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原文拼音及译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拼音及译文

《 论lún 语yǔ 》 十shí 二èr 章zhāng孔kǒng 子zǐ及jí 其qí 弟dì 子zǐ 〔 先xiān 秦qín 〕 子zǐ 曰yuē : “ 学xué 而ér 时shí 习xí 之zhī , 不bú 亦yì 说yuè 乎hū ? 有yǒu 朋péng 自zì 远yuǎn 方fāng 来lái, 不bú 亦yì 乐lè 乎hū ? 人rén 不bù 知zhī 而ér 不bú 愠yùn , 不bú 亦yì 君jūn 子zǐ 乎hū? ” ( 《 学xué 而ér 》 ) 孔子说:“学习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复习所学知识,不也会感到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一种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并不生气,这不也是道德修养的表现吗?”曾zēng 子zǐ 曰yuē : “ 吾wú 日rì 三sān 省xǐng 吾wú 身shēn : 为wéi 人rén 谋móu 而ér 不bù 忠zhōng 乎hū ? 与yǔ 朋péng 友yǒu 交jiāo 而ér 不bú 信xìn 乎hū ? 传chuán 不bù 习xí 乎hū ? ” ( 《 学xué 而ér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思考我是否竭尽全力地为他人办事,是否在与朋友交往中表现出诚实可信之心,以及我是否复习了老师传授的知识。

”子zǐ 曰yuē : “ 吾wú 十shí 有yòu 五wǔ 而ér 志zhì 于yú 学xué , 三sān 十shí 而ér 立lì , 四sì 十shí 而ér 不bú 惑huò , 五wǔ 十shí 而ér 知zhī 天tiān 命mìng, 六liù 十shí 而ér 耳ěr 顺shùn , 七qī 十shí 而ér 从cóng 心xīn 所suǒ 欲yù , 不bù 逾yú 矩jǔ 。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十二章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注释】敏:勤勉。

就有道而正焉: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1、子曰:“君子食无【副词,不】求饱,居【动词,居住】无求安【形容词,安适、安逸】,敏【形容词,勤勉】于【介词,在】事而慎【形容词,谨慎、慎重】于言【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就【动词,接近】有道【固定词组,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而【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或“去”】正【动词,匡正、纠正】焉【代词,这里用于自称】,可谓好学也已【句末语气词】。

”(《学而》)【直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在做事上勤勉不懈,在说话时小心谨慎,接近有道之人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注释】而:如果。

(人而不仁)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

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

季氏应该用四佾。

2、子曰:“人而【连词,表假设】不仁,如礼何【如……何,固定词组,由动词“如”与疑问代词“何”组成,中间插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对待……”。

如初中课本上《愚公移山》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样对待乐呢?【补充解读】一个人连仁德之心都没有,那他怎么会把“礼”“乐”放在心上?“礼”是对人与人的关系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乐”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乐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与生活方式,根本就在于内心的道德意识。

如果没有“仁”所代表的道德之心,礼乐就成了没有实际意义的空洞形式。

论语12章原文

论语12章原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学而》里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

《论语》十二章原文加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加翻译

《论语》十二章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3.
矩”
4.
5.
6.”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

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
10
11
12。

《论语》十二章高中原文

《论语》十二章高中原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2018-11-25篇一: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论语》①十二章【原文】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 ,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语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原文】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语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原文】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重点实词喻:明白,通晓,此处指“使……明白”。

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文:文饰。

例:质胜文则野史:虚浮不实。

例:文胜质则史弘毅:弘大刚强而有毅力。

例:士不可以不弘毅篑:土筐。

例:譬如为山,未成一篑可以:表示有某种用途,可以用来。

例:①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②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目:表现。

例:颜渊曰:“请问其目”重点虚词而:①连词,表顺接,从而,就。

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②连词,表并列。

例:敏于事而慎于言其:副词,加强揣测语气,大概,也许。

例:其恕乎特殊句式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固定句式,“如……何”。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反问句式。

)精炼翻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初中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

