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的理学思想(102)
荀子韩愈周郭颐以经典之言
荀子韩愈周郭颐以经典之言摘要:一、引言- 荀子、韩愈、周敦颐的经典之言二、荀子的思想1.性恶论2.教化论3.政治思想三、韩愈的文学主张1.文以载道2.反对骈文3.古文运动四、周敦颐的理学思想1.太极图说2.理学体系3.对后世的影响五、总结- 荀子、韩愈、周敦颐的经典之言对后世的影响及启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古代,荀子、韩愈、周敦颐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们的经典之言,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后世也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这三位大家的思想进行简要梳理,以期从中获得启示。
二、荀子的思想1.性恶论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
因此,需要通过教化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学会遵守道德规范,克制自己的私欲。
2.教化论荀子强调教化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教化才能使人们改恶从善。
他认为,教化的方法包括赏罚、礼仪、法度等,通过这些手段来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3.政治思想荀子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强调君主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实行严格的法治,使国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同时,他还主张君主要善于任人唯贤,选拔有才能的人治理国家。
三、韩愈的文学主张1.文以载道韩愈强调文学应该具有道德教化作用,认为文学是表达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工具。
他的这一主张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反对骈文韩愈反对当时盛行的骈文,认为骈文过于追求形式美,忽略了文学的实质内容。
他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学应该注重表达思想,反对华丽空洞的表达方式。
3.古文运动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他的主张对唐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文运动强调文学要表达道德观念,关注社会现实,这一运动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周敦颐的理学思想1.太极图说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阐述了他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源,一切事物都是由太极分化而来。
这一观点对后世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理学体系周敦颐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学体系,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的道德修养与天地万物息息相关。
周敦颐学术思想总结
周敦颐学术思想总结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明友,汉族,北宋文人和哲学家。
他的学术思想深受儒家和道家的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他的学术思想主要集中在宇宙、人生和修养三个方面。
以下是对周敦颐学术思想的总结。
在宇宙观方面,周敦颐接受了老庄哲学的影响,认为宇宙是一个博大无边的无限体,他称之为“太极”。
他认为宇宙由无有二变化而成,创造了万物。
他还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整体,万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在人生观方面,周敦颐认为人与宇宙是相通的,人性是宇宙的一部分。
他强调人性本善,并主张通过修养和内省来实现人性的优美和完善。
他把修养分为两个层面:个人修养和社会修养。
个人修养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社会修养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公正。
在修养观方面,周敦颐强调修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发展。
他强调道德修养和智慧修养的结合,认为只有善于思考并实践于行动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修养。
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方法,并主张以仁爱为核心。
他认为修养的过程中需要超越个体利益,追求整体的和谐和公平。
总的来说,周敦颐的学术思想强调宇宙与人类的关系,主张通过修养和内省来实现人性的优美和完善。
他对道德修养和智慧修养的结合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并主张以仁爱为核心。
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儒家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后世的科学和哲学产生了启发。
他在思想和学术研究中富有创见,对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进行了整合和发扬光大。
他的学术思想强调了个人和社会修养的重要性,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和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他也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以修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总之,周敦颐的学术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宇宙观、人生观和修养观都具有独特性和深远影响。
