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技巧(公开课)
2021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技巧ppt

六、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考点概 述“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侧重从 文本的思想观点角度作评价,要求能评价作者 所持的态度、主要观点以及思想感情倾向,作 者在行文中反映出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 观。这要求考生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 素和倾向,能找出支持他们自已观点的相应材 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自己 的合理判断。写作意图”的考点概述所 谓“写作背景”,就是指文本中用来说明文本所述情况发 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解释其发生或发展的主观条件 及其意义的情况。写作背景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主题的
深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写作背景人手,是解
读文本的一个有效途径。实用类文本创作求真实、忌虚 构,从背景对于内容解读的指示作用更显重要。了解写
品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等。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的考查着力点。(1)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思路;(2) 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与论据之间的关系;(3)文章 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理由;(4)文章段落组
织材料选择的效果。
五、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 手法
1.“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 点概述“文体特征”主要是指某种文体的定义、 分类及特点,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传记、 科普文章等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另一 个是具体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个性的特征。如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 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 种叙事性文体。传记作为叙事性文体,既有历 史特征,讲究尊重史实,也有文学特征,即强 调艺术性。传记的基本特征是纪实性(真实性) 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
2 、 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命题主要从两个方面:(1) 审视角度。同样的一篇文章,审视角度不同可以获得不 同的认识,例如对一篇传记,可以从作者的角度、读者 的角度、传主人格成长与形成的角度来探讨文本的人生 价值和时代精神。(2)层面认识。对实用类文本而言, --般可以从情感、哲学、审美、文化等层面进行解读, 发掘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实用类文本阅读技巧(公开课)

2012全国卷(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 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案: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 ①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不人得失, 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②为国家 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 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 ①作为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 事求是,一丝不苟;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 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 ①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 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②不顾自己工作繁忙, 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答:⑴赞同。理由要点:①陈寅恪学识渊博,成就卓著,又具 有坚忍不拔,积极进取、不慕虚名,不畏流俗的可贵品格,堪 称“第一流人物”。②陈寅恪在学术研究上造诣极高,一般人 难以领略,但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影响深广意义 重大,他不仅是以其学术成就,更是以其人格力量赢得世人的 敬仰,因而从时代意义的角度看,其人格力量远胜于单纯的才 智。 ⑵不赞同。理由要点:①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是长期 以来举世公认的著名科学家,从学术成就上看,把陈寅恪和居 里夫人相提并论,有拔高之嫌。②居里夫人积极入世,战争期 间毅然走出实验室,投身于反法西斯的正义事业,陈寅恪只是 一个独守书斋的学者,其时代意义与居里夫人也难以比拟。
答题模式总结: 模式一: 观点+①理由一②理由二③理由三 模式二: 观点一+理由①② 观点二+理由①② 观点三+理由①② 模式三: ①理由一②理由二③理由三(题干已有观点)
分析传主的思想(情感)、性格(人格魅力) 主要的方法: 紧扣主要事迹来分析。 抓住有关传记人物品质、人物特征的词句。 划出人物品质的词语,划出人物动作和人物 精神的词语句子。
实用类文本答题技巧PPT课件

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
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多是
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
已。
④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黄山谷
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的有些过头了。
淳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
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
论据在文中的作用:
用……材料,有力(形象具体)地论 证了……(段落的分论点、中心 )
.
8
补充论据要求:
(1)论据能很好地证明论点; (2)论据要有代表性,广泛性(名人名事); (3)论据必须是真实、确凿的(不张冠李戴); (4)语言力求简洁流畅。
《中考宝典》P114第3题,P115第2题, P116第3题,P117第3题, P118第3题,P119第2题。
⑥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当然,如果能够 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 极高的境界了。
请结合②③段分析文章是怎样证明“读书是 风雅乐事”这一观点的。
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也对)。杨绛的例子是正面的,古人今人的例子是
反面的,通过正反对比,表明自己的观点。
说明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阐明事理的文章多用逻辑顺序。
(3)划分段落层次分析法 (4)排除法
《现代文》P82第2题,P84第1题,
《中考宝典》P104第3题
.
