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诊疗指南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眩晕西医病名:高血压、颈椎病、美尼尔氏综合症等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
以头晕目眩。
视物运转为主要表现。
多见于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贫血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2005年)1).病史应详细了解眩晕的特点:发作的缓急,诱因和持续时间,发作时能否站立或倾倒的方向,发作与头位和体位的关系。
既往用药病史特别是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如链霉素等以及引起中枢损害的药物如镇静药和麻醉药,既往头部外伤史、眼耳部疾病史、心血管病史、内分泌代谢及血液病史。
2).伴随症状主要是迷走神经激惹症状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
特别要注意神经系统的伴随症状。
3).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心脏和胸部检查,耳部及全面完整的神经系统查体。
4).辅助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心脏彩超、头颅CT和MRI、脑电图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和听力检查以及化验检查。
(二)证候诊断:1. 肝阳上亢证:眩晕,头部跳痛,耳鸣如潮,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2. 气血亏虚证:头目眩晕,劳则加剧,神疲健忘,声低气短,面白少华或萎黄,或心悸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3. 肾精不足证:眩晕耳鸣精神萎靡,腰膝酸软。
偏于阴虚者兼见咽干,形瘦,五心烦热,舌嫩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数;偏于阳虚者兼见面色白或黑,形寒肢冷,遗精滑泄,舌淡嫩,苔白,脉弱。
4. 痰湿中阻证:头重如蒙,头目不清,或伴视物旋转,胸闷不食,嗜睡,时吐痰涎,舌苔腻,脉滑或弦滑。
5. 瘀血阻窍证:眩晕日久,头痛明显,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唇舌色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涩。
三、治疗方案(一)一般处理眩晕是一种疾病,也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精选、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优化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一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包括疾病种类有:美尼尔综合征、前庭神经元炎、高血压病、脑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腔隙性脑梗死等。
诊断要点:(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
(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CT、MRl或MRA检查。
(5)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除外。
眩晕程度分级标准0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
1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
11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
Ⅲ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Ⅳ级: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V级:发作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别人帮助。
轻度:0、I级;中度:Il、Ⅲ级;重度:Ⅳ、V级。
(二)证候诊断1、风痰上扰证: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吐、呕吐痰涎,食少便溏,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滑。
2、阴虚阳亢证:头晕目涩,心烦失眠、多梦,面赤,耳鸣、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头晕眩晕是指人体感到头部晕眩、眼前发花、走路摇晃等症状。
这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内耳疾病、血液循环问题、中耳炎、颈椎病等。
下面为您介绍头晕眩晕的诊疗指南。
一、诊断1.面诊: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步态等。
2.详细询问病史: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头晕眩晕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
3.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听力、平衡和共济运动功能。
二、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可以检查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等。
2.内分泌检查:甲状腺功能、垂体功能等。
3.耳部检查:包括听力测试、前庭功能检查、眼震检查等。
三、影像学检查1.头颅CT:可以检查是否有颅脑肿瘤、脑出血等病变。
2.颈椎CT或MRI:可以检查颈椎是否有病变。
3.颅内血管超声:可以检查颈动脉、椎动脉是否有狭窄或堵塞。
四、诊断与治疗1.内耳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通过特定的头部动作来恢复耳石的位置,从而缓解症状。
对于慢性内耳炎或耳聋者,可以考虑内耳手术治疗。
2.血液循环问题:如果头晕是由于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引起的,可以采取调整体位、增加水分摄入、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
3.中耳炎:对于中耳炎引起的头晕,通常会给予抗生素治疗,并配合口服或局部使用激素药物。
4.颈椎病:如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可以采取颈椎牵引、理疗、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同时可以配合使用消炎镇痛药物。
5.其他病因治疗:对于其他引起头晕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应积极控制其基础疾病,并配合病因相关的治疗。
