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小古文语言魅力
品味文言文的美
![品味文言文的美](https://img.taocdn.com/s3/m/246e2a6390c69ec3d4bb753f.png)
品味文言文的美我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诗经以来,有“风骚”并举,有百家争鸣,有汉赋铺陈,有唐宋古文,更有那璀璨夺目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绚烂多姿。
一、音韵美文言文一般读来朗朗上口,文字简洁凝练,节奏抑扬顿挫,韵律感较强。
文言文句式强调语势,其流畅、贯通的语势多源于作者在文中合理运用骈偶、铺排等手法,韵散长短结合,通过句式的错落变化,形成一种节奏鲜明、铿锵有力、气势酣畅、回旋往复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获得音乐美。
李白的《蜀道难》通篇以七言为主,夹杂三、四、五、八、九言,参差错落,雄奇奔放,思随情转,音以律变,五音繁会,气象万千,完美的展现了诗歌的音韵美。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四、五言相连,空间上难度的极度夸张;“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四句七言,紧紧靠拢,整齐划一,时间上的极度绵延拓展;“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八言七言相间,极言其攀爬的难度。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五丁开山”的巨大的神勇力量;“飞湍瀑流争喧豗”的汹涌激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奇险峥嵘,“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四个连贯性的夸张短句,表现了蜀地自然环境的险恶,危言耸听,想象神奇,虚虚实实,恍惚迷离。
语句长长短短夹杂其间,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使文章张弛有致,气韵流转,荡气回肠。
《滕王阁序》文章更是通篇采用对偶的同时,特别追求文字声调的平仄相对,使得行文如一首优美的乐曲,铿锵起伏,错落有致,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悦耳动听。
尤其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色彩艳丽,立体感强,动静结合。
二、凝练美文言文文字凝练生动,寥寥几句,笔致含蓄,意蕴丰富。
《阿旁宫》中“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四句十二字叙述了宏大的历史事件,包含了无限深广的内容,也蕴含了作者的褒贬之情,给后文又留有很多余地。
品味古韵,邂逅精彩——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四步走
![品味古韵,邂逅精彩——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四步走](https://img.taocdn.com/s3/m/4181843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1.png)
·经验交流·【摘 要】 古代人用文字写成的文章,叫作文言文。
小古文即篇幅短小的文言文。
“小古文”古香典雅,古色淳朴,学习小古文能够让小学生了解中华文字和语言的魅力,让学生感受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感知先辈们博大精深的智慧,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关键词】 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教学笔者认为,凡事皆有规律可循,学习小古文也不例外,虽然作为崭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但只要我们自己用心去研读,用情去教学,同时把握以下这四个步骤,小古文的学习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激趣导入,引人入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进行小古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小古文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热情度,提高其学习收获率。
小古文的激趣导入,根据需求,可以安排以下导入方式。
1.故事导入法由于小学生的天性,故事总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很快就会聚精会神。
例如,教学《自相矛盾》小古文时可以这么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自相矛盾》的故事吗?有谁知道,给大家分享一下。
在举手的学生中挑选一位善于表达的小可爱,在他讲完故事后,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提问:在我们的周围,你是否听人说过一些“自相矛盾”的话或自己也说过不能自圆其说的话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出课文中说话“自相矛盾”的楚人来展开教学。
2.设疑导入法小古文教学不能千篇一律,疑问式教学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两小儿辩日》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向学生提几句《论语》,和学生共同读一读,使学生了解孔子的圣人思想,之后可以提问: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同学们在一起探讨过它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的位置为什么会发生改变呢?晚上为什么看不到太阳?太阳是早晨时离我们近,还是中午时离我们近呢?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都较快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3.媒体导入法现代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可以在短时间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伯牙鼓琴》时,我们可以先播放音乐《高山流水》,将学生一下子带入和这首乐曲有关的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中去。
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魅力
![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a1b33b4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4.png)
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魅力中国古代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展现了古代思想的智慧与艺术的魅力。
文言文在语言结构、修辞手法及其历史背景等方面都值得深思,真正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的语言形式,无疑是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
文言文的历史渊源文言文起源于中国古代,主要根植于先秦时期的雅言与诗歌。
随着汉代的兴盛,文言逐渐成为官方书面语言,经过历代名家的演变与涵养,最终在唐宋时期达到巅峰。
文言文不仅用于诗词,它还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如散文、论著、史书等。
特别是《尚书》《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更是奠定了文言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语言特色与美感文言文相比于现代汉语具有更为紧凑、简练的特点,常常用几个字便可表达复杂的意思。
这种精练性让文言文变得更加高雅和深邃。
例如:“不谋而合”四字,即可表达两者意图一致、无意中达成共识的含义。
此外,许多成语和典故也源于文言文,其形象而生动的表达使得语言更加富有表现力。
古人善用对仗与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韵律感十足,形成了“声调和谐”、“意境深远”的美感。
例如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月明星稀”和“乌鹊南飞”的对仗工整,不仅让人感受到景象的鲜明,也传递出作者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辩证思想与哲学内涵中国古代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诸如儒家、道家及法家等学派,都在文言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过对经典著作及古人句子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对于伦理道德、自然规律及人生哲学的深入思考。
