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散文:孟子与庄子
小度写范文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_先秦诸子散文特点模板
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_先秦诸子散文特点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
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
如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庄子主张自然无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
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
如《论语》简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质朴明快、善于类推,《孟子》气势恢宏、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
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
如《庄子》“寓言十九”,引物连类,取象之深厚,为诸子之最。
在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
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
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供了营养。
先秦诸子散文,在思想和创作上,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等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春秋末期:《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战国中期:《孟子》《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第一阶段:《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有孔子弟子所记.语言接近口语(师生谈话录),没有过多修饰. 《墨子》:此书也是墨子弟子所记.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步. 第二阶段:《孟子》《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孟子》:实则仍为语录体,但《孟子》是当场纪录,作者就是孟子.是一本集体著作,其中大量采取对话,双方都有所辩驳,大大促进了散文向论文体发展. 《庄子》:有的仍含有辩驳的影子,但有些篇章带有驳论,论辩,对答,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开始演变为专题论文,中国的论文真正地确立了. 第三阶段:《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荀子》:其文多长篇大论,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韩非子》:其散文特点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1,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 2,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注,而是一个学者的个人论文集. 3,不是以驳论文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述为主.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它们都善用比兴、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三、《孟子》其书 孟子》 (一)组成与文体 《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前372~前289) 的政治主张与人生理想,是孟子与弟子万章等人 所著。由七篇组成:分别是《梁惠王》、《公孙 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 子》、《尽心》。《孟子》是从短小的语录体通 往长篇论说文之间的桥梁。 《孟子》作为长篇语录,从逻辑到组织,从 方法到技巧,从论证到声势,都极大提高了说理 文的水平。兼之晓畅实用,典范性强,在中国古 代散文史上占有崇高地位。
第二节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孟子》
一、孟子其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省邹 城)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 弟子。《史记》所载受业于子思门人的说法比较 可信。 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北宋元丰六年 (1083年)宋神宗封他为邹国公;元至顺元年 (1330年)元文宗又封他为邹国亚圣公。
2、学者之文,严谨周详。荀子学识渊深而为 文构思周密,论述详赡。荀文尤长于正论反驳, 善立善破。驳论的出现,意味着我国论说文体的 新发展。 3、长者之文,老练淳厚。荀文虽有辩论,却 非《孟子》似的高谈阔论,滔滔雄辩;亦非《国 策》似的纵横捭阖,辩丽夸饰。而是不失长者风 度,呈现出一种老练淳厚、明晰条畅的艺术风格。 4、多用比喻而少用寓言故事。
(二)《孟子》散文的特征 1、长于论辩。富于雄辩性,善于层层推进、因势利导 地展开辩论,但有时亦不免强词夺理,流于浮夸诡辩。 2、灵活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 推理,往往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 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3、“长于譬喻”(赵岐《孟子章句·题辞》)。在论 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 出来。 4、气势浩然。这种风格,既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 量——“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也与 他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有关,所以他的文 章情感激越,辞锋犀利,气势磅礴。 5、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练准确。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一、发展状况1、《尚书》中的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
2、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逐步形成,跟百家争鸣以及诸子散文的出现和发展相一致。
3、《论语》创立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
4、《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
5、《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第一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一、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1、《论语》(1)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A、成书时间:《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
B、《论语》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的主题。
作为说理文,《论语》还很幼稚。
C、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在《论语》中已有萌芽。
D、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
E、叙述清楚,有一定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不同个性,作为叙事记言文字,比较成功,但与说理文显然还有一定距离。
、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F、针对性强,层次清晰,具有说理文的某些特点。
