主动的去做 ,不退让。
《论语·子张》
第二则: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谦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
子贡曰: “ 君子一言以为知(通“智”),一言以为
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梯
子)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如果夫子被封为诸侯或得到
封邑称为士大夫),所谓立(立于礼)之斯(就)立,道(
通“导”)之斯行,绥(安抚)之斯来(归附),动(发动
第一则 叔孙武叔毁(诽谤)仲尼。子贡曰:“无以为
也(无用为此)!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 陵也,犹可逾(超越)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 逾焉。人虽欲自绝(自行断绝与别人的关系),其何伤( 损害)于日月乎?多见(表现)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
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这样做没有用啊!仲 尼是不可诽谤的。其他人的才能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 孔子(的才德)却如同日月,别人没法超过。即使有人要 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 而已。”
恸:极度悲痛 夫人:这个人,夫相当于此
谁为:即“为谁”,宾语前置
颜回:
品行好——安贫乐道
好学习——学而不已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 对曰:“有颜回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 则亡。”
子谓颜回,曰:“惜乎!吾见其进也, 未见其止也。”( 孔子谈到颜渊时说:“这个人可
惜死了!我只看见他不断的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 过。)
?"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通“智”),一言以为不
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梯子 )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如果夫子被封为诸侯或得到封 邑称为士大夫),所谓立(立于礼)之斯(就)立,道(通 “导”)之斯行,绥(安抚)之斯来(归附),动(发动) 之斯和(团结协力)。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 也?”
Baidu Nhomakorabea
第二则赏析:
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 的手法说孔子的才德是高不可及,用 排比的手法,说如果孔子有邦或家之 封,那么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图,他活 着是人类的荣耀,死了则人类永远哀 恸。
表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子贡:
学业成绩优秀,文化修 养丰厚,外交才能卓越, 经商能力超高,被称为“ 儒商始祖”。
颜回:
悟性高——举一反三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 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 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强些?”子贡说:“我 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说:“你 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 )
课文节选的孔子与弟子的对话,
可分为三大类:
一、学生对孔子的评价和推崇类 1-2-3-4则
二、孔子对弟子的教导及相处模式类 5-6-7-8则
三、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9-10-11-12-13则
叔孙武叔(生卒年待考):姬姓,叔孙氏,名 州仇(qiú),谥号曰“武”,称叔孙州仇,史 称叔孙武叔。东周时期诸侯国鲁国司马,三桓之 一,叔孙成子之子,其父病逝后即位,是孔子的 敌人之一。
第一则赏析:
子贡理直气壮地捍卫孔子,表达了对孔子的 忠诚爱戴,用“日月”之比,说明孔子的高明、 伟大,把孔子出类拔萃的才德表现的精妙绝伦, 把孔子的影响力说到了极致,把孔子推向了最高 处。
宋代朱熹用“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来 评价孔子。
诋毁其实是无能 和妒忌的表现。
第二则: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谦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孔子说:“诸位,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跟他开 玩笑而已。”
第七则赏析:
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庠 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弦 歌不辍,孔子到武城,听到了弦 歌声,有感大国都没有这般喜好 礼乐的情况,武城这个小地方, 却有了礼乐教化,孔子觉得有点 大材小用。
子游听了老师的话,立即据理 力争,体现了当仁不让于师的精 神,孔子知错就改,折射出一种 诚实的光芒,师生关系平等融洽 。
孔子说:“在对仁这个问 题上,可以不必对老师讲 谦让。”
第五则赏析:
孔子和儒家特别强调重视师生 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 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 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 是老师,也不用谦让,这是把实 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 一切是非善恶的标准。仁是做一 切事情的原则,是一切行为的出 发点,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 这种当仁不让的精神,是中国文 化的优良传统。
选文12、13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老天要了我的命啊!老 天要了我的命啊!”
13、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 “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度悲痛。跟着他的人说: “您哀痛过度了!”孔子说:“真的哀痛过度了吗? 不为这个人哀痛,又为谁哀痛呢?”
第六则: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
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给予)二 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
孔子说:“诸位,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 的吗?我对你们没有什么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 不让你们知道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啊。”
第六则赏析:
第七则: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
第十一则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窗户)其
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 斯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先进》 伯牛得了病,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伸 手进去握着他的手说:“死亡,这是命啊!这 么好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啊!这么好的人, 却得了这样的病啊!”
伯牛之疾:比喻不治之症。
第11则赏析:
第八则: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通“悦”)。夫子矢
(通“誓”)之曰:“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
之!”
所.....者:假如.....的话
《论语·雍也》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 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 责我吧!”