以《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例,这不仅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原则,也是一种对待他人的智慧,映射出当时社会的人际关系哲学。
道家的思想则提倡尊重自然和顺应自我。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的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
这些思想在当时与后世均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以其丰富多彩、风格各异而著称,而文言文则是其中闪耀的一颗明珠。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与魅力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与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a523e91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8.png)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与魅力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与魅力。
它作为一种古代的书面语言,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和演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典型的文言文语言特点、其对阅读与鉴赏的影响以及近年来对文言文的重新关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文言文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
其一,文言文在词汇使用上力求准确简洁,善于用少量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意义,体现了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态度。
如《论语》中的“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简短的文字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其二,文言文注重平衡与谐美。
通过对词语、句式的精心选择与搭配,使得文章在音韵、音律上呈现出和谐的美感,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中“始觉有史籍焉”这句话,用了两个音节相同的字,形成押韵的效果,给人以美感。
其三,文言文注重修辞与意象的运用。
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使得文章更富感染力和表现力,激起读者的共鸣。
如《庄子》中的“逍遥游”一文,通过夸张的形象描写,让人感觉宛如亲临其境,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震撼。
其次,文言文对阅读与鉴赏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其独特的语言特点,阅读文言文可以增强人们的语文修养和审美能力。
对于学习者而言,文言文是学习古代文化、历史、哲学等学科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文言文,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粹。
同时,文言文的阅读也能够拓展人们的想象力和思维方式,增强人们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不断的阅读和鉴赏,人们可以逐渐领悟到文言文所蕴含的智慧和美学价值。
近年来,文言文逐渐受到了重新关注。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文言文身上的古韵与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追溯。
无论是在文学创作领域、教育领域还是文化传承领域,都出现了对文言文的重新关注和研究。
许多作家和学者尝试用现代语言、现代情感来诠释和表达古代的文化与智慧,使得文言文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同时,学校教育也将文言文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通过阅读、研究和理解文言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积累宝贵的文化素养。
古诗文经典的魅力
![古诗文经典的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1fd6fb1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a.png)
古诗文经典的魅力中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正是由于源远流长,因此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其中,古诗文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古诗文经典的魅力也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魅力让古诗文成为了经典呢?一、语言魅力在古代,文字的使用并不像现在那样普及,大多数人都无法写出漂亮的字体,导致他们的交流只能借助于口头传播,而这种交流的方式,必定会影响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因此,古人把更多的心思和时间放在了提高诗歌的语言上。
很显然,通过铿锵有力、轻盈婉转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文已经成为了中国语言文化中最著名的艺术形式,而在语言魅力上,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更是堪称神作。
二、情感魅力很多时候,诗歌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人文与文化,甚至反映出作者的政治态度。
虽然现在很难透彻理解当时社会的背景,但是在诗歌中能够感受到一种人性的共鸣,这种共鸣可以让人感到非常的心灵相通。
而这样一种情感魅力,正是古诗文的经典魅力之一。
三、文化魅力诗歌是一种文化载体,经过时间的沉淀,有些作品更能够代表当时的文化价值观。
例如:《黄鹤楼》、《清平乐》等优秀作品不仅仅展现了诗歌的艺术价值,更代表了一定文化意义,从中也能发现那个时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四、审美魅力从语言、情感、文化三个方面,我们不难发现:古诗文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之作,正是因为诗歌赋予了人类审美的能力。
在艺术的领域里,审美价值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便犹如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一样。
而这种美的意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灵魂和生活。
五、思想魅力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诗歌除了表达作者个人情感之外,还突出了道德教化、哲学思考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晏子春秋里载有许多道德教育、品德修养、人生思考的记录,而《诗经》则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道德伦理与文化形态。
这就是古诗文经典的思想内涵所在。
六、历史魅力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轴,古人和现代人一样,也意识到自己属于特定的时代。
他们创作的诗歌、文章代表了当时最为经典的文化、宗教、社会、政治与哲学思考,这些内容正是我们今天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古文阅读 文言文的优雅与魅力
![古文阅读 文言文的优雅与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7be7b53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1.png)
古文阅读文言文的优雅与魅力古代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以其独特的情调、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表达,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和研究。
