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内经选读》

合集下载

宝命全形论的译文

宝命全形论的译文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译文:
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着,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像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灸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小大,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未整理稿)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六卷,名《刺禁》。

◎太素萧延平按:此篇自篇首至神无营於众物,见《素问》卷八第二十五《宝命全形论篇》,又见《甲乙》卷五第四。

自黄帝曰愿问禁数至逆之有咎,见《素问》卷十四第五十二《刺禁论篇》,《甲乙》同上。

自黄帝曰愿闻九针虚实之道至四方各作解,见《素问》卷十四第五十四《针解篇》,又见《甲乙》卷五第四及卷五第二,惟意是而编次不同。

自黄帝问岐伯曰有病颈廱者至末,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六《病能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十一第九。

◎马莳注证发微:篇内首节有尽欲全形,故名。

曰宝命者,以次节有悬命,盖非宝惜天命,其形难以全耳。

◎吴崐注:宝命,珍重其所赋之命。

全形,保合其所成之形。

◎高士宗直解:宝命全形者,宝天命以全人形也。

形之疾病,则命失其宝,形不能全。

若欲全形,必先治神,治神,所以宝命;宝命,则能全形矣。

◎张琦释义:林云:全元起本在第六卷名曰《刺禁》。

◎姚止庵节解:命者人所宝,形者命所倚。

欲宝其命,必全其形。

全形之道,针其一矣。

故篇中所截,多用针之法。

至于木得金而伐五句,虽是生克之常,然其中别有至理。

但与上下文义不甚相合,此篇当是缀集成文者也。

◎丹波元简识:《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马云:篇内首节有尽欲全形,故名。

曰宝命者,以次节有悬命。

盖非宝惜天命,其形难以全耳。

◎森立之考注:大素全存。

◎素问灵枢韵读: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於○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真耕通韵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去声絃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祭部人有此三者,是谓坏○腑,方●反毒药无治,短针无○取。

●部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徒力反百姓闻○之,以为残○贼。

之部岐伯曰:夫人生於地,悬命於○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真部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论针刺疗法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论针刺疗法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论针刺疗法
石晓理;郁保生;张国山;吕瑶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
【年(卷),期】2013(041)006
【摘要】<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典著,其中近半数篇幅论述了针灸学内容.本文从<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第二十五篇原文入手,阐述针刺治病的五项基本法则、针刺要领及补泻原则,试图对当今针刺疗法的应用、发挥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
【总页数】3页(P100-102)
【作者】石晓理;郁保生;张国山;吕瑶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
沙,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1.1;R245
【相关文献】
1.浅谈《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治神”对医德的启示
2.论《素问.宝命全形论》“治神”的概念
3.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内经》诠释---以《素问·宝命全形论》为例
4.《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五虚勿近,五实勿远"新释
5.《素问·宝命全形论》校诂四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宝命全形论的译文

宝命全形论的译文

宝命全形论的译文宝命全形论文章:宝命全形论原文: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小大,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

