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病外治之敷脐疗法总结分析
2021周基钱儿科脐疗经验总结范文
2021周基钱儿科脐疗经验总结范文 家父周基钱老中医从小跟师学医,长期在基层工作,擅长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特别是在中医儿科脐疗方面,师古学今,颇有效验。
笔者自小耳闻目览,跟父随诊,受益良多,现将其脐疗经验介绍如下。
1、小儿高热 药物:生石膏5g,生地龙5条。
将生石膏碾末后与地龙捣成泥状敷于脐部,2h一换,热退为止。
验案:1978年岁末,家父回家过年,夜间1时许,临村杨某急抱1岁小儿来诊,诉其突发高热,抽搐0.5h,诊见体温41℃,观其面热气粗,手足不时抽动,指纹紫红,已透气关。
知已热甚动风,家父急于路旁湿土中寻得地龙数条与研好之生石膏捣烂,敷于患儿脐中,大约5min后患儿手足抽动减少,0.5h后热退神静,嘻笑如初,称谢而归。
按:家父认为,小儿高热多为突然感受外邪所致,盖小儿稚阴稚阳,易寒易热,尤为纯阳之体,故易于突发高热。
方中生石膏大寒,清泻肺胃之火,地龙亦性寒,《药性赋》谓其“大热狂言,投之立应”,二药配伍,共奏清热退火之功,故治疗小儿高热效捷。
2、小儿腹泻 药物:五倍子5g,白胡椒5g。
将五倍子与白胡椒焙干研细末,再与母乳或盐开水适量调成糊状,平摊薄膜上,敷于脐部,胶布固定,每日1换。
验案:李某,男,2岁。
入秋饮冷,腹痛,腹泻2天,日泻水样便10余次,针药未效,神疲纳差,哭闹不宁,慕名来医,家父祥问病史,细查舌脉后,知为寒邪直中脾胃所致。
乃将焙干之五倍子与白胡椒研末,趁热将药敷于患儿脐部和双足底涌泉穴,固定好之后,再反复用自己烤热的手掌轻轻按摩患儿脐腹部,1h后痛止泻减。
次日复诊,泻止能食,复予脐贴1次善后。
按:家父认为小儿腹泻多为感寒及饮食不慎所致。
小儿脏腑娇嫩,脾胃易伤,用五倍子涩肠止泻,白胡椒散寒温中止痛,二药标本兼治,同时配合热敷按摩,故疗效满意。
3、小儿夜啼 药物:黑丑10g,蝉蜕10g。
将黑丑与洗净之蝉蜕焙干研细末,用母乳或盐水调成糊状,贴于脐上,用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用3天。
小儿敷脐疗法
小儿敷脐疗法1. 小儿发热取柴胡10g,研成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处,纱布复盖,胶布固定,毎日換药一次,连用2-3天.2. 小儿流涎取吴茱萸10g,研成细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处,纱布复盖,胶布固定,毎日換药一次,连用3-5天.3. 小儿寒吐将生姜捣烂如泥,外敷肚脐处,纱布复盖,胶布固定,毎日換药一次,连用1-2天.4. 小儿厌食取葱白一根,生姜3片,小茴香10g,捣烂如泥,放入锅中炒热后,外敷肚脐处,纱布复盖,胶布固定,毎日換药一次,连用5-7天.5. 小儿脾胃虚寒腹泻取丁香和肉桂各40g,研成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g,用适量霍香正气水调为糊状,外敷肚脐处,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毎日換药一次,连用3-4天.6. 小儿便秘取大黄10g,研成细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处,用伤湿止痛膏固定,连贴12-24小时.7. 小儿遗尿取五倍子五味子石菖蒲麻黄各15g,肉桂5g.将上药研成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米酒米醋等量调为糊状,外敷肚脐处,纱布复盖,胶布固定,毎日換药一次,连用7-10天.8. 小儿出汗若小儿汗出如流,或动辄大汗出,可取生黄柏和五倍子各10g,研成细末,装瓶备用.治疗前将患儿肚脐清洗干净,用温水调成饼状,外敷肚脐处,纱布复盖,胶布固定,24小时換药一次,连用2-3天.新生儿脐炎:取云南白药适量,先用生理盐水将患儿脐部分泌物清洗干净,然后将云南白药敷在患儿肚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
9小儿腹泻:取黄连、吴茱萸、丁香、肉桂、苍术各等量,将其研成细末,每次使用时取药末适量敷脐,伤湿止痛膏固定。
每日1次,3次即愈。
10功能性遗尿:取鲜葱白10段(2寸长),硫磺12克。
共捣烂成饼状,在小儿睡前将药饼敷于肚脐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2日换药1次,可连用2周左右。
11小儿便秘:取生大黄适量,烘干后研成细末。
每次取生大黄粉末10克,用适量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儿肚脐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用热水袋热敷肚脐处10分钟。
肚脐疗法
敷脐疗法敷脐疗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起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历代医家对其均有研究,精方妙药层出不穷,治病屡见奇效。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肚脐是外治法层佳部位之一,随着经验积累,敷脐治疗疾病的范围逐渐增大,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敷脐疗法,堪称中医一绝。
在胚胎时期,脐部是胎儿连通母体,获得血液、氧气及营养供给的唯一通道。
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故渗透力强。
脐皮肤除了具有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可知药物可在脐部扩散到静脉或腹下动脉分支,而进入体循环;脐动脉结特殊(有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脐动脉壁没有胆固醇堆积),而认为此种特殊结构,是药物能迅速被吸收的有利条件。
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
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加之小儿脏腑娇嫩,肌肤疏薄,对药物反应灵敏,因此内病外治多选用脐部。
现代研究表明,将芳香药物置于脐下,药物不断的刺激脐下皮肤,可激活神经内分泌的反馈作用,促进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
中医认为,脐,神阙穴,“神”为一身之主宰,“阙”指重要之处,神阙穴为先天之蒂,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之间,腹部正中部位,属人身至要之处。
神阙穴又是任脉之要穴,任脉为阴脉之海,循行于腹正中,上连心脏,中经脾胃,下通肝肾,与督脉、冲脉一源三歧,故有脐通百脉之说。
神阙与十二经脉相通,和五脏六腑相连,其作用广泛。
《经穴名的考察》指出,“神”乃心灵生命力,“阙”是君主居城之门,可见,神阙穴是生命力居住的地方。