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字体系,文言文散发出优雅与魅力,在今天依然具有非凡的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古文阅读带给我们的优雅与魅力。
首先,文言文之所以被称为优雅,是因为它注重修饰和修辞。
古人用汉字来表达思想和情感,通过精巧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描写,使得文字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了大量优美的诗词来描绘世界,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美感。
而在元曲中,如杂剧《西华山》,通过抒发人物内心的愁苦和痛楚,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这种文字的优雅和魅力正是在于它的修辞之美。
其次,文言文之魅力在于它的语言韵律。
古代文人努力将词句安排得合乎规律,注重平仄音韵的搭配,使得整个文章节奏流畅,读来如歌。
比如在唐诗中,诗人们通过诗的韵律节奏、音调和谐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对鹳雀楼及其周边景色的描绘,加上平仄搭配的韵律,使得整首诗显得极为优美,让人读来如诵经般舒缓动听。
文言文的优雅还在于其表达方式。
文言文注重文字的凝练和简练,通过简单明了的表达传达深远的思想和感悟。
古代文人独具的表达方式多用对仗和对偶,通过对音韵和意义的呼应,形成美感。
如《论语》中的孔子语句简短、言简意赅,“吾日三省吾身”,一句简单的话却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思考,给人以启发。
这种简练而又含义深远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古文的优雅之美。
古文的魅力在于其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
古代文言文是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维方式,代表着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通过阅读古文,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对人生、社会和伦理道德的思考,感受到那种深远的文化底蕴。
同时,古文中蕴含的精神境界也是其魅力所在,如《道德经》中的“绝圣弃智,民之利也”,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包含了哲学家们对于人类社会和伦理关系的高度思考,给我们带来了思考和启发。
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魅力
![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22c4f3d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b.png)
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书面语言的一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表达工具,更是一种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语言形式。
文言文以其简练、优美和深邃的特性,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作品与哲理思考。
本文将从文言文的起源、特点以及在当代的影响和意义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文言文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一、文言文的起源与发展文言文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尚书》和《诗经》。
这些经典文本以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政治和生活的反思。
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在汉朝之后,文言文逐渐成为官方书信、史书、诗词及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的主要表现方式。
进入唐宋时期,文言文经历了新的发展阶段。
唐代诗人如李白、杜甫以其豪放和细腻的笔触,使得文言诗歌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高峰。
随后,宋代更是涌现出如苏轼、陆游等大家,他们在保持文言优雅之余,也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反映社会百态。
这一阶段,文言文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它不仅是政府及学术界的官方语言,也渗透到民间文化之中。
二、文言文的主要特点1. 语言简练文言文字数少,但所包含的信息量大。
由于其高度浓缩的特性,往往能够通过少量词句传递出复杂而深刻的思想。
例如,李白在《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象,就营造出一种壮阔而激昂的气氛,少量文字却蕴藏着对人生豪情壮志的追求。
2. 修辞丰富古代诗词中的辞藻非常讲究,涉及对偶、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能够增强文学作品的美感,更使得读者在领会字面含义时,也能细细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例如,杜甫在《春望》中“国破山河在”这一句,不仅传达了国家动乱后的哀伤情绪,也隐含着对未来复兴美好愿望。
3. 意境深远文言文学作品常常通过自然景象或日常生活折射出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
这种意境使得读者在欣赏之余,能够引发对生命、高尚情操及社会伦理等更高层次问题的思考。
例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不仅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象征,更揭示了人类对理想世界追求的不懈努力。
古诗词的语言魅力
![古诗词的语言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8ef0b5e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5.png)
古诗词的语言魅力古诗词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语言潜藏于中华大地之中,流传至今。
古诗词的语言魅力是令人为之倾倒的,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特色,更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诗歌爱好者。
一、古诗词的语言韵律之美古诗词的语言韵律之美是其独特魅力之一。
它以平仄、押韵、句型等多个方面的语言要素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美感。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其“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就将平仄、押韵、句型等多个语言要素完美结合,形成了一种婉转动听的旋律感和节奏感。
二、古诗词的语言意境之美古诗词的语言意境之美同样是独树一帜的。
它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具象的形象展现出来,让人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审美神韵。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床前、明月等具体形象,表达了思乡之情,让人顿生感慨。
三、古诗词的语言哲理之美古诗词的语言哲理之美是其独具魅力的另一方面。
它以简练明了、深邃宏远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哲学理念。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宇宙无穷、物极必反的道理。
四、古诗词的语言情感之美古诗词的语言情感之美同样动人心魂。
它通过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语言方式,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透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了对爱情的眷恋和感伤。
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之美,其实还有很多方面。
