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创业投资机构的信任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跨案例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通过11对VC-E案例,对创业投资机构信任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途径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突破了组织间信任经验研究单纯将降低成本作为信任影响绩效途径的局限,提出在VC-E关系中,信任不仅能够降低交易费用,而且可以促进互补资源融合、提高团队士气来为企业创造价值。本文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关注信任这一重要的非正式治理机制,弥补已有研究主要探讨正式治理机制的局限性;所得到的理论模型能够充实组织间信任的研究成果。

文章指出了谋算性信任、了解性信任和认同性信任3个维度各自影响绩效的途径,弥补了已有研究只体现信任这一整体概念在程度上差异的欠缺。

关键词:VC-E

信任

绩效

作用途径

跨案例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投资后创业投资机构的信任对创业过程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创业研究领域的认同,被视为新创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是竞争优势的来源(De Clercq and Sapienza ,2001;

Sapienza and Korsgard ,1996)。一般认为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创业投资家—创业企业家(以下简称VC-E )之间的关系以高度信任而不是机会主义为特征(Sahlman ,1990);信任与合作才能实现双赢(Cable and Shane ,1997);信任促使VC 保持对企业运营的敏感,促进企业接受

VC 的监控和服务(Barney et al.,1996)。然而,创业管理领域的文献并没有对信任如何影响新创企业绩效这一问题给出满意的答案,对于信任如何在投资后VC-E 关系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还不够充分(Cable and Shane ,1997)。

在以组织间信任为研究主题的文献中,交易费用理论成为解释信任影响绩效途径的主要依据,即信任通过降低双方交易成本进而作用于绩效(Zaheer et al.,1998;Dyer and Chu ;

2003)。然而,单纯从交易费用视角来解释信任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缺陷。第一,交易费用理论对组织间信任与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数据支持。例如,Za -

heer 等(1998)经过大样本经验研究发现组织间信任与绩效存在直接关系,而信任通过降低交易费用来提高绩效的假设只得到部分支持,他们认为并不是理论推演过程的问题,而可能是忽略了其他作用途径所导致的。第二,在特定的VC-E 关系背景下,交易费用理论所推演出的关于VC 监控及其价值增值作用方面的假设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支持。例如,Sapienza 等(1996)发现代理风险影响互动频率的假设只得到了部分微弱的支持,业务风险影响互动频率的假设没有得到支持,VC 的经验水平影响互动频率的假设得到了相反的结果。第三,VC-E 的现实关系是复杂的,有必要将其他互补性的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一起使用来研究治理问题(Eisenhardt ,1989a )。

本文通过11对VC-E 的跨案例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VC-E 关系背景的信任—绩效理论模型。该模型对于创业管理与投资领域以及组织间信任领域有以下3个方面的价值。

创业投资机构的信任影响新创

企业绩效的跨案例研究

*

□叶

姜彦福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创业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之间的信任关系研究”(批准号70872060)的资助。作者感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系主任、教授,杨百寅博士的讨论和指导。当然文责作者自负。

152--

第一,本文关注信任这一非正式治理机制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突破已有研究偏重讨论正式机制而造成的对双方关系理解的局限。投资后VC会把正式权力限定在能够起到保护作用的最低限度,因为正式权力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破坏性,往往代价昂贵;他们更重视人际关系的力量,努力发展并维系与创业企业家之间的信任(Sweeting and Wong,1997)。我们的模型将信任引入到VC-E 关系的理论框架中,能够使理论界和企业家更好地理解各种治理机制。这样,VC和新创企业才能更好地在正式与非正式机制之间寻求平衡(Wright and Robbie,1998)。

第二,我们的信任—绩效模型是在VC-E关系的特定背景下提出的,能够丰富和充实组织间信任的理论成果。信任并不是VC-E之间特有的研究问题。战略联盟之间的信任(Das and Teng,2001;刘学等,2006)和供应链中组织间的信任(Zaheer et al.,1998;温承革、于凤霞,2003)等都是组织间信任问题的具体表现。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在1995年的特刊中指出基于各种关系背景对信任及其所产生影响的研究将成为一个多姿多彩的领域(Smith et al.,1995)。与其他组织间关系相比,VC-E 之间关系既具有一般性,又存在其独特性。我们的模型既可以作为研究其他组织间信任—绩效问题的重要参考,又能够与其他组织间信任—绩效模型进行比照。

第三,本文的理论模型区分不同信任维度对绩效的作用途径,弥补已有研究只体现信任这一整体概念在程度上差异的欠缺。虽然信任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得到了理论界的共识,但是已有研究仍然将信任作为单一维度的概念,这容易扭曲信任与绩效等构念之间的关系。例如,De Clercq和Sapienza (2005)提出的假设与统计结果相悖,其原因可能就是忽视了信任的多维度特征。我们的模型可以体现出每一维度信任各自所产生的影响,为更好解释实际现象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二、理论背景

界定信任的定义和维度是本文就VC信任影响新创企业绩效作用途径这一问题展开案例研究的理论前提。这里我们首先论述对于信任的内涵以及维度的界定,并阐述采用这一界定的理由。

(一)信任的定义与维度

组织研究中,学者们从心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和经济学等不同视角,以及个人之间、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等不同研究层次来讨论信任问题,形成了不同的信任的定义(Rousseau et al.,1998)。我们采用Rousseau等(1998)的一般性定义:信任是一种由基于对他人意图和行为的正面期望而愿意接受处于易受损失位置的意图所构成的心理状态。采用该定义的原因是,这个定义包含了各种有利行为的期望,而不区分这种态度是自利的还是基于关系的(Saparito et al.,2004)。因而,它更适用于复杂的组织间关系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得到多次引用①。

关于信任的维度,组织内信任和组织间信任的已有研究给出了多种观点(Das and Teng,2001)。我们引入Lewicki和Bunker(1996)对信任维度的界定,认为VC对E的信任包括谋算性信任、了解性信任和认同性信任3个维度。谋算性信任来自于对破坏或切断信任所付出代价以及建立或维系其关系所带来结果的经济谋算(Lewicki and Bunker,1996)。其核心在于从自利的角度来描述和形容双方之间的关系。VC将E视为利益共同体,理性地认为对方因为激励约束机制的存在而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会遵守规则、谨守本分。了解性信任来自于在关系发展中彼此观察,关注对方对不同情况的反应,进而培养出对对方的了解,可以充分预测并确信对方的行为(Lewicki and Bunker,1996)。这种状态下,VC对E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立场都有了深入的了解,能够看到并理解对方行为背后的原因和逻辑,愿意在对方行为可预期的情况下将自我利益与对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并因为深入理解而宽容局部的不尽如人意。认同性信任的存在是基于双方的亲密关系以及对他人理念及做事原则的认同,彼此可以成为对方的代理并代替他进行人际交往活动(Lewicki and Bunker,1996)。这一维度中,VC和E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形成了内部化的价值观和理念,相信另一方会如同自己一样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在资源使用上可以完全放心由对方来完成他们擅长的内容,共同参与。

(二)界定信任维度的理由

我们认为VC的信任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这符合VC-E之间关系的多维度特点。在投资后阶段,不同于传统股权融资,创业投资机构会在战略

15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