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价值评估模型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说明本指标体系适用于拟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的企业,用量化指标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成熟度(即已具备条件)进行评价。
在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始实施前进行这种评价,对买方和卖方都十分必要。
评价的结果将预示项目建设成功的可能性和难易程度,以便双方作出决策。
本指标体系由两部分构成:A类指标为必要条件,它评价项目成功的可能性。
B类指标为充分条件,它评价项目实施的难易程度。
评定计算:A类指标--各子项记分后乘以10,即为其得分。
然后将各子项得分逐级平均最后得到总评分。
例如:A2=(A21+A22+A23+A24+A25+A26|+A27+A28)/8A=(A1+A2+A3+A4)/4 倘若该项目尚无新系统,A4不计入此时 A=(A1+A2+A3)/3B类指标--各子项记分后乘以其重要度因数(权重),即为其得分。
然后将累计总得分除以可能的最高得分(各子项重要度因数总和328乘10),再乘100即为总评分。
例如:某企业B类各子项乘以其重要度因数(权重)后,所得总分为2166。
此时B类指标分值=(2166/3280)*100=66分评价方案:前提:A类指标各子项等均不低于50分。
方案1--A、B两类指标总评分之和不低于100分,则项目具有可行性。
方案2--A类指标总评分不低于60分,同时B类指标总评分不低于40分,则项目具有可行性。
倘若A类各子项虽然均不低于50分,但A类指标总评分仍低于60分,说明项目属于可行与不可行的临界状态,要设法改善A类子项得分值使项目成立,若不能改善,则该项目不可行。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1070 90 80 80 100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总评分累计总得分 / (重要度因数总和 328 × 10)*100= 65.76 分100 80 70 70 8010070 9080 8010084 9118 0 0 60 0 0 42 0 0 0 120 0 0 0 0 150 0 00 00 0 80 0 0 0 0 0 0 0 24 0 90 0 48 0 0 0 140 0 1000 0 0 480 0 0 0 0 120 0 0 0 160 0 0 0 40 0 0 60 0 0 0 48 0 0 72 0 0 0 0 00 0 0 0 48 0 0 18 0 0 0 75 0 0 0 0 32 0 0 40 0 0 32 0 0 36 0 0961601001000 215765.7621951。
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及应用研究
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及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投资者理性程度的提高,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评估方式,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企业价值评估的概念入手,探讨现有常见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一、企业价值评估的概念企业价值评估是指对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借助各种方法和工具,综合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竞争状况等因素,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1. 对企业实际价值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估。
2. 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经营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协助企业做好投资决策,规避风险,提高企业价值。
二、企业价值评估常见模型1. 基于财务数据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这种模型主要基于企业财务数据,如企业的利润、现金流量、资产负债表等数据来评估企业的价值。
其中,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股票市盈率(PE)、市净率(PB)、现金流量贴现率法(DCF)等等。
市盈率法是最常用的一种企业估值方法,它是指企业市值与企业净利润之比。
使用股票市盈率法评估企业,需要选取同行业中同等规模的公司作为参照,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地比较企业的市盈率。
市净率法则是企业市值与企业净资产之比。
相对于市盈率法,市净率法更适用于企业投资以后有较多资产也需要考虑估值的情况。
现金流量贴现率法则是基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预测进行估值。
这种方法虽然比较复杂,但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
现金流量贴现率法通常用于投资决策,如企业并购、资产收购等方方面面的投资活动。
2. 基于产业环境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这种模型则是基于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进行估值,它会综合考虑产业成长、行业结构、市场容量等因素来判断企业的价值。
方法包括基于行业成长的价值评估法、基于品牌影响力的价值评估法、基于市场份额的价值评估法等等。
这些模型更适用于新兴产业和高速成长的企业。
其中,成长率为新兴产业的企业更加适合利用这些模型来评估价值。
企业价值估值模型(比较) 附企业价值评估流程
企业价值估值模型相对估值法(乘数方法)-市价/净利比率模型(即市盈率模型)PE法二市价/净资产比率模型(即市净率模型)PB法三市价/收入比率模型(即收入乘数模型)四EV/EBITDA (企业价值与利息、所得税、折旧、摊销前收益的比率)五重置成本法绝对估值法(折现方法):一、现金流量折现法任何资产都可以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来估价。
企业价值=2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T现金流量t"7Sil+资本成本J(一)该模型有三个参数:现金流量、资本成本和时间序列(n)。
1、现金流量如果把股权现金流量全部作为股利分配,则股权现金流量等于股利现金流量,则上述前两个模型相同。
在数据假设相同的情况下,三种模型的评估结果是相同的。
2、资本成本“资本成本”是计算现值使用的折现率。
股权现金流量只能用股权资本成本来折现,实体现金流量只能用企业实体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来折现。
3、现金流量的持续年数现金流量的持续年数——无限期,划分为两阶段(1)预测期:对每年的现金流量进行详细预测,计算预测期价值(2)后续期(永续期):企业进入稳定状态(稳定增长率),采用简便方法(固定增长模型,只估计后续期第1年的现金流量)直接估计后续期价值(永续价值或残值)这样,企业价值被分为两部分:企业价值二预测期价值+后续期价值(二)现金流量模型的应用实体现金流量模型的应用实体现金流量模型,如同股权现金流量模型一样,也可以分为两种: 1.永续增长模型寸侏公值—下期实体现金流量=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秘噌长率2.两阶段增长模型实体价值=预测期实体现金流量现值+后续期价值的现值实体现金流量1E +(1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实体现金流量'+]/(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永续增长率)(三)我国运用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模型难点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1 .实务中运用自由现金流量评估企业价值存在的难点(1)企业未来各期的自由现金流量大小难以确定。
企业未来各期的自由现金流量高低是决定企业价值大 小的关键因素,但合理预测企业未来各期的自由现金流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企业价值评估模型解析
企业价值评估模型解析企业价值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价值、风险以及潜在增长空间进行评估。
这种评估对于投资者、管理层和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有许多不同的模型和方法可供选择。
以下将对几种常见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进行解析。
1. 财务比率分析模型财务比率分析模型是评估企业价值的基本模型之一。
这种模型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比如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表现。
通过计算一系列财务比率,比如盈利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和运营效率比率等,可以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
财务比率分析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用,但它忽视了许多非财务因素,比如市场竞争力和管理团队等。