它不仅体现在精致绝伦的语言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蕴含在其中的深刻文化内涵和人类共同的思考。
正是由于这种语言魅力,让古诗词在传承中获得了更为广泛的赞誉。
探究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与魅力
![探究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与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8020d14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d.png)
探究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与魅力古代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别样的魅力。
通过对古代文言文的探究和深入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
本文将从词汇、句法、修辞手法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来探究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与魅力。
一、丰富多样的词汇古代文言文的词汇丰富多样,包含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文化特色词汇。
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多为双音节或三音节,具有饱满的音节节奏。
同时,古代文言文中的词汇充满了象征意义和修辞韵味,能够通过简洁而精确的用词来表达丰富的内涵,给人以深远的思考空间和美感。
二、独特而精密的句法结构古代文言文的句法结构独特而精密,注重纵横配合、对仗呼应。
文言文中常使用平行句、对偶句等句式来表达双方对立、并列或承接的关系,使整篇文章逻辑严谨而有层次感。
此外,古代文言文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夸张、排比、比喻等,使句子尽显华丽而优美的艺术效果。
三、深厚的文化内涵古代文言文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对典故、文化符号的运用,更能够深刻表达中华民族智慧和传统价值观。
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经典典故,如《孟子》中的“樊迟问仁”和《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这些典故既富有启示性,又能够让人对历史有所了解和认识。
另外,古代文言文中还常用典型的文化符号和比喻手法。
例如,常用的儒家思想象征礼、仪、廉等,通过运用这些符号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些文化内涵丰富的元素给古代文言文注入了独特的魅力,使其既有触动人心的感受,又能够引发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综上所述,古代文言文以其丰富多样的词汇、独特而精密的句法结构、深厚的文化内涵等特点,展现了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通过学习和探究古代文言文,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其深沉韵味和独特的语言形式,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代文言文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下去。
五年级语文品味古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
![五年级语文品味古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https://img.taocdn.com/s3/m/2275a85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d.png)
五年级语文品味古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品味古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力量和魅力。
下面将从语言之美、思想之深和传承之重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语言之美古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具有独特的语言之美。
古文中通常运用典雅的词汇、富于想象力的修辞手法以及平仄和韵律的运用,营造出一种优美动人的语言氛围。
例如,《论语》中有一句“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简短明了,却透露出哲理的真谛。
巧言令色虽然能够讨好别人,但真正的仁德却不只是表面上的礼貌而已。
这句话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给人带来了力量和启迪。
二、思想之深古文的魅力不仅在于语言之美,更在于思想之深。
古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这些思想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传承,仍然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五年级学生,我们可以从古文中汲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例如《孟子》中有一段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句话告诫我们在生活中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只有在艰苦与付出中才能获得成长和进步。
古文中还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例如《庄子》中的“德者,皆非争也,知足者,亦非争也。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懂得知足,崇尚和追求道德和品德的提升。
这些思想对我们的成长和人格的塑造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传承之重古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古文不仅是一种学习和感受,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通过学习古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让中华文化的力量代代相传。
五年级的我们应该主动去学习和了解古文,通过阅读经典的诗词、楚辞等,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
同时,我们还可以参加朗诵比赛、写古文作文等活动,将古文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总之,五年级的语文学习应该注重品味古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
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我们更要理解思想之深,将古文的精髓传承下去。
通过我们的努力,中华文化的力量将在我们手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之诗词的语言魅力
![【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之诗词的语言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6a5b530a28ea81c759f578ba.png)
【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之诗词的语言魅力赏古典诗词语言,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语言特色如清新、朴实(朴素、质朴、平实)、绚丽、明快、含蓄、简洁、典雅等。
1.语言的性格色彩。
包括:A. 显与隐(明快与含蓄);B. 直与婉(直抒胸臆与委婉曲折);C. 刚与柔(豪放与婉约);D. 庄与谐(严整与幽默)。
2.语言的语体色彩。
包括:E. 文与白(文采绚丽与文风朴实);F. 散与整(句式错落有致与整齐有力);语言是有性格的,正是这种性格,让人们在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看到的是“关西大汉,弹铜琵琶,执铁绰板,高歌‘大江东去’”的情景;而在读柳永的《雨霖铃》时,看到的则是“十七、八岁的女郎,手执红牙拍板,轻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情景。
同时,语言又是有语体区别的,从而使语言有了俚俗与典雅之别。
这两个方面都可以从“辞色”角度去领略去鉴赏。
如北宋晏几道的《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gāng,油灯)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这首词语言明快、典雅。