4
一、议论文必备知识
1、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
文的灵魂。
(2)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材料。
4.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
实用类文本阅读ppt课件

12
(2)理清文章思路 例3: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体现 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江苏卷)
通观全文,“根本性的变革”主要在第2至第5段中,学生
要造人分的的别出【如找 发认第答出点识2案其”段和中,中】的的深在观第“切雕点3他段感句以刻中、雕受的观概刻为“念括家欣出句个上赏、人发罗,评的点丹罗价认毕进句识丹生、和行的是总深创作以结切品作句感雕,等受;我刻。作在们家为也雕创个 就刻鸟内瞰了容人上的,生命罗的丹全的景”雕,刻第体4段现中人的“的罗生丹命用雕全刻景自;由抒在 情雕,刻捕捉形他式想上象世,界突中破的诸具影体,形诸相象”的“表在他现之手后段的雕,刻大家胆可 以改更造大胆人地体改,造人恣体意,表更自现由生地命探索,尝自试由,更表痛达快想地设象计中想的象 世现诡界凝奇中定诡 ,形奇生象的命。形啄象破”雕等刻。的外第壳5段又“一他次的诞雕生刻”在生。命的波澜中浮
场。(材料二 第4段、第5段) ③标志着中国计算机编辑排版系统和汉字信息处
理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材料二第5段) ④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使中国走向世界。(材
料三第4段) ⑤弘扬了中国古代科技,启示我们继承和发展东
方科学,实现自主创新。(材料三第5段)
15
2.审清题目,明确作答对象
(1)审准题干中的信息,筛选准确。 (2)审准筛选范围(文本区域)。
看地图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了这些约定。
参审考题答有案两:点要注意:
一因是为“作把者戏故”意的不理使解用,大是家指默“认花的招社”会或约定来
解为释哄地骗图对,方所采以取这的个一练种习狡只猾是的一计个谋把。戏。
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高分技巧ppt

④目标高远,不懈追求的理想主义者:把实现个人
理想与改造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谢希德的诚与真( 2012年新课标卷) 谢希德|物理科学家
谢希德的诚与真( 2012年新课标卷) 谢希德|物理科学家
谢希德的诚与真( 2012年新课标卷) 谢希德|物理科学家
参考答案: ①现实需求: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 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 ②进取心强: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转入科研新领域; ③鼓励年轻人: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 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参考答案: ①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 ②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 更有利于杰出学者的成长; ③一旦祖国有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他们也会随时回来。
杂交水稻之父( 2010年新课标) 袁隆平|生物科学家
参考答案: 观点一:同行有可能成为朋友。 ①彼此为同行,就有机会认识并可能成为朋友; ②同行的认可,又能给人带来温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观点二:维护尊严,既要斗争又要有一定的让步。 ①斯瓦米纳森曾因为担心“丢份”而“歧视”袁隆平,当看到 他“准备拂袖而去”时就马上让步; ②斯瓦米纳森亲眼看到袁隆平的伟大成果后主动为他正名; ③袁隆平为维护中国科学家的尊严而严正抗议,斗争到底。 观点三:经过“斗争”的朋友,友谊才会更加长久。 ①不打不相识,通过斗争可以加深了解,从而建立友谊; ②竞争对手间要保护友谊,必须真诚,让对方感到温暖。
考了什么?
年份 标题
2013 “飞虎将 Ⅰ 军”陈纳德
2013 一个不能忘 ⅠⅠ 记的人
2012
谢希德的 诚与真
2011
下笔不觉 师造化
2010
杂交水稻之 父
(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

(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一章:实用类文本阅读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用类文本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本策略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的定义和特点2.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本策略3.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实践案例三、教学步骤1. 引入实用类文本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实用性2. 分析实用类文本的特点,如信息性、实用性、逻辑性等3. 教授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本策略,如快速阅读、筛选信息、归纳总结等4. 提供实践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阅读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实用类文本的理解和阅读经验2.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第二章: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策略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策略2. 提高学生阅读实用类文本的效率和理解能力1. 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策略2.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技巧三、教学步骤1. 回顾上章所学实用类文本的特点2. 教授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策略,如快速阅读、筛选信息、归纳总结等3. 练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技巧,如理解图表、分析数据、推理判断等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阅读策略的运用和效果第三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实践案例一、教学目标1. 运用所学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进行实际阅读2. 提高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践案例2. 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的运用三、教学步骤1. 引入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实用性2. 分析实践案例的特点和需求,确定阅读策略3.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实践阅读4. 学生展示阅读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实践案例的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实践案例的理解和阅读经验第四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拓展训练一、教学目标1. 拓展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范围和深度2. 提高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拓展方向2.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标准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实用类文本的拓展方向,如不同领域的文本、不同文体的文本等2. 教授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标准,如信息准确性、逻辑性、实用性等3. 提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阅读和评价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拓展阅读材料的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拓展阅读材料的分析和评价第五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综合训练一、教学目标1. 综合运用所学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和技巧2. 提高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1.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综合训练2.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应用场景三、教学步骤1. 引入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综合训练,让学生了解其实用性2. 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综合训练的要求和目标3.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和技巧进行综合训练4. 