当胎儿在母体中生长、发育时,均依靠脐带的供血和营养输送,以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所以古代中医学家把脐看做先天之本、生命之本源。
《素问·痹论》中说"帝曰:营卫之气亦令人痹乎,歧伯曰:营者,水谷之精气,和调五脏,洒陈于六腑也。
民间疗法—敷脐
民间疗法—敷脐2.敷脐疗法2.1.含义:是将药物放在脐部,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敷脐疗法属中医外治疗法的范畴,可广泛应用于内、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常见疾病,不但见著于历代典籍,而且广泛流传应用于民间。
其疗效可靠,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作用迅速而痛苦小,尤适用于儿童、妇女、老人等畏针忌药者,是群众乐于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
(505神功元气袋、贴肚脐治痔疮的肛泰等).它是以中医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制成膏、丹、丸、散、糊等剂型敷于脐部,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特点:简、廉、效、安全。
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肚脐填药、敷药、涂药及角灸脐法的记载,此可谓开脐疗实际运用之先河。
历代医家均有所发挥。
2.2.理论基础:先天之根、胎儿营养来源。
“神阙”穴,认为“脐通百脉”.2.3.常用药物和剂型:根据病情和体质不同而辨证之。
脐疗用药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脐疗用药必须遵循辨证施治、选方用药的原则。
②所用药均应有一定的刺激性,但又不致发泡溃破,损伤皮肤。
③所用药物应气味俱厚,但有毒之品一定要控制用量,做到低毒高效。
④应注意选择具有浓烈芳香走窜性味的药物,以便增强药剂的皮肤穿透性。
⑤一般选用醋、酒、油、水等作调和剂,或以其减缓药物性味,或以其增强药物通达走窜之性,或以其调和赋形,也均是必不可少的。
散表寒:葱白、生姜、荆芥、紫苏等;温里寒:肉桂、附子、干姜等;消食积:莪术、莱菔、莪术等;驱虫积:乌梅、槟榔等;利尿:猪苓、大戟、甘遂等;理气:陈皮、木香等;活血:当归、川芎、丹参、红花等;补虚:人参、黄芪等;健脾:党参、白术、甘草等;泻实:大黄、巴豆等;泻火:黄连、黄柏、山栀等;消肿解毒类:蟾蜍、雄黄等。
剂型:脐疗法临床和民间流行的药物剂型有以下5种:1.散剂:将所用药物碾研成极细的粉末,直接填入脐内,用胶布或敷料固定。
2.膏剂: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加丹制成油膏,或将中药碾成极细末,配合香油、蜂蜡等炼制成膏,敷贴时加热烊化。
敷脐疗法巧治小儿疾病
敷脐疗法巧治小儿疾病医将脐部称为神厥穴,又名气会、维合。
它在人体经络中的任脉上。
任脉乃阴脉之海,它能和督脉互为表里,共同调理人体的诸经诸脉,故脐部能与诸经诸脉相通。
研究表明,脐部在人出生后才最终闭合,也是腹壁最后闭合之处。
脐部的皮肤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相比,其表皮的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
因此,药物最易穿透脐部而被人体吸收。
而且脐部的皮下无脂肪组织,脐周的血管丰富。
这就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人体对药物的吸收。
因此,在脐部敷药能起到内服药物起不到的作用。
敷脐疗法正是利用了脐部的这些特征治疗各种病症的。
此疗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那么,用敷脐疗法能治疗哪些儿科疾病呢?1、可治疗婴幼儿腹泻原料:取白胡椒2克。
制用法:将白胡椒研成细末备用。
先将患儿的神阙穴及长强穴(在尾骨尖下0.5寸处,相当于尾骨尖与肛门的中点)清洗干净,然后分别将白胡椒粉1克置于神阙穴和长强穴上,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
每天换药1次,3天为1个疗程。
用此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非常显著。
2、可治疗小儿便秘原料:取生大黄适量。
制用法:将生大黄烘干后研成细末备用。
每次取生大黄粉末10 克,用适量的白酒将其调成糊状。
将药糊敷在患儿的肚脐上,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然后,再用热水袋热敷肚脐处10分钟。
每天换药1次。
一般3—5天后即可见效。
3、可治疗小儿遗尿症原料:取生姜30克,附子6克,补骨脂12克。
制用法:将生姜捣烂如泥,将附子、补骨脂研为细末。
把上述的生姜泥和药末混合成膏状。
将药膏敷在患儿的肚脐处,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
每5天换药1次。
一般用药4—6 天即可见效。
4、可治疗小儿口舌生疮原料:取细辛2.5克。
制用法:将细辛研为细末,然后用适量的面粉及温开水将细辛末调成直径为3—4厘米,厚度为0.5厘米的面饼,并将此药饼敷在患儿的肚脐处。
在药饼上盖一层塑料薄膜、一块无菌纱布,再用胶布固定好。
每日早晚各换药1次。
3天为1个疗程。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小儿腹泻病是指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小儿腹部疼痛、腹泻、腹胀等症状,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
由于小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力较低,因此在腹泻发作时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所以对于小儿腹泻病的治疗十分重要。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下面我们将从临床实践中总结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一、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作用原理中医学认为,小儿腹泻病的发生是由于脾胃功能不全,湿邪蕴结引起的,因此治疗小儿腹泻病应该以健脾胃、祛湿邪为主要目标。
而中药自拟方敷脐便是通过贴敷中药药膏在脐部,借助脐部特殊的穴位作用,使药物通过经络传导达到脾胃经脏,以起到调和脾胃、祛湿止泻的作用。
二、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药物选择中药自拟方敷脐的治疗方剂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调配。
一般可选用健脾化湿、理气止泻、调和脏腑等功效的中药作为基础药物,常用的中药包括山楂、泽泻、白术、藿香、陈皮等。
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适量选择加减。