如:《季氏》篇中“季氏将伐颛臾”里孔子的几段话G、《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
H、语录体并不是《论语》文学价值的主要方面,《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2)《论语》只记录了孔子广告的一些片断,而非孔子一生的完整表现,但《论语》在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一个亲切感人的文化巨人形象。
A、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反映。
如:耿直鲁莽的子路、安贫乐道的颜回辑录者本意并非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语录体写人毕竟也有局限。
B、《论语》的文学性还体现在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诸子散文有哪些代表作
诸子散文有哪些代表作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
”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
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
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
秦时期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主要著作先有《论语》,后有《老子》、《墨子》。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一本语录体散文。
《老子》又称《道德经》,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李耳的著作。
第二期是战国中期,语录体仍旧通行,但它们已不像《论语》那样只是后学的追录,而是一个学派师徒们的集体著作。
所记的也不限于单人的语录,而普遍采用对话的形式。
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
主要特点是词藻丰富,说理畅达,行文多有寓言和比喻。
《孟子》以对话为主,富于雄辩,议论酣畅,气势磅礴。
《庄子》说理论证,文笔纵横恣肆,想象丰富奇特,大量运用寓言,对后世的浪漫主义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期是战国后期,则完全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
它们已经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述,而是学者个人的论文集;不是以驳论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说为主。
这是百家争鸣不断深入的结果。
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鞭辟入里。
《荀子》行文条分缕析,反复设喻,反复论证,务求理尽义达。
《韩非子》行文犀利峻拔,剖析入微,善于运用浅近的寓言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较强的论辩性。
它们都对我国汉魏以来的哲理散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
【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尚书》中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论语》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开展,进而形成《孟子》对话式论辩文;《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成熟。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一、语录体—《论语》。
〔一〕体制。
1、记孔子与其弟子言行,由孔子弟子与再传弟子录成,成书在战国初年。
2、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两字,各篇无时间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无共同主题。
语录体,短小简约,未构成完整篇章,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
3、文学色彩在于表现孔子与其弟子形象、性格与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二〕文学性表现在:1、记录孔子言论片断,在对人物只言片语的记载中,表现人物形象。
2、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3、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语言更为委婉。
二、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体—《老子》。
〔一〕老子自撰。
〔二〕集中反映老子哲学思想,探讨形而上学问题,比《论语》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其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老子哲学理论根底是“道〞,但并未忘怀现实人生,表现出作者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情感。
〔三〕艺术性。
采用大量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过失落,常用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
和《论语》相似都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先秦说理文根本特征。
三、语录体—《孟子》。
〔一〕成书于战国中期,篇题撷取首章首句二三字,每篇非围绕着一个主题。
〔二〕记录孟子只言片语,一些章节就一个论点反复论述,形成对话体论辨文。
四、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特点—孟子之前的《墨子》、同时代的《庄子》。
〔一〕《墨子》。
1、反映主要思想和代表说理风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10论。
2、标题概括中心思想。
3、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4、未完全摆脱语录体影响,大量“子墨子曰〞,明确是后学对墨子讲学辞的记录;5、段与段之间有密切联系,围绕同一个论题论述,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其他诸子著作:
1.《列子》
2.《管子》 3.《孙子》 4.《吕氏春秋》 5.《商君书》 6.《关尹子》 7.《慎子》 8.《申子》 9.《尹文子》 10.《鬼谷子》
第六节 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
(一)先秦散文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
(二)形象化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方式,对后代散文的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
(三)寓言由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独立成为一种 文学样式。
专题论文
战国后期
形成了结构完整的论说文体制。
《荀子》 《韩非子》
第一节 《论语》、《墨子》
孔子和《论语》
孔子的生平。
《论语》主要是孔子的言行录,内容广泛,涉及 政治、哲学、文艺、教育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孔于 思想和学说的重要文献,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此 书由孔子弟子及孔门后学辑录而成,成书约在春秋 战国之际。
(四)先秦说理散文风格各异,直接影响了后世 作家的创作风格。
(五)先秦说理散文在语言艺术上的高度成功, 为我国文学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墨子和《墨子》
墨子的生平。
《墨子》也是弟子所记,是墨家学说的一部丛 书,内容包括墨子讲学记录,“墨子及弟子的言行 以及墨家后学的一些专论。今存53篇,孙诒让 《墨子间诂》是今见最好的注本。
其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另外还主张尚贤、 尚同、节用等,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但 又主张天志、明鬼,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庄子》的文学价值 :