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

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

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

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内经》第二十四血氣形志篇第二十五寶命全形篇

《内经》第二十四血氣形志篇第二十五寶命全形篇

《内经》第二十四血氣形志篇第二十五寶命全形篇第二十四血氣形志篇天下之有,常,萬物皆張。

人,亦有長,四時微揚。

故太陽之脈,多營少氣。

少陽之脈,多氣少血。

陽明之脈,氣血俱多。

少陰之脈,少血多氣。

厥陰之脈,多血少氣。

太陰之脈,多氣少營。

此,處天地,應四時,法自然之規也。

經曰:太陽與少陰,為表裡。

少陽與厥陰,為表裡。

陽明與太陰,為表裡。

是為足之,陰陽也。

太陽與少陰,為表裡。

少陽與厥陰,為表裡。

陽明與太陰,為表裡,是謂手之,陰陽也。

知手足陰陽,諸脈之所苦。

則,法以治之。

凡實必先去瘀,刺去其血,乃去其所苦。

伺之所欲,然後瀉有餘,補不足也。

欲知背俞先度,其兩間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兩隔相拄也。

廼舉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齊脊大椎,兩隅在下,當其下隅者,肺之俞也。

複下一寸,心之俞也。

複下二寸,肝之俞也。

複下一寸,脾之俞也。

複下一度余,腎俞也。

是謂五臟之俞,灸刺度也。

欲去其所苦,必先察其形色,辧其心志。

故形樂志苦,病生於脈,當治以灸刺。

形樂志樂,病生於肉,治以鍼石。

形苦志樂,病生於筋,治以熨引。

行苦志苦,病生咽嗌,治之以百藥。

形數驚恐,病生於氣,治之以醪液。

經絡不通,病生不仁,治之以案蹻醴藥。

是謂五行之志,形氣所秉也。

刺取陽明,出惡血氣。

刺取太陽,出血惡氣。

刺取少陽,出氣惡血。

刺取太陰,出氣惡血。

刺取少陰,出氣惡血。

刺取厥陰,出血惡氣也。

第二十五寶命全形篇經曰:鹽之味鹹者,其气令器津泄,以受苦泄而鹹勝水也。

故弦絕者,其音嘶敗。

木敷者,其葉發。

病深者,其聲噦。

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

其毒藥無效,其短鍼無取。

此皆絕皮傷肉,血 爭黑也。

夫形病也,殘賊內生。

留淫日深,敷其臟腑。

著於骨體,發之其敗,死於當勝也。

夫气病也,心蒙神蔽,志恖恍惚,鬱火反甚,亂惑不止,其气散亂,頹駢變,外邪一生,內 自變也。

何哉?人生於地,縣命於天,天地合气,命之係人矣。

人之所以能應四時者,天地爲之父母耶。

故知萬物者,謂之天子。

天有陰陽,月分十二。

宝命全形论

宝命全形论
21
达:贯通,(穿三透)。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 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 然,不可勝竭。故鍼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共 餘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 【 就曰熄译知灭】毒,岐藥土伯為受说真木:,克木四就遇日穿到制透金砭,就石金会受被小火砍大克伐,就,五缺火曰损受知,水府水克藏 受血土氣克之就診绝。流五,法万俱物立都,是各遵有循这所种先制。胜规律,各
帝曰:“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天地合
氣,別為九野,分為四時,月有小大,日有
短長,萬物并至,不可勝量。虛實呿吟,敢
問其方。”方:法也,道也。
【译】黄帝说:人出生就有形体,形体离不开阴 阳的变化。天地阴阳之气相合,在地域上分为九 州,在时令上分为四季,月份有小有大,昼夜有 短有长,世上万物并存,它们的阴阳消长变化不 可能一一进行估量。至于人体的虚实、呼吸呻吟 这些微妙的疾病变化,请问用针治疗的方法。
中的道理。
23
【译】第一是调养精(神三,)第二是懂得养生,第三 是辨识岐药伯物曰的:真“伪木,得第金四而是伐掌,握火制得作针水具而的滅大,小土 尺得寸木,而第達五,是金懂得得火脏而腑缺气,血水的得诊土断。而这絕五,个萬原物则盡 确然立,之不后可,勝选竭择。运故用鍼时有还懸应布当天根下据需者要五有,所黔先首后共。 餘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 曰知毒藥為真,四日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 血氣之診。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译】岐伯回答说:“比如盐的味道是咸的,它的 咸味能使器皿渗出水来;琴弦将要断绝之时,发出 的声音嘶哑不清;树木陈旧衰老,枝叶就要凋零。
7
【译】人病情深重,发(出一的)声音如同逆呃之声。 岐伯對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 絃絕者,其音嘶敗;木敷者,其葉發。病深 者,其聲噦。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毒藥 無治,短鍼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

保命全形原文及译文

保命全形原文及译文

保命全形原文及译文宝命全形论原文及译文如下:一、原文黄帝问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君王众庶,尽欲全形。

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

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内,血气争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

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

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

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

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二、译文黄帝问:天覆地载孕育万物,最宝贵的生灵莫过于人类。

人依靠天阳地阴的精气而生,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规律生活作息。

上至天子下至百姓大众,都希望保全自己的性命。

然而,人体的疾病隐患,却很难察觉。

等到病邪侵害越来越严重时,就会深入至骨髓,这便使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着恐惧和忧虑。

我想要解除他们的疾患,应该怎样办呢?岐伯回答说:大家都知道,食盐有咸味。

人们把食盐储存在容器里,就会逐渐气化成盐水渗出来。

人们把琴弦快要弹断的时候,就会发出撕裂破败的声音。

根部已经腐烂的树木,树冠枝叶就会枯萎凋零。

人到了病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气逆、打嗝、呕吐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如果人体出现以上的三种情形,就表明体内五脏六腑皆已衰败。