2. 估值模型估值模型是通过建立企业的内在价值模型来评估企业的价值。
最常用的估值模型是现金流折现模型(DCF模型),它基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来评估企业的价值。
该模型要求确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然后将其折现到当前值,以计算企业的内在价值。
估值模型的优点是能够全面考虑企业的潜在增长和风险,但它对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准确性要求较高。
3. 市场相对估值模型市场相对估值模型是通过将企业与其同行业或同类企业进行比较,来评估企业的价值。
这种模型常用的指标包括市盈率(PE比率)、市净率(PB比率)和市销率(PS比率)等。
通过比较企业与同行业或同类企业的估值指标,可以判断企业的相对估值水平。
市场相对估值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用,但它受到市场情绪和行业波动的影响较大。
4. 实物资产评估模型实物资产评估模型是针对拥有大量实物资产(如土地、房屋、设备等)的企业进行评估的一种模型。
该模型通过评估企业的实物资产的市场价值,来确定企业的价值。
实物资产评估模型的优点是相对容易确定资产的市场价值,但它忽略了企业其他价值来源,如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
综上所述,企业价值评估涉及多个模型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一、组织架构和管理1.信息系统治理架构是否建立?2.信息系统决策与管理过程是否规范化?3.是否有专门的信息系统部门或团队?二、战略和规划1.企业信息化战略是否明确?2.是否有信息系统规划和项目计划?3.是否有长期的IT战略和规划?三、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1.是否有明确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流程?2.是否有针对用户需求的系统设计方案?3.是否有规范的系统设计文档和规范?四、系统开发和实施1.是否有明确的开发过程和方法?2.是否有合理的系统开发和实施计划?3.是否有合适的开发工具和技术支持?五、系统运维和优化1.是否有有效的系统运维和支持团队?2.是否有规范的故障处理和变更管理过程?3.是否有系统性能监控和优化机制?六、数据和信息管理1.是否有规范的数据管理政策和流程?2.是否有完善的数据质量和安全管理机制?3.是否有合适的信息管理工具和技术支持?七、安全和风险管理1.是否有有效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2.是否有规范的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3.是否有安全意识培训和教育机制?八、业务流程和集成1.是否对企业核心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和优化?2.是否有系统集成和业务流程再造的经验?3.是否有合适的工作流管理和集成方案?九、员工技能和素质1.是否有合适的员工技能和培训计划?2.是否有适应信息化需求的人才队伍?3.是否有员工参与信息系统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十、信息系统与业务协同1.是否有完善的信息系统与业务协同机制?2.是否有有效的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集成?3.是否有信息系统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能力?综上所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评价自身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和发展程度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自身信息系统建设的强弱项,有针对性地改进和优化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竞争力。
企业数据价值评估模型
企业数据价值评估模型摘要:1.数据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性2.数据价值评估模型的现状3.基于市场的数据估值方法4.经济数据估值模型5.对数据应用维度的估值模型6.数据评估框架的构建7.构建多维数据评估模型并为其评分8.应用案例和模板正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作为无形资产在企业和公共部门的重要性迅速增加。
各组织正在努力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对待这一挑战,因为数据是一种无形资产,其价值难以衡量。
目前,数据价值评估模型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众所周知,数据价值评估方法包括基于市场的数据估值、经济数据估值模型和对数据应用维度的估值模型。
基于市场的数据估值主要关注市场交易数据,通过分析市场价格来评估数据的价值。
经济数据估值模型则主要关注数据的经济价值,例如数据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贡献等。
对数据应用维度的估值模型则关注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例如数据对用户行为的影响等。
为了更好地评估数据价值,我们提出了一个数据评估框架,该框架将上述方法进行分组,并提供了一个评估数据的通用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根据数据的性质和来源,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类别。
接下来,我们根据数据的类别选择合适的估值方法,并对数据进行估值。
最后,我们根据估值结果,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应用。
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构建了一个多维数据评估模型,并为其评分。
该模型主要从数据的经济价值、市场价值和应用价值三个维度对数据进行评估。
我们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每个维度的得分,从而得出数据的总分。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数据的价值,并根据分数的高低,对数据进行优先级排序,从而更好地管理和应用数据。
此外,我们还提供了一些应用案例和模板,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我们的模型。
例如,我们可以用这个模型来评估一家企业的客户数据价值,根据评估结果,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制定更有效的市场策略。
总之,数据价值评估模型是企业管理和应用数据的重要工具。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价值评估模型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价值评估模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从内容上看,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企业产品设计的信息化、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企业产品销售的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的不同、企业规模的不同、建设阶段的不同都会带来不同的建设需求。
与传统的建设项目评估相比,由于信息化建设项目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导致其评估方法要比传统建设项目复杂得多。
不同之处表现在:A、信息系统价值评估的很多指标难以量化;B、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C、信息系统的价值具有长期效应,还存在很多隐性效益;D、信息系统的技术含量高,而且目前缺乏严格的项目建设的监理机制,因此又增加了评估的难度。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实现与否,不能靠意愿来定,要靠真实的评估。
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时,非常重视投入资金的获得,而往往容易忽视投入后的产出问题,或者是大家不愿谈起系统收益的“真相”。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估的意义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估,是从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战略出发,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
其一,企业可以对其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彻底检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
其二,企业可以根据项目建设前期所建立的可量化的项目建设的目标和成功标准,与项目建设后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对比,并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找到其中的不足,以便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推广优点、弥补不足”。
从而消除信息系统建设成为一种投入的“无底洞”、而产出却“无人问津”或“无法问津”的现象。