初中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

初中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以下是为您提供的《初中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孔子说:“学习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注释: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初中语文 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原文和译文

初中语文 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原文和译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论语》十二章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论语》⼗⼆章原⽂、书下注释、译⽂1.《论语》⼗⼆章①1.⼦②⽈:“学⽽时习③之,不亦说乎④?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⑤,不亦君⼦○6乎?”《学⽽⑦》2.曾⼦⑧⽈:“吾⑨⽇⑩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学⽽》3.⼦⽈:“吾⼗有五○16⽽志于学,三⼗⽽⽴○17,四⼗⽽不惑○18,五⼗⽽知天命○19,六⼗⽽⽿顺○20,七⼗⽽从⼼所欲○21,不逾矩○22。

”《为政》4.⼦⽈:“温故⽽知新○23,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学⽽不思则罔○24,思⽽不学则殆○25。

”《为政》1.选⾃《论语(lún)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及其弟⼦⾔⾏的⼀部书。

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宋代把它与《⼤学》《中庸》《孟⼦》合称为“四书”。

孔⼦(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今⼭东曲⾩东南)⼈,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 古代对男⼦的尊称,这⾥指孔⼦。

3.[时习] 按时温习。

时,按时。

4.[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于表⽰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5.[愠(yùn)]⽣⽓,恼怒。

6.[君⼦] 指有才德的⼈。

7.[学⽽]和下⽂的“为政”“雍也”“述⽽”等⼀样,都是《论语》的篇名。

是从各篇第⼀章第⼀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8.[曾⼦(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舆,春秋末期鲁国⼈,孔⼦的弟⼦。

9.[吾(wú)]⼈称代词,我。

10.[⽇]每天。

11.[三省(xǐng)]多次进⾏⾃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说,实指,即下⽂所说的三个⽅⾯。

省,⾃我检查、反省。

12.[为⼈谋]替⼈谋划事情。

13.[忠]竭尽⾃⼰的⼼⼒。

14.[信]诚信。

15.[传(chuán)]传授,指⽼师传授的知识。

16.[⼗有五]⼗五岁。

论语第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第十二章是孔子的弟子子路向他请教的一篇文章。

该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君子的修养,信用,尊敬以及社会关系等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论语》第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自上世以来,至于斯人,其奋不翼使而胡不归?”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翻译】子路问:“听说这些道理,应该怎么去实践?”孔子回答:“如果你的父兄在场,就应该尊重他们,不必去实践这些道理。

”冉有也问道:“听说这些道理,应该怎么去实践?”孔子回答:“不仅听说了这些道理,还要去实践它们。

”公西华说:“从古至今,至于孔子这个人,他能够鼓舞人心,但他并没有将这种能力传授给别人吗?”孔子说:“我的理念是贯穿始终的。

”曾子说:“夫子的教诲,只有忠诚和仁爱两个字。

”【解读】第一句话中,“闻斯行诸”可以解释为“听说了这些道理,应该如何去实践?”。

子路向孔子请教的是如何将道理与实践结合起来。

从孔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在某些情况下,理念和实际操作可能会相互冲突,所以需要在实践中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尊重父兄家人的意见和立场。

公西华说的“奋不翼使而胡不归”,可以理解为孔子所倡导的思想理念能够引领境内外的各种力量,但孔子并没有让其扮演应有的角色,不能归为他的信仰和忠诚,这是一种挑战孔子的权威。

最后,曾子说了当时社会上对孔子的评价:“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可以看出,孔子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逐渐被社会所认可,成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同时,这也进一步表明了孔子思想的影响力和传承。

【对比其他章节】和《论语》中的其他章节相比,第十二章相对比较简短,但其所涉及的议题却涵盖了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和准则。