1.寓言为主,“三言”并用的创作方法。 2.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 3.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4.汪洋恣肆,诗意盎然的语言风格。 另外,有人说《庄子》是中国小说之祖。
第四节 荀卿与《荀子》
荀子的生平。荀子是集大成的思想家 。
先秦文学资料1
名词解释
2、《孟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儒家学 派重要的一部著作,是孟子晚年和弟子 万章等人编撰的,全书包括《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 《告子》《尽心》等七篇。书中记载了 孟子的言行,反映了他的思想学说(也 就是他所提出的仁政思想)。
名词解释等人 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 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由刘向 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 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也是春秋以 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 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
简答与论述部分
2、庄子艺术特点(每条特点都有可能成为一道题):①哲理与诗意的
交融[人生哲学]。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结合哲学道理,注重表现管理 科学理想和内心感受,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如《逍遥游》中那个展翅高飞的大鹏,翱翔于天地间,相比之下,受自 身条件控制的人类就显得格外渺小了。b.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 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如‘蝴蝶之梦与周公’的奇想、《秋水》中庄子 感受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这些饱含着审美感受的故事,把 读者带入物我两忘的诗的意境。c.庄子主张齐物,在他的作品中跳荡着强 烈的激情,不仅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性认识,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验。 这种强烈的抒情性,使庄子的作品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首先, 庄子的哲学核心是人生问题。庄子渴望摆脱丑恶的现实,摆脱束缚,达 到“逍遥游”。他在讲述哲学道理时,注重通过一定的艺术境界来表现。 例如《逍遥游》中大鹏和鴳鸟的对比、《养生主》中疱丁解牛的得心应 手、出神入化等艺术境界,都给人以哲理的启迪,达到了“逍遥之境” 和“艺术之境”的统一。
简答与论述部分
4、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先秦散文 诸子散文
1、《论语》
据统计论语中出现“礼”字76处。 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论语·泰伯》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 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 《论语·尧曰》
“礼”:孔子极力维护的西周以 来的宗法等级制度(即所谓“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 秩序”――《论语.颜渊》)以 及与此相关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 范。
♢国语 体裁:国别体 时间:周穆王——鲁哀公 ▷我国第一部分国记史的史书。 ▷文学性不如《左传》,但有些篇章叙事曲折,人 物描写生动,谏词与对话,推理严密,说理充分。
♢战国策 体裁:国别体 时间:战国初年——秦灭六国 作者:非出于一人之手,西汉刘向整理校订
思想:一、崇尚计谋智略,突出谋士的作用。 二、重视名利 三、重视审时度势,认为时势是成败的 关键。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 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 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 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 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 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 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 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 臣请奏其效。”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 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 耳而听。嫂虵行匍伏,四拜自 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 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 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 “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 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 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简评苏秦其人
1.一个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人,对于功名 利禄有着巨大的渴望。(朝秦暮楚、引锥刺 股)
先秦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
• 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密切 关注社会与人生,思考着社会存在发展和 人的生存发展的道路,表现出强烈的理性 精神,对现实的认识和反映都有一定的深 度和广度。 在文风上,《论语》和《老子》都简练含 蓄,富于形象性和哲理性。《孟子》和《 庄子》都是恢弘开阔,潇洒自由,形象生 动,富于气势。《墨子》、《荀子》、《 韩非子》都擅长说理,逻辑谨严,组织严 密。
《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的发展情况简析
《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
的发展情况简析
《孟子》和《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们在诸子散文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它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孟子主张性善论,强调人性本善,认为通过教育和道德修养可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完善。
《孟子》的散文风格以雄辩、犀利、富有感染力著称,其语言简练明快,善于运用比喻、类推等修辞手法,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庄子及其弟子的著作为主。
庄子追求自由、无为、逍遥的境界,倡导人们超越世俗的束缚,回归自然本真。
《庄子》的散文风格以奇幻、夸张、幽默、富有想象力而著称,其文章结构灵活多变,语言生动形象,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体而言,《孟子》和《庄子》在诸子散文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们不仅展示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体系,而且在文学形式和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的创新性。