他的学术思想不仅为后世的学者提供了借鉴和启发,也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修养和追求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浅析周敦颐濂学思想对当代高校教育的启示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他的思想是早期的宋明理学思想之一,后来发展的宋明理学或多或少都有周敦颐思想的身影在里面,因此周敦颐被称为“濂溪先生”,故他的思想也被后人称为濂学思想。
周敦颐的濂学思想在整个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他的思想为后来的理学推广起到了奠基作用,后来的程朱理学也是基于周敦颐的思想不断的升华与改进。
作为宋明理学的起源者,本文就以周敦颐濂学思想为基础,从周敦颐的思想内容以及在面对当代高校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时运用周敦颐的濂学思想应该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启示。
1.周敦颐濂学思想的“诚”在当代高校教育中应当排在首位宋明理学上承孔孟儒学,周敦颐作为理学的鼻祖,在孔孟儒学的熏陶上不断地完善与创新,周敦颐也被后世理学家称为孔孟千年之后第一个传人。
宋明理学以孔孟儒学为主干,同时结合了佛家与道家思想作为补充的过程。
从周敦颐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受《周易》与《中庸》的思想。
周敦颐可以说是作为孔孟儒学与宋明理学转折人物。
他上承孔孟学统和《易》《庸》之学,下启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家学术的新形态,被誉为“道学宗主”、“理学开山”周敦颐的思想学说直接影响到程颢、程颐、张载和朱熹,濂学、洛学、关学、闵学四大脉系构成了两宋思想发展的主线,影响远播东亚世界近一千年之久[1]。
《太极图说》中,周敦颐将世界万物与人归纳与二气所生,而将太极进一步演化为人极。
在周敦颐看来人极就是人性与道德,周敦颐将人性与道德与太极阴阳五行的运动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周敦颐的思想中接受并继承了孔孟儒学的观点。
周敦颐把人性道德与万事万物相结合,首先就是将其上升到一个正直真诚的高度,他坚信人性是善良的,这也正符合孟子提出来的“性本善”的观点。
周敦颐将“诚”作为自己人生的思想,在他所著的《通书》中对“诚”就有明确的记载:“诚者,圣人之本。
大哉干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
干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
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周敦颐思想简论
周敦颐思想简论古国⽹作者:任守愈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很多学者认为⼆程是他的学⽣,他开启了宋明理学。
这⼀点,现在也有⼈表⽰怀疑,但是其精粹的思想是⼈所共知的,主要在《太极图说》和《通书》中。
《太极图》源于道教,周敦颐将其融⼊《易传》之中,写出了《太极图说》。
在《太极图说》中将《易传》的天地⼈三⽅⾯,演化为天地⼈三极。
对于《太极图说》中的⾸句现在还有很⼤的分歧,其中以朱熹和杨⽅两个为代表。
朱熹《濂溪传》中为“⾃⽆极⽽为太极”,杨⽅九江本《周⼦全书》中为“⽆极⽽⽣太极”。
但是在《太极图解》和《近思录》中为“⽆极⽽太极”。
当时胡⼴仲、张栻、吕祖谦与朱熹讨论《太极解义》,就没有提到“⽆极⽽太极”有误。
所以我认为“⽆极⽽太极”也便是《太极图说》的⾸句。
“⽆极⽽太极”。
“太极”是什么哪?《易传系辞上》中说的明⽩,⼋卦⽣四象,四象声两仪,两仪⽣太极。
《⽼⼦》中讲:⼀⽣⼆,⼆⽣三,三⽣万物,⽣⽣不息。
这样的“太极”我认为是⼀个⽆穷的,不变的,如同朱熹说的“理”。
由于它的动静变化⽽引起世间万物的变化,物物都有太极之理。
张载说:“太虚⽆形,⽓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矣。
”(《正蒙太和》)有⼀点与这个相似,就是物质的原始状态,但是太极是不会聚散的,⽽是动静变化。
动则⽣阳,静则⽣阴,静极复动,说明太极是运动着的,由于这个变化使得五⾏变化。
五⾏由阴阳变化⽽⽣,《太极图说》中讲:“五⾏,⼀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极也。
”实际上就是说这个道理,太极和⽆极有什么关系哪?可以这样说“太极”还是有形的,⽽“⽆极”是⽆形的,从⽆到有是⼀个过程,这个过程时间上是没有先后的,但是在逻辑上是有先后的。
阴阳动静变化的不同,使得⽣成的五⾏也不同,所以说:“五⾏之⽣,各⼀其性。
”(《太极图说》)“阴阳接⽽万物⽣”,阴阳组合的⽐例不同,使得五⾏运⾏⽽⽣成的四时和万物不同。
怎样才能⽣成四时等周敦颐没有说明,只是讲到:“⼆⽓交感,化⽣万物。
周敦颐对理学的贡献
周敦颐对理学的贡献
周敦颐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儒学家和哲学家,他对于理学的贡献不可忽视。
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种重要的学派,它强调了知识的本体论和语言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念。
在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周敦颐是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成果对于后来的学派和哲学家都有着重要影响。
周敦颐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观念,这句话在后来的学术界中被广泛引用。
他认为,要想达到至善的境界,就需要先从自己做起,要有明德的品质,要亲近民众,以及要不断地追求最高境界。
这种观念在理学中被广泛应用,成为了格物致知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在周敦颐的思想中,他还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他认为,人是一个小宇宙,而宇宙则是一个大人。
人和宇宙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人的思想和行为会影响整个宇宙的运转。
这种观念在后来的哲学中也被广泛运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思想观念。
除此之外,周敦颐还对于“理”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