二、企业信息化评估的指标确定我们认为,信息系统非常复杂,并且难以给出一个综合评价。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评估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评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管理流程等。
但是,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很多企业会遇到一些问题,导致信息化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造成浪费和损失。
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评估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信息化应用效果,实现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顺利推进。
1. 信息化建设目标与评估指标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以支持业务流程、提升管理能力、优化客户体验、降低成本等方面。
因此,首先要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指标,以便在评估过程中进行比较和衡量。
目标和指标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行业特点、市场需求等因素,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信息化项目和阶段确定相应的目标和指标,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2. 信息化建设成本与效益评估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成本评估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本评估需要考虑到各种费用,包括硬件、软件、人员、培训、维护等方面的费用,并进行详细的核算和预算。
同时,还需要进行效益评估,以衡量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效益和回报,包括生产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管理优化、客户满意度提高等方面。
成本和效益评估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和后期进行,以及时掌握情况、调整计划。
3. 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与评估信息化建设项目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达成既定目标。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评估的指标包括项目时间、进度、质量和成本等方面,同时还需要考虑人员能力、沟通协作等方面的因素。
综合考虑评估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4. 信息系统安全与稳定性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来说,极其重要。
如果信息系统不安全或者不稳定,就会出现数据泄露、服务中断、系统崩溃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营和形象。
信息化评估模型
信息化评估模型信息化评估模型是指对一个组织或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进行评估和分析的模型。
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评估模型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化评估模型的概述信息化评估模型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估一个组织或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而设计的模型。
通过对企业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以及信息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当前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信息化评估模型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1.信息系统评估:包括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规模、结构、功能、性能等方面进行评估,以及对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等进行评估。
2.信息技术评估:包括对企业所采用的信息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成本效益等进行评估,以及对技术的更新换代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估。
3.信息资源评估:包括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规模、质量、价值等进行评估,以及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能力进行评估。
4.信息管理能力评估:包括对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人员素质等进行评估,以及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评估。
三、信息化评估模型的应用价值信息化评估模型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企业了解当前的信息化水平,识别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2.可用于评估企业与竞争对手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为企业提供改进和提升的方向。
3.可用于评估企业在信息化投资和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益,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4.可用于评估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效果,为企业提供项目管理和控制的依据。
四、信息化评估模型的应用案例信息化评估模型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一家制造业企业通过对信息化评估模型的应用,发现自身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通过加大信息系统的投入和整体升级,提升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研究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竞争力。
但是,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如何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如何对企业信息化进行评价,一直是一个难题。
因此,本文将从建设企业信息化评价模型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具体内容在建立企业信息化评价模型之前,需要厘清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具体内容。
归纳起来,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信息化系统建设水平:这一方面主要关注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性能等方面,也就是企业信息化基础础设施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水平。
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安全管理能力等等。
2.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这一方面主要关注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即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效率、效益提高情况。
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信息化应用的实际效果、信息化应用的覆盖率以及信息化应用的适应性等等。
3.管理信息化水平:这一方面主要关注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即企业管理具备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
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管理决策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应用在管理方面的效果以及管理流程的信息化程度等。
4.企业信息化战略水平:这一方面主要关注企业信息化战略和规划的水平。
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信息化规划的完备性以及信息化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一致性程度等。