这两部作品的出现丰富了诸子散文的内涵,为后世文学和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 象表现出来。使孟子的论辩,富于形象性,具有极 大的艺术感染力。“犹缘木而求鱼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 酒肉而後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 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後反,问其 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 (jiàn ,窥视)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yí , 斜行)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 郭瞷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 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 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 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 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 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 说理文的另一形态。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 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大量用韵 语、对比和排偶句式。 “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 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深远的很哪,好象是万物的宗主。 挫灭锐气,解脱纠纷,涵蓄光亮,混同垢尘。幽 隐的很哪,似亡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 生的,有天帝之前就有它。 )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 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 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 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 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 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 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 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 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另说,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
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如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
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古代散文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推荐
古代散文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推荐一、先秦时期1.诸子百家散文知识点: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散文的代表作品。
知识点:《史记》的作者,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知识点:《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
2.司马相如知识点:《子虚赋》、《上林赋》等辞赋散文的代表作家。
知识点:《汉书》的作者,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知识点:“唐宋八大家”之首,提倡古文运动,代表作有《师说》、《马说》等。
知识点: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代表作有《捕蛇者说》、《永某君传》等。
知识点:宋代散文家,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知识点:文学家、书画家,代表作有《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知识点:苏轼之父,代表作有《六国论》、《辨奸论》等。
知识点:苏轼之弟,代表作有《上枢密韩太尉书》、《答李昭玘书》等。
知识点:明代著名散文家,代表作有《项脊轩志》、《登泰山记》等。
知识点:代表作有《与朱元思书》、《游黄山记》等。
1.桐城派散文知识点:以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代表作有《古文观止》等。
知识点:《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代表作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3.纳兰性德知识点:清代著名词人,散文作品有《康熙字典序》等。
综上所述,古代散文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先秦、汉、唐、宋、明、清等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既包括了诸子百家散文、辞赋散文,也包括了唐宋八大家、桐城派散文等。
通过对这些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了解,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散文的魅力,丰富中学生的文学素养。
习题及方法:1.下列哪部作品是司马迁所著?A. 《庄子》B. 《史记》C. 《论语》D. 《道德经》解题方法:根据知识点中提到的“司马迁,《史记》的作者”,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
2.下列哪位作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解题方法:根据知识点中提到的“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韩愈”,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
3.下列哪篇作品是归有光所著?A. 《项脊轩志》B. 《赤壁赋》C. 《阅微草堂笔记》D. 《与朱元思书》解题方法:根据知识点中提到的“归有光,《项脊轩志》的作者”,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为A。
《专题四: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
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分别代表儒、墨、道、法家的著作。
一、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论语》和《墨子》,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
第二阶段是《孟子》和《庄子》,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第三阶段是《荀子》和《韩非子》,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
它们的篇幅由短而长,风格由简朴而开拓、纵恣,代表着春秋战国时代各个阶段的理论文。
第一节《论语》、《墨子》一、《论语》《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化普及于平民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影响。
作为思想家的孔子,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同时又很重视“礼”。
所谓的“礼”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的规范。
《论语》中出现“礼”字有七十五次。
孔子所谓的“仁”同“礼”是有联系的。
“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一百零九次。