上阙用“殷勤”“拼却”“舞低”“歌尽”等词,下阙用“几回魂梦与君同”“犹恐相逢是梦中”等语言,直接而鲜明地将当年相聚时的欢乐、别后相忆及再相逢的喜悦几近直白地表达出来。
但作者又善于铺彩设色,如用“彩袖”“醉颜红”“杨柳”“桃花扇”“银?”等词语、意象,又善于经营工巧雅致的句子,如“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语言显得典雅。
正如古人评价的“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秀气胜韵,得之天然”。
二、修辞方法主要指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借代、夸张、设问、反问等,这是“正确运用修辞方法”考点中规定的八种修辞方法。
此外,在诗词中,还要注意通感、移情(把人的感情付托于物象上表现出来,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双关、顶真、反复、用典等修辞方法。
修辞是为了从不同角度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不尽相同。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魅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3e51ddb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e.png)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魅力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一直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教学难度最高的一部分。
它以简短而富有韵律的诗词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一个丰富而生动的世界。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魅力。
一、吟诵之美古诗词的美,首先体现在吟诵之中。
古诗词的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律,读起来抑扬顿挫,极富美感。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让他们通过反复吟诵,去体会诗词的节奏、音调和情感。
同时,教师也应该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吟诵技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美。
例如,在教《静夜思》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他们感受诗中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教师可以示范一些吟诵技巧,如声调的高低、语气的缓急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诗中的情感。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二、意境之美古诗词的美,还体现在其深远的意境之中。
古诗词往往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象,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诗词的意境之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象。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诗词所表达的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例如,在教《春夜别友人》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诗中所表达的离别之情和友情的深厚。
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春夜美景和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诗中的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文化之美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词的文化之美,让他们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价值。
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魅力
![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526d27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e.png)
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魅力中国古代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底蕴,吸引着无数人深入探索和品味。
在当代社会,虽然现代汉语已经成为主流,但古代文言文的魅力依然不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愈发显现出来。
本文将从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文学价值以及对当代人的启示等方面展开探讨,探寻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魅力所在。
一、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
首先,古代文言文注重平仄和韵律,句子结构严谨,字字珠玑,音韵优美。
其次,古代文言文使用大量典故和修辞手法,如比兴、夸张、对偶等,使文章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再者,古代文言文注重言简意赅,善于用寥寥数语表达丰富的内涵,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总体而言,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智慧,具有独特的魅力。
二、古代文言文的文学价值古代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在古代文言文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论语》、《道德经》等,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言文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内涵,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
三、古代文言文对当代人的启示尽管现代汉语已经成为主流,但古代文言文对当代人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古代文言文的思想内涵丰富多彩,包含了古人对生活、人生、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对当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启发作用。
其次,古代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精练简洁,注重言简意赅,对当代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再者,古代文言文所展现的审美情趣和智慧,对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有所启发,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和素养。
因此,研究和品味古代文言文对当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言文以其独特的语言特点、丰富的文学价值以及对当代人的启示,展现出深厚的魅力。
文言文阅读品味文言文的经典之美和古代智慧
![文言文阅读品味文言文的经典之美和古代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9c243e5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7.png)
文言文阅读品味文言文的经典之美和古代智慧文言文阅读:品味文言文的经典之美和古代智慧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阅读文言文不仅能够领略到其独特的韵味,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思考方式。
下面将就文言文阅读所具有的经典之美和古代智慧进行探讨。
一、经典之美1. 语言优美文言文在表达上追求简练明了,每个字都蕴含丰富的意蕴,句子间的语法结构精致而优美。
