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逻辑关系中寻找语文教学的最佳整合点——品评施茂枝《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

合集下载

“写什么”和“怎么写”孰轻孰重

“写什么”和“怎么写”孰轻孰重

“写什么”和“怎么写”孰轻孰重作者:施茂枝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4年第04期编者按:小学语文教学虽处于基础教育阶段,但却有大学问。

太多的“为什么”等待解答,太多的“不当教学”亟待矫正,提高教学质量之路步履维艰。

为此我刊特开辟“施教授诊课”专栏,陆续刊发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施茂枝教授的系列文章。

施教授将从一线教学的难点、痛点中,从老师们习以为常或竞相追逐的教法中,精选正反典型案例,从事实和学理上揭示有效或低效的原因或奥秘,并开出疗治的“处方”。

希望老师们能从中获得教益。

施茂枝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首席专家。

倡导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沟通教学观,致力开掘学生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特点之学理,并以此为依据建构关注儿童生命成长、遵循各种教学规律、协调多重教学关系、促使多种教学要素“协同”与“和合”的教学范式及其策略。

一本人有机会到小学时,常问老师们一个问题:学生在校憋不出几个字,放学回家却能顺利完成作文,你们发现这个普遍现象了吗?老师们大都颔首尬笑或直接做出肯定回答。

是因为学生在校文思枯竭在家文思泉涌吗?不是,即使有,那也是极个别现象。

那么,提交的作文又从何而来?其实老师们大都心知肚明或已有所察觉,但心照不宣,师生相安无事,不然又能如何呢?当然,不能把抄袭的责任都推给学生,若非被无话可说却又非说不可的无奈所逼迫,又何至于此!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是“我的动物朋友”,期刊上有最新案例,指导环节如下:第一步,指导写外形特点。

导入新课后,教师描述朋友家的宠物,让学生猜是什么:先描述尾巴,学生答案各不相同;接着描述眼睛,学生颇感困惑;再描述爪子,学生猜错;最后指出其在不同环境中会改变颜色,学生终于猜对答案。

以此总结出写法:外形特征组合写。

第二步,指导写生活习性。

出示表现朋友家另一种宠物聪明能干的视频,让学生观赏后以“我家×××聪明能干”开头写几句话。

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

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
2.语意的挖掘 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 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 细致的逻辑推理。特别是对那些“皮里阳
29 总第 267-268 期
2020.02期内文4-120(合).indd 29
2020/1/16 下午3:30
秋”的文字,不求诸推理,是很难理解其背 后的丰富含义的。例如: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渗透。就中学语文来说,这种“结合”“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
透”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8次提到“思维”,首次将“思维发展与提 升”作为学科核心素养,并提出培养学生的 “批判性思维”。
逻辑,是有效思维的标准。要进行有效 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语文教学该如何 讲逻辑?教材用知识短文或主题活动的方式 集中梳理建构是有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让
(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 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 骂的还是康有为。(《祝福》)
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 四叔的重要信息。
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 推理过程: 因为如果“我”不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 人,就不会说“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 我”,而会用类似“所以我知道他不是在骂 我”的表述(表1)。 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 推理过程: 根据“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 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 但四叔竟然“大骂其新党”“骂的还是康有 为”,足见其消息闭塞。 到底闭塞到什么程度呢?结合课文开头 的第一句话,可以发现四叔消息闭塞到令人 匪夷所思的地步。
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1
●徐飞*
摘 要:“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使思维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凸显。要把语 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必须讲逻辑。讲逻辑,有必要通过知识短文或主题活动进行集中梳理和建构,但更 重要的是和特定的学习任务密切结合,向具体的教学过程自然渗透。“结合”“渗透”可以有三种形态, 一是文本解读凸显逻辑,二是写作训练运用逻辑,三是教学过程贯穿逻辑。 关键词:思维 逻辑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 普通高中语文教学

提升逻辑思维,开展有效教学

提升逻辑思维,开展有效教学

提升逻辑思维,开展有效教学发布时间:2022-11-28T05:47:58.144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4期第56卷作者:赵姗姗[导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了“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的理念赵姗姗浙江省兰溪市兰荫中学 321100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了“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的理念,“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构成的重要方面。

综观近几年浙江、北京、江苏等各省份的高考作文命题,我们不难发现各地作文纷纷加强了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

