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胸部-局解
合集下载
【课件-局部解剖学】_胸部局解_
上胸膜间区,又称胸腺 三角,内有胸腺。
下胸膜间区,又称心包 三角,内有心和心包。
2.胸膜下界: 为肋胸膜的下缘与膈胸膜的反折线。
起自
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左 第6肋软骨中点
第8肋
第10肋 第11肋
右 第6胸肋关节
第8肋
第10肋 第11肋
脊柱旁线 第12胸椎棘突 第12胸椎棘突
(二)肺
肺下界与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静脉。此静脉是沟通上腋、下腔静脉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门 腔 静脉的侧支循环通道之一。
乳房 mamma
位置:胸前壁浅筋膜内 结构
乳房由皮肤、乳腺、脂肪组织和纤维 组织构成。纤维组织主要包绕乳腺,并 有纤维隔嵌入乳腺叶之间,将乳腺分为 15~20个乳腺叶。
每一乳腺叶有一输乳管。 乳腺叶和输乳管围绕乳头呈放射状排 列,输乳管在乳晕处膨大为输乳管窦, 开口于乳头。
肺下缘 胸膜下界
锁骨中线 第6肋 第8肋
腋中线 第8肋 第10肋
肩胛线 第10肋 第11肋
脊柱旁线 第10胸椎棘突 第12胸椎棘突
肺门和肺根: 肺门:肺纵隔面中部的凹陷,有肺根出入。 肺根:出入肺门各结构的总称,包括主支气管、肺动、静脉、
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肺丛等外包以胸膜。 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 由前向后: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下静脉 自上而 下: 右: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下静脉 左: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静脉、肺下静脉经(腋静 Nhomakorabea及属支)
肩胛下淋巴结——胸背神经 尖淋巴结——头静脉
3.深筋膜: 分为浅、深二层 浅层:胸大肌的表面 深层: 胸大肌的深面
*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fascia):张于喙突、锁骨 下肌和胸小肌上缘,穿行结构有胸内、外侧神经, 胸 肩 峰动脉的分支, 头静脉, 淋巴管等。
下胸膜间区,又称心包 三角,内有心和心包。
2.胸膜下界: 为肋胸膜的下缘与膈胸膜的反折线。
起自
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左 第6肋软骨中点
第8肋
第10肋 第11肋
右 第6胸肋关节
第8肋
第10肋 第11肋
脊柱旁线 第12胸椎棘突 第12胸椎棘突
(二)肺
肺下界与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静脉。此静脉是沟通上腋、下腔静脉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门 腔 静脉的侧支循环通道之一。
乳房 mamma
位置:胸前壁浅筋膜内 结构
乳房由皮肤、乳腺、脂肪组织和纤维 组织构成。纤维组织主要包绕乳腺,并 有纤维隔嵌入乳腺叶之间,将乳腺分为 15~20个乳腺叶。
每一乳腺叶有一输乳管。 乳腺叶和输乳管围绕乳头呈放射状排 列,输乳管在乳晕处膨大为输乳管窦, 开口于乳头。
肺下缘 胸膜下界
锁骨中线 第6肋 第8肋
腋中线 第8肋 第10肋
肩胛线 第10肋 第11肋
脊柱旁线 第10胸椎棘突 第12胸椎棘突
肺门和肺根: 肺门:肺纵隔面中部的凹陷,有肺根出入。 肺根:出入肺门各结构的总称,包括主支气管、肺动、静脉、
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肺丛等外包以胸膜。 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 由前向后: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下静脉 自上而 下: 右: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下静脉 左: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静脉、肺下静脉经(腋静 Nhomakorabea及属支)
肩胛下淋巴结——胸背神经 尖淋巴结——头静脉
3.深筋膜: 分为浅、深二层 浅层:胸大肌的表面 深层: 胸大肌的深面
*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fascia):张于喙突、锁骨 下肌和胸小肌上缘,穿行结构有胸内、外侧神经, 胸 肩 峰动脉的分支, 头静脉, 淋巴管等。
胸部局解PPT课件
胸部局解的影像学研究
总结词
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详细描述
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在胸部局解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胸部 局解的影像学研究,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位置、范围和性质,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
率,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胸部局解的临床治疗研究
总结词
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VS
详细描述
胸部局解的知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手术技巧和方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胸部损伤的救治
胸部损伤是常见的急症之一,需要及时救治。通过对胸部各器官的解剖结构和位置 关系的了解,医生可以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
在救治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 疗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胸椎
位于背部中央,与肋骨相 连,形成胸廓,对胸腔起 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胸壁的肌肉结构
胸大肌
位于胸前外侧,起自锁骨、 胸骨和肋骨,止于肱骨结 节间沟,主要作用是使上 臂屈、内收和旋内。
胸小肌
