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如何真正读懂学生
如何真正读懂学生读懂学生需要触及学生的情感深处。
教育不仅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影响,还对学生的情感产生影响。
有一次,我准备表扬两个表现优秀的学生,但他们却在我面前低头无语,让我很诧异。
多年后他们来看我时,谈起当时的情景都非常感慨。
我发现,当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后,望向教师时,往往是一副怯生生的表情。
因为学校教育和校园生活让他们过早地学会了察言观色。
因此,教师要理解学生,包容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值得信任和倾诉。
读懂学生有几种方法。
首先是思维框架校验法。
解决问题是思维的活动,其轨迹可以看成是一个思维框架。
我们可以考虑个人的框架、科学的框架和学生的框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校验思维框架可以做以下三项工作:整体上是否完备、细节上是否吻合、所用工具是否一致。
其次是作品分析法。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留下的文本痕迹可以反映他们的思考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资料读懂学生,让情境复原,让思维还原,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
最后,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理解他们,包容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值得信任和倾诉。
当我们不理解孩子或曲解他们的意思时,孩子们可能想通过各种方式解释,但往往因为处于弱势地位而以失败告终。
因此,教师要懂得读懂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进行验算来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但是,有时候学生只是简单地重复了第一次的计算,而没有重新审视题目,这样的验算并不能真正保证正确性。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对计算过程的细节分析和把握,而不仅仅是强调结果的正确性。
在课堂上,我们往往将“思维过程”作为验证结果正确性的工具。
然而,在结果被认可的情况下,过程往往会被忽略。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对过程的分析和把握,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访谈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
例如,在教授图案设计时,我们发现班上有两个学生设计了相同的图形,但是他们给出的命名却截然不同。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们发现这些图形背后有着不同的故事,这也提醒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班级纪律和秩序。
读懂学生,从心开始
读懂学生,从心开始
作为一名教育者,了解并读懂学生的内心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1. 倾听:学生需要有一个可以倾诉的人,听他们倾诉他们的问题和担忧。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这个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和被理解。
2. 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尝试与他们分享相同的兴趣爱好,可以建立起更深层次的联系。
3. 尊重他们的感受:学生的情绪和感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感受,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情绪和感受。
4. 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学生需要得到支持和鼓励,这可以激励他们继续前进。
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正面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5. 建立信任:建立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感受到您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我们需要遵守承诺,保持诚实和透明,这可以帮助建立起更深层次的信任。
通过以上的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读懂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担忧,建立起更深层次的联系和信任。
如何读懂学生
如何读懂学生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试图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可是这些都是理论,要实践才行。
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才是关键,如何读懂学生有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人格(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
2、明白学生是人,而且是发展中的人。
(不能当他们是学习的工具)
3、了解学生正处于哪个阶段(小学阶段是他律阶段,而中学是自律阶段抓青春期学生的叛逆心理)
4、多和学生交流思想。
(学生不会与老师说实话、不要问关于学习的事情,在班里插几名“暗线”以便了解学生)
5、多和学生做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友谊)
6、多和家长沟通、交流。
7、无论是在老师心里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多给他们一点表扬,都会激发他们
的自信心。
有一位教育家说:一句鼓励的话有可能成就一名艺术家!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浅谈班主任如何读懂学生
浅谈班主任如何读懂学生摘要: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给学生带来了诸多的心理问题。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尽力满足孩子的交往需求、营造安全、平等、民主、和谐的心理氛围,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自我追求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民主;平等;和谐;心理需求;心理氛围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渴望尊重、渴望平等、渴望民主。
老师有责任、有义务使他们过上快乐而又意义的学校生活。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是如何读懂学生,与一个新接手的班级学生共同成长的。
一、了解心理需求——读懂学生的前提想赢得学生的心,首先要了解他们的需求。
开学伊始,不如,设计一个这样的活动:“你希望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一定会希望你像语文老师一样温柔、善良、和蔼可亲,像数学老师一样耐心、负责、热情,像英语老师一样开朗、宽容、有活力……他们都会希望自己受到尊重和信任,对新的班主任充满期待,希望老师能够面面俱到。
这样的活动设计是从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也了解到自己的班级管理方向。
班主任要告诉学生自己会朝着他们希望的目标努力去做,让他们从心底里慢慢地接受自己,给自己良好的期待,建立起信任。
学生心中有对老师的标准,那老师心目中的学生期待呢?此时,要顺势引导:“那你知道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是什么样的吗?”学生一定会诧异,班主任要娓娓道来,把自己希望在他们心中树立的标准形象传递给他们,要相信:学生会试着这么去做的,就像你会像他们希望的那样去做一样。
