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版历史2012届高三单元测试33必修3-1-1百家争鸣及儒学的兴起-高三历史试卷与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 六艺” 。
其中“ 礼” 谓天地阴阳之秩序,“ 乐” 谓取得和谐。
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
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A. 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B. 注重维护等级制度C. 主张严格遵守礼法D. 教学与音乐相结合2. 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A.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 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C. 孔子的儒学思想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D. 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3.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意义在于A .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肯定了私学的合法性D.增加了学生成才的可能性4. 2015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提案建议将教师节改期到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
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A. 民贵君轻B. 无为而治C. 因材施教D. 兼爱非攻5. 《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A. 启发诱导B. 循序渐进C. 因材施教D. 有教无类6. 美国物理学家卡泼勒曾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物理学进行过比较 , 他认为“‘道’暗示着‘场’的概念, ‘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对卡泼勒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老子的思想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哲学框架B.老子的“道”的观点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C.老子的哲学思想与量子论有相同的科学价值D.老子的思想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理论源泉7. 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称为“仁—礼社会”,其中“礼”的作用是A. 缓和阶级矛盾B. 维护等级秩序C. 建立新的社会秩序D. 维护地主阶级利益8. 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题资料
③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疑心鬼神的客观存在,主张人应当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第—位。
④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⑤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书经〕〔礼〕〔易〕和〔春秋〕。
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题资料
〔重点讲解〕
浅析“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剧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根底,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剧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相互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 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期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相互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相互诘难和争论、彼此汲取和融合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小资料〕
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百家争鸣的主要基地。战国时代,由于齐国经济兴盛、政治开明,以及良好的文化X,齐国君王给予士人的优厚物质待遇。吸引了当时几乎全部的著名学派聚集稷下。而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极其引人注目的学术园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1.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材习题答案解析【学思之窗】1.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解题关键:孔子、孟子、荀子、告子对“人性”的不同看法。
思路引领:理解四种看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提示:孔子、孟子、荀子、告子对“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和“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
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关于孔子“人性论”的几种观点:黄仁宇认为,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却说圣贤也要经常警惕防范不仁,可见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另有学者认为,孔子的确不像后来的孟子和荀子那样,直接而明确地谈论人性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但《论语》中却多处蕴含着孔子人性本善的价值预设。
还有的学者认为,孔子的人性观是人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并且认为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就是孔子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两个方面合乎逻辑的分化和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解题关键:社会经济的变化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思路引领:思想文化活动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在精神层面的反映。
答案提示: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经济制度井田制崩溃,旧的政治权力中心周王室衰微,出现了新的经济制度和新的政治力量,诸侯国纷纷起用原先地位较低的士,士开始崛起。
同时,私人讲学风气兴起,士阶层不仅在政治上发挥作用,也在文化教育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传播文化、研究学问,形成了诸子百家。
同时,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互相学习,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二、学习延伸(1)探究活动题目略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是孔子的言论,分别是“只有仁的人才能去喜爱人,厌恶人。
”“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礼法?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乐理?”,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在孔子那里,“仁”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标准,是最根本的道德规范。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作业Word版含解析
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下图无关的是()A.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B.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C.当时的学派只有这五家,号称“百家”D.“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3.关于孔子“仁”的思想,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A.“爱人”是“仁”的主要思想内容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实现“仁”的必要条件之一C.“仁”的思想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D.“仁”就是“有教无类”4.“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谁的言论()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持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下列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6.下图是孔子讲学图。
他向学生讲授的内容不可能是()A.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B.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C.“克己复礼”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下图是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的吉祥物图案,它们都突出了“和谐”的主题,蕴含了丰富的“和谐”思想。
下列主张与这一主题相符的是()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下图漫画所反映的是()A.老子的“无为”思想B.孔子的“贵贱有序”思想C.孟子的“仁政”思想D.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能力提升9.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为统治者所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变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10.“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我们今天称道‘百家争鸣’,大概不是也不应该是赞扬其中的一元主义妄想,而是欣赏它那些万壑争流的也就是多元的场面。
”之所以赞赏“多元的场面”是因为它( )A.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B.适应了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C.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D.有利于底层民众意愿的表达2.(2018·宝鸡高二检测)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3.(2018·临沂高二检测)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人之性恶”D.“性本善”4.(2018·长沙高二检测)“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体现出的孔子教育思想是( )A.因材施教B.不耻下问C.有教无类D.当仁不让5.(2018·中山高二检测)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B.舍生取义C.民贵君轻D.得道者多助6.荀子说:“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据此,你认为荀子( )①主张“性恶论”②重视礼制③强调教化④主张礼法并施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2018·成都高二检测)“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8.(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
他们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受到A. 孔孟之道的影响B. 老庄哲学的影响C. 韩非思想的影响D. 墨家学说的影响2.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
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
”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