位于胸大肌深面,起自第 3-5肋骨,止于肩胛骨喙突, 主要作用是使肩胛骨向前 下方运动。
肋间肌
位于肋骨之间,包括肋间 外肌和肋间内肌,主要作 用是使肋骨运动,协助呼 吸。
03
胸腔器官与功能
肺部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细描述
肺部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肺部 由肺实质和肺间质组成,肺实质包括肺泡和支气管,肺间质包括结缔组织、血 管和淋巴管等。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循环系统的核心
详细描述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心脏内部由四个腔室 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心脏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使得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维持生命活动。
胸部局解
三、胸腔及其内容
胸腔thoracic cavity 胸壁和膈围成的空腔, 内衬以胸内筋膜。
(一)胸膜pleura
1.胸膜的分部
脏胸膜visceral pleura
紧贴于肺的表面。 壁胸膜parietal pleura 衬于胸壁内面、膈上 面和纵隔侧面。
壁胸膜分部: 肋胸膜:贴于胸壁内面。 膈胸膜:覆盖于膈上面。 纵隔胸膜:位于纵隔两侧。 胸膜顶:随肺尖突向颈根。
动脉导管三角
前:左膈神经 后:左迷走神经; 下:肺动脉干分叉 内容:动脉韧带 左喉返神经 心浅丛 意义:手术寻找动脉导管 的标志
气管胸部
前:胸骨柄、胸腺、左头 臂静脉、主动脉弓,头臂 干和左颈总动脉 后:食管和左喉返神经; 右:奇静脉和右迷走神经 左:主动脉弓、左颈总动 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特点
房室结功能特点:
1)自律性较低,40次/分左右,为异位起搏点。
2)传导慢0.2米/秒,产生房室延搁。
心传导系 与心电变化
(四)房室束及左、右束支: 1、房室束 2、右束支 呈圆柱形,细 长而分叉晚。
3、左束支
呈扁带状, 短而分叉早。
房室束及其分支的功能特点:
缺乏自律性,传导速度快。
(五)Purkinje纤维网
胸部局解
The Regional Anatomy of Thorax
主讲:郭开华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主要内容
一、胸壁和乳房 二、膈 三、胸腔及其内容 四、纵隔
胸部 Thorax
上界:颈静脉切迹、锁骨上缘、肩峰至第7颈椎 棘突的连线。 下界:剑突、肋弓、第11、12肋至第12胸椎棘突 的连线。
胸壁:胸廓与附于其上的软组织构成。 胸腔:胸壁与膈围成。因膈向上隆凸,故 胸壁下界比胸 腔下界低。腹 腔上部脏器被 胸壁下部覆盖。
胸部局部解剖
上方为主动脉弓及 其分支:左锁 骨动脉和左颈 总动脉。
纵膈左侧面观
左锁骨下动脉、主动 脉弓丄缘与脊柱前面 围成食管上三角,内 有胸导管和食管胸段 上部;
胸主动脉、心包和膈 围成食管下三角,内 有食管胸段下部。
左迷走神经在主动脉 弓前方下行,发出左 喉反神经,绕主动脉 弓至其后方上行。
纵膈右侧面观
肋间外肌:肋间隙 浅层,肌纤维斜向 前下,自肋结节至 肋骨前端接肋间外 膜。
肋间内肌:肋间外 肌深面,从胸骨侧 缘至肋角接肋间内 膜。
肋间最内肌:肋间 内肌深面,肌纤维 方向与肋间内肌相 同,存在于肋间隙 中部1|3处,肋间 血管神经直接与其 内面胸内筋膜相贴。
肋间肌
肋间血管神经
肋间后动脉 上支 肋间后静脉
剑突:剑胸结合,平对第九胸椎。
锁骨和锁骨下窝:窝深处有腋动 静脉和臂丛经过,可摸到肩岬骨 喙突。
肋和肋间隙; 肋弓和胸骨下角
乳头:肋中线与第四肋间隙相交 处(男性)
肩胛下角:平对第七肋。
前正中线 胸骨线 锁骨中线 胸骨旁线 腋前线 腋后线 腋中线 肩胛线 后正中线
标志线
胸壁
胸壁旳层次构 造
胸膜反折线
壁胸膜各部相互转折部位,前 界、后界有主要临床意义。
胸膜前界:肋胸膜前缘胸膜前 缘反折线。在第2-4胸肋关节间 相互靠拢,而上下分开,形成 两个三角形无胸膜区。上方为 胸腺三角,内有胸腺;下方为 心包三角,内有心包、心。
胸腔穿刺常选部位:肩胛线或腋 后线第7、8肋间隙中部进针。
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 胸廓浅层肌、肋间肌、胸内筋膜。
主支气管 肺动脉 肺静脉
肺韧带
支气管肺段
肺旳血管、淋巴引流和神经
肺动静脉 功能性血管
纵膈左侧面观
左锁骨下动脉、主动 脉弓丄缘与脊柱前面 围成食管上三角,内 有胸导管和食管胸段 上部;
胸主动脉、心包和膈 围成食管下三角,内 有食管胸段下部。
左迷走神经在主动脉 弓前方下行,发出左 喉反神经,绕主动脉 弓至其后方上行。
纵膈右侧面观
肋间外肌:肋间隙 浅层,肌纤维斜向 前下,自肋结节至 肋骨前端接肋间外 膜。
肋间内肌:肋间外 肌深面,从胸骨侧 缘至肋角接肋间内 膜。
肋间最内肌:肋间 内肌深面,肌纤维 方向与肋间内肌相 同,存在于肋间隙 中部1|3处,肋间 血管神经直接与其 内面胸内筋膜相贴。
肋间肌
肋间血管神经
肋间后动脉 上支 肋间后静脉
剑突:剑胸结合,平对第九胸椎。
锁骨和锁骨下窝:窝深处有腋动 静脉和臂丛经过,可摸到肩岬骨 喙突。
肋和肋间隙; 肋弓和胸骨下角
乳头:肋中线与第四肋间隙相交 处(男性)
肩胛下角:平对第七肋。
前正中线 胸骨线 锁骨中线 胸骨旁线 腋前线 腋后线 腋中线 肩胛线 后正中线
标志线
胸壁
胸壁旳层次构 造
胸膜反折线
壁胸膜各部相互转折部位,前 界、后界有主要临床意义。
胸膜前界:肋胸膜前缘胸膜前 缘反折线。在第2-4胸肋关节间 相互靠拢,而上下分开,形成 两个三角形无胸膜区。上方为 胸腺三角,内有胸腺;下方为 心包三角,内有心包、心。
胸腔穿刺常选部位:肩胛线或腋 后线第7、8肋间隙中部进针。
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 胸廓浅层肌、肋间肌、胸内筋膜。
主支气管 肺动脉 肺静脉
肺韧带
支气管肺段
肺旳血管、淋巴引流和神经
肺动静脉 功能性血管
胸部局解断层PPT课件
主动脉弓、心包上隐窝、胸腺、两肺上叶
第51页/共62页
三、经肺动脉分叉横断面(断层九) (一)定位标志: (二)关键结构:T5椎体、肺动脉干、肺
动脉杈、左右主支气管、两肺斜裂
第52页/共62页
四、经肺门中部横断面(断层十一、经左右上肺静脉) (一)定位标志: (二)关键结构:主动脉窦、右心室流出道、左上肺
第41页/共62页
胸部--纵隔
(一)主支气管
右主支气管: 短粗直
左主支气管: 长细斜
主支气管
第42页/共62页
胸部--纵隔
(二)迷走神经:左右喉返神经 胸主动脉 胸导管:起于乳糜池 奇静脉及属支:注入上腔静脉 胸交感干:内脏大小神经
迷走神经、胸主动脉、胸 导管等
第43页/共62页
胸部--纵隔
(三)食管胸部 1、行程
胸部--胸壁和胸膜
(三)深筋膜
浅层 深层: 锁胸筋膜: 胸内外侧神经、 胸肩峰动脉、头静脉, 切开注意保护。 深筋膜
第9页/共62页
(四)肌层
胸大小肌、 前锯肌、 腹外斜肌、 腹直肌。
肌层