孔子对“仁”的含义做了多方面的解释和发挥,其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解释就是“爱人”当然这种爱是有差等的,是由亲及疏、由远及近的,这样在孔子的理论体系当中就有了“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等不同的“爱人”的内容,还有一些“爱人”的原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作为教育家,在我国教育史上有杰出的贡献。
他的弟子有三千人,贤人七十二位,较之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确起到了普及文化的作用。
《孟子》与《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比较
《孟子》与《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比较摘要:战国时期在需求能言善辩之士的时代背景下,诸子大多使用寓言来阐述政治见解和思想学说,因此寓言创作格外活跃,其中以《庄子》、《孟子》等书的寓言尤为出色,二者有相同的寓言使用基础和审美基调,但在文本、取材、形象、手法和语言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呈现不同的艺术特色,且影响深远。
关键词:《孟子》寓言;《庄子》寓言;艺术特色寓言是中国较早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诸子百家及史传频繁使用,用来陈说辞理,具有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的特点。
寓言是《庄子》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司马迁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寓言故事近二百则。
其中既有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加工改造,如《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神人”、《应帝王》中的“浑沌”等;也有即兴创作如《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至乐》中的“髑髅见梦”等。
《孟子》寓言虽数量上不及庄子、韩非子等人,但其寓言融入至其散文之中,说明立场,针砭时弊,诠释学说等,风格简洁隽永,形象逼真,擅长论辩,自具风格,同样引人瞩目,其中其蕴含的“浩然之气”和深刻的哲理性而流传至今。
《孟子》和《庄子》寓言有着相同的使用基础和审美基调,但又在艺术特色上各具特点。
一、《孟子》与《庄子》中相同的寓言使用基础和审美基调二者的寓言具有需求能言善辩之士的使用背景及阐述政治见解的使用目的。
这一点学者张航在《和中的寓言比较》(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5卷第2期)有一定的论述。
孟子和庄子都生活于战国时期,他们为了弘扬学说,教诲后学,也像当时的谋臣策士和纵横家一样,在各自的言论或著述里面都运用了大量的寓言,以言辞成事,追求说理技巧。
如孟子的进谏大多就是采用比喻性的寓言进行说理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用寓言可以使得统治者能够及时采纳谋臣意见,更快更好地促进国家治理。
在这样一种历史趋势下,在作品中采用寓言这样一种文学样式是历史的必然,也能推动朝政改革。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脉络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脉络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是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和《墨子》。
《论语》多为简短的语录,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粹。
《墨子》则渐有论说文的基本模式,但质朴无文。
战国中期是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和《庄子》。
这两部作品开始摆脱语录体,采用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的形式。
《孟子》用对话体进行说理,《庄子》除了对话体还更多地借助寓言和比喻。
战国后期是第三阶段,代表作有《荀子》和《韩非子》,这两部作品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孟子与庄子写作风格比较
孟子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缜密纯熟的辩论技巧。
孟子的文章长于论辩。
孟子善于掌握对方心理,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因势利导地进行论辩。
孟子之文还多用比喻和寓言,使其论辩有很大的形象性。
(1)气势浩然的文风。
在先秦诸子之文中,《孟子》以气势磅礴、明快畅达、雄辩犀利的风格著称。
文章气势浩然,感情强烈,辞锋犀利,富于战斗性、鼓动性。
多用排偶句、迭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
《孟子》语言明白晓畅,不事雕琢,很少有生僻的词汇和别扭的句法,真可谓明朗而爽快。
《孟子》文章给人印象最深的印象,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
这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投入自己设置的陷阱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2)善用譬喻见长,比喻和寓言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
(3)语言浅显自然又明快畅达。
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有口语特点,又带有强烈的感情和气势。
孟子比较实在,用的形象道理都是日常的、生活化的,容易理解。
但是孟子喜欢循循善诱、循序渐进,。
孟子的推理很严谨,层层递进,而且有不容反驳的气势。
庄子庄子的散文也像诗,庄子的散文也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任意的夸张。
《庄子》的联想是在寓托和比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虚构、夸张和奇妙的幻想,造成一种极为深邃、极为玄妙的意境。
为了追求所谓绝对的自由,他将特大与特小的事物均有所依待的情况对比起来描写。
《庄子》想象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意境宏大、神奇。
《庄子》想象的第二个特点便是将没有生命的东西拟人化,《庄子》想象的第三个特色,就是与想象密不可分的变幻与夸张。
庄子的语言不仅直率质朴,豪放不羁,而且有一种散文诗般的节奏与韵律。
其语言的错综缠绕之美、豪迈奔放之势,音节的一唱三叹之韵,境界的飘忽起落之态,令人读之如感迅风铺天盖地而来,让人惊诧于刹那间的畅快淋漓,让人感悟到其中的疏落有致,神姿必现,壮观气派。
诸子散文
孟子曾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滕文公下》)
《梁惠王下》: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 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 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 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 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二、形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言近旨 远、词约义丰)语言上大量使用口语,营造出 明白晓畅、平实深刻、富含哲理的语言风格; 《子罕》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 柏之后凋也。’‛ 《述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形象简约地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2.老子的思想:
A.哲学思想,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认为 万事万物都源于‚道‛。宇宙本源和万事万物 都来源于‚道‛。辩证法观点,一切事物均具 有正反两面,并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B.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要顺 应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 C.社会理想,‚小国寡民‛,小国之间 彼此不交往,避免相互之间利益的争夺。