五、预防与康复1.预防:注意休息、避免暴饮暴食、不过度疲劳、避免一直保持一个姿势坐或站立。
2.康复:采取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
总结:头晕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会通过面诊、病史询问、神经系统检查等方法来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2019)
③前庭-视觉症状(vestibulo-visual symptoms):由于前庭病变或视觉-前庭相互作用产生的视 觉症状,包括运动的虚假感觉、视景的倾斜及因前庭功能(而非视力)丧失相关的视觉变 形(模糊)。可表现为振动幻视、视觉延迟、视觉倾斜或运动引发的视物模糊。
病史问诊
(2)表现形式(“晕”的性质):头晕、眩晕的表现形式参考本指南中定义内容。此外,临 床上患者还常主诉一些易与头晕、眩晕混淆的症状,在进行头晕或眩晕的概念区分时需要 进行鉴别。
①晕厥前(presyncope)状态:指大脑血液供应普遍下降后出现黑矇、快失去意识知觉、即将 晕倒的感觉。晕厥前状态常伴发头昏沉、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
病史问诊
(4)诱发因素: ✓BPPV常与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如起床、翻身、低头、仰头时出现;前庭
性偏头痛发作期也可出现与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的头晕;直立性低血压、严 重椎基底动脉狭窄可在站立体位时诱发;长期嗜烟酒史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的危险因素;情绪不稳、失眠、入睡困难、早醒或多梦,常见于合并或并发 精神心理性头晕(如PPPD);月经前期或月经期出现,伴随偏头痛,常见 于前庭性偏头痛;Valsalva动作(排便、屏气)、大声等诱发的眩晕可见于 外淋巴瘘、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等。
✓头晕的定义不包括眩晕性感觉,眩晕和头晕术语是明确区分的。 ✓在患者描述的症状中,一些症状可以共存或依次出现,如眩晕合并头晕。一
个症状的存在并不排斥同时合并存在其他的症状(如患者存在眩晕的症状, 不排斥患者还可以并存非眩晕性头晕)。
分类
✓在病因学诊断方面国内较多采用既有解剖部位又有疾病性质的分类,分为前庭系统 性头晕/眩晕(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头晕/ 眩晕(眼源性、本体感觉性、全身疾病性和颈源性)。
头晕眩晕基础诊疗指南(2023年)
头晕眩晕基础诊疗指南(2023年)头晕眩晕基础诊疗指南(2023年完整版)介绍头晕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头部不适、头晕或旋转感以及失衡感。
本文档旨在提供基础诊疗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处理头晕眩晕患者。
病因与分类头晕眩晕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内耳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颅脑外伤、颅内肿瘤等;3. 全身性疾病:如低血压、中耳炎、贫血等;4. 药物副作用或中毒:如某些抗生素、镇静剂和抗抑郁药物。
诊断要点以下是头晕眩晕的常规诊断要点:1. 详细病史采集:包括发作频率、程度、时长、伴随症状等;2. 头颈检查:检查颈动脉搏动、神经系统功能等;3. 前庭功能评估:如病理性眼震检查、头位试验等;4.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5. 影像学检查:如颅脑CT或MRI等。
治疗与护理头晕眩晕的治疗与护理应针对病因进行:1. 内耳疾病:可采用前庭功能训练、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抗凝治疗、手术切除等;3. 全身性疾病:治疗原发疾病,如调节血压、抗感染等;4. 药物副作用或中毒:停用或更换相关药物,注意解毒治疗。
预防措施与建议为降低头晕眩晕的发生和复发风险,可考虑以下预防措施和建议:1. 注意安全: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安全,避免摔倒及其他安全事故;2. 合理用药: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或误用药物;3. 规律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4. 保持健康: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定期体检,并治疗慢性疾病;5. 患教指导:向患者提供头晕眩晕的相关知识,提醒其遵医嘱治疗和注意事项。
结论头晕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需要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进行准确诊断。
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加强预防意识,可以有效管理和预防头晕眩晕的发生。
眩晕
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方案一、概述:眩即眼前发花或发黑,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总称眩晕。
是以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旋转动摇不定,或自觉头身动摇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或兼见耳鸣、耳聋、恶心、呕吐、怠懈、肢体震颤等症状。
多见于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内耳性眩晕、颈椎病及高血压病、低血糖,贫血,脑动脉硬化等。
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侧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至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栗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诊断要点:(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晕阙等。
(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揍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测血压,查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侧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
(5)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除外。
眩晕程度分级标准:0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
1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