这时,以毒攻毒的药物已经不起作用,针灸疗法也无济于事。

这些都是表里全衰、血气恶性循环黯淡无光的末日景象。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原文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原文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原文宝命全形论本篇重点:一:说明治病之道养生之法均离不开内外环境的统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是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原则.二:具体阐述针刺必须懂得五个关键问题及气候的重要意义.三;指出医务工作者的临证态度.应该审察至微,全神贯注,小心用针.原文与:黄帝问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君王众庶,尽欲全形。

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

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

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

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内,血气争黑。

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象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

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炙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

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

黄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乱疑惑,因治疗不当反使病势加重,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人们看起来,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怎麽好呢?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

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

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原文及译文《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原文与译文的深度解读》黄帝内经里的《宝命全形论》就像是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宝藏,藏着无数关于生命、健康和养生的智慧。

咱们先来说说原文。

那原文啊,就像是一串古老的密码,乍一看有些晦涩难懂。

就好比你看到一串复杂的符号,可能会有点懵。

可这原文里的每个字都像是一颗精心打磨的珠子,串起来就是价值连城的项链。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你看,这就点明了人和天地的关系啊。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就像鱼儿生活在水里,是靠着天地的气息、四时的规律才得以生存成长的。

这和咱们现在说的顺应自然是不是一个道理呢?如果人违背了自然的规律,那就像火车脱轨了一样,肯定会出问题的呀。

再看这译文呢,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咱们打开这神秘宝藏的大门。

译文把那些古老的文字转化成咱们能轻松理解的话。

它就像是一个贴心的朋友,在你迷茫的时候,给你解释清楚一切。

通过译文,我们能更明白古人对于生命的珍视。

人既然是靠着天地之气、四时之法生存,那我们就应该好好地去遵循这些规律。

这就好比种庄稼,你得根据季节来播种、浇水、施肥,要是乱来,那庄稼能长得好吗?肯定不能啊。

“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这原文里的描述多形象啊。

盐是咸的,它能让东西渗出汁水,就像生病严重的时候,身体也会出现各种反常的现象。

这就好比一个苹果,要是从里面开始烂了,外面也会慢慢表现出不好的样子。

而译文呢,会把这种感觉更清晰地传达给我们,让我们知道病入膏肓的时候是多么严重,常规的治疗方法可能都不管用了。

这时候我们就会感叹古人观察得多细致啊,这比我们自己瞎猜病情可强太多了。

从《宝命全形论》里,我们还能看到古人对于生命完整的追求。

生命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卷,每一笔都不能乱画。

养生不是简单的吃点保健品或者偶尔锻炼一下,而是全方位的,要像呵护一朵娇嫩的花朵一样,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去注意。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宝命全形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宝命全形

《黄帝内经》原⽂选读-宝命全形《黄帝内经》原⽂选读第⼀单元宝命全形(2学时)●素问·上古天真论(2学时)●素问·四⽓调神⼤论(指导⾃学)●灵枢·天年(指导⾃学)长春中医药⼤学内经教研室第⼀单元宝命全形《素问·宝命全形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

”——即世间万物,⼈是最宝贵的。

宝命,珍惜⽣命之意;全形,保全形体之意。

宝命全形,即保养⽣命的意思。

⼜称养⽣、摄⽣、道⽣。

本单元主要讨论《内经》的养⽣思想和⽅法等问题。

【教学要求】1.掌握养⽣的意义、原则和⽅法,熟悉⼈体⽣长、发育、⽣殖、衰⽼的⽣理过程和肾⽓的作⽤。

理解补肾法对延缓衰⽼的意义;调理冲任与⽣殖机能的关系。

2.熟悉“四⽓调神”的养⽣之道及违背四时阴阳所产⽣的病变;掌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涵义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3.熟悉古⼈对⽣命形成的认识;掌握⼈之寿夭的根本因素;了解⼈之⽣长壮⽼的过程。

【教学内容】1.上古之⼈长寿及《内经》时代⼈早衰的基本原因。

2.养⽣的原则和⽅法。

3.⼈体⽣长壮⽼的⾃然过程,肾⽓在⽣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4.“四⽓调神”的养⽣之道。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预防医学思想。