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的建立在清晰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内容之后,我们可以开始着手建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应当是一个包括多个指标、多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模型。
下面我们将从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分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指标的选取在选取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状况、业务特点以及行业发展情况等因素,并且需要充分利用可用的数据。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通常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基础设施指标:包括网络设施、硬件设备、软件设备等的数量、质量、使用率等方面。
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是指为了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而建立的一套衡量指标的体系。
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评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帮助企业识别问题,并提供有效的改进方案。
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
1.信息技术战略: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方针。
评估该指标需考察企业的信息技术战略是否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并与业务需求相匹配。
2.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的信息化需要有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持。
评估该指标需考察企业的硬件、软件、网络等设施是否完善,并是否能够满足业务需求。
3.数据管理和安全保障:数据是企业的重要资产,评估该指标需考察企业的数据管理制度是否规范,数据存储和备份是否安全可靠,网络安全措施是否健全等。
4.业务流程优化: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评估该指标需考察企业是否对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自动化、集约化和标准化。
5.人员培训与运维能力:企业的信息化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
评估该指标需考察企业的信息技术人员是否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是否有持续的培训机制。
6.企业文化和组织支持:企业信息化需要有良好的组织文化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支持。
评估该指标需考察企业的文化是否有利于信息化的推进,员工是否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
7.业务创新能力:信息化不仅仅是为了现有业务提供支持,还应该推动企业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评估该指标需考察企业是否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业务模式、产品和服务。
8.信息化成果评估:企业信息化评估不仅要考察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建设情况,还需要对信息化的成果进行评估。
评估该指标需考察企业的信息化成果是否能够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提升。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不同企业的情况和需求不同,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对于企业来说,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信息化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数据价值评估模型
企业数据价值评估模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企业对数据的重视,数据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然而,如何准确评估企业数据的价值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数据价值评估模型,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和管理数据资源。
一、数据的价值数据价值是指数据对企业业务决策和运营产生的效益。
数据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战略决策: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战略决策,例如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等,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2. 运营效率:数据可以提供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提升运营效率。
3. 盈利能力: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新的商机和市场需求,从而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4. 客户体验:数据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客户需求和偏好,从而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数据价值评估模型为了准确评估企业数据的价值,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数据价值评估模型。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模型:1. 信息贡献度模型:该模型通过评估数据对决策和运营的贡献程度来评估数据的价值。
它将数据分为战略数据、运营数据和支持数据,分别评估它们在战略决策、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方面的贡献度。
2. 数据资产评估模型:该模型将数据视为一种资产,通过评估数据的产出价值、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来评估数据的总价值。
它考虑了数据的独特性、稀缺性和可替代性等因素。
3. 数据质量评估模型:该模型通过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可靠性等质量指标来评估数据的价值。
它认为数据质量是数据价值的基础,只有高质量的数据才能产生高价值。
4. 数据生命周期价值模型:该模型将数据的生命周期分为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应用四个阶段,通过评估每个阶段的价值贡献来评估数据的总价值。
它考虑了数据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和演化。
三、数据价值评估的方法在使用数据价值评估模型进行评估时,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及实践
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及实践企业价值评估是许多投资者、股东、并购者、企业管理者、咨询顾问等关注和研究的话题,也是决策者在进行投融资活动时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
而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则是一种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企业的财务数据、产业环境和竞争格局等信息,对企业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的方法。
一、评估模型类型在实践中,常用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主要有三种:路径依赖式评估模型、相对估值模型和基本面估值模型。
路径依赖式评估模型将企业未来的营收、成本、利润等指标进行预测,再通过现金流量贴现的方式,算出企业的内在价值。
该模型的优点在于其将公司未来的业绩纳入评估体系,但其弊端则在于对未来业绩的准确性存在不确定性。
相对估值模型则是基于市场情况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该模型通过对比同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来判断其是否处于低估或高估状态,进而得出价值。
由于该模型主要是依据市场交易数据的变化来判断企业的价格走势,因此其存在市场波动风险,需谨慎使用。
基本面估值模型则是依据企业的基本面分析来预测其未来业绩及内在价值。
在衡量并购、增资等决策时十分实用,但其计算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员参与。