二、营造心理氛围——读懂学生的基础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是孩子最迫切需要的,要像李镇西老师一样把学生的这种需要巧妙地转化为他们自己的愿望提出来,新老师在班会课上,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出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大家希望咱们班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吗?”第二个问题:“你们心目中的优秀集体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一定会议论纷纷: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齐心协力、互相谦让、文明、和谐、快乐……第三个问题:“我们都有这种愿望,那么,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每个人是不是应该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呢?”第四个问题:“要克服缺点,班级是不是需要制定一些共同的约定呢?”学生经过思考、讨论,认识得到统一,老师把自己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化为他们自己对自己的约束提出来。
怎样才能读懂学生
怎样才能读懂学生承德县三沟学区中心校王永成吴正宪老师在:“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中提出了三个读懂,即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
以前,我也曾粗略地认识到:读懂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蹲下身子,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耐心与学生交流。
但至于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读懂学生的思维我还是模糊不清。
通过读吴老师的书,品吴老师的课使我茅塞顿开。
若要真正读懂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就要进入儿童的话语系统与儿童进行对话。
一、沟通——说儿童能懂的话“关注儿童经验,说儿童能懂的话,才能跨越师生之间的沟坎,数学与学生之间的沟壑,让教师、同学和数学走入学生的心灵。
”对于儿童而言,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听不懂,学不会,还得被大人们强迫地听,强迫地学”。
因此,课堂上我们要说儿童能懂的话,让学生学能听得懂的数学。
其实,学生来到课堂并非一张白纸,还带来了他们的个体知识、缄默知识以及许许多多的生活经验。
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儿童语言来彰显数学中的大道理。
如文中提到吴正宪老师在教学“用加法解决问题”时,吴老师问学生:“1人加1狗是2人呢还是2狗呢?”学生顿时平静下来,平静得几乎令人窒息。
然后一个学生突然醒悟,大声说:“老师,人跟狗能相加吗?”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明白了人狗不能相加,相同的量才能相加这个数学道理。
实际上,许多数学道理的阐释都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入儿童的话语系统,说儿童能懂的话,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跨越师生之间的沟坎,数学与学生之间的沟壑,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可反观我们的数学课堂,却或多或少存在着自我中心下的“人道”缺失。
如一位教师在讲“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寻找“蕴含”在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蕴含”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是什么意思?他们能懂吗?难怪有些课堂会出现生不解师意,师生不配合的状况。
二、表达——让儿童说自己的话“学习的内容能够内化为儿童自己的语言才是真正学会了。
从五个角度读懂学生
从五个角度读懂学生一、了解学生知识基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建构、完善和提升自己的认知结构。
如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一课,教材上是结合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习“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
由于学生已经有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表内乘法知识基础,类似口算“400×2、400×3”,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有难度,缺乏挑战性。
但不少学生对“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算理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却是非系统的、模糊的,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结构。
面对学生这样的知识基础,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地探索算法、交流算法、优化算法、练习巩固,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师也显得无所作为,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教师要直面学生会算的事实,着重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400×2,二四得八,后面要添两个0”,理解“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算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通过教材中提供的题组练习,对表内乘法、整十数乘一位数与整百数乘一位数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明确整十数乘一位数与整百数乘一位数都是用相应的表内乘法口诀,促进算法的有效迁移,实现算法的优化,体会比较和类推的思想方法。
同时,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后续学习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细致分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在本质上的联系和区别,科学运用生活经验的表象支撑,帮助和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规律,逐步建立抽象的、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认识小数”一课,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文具、食品、简单生活用品的价格,以及自己的身高、体重、视力等数据,或多或少接触过小数,对小数有初步的了解,但对小数的本质不了解,对于小数的认识比较朦胧、片面甚至是错误的。
基于上述认识,在教学时,教师直接让学生观察商品标价牌,比较异同点并进行分类(整数和小数),由此引出小数,较好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
读懂学生和读懂教材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读懂学生是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背景、兴趣、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设计课程和教学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
读懂教材则是指教师需要精读教材,深入理解其内容,以便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并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教材中的知识。