6.“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7.⼈始⽣的物质基础。

8.神在⽣命活动中的作⽤。

9.脏腑功能活动与⼈之⽣长壮⽼及寿夭的关系。

⼀、原⽂导读《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解]上古:即远古,指⼈类⽣活的早期时代。

以周代⽽⾔,上古指史前的远古时期。

王冰注:“⽞古也。

”⽞,远也。

天真:有三说,即:1、指⾃然、纯真、质朴⽆邪的天性。

《素问直解》注:“天真者,天性⾃然之真,毫⽆⼈欲之杂也。

”2、指⼈体禀赋的⾃然寿命。

⼜称“天年”、“天寿”。

3、即指先天真元之⽓。

本篇主要讨论了上古之⼈,保养天真以祛病延年的原则、⽅法、道理以及先天真⽓在⼈体⽣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故以“上古天真论”名篇。

[内容提要]1、养⽣的主要法则及其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宝命全形论

宝命全形论

(四)
脉(mò):通‚眽‛, 帝曰:“願聞其道。”岐伯曰:“凡刺之 审视。(含情脉脉) 凶:通‚讻‛,喧闹。
眞,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 鍼。衆脉不見,衆凶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 先,可玩往來,乃施於人。
“众脉‛二句:对于周围众目审视如同不见,众口 喧闹如同不闻。谓医生进针时须全神贯注。
鍼:用针法。 活用作状语。
(一) 岐伯對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 絃絕者,其音嘶敗;木敷者,其葉發。病深 者,其聲噦。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毒藥 敷: 《太素· 知针石》 发:通‚废‛,谓草 無治,短鍼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 作‚陈‛。 陈,陈旧。 木枝叶凋落。《太素》 黑。” “发‛作‚落‛ 。
(一) 【译】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希望保持身体健康。对 众庶:百姓。 于身体的疾病,若不了解它的实情,在体内停留蔓延的 黃帝問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 病邪日益深入,就会侵犯到骨髓,我内心暗自忧虑 。 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君 王衆庶,盡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 留淫日深,著於骨髓,心私慮之。余欲鍼除 其疾病,為之奈何?”
真:正。此谓准确无误的方法 (四)
帝曰:“願聞其道。”岐伯曰:“凡刺之 眞,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 鍼。衆脉不見,衆凶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 存针:存意于针刺之法, 先,可玩往來,乃施於人。 即专注于针刺之法。
【译】黄帝说:‚我想听听用针的方法。‛ 岐伯说: ‚大凡针刺的正确方法,首先是医生自己必须安定 神志,五脏的虚实已经确定,三部九候脉象的变化 已经完全掌握,然后才存意于针刺之法。
‚谓声浊恶也。‛
(一) 【译】人有这三种症状的话,这就是脏腑败坏,
用药物已不能治疗,用针刺也无法取效。 岐伯對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

2.三才通应

2.三才通应

20
人与万物随天地浮沉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 伐其本,坏其真矣。
21
人与天气通应
《外经微言· 天人一气篇 》 大挠问于岐伯曰:天有转移,人气随天而转移,其故 何也?岐伯曰:天之转移,阴阳之气也。人之气亦阴阳 之气也。安得不随天气为转移乎。……大挠曰:天气变 动人气随天而转移,宜尽人皆如是矣。何以有变,有不 变也?岐伯曰:人气随天而变者,常也。人气不随天而 变者,非常也。大挠曰:人气不随天气而变,此正人守 其常也。天师谓非常者,予不得其旨,请言其变。岐伯 曰:宜变而不变,常也。而余谓非常者,以其异于常人 也。斯人也必平日固守元阳,未丧其真阴者也。阴阳不 调,随天气之变动,彼自行其阴阳之正令,故能不变耳。 大挠曰:彼变动者何以治之?则寒之,寒则温之,如此而已。 22
29
人与天地相参
《灵枢·经水第十二 》
凡此五脏六腑十二经水者,外有源泉,而内有所禀, 此皆内外相贯,如环无端,人经亦然。……所以人与天地 相参也。
30
参赞天地之化育
南怀瑾老师《中庸讲记》 所谓“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 性。”把自己明心见性明白了,才能够一切众生就是都清 楚了。所以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你无有不知的。他就能够知 人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人性统统了解了,宇宙 万有的物理之性都清楚了。释迦牟尼佛走的就是这个路线, 他从菩提树下悟道以后,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事情他都清楚 了,所以“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所以把人性弄 清楚、彻底大彻大悟以后,物理世界的宇宙的来源都搞清 楚了。
12
《玄珠密语》
启玄子序 余少精吾道.苦志文儒.三冬不倦于寒窗.九夏岂辞于炎 暑.后因则天理位而乃退志休儒.继日优游栖心至道.每 思大数,忧短景以无依,欲究真筌,虑流年而不久.故 乃专心问道.执志求贤.得遇玄珠.乃师事之尔.即数年间. 未敢询其太玄至妙之门.以渐穷渊源.方言妙旨,授余 曰.百年间可授一人也.不得其志求者.勿妄泄矣.余即遇 玄珠子与我启萌.故自号启玄子也.谓启问于玄珠子也. 今则直书五本.每本一十卷也.头尾篇类义同.其目曰 【玄珠密语】.乃玄珠子密而口授之言也.