第10页/共62页
胸部--胸壁和胸膜
(五)肋及肋间隙
1、十二对肋
2、肋间肌:肋间外肌、肋间内 肌、肋间最内肌
下方:肺韧带
肺根的毗邻 第20页/共62页
胸部--肺
三、肺段
1、概念: ▪肺段支气管 ▪ 支气管肺段:每一肺段支气
管及其分支连同其所属的肺 组织,简称肺段。
2、特点:
▪ 独立功能单位体 ▪ 肺段动脉间少吻合 ▪ 段间静脉位于相邻肺段之间
肺段
第21页/共62页
第22页/共62页
支气管分级及其 结构特征
主动脉瓣 胸骨左第3肋间隙 右上点
第51页/共62页
三、经肺动脉分叉横断面(断层九) (一)定位标志: (二)关键结构:T5椎体、肺动脉干、肺
动脉杈、左右主支气管、两肺斜裂
第52页/共62页
四、经肺门中部横断面(断层十一、经左右上肺静脉) (一)定位标志: (二)关键结构:主动脉窦、右心室流出道、左上肺
第41页/共62页
胸部--纵隔
(一)主支气管
右主支气管: 短粗直
左主支气管: 长细斜
主支气管
第42页/共62页
胸部--纵隔
(二)迷走神经:左右喉返神经 胸主动脉 胸导管:起于乳糜池 奇静脉及属支:注入上腔静脉 胸交感干:内脏大小神经
迷走神经、胸主动脉、胸 导管等
第43页/共62页
胸部--纵隔
(三)食管胸部 1、行程
胸部--胸壁和胸膜
(三)深筋膜
浅层 深层: 锁胸筋膜: 胸内外侧神经、 胸肩峰动脉、头静脉, 切开注意保护。 深筋膜
第9页/共62页
(四)肌层
胸大小肌、 前锯肌、 腹外斜肌、 腹直肌。
肌层
第10页/共62页
胸部--胸壁和胸膜
(五)肋及肋间隙
1、十二对肋
2、肋间肌:肋间外肌、肋间内 肌、肋间最内肌
下方:肺韧带
肺根的毗邻 第20页/共62页
胸部--肺
三、肺段
1、概念: ▪肺段支气管 ▪ 支气管肺段:每一肺段支气
管及其分支连同其所属的肺 组织,简称肺段。
2、特点:
▪ 独立功能单位体 ▪ 肺段动脉间少吻合 ▪ 段间静脉位于相邻肺段之间
肺段
第21页/共62页
第22页/共62页
支气管分级及其 结构特征
主动脉瓣 胸骨左第3肋间隙 右上点
胸部局解
•
食管胸部约占食管全长的7/10,长约18cm, 上自胸廓上口接食管颈部,经上纵隔后部和后纵 隔下行,穿膈食管裂孔续为食管腹部。 自 胸廓上口入上纵隔后部,位于气管与脊柱之间稍 偏左侧,向下越经气管杈后方,逐渐位于中线上, 在胸主动脉的右侧沿心包下行至第7胸椎高度又偏 左侧,在胸主 动脉前方向左前下行,至第10胸椎 高度穿膈食管裂孔续为腹部。由上述可见,食管 是弯曲的。从侧方观察,食管呈凹向前的弯曲, 其曲度与脊柱胸曲一致;从前方观察,上段偏左, 中段偏右,下段偏左,呈现两个轻度侧曲。
通过结构:腋神经、旋肱后血管
5、内侧壁:前锯肌、上4个肋骨及其间的肋间肌。 6、外侧壁:肱二头肌长、短头、喙肱肌、结节间沟
(二)腋窝内容:
腋动脉、腋静脉、臂丛、腋淋巴结、结缔组织等。
1、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3段
第一段: 第一肋外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
第二段: 位于胸小肌后方
第三段: 胸小肌下缘与大圆肌下缘之间
• 探查胸膜隐窝 将手伸人 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处 即肋膈隐窝,肺下缘未 充填其内,肺下界比胸 膜下界约高2肋。肋胸膜 与左纵隔胸膜返折处有 左肋纵隔隐窝,肺前缘 未伸人其内。
• 胸腺 如系童尸,在上胸膜间区可见胸腺而 成人胸腺已退化,为结缔组织和脂肪所代 替。
过上纵膈的结构
• 1.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分离胸腺(胸腺遗迹),暴露上腔静 脉及其属支头臂静脉,修洁注人头臂静脉的甲状腺下静脉, 注入上腔静脉的奇静脉。2.纵隔前淋巴结沿出心的大血管 周围和心包前方排列,在不妨碍操作的情况下保留少数淋 巴结,3.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清理主动脉弓及其发出的 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主动弓前面有左迷 走神经和左膈神经跨过。4.膈神经向上追至颈根部,向下 追至膈,修洁与膈神经伴行的心包膈动脉。5.迷走神经及 其分支左、右迷走神经行程不同,需分别观察。左迷走神 经在主动脉弓前方下行,经肺根后方至食管左前方分散形 成食管前丛,再合成前干。右迷走神经在食管和气管的右 侧下行,经肺根后方至食管右后面形成食管后丛,最后合 成后干。迷走神经的分支有喉返神经(左侧勾绕主动脉弓, 右侧勾绕锁骨下动脉)、支气管支(在肺根上方发出,行于 支气管前、后方)、胸心支(在主动脉弓下后方)、食管支和 心包支。
局解---胸ppt精选课件
.
纵隔的右侧面观
纵隔右侧面的中部有右 肺根。 前方:右心包膈血管,膈 神经。 后方:食管,奇静脉,交 感干,内脏大神经,右迷 走神经。 上方:右头臂静脉,奇静 脉弓,上腔静脉,气管, 食管 下方:下腔静脉
.
上纵隔
前层:胸腺,头臂静脉 及上腔静脉, 中层:主动脉弓及其三 大分支, 膈神经和迷走 神经, 后层:气管、食管、胸 导管等。
.1.胸 腺.源自2.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3.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1、位置 2、毗邻: 左前方:左肺、左纵 隔胸膜、左膈神经、 左心包膈血管、左迷 走神经。 右后方:气管胸部、 食管胸部、左喉返神 经、胸导管,心深丛 上方:主动脉弓的三 大分支及左头臂静脉, 胸腺 下方:肺动脉杈、左 主支气管、动脉韧带、 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
3.后纵隔
内容: 1.食管 2.迷走神经 3.奇静脉、半奇静脉、 副半奇静脉 4.胸导管 5.胸主动脉 6.交感干胸部 7.纵隔后淋巴结
.
(1)食管胸部
毗邻: 前方:气管,气管杈左 主支气管,左喉返神经, 右肺动脉,迷走神经食 管前丛,心包,左心房 和膈
.
(1)食管胸部
毗邻: 后方:迷走神经食管 后丛,胸主动脉,胸 导管,奇静脉,半奇 静脉,副半奇静脉, 右肋间后动脉 右侧:奇静脉弓
局部解剖学
胸部
.
目的与要求
掌握:胸部浅层结构;乳房(重点淋巴回流);深层结构; 膈肌的分部;胸膜及胸膜腔;肺的位置和体表投影及结构; 肺根;纵隔的境界与位置、分区、侧面观;上纵隔的分层 及结构;主动脉及其分支的位置、毗邻、动脉韧带;气管 胸部的毗邻;心包的位置和毗邻、心包腔;后纵隔内的结 构;食管胸部的毗邻。 熟悉:胸部的境界与分区;膈肌的位置;支气管肺段;肺 血管、淋巴和神经;胸腺;上腔静脉及其属支;后纵隔内 的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胸导管、胸交感干;纵 隔间隙。 了解:胸部的表面解剖;膈肌的裂孔及血管、淋巴和神经; 壁胸膜反折线的体表投影;气管胸部的位置、血管、淋巴 和神经;前纵隔。
纵隔的右侧面观
纵隔右侧面的中部有右 肺根。 前方:右心包膈血管,膈 神经。 后方:食管,奇静脉,交 感干,内脏大神经,右迷 走神经。 上方:右头臂静脉,奇静 脉弓,上腔静脉,气管, 食管 下方:下腔静脉
.