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将是语文课堂,尤其是写作教学中重中之重。

关键字:逻辑思维,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

”作文可谓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其根本在于思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要“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 应新课改的要求和高考作文命题趋势的改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新任务和新方向。

一、高中议论文写作的现状和问题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大多要求要写成议论文。

有的省份在作文命题中,虽然对于文体无显性的规定,却有隐形的指向,可见,我们平时训练的重点还是在议论文。

但是高中议论写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学生们在逻辑推理的严密、论证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有所欠缺。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高中教学中缺乏培育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活动。

高中的写作课堂还缺少了一种哲理思辨的气息和引领学生进行逻辑思考的味道。

高中生的思维在经历了小学初中的形象思维发展后,渐渐过渡到了抽象思维。

在知道了“是什么”之后,还渴求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办”。

整之有序合而共进———浅谈品德学科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整之有序合而共进———浅谈品德学科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年第34期/A (12)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学科纵横《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纵观二者《课程标准》让教师更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真谛:教育通过知识技能的掌握,情感的陶冶,品行的完善,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达到自由的境界,从而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这是教育价值的真正体现。

理想的教育就应该冲破时空的界限,挣脱学科的束缚,使学生的生活与实践、感悟与发现、追求与探索等各方面能够有机融合,成为彼此相连的一泓活水。

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利用学科整合来要拓宽教学空间,深入生活实践,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只有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感悟和体验,方能显示出教育的勃勃生机。

学科教学的目的不在学科本身而是在于人的发展,因此,学科整合的目的也不是在于为了教学任务如何更好地完成,而是在于立足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存在。

作为一名教师,笔者不仅是一名品德教师,也是一名语文教师,更是一位班主任。

身兼多重角色,为笔者创设了可从多角度关注学生成长的机会,更是提供了尝试学科整合教学的平台。

在一学期的教学中,笔者本着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从品德学科和语文学科及班级管理的整合入手,做了如下尝试。

一、与语文教学相整合丰富教学内涵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有将“教书”与“育人”二者有机的结合,找准思想品德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才会使课堂教学闪现出品德教育的火花。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的经典文章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及指导。

例如:在学习《地球万岁》一课时,笔者就尝试着将本课与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第四单元《我们共有的家园》进行整合学习。

因为这两个内容的学习主题一致,都在对学生进行“爱护地球,———浅谈品德学科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李亚红(石家庄市桥西区振头小学,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新课程理论认为,学科教学的目的不在学科本身而是在于人的发展,因此,学科整合的目的也不是在于为了教学任务如何更好地完成,而是在于立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存在。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整合品德学科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整合品德学科

【 摘要】 在语 文教 学 中应巧妙 利用品德 学科 的独特 魅力 , 整合 学科优 势, 优化 课 堂结构, 提 高教 学 实效 。 要 在 无限广 阔的教 学资 源之 中 , 尽 量挖 掘品德 学科 可 以利 用的知识与 活动 , 通过有机 融合 , 形成合 力 , 最大限度地激 活 学生的思维 , 开掘 学生的 创 造潜能 . 全 面提升 学生的语文 综合素养 。 【 关键词】 语文 品德 学科 整合 【 中图分类号】 G 6 2 3 .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2 O 9 5 — 3 0 8 9 ( 2 0 1 3 ) 0 3 — 0 0 5 3 — 0 1
课 程教 育研 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2 0 1 3 1

主鱼
教改 ・ 教研
浅谈在语 文教 学 中有 效整合 品德 学科
王秀莲
( 福建泉 州市泉港 区第三 实验 小学 福 建 泉 州 3 6 2 0 0 0 )


的明月、 儿时的趣事 , 都珍藏在他们的记忆中, 翻阅自己的影 集、 日 记、 成 长手册 , 仿佛 又 回到从前 。 回忆往事 , 可 以使他们
重 温欢 乐, 也 可 以使他 们认识 生活 , 可以提醒他们 珍惜今 天 , 还 可以鞭 策他们更努力地创 造明天。我组 织 了《 难 方 面生动地 把德 育渗 透在语 文教 学过 程 中。 另一 方面使 语文课 堂更加 丰 富多彩 。 充满生活 气息。
三、 激发 学习兴趣 。 花重锦官城 语 文 学科 整合和品德 学科 的知识与 活动 。 从 中可 以发 掘 激发 学生的 学习兴趣 元素 ,从 而获得 长久保持的创 造能 力 , 好 比一 朵朵长开 不谢 的花 儿 . 重重叠叠地 点缀在 语文教 学的 天地 中。 在教 学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 册品社 《 成长 中的快 乐和 烦恼 》 课时。 教 学 内容本 身就 和 实际生活有 着密切 的联 系。我不 失 时机 地 结合 北 师 大版 六年级 上册 语 文“ 往事” 这 一主题 单 元 中的《 荷塘 旧事》 一文 , 对 学生进行 习作教 学。先让 学生回 忆过去 , 因为每个人都有许 多难 忘的故 事。 亲人的 关爱 、 故乡