要达到读懂学生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调查学生:在课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2.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参与程度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3. 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反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要达到读懂教材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深入阅读:仔细阅读教材,理解概念、定义、公式和例子,同时关注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2. 总结归纳: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和层次。
3. 拓展应用:将教材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将知识变成实际操作,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备课中,如何读懂学生
在备课中,如何读懂学生在教学备课中,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深入地了解学生,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得学生更能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
然而,如何读懂学生呢?下面我将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两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在备课中读懂学生。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1.情绪状态学生的情绪状态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备课中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是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语气、姿态等来判断学生的情绪状态。
如果发现学生情绪低落,可以通过开导、鼓励等方法让学生调整情绪,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
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些主题很感兴趣,可以在课程中增加相关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对某些主题不感兴趣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鼓励等方式,让他们也能充分参与课堂学习。
3.自尊心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学生因为某些原因自尊心受到打击,就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影响到学业成绩。
因此,在备课中了解学生的自尊心状态,采用一些鼓励和奖励措施,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习兴趣。
二、观察学生的行为1.学生的课堂表现在备课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来判断他们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兴趣水平,并且可以为下一次课堂教学的设计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一环节或某个主题不感兴趣或掌握不了,我们可以通过针对性的问题与互动,寻找问题所在,进行有效的调整。
2.学生的朋友圈学生的朋友圈也是可以反映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状态的。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社交圈子和社交习惯,从而更好地开展与学生的交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了解学生是教学备课的重要环节,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和行为,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笔者通过上述学生心理和行为两个方面的谈论,相信可以在备课过程中读懂学生,开展更优质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为了更好地说明如何在备课中读懂学生,下面我将以实际例子展开分析。
了解学生的四种方法
了解学生的四种方法作者了解学生,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我们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一、统计记载法这是了解学生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中包括学业成绩统计,也包括其他各方面的统计,如参加劳动等为集体服务情况,迟到早退次数,教师与其谈心实施教育的记载等等。
成绩统计必要时应该较为详尽,有时甚至要详尽到某科某题,为的是使之真正为教师的查漏补缺提供依据,而不是为成绩排队需要。
通过记载统计,力求反映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全貌,以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达到扬长避短。
我们要重视学生成绩,特别是要从成绩中看到我们本身工作的收获与不足,找准改进工作的突破口。
但切忌一切以成绩为准绳,以偏概全。
资料记载要尽可能具体、实事求是,避免主观地只看现象,不知本质。
二、调查评价法对于一名学生的掌握了解,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评价与看法,尽可能达到全面、客观、公正。
这就包括听一听周围学生的意见,从干部到普通学生,从男生到女生,从本班到外班;任课各科教师的评价,前任课及前任班主任的介绍,学校领导、工友的观察,还包括毕业母校教职工的意见;家访中倾听家长的说法,街坊邻居的谈论等等,这样的调查有利于客观地评价学生。
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看到的一般都是学生较正规的一面,受到约束的一面;有欠缺的另一面,有特长的一面就不一定看得到,看得周全,日常生活的、与他人关系的一面就不一定看得透彻。
听取各方面的看法、意见,对于正确评价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调查和评价可以采取问卷形式,也可以采取集体讨论和个别了解方式。
三、自我介绍法这是客观了解学生的又一重要手段。
由学生自我评价,介个人的志向爱好和优缺点,是学生自我表达的一个机会。
通过学生的谈吐能够听到他由衷的感想、呼声,能够了解学生多方面的情况,如深层次的思想境界、好恶观点等内在素质。
对于自我介绍中表现出来的优点、长处,可以通过教育引导使其扬长避短;对于其中的缺点、不足,可以帮其正确认识、予以克服。
提高课堂效率从读懂学生开始
提高课堂效率从读懂学生开始在当今教育领域,提高课堂效率已经成为老师们关注的重点。
一个高效的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并不容易,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而读懂学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如何从读懂学生开始,来提高课堂效率。
读懂学生是指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管理。
所以,提高课堂效率的第一步就是读懂学生。
如何读懂学生呢?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探讨。
了解学生的背景情况。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这些因素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来自城市的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在习惯、思维方式、学习压力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
了解学生的背景情况,可以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也可以更好地配合家庭教育,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更好地平衡和发展。
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学生擅长记忆,有的学生喜欢听课,有的学生喜欢亲自动手。