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理的本质。
这种思想在后来的理学中被广泛运用,成为了理学的一个重要基石。
总的来说,周敦颐对于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提出了许
多重要的观念和思想,为后来的学派和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他的思想成果不仅在当时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后来的历史中也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和尊重。
周敦颐:宋明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
周敦颐:宋明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我们都以为北宋五子都是儒家的,实际不全是。
周茂叔是道家发展史上的一个继承者。
宋明理学其实是借用佛道两家的东西来给儒家确立宇宙观和本体论,他们偏离原始的儒家,并不能代表孔孟思想的真正含义。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周敦颐的思想。
01少年立志周敦颐从小聪明好学,勤于思考。
遇到什么问题,喜欢寻根究底,不搞明白决不罢休。
他会经常向衡州(今衡阳)舅舅提出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问题,如什么天上的星星是怎么来的,太阳为什么东起西落,月亮为什么有盈亏圆缺,为什么会刮风下雨,地上的万事万物是怎么形成的,等等。
对于周敦颐提出的这些问题,周辅成总是不厌其烦,尽自己所知给予解答。
当然,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周辅成是没有办法回答清楚的。
一方面,受周辅成的知识所限,另一方面也是受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限。
而周辅成也非常喜欢周敦颐的这一性格。
(网络整理)到十二三岁,周茂叔已读完了四书五经,再读玩的同时他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可见其聪慧,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大师奠定了基础。
02月岩悟道月岩位于都庞岭东麓,距周敦颐故居约七公里。
岩洞内周围削壁千仞,白石璀莹。
这个巨大的岩洞,还有东西两座洞门。
最为奇特神秘的是,在这个岩洞内的不同位置,可以看到不同的景物变化。
如果你从东洞门进,朝西洞门行走,往头上的洞口看去,开始只能见到一弯“残月”,形似蛾眉,如下弦月。
再往前走,那“月亮”像镰刀、像小船,由缺而圆。
到了岩洞中央,当顶便是一轮“皓月”,成为“望月”。
在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现象,本体是月亮,作用是月亮的照射。
相传周敦颐十四岁时,曾筑室于月岩,在那里读书并在那里悟得“无极而太极”的道理,为其后来学术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都知道无极的概念,却不知道他是谁创造的词,这个词就来自于周敦颐。
濂洛关闽 溯源湖湘--专家学者齐聚道县研讨周敦颐理学思想
濂洛关闽溯源湖湘-------专家学者齐聚道县研讨周敦颐理学思想缅怀先贤遗风、景仰理学之尊,12月160,周敦颐理学思想研讨会在永州道县举行,来自湖南、河南、陕西、福建、四川、江西等省份的理学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研讨。
研讨会上,学者们就周敦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周敦颐在东亚的影响、周敦颐作为湖湘文化创始人的历史地位、濂洛关闽学派源流、濂溪书院历史沿革、濂溪故里的文化内涵等学术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周敦颐是出生在湖南、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湖湘学人。
他上承孔孟学统和《易》《庸》之学,下启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家学术的新形态,被誉为“道学宗主”“理学开山”。
周敦颐的思想学说直接影响到程颍、程颐、张载和朱熹,濂学、洛学、关学、闽学四大脉系构成了两宋思想发展的主线,影响远播东亚世界近一千年之久。
宋代理学自濂溪学发端后,二程在洛阳创立“洛学”,张载在陕西创立“关学”,朱熹集两宋理学之大成,在福建创立“闽学”。
“濂洛关闽”反映了理学传承的客观脉络,在历史上有“理学正脉”之称。
此次研讨会汇集了理学“濂洛关闽”四大学派发源地的学者,通过研讨“濂洛关闽”的学派传承关系,倡议成立“濂洛关闽联盟”作为交流平台,宏观上加强孔曾思孟、周程张朱的整体发展,微观上探究濂学、洛学、关学、闽学及各学派支脉之间的肯繁联接,为提高理学研究整体水平而共同努力。
借助学术论坛这一平台,专家学者们深入挖掘周子博大精深的理学文化,提炼濂溪先生为官从政的思想精华,探索濂学文化与廉政文化有效结合的新途径,助力道县打造成全国的理学文化圣地、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区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本次研讨会分大会主题发言和分组讨论两个环节。
16日上午,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原会长梁绍辉研究员、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蔡运章研究员分别在濂溪书院作主题发言,就理学为什么能在中国盛行几百年、周敦颐哲学思想及其重要价值,发表了高屋建领:的见解。
16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后、横渠书院副院长刘泉博士就《条理成书,措诸事业一一张载与儒学的“事”哲学》、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张品端研究员就《朱熹对太极理论的创新与贡献》,继续作主题发言。
周敦颐的儒学思想
周敦颐的儒学思想周敦颐的思想主张体现在三个方面1、哲学主张周敦颐的哲学主张是将宇宙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无极与太极、太极与人极,均统一为一个整体。
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一个“诚”字,在周敦颐看来,“诚”首先是宇宙存在的根据,是宇宙的本体,即天道本体论。
“诚”所体现的心性本体论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人的伦理道德。
