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游戏力”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游戏力”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游戏力,被很多人喻为亲子沟通的“双向翻译机”。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在表达着一份合理的内心需求,只不过表达方式有时是无理取闹
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及时而准确地“翻译”出隐藏在这些表面行为背后的需求。
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二步,是将我们的关怀、爱心、赞赏、鼓励、期望和界限等等,“翻译”成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
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既然我们都同意让孩子“在玩中学知识”,那么让孩子“在玩中懂道理”、“在玩中建立自信”也会同样有效。
邀请李岩老师来进行专题讲座的目的:
就是眼见着现在有很多家长朋友急冲冲地忙着给还幼小的孩子上这种那种课程,忙着灌输这种那种的知识;其中也包括一些家长朋友进行的亲子阅读也当成功课。孩子的世界不能没有玩耍,也不能缺少游戏。
同时,面对孩子的各种各样的行为甚至是有些“无理取闹”的行为,往往茫然无措、或者习惯性递给一两岁的孩子讲大道理,甚至简单粗暴地批评制止。
希望借此,能够启发一些家长朋友的思维,通过游戏,解读孩子的言行,通过游戏,用“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的办法,让孩子“在玩中懂道理”认知并习得规则、“在玩中建立自信”
李岩,亲子沟通与儿童心理早期成长的研究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后留美旅居11年。曾先后为数十家国内外企业、早教机构、幼儿园、非盈利组织及政府机构,开设父母育儿讲座和系列工作营,并为多家媒体进行有关撰稿。于2009年初建立父母123工作室,2001年译制《游戏力》一书,现正筹建游戏力育儿网站及论坛(论坛目前已经可以登录使用)。
《用“游戏力”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提纲
一、一些常见的育儿问题
例如:孩子不爱刷牙怎么办?起床哭闹怎么办?面对粘人的孩子怎么办?
二、游戏力的应对方法
三、游戏力背后的心理学
下面,有请李岩老师做专场讲座
育儿问题是每个人生活当中都要面对的问题,今天大家在一起讨论的目的,不是评论育儿方法的对错,而是帮助大家开动脑筋,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因为时间的限制,今天我准备的内容比较多的倾向于三岁以前的问题,这个年龄段的问题分析讨论起来相对的简单,大家可以把自己关注的问题在提问时间提出来,活动结束后,我们会将问题进行整理,日后在群中继续讨论。
会不会有很多家长有这样的疑问——育儿中的很多小事情,需要用游戏这样复杂的方式去解决吗?比如:早上起来不想穿衣服、晚上睡前不要刷牙、害怕打针、不愿上幼儿园、明
明会走了,却总要粘着大人抱。在已经非常辛苦的育儿过程中,绞尽脑汁去和孩子做游戏,值得吗?用游戏“惯着”孩子,会妨碍他将来好习惯的养成吗?
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似乎任何一件具体的小事都不足以改变他的成长轨迹,可当遇到真正让我们头疼的麻烦事时,我们是否想过所有的大麻烦都是一点一滴的小细节累积而来的?这好比我们在健康时对许多事情都无所谓,而真正生病了却都是无所谓时留下的隐患。的确,“委屈”孩子一点,让他在我们的软硬兼施甚至简单粗暴下做好一件事情,不会立刻带来恶劣的影响,我们也不必为了一时的不当而耿耿于怀,因为绝对的完美没有必要更没有可能。
但是,当你知道,陪孩子游戏能让他成为一个更自主、更自信的人,一个面对困难,有勇气、有能力去接受挑战的人,一个真正快乐,不需要为负面情绪消耗过多能量的人,你还会不会有兴趣在这件事情上“小题大做”一下呢?
所以今天,我将一些游戏力工作营中已经被很多父母实践应用过的案例同大家分享一下。这些案例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育儿问题,我会把游戏力的应对方法以及游戏力背后的心理学分别写出来,与大家一同讨论。
下面这个案例,很多家长都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着:
给1岁半的女儿穿衣服变成一件很费劲的事。她总是挣扎着不肯让我给她穿衣服,硬给她套上吧,她不是乱抓人就是哭哭啼啼,不给她穿吧,一会儿就着凉了。有更好的办法吗?
说出游戏方案之前,想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是一个服从的孩子,还是一个自主的孩子?
大家希望孩子自主,但同时是不是有这样的顾虑——当一个大人一只手拿着苹果,一只手拿着香蕉问孩子“你想要哪一个”时,我们希望孩子能自主,果断地指向那个他想要的,可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时,我们却不希望他是个太有主意的孩子,如果穿衣服给他“穿”与“不穿”的选择,吃饭给他“坐着吃”和“跑着吃”的选择,睡觉给他“八点睡”和“十二点睡”的选择,那生活岂不是要乱套?
大脑神经学告诉我们,孩子的大脑还不能分辨何时该自主,何时该服从,“非黑即白”的动物性大脑暂时只会建立两种认识:我可以自主or我不可以!只有把自主这块基石铺垫好,他才能走向更高级的服从,也就是“我决定听你的”,而不是因为感觉害怕和无能,“不得不听你的”。
因此,在可以把选择权交给孩子的事情上,我们不必犹豫,坚信这会给孩子极有利的自主感觉。另一方面,在面对触及底线的问题上,游戏就是既能化解难题,又可以给孩子自主感和控制感的最佳方案。
游戏在这时,可以起到让孩子演习自主的作用
游戏方案:小手藏猫猫
衣服放在宝宝一旁,妈妈对宝宝说:“呀!你的小手怎么这么可爱,让我看看。这么可爱的小手可千万不要藏到袖子里去啊”,或者“小手太可爱了,妈妈去看看你的小脚是不是也这么可爱呢?一会儿回来,小手可千万别藏到袖子里去了”。
当宝宝真的把手藏到袖子里之后,妈妈再“着急”地问:“怎么不见了?跑哪去了?”等宝宝自己把手伸出来或者妈妈帮忙拉一下袖子后,妈妈“惊喜”地发现小手,说:“原来在这里啊!”我们这个方法大家不一定要照搬,而是根据家中的情况,开发出适合自己和孩子的小游戏
刚才我所说到的游戏还有个升级版的。升级版(更适合大一些的孩子,增加游戏乐趣的同时,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妈妈说:“这个可爱的袖子里可别钻进去一只小老鼠,吓我一跳啊!”当孩子把手伸进袖子里,妈妈接着吃惊地说:“咦?袖子里面怎么有个东西,还会动呢!是不是小老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