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可以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对于逻辑思维较弱的学生,老师可以多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从具体事例出发,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而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老师可以多利用实验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都能得到提升。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就能够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老师可以利用音乐来引导学习,比如用音乐节奏进行单词和句子的教学,或者用音乐元素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读懂学生的四条途径
读懂学生的四条途径“读生”是指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经验告诉我们,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班级的学生总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特点;尽管同一年龄阶段、同一班级的学生,其情况、特点也是有差别的。
他们不但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生活经验,而且知识技能、智力水平、思维水平与兴趣爱好也各有差异。
可见读懂学生就尤为显得重要。
如何发挥“读生”的魅力?作为教师,那应该是读生万遍也不厌。
一、善“观”善“观”,即善于观察学生,从学生的细微表现中,看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情绪、学习情况等。
善观也就是要善于发现,发现学生心灵的火花,使星星之火成为燎原大火。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不断弘扬人的主体性,发挥其潜能。
怎样做到善“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思想行为表现特别复杂。
教师需要有灵敏的感知水平和敏锐的观察水平,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论、情绪、态度、表情、行为等现象,充分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变化诱因和出现的结果,从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者敏锐的观察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闻其言(言语)、观其行(行为),察其情(表现方面的熏染和启迪,而这种影响力往往可能渗情)。
观察其言论、行为动向以及喜怒哀乐的表现,可发现他们的思想倾向、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心理活动等。
二、善“感”善“感”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情育学生的情,达到师生心理相融、情感想通。
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有情感感染力的教师,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内外有意传授的东西,而且也会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自己的情感影响。
这不但是一种间接地、无形的情感世界,更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的心理力量。
怎样做到善“感”?首先教师应该把微笑引入课堂。
教师对学生表露出来的任何感情,不管是令人满意的,还是使人不快的,都应表现出善意。
其次,教师要用爱来待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被学生所接受,必须要有“同理心”。
“同理心”由两个要素构成:一是“知人之所感”,即“理解”;二是“感人之所感”,即“同情”。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感情得以沟通,价值得以实现。
由于学生是思想、性格、身心发展特征等差别都很大的一个群体,因而对学生的了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读懂学生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1.读懂学生的言语学生的言语是最有观察价值的行为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熟悉、最常见的就是学生的言语,包括发言、沟通交流、辩论等等。
“学生的言语行为直接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性格特征,直接反映了其思想与情感的需求。
”读懂学生的言语,就是教师能认识到学生言语表象后的信息,能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能从学生无意、或是单个的词汇中领会到其赋予的特殊意义。
2.读懂学生的表情表情是人的第二语言,“学生眼神及其面部表情中所表达的行为信息是非常丰富的,无论是喜悦、忧虑、惊讶、疑惑、期待、满足……教师都可以从学生丰富多彩的眼神及其面部表情中发现其内心世界的蛛丝马迹,从而察觉一系列有意义的行为信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的眼神有时候会说话,对知识的领会、困惑、顿悟,对课堂气氛的满意、适应等都可以通过眼神表达出来。
教师授课时,应尽可能以敏锐、亲切的目光有意识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与学生保持目光接触,同时有效传递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
根据学生眼神所传递的信息,教师要学会“解读”,从而适度地调整节奏、声音、板书或讲解的方法。
教师在读懂学生表情的同时,也获取了学生的信赖,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因此而找回了自信,找回了自我。
3.读懂学生的错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有时就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学生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
教师应积极读懂学生的错误,对于其中隐含的“亮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和欣赏,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对学生及时引导、点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从错误的认识中去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在“犯错、识错、知错、改错”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升,思维得到了锻炼。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读懂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读懂学生?波利亚说过:“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怎么想比这重要一千倍。
”因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读懂学生的差异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以“读懂学生”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处处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相对于读教材,读学生是更难的事情,教材是有标准的,可是学生是动态的、变化的,也是有差异的,这就更需要我们做教师的用心去品读。
一在课堂教学中“读懂学生”什么具体归纳为:1、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2、已有的知识基础;3、由经验而来的典型的困难和错因;4、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要;5、学生的学习路径。
对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学生知道一点点还是错误的,还不如不知道呢。
不知道的情况下,学生就好象一张白纸,就可以接受新的知识。