同时还可加入一些具有祛湿止泻、收敛肠道的中药,如地榆、厚朴等,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三、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临床多家医院对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中药自拟方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患儿的腹泻症状明显改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缩短,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通过对照实验发现,在中药自拟方敷脐治疗组,腹泻症状和病程均有明显改善,治愈率显著提高,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四、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应用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得到了医生和患儿家长的认可。
患儿家长在治疗小儿腹泻病时,可以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脐贴治疗。
同时在疗程中要遵守医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要有规律,避免辛辣食物和生冷食物,尽量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
小儿内病外治之敷脐疗法总结分析
小儿内病外治之敷脐疗法总结分析发表时间:2010-09-16T16:16:54.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2期供稿作者:马洪君[导读] 脐敷疗法是中医治疗一些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一种简便的,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马洪君 152000 黑龙江省绥化市润峰园社区医疗服务站关键词小儿内病外治脐敷疗法脐敷疗法脐敷疗法是中医治疗一些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一种简便的,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将经过科学配伍的中药制成贴剂,放置在肚脐部位的方法,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在临床上儿童疾病的特性,加上儿童疾病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利用西医的一些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损伤性和儿童以及家长的不愿意接受和配合,如果采取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虽然疗效比较显著,但是由于中草药的口感等原因,也不是很好实行的,通过认真学习相关医学杂志上成功的案例,根据中医的内病外治的原理,选择脐敷疗法对临床上一些常见的和多发的儿科疾病进行治疗,往往会取得较好的疗效和实际效果。
通过对一些已经进过临床实践的现成的方剂的使用,尤其是在近两年来,在社区诊疗时间中,探索用此方法治疗一些社区中的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夏氏[1]创造的小儿退热贴(柴胡,栀子,细辛,金银花,胡黄连)脐敷,8小时换一次,72小时为一个疗程,并用常规抗生素及抗惊厥药对症治疗。
小儿退热贴对小儿退热的疗效较好,且对患儿的白细胞,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并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孙氏[2]等用金玉伞(黄芪,防风,莱服子,鸡内金,五倍子,乌梅,淫羊霍,女贞子,栀子,板蓝根,穿山甲等份研末)与食醋敷于脐部合抗生素常规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效果明显。
通过在社区治疗50多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来看,一方面缩短了疗程,另一方面也得到了儿童和家长的认可。
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一般都采取抗生素配合消化药物治疗,但是往往会伤害到儿童的其他系统,我在社区医疗工作中,采用杨氏[3]等自拟的中药敷脐散(五倍子50g,人参芦3枚,生地榆30g,白胡椒20g)治疗小儿腹泻100例,阳虚者加补骨脂、肉桂各5g,风寒证加白芷3g,湿热证加黄连3g,伤食者加莱菔子5g,研末用陈醋或植物油调和敷于脐部,每日换药1次。
蒙药外敷法治疗小儿脐病
【 中图分类号 】R 2 9
脐病 是 指 4 , J L 脐 部疾 病 的总 称 。多 由断 脐结 扎 不 洁 ,
液体 流出 ,局 部注入造 影剂 可进 入膀 胱或 膀胱逆 行造 影 可
达皮肤 ,注入亚 甲蓝可见脐部排 出蓝 色尿 液 ,需 手术治疗 。
3 疗 效 标 准
脐部 护理不当或 啼哭等 引起 。蒙 医学根 据脐病 的症 状 和治 疗方 法的相似性归纳为脐肿 和脐疮 。是 临床上4 ' , J L 常见病 ,
合 。临床上蒙 药一 嘎玛 珠尔局 部 应用 可 以消肿 、止痛 、干 燥 、收敛 、创 面愈 合快 ,缩短抗 生 素使 用疗 程 等疗 效 ,是 简便易行 的一种治疗方 法 ,值得推广 。为 了孩子 健康成 长 ,
达到合理 治疗 及 预 防的 目的 ,应 加 强对 脐 病 的宣 传 教育 ,
支持诊断 。如怀疑 脐炎引起败血症 时 ,可辅 以血培养 检查 。 4 , J L 脐病需 与以下疾 病鉴 别 。脐 窦是 由于卵 黄管 脐端 未 闭
而 引 起 。仔 细 检 查 脐 部 ,用 探 针 或 造 影 剂 可 发 现 窦 道 。有
时局部可见到球状 息 肉块组织 切 片为肠 黏 膜上 皮而 非 肉芽 组织 ,称为脐茸 或脐 息 肉应手 术切 除 。脐肠 瘘 为脐孔 处 可 见一 圆形 突起 的鲜红 色黏 膜 ,正 中有一 瘘 口,有恶 臭分 泌 物或有液状粪 便排 出 ,口服炭末 或 于脐孔 注入 造影 剂 经 x 线检查可确诊 ,需手 术治 疗 。脐 尿管瘘 为 脐部 经常 有清亮
胃肠功能恢 复情况 。综上 所述 ,给予 胆囊 切除 术患 者在手
[ 3 ]莽发 ,吴玉 山.蒙药 阿木 日一 6辩 证应用 [ J ] .吉 林 医学信息 ,1 9 9 7 ,
实用小儿敷脐疗法
实用小儿敷脐疗法小便不通一般新生儿在出生后就有小便,若两天以后仍没见小便,则为新生儿小便不通。
但必须排除先天畸形引起的小便不通。
(一)主治:先天不足,元气衰弱、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小便不通。
方药及用法:(1)苏叶汤(《理瀹骈文》):苏叶10g加少量水煎开,布包,暖蒸脐部。