例如,司马迁的《史记》中有着如诗如画的叙事,鲁迅的《狂人日记》则以犀利的文字展现了真实感人的情感。
2. 表达丰富文言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并列等,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丰富在于对人性、社会现象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入剖析,展现出作者的思考和触动读者内心的力量。
3. 独特的审美风格文言文的审美风格追求整齐统一和谐平衡,注重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种审美风格让人产生一种高雅的感觉,使读者更好地沉浸在古代文化的艺术境界中。
二、古代智慧1. 反思人生在古代文言文中,常常通过对人生、生死、命运等哲学话题的思考,引发人们对于自身存在的思考和反思。
比如《论语》中的孔子言传身教,提出“君子有三戒”等思想,指导人们在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准则。
2. 道德观念道德观念在古代文言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各种典籍和经典作品均体现了古代人们崇尚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念。
例如《大学》中提到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在个人修养和社会管理中应秉持的道德准则。
3. 社会智慧古代文言文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智慧。
在历史书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王朝的兴衰和治国理政的智慧;而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对社会矛盾和人性弱点的深入剖析。
这些智慧让我们在当代社会中仍然能够找到启示和借鉴。
三、文言文阅读的意义1. 美化语言环境文言文的阅读具有美化语言环境的作用。
阅读文言文可以培养人们对语言的审美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修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 学习古代智慧文言文中蕴含的古代智慧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先贤的思想和经验,更好地应对当下的挑战和问题。
深入剖析古文的魅力
![深入剖析古文的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4f8b7a1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1.png)
深入剖析古文的魅力古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情感。
它不仅是中国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古文的魅力,探讨其在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古文的文化底蕴古文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文学内涵。
通过学习古文,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化的特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进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例如,学生通过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可以领悟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培养自律、尊重和责任感等美德。
二、古文的语言魅力古文的语言优美、精炼,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习古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古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和象征等语言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学生通过学习《红楼梦》中的描写,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表达,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三、古文的思维启迪古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式和智慧。
通过学习古文,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古文中的经典故事和寓言,以及其中的道理和哲理,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社会的问题和自身的发展。
例如,学生通过学习《孟子》中的“性善论”和“存亡论”,可以思考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发展,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古文的情感体验古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智慧。
通过学习古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从而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商。
古文中的爱情、友情、亲情等主题,以及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例如,学生通过学习《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可以体验到爱情的复杂和人性的脆弱,进而提高自己的情感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五、古文的审美意境古文中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意境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古文,学生可以欣赏古人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襄营夜读:文言文魅力
![襄营夜读:文言文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5703855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e.png)
襄营夜读:文言文魅力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每日都被各种现代的信息和文化所环绕。
然而,当我们在某个宁静的夜晚,翻开那泛黄的书页,沉浸于文言文的世界时,会发现一种别样的魅力。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情感。
它犹如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宝库,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掘。
首先,文言文的魅力在于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
短短数言,便能传达出丰富的内涵。
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仅用十个字,就阐述了学习与温习的重要性,以及从中所获得的快乐。
相较于现代文的冗长表述,文言文以其精炼的语言,直击要害,让人在瞬间领悟到核心思想。
再者,文言文的用词精准而优美。
古人在选词上极为考究,一个字便能蕴含多层意义。
例如“望”“观”“瞻”,虽都有看的意思,但细微之处又各有不同。
这种对词汇的精细雕琢,使得文言文在表达上更加细腻、生动。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将春风的神奇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江南大地在春风吹拂下瞬间变得绿意盎然的景象。
文言文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哲学的思考、伦理道德的规范。
通过阅读文言文,我们能够了解到古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风貌。
《史记》为我们呈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庄子》让我们领略到深邃的哲学智慧,《诗经》则歌唱了古代人民的劳动与爱情。
而且,文言文的句式多样,富有韵律美。