上纵隔
前层:胸腺,头臂静脉 及上腔静脉, 中层:主动脉弓及其三 大分支, 膈神经和迷走 神经, 后层:气管、食管、胸 导管等。
.1.胸 腺.源自2.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3.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1、位置 2、毗邻: 左前方:左肺、左纵 隔胸膜、左膈神经、 左心包膈血管、左迷 走神经。 右后方:气管胸部、 食管胸部、左喉返神 经、胸导管,心深丛 上方:主动脉弓的三 大分支及左头臂静脉, 胸腺 下方:肺动脉杈、左 主支气管、动脉韧带、 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
3.后纵隔
内容: 1.食管 2.迷走神经 3.奇静脉、半奇静脉、 副半奇静脉 4.胸导管 5.胸主动脉 6.交感干胸部 7.纵隔后淋巴结
.
(1)食管胸部
毗邻: 前方:气管,气管杈左 主支气管,左喉返神经, 右肺动脉,迷走神经食 管前丛,心包,左心房 和膈
.
(1)食管胸部
毗邻: 后方:迷走神经食管 后丛,胸主动脉,胸 导管,奇静脉,半奇 静脉,副半奇静脉, 右肋间后动脉 右侧:奇静脉弓
局部解剖学
胸部
.
目的与要求
掌握:胸部浅层结构;乳房(重点淋巴回流);深层结构; 膈肌的分部;胸膜及胸膜腔;肺的位置和体表投影及结构; 肺根;纵隔的境界与位置、分区、侧面观;上纵隔的分层 及结构;主动脉及其分支的位置、毗邻、动脉韧带;气管 胸部的毗邻;心包的位置和毗邻、心包腔;后纵隔内的结 构;食管胸部的毗邻。 熟悉:胸部的境界与分区;膈肌的位置;支气管肺段;肺 血管、淋巴和神经;胸腺;上腔静脉及其属支;后纵隔内 的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胸导管、胸交感干;纵 隔间隙。 了解:胸部的表面解剖;膈肌的裂孔及血管、淋巴和神经; 壁胸膜反折线的体表投影;气管胸部的位置、血管、淋巴 和神经;前纵隔。
胸部局解
膈的功能
主要呼吸肌,收缩时助吸气;膈肌松弛时, 助呼气。
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可使腹压增高,协助 排便、呕吐及分娩等活动。
返回
三、胸腔及其内容
胸腔 thoracic cavity 是由 胸壁和膈围成的空腔,内衬 以胸内筋膜。 胸膜 pleura 是一簿层浆 膜分为: 脏胸膜visceral pleura紧贴 于肺的表面并伸入肺叶间裂 内。 壁胸膜parietal pleura 衬于 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侧 面。
胸部以胸廓为支架。 胸廓与附于其上的软 组织共同构成胸壁。 胸壁与膈围成胸腔。
因膈向上隆凸,故胸 壁下界比胸腔下界低; 腹腔上部脏器紧贴膈 下方,被胸壁下部覆 盖。
胸下部损伤时,除累 及胸腔外,还可能会 累及腹腔脏器(胸腹 贯通伤)
骨性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角:
相当第2肋,肋 骨计数标志
右肺根前方:上腔静脉,心包、右心 房、右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后方:奇静脉和右迷走神经 上方:奇静脉弓跨过 下方:肺韧带。 返回
左肺根前方:左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后方:胸主动脉和左迷走神经 上方:主动脉弓跨过 下方:肺韧带。
返回
肺 段
◆支气管肺段由肺段
支气管的分支与所属
的肺组织构成。
◆呈锥形 ,尖朝向肺门
返回
肋间血管 和神经
1. 肋 间 动 脉
分肋间后 动脉和肋间前 支。第1和第2 对肋间后动脉 来自锁骨下动 脉的肋颈干, 第3 ~11 肋间后 动脉和肋下动 脉由胸主动脉 发出。肋间前 支来源于胸廓 内动脉和肌膈 动脉。
返回
肋间后动脉初 行于肋胸膜与肋间 内肌之间,横行向 外,约在肋角处分 出一较小的下支沿 下位肋上缘前行; 而本干即为上支在 上位肋下缘前行于 肋间内肌与肋间最 内肌之间。
局解--胸部
深层结构
深筋膜:分浅深两层
1、浅层:薄弱,覆于胸大肌表面。 2、深层:位于胸大肌深面。 向上:附于锁骨 向下:包裹锁骨下肌和胸小肌, 并覆盖在前锯肌的表面。 锁胸筋膜:为张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 肌上缘之间的三角形深筋膜,其深面有胸肩峰 动脉的分支和胸外侧神经穿出该筋膜分布到胸 大、小肌,头静脉和淋巴管穿该筋膜入腋腔。
胸膜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脏胸膜: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分支 血管:
淋巴: 神经:脏胸膜:有肺丛的感觉神经分布
壁胸膜:肋间后动脉、胸廓内动脉和 心包膈动脉
壁胸膜:有脊神经的感觉神经分布
肺
位置:
体表投影:
肺叶 肺门和肺根:
肺的结构
肺根内结构排列关系:
由前向后: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 由上向下:左:肺动脉、支气管、肺静脉 右: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肺根比邻关系: 前方: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后方:迷走神经 下方:肺韧带 右肺根后上方:有奇静脉勾绕 左肺根后上方:有主动脉弓跨过
), ( ), ( ), ),
1. 肋间肌又浅入深是( ( ) 2. 膈的肌性部分为( ( )
3. 肺根内结构的排列自前而后为 ( ), ( ),( )
三.问答题
1.胸腔穿刺多在何处进行? 由浅入深穿过哪些结构?
2.试述胸膜的体表投影
膈的裂隙和薄弱区
胸肋三角:位于胸骨 部和肋部之间,有腹 壁上血管及来自腹壁 和肝上面的淋巴管通 过。 腰肋三角:位于腰部 和肋部起点之间,三 角形,底为第12肋, 腹腔器官可经此突向 胸腔形成膈疝。
胸肋三角
主动脉裂孔 三个裂孔: 食管裂孔 腔静脉裂孔
腰肋三角
膈的血管、神经、淋巴管
血管:动脉有心包膈
局部解剖学-胸部课件
30
局部解剖学-胸部
31
局部解剖学-胸部
32
肋间外肌
A:肋间外肌,B:肌间内肌。
肋间内肌
箭头示起止点。
胸横肌
局部解剖学-胸部
33
局部解剖学-胸部
34
(1)The intercostal muscles
① The external intercostal muscle and membrane
bronchi.