二、评估模型应用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是一个相对较为科学的评估方法,其应用范围广泛,如:企业内部管理、并购重组、IPO定价、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制定长期战略、抗风险、投资决策等。
在内部管理方面,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可通过评估过程中的财务数据和产业背景来定位企业风险和机遇,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此外,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也可作为公司对外宣传和展示核心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
在并购重组方面,熟练运用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可以更加充分地评估收购公司或资源品牌的内在价值,帮助买卖双方进行充分谈判和决策,并且降低收购方无法理性定价的风险,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为并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在IPO定价方面,细致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外部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对于企业进行初步价值评估,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影响其后续融资成本和股票流通性等方面。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及案例研究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房地产市场成熟度评价模型的研究,得出了市场成熟度和市 场趋势的分析结果。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的局限性等,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和改进。
谢谢观看
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房地产市场成熟度评价模型。这些模型根据不 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单一指标模型:通过某个单一指标来衡量房地产市场的成熟度,如房地 产价格、供求关系等。这类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用,但缺点是过于简化,不能全 面反映市场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2、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多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来衡量房地产市场的成 熟度,如房地产价格、供求关系、市场规模、市场结构等。这类模型相对较为全 面,但可能存在权重确定的主观性问题。
3、灰色关联度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来衡量各个因素对房地产市场成 熟度的影响程度。这类模型的优点是能够处理不完全信息,但缺点是可能存在关 联度计算的主观性和不合理性。
4、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来建立房地产市场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这类模型的优点是能够自学习和自适应,但缺点是可能存在过度拟合和过拟合的 问题。
4、人才队伍方面,虽然企业已经拥有一批信息技术人才,但在业务骨干的 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以及全员信息化素质提升上还需加强。
根据评价结果,该企业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1、基础设施方面,对老化的硬件设备进行替换和升级,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措施,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应用系统方面,对现有信息化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统一的数 据接口和标准,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同时,针对未纳入信息化管理的业务模块, 开发新的应用系统或完善现有系统的功能。
2、应用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生产管理系统(PMS)、客户关 系管理(CRM)等应用系统的功能完善程度和实际应用效果。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第一层次:信息化服务基础层这个层次主要评估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基本的信息系统应用。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网络设备、服务器、计算机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完备性和性能,以及数据库、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软件设施的完善程度。
此外,还可以考核企业的基本信息系统应用情况,如企业的财务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
第二层次:信息化服务集成层基于第一层次的基础,这个层次主要评估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程度和信息流程的协同性。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情况,如ERP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集成程度,信息系统间数据的共享和交互情况等。
此外,还可以考核企业的信息流程管理情况,如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信息流程优化等。
第三层次:信息化服务整合层基于第二层次的集成,这个层次主要评估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信息化创新能力。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信息系统应用广度和深度,如企业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系统应用的开展情况。
此外,还可以考核企业的信息化创新能力,如企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创新能力等。
第四层次:信息化服务创造层基于第三层次的整合,这个层次主要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如企业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
此外,还可以考核企业的信息化价值创造能力,如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的效益和价值。
企业可以根据以上模型进行信息化成熟度评价。
首先,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指标,并对其进行量化和细化。
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实地访察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估,得出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评价结果,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和改进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应该是灵活和可调整的,能够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个性化。
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行业的特点和趋势,避免评价结果不准确或不具有指导性。
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是对企业信息化程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和量化的一种方法。
一个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发现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策略和建议,从而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和提升。
1.战略支持力度战略支持力度评估指标包括信息化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信息化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信息化项目管理和实施、战略执行效果和绩效评估等。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需求,制定清晰的信息化战略,并加强对战略执行的跟踪和评估。