周敦颐如此推重“诚”,就是坚信人类具有真诚善良的本性。
2、教育主张周敦颐的教育主张以“学为圣人”为宗旨,认为教育的目的正是要使人们善恶归善,求得“仁义中正”。
他尤其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认为“君子进德修业”是学习的根本,知识是为德育服务的工具。
在教育和学习方法上,他主张要靠自己的学习和思索,也要有教师和朋友的指导作用。
3、政治主张周敦颐的政治主张中心是“顺化”。
他指出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
圣人修仁义之德,万民才能接受教化,化而为善。
同时,也强调刑罚,在周敦颐看来,刑治是为弥补道德的不足而采取的万不得已的选择。
他指出圣人以天道为法则,主要是以政养万民,德治是最好的养民方法和手段。
他主张“慎刑”,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轻易使用刑治。
扩展资料生平简介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由于大量广泛地阅读,周敦颐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
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而后精研中国古代奇书《易经》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十五岁时,周敦颐和母亲一同上到京城,投奔舅父郑向,当时他是宋仁宗朝中的龙图阁大学士。
这位舅父对周敦颐母子十分眷顾。
在周敦颐二十岁时,舅父向皇帝保奏,为他谋到了一个监主薄的职位。
周敦颐在任职期间尽心竭力,深得民心。
在生活中,周敦颐开始研究《周易》,后来终于写出了他的重要著作《太极图·易说》,它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论的体系。
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宋明理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周敦颐简介
周敦颐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主要成就思想贡献一、哲学思想。
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一个“诚”字。
“诚”是他关于天道、人道、天人合一之道的最高境界的表达。
“诚”主要分为天道本体论和心性本体论两方面。
在周敦颐看来,“诚”首先是宇宙存在的根据,是宇宙的本体,即天道本体论。
在《太极图说》中,他认为人与万物同样都是二气交感所化生出来的,而其源都是太极,再由太极推及到了人极,也就是把人的道德、人性看成是与宇宙生生过程相同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的过程,这样,周敦颐便为他的诚的理论奠定了宇宙论的基础。
“诚”所体现的心性本体论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人的伦理道德。
周敦颐如此推重“诚”,就是坚信人类具有真诚善良的本性。
他发挥了《中庸》关于“诚”的思想,从宇宙论进而推演出人道观,建立了以“诚”为本的伦理道德学说。
二、教育思想。
其教育思想包括三方面,一是“教人向善,进德修业”的教育目的。
周敦颐认为人性向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之教。
二是“六经为主,以诚为本”的教育内容。
他十分重视儒学经典,始终将“诚”放在育人最显要的位置,反复阐述,在《通书》中“诚”字的出现就高达20次之多。
三是“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的教育方法。
始终坚持开明的教育方法,除了邀请当时的学界名流来讲学,采用学生自学为主,特别注重启发原则。
三、社会政治思想。
可以归纳为德治与刑治两个方面。
一是德治。
体现在修圣德、重师道、推礼乐三个方面。
修圣德,周敦颐称之为立人之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修而万民感化。
北宋周敦颐的个人简介
北宋周敦颐的个人简介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
“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
千有馀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北宋周敦颐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介绍周敦颐(1017.5.5~1073),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
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
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其父周辅成(亦名怀成)于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因六举以上特奏名赐进士出身,曾为贺州桂岭县(今广西贺县)知县,后赠谏议大夫。
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时任桂岭县令的周辅成的儿子周敦颐降生在当时的桂岭县县衙。
周敦颐自幼“信古好义,以名节砥砺”,青少年时期在桂岭读书求学,然后在桂岭循级应科举考试而直取进士。
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周敦颐14岁,其父病逝。
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
周敦颐曾在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世称濂溪先生,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周敦颐是把世界本源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鼻祖。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
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
周敦颐的文道观
周敦颐的文道观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后世称为濂溪先生。
他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敦颐的文道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文以载道:
周敦颐认为文学艺术的核心在于传达道德和哲学思想,即“文以载道”。
他的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都体现了这一理念,强调文学与道德的紧密结合。
2.道德修养:
在周敦颐看来,道德修养是人生的首要任务,他提倡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3.太极图说: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其中提出了太极、阴阳、五行等宇宙生成论的概念。
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原理,阴阳五行是太极运行变化的表现,这一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主静立人:
周敦颐强调“主静”的修养方法,认为通过内心的静定可以达到道德的至善境界。
他主张通过“无欲”和“主静”
来修身养性,从而实现个人的道德完善和社会的稳定。
5.教育与传承:
周敦颐注重教育对于道德传承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6.文学创作:
周敦颐的文学创作也体现了他的文道观,如《爱莲说》等作品,既表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传达了他对道德和哲学的深刻思考。
周敦颐的文道观对后世文人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尊为“理学正宗”。
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在宋代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且在明清两代乃至近现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敦颐简介
周敦颐简介理学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最重要的儒家学派,学者以“理”或“道”为哲学基本范畴,探讨“性命义理”,故称“理学”,又称“道学”。
理学起于北宋,盛于南宋,宋理宗赵昀时,曾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官方哲学,后经金、元、至明末清初逐渐衰落。
唐中叶以后,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思想领域中儒、佛、道三家长期又斗争又融合的结果,为新儒学的产生准备了经济、政治和思想的条件。
唐代孔颖达修《五经正义》,对汉、魏以来的经学作了总结,旧儒学走上了末路。
从宋代开始,学者突破旧注疏的束缚,凭己意自由说经,形成了怀疑古代儒家经典的风气。
此后,不少学者依据儒经,进而探讨有关宇宙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起源与构成的原理,各自建立起理论体系,形成了宋代新儒学的流派。
理学即是其中的一个学派。
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周敦颐(1017~1073),道州(今湖南道县)濂溪人,也称濂溪先生。
他吸取道家学说,糅合《周易》,初步建立了一套综合探讨宇宙本原、万物生成、人性、封建伦常等问题的理论体系,他的著作《太极图说》和《通书》后来成为理学家的经典文献。
与周敦颐约略同时的理学家邵雍(1011~1077),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以阐发《周易》经义,又与道教结合,构成数的图式,形成了新的象数学。
邵雍提出的天地运化,道在物先等自然观和宇宙论,为其他理学家所推崇。
张载(1020~1077),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字子原,世称横渠先生。
著有《正蒙》、《经学理窟》等,融合自己对于《周易》、《中庸》、《周礼》等经义的解释,提出了关于“气”、人性、义理和封建伦常等理论。
程颢、程颐兄弟,开始以“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提出了略为系统的理气说、有对论、人性论、格物致知说等。
南宋朱熹主要继承和发展二程的学说,又吸取北宋其他理学家的某些学说,完成了集大成的历史使命。
故宋代理学又被人们或称为程朱理学。
与朱熹同时的陆九渊,创立了“心学”学派,一度在学术上与朱学并立。
宋朝周敦颐的思想及其影响
宋朝周敦颐的思想及其影响周敦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书画家、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和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敦颐的思想可以概括为“理学”,主张天人合一、心灵感悟、修身养性,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周敦颐的“天人合一”思想周敦颐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自然与人的和谐。
他认为,自然界是完美无缺的,人应该与自然界保持和谐,不要轻易改变、破坏自然界的生态环境。
同样地,他认为人应该修身养性,与内心灵魂和谐,不要被物欲所累,不要追求过度的物质利益。
这一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古代文人在书画、诗文等艺术方面的创作。
周敦颐的“心灵感悟”思想周敦颐倡导的“心灵感悟”思想主张人通过内心的感悟来认知世界。
他认为,人的内心是可以感知、领悟自然界的奥秘和深层次的哲学思想的。
这一思想对于古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文化艺术的创作,例如书画、诗文等方面的作品,文人可以通过内心的感悟,表现出另一个意境和情感。
这种感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心灵鸟鸣”的表现形式之一。
周敦颐的“修身养性”思想周敦颐倡导的“修身养性”思想主张人应该通过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品德和素质。
他认为,人应该关注自身的内心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自律、自省并且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
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源,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周敦颐书画的影响周敦颐不仅是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家,还是一位著名的书画家。