II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
III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眩晕的中医诊疗
山东聊城刘伟伟 2024-02-28
目录
• 眩晕概述 • 中医对眩晕认识 • 常见证型分析与治疗策略 •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选择与注意事项 • 预防措施与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01
眩晕概述
定义与症状表现
定义
眩晕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 模糊,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 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 见,故统称为“眩晕”。
06
预防措施与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定期体检,关注自身健康指标
01
02
03
重视常规体检
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 脂等检测,及时发现并控 制潜在的健康问题。
关注颈部健康
定期进行颈部影像学检查 ,了解颈椎及周围软组织 状况,预防颈椎病引起的 眩晕。
倾听身体信号
注意自身是否出现头晕、 目眩、耳鸣等症状,及时 就医检查。
饮食起居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均衡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 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 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 、水果、全谷类等。
规律作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 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 熬夜和过度劳累。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眩晕 的发作风险。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适量运动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 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
气血亏虚型证治要点
症状表现
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胱白,神疲乏力,倦 怠懒言,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 白,脉细弱。
治疗策略
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加减。黄芪、人参、白 术、当归、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 肉、生姜、大枣。若气虚卫阳不固,自汗时出,易于 感冒,重用黄芪,加防风、浮小麦益气固表敛汗;若 气虚湿盛,泄泻或便溏者,加薏苡仁、泽泻、炒扁豆 ,当归炒用健脾利水止泻;若气损及阳,兼见畏寒肢 冷,腹中冷痛等阳虚症状,加桂枝、干姜温中散寒。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一、头晕眩晕的定义和分类头晕是一种广义的概念,通常指头部昏沉、不清醒的感觉。
眩晕则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摇晃或移动的错觉。
头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头昏:头脑不清晰,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与精神压力、睡眠不足、贫血等有关。
2、失衡感:站立或行走时感觉不稳,可能与耳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下肢关节问题有关。
眩晕又可进一步分为:1、周围性眩晕:多由内耳疾病引起,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梅尼埃病等。
特点是发作突然,持续时间短,常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
2、中枢性眩晕:由脑部疾病导致,如脑血管疾病、脑部肿瘤等。
症状相对较持续,通常不伴有耳部症状。
二、头晕眩晕的常见原因1、耳部疾病内耳是维持平衡的重要器官。
耳石症是常见的周围性眩晕原因,当头位改变时可突然发作。
梅尼埃病则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闷胀感。
2、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梗死、脑出血等,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导致眩晕。
3、颈椎病颈椎病变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供血,引起头晕。
4、低血压或高血压血压异常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过度灌注,引发头晕眩晕。
5、贫血血红蛋白不足,导致氧气输送减少,引起头晕。
6、精神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可能导致躯体症状,包括头晕眩晕。
7、眼部疾病如屈光不正、眼肌麻痹等,影响视觉平衡,导致头晕。
8、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可能引起头晕眩晕。
三、头晕眩晕的诊断方法1、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症状的发作特点、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以及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耳部、眼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进行平衡功能测试、眼球震颤检查、听力测试等。
3、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糖、血脂、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以排除贫血、低血糖、高血脂等全身性疾病。
4、影像学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能会进行头颅 CT、MRI、脑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排除脑部病变。
头晕与眩晕基层诊疗指南
指自身或周围物体的旋转、倾斜 的运动幻觉,常伴恶心、呕吐、 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
发病原因及机制
前庭系统性眩晕
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引起,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等。
