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泾源回族“踏脚”舞蹈调查 保护 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泾源回族“踏脚”舞蹈的调查研究与保护摘要:通过我们对回族舞蹈的深入了解,位于宁夏泾源地区的回族“踏脚”舞蹈正面临着失传、濒临灭绝的危机,同时在全国深入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大潮中,宁夏泾源县的回族踏脚由于地位的重要性,已经被全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所研究的这一项课题就是为以后填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回族舞蹈教材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同时也是很好的发展和保护回族优秀舞蹈文化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回族舞蹈宁夏泾源“踏脚”保护传承

1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含义

在教学中对课程定义大致有三种解释①课程作为学科,既课程是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②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既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③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既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课程,是“课程”这个宏观概念下的子项,它必须符合上述规定,同时也需延伸自身的特征。为此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既“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是学生(儿童、青年、成年)为了达到获得从事民间舞活动(实践、鉴赏)的能力,而必须取得的相应的经验。民间舞课程设置的目标应着眼于那些在社会生活中无法自然获得,而必须经由学校教育才能获得的经验。”教学有两

层含义组成,既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那什么是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既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过程的交往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中国民族民间舞知识技能,并形成一定的实践与鉴赏能力,同时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既是艺术的普及又是科学的探究过程。”

2 目前回族舞蹈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中仍然是一项空白

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舞蹈基本上都是从本民族人民的劳动和生活中取材进行创造或演化出来的。不仅显示了各民族风尚和习俗,也展现了各民族人民的心理素质与审美情趣。它凝聚着世代劳动人民辛勤汗水、聪明智慧和朴实情感,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舞蹈文化也不容我们忽视。通过我们对回族舞蹈的深入了解,位于宁夏泾源地区的回族“踏脚”舞蹈正面临着失传、濒临灭绝的危机,同时在全国深入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大潮中,宁夏泾源县的回族踏脚由于地位的重要性,已经被全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所研究的这一项课题就是为以后填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回族舞蹈教材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同时也是很好的发展和保护回族优秀舞蹈文化的重要体现。

3 对宁夏泾源地区“踏脚”的田野调查

3.1 田野作业的概念与特征“田野作业又称田野工作,是人类学家工作的基本方式。广义而言,是人类学家长期与另一种文化的

族群住在一起,学习、使用他们的语言,试着理解对他们来说重要的行为和思想,与他们建立社会关系的研究活动。在研究中要进行记录观察,记下详细笔记。”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田野作业是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感受为主获取舞蹈创作灵感,以参与观察、非结构访谈和模仿复制为主的方式收集舞蹈动作、文化背景等相关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来分析理解和解释其舞蹈动作现象的一种研究方式。它既是采集舞蹈动作素材、了解特定区域人民的民族历史及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获取舞蹈创作灵感、感悟特定区域民族精神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舞蹈理论的建构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田野”,既必须深入到田野乡间,深入到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环境,并且要在其中生活一段时间,靠观察、询问、感受、模仿和领悟,去了解采风的对象。

3.2 宁夏泾源地区园子村的“踏脚”表演现状回族“踏脚”舞从回族原始武术运动形式创作演变为舞蹈形式,可以说在回族舞蹈发展的历史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踏脚舞具有很强的民族艺术性,体现了回族人民勇敢顽强、憨厚爽朗的民族性格,尤其是流传在我们这次实地深入的宁夏泾源县园子村的踏脚,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健身运动的竞技性蜚声全国乃至世界。目前全国只有泾源县园子村流传着回族“踏脚”。

当我们对泾源县旅游局进行采访时,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我们“2006年旅游局对该村进行普查,会表演“踏脚舞”的有870人,

其中,20岁至50岁之间的青壮年只有451人。”据当地的相关人员告诉我们,目前泾源“踏脚”舞的传承人大多数年事已高,有的已相继离世,而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或者忙于经商、务农,致使“踏脚“舞后继无人。另外,由于当地研究经费紧张,目前泾源县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踏脚”舞表演队伍,每当有重要的表演任务时,就会把这些在外地打工的村民召回来,等表演结束后他们再重新出去找工作。在面临“踏脚”舞蹈失传、灭绝的危机下,泾源县旅游文化局提出对现有高龄“踏脚”舞传承人以民政救助的方式发放生活费、医疗费,及时对其进行有限的保护。为保护这种独有的伊斯兰文化舞蹈艺术,泾源县组建了以当地文化骨干为主、吸收区内外专家和大专院校教授为成员的专家指导组,制定出台了《回族踏脚舞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积极普查抢救,多措并举保护与挖掘“踏脚”舞。

3.3 宁夏泾源地区“踏脚”的武术形态特征“踏脚”,又称弹腿,是一种集娱乐、舞蹈、竞技和健身于一体的民间艺术。踏脚时,选手要穿着回族服饰,行回族礼节,并用梆子或者口弦敲击(吹奏)

出节奏,增加踏脚表演的特色。踏脚动作敏捷干练,步法轻盈有序,出腿迅速有力,腾挪躲闪,攻防具备。踏脚时,双方只能用脚掌、脚后跟、脚外侧,踏、踹、扫打对方,严禁用脚尖踢人或者用脚内侧撩打对方,充分体现了回族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的民族性格。踏脚也有它特有的规则:只准踏,不准踢;只准动脚,不准动手,也就是说,

双手只能起到平衡和遮挡身体的作用,主要的动作要用脚和腿来完

成。不准故意伤害对方;如果误伤对方,不得责怪。据泾源县长期从事踏脚艺术研究的工作人员介绍,踏脚比赛以友谊为重,有“活踏”和”死踏”两种比赛方式。如果将对方踏倒,对方上半身着地,要即刻停止,倒地一方认输,这种称为“活踏”;将对方踏倒后,倒地的一方还可以站起来再踏,直至不能起来为止,这种称为“死踏”。

4 如何将“踏脚”武挖掘整理成“踏脚”舞使其成为舞蹈艺术并进行保护和传承

4.1 泾源“踏脚”舞的原生形态采集方法首先,我们通过目前现存于宁夏地区相关单位(宁夏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宁夏大学回族研究所等)的文献资料,以及流传在泾源县园子村的一些民间传

说中,对踏脚舞的历史发展以及形成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在实地采风的过程中,又通过当地保存的录象、录音、图片、文字资料为重点,进一步了解踏脚舞产生的历史背景、艺术渊源;最后,我们所有的项目参家者还亲自在当地接受传统老艺人的教授,亲自体验最原始的踏脚舞动作。

4.2 结合“许淑媖元素教学法”将“踏脚”舞进行“元素”教学整理“许淑媖教授的元素教学法”,就是从先人留下的令人目不暇接的民间舞蹈资源中,探究“原动”的原理,以及动的特性与动的起因,特别是在一些看的见、摸的着的民间舞蹈呈现形式中,分解、化合、提纯这些起因,找到力的根源,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抓住带动起它的动作起因的“根元素”,由此发展壮大整合完善其现今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