2.组织结构和流程组织结构和流程评估指标包括信息化组织的建设和运作、信息化流程和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人才队伍和培训等。
企业应优化组织结构,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同时重视信息流程的优化和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3.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创新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创新评估指标包括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信息化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信息化技术合作与运营等。
企业应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并积极与外部技术伙伴开展合作与运营。
4.IT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IT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评估指标包括企业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信息安全管理和保障等。
企业应关注IT基础设施的健全性和可靠性,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保障,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和客户隐私。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评估时,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和行业的特殊需求,定制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应具备科学性、全面性和实用性,能够量化和精确判断企业信息化的进展和水平,为企业提供科学决策和合理建议。
最后,企业信息化评估不是一次性的,应该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信息化策略和管理,推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不断提升,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
企业信息系统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企业信息系统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摘要】一直以来,企业信息系统价值的评价偏重于从系统性能和企业财务角度来分析,而忽略了企业信息系统给企业内部管理和人员素质方面带来的影响,而这方面的影响往往是最重要。
本文借助平衡记分卡的思想,建立了包括系统性能、顾客角度的评价、内部管理、持久竞争力和财务指标五个维度的企业信息系统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调查问卷数据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
【关键词】企业信息系统价值评价平衡记分卡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甚至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
企业信息系统价值评价是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对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它在宏观上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水平,在微观上使企业更准确地认识信息系统的内涵,明确企业信息系统的目的,制定正确的信息系统战略,为企业信息系统的具体实施提供切实的帮助。
建立统一的企业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其一,企业可以对其信息化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彻底检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处阶段。
其二,企业可以在项目建设前期建立可量化的项目建设目标和成功标准,并与项目建设后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找到其中的不足,以便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推广优点、弥补不足”。
这样可以消除信息系统建设成为一种投入的“无底洞”、产出却“无人问津”或“无法问津”的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学者专家开始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研究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价值,评价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和作用。
但一直以来,评价偏重于从系统性能和企业财务角度来分析,而忽略了企业信息系统给企业内部管理和人员素质方面带来的影响,而这方面的影响往往是最重要的,需要在长期地应用和不断地改善中才能体现出来。
在评价方法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较为关键的一步,而由于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的特殊性,指标需要同时评价信息系统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长期与短期目标以及内部与外部改变等相互之间的平衡关系。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价值评估模型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价值评估模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从内容上看,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企业产品设计的信息化、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企业产品销售的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的不同、企业规模的不同、建设阶段的不同都会带来不同的建设需求。
与传统的建设项目评估相比,由于信息化建设项目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导致其评估方法要比传统建设项目复杂得多。
不同之处表现在:A、信息系统价值评估的很多指标难以量化;B、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C、信息系统的价值具有长期效应,还存在很多隐性效益;D、信息系统的技术含量高,而且目前缺乏严格的项目建设的监理机制,因此又增加了评估的难度。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实现与否,不能靠意愿来定,要靠真实的评估。
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时,非常重视投入资金的获得,而往往容易忽视投入后的产出问题,或者是大家不愿谈起系统收益的“真相”。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估的意义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估,是从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战略出发,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
其一,企业可以对其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彻底检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
其二,企业可以根据项目建设前期所建立的可量化的项目建设的目标和成功标准,与项目建设后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对比,并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找到其中的不足,以便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推广优点、弥补不足”。
信息系统效益评价模型63页word文档
摘要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企业为求生存和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挑战,提高企业效率和管理水平是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而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有力工具。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国内的企业信息化成果不太理想。
导致这种现状的两大主要原因是企业信息化实施理论不完善和信息效益评价理论不完善。
本论文就后者进行了研究。
本论文从评价企业业绩的角度出发,通过企业业绩的提升来间接反映信息系统对企业的贡献。