“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思考作者:崔洁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4年第07期[摘要]“教—学—评”一体化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目的是改变以往课堂教学重教轻评的模式,有效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语文新课标理念为指引,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设计;要完善课堂评价体系,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及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样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让整个语文学习过程变得更具有连贯性和结构化,能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9-0020-0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新课标增加了教学“评价建议”的内容,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还强化“教到什么程度”等方面的具体指导。

为此,教师应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指导,把評价融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并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展开,以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构建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课堂。

一、基于课标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语文新课标的颁布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了依据,是教师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参照与凭借。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一)基于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双线”组织单元,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根据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能凸显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使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在课堂中得到落实。

谈几点语文和品德学科整合的新思路

谈几点语文和品德学科整合的新思路

课程篇谈几点语文和品德学科整合的新思路邵冬平(浙江省玉环县城北学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门课程相互整合的教学实验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我们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也可以换个思路,开辟与品德学科结合的教学之路。

语文教材和品德课程之间有许多相互联系、可以整合的同主题的内容。

根据这些联系,把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与《品德与生活》课程之间可以整合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给写话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一、形成《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和写话教学整合的方式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怎样节约时间成本,最大效率地发挥整合的优势,是值得研究的。

课题组探索出了几种整合的形式,品德课程资源寻找到知识的链接点,可以作为预习性的补充资料,也可以找到两门课程情感共鸣的地方,在整合课堂上实现情感的升华;在整合活动中实践体验,作为课外的拓展写话素材。

(一)找知识链接点,课前预习学习语文教材中有些关于历史性事件的课文。

在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我们成功了》和品德与生活学科《我们是中国人》一课中,都是关于申奥成功、北京欢庆的场面。

利用品德课上的视频资源,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中北京人民的激动心情,也激发了自己的爱国热情。

这样的资源整合形式是对两门学科的相互补充,也是相得益彰。

(二)寻情感触发点,课中练笔在语文、品德教材中有许多表现人间真情的文章。

两门课程之间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纸船和风筝》一课时,结合品德教材诗园《如果我不小心伤害了你》“如果我不小心伤害了你,让我对你说对不起,请你原谅我,让我们做好朋友。

”学生在情境诵读中入情,在切身体会中融情,在课堂中升情,做到了知情意行统一,将能更好地体会同学之间应该友好相处,相互尊重,以恰当的方式和同学和睦相处。

学生在语文课上,用朗读悟品德教材上的诗,用笔抒发情感,使两门课程完美融合。

(三)觅知行生长点,课后抒情学生写话时经常是“无话可说,无病呻吟”。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生活、自然无话可写。

在品德学科里藏着源源不断的写话素材。

指向“教、学、评一致”的习作指导策略

指向“教、学、评一致”的习作指导策略

指向“教、学、评一致”的习作指导策略作者:何小军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2年第12期德国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我们在学生自主阅读、探究、思维、表达的过程中,当以“激励、唤醒、鼓舞”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生发满满的学习动力。

这,自然离不开与教学目标高度一致的教学评价。

在习作指导教学中,我们只有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师生间的多元化评价高度一致,融为一体,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笔者以四年级上册“生活万花筒”这一习作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和思考。

一、基于统一发展目标的评价预设在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时,我们往往习惯于在带领学生审题、选材后,放手让他们去选择已有的表达方法去自主创作,而后针对学生的成品进行相应的点评,给予相应的指导。

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极大的课堂机智和高超的驾驭能力,稍有不慎,就会流于形式,难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笔者认为,在对学生学习现场进行指导之前,我们教师就要预先作出与教学相关的评价的规划和预设,不能在学生实践完毕后再去被动思考,临时发挥甚至随意评价。

如在设计“生活万花筒”这一习作的教学时,笔者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回忆生活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并按照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亲耳所闻进行分类。