骈骊对仗、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像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对仗工整,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种韵律之美,不仅在诵读时能够感受到,更能在心灵深处引起共鸣。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文言文似乎逐渐被人们遗忘在角落。
学校里,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往往侧重于语法和翻译,使得学生们难以真正领略到其魅力。
社会上,人们更多地关注于现代文化和流行元素,对文言文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传承和弘扬文言文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品味小古文语言魅力
![品味小古文语言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e2fed82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e.png)
品味小古文语言魅力
白姣
【期刊名称】《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年(卷),期】2023()1
【摘要】小古文是一种篇幅较小、语言精练的文言文,其内容丰富有趣,相比于长篇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小古文凝练简约,可以更好地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思维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学习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教师应将核心素养融入小古文教学中,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教师可以从上述四个方面入手,挖掘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古文的理解,不断培养学生的古文学习能力。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白姣
【作者单位】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潜心品味语言感悟语言魅力
2.趣品语言魅力巧练创新思维——论小学低年段语言品味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3.感悟文字魅力品味精美语言——谈语言文字运用
能力的培养4.品味人文语言,感受语言魅力5.例魅力小古文——小古文《芦花》教学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言文阅读品味文言文的经典之美
![文言文阅读品味文言文的经典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0942c50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4.png)
文言文阅读品味文言文的经典之美文言文作为汉字的一种使用方式和古代汉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阅读文言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文言文阅读的乐趣和美好。
一、古代文化的魅力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古代人们的思想和智慧。
通过阅读文言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怀和境界,了解到他们对于生活、世界的理解和思考。
例如《离骚》这首文言诗,通过鲜明的意象和辞藻,展现了屈原对于时代变迁和自我价值的思考,让人读后倍感震撼。
另外,文言文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在古代文言文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关于人生、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和教诲。
例如《论语》中的孔子言行、孟子的大致思路都是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思考的。
二、语言的韵味和美感文言文以其独特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吸引着众多读者。
文言文的句子多为主谓宾结构,注重修辞和排比,使得句子朴实而有力。
例如《红楼梦》中的描写,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古韵和情感,让人读来如行云流水般愉悦。
此外,文言文的辞藻丰富多样,有着华丽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设问等。
这些修辞手法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旨,同时也赋予了句子一种富有韵律感和美感。
例如《论语》中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通过反复运用一个词语的变形表达了孔子对于道德修养的看重与强调。
三、思维的拓展与思辨能力的提升阅读文言文不仅要理解句子的表面意思,还需深入挖掘其中所包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文言文通常需要我们过细品味,琢磨其中的深意。
通过不断思考和解读,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文言文的阅读也能够培养我们的批判思维和鉴赏能力。
通过对文言文中的词句、篇章的揣摩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并从中收获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审美情趣。
四、文言文的独特之美文言文有着自己独特的美感和魅力,它是我们古代文化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赞美语言魅力的诗句
![赞美语言魅力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bfe5262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5.png)
赞美语言魅力的诗句
1. 言为心声,不离其脉。
——唐·李白《蜀道难》
2. 语出惊人,意在言外。
——唐·杜甫《听蜀僧浚化缘行》
3. 唇亡齿寒,言笃信良。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4. 虽万千人吾往矣,英雄无用武之地。
——唐·李白《侠客行》
5. 不以言举人之过,但以言举世之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6.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唐·韩愈《说疑》
7. 言之无物,行之无迹。
——唐·张仲素《三字经》
8. 言之有物,行之有迹,成之方圆。
——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
这些诗句都充满了诗人对于语言魅力的赞美和探索。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能够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理念。
经典的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
同时,我们也应该发扬语言的美德,用积极、健康的语言交流方式,共建和谐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小古文语言魅力
谢晓霞
文言文是不仅文字简约,还寓理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在小学高段学习少量文言文,就好比在小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学生们能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诵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选择最好读、最有趣的“小古文”,用最好玩、最轻松的方式来学习,让小学获得最纯正,也最受用的文言启蒙。
针对不同的小古文、不同的学生,教学时应有所区别,要因文、因生而定。
但不管怎么教,我觉得首先要简单,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遵循读是关键的原则,保护学生的兴趣是第一位,尽量做到“好玩”。
一、标明节奏,吟咏演读
【案例】王菘舟老师教《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王老师说: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然后就亲身示范起来。
话音未落,孩子们早已开怀大笑。
老师说:“你们别笑,读出滋味来的人都这样。
试一试,看看你能读出滋味来吗?”学生迫不及待地效仿老师,读得不亦乐乎!