学生展示综合训练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综合训练材料的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综合训练材料的理解和阅读经验第六章:实用类文本与信息时代的关联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用类文本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2. 学会在信息泛滥的环境中筛选和处理实用类文本信息3. 提高学生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二、教学内容1. 信息时代实用类文本的特点与挑战2. 实用类文本信息筛选与处理的策略三、教学步骤1. 分析信息时代实用类文本的产生背景和特点2. 教授实用类文本信息筛选的标准与方法3. 指导学生运用信息处理策略阅读实用类文本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信息时代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信息时代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策略与方法第七章: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批判性思维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运用批判性思维2. 学会分析和评价实用类文本的立场、观点和论证3. 提高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2. 实用类文本批判性阅读的策略三、教学步骤1. 探讨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批判性思维的内在联系2. 教授实用类文本批判性阅读的标准与方法3. 指导学生运用批判性阅读策略阅读实用类文本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实用类文本的批判性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用类文本批判性阅读的策略与方法第八章:实用类文本阅读与写作技能的提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与写作的相互关系2. 学会通过阅读实用类文本获取灵感和素材3. 提高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后的写作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与写作技能的关系2. 实用类文本阅读后的写作策略三、教学步骤1. 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对写作技能的促进作用2. 教授实用类文本阅读后的写作标准与方法3. 指导学生运用阅读素材进行写作练习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完成一篇写作练习,并提交作品第九章:实用类文本阅读与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与口语表达的相互关系2. 学会通过阅读实用类文本提升口语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后的口语表达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关系2. 实用类文本阅读后的口语表达策略三、教学步骤1. 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对口语表达能力的促进作用2. 教授实用类文本阅读后的口语表达标准与方法3. 指导学生进行实用类文本阅读后的口语表达练习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口语表达练习: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并进行评估第十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总结与拓展一、教学目标1. 总结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主要内容和策略2. 学会在不同场景中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3. 提高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综合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总结2.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拓展三、教学步骤1. 回顾本课程所学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主要内容和策略2. 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3. 探讨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拓展方向和提升方法四、教学评估1. 课程总结:学生提交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课程的总结性笔记2. 拓展阅读:学生完成一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拓展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第十一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案例研究一、教学目标1. 深入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实际案例2. 学会从案例中提炼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策略和技巧3. 提高学生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案例分析2. 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和技巧的提炼三、教学步骤1. 引入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实用性2. 分析案例的特点和需求,确定阅读策略3.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案例阅读4. 学生展示阅读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案例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案例的理解和阅读经验第十二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实战演练一、教学目标1. 运用所学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进行实际阅读2. 提高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2. 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的运用三、教学步骤1. 引入实战演练,让学生了解其实用性2. 分析实战演练的特点和需求,确定阅读策略3.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实战演练4. 学生展示实战演练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实战演练的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实战演练的理解和阅读经验第十三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进阶训练一、教学目标1. 提高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深度和广度2. 学会在复杂情境中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进阶要求2. 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的运用三、教学步骤1. 引入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进阶训练,让学生了解其实用性2. 分析进阶训练的特点和需求,确定阅读策略3.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进阶训练4. 学生展示进阶训练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四、教学评估1. 阅读练习:学生完成一篇进阶训练的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2.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进阶训练的理解和阅读经验第十四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设计的重要性2. 学会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设计方法3. 提高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效果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的实践案例三、教学步骤1. 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 教授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技巧3. 指导学生进行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实践四、教学评估1. 教学设计方案:学生提交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的方案2.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教学设计的理解和实践经验第十五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评价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评价的重要性2. 学会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评价方法3. 