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 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B. 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C. 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 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3.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A. 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 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4.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
……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
”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5.孔子曾说:“舜其大孝也与”;战国时期的孟子言必称尧舜,也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荀子也称善“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也”。
这些表明()A. 儒家学说源自于远古的尧舜B. 儒家借助圣王宣扬伦理道德C. 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D. 儒家注重维护封建伦理秩序6.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题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响传达、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无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聚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B.构成了完整的迷信体系C.包括了休息人民智慧的结晶D.表达了贵族阶级的旨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休息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范围总结的休息效果,是休息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现代传统科技不时就没有构成完整的迷信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消费者的利益,其成就表达不出贵族阶级的旨趣,故D项错误。
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笼统,意味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以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念A.与甲骨文〝王〞字的转义分歧B.是〝有为而治〞的实际依据C.表达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管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意味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扫除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为而治〞是道家的观念,与儒家孟子的观念不符,扫除B。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品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念重在强调仁义、品德教化,应选C。
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念不符,扫除D。
3.先秦有思想家以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度昏乱,那么语之尚贤、尚同;国度贫,那么语之节用、节葬〞。
这表达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务实践功利的肉体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肉体自在的倾向【答案】B【解析】〝国度昏乱,那么语之尚贤、尚同;国度贫,那么语之节用、节葬〞表达的是进入一个国度去辅佐国君,要依据实践状况来选择适宜这个国度的建议,应选B;题干没有提到君与民的关系,故扫除A;CD与题意不符,故扫除。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这种“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B.“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C.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D.教育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答案】C2.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
这种局面带来的效果是A.维护了社会新秩序,倡导了个性解放B.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C.各派势均力敌,社会得以安定D.实行法治,建立起理性社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战国时期仍然处于古代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更谈不上“维护”,A项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战国时期……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可知“文化下移”现象扩大了文化传播的社会层面,促进了“士”阶层的兴起,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人才基础,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B项正确;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得以安定”的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排除;实行法治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与材料中的“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不符,D项排除。
3.儒学的核心体现是“仁”和“礼”。
历史上,儒学常常被视为“周孔之道”,后者的实质内容即“仁”和“礼”;“周”即周公,其文化层面的历史活动主要与制礼作乐相涉;“孔”则是孔子,其思想与“仁”的观念无法分离。
这表明“周孔之道”A.是历史传统文化与春秋现实相结合的产物B.开创者强调用礼维护周朝秩序C.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不为统治阶级所重视D.就是对周公思想的完全的继承【答案】A4.《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
高中历史必修3第1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有人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
这句话体现的“百家争鸣”的意义不包括()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解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是社会大变革,而不是“百家争鸣”引起了社会大变革,即B项是原因而不是意义。
【答案】 B2.《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解析】根据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明孔子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
由此可知孔子重视尊卑秩序,维护周朝礼制,故选A项。
【答案】 A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
下列选项合适的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解析】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A项的“兼爱非攻”思想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是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符合题意;C项是孔子的德治思想,不符合题意;D项是法家的法治和集权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
【答案】 B4.(2015·天津学业水平测试)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 【导学号:71640001】A.老子B.孔子C.荀子D.墨子【解析】由题干材料中“君舟民水”的思想可知该思想家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
【答案】 C5.有人阅读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道德经》后,总结了以下内容,你认为可信的是()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C.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D.若是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解析】A项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B项主张仁政,是儒家思想;C项主张严刑、重罚,是法家思想;D项主张兼爱,是墨家思想。
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
一、选择题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 重农抑商B. 强调制度与秩序C. 厚古薄今D. 重视道德与人伦“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言论出自A. 《论语》B. 《道德经》C. 《孟子》D. 《韩非子》民弱国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 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 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 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 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
”材料反映的是A. 孟子的民本思想B. 荀子的政治思想C. 董仲舒的新儒学D. 孔子的德治思想“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A. 儒家B. 墨家C. 法家D. 道家“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
”这一评价是针对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儒家的“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的不同是A. 讨论主题不同B. 价值取向不同C. 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D. 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
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A. 实行民主政治B. 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C. 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D. 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
必修三专题一:、儒学的兴起1(精选5篇)
必修三专题一:、儒学的兴起1(精选5篇)第一篇:必修三专题一:、儒学的兴起1必修三专题一:儒学的兴起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0分)1.(2011年4月北京东城示范校)儒学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始于()时期。
A.战国 B.秦朝C.汉高祖D.汉武帝答案:D 2.(2011年3月深圳市一模12题)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黄老之学被推岽 D.程朱理学的盛行答案:C 3.(2011年1月新疆高三诊断16题)“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答案:D 4.(2011年5月郑州三模25题)《汉书·元帝纪》载:宣帝曾经训斥太子与儒士们的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宣帝所说的“自有制度”的实质是 A.仁政爱民 B.无为而治C.严刑竣法D.儒表法里答案:D 5.(2011年5月浙江百校联盟12题)孔氏族规中规定:“忤逆父母,凌辱尊长及纵容妻妾辱骂祖父母、父母,一经闻四祠,苔责三十。
甚,革胙(祭品)除派。
”对这些族规解释不正确的是A.合乎三纲五常 C.体现宗法文化的延续性B.体现了儒家道德规范 D.有利于分配政治权力 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答案:D 6.(2011年4月湖北八校联考13题)“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
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