第八则赏析:
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淫乱放荡 ,名声不好。按照古礼,士人要在 一国做官当去拜见国君夫人。孔子 认为自己没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如 果向子路解释势必牵扯南子的为人 ,给南子带来伤害,所以他就用发 誓代替解释,体现了孔子谨慎、善 良、温厚的特点。子路敢于表达自 己的不满,指责老师,可见师生关 系平等融洽
)之斯和(团结协力)。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
及也?”
《子张》
陈子禽对谓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难道比你有才德吗?” 子贡说:“君子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 出他的不智慧。言语是不可以不谨慎的。人们不可能赶得上孔子,如同 青天(人们)不可能踩着阶梯爬上去一样。如果孔子被封为诸侯或得到 封邑而成为卿大夫,那就像我们所说的那样:叫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 立于礼,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附,发动百姓 百姓就会团结协力。他活着的时候人人都敬爱他,很荣耀;他死了,人 人都感到悲哀。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
三桓分鲁:春秋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 季孙氏三家的合称。因为三家出自鲁桓公,史称 “三桓”。后势力逐渐强大,季氏最强,专鲁国政, 鲁公室反卑于三家,导致“民不知君、只知三桓”。
鲁国国君:定公-哀公 定公十年,齐鲁会盟,孔子相。齐国欲以莱夷人劫鲁 君,而孔子退敌,言语间令齐景公返还汶阳之田。定公重 用孔子,举为司寇,摄行相事。 孔子与定公谋弱三桓, 而欲隳三桓之城。 彼时,昭公十三年南蒯[kuǎi]以费(地名)叛,连年 伐而不克;十年侯犯以郈叛,一年再围而不克,良由其城 险固,家臣数以背叛。仲由为季氏宰,进计季孙,防其后 患,令堕三都,以是故毁坏其城。 而孔子欲隳三桓之城(费、郈hòu、成),季桓子听仲 由劝谏而令隳费、郈(费是季氏城邑,郈是叔孙氏城邑), 而孟氏不愿毁成。定公伐成,不克而止。通过这次的努力, 孔子认识到三桓的强势,鲁定公在季氏的唆使下观齐女乐 不问政事,使君臣之间起了嫌隙。而三桓遂逐孔子。
伯牛病入膏肓,孔 子去探望,前后用了 三个感叹句,表达了 对伯牛的深切的牵挂 、担忧、焦虑,伯牛 以德行著称,对伯牛 的行将离世痛惜不已 ,体现了老师对学生 的关爱。
第十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 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 夫子哂之。
端木遗风:诚信的经商 的风气。
孔子去世后,为孔子守 丧6年,体现了子贡隆师重
道的精神。
第三则: 颜渊喟然(叹气的样子)叹曰:"仰之弥
高(高远),钻之弥坚(坚实);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 我以礼,欲罢(停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 所立卓尔。虽欲从(追随)之,末由也已。
《 论语·子罕》
第9、12、13则赏析:
颜渊素以德行著称,严格 按照 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做 ,不迁怒不贰过,敏于事而慎 于言,笃信好学,安贫乐道, 与世无争。孔子对他独寄传道 的厚望,盼望颜回能继承自己 的衣钵,有行道的机会,不幸 41岁就死了,所以孔子对颜回 的先卒发出悲天怆地的哭号, 无人传递薪火的绝望。
伯牛死是痛惜,颜回死是 绝望。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之于)夫子曰:'君子
(地位高的人)学道则爱人,小人(地位低的人)学道则 易使(使唤)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 用宰牛的刀呢?”
(当时在那个地方做官的)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 ‘地位高的人学习了道就有仁爱之心,地位低的学习了道就容易听 从使唤(听从指挥)。”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哪里敢当! 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从不自满,乐于 教诲人而从不知疲倦,也就如此罢了。”
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学不来的。”
第四则赏析:
孔子认为学而不知满足就是“智 ”,教诲别人不知疲倦就是“仁” ,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圣”。
孔子非常谦虚,他说自己配不 上“圣”“仁”这两个字,自己还 是走在追求圣仁境界的路上 ......
第三则赏析:
是颜回对老师最高的赞 赏,老师的学问到底有多 深,人格到底有多崇高, 无法估计,老师那种神龙 见首不见尾的风貌品德, 是自己倾尽心力追赶也无 法企及的,表达了对老师 的深深的崇拜之感。
第四则: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不 过)为之不厌(满足),诲人不倦。则可谓 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构建的师生关系:
二三子—— 坦诚、平等 子 游—— 平等、尊重 子 路—— 友好、和谐
第九则: 子曰:“贤(才德)哉,回也!一箪(用竹子
编成的盛饭的器具)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贤哉,回 也!” 《论语·雍也》
【译文】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筐 饭,一瓢水,住在狭窄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 种愁苦,可颜啊,这些都没改变他的快乐。多么贤能 啊,颜回!”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 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间却发现在后 面。老师善于有次序地一步步引导学生,用各种文献典 籍使我知识、视野广博,用礼法这种规范来约束我,使 我想停止都不能。我竭尽全力,老师的学识道德任然像 (高山)卓然矗立于眼前。即便想追随他,也没有办法 了。”
孔子 是中华文化的顶级设计师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顶级设计师,在天 下大乱,礼崩乐坏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彰显了一种匡 救天下责任的精神,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十四年,在颠沛流离中,不忘初心,砥砺 前行,勾画出宏伟蓝图——那就是
《论语》选读二
思考: 课文节选的孔子
与弟子的对话,可 分为几大类?