局部解剖学-胸部
12
③ ③ 交平叉T左处h主,e支即s气食e管管co与的n食第d管2 c狭o窄n处st;riction of the esophagus
局部解剖学-胸部
13
④平Th主e o动rig脉in弓an的d e起nd、 o止f t处he;aortic arch
局部解剖学-胸部
副N 食管丛
迷走N后干
上N节 下N节
膈
局部解剖学-胸部
迷走N前干
42
➢ 分支
局部解剖学-胸部
1
局部解剖学
胸部
胸部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胸部
2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上、下、上部两侧界
局部解剖学-胸部
3
局部解剖学-胸部
4
局部解剖学-胸部
5
(二)分区:
1、胸壁:前正中线、腋前线、后线和后正中线。 2、胸腔:分为中部(纵隔)和两侧的左右部(肺和胸 膜)。
The infraster胸nal骨( su下bc角ostal) angle
局部解剖学-胸部
20
剑肋角
局部解剖学-胸部
21
经剑肋角的心包(液)穿刺术
《局解胸部》PPT课件
收集:
右肋间后静 脉、食管静脉、 支气管静脉及半 奇静脉和副半奇 静脉的血液。
主要属支:
半奇静脉 副半奇静脉
奇静脉还是沟通 上、下腔静脉系的重 要途径之一。
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
半奇静脉起于左腰升 静脉。沿胸椎体左侧上 行 , 于 第 9~10胸 椎 高 度 弯向右注入奇静脉。半 奇静脉收集左下部肋间 后静脉、食管静脉和副 半奇静脉的血液
胸导管在注入 左静脉角之前,还 收纳: 左颈干 左锁骨下干 左支气管纵隔干
收纳淋巴范围:
胸导管收纳约 占 全 身 3/4 的 淋 巴 , 即下半身和左上半 身的淋巴。
5.胸交感干
位置: 位于脊柱两侧,
肋小头的前方。 组成:
由 10~12个 椎 旁 节 及节间支组成。
胸交感干发出内脏 大、小神经向下穿过 膈脚,至椎前节换元。 换元后,节后纤维分 布于肝、脾、肾等实 质性器官和结肠左曲 以上的消化管。
1. 锁胸筋膜的位置及穿过结构
位置: 位于喙突、锁 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 之间的深筋膜。
穿过锁胸筋膜结构:
①头静脉 ②胸肩峰血管 ③胸外侧神经 ④淋巴管
2.胸壁肌
分为: 胸上肢肌
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
包括:
胸大肌 胸小肌
前锯肌
胸固有肌
主要是: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3. 肋间隙的结构
(1)肋间肌 (2)肋间血管 (3)肋间神经
二层在大血管根部相移行。
(3)心包腔
为浆膜心包壁 层和脏层之间的 腔隙,内含少量 浆液,起润滑作 用。
心包窦:
主要有:
心包横窦
心包斜窦
心包前下窦
(三)后纵隔posterior mediastinum
胸部的局部解剖与手术ppt课件
症。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技巧
手术器械
胸腔镜、超声刀、电钩等。
手术步骤
建立人工气胸、置入胸腔镜、探 查病变部位、进行相应操作(如 肺叶切除、纵隔肿瘤切除等)。
优点
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术后疼痛轻微,对呼吸功能影 响小。
缺点
操作技术要求高,需具备丰富的 手术经验;对于复杂病变或粘连
严重的病例,操作难度较大。
03 常见胸部手术入路及技巧
前外侧切口入路
切口位置
起自腋前线,沿肋间隙向 前至锁骨中线,长度根据 手术需要而定。
优点
暴露良好,适用于大多数 胸部手术;切口可按需延 长,方便手术操作。
缺点
损伤较大,术后疼痛较明 显;对呼吸功能有一定影 响。
后外侧切口入路
切口位置
缺点
沿肩胛下线至脊柱旁,长度根据手术 需要而定。
02
微创手术在胸部外科中 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03
人工智能在胸部外科手 术辅助和决策支持方面 的潜在作用
04
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手 术技术和其在胸部外科 中的应用前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术前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方 法、预期效果及可能的风险,取得患 者的理解和配合。
术前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床上排 便等适应性训练,做好个人卫生准备。
术后疼痛管理方案制定
01
02
03
04
疼痛评估
定期采用疼痛评分量表对患者 进行疼痛评估,了解疼痛程度
和性质。
药物治疗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遵医嘱给 予止痛药物,确保用药安全有
氧疗护理
并发症预防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合适的氧疗措施,确保 患者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技巧
手术器械
胸腔镜、超声刀、电钩等。
手术步骤
建立人工气胸、置入胸腔镜、探 查病变部位、进行相应操作(如 肺叶切除、纵隔肿瘤切除等)。
优点
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术后疼痛轻微,对呼吸功能影 响小。
缺点
操作技术要求高,需具备丰富的 手术经验;对于复杂病变或粘连
严重的病例,操作难度较大。
03 常见胸部手术入路及技巧
前外侧切口入路
切口位置
起自腋前线,沿肋间隙向 前至锁骨中线,长度根据 手术需要而定。
优点
暴露良好,适用于大多数 胸部手术;切口可按需延 长,方便手术操作。
缺点
损伤较大,术后疼痛较明 显;对呼吸功能有一定影 响。
后外侧切口入路
切口位置
缺点
沿肩胛下线至脊柱旁,长度根据手术 需要而定。
02
微创手术在胸部外科中 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03
人工智能在胸部外科手 术辅助和决策支持方面 的潜在作用
04
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手 术技术和其在胸部外科 中的应用前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术前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方 法、预期效果及可能的风险,取得患 者的理解和配合。
术前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床上排 便等适应性训练,做好个人卫生准备。
术后疼痛管理方案制定
01
02
03
04
疼痛评估
定期采用疼痛评分量表对患者 进行疼痛评估,了解疼痛程度
和性质。
药物治疗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遵医嘱给 予止痛药物,确保用药安全有
氧疗护理
并发症预防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合适的氧疗措施,确保 患者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
胸部局解_精品文档
.
28
3胸部的体表标志及标志 线
+ 体表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 肋弓、锁骨、肩胛骨下角
.
29
胸部标志 线
1 前正中线
2 胸骨线
3 锁骨中线
4 胸骨旁线
5 腋前线
6 腋中线
7 腋后线
8 肩胛线
9 后正中线
.
30
三胸壁的层次结构
1浅层结构
(1)皮肤
(2)浅筋膜:脂肪、浅血管、皮神经、浅淋 巴管和乳腺;
临床意义:肋间后血管和神经从脊柱至肋角的走行不
定,在后部穿刺应沿肋骨上缘;因肋间后血管和N在此
分主上、下支,分别沿肋上、下缘走,故在前部穿刺应
在中间进针;
.