和第十一章类似,本篇文章重点讨论了君子的行为和修养,但和第十一章最大的区别在于,第十二章强调了实践和信用。

《论语》12章原文与翻译

《论语》12章原文与翻译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的原文与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按时间去复习(巩固)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自查):替别人办事是不是竭尽心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事(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人力所不能支配的事情);六十岁什么话都能听进去了,能做到明辨好坏是非;七十岁做事顺其自然,不超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通过)温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了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去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读书)却不去思考它就会陷入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去学习就会陷入困境而无所获。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样的清穷苦,然而颜回却并没有因此改变他好学的志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或【孔子说:“懂仁德的人比不上喜爱仁德的人;喜爱仁德的人又比不上以施仁德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第12章原文

论语第12章原文

论语第12章原文【论语第十二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到贤人就要想方设法追赶他们,看到不贤之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这句话很有启示意义。

见到贤人,应该羡慕其才,向其学习他们的优秀之处,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而看到不贤之人,我们不能够放下身段,心里进行一次自我反省,注意自身缺点。

只有不断更高效的提升自己,才能不被别人所超越。

【1】重视机会。

有机会时,就要自我加压力,不断突破现有的自我;孔子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岁为创。

”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一个自我期许,去尽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所想要完成的目标。

只要有强烈的意志,我们的目标就可以得到实现。

只有在不断地努力和奋斗中,我们才能够完成自己的人生价值。

【2】不轻视身边的人。

身边的每一位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伙伴;子曰:“弟子闻侍于郑鄭多君子,杜预、颜渊、邵伯鸾、参佐其间,若耶溪、淳于、孔文子、钟吕、师旷,似之何也?”弟子入对己:“以告胤林。

”胤林曰:“夭命,然则文不在其中矣。

”孔子说:“我从前在郑国为官时,认识了许多贤人,其中有杜预、颜渊、邵伯鸾,参佐内乱,所有人都像耶溪、淳于、孔文子、钟吕、师旷一样,都很出色。

”他的弟子后来向他询问背后的含义,孔子说:“这是说文化并不属于其中。

”杜预、颜渊、邵伯鸾等是孔子所在郑国重要的政治人物,虽然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但真正存在的历史人物都有其特有的价值。

有些人是非常卓越的,他们的才华和魅力散发出来的光芒,会对他们身边的人产生光明的影响力,而我们则要学会欣赏和学习他们,从而变得更好。

【3】勤奋是成长的必然条件。

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取得不断进步的结果。

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居无妄之地,其言也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当鸟儿快要死去的时候,它的叫声很悲伤;当一个人快要死去的时候,他会说出最好的话。

一个君子所住的地方没有虚妄之事,他说的话很好听;如果他还有剩余的力量,就要用来学习文化。

《论语》十二章的解释

《论语》十二章的解释

《论语》十二章出自《论语》,分别为:子张问仁、子夏问孝、有子曰、子曰、子曰、子曰、子曰、子曰、子曰、子游问孝、子曰、子贡问君子。

以下是对每一章的解释:1.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解释:子张向孔子问仁。

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美德,就算是仁了。

”子张问:“请问是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

恭敬就不会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有成效,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2.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解释: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

孔子说:“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最难。

有事情,年轻人替他们效劳;有酒饭,让长辈先吃,难道这样就算孝吗?”3.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解释:有子说:“礼的作用,以和谐为贵。

先王治国之道,这是最可宝贵的。

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

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4.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解释:孔子说:“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法来规范百姓,百姓虽然可以免于犯罪,但他们却没有羞耻之心。

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制来规范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遵守规范。

”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解释: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6.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十二章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③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才德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忠:接近自己的心力⑥信:诚信。

⑦传(chuán):传授。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为政》)注释:①十有(yòu)五:指15岁。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②立:立身,有所成就。

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上天的旨意。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⑥逾(yú):越过,超过。

⑦矩(jú):法度。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观学后,时常练习,不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
不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恼怒),不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练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三十岁时开始知道;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
什么都能听得;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不会超过界线。


4、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而能从中领悟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就能够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
快乐的人。


8.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就如同天上的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

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实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老夫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意思是: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
地流逝。

就是指时间过得很快,如白驹过隙一样
11. 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

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
以匹夫指男子汉。

【译文】
孔子说:“军队能够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