如《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后,有些教师提问执教教师:“学生在生活中能找到百分数,说明已有生活经验,为什么不把生活中的百分数放到课的引入,调动积极性,而把放到认识之后呢?”执教教师答到:“虽然学生对生活中的百分数有一些经验,知道怎么读,但并不知道具体的一个百分数的意义,如一件衣服棉65%,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知道。
而且,学生的起点不同,如果用这引入,可能就是面对部分知道的学生在教学,而忽视了多数的学生,所以,我用计算投篮命中率来引入,则可以让所有同学共同来探究。
读懂学生的起点,尊重全体学生,是我们要懂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读懂学生”课前的调研(包括经验和分析)、课堂的沟通、课后的访谈。
课前的调研是老师比较忽视的,老师比较相信自己的经验,可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经验往往与学生的实际不相符,所以课前的调研是读学生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但课前调研常常因为老师没时间而被搁浅。
这里不把课前调研作重点介绍,但经验和分析、课堂沟通是每节课要做的。
(一)如何“读懂”(1)课前访谈;(2)课前问卷;(前测)(3)经验与分析;(4)把目标从“双基“拓展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当然,这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只有把教学当做一门艺术、一门科学来研究,才能更好的读懂学生。
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
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师是塑造未来的工匠。
而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就需要懂得读懂学生,让教学简单而又富有智慧。
读懂学生,首先要从心理角度去理解他们。
学生们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理是非常敏感脆弱的,有时候可能会出现逆反心理。
作为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利用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或者利用小组合作的互动方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懂学生也需要从学习角度去理解他们。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可能对某些科目感兴趣,而对另一些科目则感到困难。
作为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可以采用个性化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还可以通过定期的测验和考试,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进行辅导和指导。
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复杂难懂的教学语言,而要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案例来讲解。
还可以通过举例分析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教师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图表等工具,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化、系统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学富有智慧,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能力和独特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可以利用“提问-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可以通过PPT展示、视频资料等,富有创意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或业内人士来讲解,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拓宽学习视野。
教师要做到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风格。
教师如何读懂学生
教师如何读懂学生教师如何读懂学生?读懂学生和了解学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功,读懂学生的需求、读懂学生的思维、读懂学生的情感,才算读懂了学生、读懂了教育。
也只有读懂了学生,教师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使学学生任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和提高,课堂才能真正扎实有效。
1、读懂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学习新知,必须以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
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以此为基点铺设教学之路,课堂教学才会给人以踏实之感。
因此,教师备课时要通过作业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了上节课教学目标中的哪些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本节课哪些知识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点拨,哪些知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哪些知识需要进行合作探究,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直接讲解等等。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情,找准教学的起点。
2、读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它对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教师只有对学生的预习、听讲、问答、小组合作等方面的习惯,做到“心中有数”。
课堂教学才能随机应变,游刃有余。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长善救失、分类指导,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会大大增强。
…3、读懂学生的…生活背景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经历不同,形成的对社会、对学习的观点和态度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些背景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
缺乏生活体验,就缺乏应有的解读文本的基础。
4、读懂学生的身心特征了解学生的身心特征,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因为“知其心”,才能“救其失”。
小学生究竟有哪些心理特征呢?据研究表明:儿童具有想象力丰富、喜欢趣味性、好动爱表现等心理特点。
因此。
教师教学对要充分利用学生盼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了解学生一般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备课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
一文告诉你如何读懂学生
一文告诉你如何读懂学生时代的多变带来了学生的变化,我们这个时代的学生更看重生命的体验,要求平等;他们物质过剩,情感不足,被很多人关注却很少体验到爱被爱;表达欲望强烈但缺乏引导;兴趣很容易形成也很容易丧失;人机关系大于人际关系;学习上更是缺乏内在动力;读懂学生成了我们老师重要工作之一读懂学生首先要“看见”学生,通过感性的观察,看见来激发老师们的不同的情绪,观察学生完整且丰富的日常生活,但这个时候需要理性的控制情绪,让老师们从自然的一种工作状态过渡到专业的工作状态,这同时也是老师们师德的表现。
你不能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课,你就舍弃其他学生,而对这个学生大发雷霆。