(2)根据课本提示,选择一件事情,梳理起因、经过和结果。

(3)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并正确拟好题目。

(4)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并能根据同学的建议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该目标中包含着教和学的方向,同时也将评价的内容融入其中,学生在展开实践时,既明白需要努力的方向,也拥有了自我衡量的标准。

如一学生在确定了“教室里的掌声”这一主题之后,梳理、完成了课本上的表格:起因——老师布置观察家人炒菜的作业,我正好想吃油焖大虾,就缠着妈妈做;经过——我看着妈妈一步步剪、挑、洗、翻炒、焖,做出了色香味俱全的油焖大虾;结果——我既饱了口福,又出色地完成了作业,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掌声。

语文整合教学思路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语文整合教学思路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语文整合教学思路设计引言语文教学一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成为了教师们共同探索的问题。

语文整合教学作为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介绍语文整合教学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思路,并提出一些实施语文整合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语文整合教学的基本概念语文整合教学是指将传统的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结合,通过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和应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语文整合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语文整合教学的设计思路1.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语文整合教学的一个核心思路是将其他学科的内容与语文知识相结合,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科学、历史、地理、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应用。

2. 倡导探究式学习语文整合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合作语文整合教学强调学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学科的融合和交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设计综合评价的方式语文整合教学要求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跨学科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如项目制评价、多元化评价、学习档案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和综合素养。

三、实施语文整合教学的具体措施1. 设置语文整合教学的主题和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定一个主题和任务,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可以引入艺术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学习和欣赏该时期的艺术作品。

语文味!儿童味?——品析张学青老师三棵银杏树一课教学教学设计论文

语文味!儿童味?——品析张学青老师三棵银杏树一课教学教学设计论文

语文味!儿童味?——品析张学青老师《三棵银杏树》一课教学-教学设计论文语文味!儿童味?——品析张学青老师《三棵银杏树》一课教学顾祝群(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226001)《三棵银杏树》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作者用儿童化的语言描写了自己家屋后空地上三棵银杏树的年龄,然后按照四季的顺序,描写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以及银杏树在不同季节带给“我”的快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

张学青老师执教的《三棵银杏树》一课,洋溢的浓浓的语文味,让我们获益匪浅,但其中儿童味的缺失,也触发了我的思考。

一、处处凸显“语文味”什么是语文味?我想,所谓语文味,就是课堂中摒弃那些非语文的东西,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巢宗祺教授指出:“语文教学必须紧扣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张学青老师《三棵银杏树》的课堂,很好地完成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

(一)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精妙且看课文第2自然段的教学:师文中有说它生长缓慢吗?生在第2自然段。

师请读出来。

生“三棵银杏树有多大的年纪了,没有人知道。

父亲说,他小时候,树就这么高这么大了,经过30年的岁月,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

”师“三棵银杏树有多大的年纪了,没有人知道”,是说银杏树的什么呀?生古老。

师下一句你怎么理解,为什么说生长缓慢?读一读。

生“父亲说,他小时候,树就这么高这么大了,经过30年的岁月,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

”师是说它高大呀,怎么说缓慢?生小的时候,这么大,长大了还是这么高大。

这能表明生长慢。

师你再注意看。

这个句子里说,他小时候,这么高大,长大了还这么高大吗?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

这个词能漏吗?生不能。

“似乎”就是好像的意思,好像这么高大。

师银杏树在长,但是让人看不出来,不易察觉。

在长,看不出来,所以用“似乎”,这就是语言准确,要把文章写好,首先表达要准确,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简评《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

简评《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

简评《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集美大学施茂枝教授的新作《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2013年9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按照作者的解释“学科逻辑包括语文课程性质、课文的功能定位、课程内容的特点、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等;学生的心理逻辑包括学生的身心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学习的内在需要等等。

”这是对“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学术话语表达;通俗地说,“学科逻辑”就是指语文科学本身的知识架构和学习规律,“心理逻辑”就是指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

这本新作试图将语文学科学习规律和儿童认识规律融合在一起,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课例对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学理的解读或阐释,并且从儿童认识规律和儿童学习心理的视角,提出了语文学科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的教学策略。

本书作者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语文教学做理论或哲学层面的思考,而是着眼于理论和实际的紧密联系,直面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问题探寻语文教学规律,力求自己的主张和建议更接“地气”,使建构的教学策略更具可操作性。

