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合集下载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又称为属性理论,是指个体拥有一系列固有的特性,这些特性会对其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

该理论的提出者为美国心理学家Edwin A. Locke和Gary P. Latham。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个体具备的要素或特质可分为能力、动机和知识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共同影响了个体的行为和表现。

首先,能力是个体所具备的技能和知识,它们对个体的工作表现和成功至关重要。

能力是通过训练和学习获得的,它直接影响个体在完成任务时的效果和质量。

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技术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各个方面。

一个拥有较高能力的个体往往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动机是个体在行动之前所产生的内部驱动力,它可以激发个体的行为和努力。

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内心的愿望和需求,如自我实现、成就感和兴趣等。

外在动机是指个体因外部奖励或惩罚而产生的动机,如薪水激励和晋升机会等。

动机是个体展现出积极主动性和努力工作的关键因素,它能够促使个体取得优秀的绩效。

最后,知识是个体对于任务和工作环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知识包括技术知识、经验知识和专业知识等。

个体对于所从事的领域越了解和熟悉,就越能够应对各种不同的情况和挑战。

知识可以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和任务。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这三个要素互相作用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表现。

例如,一个个体具有较高的能力和动机,但缺乏必要的知识,可能会导致无法正确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同样,一个个体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但缺乏动机去付出努力,也难以获得良好的绩效。

要素禀赋理论对于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可以通过培养个体的能力、激发其动机和提供相应的知识,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同时,要素禀赋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个体在组织内部的行为和决策,从而能够更好地预测和理解个体的表现和行为。

在实践中,要素禀赋理论可以被应用于招聘和选拔、培训和发展以及绩效评估等方面。

3. 要素禀赋理论

3. 要素禀赋理论

现实情况



现实情况,真的象上面所论述的那样吗?显然不对, 为什么? 假设的前提条件不成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国际贸易减少了差异,而不 是消除了这种差异。 在国际贸易在起到作用的同时,其它的因素也在起 作用。从而使得这种效果不够明显。 另外,同类型劳动的工资相同,并不一定使得人均 收入相同。
3.3.1 H-O-S定理的基本内容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 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 均等化,以致两国所有的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 率,所有的资本(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率 (租金),而不管两国的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模 式如何。
3.3.2 H-O-S定理的经济学解释
判断一国要素禀赋有两种方法:
(1)物质定义法
(2)价格定义法
要素禀赋的物质定义法
若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TK,劳动数量为TL,则 其要素禀赋为(TK/TL)
若A国的要素禀赋为(TK/TL)A,B国的要素禀赋为 (TK/TL)B ,且有:
(TK/TL)A< (TK/TL)B 则称A国是劳动丰裕国家,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3.2 理论的基本模型:H-O模型
Eil Heckscher,1879-1952
Bertil Ohlin ,1899-1979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基 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 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由于其贡献,俄林 与詹姆斯· 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K2
B(K2,L2) X1 L1 L2 L图2-1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MRTS)的等产量曲线

03章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

03章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

H-O模型的最先提出者
Eil Heckscher,1879-1952
Bertil Ohlin ,1899-1979
1919年 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 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 文,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 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 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 俄林出版了著名的《 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 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 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由于其 贡献,俄林与詹姆斯·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贡献,俄林与詹姆斯 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国家或地区 瑞 士 德 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 本 法 国 人均资本存量 美元/ (美元/人) 73,459 50,116 42,745 37,854 36,480 35,600 国家或地区 美 国 意大利 中国台湾 英 国 韩 国 墨西哥 人均资本存量 美元/ (美元/人) 34,705 31,640 25,722 21,453 17,995 12,900
二、H-O理论的推理过程
贸易模式 比较优势 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 技术(相同 技术 相同) 相同 要素的供给 要素禀赋 生产要素的价格 要素的派生需求(相同 要素的派生需求 相同) 相同 商品的最终需求(相同 商品的最终需求 相同) 相同 消费者偏好(相同 消费者偏好(相同)
H-O理论所揭示的贸易基础: 理论所揭示的贸易基础: 国际要素禀赋差异
例题