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2.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 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A. 重义轻利B. 民贵君轻C. 天人感应D. 正心诚意4.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5. 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6.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 进步史观B. 天命史观C. 循环史观D. 英雄史观7.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 兼爱尚贤B. 主权在民C. 以民为本D. 道法自然8.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1.1学考通关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紧随学考、高考同步化新趋势,从学考、高考两个维度设计训练,考点、考法全面覆盖,科学设计梯级序列化训练,辅助跳出题海,实现高效演练。
高中历史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a识记再认或再现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历史结论,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及历史图表等历史基础知识。
b理解领会、领悟和解释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等。
c分析分析、比较和概括相关历史知识,把握各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其本质,概括其特点。
d综合对不同专题、课的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评析,运用唯物史观和所学知识、方法,说明论证相关问题。
一、选择题1.《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申子(申不害)“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子“喜刑名法术而归本于黄老”。
这说明()。
A.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B.道、法两家主张一致C.道家和法家学说最为流行D.思想领域实现大一统2.观察下面漫画:漫画中老者的言论最接近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3.关于人性的问题是诸子百家争论的焦点之一,其中战国时期一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得到提升。
该代表人物最可能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4.下图漫画体现的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老子B.荀子C.墨子D.韩非子5.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
2012年高中历史 3:1.1 百家争鸣练习 人民版必修3
1·1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18世纪欧洲的启蒙学者认为:中国朝廷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
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
下列不能体现此思想的是A.民贵君轻B.君舟民水C.君权神授D.为政以德【答案】C【点拨】题目的本意是要找出中国统治者的与人民之间和谐关系的政策。
C项不能体现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相处的和谐性。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下列能体现出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答案】A【点拨】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
“有教无类”其实就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3.同学们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型学习,拟定了一些研究题目。
下列题目符合史实的是①《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②《百家争鸣:中华文化的巍峨高峰》③《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④《商鞅变法:开场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D【点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弟子三千,成贤七十二,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①②项正确;此时,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③符合题意;商鞅变法虽在春秋战国时间,然“开场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的说法是错误的。
因此选D项。
4.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答案】B【点拨】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思想家,他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从道不从君”中之“道”指的是礼。
5.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表明A.商家均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 B.孔子思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则C.国人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诚祈愿 D.只要弘扬传统道德就能实现社会公平【答案】C【点拨】B、D选项说法明显是错误的,可以排除;本题考查的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理解,《论语》里孔子曾提到“仁”有很多次,但并未曾对“仁”下过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 [3分]-----正确答案(B) A 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 确立“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 C 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 “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12. 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 一观点( )[3分]-----正确答案(B)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3. 下图描绘的是三只缸和五个人在尝酒,由此你联想到的文献书籍是( )
[3分]-----正确答案(A)
A 《春秋繁露》
B 《四书章句集注》
C 《明夷待访录》
D 《天下郡国利病书》
14.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 )[3分]-----正确答案(B)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墨家的“兼爱”思想 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云南省人民版历史2012届高三单元测试33:必修3-1-1《百家争鸣及儒学的兴起》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
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3分]-----正确答案(A) A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 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 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教共存的出现 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清唐甄《潜书•明鉴》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荀子•哀公》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楚语上》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下》 (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
——《荀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 下面漫画中的老爷爷的主张最接近下列哪一位学者的思想( )
A 孟子 B 荀子 C 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 韩非子
[3分]-----正确答案(A)
5. 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3分]-----正确答案(B)
6.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部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 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3分]-----正确答案(A) A 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外传播文化 B 儒家的思想主张在欧洲曾得到推崇 C 该译本是研究中西文化交往的珍贵文物 D 《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 竹简高声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响彻耳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朝闻道,夕死可矣”,“四海之 内,皆兄弟也”,“礼之用,和为贵”……
——奥运官方网站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从材料一中概括出该理念的具体内容(不得摘抄原 文)。[8分] 参考答案: 理念:民本思想(或以民为本)。 内容:民众是立国之本的“重民”思想;关心民众劳苦的“爱民”思想;不过度掠夺人民的“养民”思想;根 据民意任用贤人的“从民”思想;取信于民的“信民”思想。
二、非选择题
15)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开始了人类精神的觉醒,提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重大问题,并进 行研究和回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一组材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君”、“臣”关系的言论汇编: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桓公十四年》 “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
7. 高二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老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 [3分]-----正确答案(A) A “天法道,道法自然”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8.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 )[3分]-----正确答案(A) A 墨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2. 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圣迹图》是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其教育思想中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
A “有教无类” B “因材施教”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 “温故知新”
[3分]-----正确答案(A)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 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 ) [3分]-----正确答案(C) A 《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 《道德经》
9.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 [3分]-----正确答案(C) A 法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 儒家学说 D 墨家学说
10. 秦朝统一全国后,皇帝集各种权力于一身。随着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 由生动活泼转为死气沉沉。这句话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3分]-----正确答案(B) A 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文化成为当时统治权力的附庸 B 法家思想成为秦朝的统治思想 C 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被秦朝统治者采纳 D 儒家思想的本质是消极、保守的,所以秦朝时的文化氛围比较死气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