精读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精读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精读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原文】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大小,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

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

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

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

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瞬。

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

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虚?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

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评测】本段表明针刺必须懂五个关键。

医生必须遵从天地阴阳的规律,随机应变,就可以达至运用自如,取效例如神的效果。

同时表示医生在针刺时必须具有的临床态度,必须细察病情,全神贯注,慎重用针。

明确提出化疗方法论与消化不良的大法及注意事项。

①别为九野,九野:九宫之方位,即东、西、南、北四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及中央。

《灵枢·九针论》:"愿闻身形,应九野奈何?”明·张介宾《类经·九卷·经络类三十五》云:"九野,即八卦九宫之位也。

”另有一说法:九野指的是九州岛地域。

据《尚书禹贡》所载,中国古代设置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九个州。

后泛指中国。

一说为中央与八方。

②木得金而南征,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超过,金得火而失,水得土而绝,这五句话所指的就是五行中的相克之关系。

内经选读讲稿第一单元:宝命全形

内经选读讲稿第一单元:宝命全形

内经选读讲稿第一单元:宝命全形内经选读讲稿第一单元:宝命全形世间万物,人是最宝贵的。

宝命,珍惜生命的意思;全形,保全形体。

宝命全形,即保养生命的意思,又称摄生、养生。

正如《素问· 宝命全形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本单元主要讨论《内经》的养生思想与方法。

一、原文导读【原文】101【题解】《素问· 上古天真论论篇第一》上古,远古时代。

天真,张志聪注:“天己始生之真元也。

”既先天之真气。

本篇论先天真气在人体生长衰老和生殖功能盛衰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保养先天真气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道理,故名“上古天真论”。

【提示】古今之人的不同寿命作对比,阐发了养生的重要意义;提出五种养生法则【校注】(1)法于阴阳: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

法,效法( 2 )和于术数:恰当地运用各种养生方法。

和,调和,引申为恰当运用。

术数,此指养生的方法,如导引、按跷、吐纳等。

( 3)形与神俱:形神健全。

姚止庵注:“形者神所依,神者形所根,神形相离,行尸而已。

故惟知道者,为能形与神俱”。

形,形体;神,精神。

俱,范围副词,全也;一也。

引申作健全、和谐。

形神健全和谐,是健康的标志。

( 4 )天年:天赋年寿,即自然寿命。

《尚书》云:“一日寿,百二十岁也。

”本文谓百岁,亦其约数( 5 )耗:嗜好,与前文“欲”义同。

新校正云:按《针灸甲乙经》“耗”作“好”。

是林亿等所见之《甲乙》作“好”,与今本不同。

(6 )不时御神:谓不善于驾驭、使用精神,即妄耗神气。

时,善也;御,用也。

( 7 )逆于生乐:违背生命之愿望。

《中华大字典》:乐,“愿也”。

【分析】一、养生的意义:远古时代人们寿命之所以超过百岁,是因为他们懂得养生之道,能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掌握各种养生方法,保持形神和谐协调;而现在人之所以早衰,是因为不懂养生之道,醉酒行房,以致精气耗竭,真元匮乏。