公西华却认为老师的境界太高 ,自己怎么也学不来,是对老师没 有评语的最高评价,对孔子充满敬 慕!
孔子构建的师生关系:
子贡对老师 ——敬 仰 颜渊对老师 ——崇 拜 公西华对老师——敬慕
第五则:
子曰:"当(遇 到)仁,不让于 师。"
《论语·卫灵公》
当仁不让:后指遇到应该 做的事就积极主动的去做 ,不退让。
《论语·子张》
第二则: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谦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
子贡曰: “ 君子一言以为知(通“智”),一言以为
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梯
子)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如果夫子被封为诸侯或得到
封邑称为士大夫),所谓立(立于礼)之斯(就)立,道(
通“导”)之斯行,绥(安抚)之斯来(归附),动(发动
第一则 叔孙武叔毁(诽谤)仲尼。子贡曰:“无以为
也(无用为此)!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 陵也,犹可逾(超越)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 逾焉。人虽欲自绝(自行断绝与别人的关系),其何伤( 损害)于日月乎?多见(表现)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
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这样做没有用啊!仲 尼是不可诽谤的。其他人的才能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 孔子(的才德)却如同日月,别人没法超过。即使有人要 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 而已。”
恸:极度悲痛 夫人:这个人,夫相当于此
谁为:即“为谁”,宾语前置
颜回:
品行好——安贫乐道
好学习——学而不已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 对曰:“有颜回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 则亡。”
子谓颜回,曰:“惜乎!吾见其进也, 未见其止也。”( 孔子谈到颜渊时说:“这个人可
惜死了!我只看见他不断的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 过。)
?"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通“智”),一言以为不
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梯子 )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如果夫子被封为诸侯或得到封 邑称为士大夫),所谓立(立于礼)之斯(就)立,道(通 “导”)之斯行,绥(安抚)之斯来(归附),动(发动) 之斯和(团结协力)。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 也?”
Baidu Nhomakorabea
第二则赏析:
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 的手法说孔子的才德是高不可及,用 排比的手法,说如果孔子有邦或家之 封,那么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图,他活 着是人类的荣耀,死了则人类永远哀 恸。
表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子贡:
学业成绩优秀,文化修 养丰厚,外交才能卓越, 经商能力超高,被称为“ 儒商始祖”。
颜回:
悟性高——举一反三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 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 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强些?”子贡说:“我 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说:“你 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 )
课文节选的孔子与弟子的对话,
可分为三大类:
一、学生对孔子的评价和推崇类 1-2-3-4则
二、孔子对弟子的教导及相处模式类 5-6-7-8则
三、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9-10-11-12-13则
叔孙武叔(生卒年待考):姬姓,叔孙氏,名 州仇(qiú),谥号曰“武”,称叔孙州仇,史 称叔孙武叔。东周时期诸侯国鲁国司马,三桓之 一,叔孙成子之子,其父病逝后即位,是孔子的 敌人之一。
第一则赏析:
子贡理直气壮地捍卫孔子,表达了对孔子的 忠诚爱戴,用“日月”之比,说明孔子的高明、 伟大,把孔子出类拔萃的才德表现的精妙绝伦, 把孔子的影响力说到了极致,把孔子推向了最高 处。
宋代朱熹用“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来 评价孔子。
诋毁其实是无能 和妒忌的表现。
第二则: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谦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孔子说:“诸位,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跟他开 玩笑而已。”
第七则赏析:
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庠 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弦 歌不辍,孔子到武城,听到了弦 歌声,有感大国都没有这般喜好 礼乐的情况,武城这个小地方, 却有了礼乐教化,孔子觉得有点 大材小用。
子游听了老师的话,立即据理 力争,体现了当仁不让于师的精 神,孔子知错就改,折射出一种 诚实的光芒,师生关系平等融洽 。
孔子说:“在对仁这个问 题上,可以不必对老师讲 谦让。”
第五则赏析:
孔子和儒家特别强调重视师生 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 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 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 是老师,也不用谦让,这是把实 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 一切是非善恶的标准。仁是做一 切事情的原则,是一切行为的出 发点,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 这种当仁不让的精神,是中国文 化的优良传统。
选文12、13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老天要了我的命啊!老 天要了我的命啊!”