由于观察和研究视角的差异,所以本书所提出的阅读教学策略、习作教学策略、识字教学策略,与一般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著作中提出的教学策略有着明显的区别,且很具操作性。

这些创新观点对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探寻语文教学改革之路,都有很好的启示。

书中提出文学性作品的文本解读策略之一——关注儿童的期待视野。

作者引用了著名作家毕淑敏在不同年龄时段阅读《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时的不同感受:8岁的时候读出美丽的人鱼公主的不幸和可怜;18岁的时候读出人鱼公主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到了28岁自己做了妈妈,就强烈感受到了人鱼公主奶奶的慈悲心肠和对人鱼公主的精神哺育;38岁自己写小说了,就开始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到了48岁读出了人鱼公主对灵魂的渴望和索求,感悟到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

同样是毕淑敏,同样是读一篇人鱼公主,8岁时的感悟与48岁时感悟完全不同。

学理高度与实践地气无痕对接

学理高度与实践地气无痕对接

学理高度与实践地气无痕对接施茂枝教授长期潜心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在其大量论文、论著中有许多独到精辟的见解和主张。

近年,施教授的研究向纵深拓展,新近出版的30万字专著《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是他最新的研究成果,堪称小语研究的扛鼎之作。

新书中,施教授提出了新颖的教学观,并在此烛照下,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读罢颇受启发。

一、推陈出新:提倡“沟通”教学观教学是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指出:是“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

”这一定义,一揭示了教与学的关系,二揭示了教学的主要目的,但也在相当程度上烙印着“知识本位”的教学观。

“知识本位”长期统治教坛,它强调掌握知识的丰富性、精确性和知识结构的系统性、逻辑性,尽管它具有历史和现实的一定合理性,但也显著地存在着学生主体丧失,对精神和心灵消解等弊端。

“知识本位”受到了“儿童本位”的强力挑战。

“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

只有儿童提供了标准。

”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中如是说。

“儿童本位”使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人得到凸显和尊重。

但“儿童本位”有时也陷入对儿童自主活动的消极迁就,缺失了教育在对促进儿童发展上的积极作用。

施教授取长补短,提出了“教学是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的沟通”的教学观。

施教授认为,语文学科的学科逻辑包括语文课程性质、课文的功能定位、课程内容的特点、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等;学生的心理逻辑包括学生的身心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学习的内在需要等等。

他强调,与学生适配是教学所应孜孜追求的最高境界。

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或是教学策略的运用,都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生的知识背景、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内在需求等相适应。

在多元逻辑关系中寻找语文教学的最佳整合点

在多元逻辑关系中寻找语文教学的最佳整合点

在多元逻辑关系中寻找语文教学的最佳整合点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顾问室周一贯2011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等机构,进行过一场“教师对于课改评价”的网络调查,其中两个数据特别引人关注: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同度高达74%,而对其实施的满意度却只有25%。

这说明认同度很高的新课改理念,在实践运作层面,并没有体现出强大的制胜力。

这里的原因当然会有许多,但主要的一点是语文课改理念与语文课堂实践之间,存在着一个不容小觑的中介环节有待跨越。

也就是说,在“理念”与“实践”之间,需要有研究的突破,否则,新课改的理念虽然很好,但课堂仍是“涛声依旧”,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落实: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如何不再虚化;以教师讲析为主的课堂形态如何改变;教学如何能真正确立以学为基点;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学习实践活动等又如何确立改革的生长点……显然,“一切都是经过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的”(列宁《哲学笔记》),如果缺失了在中介环节的拓进和突破,课改就难免只是一派乱花迷眼的景观。

厦门集美大学施茂枝教授的新著《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正是在这个十分重要的课改中介环节,奉献了他的研究成果。

作者以语文教育研究的多元视野,对学科逻辑(语文课程性质、课文的功能定位、课程内容的特点、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等)与学生的心理逻辑(主要指学生的身心特点、心理发展规律等)的融通中寻找语文教学的最佳整合点,去发现“痛点”(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痼疾)背后的真问题。

这种多元的逻辑思维的整合,无疑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式。

理性思维的要质是逻辑思维。

逻辑能对人的思维起规范作用,从而使研究步入科学的规律,形成全面、深睿的品质。

而“整合”则是“多元”研究的必由途径。

“整合”原本为地质学概念,如今被广泛引入社会科学的领域,意指行为主体为了提高效益,将某一领域内的各种资源作新的优化配置。

我尤其感兴趣的是施茂枝老师整合策略中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多维性,即被整合的资源有语言学的、逻辑学的、文学的、儿童生理心理学的、语文教育学的等等,显示了十分开阔的理论视野和思维空间。