提高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效果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2.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评价的实践案例三、教学步骤1. 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2. 教授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评价的步骤和技巧3. 指导学生进行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评价实践四、教学评估1. 教学评价报告:学生提交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评价的报告2.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教学评价的理解和实践经验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编写了一个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案,包含了十五个章节。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技巧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技巧一、传记的阅读技巧1.阅读传记作品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
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现人物特性。
2.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个人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其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传主的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3.阅读传记作品必须了解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只有深人地了解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4.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有关传主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典型事件能反映传主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事件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传主人生发展的脉终: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思想。
同时,关注有关传主的典型事件和细节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读者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
5.阅读传记作品需要注意传记中作者的评论性语句传记中有作者评论的一般称为评传。
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作者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传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PPT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PPT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总述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中占12分,包含两道3分单选题、一道6分问答题。
涉及阅读形式多样,常考题型有:1、新闻、访谈类文本。
2、传记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内容和结构及语料选取方面的处理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答案的总结概括要立足于文章,再加以陈述。
此道大题难度适中,学生得分容易提高,老师可以考前多些练习和答题模式的总结。
二、综合建议实际答题过程中,建议40-80分程度的学生仔细读题,通常这篇阅读选择题中内容均能从文中找答,尽量找到选择题中每一个选项在文中的对应句子,对比判断,作为整张卷子的一个得分关键点;建议80分以上程度的学生在做好选择题的同时也要抓住文章作者对传记传主的态度、评价;或是材料阅读的中心思想,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或材料中反映出的典型意义入手组织语言做问答题。
三、实际教学要点1.选择题判断技巧1.1、找原句。
选择题中各个选项基本是从文中原句提取、整合出来的,有些选项是将原文调换语序,有些选项是多句话的综合。
因此,想要做好选择题,必须准确从文中找到原句。
考生应当注意,选项如果综合了多点原文内容,需要在文中找到每一个相应的个句子。
1.2、联系上下文。
部分难度大的选项往往会涉及到一些推论、评价或主题思想的判断,这就需要考生在找到原句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进行判断,理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再进一步判断选项正误。
1.3、排除法答题。
做选择题时首先应看清题目让选择的是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选项。
实际进行判时,建议都将错误的选项挑出,通过排除法答题。
2.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2.1、审读。
审读题干,明确答题的方向,也就是筛选的标准、特别是对题干中为某些关键词句做到了然于心。
看清试题要求筛选并整合的是哪方面的信息。
解题时要围绕要求,结合材料,筛选答案要点。
2.2、筛选。
明确筛选的标准后,浏览全文,找准答题区间,筛选相关信息,考生着眼于全文来分析,尽量把问题涉及的信息找全。
【公开课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的特色考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的特色考法教学目标把握科普类文章的特色及考法,准确阅读解答科普类文章的各种设题。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做题规律,避开设题陷阱,准确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考情考向近两年来,新高考的信息类阅读主要选择论述类文本为命题对象,但信息类阅读既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也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命题日益灵活的当下,实用类文本也应纳入复习备考的范围。
2023年全国甲卷《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树的秘密生命》,2023年全国乙卷《深时之旅》就分别选自社科类和自科类文章,科普类文章作为轮考点,不应被忽略。
科普类文章的选择题跟论述类做题思路是一致的,这里重点针对科普类文本的主要文体知识及常考主观题目进行概括梳理分析。
二科普文类文章的特点科普文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
就其内容看,一般是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新兴学科的介绍,对某种规律的阐述,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说明,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的特征。
就其写作看,主要是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兼以或形象生动,或通俗易懂,或亦庄亦谐的语言来展示科普知识。
1.结构形式科普文作为典型的说明文,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从“概说”到“分说”)、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2.写作顺序有时空顺序和逻辑顺序两大类。
其中逻辑顺序包括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3.写作方法主要是说明。
常见的说明方法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列图表、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作诠释等。
近三年高考题对科普文的考查,2020年新高考全国Ⅱ卷《我包罗万象》的第2题和2021年全国甲卷《水的密码》的第5题都考到了科普文的文本特色,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的,一般表述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涉及的考查点有:概括内容、行文方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观点、表达效果。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方法 ppt课件

8
解题要点
1.如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即通读全文,提取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 或人生轨迹;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认识 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或者传主 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传记的重要事实包括:①传主及其作品陈述的事实;②最能表达 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ppt课件
9
解题要点
2.如何分析传记的结构