国际经济学--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教学教材

国际经济学--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教学教材

*
B′
A′
32
二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相对价格的决定
总结
要素禀赋
相对供给差异
相对价格差异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
*
33
三 H-O定理
开放后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
Px/Py
PB Pw PA
A国过剩供给 曲线
A国将出口X,进口Y,B国则相反
国际均衡价格由A、B两国的相互需 求决定
国际价格Pw位于两国封闭条件下相 对价格PA和PB之间
结论 资本丰富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对变相于资本密集型 产品,劳动丰富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对偏向于劳动 密集型产品
*
26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Y
B
EA
A
对于任意给定的相对价格水平,对 于A、B两国均衡生产点对应的相对 供给X/Y,A国大于B国
EB p
p
O
B′
A′ X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进一步说明 (1)要素之间不可互相替代时: K\L为一固定值,可 直接确定产品的要素密集度 (2)要素之间可互相替代时: K\L值不固定 K\L值随着两种要素的价格变动而变动: 当 PK↑时, K\L值↓ 当PK↓时, K\L值↑ 不同的要素价格,对应不同的K\L值,当要素价格 固,定时, 要素之间不在存在替代,K\L值固定

*
30
二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相对价格的决定
相对需求曲线RD和相对供给曲线RSB、RSA的交点决定了两 国在贸易前的均衡相对价格水平
观察:
两国之间的相对价格因相 对供给之间的差异而不同

3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3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本章结构要素禀赋理论基本模型H-O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先介绍要素禀赋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的两点区别一、要素禀赋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用表格资料加以说明:表3-1部分国家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要素禀赋的衡量及其图示(图3-1)二、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两种商品的资本劳动投入比例为:kx=Kx/Lx,ky=Ky/Ly,若kx>ky,则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两点说明要素密集度图示(图3-2)三、模型基本假设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规模收益不变;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xx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假设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X、Y的生产技术不同,假设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总结:由以上假设可知,A、B两国除要素禀赋不同外,其他一切条件都是完全相同的。

第二节H-O理论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在两国生产技术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要素禀赋差异最终会导致相对供给能力的差异。

可以通过考察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来进行判断两国供给能力的差异(图示,见图3-3,图3-4)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如图3-5所示:pA<pB,即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亦即资本丰富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劳动丰富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下降, w/PX、w/PY均下降,劳动的实际价格(报酬)下降
结论: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S-S定理):某一商品相对
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
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每一部门的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其边际 产出与商品价格的乘积。在均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应当是相同的。 X的相对价格上升 资本和劳动从Y向X部门流动
X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需要较多的资本和较少的劳动
Y部门是劳动密集型的,释放较少的资本和较多的劳动 资本需求大于供给 资本价格上涨 资本需求下降
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赵明霞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基本模型 Hechscher-Ohlin,H-O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 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 :罗伯津斯基定理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Y
假设资本增加,劳动不变 通过Q与Q′两生产均衡点的直线R称 为罗伯津斯基线。 X(资本密集型)产出增加
P T' T Q Q' R P'
Y(劳动密集型)产出减少 需求不变,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 格下降。
O T 图3-10
T'
X
开放情况下,如果一国某一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在 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要下降。
(3.9)
ky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型 产 密 品 集 动
为 劳
型 产 品
当上述两式都满足时,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两 个部门的要素密集度保持不变,结果X部门的生产扩大,而Y部门 的生产则下降。如果是劳动总量增加,资本总量不变,则同样的 道理,Y部门的生产将扩大,X部门的生产将下降。
本 密 集
为 资
K K1 X
E´ X´ E 要素变动 ,X Y两个部门的要 素 不变, OX´ OY´分 两个部门的 产 。
(二)贸易后
B´ C B
X
因为PA<PB,所以A 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 较优势,而B国在Y产 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A国在A点、B国在A´ 点生产、消费。 开展贸易后,A国生产由 A点下移至B点生产,B 国则由A´点上移至B´点 生产,然后通过贸易, 最终在C点消费。
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模式
发达工业国家的出口/进口比率(1979年)
价格定义法
假设工资率(W)表示劳动的价格,利率(r) 表示资本的租赁价格,W/ r则代表劳动力的相 对价格,若(W / r)A> (W / r)B,即劳动的 相对价格在A国高于B国,则称A国为资本丰富 国,B国为劳动丰富国。同样,决定一国是否 是资本丰富,并不是看r的绝对水平,而是看 w/r的大小。
第二节 H-O理论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价格差异 如前物质定义法所述,在两国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 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最终会影响到两国X和Y两种 商品的生产能力,从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两国供给 方面的差异,可通过考察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偏向性 来直观地加以判断。 A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对偏向于X商品,这意味着在相同 的相对价格下,A国在X商品上的相对供给能力高于B国, 而B国则在Y商品上相对供给能力高于A国。 结论:资本丰富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 强,劳动丰富国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 强。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解释了不同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以及贸易相对优势的形成。