C.《论语》之文学色彩
一、人物形象。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 展示了人物形象 ;
《论语》只记录了孔子生活的一些片断,而非孔 子一生的完整表现,但《论语》在对孔子言行举止、 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一个亲切感人的文化巨 人形象。此外,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 反映,如耿直鲁莽的子路、安贫乐道的颜回、联盟 机智的子贡等。
3.《老子》 《老子》是由老子自己撰写的,《论 语》、《墨子》等已见引用《老子》之语,故 其成书年代不会晚于战国初期。《老子》分上 下卷,上卷讲‚道‛开始,下卷以讲‚德‛开 端,故又称《道德经》。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是千百年来流传最广 的注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07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五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
三、《庄子》的怪异浪漫
▪ 首先,《庄子》哲学物我合一,在以寓言表述哲理中也混同天人,于是常常运用丰 富想象,赋予万事万物以鲜活生命,从而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非现实世界。
▪ “埳井之蛙谓东海之鳖” “栎树语匠石” “髑髅语庄子” “罔两问景” “夔怜 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三、《庄子》的怪异浪漫
“仁政”和“性善”
▪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离娄上》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梁惠王上》) ▪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滕文公上》)
二、《孟子》的对话论辩艺术
▪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滕文公下》) ▪ 《孟子》文章不似《论语》简炼含蓄,也不以严谨见长,但锋利流畅,富于激情,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二、孙武与《孙子》
▪ 孙武,春秋末年齐国人,与孔子同时而稍早。 ▪ 《孙子》后称《孙子兵法》,是一部专门探讨军事问题的兵书,涉及到作者的战争
观念、战略思想、具体作战指导原则以及治军理论,显示了其谨争慎战、崇谋尚智 和将善兵能的基本思想,形成了许多精到且传世久远、家喻户晓的格言警句和成语。
▪ 《论语》即孔子弟子及再传 弟子专门记述孔子言行的语 录体散文。凡二十篇,篇中 又分若干章节,不相连属。 篇章之间内容安排比较散乱, 尚未经过有机组篇和构思。
《论语》的文学特征
▪ 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以记言为主, 常常只以“子曰”形式单纯记录孔子言 论,成为展示孔子思想的一种方式
▪ 在记述说话人言谈话语的同时,还记下 了当时的对话过程和具体情景,从而形 成一些曲折有致、风趣幽默的记述片段。
论述先秦诸子文章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色
论述先秦诸子文章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色先秦诸子散文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议论、论说为主的散文作品,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从先秦说理文发展的过程来看,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具有鲜明的文体特色:(1)第一阶段: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
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
《论语》是纯语录体散文,记录的多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只言片语,往往有观点而无论据,但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散文主要的形态。
《老子》主要是老子自撰,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的是玄妙的形而上学问题,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散文的另一形态。
《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
《墨子》始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是在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
(2)第二阶段:对话式论辩文和寓言体,产生于战国中期。
以《孟子》、《庄子》为代表。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
《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
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
《庄子》对对话体有所突破,开始向专题论文过渡。
(3)第三阶段,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产生于战国末期。
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
《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
荀、韩之文,往往是长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结构复杂而严谨,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选)
孟轲
【解题】
孟子(约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邹(今山东省邹县)人。
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以此到齐、梁、鲁、邹、宋、滕等国游说诸侯。
后人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
《孟子》也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论语》不同的是,孟子自己也参与了编订。
【选文: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见梁惠王。
(1)王曰:“叟(2)!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3)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4)万乘之国,弑其君者,(5)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6)。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後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1)梁,就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都大梁,又称梁国。
梁惠王,惠是他的谥号。
(2)叟,对老年人的敬称。
(3)国,先秦时代,诸侯称国,大夫称家。
(4)交,交相。
征,取。
(5)乘(sheng4),古代称一辆兵车为一乘。
弑,旧谓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
(6)餍,满足。
[译文]孟子去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来到我们梁国,也将有利于我们国家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有仁义也就可以了。
如果大王说:‘如何有利于我国?’大夫说:‘如何有利于我家?’士和庶人说:‘如何有利于我身?’上下互相取利,那么将有危险了。
在有万乘兵车的诸侯国中,弑杀他们君王的人,一定是有着千乘兵车的大夫之家;有千乘兵车的诸侯国中,弑杀他们君王的人,一定是百乘兵车的大夫之家。
千乘之于万乘,百乘之于千乘,产业不能说不够多。
但是如果重利轻义,则非夺取君位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
天下没有行仁而会遗弃他们亲人的,没有行义而会忽视他们君王的。
大王也只需要讲仁义就足够了,何必说利?”