“结构”指文章内部构造,是作者从表达中心思想的目的出发, 对作品的材料的精心安排。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思路是现代文 阅读的重要内容。
给文章划分层次,是把握文章思路的手段,也是分析文章的手段。 文章的结构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必须对 文章整体感知,对全文、全段有个大体的了解;其次就是“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试题往往不大从全篇出题,而是就一段或几段 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这就要找准题目涉及到文中哪 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 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14
解题要点
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 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 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 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 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 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 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 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 章的可读性。
ppt课件
12
解题要点:
③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 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 的评价。
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技巧课件

做题步骤
读文章
选择题
简答题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读文章是基础
➢ 速读,圈点勾画
关键词
➢ 别慌,细读严排查
材料一:地球水资源概况 材料二:我国水资源统计
结论:
• 地球可直接利用水资源及其稀少 • 我国水资源严峻情况
升级结论:
• 虽然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有限。 • 虽然我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水资源缺乏,缺水情况
7. 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 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 而50.9%的民 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 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 而是后端分类处 理不到位、不完善, 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 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动的主要原因。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 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 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 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行“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 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 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 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实用类文本阅读PPT精品课件

(2)已然与未然。“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 “未然”是事物即将出现的情况。命题者设计干扰项 时,有时会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 “已经产生的情况”。 (3)先期与后期。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现的 时间上设置干扰,他们有时将先期表述为后期,有时 将后期表述为先期,有时将“先期或后期”表述为 “先期和后期”。 (4)主要与次要。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 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者设计干扰 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 面倒置。
(5)推断探究类。解答此类题,一定要从文本出发,因 为此类题虽然有一定的开放度,但还是要依据文本在 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做题。这种题型要求我们回答问题 的时候要注意:①有明确的观点。②分点列出事实依 据。③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④语 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书写工整。
科普文章 1.分清类别,读懂文本。拿到文章,要立即分清类 别,注意各自的特点。介绍性的科普文章在于让人 开阔眼界,增广见闻;记叙性的科普文章在于科学 地、精确地记录研究对象的变化;文艺性科普文章 即科普小品,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 之中;阐释性的科普文章旨在阐述事理、事因、物 因,使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还有的主要是介绍 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等。要做好 阅读题,就必须真正读懂文本,这是答题的必要前 提。
加工的前提是始终围绕文章的整体意思比较答案与文 中提供的信息的异同,比较答案的内涵、外延和关系 是否与题目的要求相一致等。 3.弄清陷阱,运用技巧。科普文章或以选择题形式 出现或以主观题形式出现。命题者命制选择题时,有 一些设置陷阱的技巧,明了这些技巧,有助于我们准 确判断。选择题中,常见的设题陷阱主要有以下方面。 (1)部分与整体。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 围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 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 的判断。
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

3
第3页
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调查汇报、 科普文章等。
传记:是一种记叙人物生平事迹文章体裁。以 记人为主,通过详细事例再现真实存在历史与 现实生活中人物。文体特性:借助详细事例和 经典细节来展示传主个性特性与精神风貌。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 是新近发既有价值事实及时报道。基本构造: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片断,逐一与原文对应词语、句子所在区域比对,
看原文有无有关片断,看有关片断信息与否与选
项吻合;比对时除了借助“角度性标志语”、
“构造性标志语”,还要注意表达范围、性质、
程度等词语,如愈加、重要、所有、尤其、也许
等等。
12
第12页
3、排除确认: 每个错误项都是可以从
原文中找出根据排除。
13
第13页
尤其提醒:对比不能流于形式 对选项中摘抄原文语句多、构造形式类似、上下文能找到某 些词语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改换了说法,改换了表达 形式,找不到对应词语和句子选项,不能轻易否认。这种流于形 式对比,实际上并没真正读懂文章。有些概括性较强选项,原文 主线没这句话,若简朴地与原文去对比,极易出错。一定要从与 否符合原文意思,符合逻辑性上去思索判断。
【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信息,如下推断对旳一项是 ()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托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 任何想去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
【剖析】根据原文,航天员在太空中能做到是“向任何方向运 动”,而B项却将其夸张为“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地方”,这就犯 了夸张事实错误。
21
第21页
四、时间先后犯迷糊。 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全国卷(4)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 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①陈纳德精湛的飞行技术,过人的军事才 能,在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期间, 得到了充分施展的机会。②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 内进行反法西斯斗争。③在中国抗战期间立下了 赫赫战功,从一个退休上尉晋升为将军,事业达 到辉煌的顶峰。④率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协同作战, 生死与共,结下深厚友谊。⑤受到国民政府最高 嘉奖。⑥和中国女子陈梅香产生感情并结为连理。
考点分解二:简答题
第二、三题:简答题 围绕某一点筛选、整合符合要求的信息。 命题角度往往是:①筛选、整合某一做法 或说法的原因;②概括传主的主要成就或 精神品质。