非前庭系统性眩晕
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高血压、贫血、眼部疾病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头晕患者常表现为头重脚轻、站立不 稳等;眩晕患者则表现为明显的旋转 感、倾倒感等。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长期使用
某些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前应 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副作用增加或 产生耐药性,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期使用同 一种药物。
药物副作用和禁忌症
前庭抑制剂
可能引起嗜睡、口干、 视力模糊等副作用;禁 用于青光眼、前列腺肥
大等患者。
抗胆碱能药物
可能引起口干、眼干、 便秘等副作用;禁用于 重症肌无力、青光眼等
患者。
钙离子拮抗剂
可能引起头痛、面部潮 红、心悸等副作用;禁 用于严重低血压、心动
过缓等患者。
银杏叶提取物
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 皮疹等副作用;禁用于 对银杏叶过敏的患者。
06
非药物治疗方法推荐及操作指南
前庭康复训练方法介绍
通过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抑制前庭神经核的兴奋性,从 而缓解眩晕。常用的抗胆碱能药物有东莨菪碱、山莨菪碱 等。
银杏叶提取物
具有改善内耳微循环、促进前庭代偿功能恢复的作用,可 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眩晕。
药物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
按需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药物敏感性,选择 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眩晕发作期间,根据需要使用药物以缓 解症状;在非发作期,可逐渐减少药物剂 量或停药。
眩晕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眩晕眩是眼花,晕是头晕,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内耳迷路病、颈椎病以及脑部肿瘤等疾病。
起病原因,与素质不强、病后体虚、忧思郁怒及饮食辛辣肥甘等有关。
病理表现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证为心脾气血不足或肝肾阴精亏损,不能上荣于脑;实证为风阳上扰,或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所致。
【诊断】1.详询病史,有无晕船晕车现象、发作情况及既往病史等;检查有无耳病、颈椎病、心血管疾病或眼球震颤等,并测量血压,化验血常规,颈椎X线摄片及耳科检查,以鉴别眩晕的原因。
2 .头晕无外物及自身旋转感,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神经官能症、贫血等病引起。
3 .眩晕呈阵发性,有外物或自身旋转感,伴恶心呕吐,或眼球震颤,多为内耳迷路、颈椎病或脑部疾病。
【治疗】一、辨证论治辨证当分标本虚实。
本虚属肝肾阴精亏损者,宜滋养阴精;属心脾气血不足的,宜补益气血。
标实属风阳上亢的,治予熄风潜阳;属痰浊中阻的,宜化痰和中。
如虚实错杂,当标本兼顾。
1.气血不足头晕目花,突然坐起时眩晕加重,平卧低头较缓,耳鸣,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气短自汗,体倦无力,苔薄质淡,脉细软。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举例:归脾汤加减。
党参或太子参IOg,黄黄10g,当归10g,白芍10g,川尊3g,熟地15g,炒枣仁12g,夜交藤15g,柏子仁10g。
加减:食少,大便澹,去熟地黄,加炒白术10g,砂仁壳3g。
妇女崩漏失血引起,去川苜,加制首乌12g,阿胶IOgo4 .肝肾亏损眩晕,午后入晚加重,烦劳思虑则剧,精神委靡,记忆力减退,腰酸,膝软,遗精,耳鸣,五心烦热,睡眠不安,形体消瘦,苔少,舌质红,脉细弦。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举例:杞菊地黄丸加减。
地黄12g,制首乌12g,山萸肉IOg,五味子5g,怀山药12g,茯苓10g,枸杞子12g,菊花6g,潼蓑藜10g。
加减:头晕痛,耳鸣,虚阳上亢者,酌加牡蛎、磁石各30g,龟甲15g。
5 .风阳上亢眩晕如坐舟车,耳鸣,头胀疼或抽掣痛,性情急躁,常因恼怒而晕痛加重,烦热面赤,失眠多梦,四肢麻木,口苦,苔黄,舌质红,脉弦数。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诊疗方案(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本-眩晕诊疗方案》[1]。
(1)主症:眩晕或头晕,闭目即止,甚如坐舟船;也可仅表现为头昏、伴或不伴头痛、睡眠差等。
(2)伴随症:可伴有短暂意识丧失、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心悸、面色晄白等;可同时伴视物重影、面舌麻木、肢体麻木、肢体无力等症状。
(3)发作持续时间与体位:发作持续时间在数秒、数分钟、数天到数月长短不等;可反复发作;眩晕可与体位有关或无关。
(4)病程:发病在8小时以内为超急性期;发病8小时至2周为急性期;2周至6个月为恢复期;6个月后为后遗症期;把部分病情缓慢的急性期患者称为发作后期。
本治疗方案选择发作后期及恢复期患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2]及《眩晕》[3]。
(1)常见症状:头晕、眩晕、肢体麻木、头痛、呕吐、复视、短暂意识丧失、血压增高、平衡障碍,站立不稳和双下肢无力等。
(2)常见体征: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构音/吞咽障碍、视野缺损、声嘶、Horner征等。
出现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是后循环缺血的特征表现。
(3)常见综合征:后循环TIA、小脑梗死、延脑背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Weber综合征、闭锁综合征、大脑后动脉梗死、腔隙性梗死(共济失调轻偏瘫、构音障碍-拙手综合征、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感觉运动性卒中)。
(4)伴随症状:可伴有小脑前下动脉缺血、或迷路动脉(也称内听动脉)缺血、或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或小脑上动脉闭塞、或脑桥支动脉缺血、或基底动脉主干闭塞、或大脑后动脉闭塞的症状。
(5)检测指标:双臂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心功能超声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椎X线摄片、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等有助明确诊断。
良性位置性眩晕诊疗指南应知应会
良性位置性眩晕诊疗指南应知应会
1、什么是良性位置性眩晕?