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陶峰春来源:《中学语文·下旬》2024年第05期摘要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师要依据课标、教材、学情确定好教学目标;要科学地安排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学生要掌握学习方法,用课堂学到的方法熟练地解决学习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科学,以促进学生快速进步。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应用目标流程方法评价要保证高效学习,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教学评一体化策略。

一、确定适切目标是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导向适切的教学目标是教的导航、学的方向、评的依据,是把教、学、评统筹在一起的纽带。

教学目标适切,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具有针对性,课堂评价才有所依托。

确定教学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理解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的引领,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有学段之分,教师要对学生在本学段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工具性要求和人文性要求了然于胸,这是精准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要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设计成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目标。

二是明确教材特色。

教材有其独特的写作特色和学习价值,在选材、立意、结构、手法、语言等方面有鲜明的个性。

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与过去所学知识的连接点,熟悉教材的写作背景资料,进而找准教学的着力点。

教师要善于从教材特色方面去思考教学目标,确定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目标。

三是了解学生学情。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学习服务。

了解学情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对教材知识和学习技能的“已知”“已会”程度,以避免重复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或增加难度,或降低标准。

教学时要让学困生“应知”“应会”,让学优生不断提升。

学情是确立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这体现了对教学主体的尊重。

二、优化教学设计是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

教学目标确定后,应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为宗旨,安排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和具体的教学活动,将目标与教学活动密切勾连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大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及小学教育方向相关师范专业重要且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及其专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课程目标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水平和能力,具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能适应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并能运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了解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情况及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内教改的新经验、新观点、新趋势,具有参与语文教学改革的积极愿望。

3. 能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指导及小学语文教学共性要素的教学设计工作。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初步构建了“三段、七字、五式”的教学方法。

其中,“三段”指“学习理论(理解性训练)——观摩评析(积累性训练)——实践运用(迁移性训练)”;“七字”即“读(学习语文新课标、朗读小学语文教材)、看(观摩示范课、教学录像)、评(组织观摩后的讨论、评析)、写(常用汉字的规范书写练习,写教案、说课稿、教学后记、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说(每次课前安排2到3人或说课、或介绍小学语文教改动态教学经验)、做(动手制作教具、课件)、讲(微格教学模拟试讲)”;“五式”是指讲解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讨论法、观察—体验法、活动—探究法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其中,尤以问题—讨论法、观察—体验法、活动—探究法为主要教法程式。

(三)作业布置每期4次作业,内容分别是:识字教学设计训练、阅读教学设计训练、口语交际教学设计训练、习作教学设计训练。

语文教学要抓住两个“根本”——《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阅读札记

语文教学要抓住两个“根本”——《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阅读札记

语文教学要抓住两个“根本”——《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
心理逻辑》阅读札记
刘仁增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在教育先哲们看来,有效教学的评判标准不外乎就是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中心课程理论明确学科知识与课程的关系,强调学科知识在课程发展中的优先性,当然有其积极的意义,有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很难想象,如果一门教学不关注系统、完整的学科知识,任由教师天马行空、天南海北的口若悬河,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混乱与无效.于是,关于有效传授知识的理论类和实践类书籍林林总总、屡见不鲜.
【总页数】2页(P74-75)
【作者】刘仁增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在多元逻辑关系中寻找语文教学的最佳整合点——品评施茂枝《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 [J], 周一贯;
2.学理高度与实践地气无痕对接——施茂枝教授《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评介 [J], 沈大安;
3.为语文教学的根本改革探路--论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必要与可能 [J], 王曙
4.为语文教学的根本改革探路--论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必要与可能 [J], 王曙
5.生本教学观下的阅读教学创新探究
——评《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 [J], 杜发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意义关联: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应然取向

意义关联: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应然取向

意义关联: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应然取向
季茂旺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
【年(卷),期】2024()11
【摘要】自新课标提出“跨学科学习”这一理念以来,关于语文学科的“跨学科学习”教学探索与研讨在定位、实践、操作策略等方面存有诸多误区。