该理论源于对生产要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这三个要素。

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特化是由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禀赋。

生产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拥有的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的相对量。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禀赋,导致了贸易相对优势的产生。

劳动力是一个核心的生产要素,不同国家之间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相对优势。

例如,中国以其劳动力成本低廉和大规模的劳动力资源而在制造业领域具有竞争力。

资本是另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指的是机器设备、厂房等生产工具,人力资本则指的是教育、技能等人的知识和能力。

一般来说,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上具有相对优势。

例如,德国以其先进的工业设备和高度教育的劳动力而在制造业和技术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

土地是第三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尤其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不同国家的土地禀赋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农产品价格和供给。

例如,俄罗斯因其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在粮食生产上具有竞争力。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差异化的生产要素禀赋,这种差异性导致了贸易的发生。

国际贸易的核心就是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特化生产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要素禀赋理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解释了贸易相对优势的产生。

贸易相对优势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相对比较成本下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

这种相对优势是由于国家具有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禀赋。

其次,要素禀赋理论指导了国家的贸易政策。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国家可以通过贸易政策来推动其相对优势的产业发展。

例如,资本丰富的国家可以通过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来鼓励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3章 要素禀赋论

3章 要素禀赋论

第四节 特定要素模型
结论:
经济由自给自足走向自由贸易时,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 提高会提高该部门特定要素的真实报酬,减少进口部门特 定要素的真实报酬,并且它对可流动要素的真实报酬的影 响无法确定。
第五节 里昂惕夫之谜
一、对H-O模型的经验检验


1953年里昂惕夫在美国《经济学与统计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 文章。在文章中,他运用自己首创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并 利用美国1947年的数据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 试图证明H-O模型的正确性。根据人们的一般直觉,美国是资本 比较丰富而劳动力比较稀缺的国家。根据H-O模型,美国应出口 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的检验结果令人震惊。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例 是14010美元/人,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劳动比例是18180美元/人。 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度比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高出 大约30%。这意味着,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 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这就是著名的 里昂惕夫之谜。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与H-O定理
三、对H-O模型的评价
H-O模型从两个方面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首先,H-O模型是以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为分析前提的。这一 点与现实更加接近。 其次,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基础 上的,H-O模型假设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是相同的, 各国间生产同一产品的成本差异是由各国不同的要素禀赋从而是 生产成本的差别造成的。
第四节 特定要素模型
考虑到要素供给的限制并假定所有要素充分就业,必有:


R RX
S SY
L LX LY
(3.3)
(3.4) (3.5)

国际贸易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贸易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