筛选:
在一个群体中选出所要的特定对象。
分层,确定要点;选出词 汇或句子 整合:
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 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
解读文本
要求 第一题:多选题
注重 人物 传记 考查
筛选、整合信息
第二、三题:简答题
评价探究
第四题:论述题
考点分解一:多选题
试题特征分析: 1、ABCD四项考查准确理解文中句子意思。 2、E项考查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语言特 色和主要表现手法。常考手法:描写手法(正 侧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 写)、对比。 做题步骤: 1、前四个选项要与对应的原文进行比对,划 出不同之处。思考是否存在曲解文意、篡改原 文、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判断正误。 2、E项与传主事迹、品质和采用的手法对照, 看是否有无中生有,任意拔高等问题。
2012全国卷(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 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案: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 ①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不人得失, 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②为国家 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 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 ①作为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 事求是,一丝不苟;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 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 ①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 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②不顾自己工作繁忙, 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转换,不照抄原文;选用 合适的句式;
(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 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 要分析。(6分) 【信息空间】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①你们不要见识短浅。 ②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③ 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 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 研究条件。④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⑤一 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⑥ 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 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答案: ①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 人才; ②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 的研究条件更有利于杰出学者的成长; 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 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也会随时回来。
小结:筛选、整合信息方法。 筛选时要分层,确定要点; 选出词语 整合时要转换,不照抄原文; 选用合适的句式;
考点分解三:探究题
第四题:探究题 根据题干提出的问题表明自己的看法,即 写一个论点,远胜 于单纯的才智。”这句话本是爱因斯坦写给居里夫人的悼 词,但作者认为“陈寅恪堪当此论”。对此你是否赞同? 请具体阐述你的理由。 (6分)
答题模式总结: 模式一: 观点+①理由一②理由二③理由三 模式二: 观点一+理由①② 观点二+理由①② 观点三+理由①② 模式三: ①理由一②理由二③理由三(题干已有观点)
分析传主的思想(情感)、性格(人格魅力) 主要的方法: 紧扣主要事迹来分析。 抓住有关传记人物品质、人物特征的词句。 划出人物品质的词语,划出人物动作和人物 精神的词语句子。
答:⑴赞同。理由要点:①陈寅恪学识渊博,成就卓著,又具 有坚忍不拔,积极进取、不慕虚名,不畏流俗的可贵品格,堪 称“第一流人物”。②陈寅恪在学术研究上造诣极高,一般人 难以领略,但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影响深广意义 重大,他不仅是以其学术成就,更是以其人格力量赢得世人的 敬仰,因而从时代意义的角度看,其人格力量远胜于单纯的才 智。 ⑵不赞同。理由要点:①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是长期 以来举世公认的著名科学家,从学术成就上看,把陈寅恪和居 里夫人相提并论,有拔高之嫌。②居里夫人积极入世,战争期 间毅然走出实验室,投身于反法西斯的正义事业,陈寅恪只是 一个独守书斋的学者,其时代意义与居里夫人也难以比拟。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
【传记有关知识】 一、概念 传记和新闻一样都属于纪实类作品。它是遵循 真实性的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 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二、分类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 作者自己撰写的,如:爱恩斯坦写的《我的回 顾》。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 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 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3、评传:
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 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 它由传主、事迹、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 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 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 本要求。
如:《霍尔金娜,她超越了体操》等。
一、考纲解读——具体 怎么考?
(2)黄遵宪所撰《日本国志》一书具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6分) 【信息空间】该书以“史家记述,务从实录” 为主导思想,力求客观的向中国人民全面、准 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详今略古,详 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 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改 革历史,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书以叙述日 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用“外史 氏曰”的形式,阐发它的见解,从而把自己的 改革思想揉合进日本史的叙述之中。 答案:①务从实录、全面准确的写作宗旨;② 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编写原则;③史论结合 的编纂方法。
做题技巧指导: 1、先看简答题,再带着问题看文本。 2、边看边划出与题目相关的内容。如传主成 就、精神品质等。 3、答题区间尽可能划得大一点,防止信息遗 漏。
(3)从文中看,作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的主 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6分) 【信息空间】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 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 司“名为护卫华人,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甚至敲诈勒索。 黄遵宪一面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斗争,一面将《大清律例》中 有关财产各条抄出,并译成英文,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 承审官“一体遵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同时,黄遵宪还 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他亲任社长,拟定 学规。每月设定课题,鼓励南洋诸生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地 方礼俗,关心民事民疾。当他卸任归国时,门生潘百禄在 《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用“遂令空白文明开”、 “无异岭表韩公来”表达对老师的赞誉之情。 答案:①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苦,改善侨胞待遇; ②与当地英国华民政务司斗争,以《大清律例》保护华侨财 产;③改会贤社为图南社,积极发展华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