本文围绕“意义关联”这一核心要素,从标准再读、内容辨析、实践操作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助力“跨学科学习”理念在实践中有效落实。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季茂旺
【作者单位】龙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语言形式与文本意义的耦合:语文教科书文本设计的应然取向
2.生命化语文:语文教学的应然取向
3.项目式学习的价值定位与应然选择——以“‘运河思政’:跨学科协同育人探索”项目为例
4.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应然价值与设计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阅读教学如何实现深度学习

阅读教学如何实现深度学习

阅读教学如何实现深度学习作者:李大庆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年第11期摘要:从深度学习视角检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改革的良方,成为当下的要务。

适切的学习任务是阅读教学实现深度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任务达成必须借助精准的方法,这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所在。

学习活动的展开必须有充分的时空,而评价又是检视学习效度的标尺。

任务、方法、时空和评价四个要点,形成环环相扣的逻辑链条,共同推动阅读教学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阅读教学;深度学习;逻辑链条何谓深度学习?施茂枝教授在《深度学习的内涵和特征》一文中指出:“深度学习是学习主体围绕明确的任务,有意识地应用教师教的或自己习得的合适思维加工工具(路径、方法、技巧等),高强度地参与信息加工,从而获得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提升并力求效益最大化,同时能较好地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的方式分享思维加工的成果,并依照一定标准对过程和结果作出恰当评价,能将所使用的工具迁移应用于完成后续任务中,能运用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真实问题的学习方式。

”从深度学习视角检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改革的良方,成為当下的要务。

阅读教学要实现深度学习,需落实任务、方法、时空和评价四个要点。

一、前提:适切的学习任务有深度的高质量学习,必须是有价值的学习,适切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是其前提。

设计适切的学习任务,既是教师专业化的标志,也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先导。

阅读教学的学习任务设计,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出阅读能力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关于阅读的总体目标,第一句话就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多年来,由于存在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表述望文生义的理解,“指向表达”成为阅读教学的某种标配或常态,一定程度上忽视甚至无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阅读素养的低下。