投入两种生产要素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Y
X
O
T
U
E
由于要素边际替代率递减,使边际机会成本递增,故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
其斜率就是E点的斜率,即E点的边际机会成本。国内均衡时等于国内价格比率
国内均衡时最佳的产量组合与消费组合
X0
Y0
Y I2 B PB YB EB A EA YA I1 PA O XB B’ XA A’ X
图3-4 贸易前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状况
在封闭的条件下,两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将引起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差异,进而导致相对供给的差异。两国相对供给的差异将导致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异。
因此,A国在X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B国在Y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即劳动丰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而资本丰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
两国相对供给的差异将导致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异——国际贸易的前提条件。
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在封闭的条件下,两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将引起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差异。
X
A
A’
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比B国更偏向于X坐标轴,B国更偏向于Y坐标轴。即资本相对丰裕的B国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更偏向资 本密集型产品,劳动丰裕的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更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图3-5 A、B两国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均衡状况
A国出口X产品,进口Y产品,B国正好相反。两国的均衡点分别下移(上移)到E’A、E’B。E’A与EA相比,X的产量增加,Y的产量减少,同理,B国Y的产量增加,X的产量减少。两国的消费组合CA、CB点,对应的无差异曲线为I’1、 I’2,两国福利提高。
U0
U
C
贸易后,该国消费者可以按国际市场价格T1消费产品,相当于预算约束发生了变化。无差异曲线外移至U1。消费组合移动到C。U1的位置高于U0,故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效用满足,福利改善。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① 2×2×2 模式,即两个国家(AB),两种商品
(XY),两种生产要素(KL);
② 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具有相同的生 产函数;
③ A国为资本丰裕国,B国为劳动丰裕国;两个国
家中商品X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商品Y都是劳动
密集型产品,即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
④ 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规模报酬
生产1单位纺织品需要投入1单位土地和10单位劳动
英国:生产1单位小麦需要投入5单位土地和1单位劳动 生产1单位纺织品需要投入1单位土地和10单位劳动
(3)两国的国内商品价格比例不同 美国: 小麦:5单位土地*1美元+1单位劳动*2美元=7美元 纺织品: 1单位土地*1美元+10单位劳动*2美元=21美元 英国: 小麦:5单位土地*4英镑+1单位劳动*1英镑=21英镑 纺织品:1单位土地*4英镑+10单位劳动*1英镑=14英镑 两国国内的商品价格比例不同:美国为1:3,英国为3:2
• 若两国的需求偏好不相同,则这两种方法所得出的结 论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尽管B国的K/L大于A国, 但如果B国对商品X(资本密集型)的需求和由此派生 出的对资本的需求远大于A国,结果使得B国的r/w高 于A国。 • 在这种情况下,以实物单位定义,B国是资本丰富的 国家;以相对要素价格定义,B国是劳动丰富的国家 • 根据H-O定理的假设,H-O模型中两种定义方法之间不 存在冲突。
一、基本概念
在建立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之前,先引入几个 重要概念: • 要素禀赋 • 要素丰裕度 • 要素密集度
1.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 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并能用于生产的各种生 产要素的数量,这些经济资源包括自然资源
和社会资源,如土地、矿产、资本、劳动力、

第3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3章 要素禀赋理论

3、贸易壁垒的存在 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是因为市场的 不完全竞争引起的,国际间商品流 通因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而使要素 禀赋理论揭示的规律不能实现。
4、未考虑自然资源
① 里昂惕夫是用双要素模型来进行分析,
忽略了其他因素,如自然资源等。实际 上有些产品既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也不 属于资本密集型,而是自然资源密集型。 ② 如果考虑自然资源在美国进出口贸易结 构中的作用,就可以解释谜的存在。 ③ 可以解释加拿大、日本、印度等国的贸 易结构中的谜。
(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1、提出 1948年 萨缪尔森 《国际贸易与要素均等化》 2、理论内容:在满足要素禀赋理论的全部 假设条件下,自由的国际贸易通过商品 相对价格的均等化,将使同种要素的绝 对和相对报酬趋于均等。
举例
在生产要素总量一定的情况下: 中国 劳动力丰富 资本稀缺 美国 资本丰富 劳动力稀缺
二、其他对H-O原理的验证
(二)对其他国家的验证 建元正弘、市村真一:1959年验证日本 的贸易结构,验证了H-O理论。 沃尔:对美加贸易进行分析,证实了谜 的存在。 巴哈德瓦齐:1962年对印度的贸易结构 进行分析,结果是,对美国的贸易证实 了谜的存在。
验证图表
1992年美韩贸易数字表(单位:亿美元)
2、不足 ① 违背了劳动价值论 ② 抹煞了资本主义国际生产关系 ③ 忽视了科学技术的作用 ④ 难以解释要素密集程度相同的国家 之间的国际贸易问题 ⑤ 难以解释同一产品国际贸易问题
第二节 里昂惕夫之谜
一、里昂惕夫验证的提出 瓦西里· 里昂惕夫是美国著名经济 学家,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创始人,第四 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1953年 《国内生产与对外贸易:美国地位 再审查》 1956年 《要素比例和美国的贸易结构:进 一步的理论和经济分析》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K L 其中, X 为产品X的单位资本投入, X 为产品X的单位劳动投入
KY 为产品Y的单位资本投入,LY 为产品Y的单位劳动投入
8
三、模型基本假设