通过对比与选择,选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来衡量信息系统带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举了2个例子(局部信息化案例和全局信息化案例)来说明如何用这种方法来衡量信息系统带给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平衡计分卡目录第一章概述 (2)第一节传统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的缺陷 (3)第二节本论文的目的 (7)第三节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7)第二章文献综述 (12)第一节企业业绩评价模型文献回顾 (12)1、《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评价企业业绩 (12)2、经济增加值EVA方法评价企业业绩 (14)第二节信息系统的效益评价模型文献回顾 (14)1、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4)2、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基本概念 (15)3、信息系统效益评价的相关要点 (16)第三章平衡计分卡简述 (22)第一节平衡计分卡的发展历程 (23)1、第一阶段:平衡计分卡用于绩效考核 (23)2、第二阶段:平衡计分卡用于战略考核和管理 (23)第二节平衡计分卡的内容 (24)第三节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的关系 (27)第四节其他说明 (29)第四章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信息系统效益评价模型设计 (30)第一节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系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0)第二节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系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服务功能 (30)第三节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系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构成 (31)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系统效益评价指标集选择 (31)2、基于平衡计分卡评价企业业绩的指标 (32)第四节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信息系统效益评价的个性化指标 (38)1、单个企业信息系统效益的纵向比较 (38)2、两个企业信息效益的横向比较 (56)第五节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信息系统效益评价模型的评价 (57)2、需要注意的地方 (58)第五章总结 (59)参考书目 (60)致谢 (6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信息系统效益评价模型第一章概述自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出现计算机以后,计算机的发展就从最开始的军事运用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对于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许多企业存在着深刻的认识不足。
尤其是在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当今环境下,企业需要关注信息系统的安全,加强信息安全评估和控制。
本文旨在介绍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为企业提供一种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方案。
一、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评估的意义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是指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量化分析、评估和测试,以发现漏洞、解决问题、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于企业来说,进行信息系统安全评估的意义有以下几点:1.发现系统漏洞,提高安全性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定运行和业务发展。
通过安全评估,可以发现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和安全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保障企业业务的连续性安全评估可以有效发现系统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采取措施加强信息系统的保护,预防意外事件发生,保障企业业务的连续性。
3.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是一项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方法。
通过安全评估,企业可以不断完善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护企业机密信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模型的建立建立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模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评估的范围和目标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评估需要明确评估的范围和目标,包括评估的系统、评估的内容和评估标准等。
2.确定评估方法和工具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评估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实际需求,确定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工具。
可采用基础设施评估、渗透测试、风险评估、漏洞扫描等方法和工具。
3.制定安全评估计划建立完安全评估模型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安全评估计划,包括评估开始、评估的具体内容、评估的时限和评估报告的发布等。
4.评估报告的制作和发布评估报告是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评估的重要成果,对于企业来说,评估报告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信息系统安全状况,针对问题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价值评估模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从内容上看,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企业产品设计的信息化、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企业产品销售的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的不同、企业规模的不同、建设阶段的不同都会带来不同的建设需求。
与传统的建设项目评估相比,由于信息化建设项目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导致其评估方法要比传统建设项目复杂得多。
不同之处表现在:A、信息系统价值评估的很多指标难以量化;B、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C、信息系统的价值具有长期效应,还存在很多隐性效益;D、信息系统的技术含量高,而且目前缺乏严格的项目建设的监理机制,因此又增加了评估的难度。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实现与否,不能靠意愿来定,要靠真实的评估。
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时,非常重视投入资金的获得,而往往容易忽视投入后的产出问题,或者是大家不愿谈起系统收益的“真相”。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估的意义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估,是从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战略出发,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
其一,企业可以对其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彻底检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
其二,企业可以根据项目建设前期所建立的可量化的项目建设的目标和成功标准,与项目建设后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对比,并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找到其中的不足,以便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推广优点、弥补不足”。
从而消除信息系统建设成为一种投入的“无底洞”、而产出却“无人问津”或“无法问津”的现象。
二、企业信息化评估的指标确定我们认为,信息系统非常复杂,并且难以给出一个综合评价。