(2)五苓散(《伤寒论》):白术10g 茯苓10g 猪苓6g 泽泻6g 桂枝3g水煎内服少许。
主要用药渣布包,湿热暖蒸脐处。
内服药量视年龄而加减。
(3)家传秘方:葱白茎3枚、蚯蚓3条加水少许,共捣如药泥,微加温贴于肚脐处,外用暖水袋暖之。
(二)主治:肠热郁结、胸腹胀满、膀胱气化不利,导致小便不通。
放药及用法:(1)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生地黄10g 木通6g 灯心6g 甘草6g加水少许煎开,用布包药渣,湿热外敷肚脐处。
(2)豆豉膏(《医宗金鉴》):淡豆豉10g 田螺10g加葱白捣如泥,用芭蕉根汁调贴脐上。
(3)奇香灸(《理瀹骈文》):葱装麝香、加食盐共为药泥,填满脐部,再用暖水袋持续暖之,再用艾叶灸脐部。
(4)家传经验方:葱白汁调冰片少许,琥珀10g,共为药饼,塞贴脐部,外用暖水袋持续暖之。
以小便利为度。
胎黄新生儿出现胎黄一般在10天之内全部消失,称为生理性黄胆,不须治疗便可自愈,如超过10天以上仍不消失,称为胎黄。
(一)主治:孕期母受湿热、胎儿湿热内盛、生后胎黄不退者。
方药及用法:(1)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茵陈蒿五苓散将上药为细末,和蜂蜜为饼,贴肚脐处,外用暖水袋温暖脐处。
药量视年龄而异。
(2)家传经验方:茵陈20g 栝楼根10g上药共为细末,用明矾水调成药饼,塞贴肚脐处,外用暖水袋暖之。
(二)主治:胃热郁结、热邪入内、引起胎黄不退者。
方药及用法:(1)茵陈蒿汤(《伤寒论》):茵陈10g 栀子10g 大黄3g上药共为细末,用蜂蜜调成药饼,贴于脐部,外用暖水袋温暖脐部。
(2)茵陈汤(《幼科准绳》):茵陈20g 栀子10g 大黄2g 芒硝1g 木通6g 寒水石6g上药共为细末,用蜂蜜调成药饼,贴于脐部,外用暖水袋温暖脐部。
敷脐疗法在儿科病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敷脐疗法在儿科病中的应用作者:马金光来源:《祝您健康》1994年第07期敷脐疗法是民间流行的一种简易外治疗法,就是将适合病情的药物,敷于肚脐内,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敷脐疗法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治病方法,且简便易行,作用迅速,尤其对婴幼儿在口服药或针灸等均有一定困难的情况下,用敷脐法尤为适宜。
小儿夜啼1、朱砂0.5克,五倍子1.5克,陈茶叶1克,共研成细粉末。
用水调成饼状敷脐中,用干净纱布固定,1~3次便可痊愈。
2、牵牛子7粒捣碎,用温水调成糊状,临睡前敷于肚脐上,用无菌纱布固定,一般当夜即能止哭。
3、用朱砂适量和水少许,共磨溶,以毛笔蘸朱砂汁涂于脐部,同时涂心口和手足心,连续3~4天。
可止夜啼。
小儿风寒感冒1、葱白10克,连翘8克,共捣烂,敷于脐部。
2、杏仁、苏叶、前胡、半夏、陈皮、桔梗、甘草、枳壳、茯苓各1克,共研成粉末,加白蜜7.5克,连须的葱白3根,捣成糊状;另用萝卜汁10克,大枣3颗去核捣烂,合诸药成一团饼状敷于脐上,半日换药1次,换药2次即可见效。
小儿腹泻1、肉桂3克,干姜5克,细辛1克,研成细末,水调敷脐上,一次即止,连用2~3次即愈。
2、吴茱萸、肉桂、广木香各5克,公丁香、地榆各4克,共细研成末敷于脐上,用纱布固定,48小时后去除,连用2~4次。
3、五倍子15克,枯矾10克,黄腊30克,先将前两种药研细,再合黄腊熬成膏,每次用5克敷脐,外用热水袋热熨。
长期腹泻者,改用炒五倍子、干姜各2克,吴茱萸、丁香各1克,共研成细粉,水调敷脐中,1次止,2次即愈。
小儿口腔炎症1、黄连粉3克,用水调和,敷于脐上,外用纱布盖好,用胶布固定。
2、用北细辛10~15克,研成细末,用水调成糊状,加少量蜂蜜或甘油调匀置纱布上,敷在肚脐上,再用胶布固定,连用3天,症状可缓解直至痊愈。
小儿遗尿1、硫磺3克,葱白3根,共捣成泥状,敷脐固定,三次可痊愈。
2、生姜30克捣成泥状,炮附子6克,补骨脂12克,共研细末合为膏状,敷于脐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5天换药1次,2~9次可愈。
药敷肚脐眼巧治儿科病
药敷肚脐眼巧治儿科病肚脐中央是神阙穴。
它内连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五官九窍。
药物敷脐,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透皮吸收后产生的作用,可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调理气血、温补脾肾,增强免疫功能,从而调整脏腑功能。
可治疗多种病症,尤其适用于小儿,达到治病防病的作用。
1.治小儿发热取紫雪散1克,加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处,伤湿止痛膏固定。
每天换药1次,一般用药1天体温即可降至正常范围。
此法可迅速有效地控制高热,减少并发症,且无副作用,有清热解毒、泻下通便之效。
2.治小儿流涎取吴茱萸10克,研为细末,用食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处,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1次,连敷3~5天,可温中健脾。
3.治小儿厌食症取葱白1根,生姜3片,小茴香10克。
上药共捣烂,放锅中炒热后,外敷于肚脐处,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1次,连敷5~7天,可消食导滞、疏肝和胃。
4.治小儿便秘取大黄5~10克。
将大黄研为细末,用食醋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处,伤湿止痛膏固定。
连续贴敷12~24个小时,一般用药1次即可见效。
可清热消积,导滞通便。
5.治小儿尿床取五倍子、五味子、吴茱萸各30克,上药共研细末备用。
每次取药5~10克,用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处,敷料覆盖,胶布包扎固定。
每晚1次,每天1换,连续外敷3~5天。
可有温肾、收敛、固涩、止遗之效。
6.治小儿夜啼取黑豆7粒,研为细末,用温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处,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每晚1次,连续敷药3~5天。
可消积化滞,和胃安神。
7.治小儿脐炎用生理盐水或新洁尔灭冲洗患处,再用2%碘酒消毒,取云南白药粉末1克,撒于患处,外用敷料覆盖,纱布包扎固定。
每天换药1次,一般用药3~5天可愈。
可清热解毒,收敛除湿,生肌消肿。
8.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取六神丸5~10粒,大黄、蒲黄各10克。
共研细末,加入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及双足心涌泉穴处,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1次,连续外敷3~5天可愈。
药物敷脐可通阴阳,调节经络,主治百病(儿科家传敷肚脐法)