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 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 规模收益不变; 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 假设A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B国为劳动充裕的国家; 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X、Y的生产技术不同,假设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 动密集型产品; 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由以上假设可知,A、B两国除要素禀赋不同外,其他一 切条件都是完全相同的。
11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要素禀赋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相对价格差异
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
图 3-4
由于两国的需求情况完全相同, 因此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 状完全相同。如图所示,A国封 EA, 闭经济下的均衡点为 均衡价格 为 ;B国封闭经济下的均衡点 PA EB , 为 均衡价格为 ,由 PB 于 PA PB ,因此A国在X商品上 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Y商品 上具有比较优势,即资本充裕国 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 优势,而劳动充裕国家在劳动密 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
13
14
Px/Py
Px/Py
A国过剩供给曲线
1
O (a)
X
O
(b)
Xp-XC
图1- 1115ຫໍສະໝຸດ Px/PyPx/Py
2
B国过剩需求曲线
O
(a)
X
O
(b)
Xc-Xp
图1-12
16

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 3 章要素禀赋理论第 3 章要素禀赋理论【本章关键术语】1. 要素禀赋2. 要素密集度3.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4.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5. 要素价格均等化6.雷布钦斯基定理7. 列昂惕夫悖论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相对价格决定着比较优势。

国家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差异的根源。

本章主要从供给的角度——要素禀赋理论(FactorEndowment Theory )来探讨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

要素禀赋理论最早由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 )和俄林( Bertil Ohlin )提出,经萨缪尔森( Paul Samuelson)等人加以完善。

要素禀赋理论在理论和实际运用中的成功使其在 20 世纪前半叶—— 70 年代末这段时期内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至今仍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赫克歇尔和俄林所运用的分析工具是由新古典经济学所建立起来的等产量线、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等,该理论也被称之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不仅在于它承认比较利益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更重要的是它找到了比较利益形成的源泉,即贸易双方要素禀赋的差异。

3.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简称H— O 模型,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

1919 年赫克歇尔发表题为“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文中运用不同于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方法,第一次用生产要素密集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

但是,这在当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

1933 年俄林出版《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才使该理论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就是著名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该理论模型对于古典模型,尤其是李嘉图单一要素模型做出了修正和完善,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 专栏 3— 1]赫克歇尔小传赫克歇尔( EliFilip.Heckscher , 1879-1952)瑞典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乌普萨拉大学哲学博士。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复习题:
名词解释: 1、要素禀赋(含图示) 2、要素密集度(含图示,在图中表示劳动密集型 产品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差异) 论述题: 请阐述H-O理论(含图示分析)。 简答题: 1、请简述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并对其进行推导。 2、请简述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3、请简述罗伯津斯基定理。 4、请简述里昂惕夫之谜,并解释其发生的原因。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某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产 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 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 下降。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推论: 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 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的意义
----要素价格变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 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因此,国际贸易虽改善了一国整体的福利水 平,但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有利,贸易会使一 部分人福利水平提高,一部分人福利水平下 降了,这说明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 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2)对增长国福利的影响
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的增长国 A、经济增长意味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出口国福利的改善; B、经济增长可能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出口国福利的恶化。 净福利效应取决于两种影响的对比 图示分析:第60页图3-13 纯粹的增长利益 贸易条件恶化抵消的部分增长利益 悲惨增长 图示3-14 假设条件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意义: 1.证明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而且要素不能在国 际间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以替代要素国 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2.说明了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问题,说明国际 贸易如何影响贸易国的收入分配格局。
国际贸易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② 如果考虑自然资源在美国进出口贸易结 构中的作用,就可以解释谜的存在。
③ 可以解释加拿大、日本、印度等国的贸 易结构中的谜。
解释---要素密集型逆转
要素密集型逆转:指同一种产品在劳动丰富 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富的国 家又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情形。 当某种商品生产的替代弹性较大时,该产
的。 7. 各国内生产要素是能够自由转移的,但国际间不行 8. 没有运输成本 9. 没有政府政策限制商品在国家间移动,也不干预生
产价格和产出。
4. H-O理论理论分析
1. 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 直接原因。
2.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 必要条件。
3.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要素价格比例不同 决定的。
2 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
H-O命题 一国应出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
使用该国相对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 而进口的产品应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 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
引理:一国出口的是本国供给丰裕的要素, 进口的是本国供给不足的要素。
3. 假设前提
1.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 2. 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 3. 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 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规模经济利益不变 5. 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6. 两国的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市场,竞争是完全
如果一国所能提供的某种生产要素在该国资源 中所占比例高于其他国的该比例,则称该要素 为该国的丰裕要素。
K1/L1>K2/L2 ,则称国1为资本(K)丰裕(劳动 力稀缺)的国家,称国2为劳动力丰裕的国家。
价格定义:用K,L的相对价格来决定两个国 家的要素富裕类型。
r1/w1<r2/w2,则称国1为资本(K)丰裕的国家,称 国2为劳动力丰裕的国家。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2256880
2303400 168
12970
13711
1.06
1876000 131 14320
2132000 119 17916 1.25
“美国之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
密集型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上,而不是 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 换言之,这个国家是利用对外贸易来 节约资本和安排剩余劳动力,而不是 相反。”这一结论与H-O定理恰恰相 反,故被称之为里昂惕夫悖论(The Leontief Paradox)。