那么,阅读能力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施茂枝教授在《小学语文质量监测阅读题命制初探》一文中,将阅读能力总结为“检索与复述”“了解与转述”“解释与推论”“概括与整合”“欣赏与评价”“审辨与反思”6个层级,明确了12个要点,这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多元逻辑 关 紊 中寻找语 文教 学的最佳整合 点
品评 施 茂 枝 《 语 文教 学 :学科 逻 辑 与 心 理 逻 辑 》
周 一 贯
2 0 1 1年 . “ 21世 纪教 育 研 究 院 ” 等 机 构 进 行 过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环 节 的 研 究 成 果 。 施 茂 枝 老 师 以 语 文 教 育研 究 的 多 元 视 野 , 于 学科 逻 辑 ( 语 文 课 程 性 质 、课 文 的 功 能
真 正 确 立 以 学 为 基 点 ? 识 字 、 阅 读 、 习 作 、 口 语 交
学概 念 , 如 今 被 广 泛 引 入 社 会 科 学 的 领 域 . 意 指 行
为 主 体 为 了 提 高 效 益 , 将 某 一 领 域 内 的 各 种 资 源 作 新 的 优 化 配 置 。 我 尤 其 感 兴 趣 的 是 施 茂 枝 老 师 整 合 策 略 中 的 三 个 基 本 特 征 : 一 是 多 维 性 . 即 被 整 合 的
场 “ 教 师 对 于 课 改 评 价 ” 的 网 络 调 查 。 其 中 两 个
数 据 特 别 引 人 关 注 : 教 师 对 新 课 改 理 念 的 认 同 度 高 达 7 4 % , 而 对 其 实施 的 满 意 度 只 有 2 5 %。 这 说 明认
定 位 、 课 程 内容 的 特 点 、 语 文 知 识 的 内 在 联 系 等 )
人 ,青 少 年 更 是 如 此 。 于 是 .我 像 个 孩 子 似 的 欣 喜 地 认 为 : 龚 淑 婧 会 这 样 做 , 或 许 是 我 的 形 象 在 她 心
小学老师是 最牛的。所 以当小学老师是值得 骄傲 的 ,
因 为 我 们 正 赶 上 了 孩 子 把 老 师 作 为 最 权 威 人 物 推 常 的 时候 。 ” 看 到 龚 淑 静 的 留 言 , 我 对 此 深 信 不 疑 , 更 感 到 自 己的 一 言 一 行 对 孩 子 的 重 要 影 响 。 孩 子 模 仿 的 又 岂止 是 我 的 网名 ?
了 。 我 没 有 追 问 . 不 想 给 她 压 力 。 社 会 心 理 学 中有
这 样 的 理 论 : 人 们 普 遍 愿 意 模 仿 他 们 崇 敬 、 爱 戴 的
孩 子 敞 开 心 扉 的 真 情 倾 诉 . 让 我 不 禁 想 到 了 西
方 哲 人 的 一 句话 :模 仿 是 最 深 的 爱 慕 。 《 教 师 心 理 学 :做 学生 的 重要 他 人 》 中提 到 : “ 在 学 生 心 目中 ,
际 和 学 习 实 践 活 动 等 又 如 何 确 立 改 革 的 生 长 点 ? 显
然. “ 一 切 都 是 经 过 中介 连 成 一 体 .通 过 转 化 而联
系的” ( 列宁 《 哲学笔 记》 ) ,如 果 缺 失 了在 中介 环
节 的 拓 进 和 突破 .课 改 就 难 免 只 是 一 派 “ 乱 花 渐 欲
迷 人 眼 ” 的 景 观
资 源 有 语 言 学 的 、 逻 辑 学 的 、 文 学 的 、 儿 童 生 理 心 理 学 的 、 语 文教 育 学 的 等 . 显 示 了 十 分 开 阔 的 理 论
视 野 和 思 维 空 间 。 二 是 整 体 性 , 即 如 此 众 多 的 研 究
集 美大学施 茂枝 教授 的新 著 《 语 文 教 学 : 学 科 逻 辑与心理逻辑》 ,正 是在 这 个 十 分 重 要 的 课 改 中介
“ 实 践 ” 之 间 , 需 要 有 研 究 的 突 破 , 否 则 , 新 课 改 的
理 念 虽 然很 好 ,但 课 堂 仍 是 “ 涛声依 旧” .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如 何 落 实? 儿 童 的成 长 和 发 展 如 何 不 再 虚 化 ?
以教 师 讲 析 为 主 的课 堂 形 态如 何 改 变? 教 学如 何 能
资 源 都 紧 紧 围 绕 儿 童 的 学 习 发 展 去 探 究 小 学语 文 教 学 的 科 学规 律 与 改 革 策 略 。 三 是 和 谐 性 ,在 对 众 多
翼 翼 地 询 问 她 她 只 是 不 好 意 思 地 承 认 自 己 确 实 以
有 的 满 足 和 快 乐
“ 飞 扬 之 雪” 为 网 名 。接 着 便 冲 着我 微 笑 , 一 声 不 吭
与学 生的心理 逻辑 ( 主要 指 学生 的身・ 心特 点 、 心 理 发展 规 律 等 ) 的 融 通 中寻 找 语 文 教 学的 最 佳 整 合 点 ,
去发 现 “ 痛 点” ( 语 文教 学 高 耗 低 效 的 痼 疾 ) 背 后
的 真 问 题 。 这 种 多 元 逻 辑 思 维 的 整 合 . 无 疑 是 一 项 值 得 重视 的 研 究方 式 。 理性 思 维 的 要 质 是 逻 辑 思 维 。 逻 辑 能 对 人 的 思 维 起 规 范 作 用 ,从 而 使 研 究 步 入 科 学的规律 ,形成 全 面、深睿 的 品质 。而 “ 整 合 ” 则 是 “多 元 ” 研 究 的 必 由 途 径 。 “ 整 合 ” 原 本 为 地 质
同度很 高的新课 改理念 在 实践层 面并 没有体 现 出强
大 的 黼 胜 力 。 这 里 当 然 会 有 许 多原 因 .但 主 要 的 一 点 是 课 改 理 念 与课 堂 实践 之 间存 在 着 一 个 不 容 小 觑 的 中介 环 节 有 待跨 越 。也 就 是说 .在 “ 理 念 ” 与
目 中挺 高 大 的 . 所 以她 主 动 靠 近 我 , 想 要 与 我 分 享
美 好 的 东 西 。她 是 因 为 喜 欢 我 , 所 以 才 喜 欢 “飞 扬
之 雪”这个网名吧 !

天 晚 上 , 她 居 然 给 我 留 言 了 . 说 出 了 我 一 直
作 为极 有 可能 成 为 学生 “ 重 要 他人 ” 的教 师 .
我 们 要 以更 加 柔 软 、 温 和 、 充 满 光 亮 的 目光 注 视 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