41
肋间隙
Posterior intercostal v. Posterior intercostal a. Intercostal n.
.
42
.
32
.
33
胸 壁 的 浅 层 结 构
.
34
3)乳房位置:第2~6肋,胸大肌前与乳腺体
后的包膜间为乳腺后隙;
形态结构:皮肤、脂肪、乳腺
+ 乳腺:15~20个乳腺叶;其输乳管以乳头为 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房悬韧带(Cooper韧 带)连于皮肤和浅筋膜深层;
淋巴回流:
+ 外侧、中央部—胸肌淋巴结
+ 上部—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1)肺A V
(2)支气管A V
肺动脉
.
60
肺静脉
.
61
2淋巴管
+ 浅、深淋巴管注入 支气管肺门淋巴结
+ 淋巴结:肺淋巴结、 支气管肺门淋巴结;
胸部局解
局部解剖:胸部(thorax)
境 分 界 区
内
第一节 概 述
容
提
要
壁
体表标志 体表投影 胸壁层次 肋间血管 肋间神经
血管神经特点
第二节 胸
一、境界:
二、分区: 三、体表标志: 四、体表投影:
一、层次结构:
二、肋间血管: 三、肋间神经: 四、血管、神经的走向特点: 五、胸膜腔穿刺:
胸
穿
总 目 录 末 页
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皮肤的节段性分布规律★
•T2前支----胸骨角平面 •T4前支----乳头平面 •T6前支----剑突平面 •T8前支----肋弓平面 •T10前支---脐平面 •T12前支---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 平面
【意义】
可确定硬膜外麻醉的麻醉平面 应用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 诊断
局部解剖:胸部(thorax)
胸前壁(前正中线与腋前线之间部分) 胸壁 胸外侧壁(腋前、后线之间部分) 胸背区(腋后线与后正中线之间部分) 胸腔
胸
穿
总 目 录 末 页
局部解剖:胸部(thorax)
境 分 界 区
体表标志
1.颈静脉切迹:男:平T2体,女:平T3体。
2.胸骨角:两侧平第2肋,向后平T4体下缘。 3.乳头(nipple):男性的平第4 肋间隙。 4.锁骨及锁骨下窝: 5.肋弓:最低点平L2~3腰椎体。
局部解剖:胸部(thorax)
境 分 界 区
境界
上界:颈静脉切迹、锁骨上缘、肩锁关节、C7棘突的连线
下界:胸廓下口
体表标志 体表投影 胸壁层次 肋间血管 肋间神经
血管神经特点
胸
穿
总 目 录 末 页
局部解剖:胸部(thorax)
境 分 界 区
内
第一节 概 述
容
提
要
壁
体表标志 体表投影 胸壁层次 肋间血管 肋间神经
血管神经特点
第二节 胸
一、境界:
二、分区: 三、体表标志: 四、体表投影:
一、层次结构:
二、肋间血管: 三、肋间神经: 四、血管、神经的走向特点: 五、胸膜腔穿刺:
胸
穿
总 目 录 末 页
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皮肤的节段性分布规律★
•T2前支----胸骨角平面 •T4前支----乳头平面 •T6前支----剑突平面 •T8前支----肋弓平面 •T10前支---脐平面 •T12前支---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 平面
【意义】
可确定硬膜外麻醉的麻醉平面 应用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 诊断
局部解剖:胸部(thorax)
胸前壁(前正中线与腋前线之间部分) 胸壁 胸外侧壁(腋前、后线之间部分) 胸背区(腋后线与后正中线之间部分) 胸腔
胸
穿
总 目 录 末 页
局部解剖:胸部(thorax)
境 分 界 区
体表标志
1.颈静脉切迹:男:平T2体,女:平T3体。
2.胸骨角:两侧平第2肋,向后平T4体下缘。 3.乳头(nipple):男性的平第4 肋间隙。 4.锁骨及锁骨下窝: 5.肋弓:最低点平L2~3腰椎体。
局部解剖:胸部(thorax)
境 分 界 区
境界
上界:颈静脉切迹、锁骨上缘、肩锁关节、C7棘突的连线
下界:胸廓下口
体表标志 体表投影 胸壁层次 肋间血管 肋间神经
血管神经特点
胸
穿
总 目 录 末 页
局部解剖:胸部(thorax)
胸部局解
(loose connective tissue)
第三节 膈
diaphragm
膈顶投影位置年龄变化 膈毗邻器官 膈薄弱区与膈疝 胸肋三角 腰肋三角 腔静脉裂孔 食管裂孔 位置 主动脉裂孔
第四节 胸膜及胸膜腔
pleura and pleural cavity
胸膜隐窝位置 肋膈隐窝 壁胸膜分部 肋间神经 胸膜的神经 膈神经 内脏神经 胸膜腔与气胸 肺韧带 牵涉痛鉴别
奇 静 脉
半 奇 静 脉
5、胸导管
走行 毗邻 以T5为界 分上下两段 下段于主动脉奇静脉之间 靠近右纵隔胸膜 上段贴脊柱前 紧靠左纵隔胸膜
6、左、右交感干
分列于脊柱两侧 各有10~12个神经节 6~9节发出内脏大神经 10-12节发出内脏小神经
交 感 干
复习思考题
1.胸部主要体表标志临床意义。 2.胸壁层次、各部结构特点 。 3.乳房的位置毗邻结构特点淋巴引流与临床。 4.肺根诸结构排列、肺根的毗邻、肺段名称位置。 5.肋间内外肌走行方向、肋间血管走行位置。 6.食管分段、各段毗邻、手术入路。 7.膈顶投影位置年龄变化、膈毗邻器官。 8.心腔注射穿刺部位、胸腺年龄变化。 9.名词: 乳房后间隙、锁胸筋膜、腰肋三角 动脉导管三角、食管后隐窝
space
5、胸内筋膜endothoracic fascia 6、壁胸膜parietal pleura
胸壁浅层结构
(一)皮肤 前外侧壁皮肤较薄 活动性大,适宜取皮 后壁皮肤较厚 活动性小,好发疖痈 (二)浅筋膜 含脂肪、浅血管 浅淋巴管、皮神经 乳腺 mammary gland
皮肤 浅筋膜 乳腺 胸大肌筋膜
第六节 纵隔 mediastinum
纵隔的界限: 前胸骨、后脊柱 两侧纵隔胸膜 上至胸廓上口 下为膈 纵隔的分区: 三分法 四分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层次:皮肤 → 浅筋膜 → 深筋膜 → 棘上韧带 → 棘间韧带 → 黄韧带 → 硬膜外隙
2.旁正中穿刺法
①部位:正中线旁1.5~2.0cm ②层次: 皮肤→ 浅筋膜 → 深筋膜 → 背阔肌腱膜 → 竖脊肌 → 椎板间隙 → 黄韧带 → 硬膜外隙
【思考题】
1.乳房的淋巴引流方向及其临床意义。 2.胸膜腔穿刺的部位和经过的结构层次。 3.何谓动脉导管三角、食管上三角和食管下三角?