吟咏演读,果然奏效!其实读惯了常态语文课正襟危坐,一眼一板的常规朗读,如此标明节奏、手舞足蹈的吟咏形式颇让学生喜欢,且这样玩读古文,学生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朗读古文讲究“断句”,读出词句间的停顿和语气,从而品味文言语言的音韵、节奏之美。
二、联系上文,推断猜读
【案例】教学《猫捕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急跃起,全身皆湿。
”我问:“一猫伏缸上”,把讲台当成鱼缸,谁来演演。
一个男孩上来了,只见他以手代爪,趴在讲台,眼睛死死地盯着所谓的“金鱼”,作出垂涎三尺的样子,我顺势引导孩子们读:瞧,这就是——一猫伏缸上。
再让一生上台,同学叫道:两猫伏缸上。
赶巧我把头凑过去,学生笑说:三猫伏缸上。
看学生那般兴奋便急问道:“欲何为?”聪明的学生稍加思考便猜读出来:“欲捕食之。
”……就这样,我们读读演演,在猜读到达兴奋处课堂已不像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了。
这节课我紧扣文本,字斟句酌,引领学生大胆想象,充分表演,以玩读促感悟,积累语言,感受小古文的情趣之美。
教学小古文,合理地运用猜读的方式还可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寻求隐含的信息,推知疑难语句的意思,从而培养学生自读推断的能力和水平。
三、关注难点,趣味引读
【案例】教学《日月星》时,我采用引读的方式故意拖长音玩读《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夜,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学生一读便懂,真有意思!
小古文中有些字词古今意思差别甚大,学生难理解,造成了学习困扰。
如《日月星》中的“日”有两种不同的意思,若理解上难倒了学生,就会成为学生朗读的障碍。
为了不露痕迹地在读中分辨,同时梳理情节,我采用趣味引读的方式,
在关键时刻为学生的朗读搭起一架往上攀爬的扶梯,让学生轻松地化解困难。
其实,这样的师生引读在很多小古文的学习上都很奏效,让学生在学习文言之初切实体会到“学习小古文,一点也不难。
”
四、变换形式,多样玩读
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时间一长,再好玩的玩读方法学生都会厌倦,为了使学生在古文朗读中保持兴趣昂然,就应该讲究方法的多样性,如教学《狐狸和葡萄》的时候可采用“文白对读”,教学《猫斗》时可采用“情景演读”,教学《伯牙绝弦》的时候可采用“影视配音读”,有些语言形式比较规整的小古文还可以用“趣味接龙玩读”等。
当然依据古文的不同特点其朗读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所谓的好方法不过就是怎样让学生读的轻松一点,有趣一点,好玩一点,在玩读中品味文言语言的音韵、节奏、凝练之美。
在大致了解了古文的内容(小学阶段,对古文的解释并不作过硬要求。
)之后,再回过头来指导学生读,相信学生能够有所悟,有所感了。
如果学生学会了一篇古文,初步把握了学习的技巧,知道大体上可以怎么读,可以怎么理解,那么,往后学习第二篇、第三篇……相信也不是什么大困难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