他的书画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观念,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周敦颐在书画方面的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书法多被后人传颂,被誉为“华夏第一行书”,其艺术风格也对后世书画家的风格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总结周敦颐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深远的印记。
他倡导的“天人合一”、“心灵感悟”、“修身养性”等思想在后世不断被发扬、传承和创新。
研学周敦颐的总结思想
研学周敦颐的总结思想周敦颐是北宋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他担任过宰相的职位,对当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敦颐的思想体系包括了三个方面,即道德政治思想、历史哲学思想和人性教育思想。
下面将对他的思想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首先是周敦颐的道德政治思想。
在道德方面,周敦颐主张人应该恪守德行,追求仁爱和道义的高尚品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道德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而不是外界的法律和规则所强加的束缚。
他主张要以身作则,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善,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在政治方面,周敦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原则,强调国家政治要以仁政为核心,以民为本,为人民谋福祉。
他批判了以权谋私的政治行为,认为政治应该是一种高尚的事业,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
他还提出了贤人统治的理念,认为只有德者才能成为国家的领导者,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其次是周敦颐的历史哲学思想。
他主张以古为鉴,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来认识人类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规律。
他认为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是通过对过去的研究和反思,才能对未来做出正确的抉择。
他强调历史是一部哲学的教科书,它可以启迪智慧,指导人们的行为。
周敦颐对历史有着深刻的思考,他认为历史是“承天立地之作”,承载了天地万物的演化和变化。
他主张通过观察历史的发展,探索人类社会的规律和本质,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存在和发展。
他的历史哲学思想对于后世的历史学和人文科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后是周敦颐的人性教育思想。
他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天赋的自然才能和潜力。
他主张通过教育来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品德和智慧。
他提出了“教授以事而不授以法”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实践和经验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才干。
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
总的来说,周敦颐的思想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道德政治思想、历史哲学思想和人性教育思想。
他的思想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他将儒家的仁义道德与历史哲学和人性教育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周敦颐的哲学思想及其意义
周敦颐的哲学思想及其意义作者:邹剑来源:《广东蚕业》 2017年第9期邹剑(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摘要周敦颐被后人尊称为“道学宗主、理学开山”,他是道学研究的第一人。
他在整个宋明理学历史上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甚至在中国哲学史上也有他的一席之地。
我主要从他的代表作《太极图说》与《通书》入手,谈谈了我对他所建立的“无极而太极”的天体本质论——“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的做人终极标准论和诚的修养功夫论“三位一体”的思想内涵。
他的这个哲学体现不单单给宋明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搭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平台,同时也为我们国家古代的哲学研究物质本体这个哲学问题作出了积极而且有价值的贡献,现在看来仍然具有理性的光芒。
关键词周敦颐;哲学思想;无极而太极;诚;人极中图分类号:B244.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7)09-80-011为什么理学形成于宋1.1 首先,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分析就容易知道,宋王朝的统治者对于唐朝末期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是有深刻认识的;其次,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的发展,搞文学理论创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会长久发展的;再次,从儒学家主观努力看,宋代的士大夫都很重视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重视对儒家经典文化的研究和探索;最后,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儒家兼收并蓄,自我革新的能力很强,与当时的诸子百家思想不断柔和,形成了新儒学思想,大大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强调既要通识宇宙和人生,又要继承传统的儒学大义,而且重要的是要为治理国家做贡献。