看见一位同学,更要求我们看到其他学生,看到全局。
读懂学生也需要“明白”学生,明白是从理性的控制情况再上升到理想思考,思考“为什么”。
为什么学生会有变化?为什么变了后一定要进行有效沟通?沟通是人的本能,有效沟通是为师者的必备技能。
我们要通过有效沟通给学生建立支持性成长环境,这既是立足于孩子的成长,有良好的关系与氛围,有清晰的基本界限,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有方向引导和具体帮助等。
读懂学生就是“理解”学生。
理解是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将心比心,只有老师们与学校学生心与心的感受被知道,才能了解学生的行为。
而我们更可根据情境、个性、偏好、个人经验等来理解一个学生,而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里,理解是最高层次,也是自我实现的目标。
读懂学生就是“引导”学生。
引导学生需要建立在理解的教育关系上,教师主观性发生的教育行为,也是学生成长的必要支持环境。
暑假里,学校里组织“微光家访”,通过一次次的家访去走进学生,让学生被看见,也彼此更见明白,并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向上向善。
老师们也在这系列的行动中,不断唤醒学生内在的力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读懂学生”就像是一个全校教师热爱的大项目,因为这个项目只有热爱,才能让全校师生真正共同走向幸福。
如何了解学生
如何了解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全方位,是我们的职责和任务。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经历、个性、情感以及不同的学习成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从各方面充分地去了解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方式,该怎样充分地去了解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以下几点:一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要很好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家庭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表现。
我们必须对学生家庭有全方位的了解,包括学生的父母的文化程度,管教子女的习惯方式及效果,家长的爱好及个性特点,家庭经济来源与经济状况。
了解这些情况后,就能很快地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
二、善于观察。
学生是活动的个体,他在集体中的表现是进步还是退步,需要老师通过观察去发现。
课堂上,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一种表情,都可以反映他的学习态度,老师如能牢牢抓住这其中表现,适时地进行教育,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及时指出不足,帮助改正。
对于低年龄的学生,他们不太善于与人交流,特别是有些比较胆小的学生,更不愿与老师亲近。
对于这种学生,老师就应该予以更多的关心,多观察,多发现,从他们身上找出闪光点,大力表扬鼓励。
三. 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结果,只要研究和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心理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平时,我们要和学生进行交流,不要等到学生出了问题,才去找他们谈话,谈问题也不必太集中,场合也不必太正式,既要以倾听为主,又要适时引出话题,说得越随意,就越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实际。
四、与家庭教育联手。
通过家访,校信通、手机或各种电讯方式,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从各个方面互通信息,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家长的教育内容以及对孩子的要求,做到家校合力,产生成效。
总之,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感情得以沟通,价值得以实现。
由于学生是思想、性格、身心发展特征等差别都很大的一个群体,因而对学生的了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读懂学生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1.读懂学生的言语
学生的言语是最有观察价值的行为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熟悉、最常见的就是学生的言语,包括发言、沟通交流、辩论等等。
“学生的言语行为直接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性格特征,直接反映了其思想与情感的需求。
”读懂学生的言语,就是教师能认识到学生言语表象后的信息,能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能从学生无意、或是单个的词汇中领会到其赋予的特殊意义。
2.读懂学生的表情
表情是人的第二语言,“学生眼神及其面部表情中所表达的行为信息是非常丰富的,无论是喜悦、忧虑、惊讶、疑惑、期待、满足……教师都可以从学生丰富多彩的眼神及其面部表情中发现其内心世界的
蛛丝马迹,从而察觉一系列有意义的行为信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的眼神有时候会说话,对知识的领会、困惑、顿悟,对课堂气氛的满意、适应等都可以通过眼神表达出来。
教师授课时,应尽可能以敏锐、亲切的目光有意识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与学生保持目光接触,同时有效传递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
根据学生眼神所传递的信息,教师要学会“解读”,从而适度地调整节奏、声音、板书或讲解
的方法。
教师在读懂学生表情的同时,也获取了学生的信赖,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因此而找回了自信,找回了自我。
3.读懂学生的错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有时就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学生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
教师应积极读懂学生的错误,对于其中隐含的“亮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和欣赏,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对学生及时引导、点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从错误的认识中去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在“犯错、识错、知错、改错”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升,思维得到了锻炼。
读懂了学生的错误其实也是教师宽容心态的体现,是教师对学生积极参与的鼓励。
4.读懂学生的困惑
困惑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的一道障碍,走出困惑,也预示着接近了成功。
教师对于学生的困惑,要“知其因,晓其果”,要能迅速地指出学生困惑的原因所在,并给予恰当、合适的指导。
读懂学生的困惑,教师换来的是对教学的重新认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份“柳暗花明”的欣喜。
“困惑的价值,就在于它让人在反思与实践中实现了突破与创新。
”而读懂的价值则在于师生双方在情感上的深化和精神世界上的沟通。
5.读懂学生的心理
在教师的眼中,学生也许是不成熟、无知、不谙世事的个体。
教师总习惯了用成人的目光去看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理是个变化而精密的体系,他们认为他们自己是完美的,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
读懂学生的心理,教师也就掌握了打开学生心门的一把钥匙,也只有读懂了学生的心理,教师才会真正“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表现是“因何而起”,学生的反应是“何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