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课件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各成分的作用及地位

项目

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营 养

方 式

自养 异养 异养

实例

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 光合自养生物:

绿色植物和蓝细菌等; 化能合成生物:

硝化细菌等

大多数动物、寄生植

物、寄生细菌、病毒等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

和真菌、腐食动物

等 作用

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 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 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地位

生态系统

的基础,必

要成分

生态系统的基

石、主要成分

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非必要成分

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必要成分

(2)相互关系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

判断以下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①菟丝子 ②硝化细菌 ③玉米 ④噬菌体 ⑤秃鹫⑥蜣螂 ⑦蓝细菌 ⑧结核杆菌 ⑨蘑菇生产者:②③⑦;消费者:①④⑧;分解者:⑤⑥⑨。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1)源于选择性必修2 P51: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的原因是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2)源于选择性必修2 P52“概念检测”: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

(1)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

(2)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未必都是植物;消费者营异养生活,但未必都是动物( √)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

(4)自养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 ) (5)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中的每种生物都限定在同一营养级上( × ) (6)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

(7)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 )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判断

三类 “不一定”

①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②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遗体或动物排遗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③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两类 “一定”

①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

②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2)根据模型图判断

(1)指出图中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E 为生产者,B 、D 、F 为消费者,C 为分解者,A 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图中构成群落的是B 、C 、D 、E 、F(填字母)。

(3)在生态系统中F 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出两点即可)。

如图所示,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D 、C 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或生产者,则A 、B 为消费者或分解者;再根据出入箭头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判断,在D 、C 中指出箭头多的D 为生产者,指入箭头多的C 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 →A →B 确定A 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

2.构建食物链(网)的方法: (1)根据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构建

①分析依据:先上升、先下降者为被捕食者。

②食物链:乙→丙→甲(图1)。

(2)根据所含能量(生物量)构建

①分析依据:根据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可推测能量相差在5倍以内,很可能为同一营养级。

②结果:图2可形成一条食物链:丙→甲→乙→丁;

图3生物可形成食物网:。

(3)根据重金属、农药的含量构建食物网

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表所示。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种群甲乙丙丁戊

重金属含量

0.003 7 0.003 6 0.035 0.036 0.34

(μg/kg鲜

重)

①信息:重金属(农药、一些难于降解的物质)随着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含量越高,甲、乙中重金属含量差别不大,所以处于同一营养级,同理,丙、丁处于同一营养级。

②食物网如图所示:。

3.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变动的分析方法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数量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其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的概念理解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

律。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生物体

有机物中,而另一部分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以

热能的形式散失至无机环境中,两部分之和与

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相等(填“相等”或“不相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