动脉导管三角 (动脉韧带)
上 纵 隔
1m05s
四.下纵隔
(一)前纵隔:胸腺、淋巴结
(二)中纵隔:心包、心脏
(三)后纵隔 1.食管胸部 2.胸主动脉 3.胸导管 4.奇、半奇和副半奇静脉 5.迷走神经、胸交感干
下 纵 隔
1m44s
脊柱区
1.境界与分区
项部 胸背区
背部 腰区
骶尾部
2.体表标志
隆椎棘突---------------C7 肩胛冈 -----------------T3
肩胛骨下角 ------------T7
髂嵴--------------------L4 髂后上棘---------------S2 骶管裂孔、骶角
3.层次结构
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 肌层
枕大N(C2后支) 第3枕N(C3后支)
二.纵隔 Mediastinum
1.概念 ?
2.分区 ?
3.侧面观
纵膈左侧面
食管上三角
中央为左肺根 上方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前下方心包 后方胸主动脉、左交感干、内脏
大神经及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 左膈神经和左迷走神经
食管下三角
纵 隔 左 侧 面
32s
纵膈右侧面
臀上皮N 臀中皮N
臀下皮N
深筋膜
胸腰(腰背)筋膜
腰方肌鞘 竖脊肌鞘
前层 中层
后层
肌层
头半棘肌 头夹肌 肩胛提肌
上后锯肌 菱形肌
下后锯肌
腹内斜肌后部
头后小直肌 头后大直肌 头上斜肌
头半棘肌 头夹肌
头下斜肌 头长肌
棘肌(颈棘肌、胸棘肌)
最长肌(颈最长肌、胸最长肌)
髂肋肌(胸髂肋肌、腰髂肋肌)
竖脊肌(髂肋肌、最长肌、棘肌)
腰上三角
1.围成:竖脊肌外侧缘 腹内斜肌后缘 第12肋
3.意义:腰部薄弱区,腰 疝好发部位;肾手 术入路途径
2.内容:
肋下神经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脊柱的解剖
前纵韧带 椎间盘
关节突关节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黄韧带 后纵韧带
脊柱的整体观
1.椎体及脊柱侧屈 2.棘突及其间隙 3.4个生理弯曲
椎管及其内容物
脊柱区的三角
1.枕下三角
内上:头后大直肌 围成: 外上:头上斜肌
外下:头下斜肌
枕下神经(C1后支) 内容: 枕大神经(C2后支)
椎动脉第3段
听诊三角 (肩胛旁三角)
斜方肌外下缘
境界: 肩胛骨脊柱缘
背阔肌上缘
意义:背部听诊呼吸音 最清楚的部位
腰下三角
髂嵴
围成:腹外斜肌后缘
背阔肌前下缘
意义:腰部薄弱区,易 于形成腰疝盲肠、 阑尾压痛点
局部解剖学 Regional Anatomy
胸部与脊柱区
胸部
【重点讲述内容】
一.胸壁的层次结构 二.纵隔
一.胸壁的层次结构
浅层 皮肤
胸 前
结构 浅筋膜及乳房
外
侧 壁
深筋膜
胸廓外肌层 深层 结构 肋及肋间隙
胸内筋膜
壁胸膜
1.浅筋膜
①静脉 ②浅淋巴管:汇入腋淋巴结
③动脉:胸廓内A(3~6)穿支(2~4较大),肋间后A(3~7)的外侧支,
2.肌层(四层)
(1)胸大肌、腹外斜肌、腹直肌上部 (2)锁骨下肌、胸小肌、前锯肌 (3)肋间肌:肋间外肌、内肌和最内肌 (4)胸横肌
3.肋间隙
①肋间肌
②肋间后动脉、静脉
③胸廓内动脉、静脉
④肋间神经
肋角外侧分为上、下支
肋角
4.胸内筋膜及壁胸膜
肋 间 隙
1m02s
胸膜腔穿刺的部位选择
穿刺经过的层次由浅入深为: 皮肤、浅筋膜、胸壁肌、肋间肌、胸内筋膜、壁胸膜
胸肩峰A和胸外侧A的分支
④神经:颈丛的锁骨上神经,第2-7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前皮支
腋静脉 胸外侧静脉
胸腹壁静脉
腹壁浅静脉乳房(1位置和形态胸大肌筋膜前面,胸骨旁线与腋中线之间,第2-6肋高度
乳房后间隙
(2)构造
乳腺叶、输乳管、输乳管窦 乳腺叶和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 呈放射状排列
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
中央为右肺根 上方为奇静脉弓、上腔静脉、食管
和气管 前下方心包 后方食管、奇静脉和右交感干及内
脏大N 下方下腔静脉 右膈神经和右迷走神经
纵 隔 右 侧 面
45s
三.上纵隔
1.前层:胸腺、左右头臂V和上腔V 2.中层:主A弓及其分支、膈N和迷走N 3.后层:气管胸部、食管、左喉返N和胸导管等
硬膜外隙(腔) Epidural space
蛛网膜下隙(腔) Subarachnoid space
硬膜外隙
枕骨大孔
第2骶椎
脊神经被膜
终丝
终池
L1
蛛网膜下隙的下部,自脊髓下端至
第二骶椎水平扩大。
S2
腰椎穿刺术
进针部位: L3、4或L4、5腰椎棘突之间
椎管内穿刺入路层次
1.后正中穿刺法
①部位:椎骨棘突之间进针,与棘突方向一致
“酒窝征”
Cooper韧带
(3)血供
①胸廓内A(2~4)穿支 ②肋间后A(3~7)外侧支 ③胸外侧动脉 ④胸上动脉 ⑤胸肩峰动脉
(4)神经
①锁骨上神经 ②第2~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③第2~4肋间神经前皮支
(5)淋巴回流
中央淋巴结 尖淋巴结 外侧淋巴结
①.外侧部和中央部→胸肌
胸
淋巴结 →中央、尖淋巴结
骨
旁
②.上部→尖淋巴结和锁骨
淋
巴
上淋巴结
肩胛下
结
③.内侧部→ 胸骨旁淋巴 淋巴结
结并与对侧吻合 ④.内下部→膈上淋巴结
胸肌淋 巴结
→腹壁、膈下→肝淋巴管
⑤.深部→ 胸肌间淋巴结或
尖淋巴结
深层结构
1. 深筋膜:分浅、深两层 ➢ 浅层:覆盖胸大肌和前锯肌表面,延续为三角肌筋膜和腋筋膜。 ➢ 深层:包绕胸小肌,向上移行为锁胸筋膜
2.旁正中穿刺法
①部位:正中线旁1.5~2.0cm ②层次: 皮肤→ 浅筋膜 → 深筋膜 → 背阔肌腱膜 → 竖脊肌 → 椎板间隙 → 黄韧带 → 硬膜外隙
【思考题】
1.乳房的淋巴引流方向及其临床意义。 2.胸膜腔穿刺的部位和经过的结构层次。 3.何谓动脉导管三角、食管上三角和食管下三角?