英文简称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震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
2、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典型的BPPV发作是由患者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所诱发的、突然出现的短暂性眩晕。
其他症状可包括恶心、呕吐等资质神经症状,头晕,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感及震动幻觉等。
3、良性位置性眩晕诊断要点有哪些?
(1)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后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的眩晕或头晕。
(2)位置实验中出现眩晕及特征性位置性眼震。
(3)排除其他疾病,如前庭性偏头痛,前庭阵法症,中枢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
4、需要与良性位置性眩晕鉴别诊断的疾病有哪些?
(1)中枢性眩晕:患者除眩晕之外,一般还伴有中枢症状,如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视物重影,偏侧肢体乏力或麻木等症状。
(2)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眩晕时伴有头痛,休息后可缓解,上述疾病与位置明显相关,可鉴别。
5、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方案及原则有哪些?
(1)手法复位
(2)药物对症治疗:倍他司汀、天麻素等。
眩晕的临床诊断、治疗流程
1、耳性眩晕
眼球震颤的临床解剖和生理学基 础
眼球震颤乃是一种 不自主的节律性的 眼球颤动,先向一 侧慢慢转动(慢 相),系因前庭系 统受刺激引起的一 种反射性运动;
重庆市奉节县中医院 25
眼球震颤的临床解剖和生理学基 础
然后急速返回 (快相),系 由大脑皮质继 发于眼球慢相 的一种反射性 运动。
36
眩晕病变的定性诊断
二、不同病变部位的常见病因: 耳部、脑底、脑干、大脑,小脑和颈部病 变。 国内虽未见具体统计数字,但临床体验似 以美尼尔病、壶腹嵴顶结石病、内耳迷路缺 血、感染和药毒性眩晕等较为多见
37
眩晕的治疗流程
重庆市奉节县中医院
38
一、眩晕发作期的处理
1 、一般处理, 生命支持,控制血压血糖 等; 2、药物治疗:(1)、镇静、镇晕药 (2)、止吐药, 3、适当控制水和盐的摄入,以减免内耳迷 路和前庭核的水肿。 4、注意防治并发症(脱水、低血糖和心动 过缓), 5、注意预防跌伤。
④、小脑性眩晕
4、颈性眩晕
33
眩晕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根据半规管功能检查结果(以毁坏病变为
例)
(1)、内耳或脑底前庭神经病变 (2)、前庭外侧核和内侧纵束之间的病变 (3)、下小脑脚病变 (4)、桥脑后部邻近内侧纵束之间的病变 (5)、中小脑脚性病变 (6)、内侧纵束病变 (7)、小脑前庭核病变 (8)、上小脑脚交叉(白核)病变 (9)、小脑桥脑角病变 (10)、大脑皮质病变
20
首需对头昏、头晕、晕厥作出 鉴别
头昏 常表现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不 清晰感为主症,多伴有头重、头闷、头胀、 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 病症状,劳累时加重。系由神经衰弱或慢 性躯体性疾病等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平衡障碍。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
眩晕的解剖基础—平衡三联
维持正常的空间位象有赖于视觉、深 感觉和前庭系统,这三部分称“平衡 三联”:
眩晕的解剖基础—平衡三联
视觉:提供周围物体的方位和机体与
周围物体的关系。
深感觉:传导肢体关节与体位姿势的
感觉。
前庭系统:传导辨认机体的方位和运
动速度
眩晕的解剖基础—平衡三联
垂直型或旋转型 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长期存在。
倾倒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倾倒系因眩晕和眼球震颤导致病人对外
物和自身体位(向眼震快相侧)倾倒的幻
觉,大脑受此幻觉影响所引起的体位向眼 震慢相侧倾斜或倾倒的错误矫正所致。