药物敷脐可通阴阳,调节经络,主治百病(儿科家传敷肚脐法)将药物制成粉剂、糊剂或膏剂,敷于脐中,治疗全身性疾病,乃中医学之传统疗法,历代文献均有所载。
如《本事方》治结胸:巴豆14个、黄连7寸(连皮用)。
捣细末,唾津和成膏,填入脐心,以艾灸其上,腹中有声,其病则去。
《外治寿世方》治伤寒小便不通:蜗牛1个、冰片少许。
入蜗中即化为水,滴脐中立解。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物脐疗方,达数百有余。
可见此法有着丰富的内容和较高的疗效。
脐居人体之中点,阴阳“气交”之中,《素问》载:何为气交,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
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
又《难经》指出,自脐以上为阳,自脐以下为阴,天阳地阴即其义也。
从经络看,脐位于任脉,任脉乃阴脉之海,和督脉相表里,督脉乃阳脉之海,故任、督两脉总理人体阴阳诸经百脉。
脐又为冲脉循行之地,冲乃经脉之海,任、督、冲一源而分歧。
可知,药物敷于脐中,藉气交上下升降,上通于阳,下通于阴,药物施布全身而直达病所。
且由于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相通,药随经气的循行,洒溢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无处不到。
许多医籍记述,脐穴主治百病,补泻虚实,可升可降,并有温通元阳、苏厥固脱、运畅气机、化寒湿积滞等功能。
因此,药物敷脐可调节经络的功能活动,发挥治病作用。
余曾用硫磺、白矾、龙胆草、吴茱萸、朱砂、猪胆汁配方敷脐治疗高血压病300多例,有效率为80%。
用党参、黄芪、知母、石膏、天花粉、生地黄、麦冬、玄参、黄连配方敷脐治疗糖尿病,对轻型有显著疗效。
用乳香、没药、穿山甲、葛根、山楂、厚朴、白芍、细辛、桂枝、鸡血藤、冰片配方敷脐治疗痛经,妇女面部色斑、心绞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此外,本法在用药方面多选用气味俱厚之品;有些药物炒用,炒香则气易透;或加用芳香走窜之品,引导药气上下升降而加速药效。
要注意寒热药配合使用,因脐位于腹壁正中,药物敷脐,易动中焦,脾胃当先承受之,若中州感寒,则损伤脾胃运化,可隐隐作痛或肠鸣便溏,或恶心欲吐,故用凉药宜以热药反佐之。
中医外治法之脐疗
脐疗的科研成果
成果一
一项研究表明,脐疗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物 治疗,能够更快速地缓解症状。
成果二
另一项研究显示,脐疗对于缓解成人慢性腹痛、腹胀等症状具有显 著效果,且操作简便、副作用小。
成果三
科研表明,脐疗在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方面也有 一定治疗效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敷贴方法
将制备好的药物敷于肚脐上,用纱 布或胶布固定,保持药物在肚脐上 留置一段时间,以达到治疗目的。
灸脐法
艾灸
隔盐灸
用艾条或艾炷在肚脐周围施灸,可以 起到温阳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
将食盐研细炒热后置于肚脐上,再在 盐上施灸,可以起到温中散寒、降逆 止呕的作用。
隔姜灸
将鲜生姜切成薄片,用针扎孔,置于 肚脐上,再在生姜上施灸,可以起到 温中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
停止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脐疗后应注意保持宝宝肚脐周 围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脐疗过程中应遵循医嘱,按时 按量使用药物和敷料。
禁忌事项
对于过敏体质的宝宝,应谨慎使用脐 疗,如需使用应先进行过敏测试。
对于患有皮肤破损、炎症、感染等疾 病的宝宝,也应禁止或慎用脐疗。
对于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或血液 系统疾病的宝宝,应禁止使用脐疗。
对于患有高热、急性炎症、活动性结 核、严重水肿及出血倾向的宝宝,也 应禁止使用脐疗。
05
脐疗的案例与实践
临床应用案例
案例一
某患儿因脾胃不和导致腹泻,采 用脐疗方法,选取中药敷于神阙 穴,经过一周治疗,腹泻症状明
显改善。
案例二
某成年女性因痛经问题,采用脐 疗方法,选取中药敷于神阙穴, 经过一个月治疗,痛经症状得到
敷脐疗法治小儿病
身 之 命 蒂 。 所 以《 幼 幼 集 成 》 : 脐 为 百 云 “ 风 总 窍 ,五 脏 寒 门 ,
… …
取 杏仁 、 仁 、 桃 山栀 子 、 为 一 身 阴 阳 之 总 司 ,然 /、 脐 中 , 以 纱 布 覆 盖 , 布 芒 硝 各 6克 , 大 黄 9克 , J 外 胶 生 儿 稚 阳 未 充 , 阴 未 长 , 固 定 , 晚 换 药 1次 。 稚 不 每 共研细末 , 面粉适量 , 加 用 耐 风 寒 , 有 所 侵 , 必 由 一 病 2理 中 丸 1 丸 , 水 调 蛋 清 调 和 成 膏 状 , 贴 敷 脐 . 用 起 。由 此 致 病 , 脐 最 为 至 成 糊 状 , 取 适 量 药 糊 敷 于 中 , 布 固定 。一 天 后 局 部 治 胶 要 。 因 药 入 肚 脐 ,吸 收 较 脐 部 , 以 纱 布 覆 盖 , 布 皮 肤 呈 紫 色 即 去 药 , 紫 色 外 胶 速 , 入 脏 腑 , 散 全 身 , 固 定 , 晚 睡 前 换 药 1次 。 稍 后 会 慢 慢 消 失 , 直 布 每 1周 敷 1 调 节 各 脏 腑 功 能 。 药 物 敷 “ 不 和 则 卧 不 安 ” 凡 因 次 , 用 3次 即 可 痊 愈 。 胃 , 连 脐 操 作 简 便 , 易 于 / 儿 接 脾 胃 虚 寒 和 脘 腹 疼 痛 引 起 J 、 受 , 果显 著 。 效 的夜 啼均 可 用之 。
一
萸 肉 、 骨脂 、 螵 蛸 各 1 补 桑 5
、
盗 汗
克 , 香 、 丁 肉桂 各 75克 。 . 上
五 倍 子 3克 , 研 为 细
克 , 草 2克 。 研 细 甘 共
末 , 葱 白连 须 3茎 , 加
打 烂 ,与 前 药 搅 拌 成 团 , 白 蜜 75克 , 与 . 共 入 药 团调成 药饼 , 外 敷 脐 中 , J时 换 药 l 2/ 、 1次 。 芦 根 1 5克 , 煎 汤饮服。
敷脐疗法
1.敷脐疗法, 是指选用适当的药物制成一定剂型填敷于脐部, 通过脐部吸收药物, 作用于经络, 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其取材方便, 操作简单, 作用迅速, 疗效可靠。
因此,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2.敷脐疗法的作用机理——敷脐疗法利用药物敷贴脐部, 通过脐部受药物的刺激和吸收, 激发经络之气, 以调整脏腑阴阳平衡,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3.敷脐疗法的理论基础——脐部, 中医称之为神阙穴, 神者, 变化莫测; 阙者,要处也。
祖国医学把脐看作是先天之结带、后天之气舍、人体之根本, 并认为脐与诸经百脉相通。
