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36题
1.组织行为学研究是以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为核心的。
2.组织承诺的形成机制包括:员工—组织匹配、期望满足、归因过程、组织公平和组织支持、回顾性文饰作用
和组织社会化机制。
3.大五人格模型指的是:外向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和经验开放性。
4.激发群体决策的方法:头脑振荡法、德尔菲法、提喻法、方案前提分析法、非交往型程式决策术和电子会议
法。
5.组织发展的技术中的人文技术包括:敏感性训练、反馈调查、工作咨询、团队建设和团际发展等五个方面。
6.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基本单元分别是:个体、群体、组织。
7.列昂.费斯廷格提出认知失调理论来解释态度与行为之间的联系。
8.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形成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包括:目标理论、社会比较理论、适应理论。
9.罗宾斯认为冲突的来源有三个方面:沟通因素、结构因素和个体行为因素。
10.贝尔宾提出了八种团队角色,分别是:主席、造型师、开拓者、监控者—评价者、企业员工、团队成员、资
源调查者、完成者—精做匠。
11.组织最高目标和组织核心价值观是群体价值观的主要部分。
12.组织行为学的任务概括说,就是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以至于达到组织的预见目标,同时使个人获得
成长和发展。
13.组织行为学上的态度是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员工工作态度的主要类型有: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组织承诺
和组织公民行为四种类型。
14.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冲突处理方式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分为:回避、迁就、妥协、合作和竞争五种处理方式。
15.组织文化一般分为观念层(内隐层)、制度—行为层(中间层次)和器物层(外显层次)三个层次。
16.组织变革的原因主要在于外部环境变化、内部环境变化和组织成员状况的变化。
17.人性假设理论是组织行为学的哲学基础,总结前人观点,可将人性理论归纳为四种假设:经济人假设、社会
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
18.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标志着组织行为学的形成。
19.社会知觉实质上是对人的知觉,而我们在知觉人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进行,所以就有不同的
社会知觉类型,即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等。
20.维纳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现实中,一般人的行为成功或失败常作四种归因:个人努力程度的大小、个人能力
的大小、任务难度的大小和机遇状况的好坏。
21.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情感和意向。
22.EAP在组织行为学中指的是员工援助计划。
23.组织文化理论的崛起带来组织行为学和管理理论研究中两个基本假设的突破,即关于观念人和生活组织两个
假设的确立。
24.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D.韦斯特尼等人总结管理界对新组织的论述,认为新组织具有下列特点:网络化、
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和全球化。
25.库柏认为工作压力的来源包括工作条件、角色压力、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组织系统和工作—家庭交互影响。
26.根据丹尼尔的研究,主观幸福感主要由三方面组成: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27.美国组织行为学家斯普朗格尔对价值观进行了分类,他将价值观分为以下六类,包括理性价值观、唯美价值
观、政治性价值观、社会性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和宗教性价值观。
28.周哈里窗根据我知、他知、我不知和他不知将我分为公开我、隐藏我、潜在我、盲目我。
29.希波克拉底和盖伦根据四种体液将气质分为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等四大类型。
30.个体能力差异包括:能力发展水平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和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31.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提出的情绪智力的内容主要包括情绪知觉、有效调控、自
我激励、换位思考和情绪促进。
32.一般把意志品质归纳为: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
33.根据情感发生的速度、强度、持续性和对人的影响程度,可分为四种基本形态:心境、热情、激情和应激。
34.组织认同由三个相互作用的现象构成:成员感、忠诚度和相似性。
35.非正式沟通的主要方式包括小道消息、谣言和越级报告。
36.工作压力给个体带来不良影响包括:生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
名词解释16题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
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能力: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品质,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3.组织承诺:指的是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状态。
4.从众行为:指群体成员在团体中受到影响与压力,使其在判断与行为上与群体中多数人的行为保持一致。
5.主观幸福感: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
态。
6.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7.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
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8.群体规范:是指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是公认的标准或群体活动中自然形成的行为准则。
9.群体思维:是指当人们对与寻求一致的需要超过了合理评价备选方案需要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模式。
10.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密程度综合形成的,
使群体成员固守在群体内的内聚力量。
11.团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是由具有相互补充的技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团队中的成员彼此承诺为他们
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
12.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
群体。
13.工作压力:指个体由于工作中的各种紧张因素而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的应激反应。
14.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对社会现象的知觉。它是知觉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
识,影响着主体的心理活动,调节者主体的社会行为。
15.心理契约:指员工和组织的相互关系中,除了正式的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之外,还存在大量隐含的、非正式
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
16.归因理论研究的三大基本问题: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素关系、社会推论问题、行为的期望与预测。
简答题10题
1.简述影响人格(个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人格:也叫个性,从管理的角度说,人格是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特征,是个体所有反应方式以及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遗传,二是环境,三是情境。
遗传是建构人格的前提条件,社会环境是个性心理特征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起着主导作用,社会实践是主要途径。
2.简述群体中的角色种类和角色结构类型及其与群体绩效的关系?
群体: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角色:每一成员在群体中表现出的自己特定的行为模式。
角色种类:自我中心角色(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任务角色(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维护角色(鼓励者、协调者、折中者、监督者)。
关系:自我中心的角色对群体绩效带来消极作用,造成绩效下降。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起积极作用,与群体绩效之间有正比关系。
在任务群体中,扮演任务的角色多而扮演维护角色的少,适合应付紧急任务,但很容易瓦解。作为管理者,应该多扮演维护角色以帮助群体发展为团队群体。
在团体群体中,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很多,对于长期目标而言,是最有绩效的,管理者可以大胆放心地充分授权给下级。
在人际群体中,维护角色多,任务角色少,管理者需扮演任务角色,以免成员自我陶醉,耽误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