自主神经症状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常有恶心、呕吐、心动过缓、血压低
下、肠蠕动亢进、便意感频繁等自主
机制
对中枢及周围性眩晕均有效
选择性Ca2+通道阻滞剂,可阻滞在缺氧条件下
Ca2+跨膜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死亡;
可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阻力;
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膜迷路积水,增加耳蜗 内辐射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内耳微循环。
改善血循环
敏使朗(merislon),为组胺衍生物。
机制
有强烈血管扩张作用,改善脑、小脑、脑干和内耳微循 环,增加脑内血流量。
良性位臵性眩晕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内耳耳石由于头部改变重力作用而移位,刺激前庭神经
末梢引起眩晕和眼震。当处于某种头位时,突然出现眩 晕,历时短暂,数秒至数十秒。 眼震呈旋转性或水平性,持续10-20秒,无听力障碍。 重复变换头位可诱发。
头位或体位试验阳性可能是唯一的体征。
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几天或 数月后渐愈,一般6-8周缓解。 诊断此病需慎重,注意与眩晕常见原因相鉴别。
脑血管性眩晕
4)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也称椎动 脉压迫综合征。
病因可能是颈部病变对椎动脉压迫而至椎动脉缺血, 如颈椎病、颈部肿瘤及畸形等。
真正颈性眩晕较少见。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眩晕伴恶心、呕吐,平衡障碍; 发作与头部突然转动有关,症状持续时间短暂。
内耳性眩晕
常用药物及治疗机制
改善血循环类 镇静剂 抗胆碱能制剂
利尿剂
其他辅助治疗
发作期的对症治疗
抗眩晕:可选服西比灵5-10mg、1次/日; 敏使朗 6mg、眩晕停25-50mg、 3次/日;
安定(10 mg)或非那根(25~50 mg)、 鲁米那(0.1g)im。
改善血循环
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sibelium)
5.
癫痫
病因与临床表现
1. 2.
其他原因的眩晕 心血管疾病 血液病
3.
4. 5. 6.
中毒性
眼源性 头部或颈椎损伤后 神经症
伴随症状
伴耳鸣、听力下降者见于前庭器官疾病、第
八脑神经病及肿瘤
伴恶心、呕吐可见于梅尼埃病、晕动症
伴共济失调可见于小脑、颅后凹或脑干病变 伴眼球震颤可见于脑干病变、梅尼埃病
眩晕的解剖学基础
中枢前庭系
包括前庭核与中枢。前庭核分上、内、外和降核 四核,前庭上核内核接受来自半规管壶腹的传入
纤维,外核降核接受来自囊斑的纤维。
眩晕的解剖学基础
前庭神经传导通路
内耳前庭神经节双极细胞1
三个班规管壶腹嵴、椭圆囊和球囊
前庭神经核与蜗神经一起
内耳道
内耳孔
脑桥尾端进入脑桥
前庭神经核的上核、 内侧核、外侧核、下核
眩晕的病因诊断
1、脑血管性眩晕
1)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眩晕最常见的病因,这是因为椎动脉 在解剖上有三个重要的特点:
椎动脉在解剖上的特点
正常人大约2/3两侧椎动脉管径不等,甚至单侧
缺如。 两侧椎动脉走行在一个骨性管道中,50岁以后 发生颈椎病易造成椎动脉迂曲。 椎动脉极易发生动脉硬化。临床特点为50岁以
虽然视觉和深感觉参与维持正常的空
间位象,但是它们的病变很少主诉眩
晕。前庭病变是引起病理性眩晕的主 要病因。
眩晕的解剖学基础
周围前庭系
包括内耳前庭及前庭神经。内耳前庭感 受器系指三个半规管的壶腹嵴和前庭的 球囊斑和椭圆囊斑。
眩晕的解剖学基础
周围前庭系
壶腹嵴和囊斑均有前庭神经终末支进入。 前庭神经各终末支是由位于内耳道底部前 庭神经节的周围突所组成,其中枢突出内 耳孔直达小脑脑桥角, 进入脑桥到达前庭 核。
哑、吞咽困难、喝水呛咳,病变侧咽反射
消失;病变侧Horner征。
(3)交叉性感觉障碍,病变侧共济失调。
脑血管性眩晕
3)迷路卒中(labyrinthine apoplexy): 又称内听动脉血栓形成,也可由内听动脉痉 挛、栓塞或出血所致。急性发作的眩晕, 伴有剧烈的恶心、呕吐、面白,可伴有耳 鸣及听力障碍。
(2)前庭神经元炎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为病毒感染或自体免
疫性疾病;
病变部位在前庭神经末梢、前庭神经元、
前庭神经。
本病多发生于30-50岁,病前有病毒感染
史,突然眩晕,数小时到数天达高峰。
前庭神经元炎
多无耳鸣、耳聋,也有作者报告30%有耳蜗症