通过对比,回答了黄帝提出的问题,即人之寿命长短不在时世之异,而在人对养生的认识和态度的不同。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宝命全形讲解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宝命全形讲解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第一单元宝命全形2● 2●●第一单元宝命全形——【教学要求】1.掌握养生的意义、原则和方法,熟悉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生理过程和肾气的作用。

理解补肾法对延缓衰老的意义;调理冲任与生殖机能的关系。

2.熟悉“四气调神”的养生之道及违背四时阴阳所产生的病变;掌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涵义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3.熟悉古人对生命形成的认识;掌握人之寿夭的根本因素;了解人之生长壮老的过程。

【教学内容】1.上古之人长寿及《内经》时代人早衰的基本原因。

2.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3.人体生长壮老的自然过程,肾气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4.“四气调神”的养生之道。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预防医学思想。

6.“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7.人始生的物质基础。

8.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9.脏腑功能活动与人之生长壮老及寿夭的关系。

一、原文导读[]上古天真1、2、3、[]1、2、从人体生长发育、衰老及生殖功能方面的客观规律,强调肾气在生命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3、举四种养生家为例,说明各种养生原则、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要求]1、掌握养生的原则、要求及其对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的重要意义。

2、掌握肾气对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所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保养精气神与寿命的关系。

4、背诵原文:“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以其德全不危也。

”“女子七岁,肾气盛,……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原文] 一级101[校注]1、春秋:指年龄。

2、时世异也?人将失之耶:将,犹“抑”也,还是之意。

意为这是时代不同造成的呢?还是人们违背了养生之道呢?3、其知道者:其,指上古之人。

知,懂得。

道,此处指养生之道(法则)。

意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

4、法于阴阳:法,效法,取法,引申为遵循、顺应。

阴阳,指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

意为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来调节人体阴阳。

5、和于术数:和,调和,此处有适当运用之意。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原文解释翻译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原文解释翻译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原文解释翻译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小大,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

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

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

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

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关键词: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扫码关注国学梦( guoxuemengcom )送国学诗词大礼包解释翻译[挑错/完善]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五篇:宝命全形论(二)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五篇:宝命全形论(二)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五篇:宝命全形论(二)SW25——《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SW25—D0501→Q0501‖→‖LS01—Q0103‖→‖LS78‖(已迁至《九针论》)‖SW25—Q0101→D0201‖→‖SW25—D0301‖迁移说明:1、所论与前后文意不接,显见乱简,当迁出;2、《素问悬解》卷七《宝命全形论》置于D0301“敢问其方”句后,从之;3、本节迁出后,其迁出位,帝问伯答义理相从;其迁入位,帝问“人有三者,是为坏府”之治法,后接伯答五行相胜及悬布天下之“五法”,义理两通,正当其位。

‖SW25—Q0207‖→‖SW25—Q0210‖迁移说明:1、所论与前后文意不随,当迁出;2、《素问悬解. 宝命全形论》置于“呿吟至微,秋毫在目”前,前后义理相贯,从之。

‖SW25—Q0202→Q0203‖→‖SW25—Q0206‖迁移说明:1、所论与前后文意不属,显见乱简,当迁出;2、《素问悬解.宝命全形论》置于“不知四时”句后,前后义理相通,从之。

D0000宝:据《说文》:“宝,珍也”、《韩非子.解老》:“吾有三宝,持而宝之”可知:宝,即珍爱。

D0102四时之法:《素问悬解》卷七《宝命全形论》注:“四时之法,生长收藏之令也。

”D0102庶:《尔雅》:“庶,众也。

”即民众、百姓,D0102全:保全,使之完整无缺。

D0102余:余,原位“欲针除其疾病”前,窜简,调至“心私虑之”前,使义顺。

Q0103木敷者,其叶发:1、《内经注评》引张景岳注:“敷,内溃也。

”2、《太素》注:“木陈者,其叶落,于义尤切。

”3、发,在湘楚方言中,为脱落之意。

Q0104哕:yue3,干呕象声词。

Q0105三者:1、《素问集注》注:“如有此三者之比,而声哕者,哕之败证也。

此因病深而胃腑已坏,虽毒药无可治其内,短针无可取其外,此皆皮毛焦绝,肌肉损伤,而气血争为腐败矣。

”2、即以味咸、弦绝、木敷而喻人哕因之“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内经选读》
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
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医学教育网原创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小大,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

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

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

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医学教育网原创,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