13、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 “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度悲痛。跟着他的人说: “您哀痛过度了!”孔子说:“真的哀痛过度了吗? 不为这个人哀痛,又为谁哀痛呢?”
第六则: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
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给予)二 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
孔子说:“诸位,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 的吗?我对你们没有什么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 不让你们知道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啊。”
第六则赏析:
第七则: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
第十一则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窗户)其
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 斯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先进》 伯牛得了病,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伸 手进去握着他的手说:“死亡,这是命啊!这 么好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啊!这么好的人, 却得了这样的病啊!”
伯牛之疾:比喻不治之症。
第11则赏析:
第八则: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通“悦”)。夫子矢
(通“誓”)之曰:“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
之!”
所.....者:假如.....的话
《论语·雍也》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 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 责我吧!”
第八则赏析:
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淫乱放荡 ,名声不好。按照古礼,士人要在 一国做官当去拜见国君夫人。孔子 认为自己没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如 果向子路解释势必牵扯南子的为人 ,给南子带来伤害,所以他就用发 誓代替解释,体现了孔子谨慎、善 良、温厚的特点。子路敢于表达自 己的不满,指责老师,可见师生关 系平等融洽
)之斯和(团结协力)。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
及也?”
《子张》
陈子禽对谓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难道比你有才德吗?” 子贡说:“君子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 出他的不智慧。言语是不可以不谨慎的。人们不可能赶得上孔子,如同 青天(人们)不可能踩着阶梯爬上去一样。如果孔子被封为诸侯或得到 封邑而成为卿大夫,那就像我们所说的那样:叫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 立于礼,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附,发动百姓 百姓就会团结协力。他活着的时候人人都敬爱他,很荣耀;他死了,人 人都感到悲哀。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
三桓分鲁:春秋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 季孙氏三家的合称。因为三家出自鲁桓公,史称 “三桓”。后势力逐渐强大,季氏最强,专鲁国政, 鲁公室反卑于三家,导致“民不知君、只知三桓”。
鲁国国君:定公-哀公 定公十年,齐鲁会盟,孔子相。齐国欲以莱夷人劫鲁 君,而孔子退敌,言语间令齐景公返还汶阳之田。定公重 用孔子,举为司寇,摄行相事。 孔子与定公谋弱三桓, 而欲隳三桓之城。 彼时,昭公十三年南蒯[kuǎi]以费(地名)叛,连年 伐而不克;十年侯犯以郈叛,一年再围而不克,良由其城 险固,家臣数以背叛。仲由为季氏宰,进计季孙,防其后 患,令堕三都,以是故毁坏其城。 而孔子欲隳三桓之城(费、郈hòu、成),季桓子听仲 由劝谏而令隳费、郈(费是季氏城邑,郈是叔孙氏城邑), 而孟氏不愿毁成。定公伐成,不克而止。通过这次的努力, 孔子认识到三桓的强势,鲁定公在季氏的唆使下观齐女乐 不问政事,使君臣之间起了嫌隙。而三桓遂逐孔子。
伯牛病入膏肓,孔 子去探望,前后用了 三个感叹句,表达了 对伯牛的深切的牵挂 、担忧、焦虑,伯牛 以德行著称,对伯牛 的行将离世痛惜不已 ,体现了老师对学生 的关爱。
第十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 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 夫子哂之。
端木遗风:诚信的经商 的风气。
孔子去世后,为孔子守 丧6年,体现了子贡隆师重
道的精神。
第三则: 颜渊喟然(叹气的样子)叹曰:"仰之弥
高(高远),钻之弥坚(坚实);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 我以礼,欲罢(停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 所立卓尔。虽欲从(追随)之,末由也已。
《 论语·子罕》
第9、12、13则赏析:
颜渊素以德行著称,严格 按照 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做 ,不迁怒不贰过,敏于事而慎 于言,笃信好学,安贫乐道, 与世无争。孔子对他独寄传道 的厚望,盼望颜回能继承自己 的衣钵,有行道的机会,不幸 41岁就死了,所以孔子对颜回 的先卒发出悲天怆地的哭号, 无人传递薪火的绝望。
伯牛死是痛惜,颜回死是 绝望。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之于)夫子曰:'君子
(地位高的人)学道则爱人,小人(地位低的人)学道则 易使(使唤)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 用宰牛的刀呢?”
(当时在那个地方做官的)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 ‘地位高的人学习了道就有仁爱之心,地位低的学习了道就容易听 从使唤(听从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