[说解] 这段是说,治国之道,当以仁义为先,然后上下亲和,君臣关系融洽。
如果汲汲于利益,则贪欲无厌,君臣相攻,国无宁日。
当时是在梁惠王后期,魏国已经由一个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变成一个弱国。
孟子的仁义观点从表面上看有一定的进步性,但考察一下当时的历史状况,是不符合时代需求的。
当时法家统治的秦国,国力已经远远超越东方六国;相反,原本善战的中山国,因为接受儒家仁义思想反而迅疾遭到了灭亡。
今天,我们读《孟子》,把它当作一种思想派别来看待,不必牵扯到实际,恐怕更为合理。
庄子(选)
庄周
【解题】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惠子是庄子的好朋友,著名的名家学派(逻辑学)的代表人物,据《庄子》记载曾经担任过梁国的宰相。
庄子和惠子经常在一起争论一些有趣的问题,庄子往往靠一些小聪明取胜,但惠子也不甘示弱。
【选文·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1游于濠梁2之上。
庄子曰:“儵鱼3出游从容4,是5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6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7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8矣。
”庄子曰:“请循9其本10。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11者,既已12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秋水》)
【运斤成风】
庄子送葬13,过14惠子之墓,顾谓15从者曰:"郢人垩16慢17其鼻端若蝇翼18,使匠石斫19之。
匠石20运斤21成风,听而斫之,尽垩22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23。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
1惠子:名施惠。
2濠(háo)梁:濠河上的桥梁。
3儵:音tiáo。
又作shū,倏,迅速的意思。
4从容:悠闲自得。
5是:这。
6安:疑问代词,有两个义项:怎么;哪里。
这里惠子是问庄子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
后文庄子利用了“安”可以解释为“哪里”的情况,故意转移了这个话题。
7固:原本,本来。
8全:肯定,确定。
9循:追循,追朔。
10本:原来的话,最开始的话。
11云者:这样的说。
12既已:已经。
13送葬:在别人下葬时随行送别,称为送葬。
这儿不是送惠子下葬,不然也不会“过惠子之墓”,惠子此前已经死了。
14过:经过。
15顾谓:回过头来说。
16垩:白灰。
17慢:通“漫”,覆盖,抹在上面。
18蝇翼:苍蝇的翅膀,形容很薄。
19斫:用斧头砍。
20匠石:一个叫石的工匠。
古人互相称呼,一般把他的职位放在前面,把名字放在后面,如庖丁。
庖就是厨子,丁是他的名字。
21运斤:操纵斧头。
22尽垩:尽是使动用法,尽垩即“使垩尽”。
23不失容:没有失去平常的颜容,就是一点都不惊慌失色。
“尝1试为2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3能斫之。
虽然4,臣之质5死久矣!”自夫子6之死也,死也,吾无以7为质矣,吾无与言之8矣!"(《杂篇·徐无鬼》)
【注音】
濠:háo 儵:tiáo 垩(è)斫:zhuó
【译文】(参考)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
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
庄子为亲朋送葬,经过惠子的墓旁。
回过头来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端抹上一点白粉,象蝇子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头把鼻端的白粉砍掉。
匠石挥动斧头发出呼呼的声音,听着声音去砍它,白粉完全砍去而鼻子却不受伤害。
郢人站在那里一点也没有失去常态。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情,把匠石找来对他说:…请你试着为我表演一次。
‟匠人说:…我曾经能够砍掉鼻端白粉,虽然如此,但我的施技之人已经死去很久了。
‟自从惠施先生死去之后,我没有施技之人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谈话的人了!”
1尝:尝试。
2为:第一个为是介词,“替”“给”的意思;第二个为是动词,做,表演的意思。
要注意区分。
3尝:这里是曾经的意思。
4虽然:与现代汉语的“虽然”不同,虽是虽然的意思,然是这样的意思,因此虽然的字面意思是“虽然这样”,完整的意思应该是“虽然这样,但是”。
5质:助手,搭档,施技之人。
6夫子:庄子对惠子的尊称。
7无以:没有……的东西。
8无与言之:省略了“之人”,吾无与言之(之人—),我没有一起讨论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