足阳明、冲脉皆挟脐, 而督脉贯脐中央; 任脉通肺以系脐带;冲、督、任皆始于气冲, 气冲起于胃脉, 一源而分三歧。
督行背, 任行腹, 冲脉起于肾下, 出于气街, 挟脐上行至胸中, 上颃颡、渗诸阳、灌诸精, 下行入足, 渗三阴,灌诸络, 为十二经之海, 主血。
带脉横围于腰如束带,总约诸脉。
所以脐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具有溢蓄经脉气血之功, 敷脐疗法就是根据这一理论创立的。
4.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敷脐疗法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肿瘤、抗过敏、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5. 敷脐疗法的功能主治——敷脐疗法通过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联系, 可以作用于全身, 产生治疗作用, 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涉及呼吸、消化、心血管、泌尿、神经、内分泌等多个系统, 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疾病, 如内科的感冒头痛、咳嗽气喘、呕吐腹泻、自汗盗汗, 儿科的痘疹、惊风、夜啼、遗尿、小儿腹泻,妇科的痛经闭经、崩漏带下、妊娠产后诸病等等, 都可应用敷脐疗法进行治疗。
此外, 敷脐疗法还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 用于养生保。
参考文献:[ 1] 李宗一. 敷脐疗法[M] .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 81-85.[ 2] 黄敏. 中药敷脐疗法刍议[ J] . 中医外治杂志, 2006, 15( 2) : 59- 60.[ 3] 杨长森. 针灸治疗学[M]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4- 17.。
浅谈小儿中药敷脐疗法及护理
浅谈小儿中药敷脐疗法及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在小儿治疗中采取中药敷脐的方法,经过护理之后,具体的情况。
方法: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中在医院治疗的50例病例做为研究的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敷脐的方法来治疗,将这两组的治疗之后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采取不同的方式经过治疗后,采用中药敷脐疗法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采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8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小儿疾病的时候,采取中药敷脐的方法来治疗和护理,可以达到不寻常的效果,往往结果是惊人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可以使得患者更快的康复,可以使得家庭更加和谐,可以让社会更加稳定,故而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小儿;中药敷脐;护理在世界上每个国家,孩子是每个国家的希望,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孩子是国家的花朵,有人说如果少年是强大的,国家也会因此强大。
因此,每一位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成长,尤其关心孩子的健康。
近年来,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跃,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国家的生活水平也高涨起来,孩子的生活习惯出现了很大的改善,如:挑食;熬夜;过长时间玩游戏;如爱吃零食,但也使得疾病越来越多,患病率也越来越高,这导致相关疾病也逐渐引起所有人的关注[1]。
现如今腹泻治疗包括补液治疗,防止脱水,调节儿童酸碱平衡。
饮食调整,少吃,多吃营养成分比较高且容易吸收食物;西医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抗生素,胃肠道菌群的调整和微量元素的补充;中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针灸,应用和治疗。
不同的治疗对儿童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西药治疗方便快捷,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但腹泻时,小儿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还可引起小儿腹泻,电解质紊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小儿胃肠吸收功能,也会影响口服药物治疗的效果。
结合西药的毒副作用,中药在婴幼儿腹泻中的应用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病症,常伴有腹痛、腹胀、食欲不佳、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多因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所致。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可以起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和相关注意事项。
中药自拟方敷脐是指使用中药药材贴敷在小儿腹部脐眼周围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脐眼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与脏腑相连,具有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
贴敷中药在脐眼周围能够渗透皮肤,通过脐眼与脏腑相通的途径,起到调理脾胃、祛湿热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小儿腹泻的目的。
中药自拟方敷脐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将选好的中药药材研碎,加入适量的醋或水制成糊状物,然后涂抹在小儿脐眼周围,并用纱布固定。
一般每次使用15-30分钟,每天2-3次,连续使用3-5天为一个疗程。
中药敷脐的主要药材有苍术、白术、砂仁、川芎、甘草等。
苍术和白术能够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功能;砂仁有舒肝理气、祛湿的作用;川芎能够活血化瘀、调理脾胃功能;甘草有缓解疼痛、消炎的作用。