2周敦颐的哲学思想2.1 立太极论的哲学思想周敦颐所描述的无极而太极的宇宙本体观念是一个能动而有规律的整体,是统治各种混元之气的根本法则。
“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男女” 、“万物”、“无极”是周敦颐哲学逻辑结构的形而上学范畴与其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太极”是“无极”所派生的混沌未分的东西,朱熹对其思想进一步发挥,就是他后来推行的“理”,又称“理” 为太极。
周敦颐哲学观念
周敦颐哲学观念周敦颐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哲学家,他的哲学观点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理气合一”,即将宇宙万物的存在归纳为“理”和“气”两个基本要素。
下面将从“理”和“气”两个方面来阐述周敦颐的哲学观点。
我们来讨论“理”的概念。
在周敦颐看来,宇宙的运行和万物的变化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道理,这种规律和道理就是“理”。
他认为,“理”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客观规律,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存在。
周敦颐认为,“理”是超越人类主观认识的,它存在于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包括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他将“理”看作是一种普遍的道德准则,人们只有遵循这种道德准则,才能达到宇宙的和谐与统一。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气”的概念。
在周敦颐看来,“气”是宇宙万物的物质基础,是一种无形无质的存在。
他认为,“气”是一种动力,是一种驱使万物运动和变化的力量。
周敦颐认为,“气”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存在,它存在于宇宙的每一个角落,贯穿于万物之中。
他将“气”看作是一种能量,能够使万物运动、生长和变化。
周敦颐认为,“气”是一种动态的存在,它不断地在宇宙中流动和变化,是宇宙万物运行的动力。
基于“理”和“气”的观点,周敦颐提出了“理气合一”的哲学观点。
他认为,“理”和“气”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二者合一才能构成宇宙万物的存在和运行。
他认为,“理”是“气”的本质,是一种内在的规律和道理;而“气”是“理”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物质基础和动力。
周敦颐认为,“理气合一”是宇宙万物存在和运行的根本原则,只有理解和遵循这一原则,才能达到宇宙的和谐与统一。
在周敦颐的哲学观点中,他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他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
他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认为,人应该遵循“理气合一”的原则,将自己的行为和思维与宇宙的规律相一致,才能实现自身的完善和宇宙的和谐。
他主张人应该追求道德的提高和修养的完善,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周敦颐人生哲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国人的启示
周敦颐人生哲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国人的启示
徐媛媛;孙孝科
【期刊名称】《哲学进展》
【年(卷),期】2024(13)3
【摘要】蕴含丰富人生道德修养思想的周敦颐人生哲学提供了宋明理学发展新的思想框架。
周敦颐人生哲学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又展现出较为鲜明的创新特质。
周敦颐人生哲学主要涵盖孔颜乐处的处世态度、以诚为本的道德修养、胸怀大志的人生理想和德行天下的生活实践等系列思想。
周敦颐的人生哲学昭示当代国人应该明坦诚豁达之理、存正直无私之心、抱鸿鹄高翔之志、做才高行洁之人。
【总页数】6页(P401-406)
【作者】徐媛媛;孙孝科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4
【相关文献】
1.当代中国人生存方式的哲学批判与价值引领——读《当代中国人生存方式的变迁及其影响》
2.庄子人生哲学给当代国人的启示
3.试论周敦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4.试论周敦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5.浅析周敦颐濂学思想对当代高校教育的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图说》的思想意义
• ①从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的高度,说明生命 的本原和本质——宇宙生命都是从无到有, 都根源于、本原于“无极”,都是由它派生 的; • 太极=阴阳,阴阳的运动变化产生了五行; • ②从生命化生的高度,说明善恶人性—— 人性之所以有善有恶,是五行之性感于外物 而动的结果(“诚,无为;几,善恶”)。 • ③提出了“主静”道德修养说。
宋明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
程朱理学的开山祖周敦颐
• 周敦颐出生时,宋朝建立差不多60年,字茂 叔,晚号濂溪先生,湖南道州人。他生前并 不出名,因为程颢、程颐曾拜他为师,后来 他的地位才被认可。 • 周敦颐舅父在朝中任龙图阁大学士,舅父为 他谋到一个小官职,辞官后在庐山定居,创 办了濂溪书院,其学称为“濂学”。 • 周敦颐主要通过阐发《周易》的“性道微 言”开创理学,通过《太极图说》构建本体 论。
荆公新学