动脉导管三角 (动脉韧带)
上 纵 隔
1m05s
四.下纵隔
(一)前纵隔:胸腺、淋巴结
(二)中纵隔:心包、心脏
(三)后纵隔 1.食管胸部 2.胸主动脉 3.胸导管 4.奇、半奇和副半奇静脉 5.迷走神经、胸交感干
下 纵 隔
1m44s
脊柱区
1.境界与分区
项部 胸背区
背部 腰区
骶尾部
2.体表标志
隆椎棘突---------------C7 肩胛冈 -----------------T3
肩胛骨下角 ------------T7
髂嵴--------------------L4 髂后上棘---------------S2 骶管裂孔、骶角
3.层次结构
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 肌层
枕大N(C2后支) 第3枕N(C3后支)
二.纵隔 Mediastinum
1.概念 ?
2.分区 ?
3.侧面观
纵膈左侧面
食管上三角
中央为左肺根 上方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前下方心包 后方胸主动脉、左交感干、内脏
大神经及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 左膈神经和左迷走神经
食管下三角
纵 隔 左 侧 面
32s
纵膈右侧面
臀上皮N 臀中皮N
臀下皮N
深筋膜
胸腰(腰背)筋膜
腰方肌鞘 竖脊肌鞘
前层 中层
后层
肌层
头半棘肌 头夹肌 肩胛提肌
上后锯肌 菱形肌
下后锯肌
腹内斜肌后部
头后小直肌 头后大直肌 头上斜肌
头半棘肌 头夹肌
头下斜肌 头长肌
棘肌(颈棘肌、胸棘肌)
最长肌(颈最长肌、胸最长肌)
髂肋肌(胸髂肋肌、腰髂肋肌)
竖脊肌(髂肋肌、最长肌、棘肌)
腰上三角
1.围成:竖脊肌外侧缘 腹内斜肌后缘 第12肋
3.意义:腰部薄弱区,腰 疝好发部位;肾手 术入路途径
2.内容:
肋下神经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脊柱的解剖
前纵韧带 椎间盘
关节突关节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黄韧带 后纵韧带
脊柱的整体观
1.椎体及脊柱侧屈 2.棘突及其间隙 3.4个生理弯曲
椎管及其内容物
脊柱区的三角
1.枕下三角
内上:头后大直肌 围成: 外上:头上斜肌
外下:头下斜肌
枕下神经(C1后支) 内容: 枕大神经(C2后支)
椎动脉第3段
听诊三角 (肩胛旁三角)
斜方肌外下缘
境界: 肩胛骨脊柱缘
背阔肌上缘
意义:背部听诊呼吸音 最清楚的部位
腰下三角
髂嵴
围成:腹外斜肌后缘
背阔肌前下缘
意义:腰部薄弱区,易 于形成腰疝盲肠、 阑尾压痛点
局部解剖学 Regional Anatomy
胸部与脊柱区
胸部
【重点讲述内容】
一.胸壁的层次结构 二.纵隔
一.胸壁的层次结构
浅层 皮肤
胸 前
结构 浅筋膜及乳房
外
侧 壁
深筋膜
胸廓外肌层 深层 结构 肋及肋间隙
胸内筋膜
壁胸膜
1.浅筋膜
①静脉 ②浅淋巴管:汇入腋淋巴结
③动脉:胸廓内A(3~6)穿支(2~4较大),肋间后A(3~7)的外侧支,
2.肌层(四层)
(1)胸大肌、腹外斜肌、腹直肌上部 (2)锁骨下肌、胸小肌、前锯肌 (3)肋间肌:肋间外肌、内肌和最内肌 (4)胸横肌
3.肋间隙
①肋间肌
②肋间后动脉、静脉
③胸廓内动脉、静脉
④肋间神经
肋角外侧分为上、下支
肋角
4.胸内筋膜及壁胸膜
肋 间 隙
1m02s
胸膜腔穿刺的部位选择
穿刺经过的层次由浅入深为: 皮肤、浅筋膜、胸壁肌、肋间肌、胸内筋膜、壁胸膜
胸肩峰A和胸外侧A的分支
④神经:颈丛的锁骨上神经,第2-7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前皮支
腋静脉 胸外侧静脉
胸腹壁静脉
腹壁浅静脉乳房(1位置和形态胸大肌筋膜前面,胸骨旁线与腋中线之间,第2-6肋高度
乳房后间隙
(2)构造
乳腺叶、输乳管、输乳管窦 乳腺叶和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 呈放射状排列
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
中央为右肺根 上方为奇静脉弓、上腔静脉、食管
和气管 前下方心包 后方食管、奇静脉和右交感干及内
脏大N 下方下腔静脉 右膈神经和右迷走神经
纵 隔 右 侧 面
45s
三.上纵隔
1.前层:胸腺、左右头臂V和上腔V 2.中层:主A弓及其分支、膈N和迷走N 3.后层:气管胸部、食管、左喉返N和胸导管等
硬膜外隙(腔) Epidural space
蛛网膜下隙(腔) Subarachnoid space
硬膜外隙
枕骨大孔
第2骶椎
脊神经被膜
终丝
终池
L1
蛛网膜下隙的下部,自脊髓下端至
第二骶椎水平扩大。
S2
腰椎穿刺术
进针部位: L3、4或L4、5腰椎棘突之间
椎管内穿刺入路层次
1.后正中穿刺法
①部位:椎骨棘突之间进针,与棘突方向一致
“酒窝征”
Cooper韧带
(3)血供
①胸廓内A(2~4)穿支 ②肋间后A(3~7)外侧支 ③胸外侧动脉 ④胸上动脉 ⑤胸肩峰动脉
(4)神经
①锁骨上神经 ②第2~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③第2~4肋间神经前皮支
(5)淋巴回流
中央淋巴结 尖淋巴结 外侧淋巴结
①.外侧部和中央部→胸肌
胸
淋巴结 →中央、尖淋巴结
骨
旁
②.上部→尖淋巴结和锁骨
淋
巴
上淋巴结
肩胛下
结
③.内侧部→ 胸骨旁淋巴 淋巴结
结并与对侧吻合 ④.内下部→膈上淋巴结
胸肌淋 巴结
→腹壁、膈下→肝淋巴管
⑤.深部→ 胸肌间淋巴结或
尖淋巴结
深层结构
1. 深筋膜:分浅、深两层 ➢ 浅层:覆盖胸大肌和前锯肌表面,延续为三角肌筋膜和腋筋膜。 ➢ 深层:包绕胸小肌,向上移行为锁胸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