这些药材组合在一起能够起到温中益气、祛除湿邪的作用,对小儿腹泻病的治疗非常有效。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很好。
经过统计分析,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显著减少小儿腹泻的症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为了加强治疗效果,中药敷脐还可以与口服中药相结合,增强治疗效果。
中药敷脐还可以用于小儿腹泻的预防,提高小儿的免疫力,减少病情复发的可能。
在进行中药自拟方敷脐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药材的选择要根据小儿的具体病情进行调整,不能随意添加或减少药材。
药材的研碎要细致均匀,以充分发挥药材的疗效。
敷脐时要注意保持脐部的清洁卫生,避免感染的发生。
对于小儿腹泻病情较重或长期存在的情况,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敷脐,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调理脾胃功能、祛除湿邪,可以显著减少腹泻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儿腹泻是指小儿在短时间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的水样或黏液样便次,每日次数较平时增多,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是小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腹泻病在小儿中发病率较高,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目前,传统中药自拟方结合脐部敷贴治疗小儿腹泻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中药自拟方是指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体质特点,结合中医理论自行配制的药物方剂。
而脐部敷贴则是利用人体脐部特殊的经络联系,通过药物的作用,在脐部敷贴一定的中药贴剂,以辅助调理体内的阴阳气血,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
中药自拟方结合脐部敷贴治疗小儿腹泻病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临床观察结果及实验结果验证尚需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结果验证,探讨中药自拟方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明确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探究其治疗机制并验证其临床疗效。
通过系统观察和实验验证,全面评价该治疗方法在小儿腹泻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药自拟方敷脐治疗方法提供临床经验积累,探索更加有效的小儿腹泻病治疗方案。
最终旨在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小儿腹泻病的防治工作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小儿腹泻病是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虽然目前有一些药物可以用来治疗小儿腹泻病,但是因为小儿的生理特点和体质较弱,药物治疗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儿腹泻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医生和患儿家长提供更多选择,同时也为传统中医药在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这对于促进中医药在儿科领域的发展,提高小儿腹泻病的治疗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敷脐疗法治疗小儿疾病体会
敷脐疗法治疗小儿疾病体会发表时间:2013-02-22T16:24:31.0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陈刚[导读] 敷脐疗法又称“脐疗”,是将药物放在脐中(神阙穴),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陈刚(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广元 628001)敷脐疗法又称“脐疗”,是将药物放在脐中(神阙穴),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脐为任脉要穴神阙穴所在,又为冲脉循环之处,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江海。
脐可通过经络沟通上下内外诸经和五脏六腑。
药物敷脐后,一方面药物的气味被吸收,通过气血运行而达到病所。
另一方面,通过局部穴位的刺激,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治病的特殊作用。
敷脐疗法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很广,内、妇、儿、男科中多种疾病均可使用。
尤其小儿腹泻、消化不良、腹痛等消化系统疾病,在脐孔内填入药粉或药膏,包扎固定,1~2 天即可见效,有的甚至数小时内即好转,且复发率很低;经常复发的口腔溃疡,用药粉贴脐3 天左右可以治愈,疗效稳定;再如经常感冒的儿童,用中药装袋敷脐,坚持一段时间后,可使感冒发生的次数减少,见效高,费用低廉,且药物既不受消化酶的干扰破坏,又不因肝脏解毒而有毒副反应,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尤其对婴幼儿和一些打针吃药难的患者更为适用。
兹择而述之。
1.小儿腹泻胡椒适量,加白芷少许,共研为细末,置脐内,以装满脐眼为度,用胶布封脐。
以手掌按脐部2~5 分钟。
每日1 换。
可治小儿寒泻、伤食泻、久泻不止、脾虚失运等症。
小儿流涎益智仁、滑石各10 克,车前子、冰片各6 克,甘草3 克,共研为细末,填满脐眼,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 次,10 天为1 疗程。
慢性泄泻多用辛香温性走窜药物如丁香、肉桂、荜拔、胡椒、吴茱萸、苍术、木香、川椒、小茴香、干姜等药,研末,用白酒和醋调之,敷于脐部,外盖干净纱布。
两天一换,3 次为1 疗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内病外治之敷脐疗法总结分析