贸易三角ΔQAOACA 和ΔQBOBCB
四、H-O定理的 一般均衡框架
商品相对价格
要素价格
要素的派生需求
最终产品需求
技术
要素供给
消费偏好
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

1.商品的价格差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利益驱动 力。 2.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商品价格的绝对 差异是由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差别造成的。 3.各国生产产品时的成本不同,是由生产要素 的价格不同造成的。 4.生产要素的价格差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供给 差异造成的。 5.两国生产要素供给的差异是由两国的要素禀 赋差异决定的。
进口竞争商
进口/出口
资本(美元)
劳动(年劳动人数) 资本/劳动(美元/ 人) 1951年 资本(美元) 劳动(年劳动人数) 174 资本/劳动(美元/ 人) 1958年 资本(美元) 劳动(年劳动人数) 资本/劳动(美元/ 人)
2550780
182 14015
3091339
170 18184 1.30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一、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统计项”( Leontief Statistic): (KX/LX)/(Km/Lm)> 1: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KX/LX)/(Km/Lm)<1: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国际贸易 第3章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贸易 第3章 要素禀赋理论

图3-3等产量线与边际技术替代率
表示了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一 种产品的组合情况。 Q1、 Q2、Q3表示等产量线。产 量水平Q1< Q2<Q3,离原点 越远产量越大。 A B K2
Q1 O Q3 Q2
K
K1
L1 L2 由A点到B点,劳动增加△L(L1L2),则资本减少△K(K1K2),此 时产量保持Q1水平不变。MRTSLK = dK/dL,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于等产量线的斜率。
3.1.2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本内容
俄林论证生产要素票赋理论的逻辑思路是: 商品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而商品价格 的差异是由于商品生产的成本比率不同;商品生 产成本比率不同,是因为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比 率不同,而生产要素价格比率不同,则是由于各 国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因此,生产要素 禀赋比率的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最重要基础。
该理论模型对于古典模型,尤其是李嘉图单一要素模型做出
了修正和完善,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成 因,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3.1.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定前提
1. 要素禀赋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 须投入的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 三要素,如果加上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
5:规模收益不变假定。假定两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保持 规模收益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投入量增 加的比例。f(tK、tL)= tf(K、L); 6:技术相同假定。假定两国具有相同的技术水平,具有相 同的生产函数,投入同样数量的生产要素生产同等数量 的某种商品。强调技术不是不变,而是,两国生产同种 商品的技术保持相同; 7:要素密集度假设。假设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一 种为劳动密集型,另一种为资本密集型。两国生产技术 水平相同(生产函数相同,两国同种产品素密集度相同) 8:消费者偏好相同假定。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在形状和 位置上一致。在假定7、8的基础上,要素禀赋的两种计 量方法是确定一致的; 9: 资源充分利用假定。假定两国在贸易前后都能生产出 最大可能的产量,生产点总是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3雷布钦斯基定理
雷布钦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 件下,某一要素的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 要素的产品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密集使用另 一要素的产品部门的生产下降。如果假定密 集使用增长要素的产品是一项出口产品,则 其贸易条件将恶化;反之,如该产品是一项 进口产品,则其贸易条件将改善。
小结:
2.人力资本说P53
克拉维斯、基辛、凯能、和鲍德温等人用人力资本的 差异来解释“悖论”的产生。人力资本说认为,“劳动” 要素过于宽泛,实际上,劳动有很多种类,性质不同。一 般劳动可以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两类。其中熟练劳 动不是先天具备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后具有一 定的技能。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基 辛将劳动分为8类,第一类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的人力 资本最高,第二类是技术人员,人力资本其次,最后一类 为没有技术的工人。基辛通过检验美国进出口商品发现, 在美国的出口产品中,第一类劳动的含量比例最高,在美 国的进口产品中第一类的劳动含量比例最低。因此,美国 可能是一个技术劳动禀赋丰裕的国家。列昂惕夫认为悖论 可能是把劳动看成是同质引起的,不同质量的劳动在生产 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简单的按人/年或单位劳动小时计算, 会引起误差。加入人力资本后,列昂惕夫悖论可以得到解 释。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 揭示出了比较利益的源泉
