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系统药物药理(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的心 脏跳动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心律失常是心动频率和 规律的异常表现。心房、 心室的正常激活和运动顺 序产生障碍,从而使心脏 的泵血功能产生障碍。
分型:缓慢型和快速
型心律失常。
☆ 正常心律: 窦房节(右心房上由特殊细胞构成的小结节)可以自动地、有节律地
产生电流,电流按传导组织的顺序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心肌细 胞的收缩和舒张。这就是“心脏起搏点”。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 跳动1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一分钟60到100次都正常。
Science Vol 280,April 1998(膜片钳技术)
正常心肌细胞跨膜电位
静息电位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RMP) 细胞在静息时, 膜电位呈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所测得的电位差为静息膜电位。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 心肌细胞兴奋引起膜去极和复极过程形成动作电位。
心律失常的分类
➢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室 性或室上性)、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 心室纤颤等。
➢缓慢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
降低自律性
阻断β受体,降低窦房结自律性 促K+外流,降低自律性 阻断Ca++通道,减小内流 阻断Na+通道,减小内流
使冲动形成增多而引起异常; 2、自律/非自律细胞膜电位减小到-60mv或更小时,可使冲
动形成增多而引起异常;
-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后除极: 继0相除极后所发生的除极。 特点:频率快、振幅小、震颤性波动、不稳定,易引起异 常冲动发放,称为“触发活动”。 –早后除极:发生在2或3相,Ca2+内流增多引起 –迟后除极:发生在4相,胞内Ca2+过多诱发短暂Na+内流引起。
0相 为快速除极,细胞膜上的快Na通道被激活,大量Na流入细 胞内,使静息电位由负转为正。-90mv---- +30mv。最大上升 速率(Vmax)表示兴奋传导速度。
1相
快速复极初期,K+ 短暂外流形成CI-通道开放,CI-内流,K+ 外 流,膜电位下降。
2相
平台期,膜电位呈等电位状态。Ca2+及少量Na+内流,K+外流 所致。是缓慢复极过程。
ERP(心肌的有效不应期):指心肌由0期去极化开始 至3期复极到膜电位-60mV这一段时间。在除极开始到 复极-55mV,Na+通道由激活变为失活,因此不论给予 多强的刺激,都不会产生兴奋; 当复极电位在-55到-60mV时,Na+通道刚刚开始复极, 但还没有恢复到激活的备用状态,因而当给予强大的 刺激,可产生兴奋,但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离子通道和离子泵
由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聚集起来并镶嵌在细胞膜上,中 间形成水分子占据的孔隙,这些孔隙就是水溶性物质快速进 出细胞的通道,称离子通道.其活性是细胞通过通道开放和关 闭以调节相应物质进出细胞的能力。生物膜对无机离子的跨 膜运输有被动运输(顺离子浓度梯度)和主动运输(逆离子 浓度梯度)两种方式。被动运输的通路称离子通道,主动运 输的离子载体称为离子泵。
心肌细胞分类: ☆自律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产生
节律性兴奋。窦房节、房室节和传导系统等。
快反应自律细胞:如蒲肯野氏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房结区,结希区)细胞
☆非自律细胞:心房和心室肌细胞等。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细胞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结区细胞
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电生理特征(特别是0除极速率),把心肌细胞所产 生的动作电位分为两类:快反应电位和慢反应电位,而把具有这两不同电位的细胞 分别称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Phase 3 快速复极末期: 钾离子外流
Phase 4 静息期
正常心肌的电生理

➢心肌及心脏传导系
反 应
统细胞的膜电位较大 (负值较大),除极 速率快,传导速度也

快,呈快反应电活动,
慢 反 应
其除极由Na+内流所 促成;
➢窦房结和房室结细 胞膜电位小(负值较

小),除极慢,传导
活 动
也慢,呈慢反应电活 动,除极由Ca2+内流
☆冲动传导障碍
–单纯性传导障碍:传导减慢、传导阻滞、单向传导阻滞 (与ERP长短不一或传导递减有关)
–折返激动(reentry)
指冲动经传导通道折回原处而反复运行的现象。
折返激动可发生在心脏的任何部位,大部分心律失常都 可能由于折返激动而引起。
单个折返—早搏; 连续折返—心动过速、扑动; 多个微型折返—颤动。 凡能消除单向传导阻滞(改善传导)或使其变为双向传 导阻滞(加强传导抑制)以及延长ERP的药物均可消除折返,具有 抗心律失常作用。
促成。
快反应和慢反应电活动
细胞 膜电位 除极 传导 离子变化
快反应 电活动
心肌、 传导系 统细胞

慢反应 电活动
窦房结 房室结 细胞

快 快 Na+内流 慢 慢 Ca2+内流
心肌病变时,缺血缺氧,可使快反应细胞变为慢反应细胞。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冲动形成障碍
–自律性异常(升高): 1、自律细胞4相自发性除极速率加快或最大复极电位变小可
窦房结(SAN)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正常的窦房结功能是心脏泵功能得以实 现的前提条件.窦房结内以胶原纤维为基本网架,主要由3种细胞组成:起搏 细胞(P细胞)、过渡细胞(T细胞)和心房肌细胞。位于窦房结中央部位的P细 胞是心脏电生理活动的起源点,其外周为T细胞,并将P细胞的电活动传导到 心房肌细胞。
正常心肌电生理
3相
快速复极末期。由K+外流所致。膜电位复极到静息电位水平。
4相
静息期。Na+-K+泵和钙泵使心肌细胞离子恢复到极化状态。
5 Phases
Phase 0 快速上升 钠离子内流入进入细胞进行除极
Phase 1 快速复极初期:钾离子外流
Phase 2 平台期: 持续的钠离子内流和缓慢 钙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
内脏系统药物药理-1
重点掌握: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各类抗心律失常百度文库的药理作
用 强心甙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理
作用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正常心律的产生机制
Na+、Ca2+、K+、Cl-离子 通过心肌细胞膜上相应 的离子通道跨膜迁移
心肌细胞 除极-复极
心肌细胞由静 息到动作的节 律性转变
传导细胞的正 常传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