脐敷疗法是中医治疗一些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一种简便的,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主要是
采用将经过科学配伍的中药制成贴剂,放置在肚脐部位的方法,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在临床上儿童疾病的特性,加上儿童疾病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利用西医的一些治疗
方法都存在一定的损伤性和儿童以及家长的不愿意接受和配合,如果采取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虽然疗效比较显著,但是由于中草药的口感等原因,也不是很好实行的,通过认真学习相关
医学杂志上成功的案例,根据中医的内病外治的原理,选择脐敷疗法对临床上一些常见的和
多发的儿科疾病进行治疗,往往会取得较好的疗效和实际效果。
通过对一些已经进过临床实
践的现成的方剂的使用,尤其是在近两年来,在社区诊疗时间中,探索用此方法治疗一些社
区中的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夏氏[1]创造的小儿退热贴(柴胡,栀子,细辛,金银花,胡黄连)脐敷,8小时换一次,72小时为一个疗程,并用常规抗生素及抗惊厥药对症治疗。
小儿退热贴对小
儿退热的疗效较好,且对患儿的白细胞,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并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孙
氏[2]等用金玉伞(黄芪,防风,莱服子,鸡内金,五倍子,乌梅,淫羊霍,女贞子,栀子,
板蓝根,穿山甲等份研末)与食醋敷于脐部合抗生素常规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效果明显。
通
过在社区治疗50多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来看,一方面缩短了疗程,另一方面也得到了儿童
和家长的认可。
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一般都采取抗生素配合消化药物治疗,但是往往会伤害到儿童的其他系统,我在社区医疗工作中,采用杨氏[3]等自拟的中药敷脐散(五倍
子50g,人参芦3枚,生地榆30g,白胡椒20g)治疗小儿腹泻100例,阳虚者加补骨脂、肉
桂各5g,风寒证加白芷3g,湿热证加黄连3g,伤食者加莱菔子5g,研末用陈醋或植物油调和敷于脐部,每日换药1次。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厌食采用陈氏[4]等运用自制运脾散(丁香、吴茱萸各3份,肉桂、细辛、木香、白术各1
份烘干研未),加酒调成糊状敷脐,24小时换1次,7—10天为1个疗程。
临床效果显著。
腹痛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儿童饮食不洁或不节制,常常导致急性的或是慢性的腹痛发生,在临床上,在排除急腹症等外科疾病的基础上,采用侯氏[5]等用桂姜止痛散(肉桂、高
良姜、小茴香、白芍、木香、香附、厚朴、乌药、甘草等量研未)治疗小儿腹痛,伤湿止痛
膏将散剂固定的方法,往往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腹胀采用程氏[6]用消胀散(三棱、莪术、大黄、党参、黄芪,比例为1:1:1.5:1:1)敷脐,
每次取药10~20克。
治疗腹胀患者19例,其中热结肠腑者(9例)用姜汁调成糊状敷脐。
结
果患儿腹胀消失,腹痛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敷贴最少一次既愈,最多6次显效。
口疮采用赵氏[7]研制的治疗儿童口疮的贴剂,黄连10克肉桂2克烘干成末,纱布包敷脐固定,若3天后未愈,在敷一次,结果30例患儿3天而愈,10例6天而愈。
自汗采用吕氏[8]等用牡蛎(煅牡蛎10克,五味子,浮小麦,黄芪,党参,个9克,麻黄根,白术各7克,研细粉,粗调成糊)敷脐治疗小儿自汗,24小时换一次,4天为一个疗程。
夜啼采用任氏[9]用夜啼散(五倍子,6克木香3克,白药3克等)研末,醋调成糊状,睡
前敷脐治疗小儿夜啼,12小时后揭开,3天为一个疗程。
遗尿采用张氏[10]等用丁香10克,九香虫20克,桔梗5克,研细末,白酒调敷脐治疗遗尿正,每晚换药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并配合按摩治疗,疗效显著。
瘙痒皮肤病采用贾氏[11]用加味止痒散,(红花,桃仁,杏仁,冰片等)适量研末,2克敷脐,每日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
讨论目前敷脐疗法疗法广泛应用于儿科各种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应用最广,且取得了较好的
疗效。
尤其是在社区中采用此方法治疗一些儿科疾病,起到了简、便、容、廉的实际效果。
但敷脐疗法长期不被重视,目前所用针型多为自制,不易推广。
故今后应对脐疗方剂进行实
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运用现代要学成果,制成成药进行推广,并结合现代手段(声、光、电
磁等)创制脐敷新器具,以适应现代临床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夏新红,王琦,刘昌玉,等,退热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2):99
2 孙艳敏,陈耀平,吗凤琴。
金玉散敷脐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机制影响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 4):46
3 杨浩龙,杜春红,聂文利,中药敷脐散治疗小儿久泄,中医外治杂志,2001,8(4):46。
4 陈烨,吕英,陈永恒,等,运脾散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57例,中医外治杂志,2001,10 (3):21
5 侯爱风,于豪。
中药敷脐配合艾炙治疗小儿腹痛240例。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5(6):38。
6 程玉芳,自拟消胀散敷脐治疗小儿腹胀22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7(1):22。
7 赵文斌,黄连肉桂敷脐治疗小儿口疮,江苏中医,1999,20(5):13。
8 吕秀霞,慈秀红,牡蛎糊敷脐治疗小儿自汗,陕西中医,2001,22(5):292。
9 任晓丹,苏春芝,袁伟娜。
夜啼散敷脐治疗小儿夜啼72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7);605.
10张琪,脐疗按摩法治疗小儿遗尿,36例,中医外治杂志,2001,10(4);4.
11贾菊华,加味止痒散敷脐治疗小儿瘙痒性皮肤病,湖北中医杂志,20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