• 王安石等阐发的新儒学。 • 荆公新学受到宋神宗、哲宗、徽宗的尊崇, 因而成为北宋后期的官学,是北宋经学的主 流,其理论先驱有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王 安石是杰出的代表。 • 新学与司马光的旧学都讲德性命之理,所不 同的是新学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 荆公新学不属于理学——没有从本体的高 度阐发“天理”。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 思想核心: “诚”。天道之本原或本体是 “诚”。 • “诚”,真实无妄,宇宙最根本最普遍的德性; • “诚”,“通”,也是人之道——天道与人道贯 通。 • 实际上是把《易传》与《孟子》和《中庸》 贯通了——把天道和心性两个系统打通了。 • 通过什么贯通的?——“几”。 • “几者动之微”(人心萌动之际) ——情感
赵宋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
•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结束了五代十 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共历九帝,前后168年。 • 宋朝除中央集权外,就是实行“重文轻武” 的基本国策,积贫积弱由此形成。 • 尽管经过庆历新政(仁宗)和王安石变法(神 宗),但由于激烈的党派之争,收效甚微。 • 北宋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状态:忧患意识。 • 靖康元年(1126),金军攻占开封,北宋灭亡。
《太极图说》解释(4)
• 在变化无穷的万物之中,人得天地之“秀”而为万 物之灵。有了形,就有神,五行之性感于外物而动, 呈现出善与恶,于是形成错综复杂的万事万物。圣 人定出中正仁义的规范,归宿于“主静”,这样,确 立了人的最高标准——圣人。 • 这样的圣人符合《易》道,即与天地的大德、日月 的光明、四时运行的秩序、鬼神作凶作吉等最高 法则相符合。因此,君子遵循《易》道得吉利,小 人违背《易》道便有凶恶。所以圣人定下了天道 就是阴阳,地道就是柔刚,人道就是仁义。还有,追 索生命的本原,恢复人的本性,就知道生死的意 义。《易》道真是宏大之至啊!
“诚之”相当于孔子的“德”
• 孔子哲学的三个环节: • 前提——德性源于天道,直接生成于天道; • 融德于“仁”,“德”、“人”统一——把外 在的天道内化为德,成为人的内在之性; • 仁德之实现——具有了仁德, 就有一个如何 把自己的内在之性(仁德)实现出来的问题,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 道体本身“寂然不动”、“无造作”、 “无计度”必须通过人的心灵体认才能显 现出来。
《太极图说》
•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 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 中正仁义,而主静(无欲故静),立人极焉。 •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 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 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 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 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 也,斯其至矣!
宋初三先生
• 宋朝建立后为了防范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 重演,采取加强皇权和崇儒礼士的政策。 • 宋初学风开始转向:抛弃原来繁琐而不切实 际的传注之学,转为专讲道德性命之理的义 理之学,胡瑗、孙复和石介是代表。 • 胡瑗讲学专讲经义和时务,思想上着重阐述 性和情;孙复和石介大力宣传道统论,辟佛 道,石介还用“道”和“气”的概念来解释 世界。 • 他们被认为是“开伊洛之先”,为理学打基 础。
《太极图说》解释(2)
•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 复动”。 • 太极的显著运动产生了阳气,太极的相对 静止产生了阴气;动静状态发展到极点, 就要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 焉”。 • 运动和静止不断交替循环,互相依存,互相转 化,这就是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而有天地(两 仪)。
《太极图说》解释(பைடு நூலகம்)
• “无极而太极”: • 无极和太极共同构成宇宙的本原或本体,这 个本体是“有”和“无”统一的原始实体, 也叫做“一”,是万物之所以分殊而又统一 的总根源。 • 宇宙万物以“太极”为最终根源,万事万物 都是由“太极”化生而来的。“太极”是 宇宙的本原、本体。 • 无极和太极的关系是体用关系——作为宇 宙本体,是要说明这个本体是“实有而非物, 本无而不空”的绝对体。
周敦颐的理学思想
• 周敦颐《太极图说》全文: •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 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 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 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 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 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 焉。
赵宋王朝面临着严重的思想危机
• 欧阳修在《五代史记:一行传叙》说: •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 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 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 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 • 真正称得上君子的,数来数去不过四五人。 • “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 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 而天理几乎其灭矣”。
《太极图说》解释(3)
• “五行之生也,各其一性”(五行各一性) • 金、木、水、火、土五种不同的物质各有 其特性。 •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化生万 物” • 只有无极这个精神本体,才有了阴阳二气的 交感和五行的凝合,于是形成天地间的男女, 化生了天地间的万物。宇宙万物生生不息, 变化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