3.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赫克歇尔、俄林简介P28 理论的结论: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资 源禀赋差异导致供给能力差异,进而引起相 对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是两国发生贸易的直 接原因。开展自由贸易后,一个国家会出口 密集使用其要素丰裕的产品,进口密集使其 用要素稀缺的产品。这就是赫克歇尔—俄林 定理。
3.2 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3.2.1斯托尔珀—萨缪尔森(P38)定理 基本思想:关税提高受保护产品的相对价格,将 增加该受保护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入。如果关税 保护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劳动要素的收入趋于增 加;如果关税保护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则资本要素 的收入趋于增加。这一结论表明,国际贸易虽然能提 高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但是并不对每一个人有利, 一部分人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另一部分人的收入却减 少了。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 性的影响。这也恰巧恰恰是为什么有人反对自由贸易 的原因。
澳大利亚 巴 西 加拿大 日 本 香港地区 美 国
以上数据表明,要素禀赋是指相对量,不是绝对量。并且同角度 的衡量,结果不一。美国是资本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但是如果以资 本/劳动的比率衡量,加拿大的资本要素比美国更丰裕,如果以资 本/土地的比率来衡量,香港地区的资本丰裕度远远高于美国。
要素禀赋论的进一步解释-要素密集度
要素禀赋论的进一步解释
国 家 资本/劳动 (每个劳动力 比美元数) 7415.5 1151.6 10583.1 3358.5 1368.5 10260.9 资本/土地 (每公顷土地比美 元数) 67.2 42.8 198.0 5286.5 90739.1 1058.6 劳动/土地 (每公顷土地比劳 动人数) 0.009 0.038 0.019 10574 66.308 0.103
(五)新要素学说(P52-53 64-68)
1.自然资源说P52: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会影响一 个国家的贸易模式。该理论认为,仅仅考虑资本和 劳动两种要素限制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使用范 围。在列昂惕夫悖论中,许多作为资本密集型的进 口品实际上可以说是资源密集型产品。列昂惕夫在 计算进口品的要素需求量时,抬高了进口品资本/ 劳动的比率,没有计算自然资源。比如:美国大量 进口的石油、煤炭、钢铁等产品的生产,既包含资 本的贡献,同时也离不开自然资源的贡献。也许这 些产品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美国的进口产品中 初级产品占60%—70%,这些产品的自然资源密 集度很高,把这些产品归入资本密集型产品加大了 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
要素禀赋论的进一步解释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是指一个国家 要素禀赋 所拥有的生产资源状况。在新古典经济中,对生产 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资源为土地、劳动和资本。国家 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是 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量 绝对量在 不是 绝对量 两个国家不同,而是 而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量 相对量在两 而是 相对量 个国家不同。 通常用资本-劳动比来表示,假如 KB/LB > KA/LA,就可以认为相对于A国而言,B国 是资本丰裕型国家(k-abundant),相对于B国而 言,A国是劳动力丰裕型国家(l-abundant)即A国 劳动力丰裕而资本稀缺,B国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 还可以用w/r来表示。
(三)要素需求逆转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假定8:两国消费者对两 种商品偏好相同,所以,对国际贸易原因的考察剔 除了需求方面的影响,仅仅考虑要素禀赋差异.但 是,实际贸易中,供求双方都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 响。如果一国对于某一种商品享有比较优势,而且 消费者特别偏好这一产品时,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决定的进口方向将改变。按照需求逆转说,美国是 资本丰裕的国家,美国如果偏好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而美国的贸易方偏好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的资 本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将被抬高,直到美国的比 较优势转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美国出口的是 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3.其他新要素P64-68
技术 研究与开发 信息 规模经济与管理
(六)要素的国际移动P70-73
劳动力的移动 资本的移动 要素移动与商品移动的替代和互补关系
小结:
列昂惕夫运用美国1947年的数据检验H-O 理论的适用性,得出的结果刚好相反,这就 是列昂惕夫悖论。对他的解释主要有要素密 集度逆转、要素需求逆转、新要素理论、关 税结构说和要素的国际流动等。