非常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在于:用于信息评估的指标数量太多,而且指标类别也很多。
在评价指标中包括:投入和产出指标、宏观和微观指标、有形和无形指标、定性和定量指标。
广义的信息系统的投资回报我们可以简单写成:ROI=(成本降低+收入增长)/总成本(1)投入指标(总成本)1)系统分析设计费用和实施费用,包括硬件、软件和人员消耗的费用等;2)人力成本,包括人员重新招聘、人员重新部署和人员培训的费用;3)流程成本,这也是很重要的。
因为部署信息系统的企业需要对现有的工作流进行再造;4)系统运行成本诸如集成和测试费用、运行费用、管理费用、数据分析成本、数据转换成本等;5)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持续改进费用;6)机会成本。
我们可以说,企业由于选用其中某一家厂商的软件系统,而放弃了其他厂商所能够带来的机会效益,就是一种典型的机会成本。
(2)产出指标(收入增加和成本降低)①宏观指标1)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是否提高了?如果将其转变为具体的经济指标,可以为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执行准确率、设备利用率、市场信息准确率、客户满意率、交货准时率、产品优质率等。
2)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是否有所创新?②微观指标1)信息系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包括系统的用户数量、用户的职位、系统信息数量、业务信息数量等;2)信息系统对资源的开发率和利用率。
如果把信息系统比作人体骨骼的话,信息资源就是肌肉和血液。
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可以评价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和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
这可以从挖潜能力以及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共享方面进行评估。
3)企业的业务流程、工作流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4)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员工参与信息化的程度。
人力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的参与者,即信息化的主体。
在这里,人力资源包括信息技术人员和企业的其他员工。
对于前者的评价主要考察其计算机应用能力、软件设计开发能力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而对后者,由于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员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5)是否改善员工工作满意度;6)企业不同部分之间是否拥有同一的基础数据环境,以及是否能够实现协同工作?7)系统数据是否能够确保完整,以及能够确保质量?8)企业各级人员对信息系统所体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接受,包括企业文化是否发生变化,销售、市场、服务人员的工作方式是否发生变化,绩效考核方法是否发生变化等等。
9)是否减少人工信息处理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工费用和办公的开支;10)是否加快信息收集、传递、处理速度,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11)是否改善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12)信息安全的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相继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
如各类具有信息采集、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等功能的子系统和分系统。
但同时,利用相应的信息系统,既可以窃取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内容,也可以扰乱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内容。
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步演变为严重限制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因此,对于企业信息化安全的评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3)系统实施后是否拥有后续的持续改进和升级服务?[1][2]下一页三、企业信息化评估模型的建立由于评估信息系统的指标不仅数量多,而且指标的性质也很多,因此,我们应当对信息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要想科学的建立一个价值评估体系,我们可以考虑借助于运筹学和系统工程领域的层次分析法(AHP),来对多指标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沙旦于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特别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对目标(因素)结果复杂且缺乏必要的数据情况下更为实用,所以这些特点都非常贴近我们现在所需要进行的信息系统的评估。
在此,我们不想叙说太多有关数学模型方面的内容,以下简单谈谈运用模型进行综合评估的步骤:(1)选择评价信息系统价值的各种指标,包括定性指标、定量指标。
就是我们上面所列出的各种指标。
(2)将指标进行分类、分层处理,构造一种含指标层、准则层和目标层的多层模型,它能够反映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结的层次结构模型。
目标层:通过××万元的投入后,我们希望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回报。
准则层: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例如信息系统的资源利用率等。
指标层:为实现目标,需要达到的、可衡量的一些指标。
(2)对各指标进行量化、标准化处理。
(3)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处理、分析(其中包括确定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等处理过程)。
(4)最后给出一个综合的、合理的、考虑全面的评价结果。
四、用户和厂商难以秉持相同的判断标准在通常情况下,用户与厂商由于立场不一致,容易引起判断标准的不统一。
对于用户而言,当然希望产品越贴近企业自身越好,希望后续服务越全面越好,而且一旦信息系统出现问题,或运作不理想,企业首先想到的必然是软件产品或软件厂商存在问题;而对于软件厂商而言,总是会声称自己的产品基本能够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至于建设之后没有能够发挥预期的功效,他们总是会认为是企业本身出了问题,比如说企业难以改变的业务流程、企业员工利用信息的意识等因素阻碍了系统的效用发挥。
我们认为,要想让用户和厂商在信息化技术的价值评判中秉持相同的判断标准,有两种可能性:(1)当市场发展到成熟阶段,软件市场也成为一种“买方市场”的时候,软件厂商可能迫于竞争的压力,往往会提出各种“让客户满意”的承诺,当然这时我们就可以在项目签定的合同中确定信息系统的价值评价标准。
(2)借助于独立于用户和厂商的第三方监理机构或咨询机构,来公正的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估。
五、信息化价值评估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在系统建设前,没有明确“通过系统的建立,需要达到哪些具体的量化目标”,以及没有定义好“信息系统成功的标准”,这样会导致在信息化价值评估时失去了“标杆”,从而难以真实的评估系统的受益。
(2)项目经理容易忽略人员和流程问题,只考虑纯粹的技术实施问题,因此在评估时容易带有片面性。
(3)软件厂商、企业都不愿“自报家丑”。
一方面,软件厂商向来不愿向公众“曝露”失败的案例,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往往都是一些成功的案例;另一方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往往是与负责项目的领导的业绩挂钩,而且企业也会考虑到公众形象等问题,从而也不太愿意说出问题的真正情况。
(4)成本的回报具有短长期之分,因此为回报分析带来了困难,企业在评估信息系统的价值往往会忽视了长期的收益。
(5)有谁来完成项目价值评估?软件厂商——不公正,企业客户——不科学、不系统。
(6)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咨询—监理—评价体系”机制没有形成。
(7)评估带有片面性,忽视对隐性收益的评估、忽视对人的能力和意识提高的评估等。
信息系统的价值评估与传统的投资项目价值评估相比,具有更高的复杂性。
传统的投资项目价值评估的指标比较容易量化,进行最终的评价就比较容易,而且其效益主要还是体现在显性收益上,而信息系统的价值评价中隐性成分相对较多。
因此,对项目的价值评估时,我们需要进行分类处理,不可用同一种方法来给所有的项目进行评估。
本文中,我们只是尝试了一种模型化的方法,其中指标的选择肯定不太全面,而且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性质,其指标的选择会有很大的不同。
另外,不同的企业,它们对指标所赋予的权重也不太一样。
因此,我们需要“因企业而异”。