状,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
查体可见有明显的自发眼震,多为水平性或旋
眩晕临床诊断的书写
临诊中可有4种类型的诊断 1、症状型,
2、定位型,
3、定性型, 4、疾病型。
眩晕的分类
周围性眩晕:前庭感受器至前庭神经颅
外段(未出内听道)病变引起。
中枢性眩晕:前庭神经颅内段(出内听
道)、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
束、小脑和皮层前庭代表区病变引起。
周围性 突然发作,性质剧烈,持续时间短, 头部或体位改变眩晕加剧。
表现为:
发热 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 进行性耳聋、耳痛。 中耳炎及鼓膜穿孔。其明显的感染症状可与内耳眩晕病 (Meniere病)相鉴别。
3、后颅窝疾病:
后颅窝疾病也是引起眩晕的常见原因之一, 这些疾病包括桥脑小脑角综合征(肿瘤、 蛛网膜炎)、小脑病变、脑干病变、Brun 征。
4、其他少见原因:
上反复发作的眩晕伴恶心、呕吐,平衡障碍,
一般不伴有耳鸣耳聋,常常合并颈椎病,TCD可
查见椎动脉痉挛。
脑血管性眩晕
2)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
病因多为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临床主要表现为:
(1)急性起病,眩晕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
(2)病变同侧Ⅸ、Ⅹ对颅神经损害:声音嘶
冷热水试验正常
听力障碍
脑干、小脑和颞、顶叶体征
病因与临床表现
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
1.
2. 3. 4. 5. 6.
梅尼埃病
迷路炎 内耳药物中毒 前庭神经元炎 位臵性眩晕 晕动症
病因与临床表现
1. 2. 3. 4.
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
颅内血管性疾病 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内感染性疾病 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
可调整内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内耳淋巴液的分泌
和吸收,消除内耳水肿。
1)内耳眩晕病(Meniere病):
眩晕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原因未明。 典型的症状是:
(1)反复发作的眩晕伴恶心、呕吐,平衡障碍。 (2)听神经损害:耳鸣、耳聋,耳聋随发作次数增
加而加重,至完全性耳聋发作停止。
2)内耳眩晕综合征(Meniere’s Syndrome)
(1)良性位臵性眩晕:又称内耳耳石症, 发病年龄30-60岁,以老年人最常见。
神经症状,重症病例甚至可出现低血
糖和休克等,系因前庭迷走神经反射
亢进所致。
眩晕病史的采集
采集方法 病史的可靠性 主要内容
眩晕的现病史
与眩晕相伴的其它症状和体征 既往史、家族史和既往的诊治史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一般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及有关专科检查
•实验室检查:据情选用 (1)血液 (2)影像学 (3)电生理 (4)脑脊液及中耳液细胞学和免疫学检查
眩晕根据有无听力损害及其他特点确定是中 枢性还是周围性。
若中枢性眩晕进一步确定中枢性病因:血管 性或后颅窝病变。 若周围性眩晕进一步确定周围性病因:内耳 眩晕病或内耳眩晕征。 排除器质性原因,考虑功能性眩晕。
眩晕的治疗流程
发作期的一般治疗
注意防止摔倒、跌伤; 安静休息,择最适体位,避声光刺激; 低盐低脂饮食; 可低流量吸氧; 适量控制水和盐的摄入,以减免内耳迷路和 前庭核的水肿;
眩
晕
的
诊
断
眩晕的临床诊断流程指南
起草小组 粟秀初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
中山大学医学院附一院
孔繁元
黄如训
眩晕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般原则: 1、抓住眩晕分类的各自临床特点, 2、用一个病灶解释全部病情, 3、定位与定性诊断相互参照进行,
4、临床定位诊断与实验室检查相互验证。
眩晕病变的定位诊断
耳性眩晕 前庭神经性眩晕 脑性眩晕
①前庭神经核性眩晕
②脑干性眩晕
③大脑性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