(四)关税结构说(P53)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一国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增 加本国丰裕要素的实际报酬,减少稀缺要素的实际报酬。 关税结构说,则主要强调关税对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影响。 就美国来说,关税更倾向于保护劳动力的所有者而不是资 本的所有者。美国设置贸易壁垒主要是针对劳动密集型产 品的进口。由于关税保护的结构性差异,劳动密集型产品 受到较多排斥,所以资本密集型产品成为美国的主要进口 产品。列昂惕夫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关税结 构。这一结论与赫克歇尔模型中假设的自由贸易模式(假 定2)相悖。鲍德温在1971年的一项研究中,确认了关税 结构对美国贸易模式的影响,并且估计出关税导致进口物 品的K/L减少5%,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列昂惕夫悖论。
3.3.1列昂惕夫悖论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在贸易中,各国出 口的商品是密集使用本国拥有的相对丰裕的生产要 素的产品,而进口的商品是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 的产品。然而,列昂惕夫对1947年美国出口行业 和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存量和工人数值进行了比较, 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美国是世界公认的资本最 富裕的国家(相对量和绝对量都是),其劳动力是 相对稀缺的;但是在1947年出口商品为劳动密集 型产品,进口商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许多经济学 家试图解开列昂惕夫悖论,并利用其他国家的一些 资料对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进行检验,然而悖论仍 然存在,检验结果,既没有肯定地证实赫克歇尔— 俄林模型,也没有否定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3.3.2列昂惕夫悖论的解释
(一)列昂惕夫自己的解释(P48第一段) 不能单纯以每人每小时来计算劳动,而应该 以“有效劳动”来计算,即美国的劳动力素 质较高,大致相当于其他国家的3倍,这样 美国的有效劳动就是原来所计算的劳动的三 倍,即美国应该是一个劳动较丰裕的国家。
(二)要素密集度逆转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假定7中,对于要素密 集度,认为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同 种商品在两个国家密集度相同,没有要素密 集型转变的情况。严格的假设条件限制了理 论的实际适用。如果同种产品在两个国家的 要素密集度不同,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就难 以成立。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资 本丰富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劳动丰 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情况。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是指生产某种商 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要素密集度 主要通过两种产品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比如资本-劳 动比率比较而确定,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没有 关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来说,如果某一要 素投入比例大,可以称该产品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 并根据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比例最高的要素种类不 同,将产品分为若干种类型。如:生产纺织产品投 入劳动比例最大,则称之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 电子产品,资本投入比例最大缪尔森定理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均衡的条件下,两国商品 贸易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相等,由于两国具有相 同的的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同质,因此,两国商品 的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相同,两国的国内生产要素 的相对价格必然相同。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贡献在于分析了商品价格与 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要在严 格的假定条件下才能实现,有的假设与现实不完全 一致。要素价格的均等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 件。在现实中,贸易壁垒以及运输成本等原因会使 各国的商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要素价格均等化定 理较难实现。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包括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斯托尔珀—萨 缪尔森定理、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和雷布钦斯基 定理四个方面,后三者为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要素禀赋相对差异,决定着国际分 工的形态和国际贸易的流向,各个国家生产和出口本国密集 使用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稀缺要素的产品。斯托 尔珀—萨缪尔森定理、雷布钦斯基定理分别探讨了产品价格 变化对要素价格变化的放大效应和要素禀赋变化对产品产量 变化的放大效应。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论证了不仅仅只 有自由贸易才能产生福利,实行保护主义可以提高一国相对 稀缺要素的实际报酬。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指出 了国际贸易将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从而影响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